§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601200722585000
DOI 10.6846/TKU.2007.00428
論文名稱(中文) 從「阿星」到「Stephen Chow」—全球化下的喜劇之王
論文名稱(英文) From〝A-Xing〞to〝Stephen Chow〞—The King of Comedy and Globalizatio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1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賴曉君
研究生(英文) Hsiao-Chun Lai
學號 69308026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7-01-05
論文頁數 16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魏玓
委員 - 管中祥
委員 - 李美華
關鍵字(中) 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
無厘頭喜劇電影
周星馳
關鍵字(英) Globalization
Cultural Globaliztion
Nonsense Comedy Movie
Stephen Chow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2004年周星馳自導自演,由美國好萊塢支持的電影《功夫》在香港和世界各地獲得巨大成功,周星馳也因此從充滿在地特色的演員成為全球知名的功夫喜劇大師。周星馳的改變,是全球化時代文化與經濟變遷過程的縮影。本文企圖透過對周星馳前、後期電影的比較文本分析,從其電影中的武功元素、無厘頭喜劇特徵,以及電影與在地社會之間的連結等三個面向切入,瞭解周星馳的電影發生了什麼變化?又延續了什麼?而這些變與不變又有什麼樣的文化意涵?
    研究發現,為了迎合全球通俗電影市場,周星馳的功夫電影雖然保留武俠電影的基本元素,但明顯地依賴將武功招式具體化的電腦特效;在著名的無厘頭喜劇元素方面,大量減少了揉雜語言特色的對白,增加以視覺元素為主的笑料;他的近期作品也很少觸及香港社會的具體樣貌,而轉向一個比較模糊的時空。周星馳與他的無厘頭電影,確實因全球電影市場的考量而有所調整。這個過程顯然並非是隨心所欲的才華發揮,也不是自由平等的交流互惠,其間充滿著權力的鬥爭與妥協。
英文摘要
In 2004, “Kung Fu Hustle”, a kung-fu film financed by Hollywood major Columbia and directed by Hong Kong comedian Stephen Chow, hit Hong Kong and overseas market remarkablely. He also played the main role in the film. Therefore, Stephen Chow changed himself from a locally characterized actor to the celebrated king of kung-fu comedy master in global arena. The shift of Stephen Chow is an epitome of the transformations of culture and economy in the global era. The research t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ow’s latest work that is oriented to the global market and his previous work. By examining three aspects, the elements of martial arts, the features of nonsense comedy, and the nexus between the films and Hong Kong society, of the sample films, the research aims to depict the changes and continuities of Chow’s works and its cultural significance. 
     The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in order to cater to the global popular film market,  despite maintaining the core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kung-fu films, Stephen Chow’s latest kung-fu films rely much more on computer special effects in presenting martial art actions. In the features of nonsense comedy, the local-language dialogue of the drama have to be deferred and there are more visual humor. In addition, the stories of his recent films do not closely connect with Hong Kong society but are set in a more vague time and space background. Stephen Chow and his nonsense comedy films, in order to satisfy both the West and East markets simultaneously, have changed substantially. Chow sacrificed his own inclinations and the ‘local’ cultures have to be transformed and adjusted in some way. There are power struggles and compromises in the proces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從「阿星」到「Stephen Chow」—全球化下的喜劇之王
關鍵字: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無厘頭喜劇電影、周星馳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序言   1
第二節	從阿星到Stephen Chow      3
第三節	文化全球化與電影全球化    8
第四節	電影全球化:全球電影市場體系下的華語電影      11
第五節	香港電影業的在地化與全球化的狀況        19
第六節	研究取徑與研究架構        24
第二章	周星馳『功夫』題材電影之文本分析   29
第一節	功夫電影的傳統與變遷                      31
第二節	個案電影劇情簡介                          40
第三節	個案電影文本分析                          42
第四節	綜合討論                                  65
第三章	周星馳電影無厘頭喜劇表現手法的轉變與沿襲  70  
第一節	喜劇電影的傳統與變遷          72
第二節	周星馳無厘頭喜劇電影特色      76
第三節	個案電影劇情簡                80
第四節	個案電影文本分析              82
第四章	周星馳電影與香港社           108
第一節	電影與社會的關係             111
第二節	近代香港社會發展簡史         113
第三節	個案電                       118
第四節	個案電影文本分析             120
第五章	結論                         138
第一節	主要研究結論                 138
第二節	全面性的觀點                 143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52
參考書目                              153
附錄                                  163
圖表目錄
一、	表目錄
表2.1	個案電影劇情簡介	40
表3.1	個案電影劇情簡介  80
表4.1	個案電影劇情簡介  118

二、	圖目錄
圖2.1	電角神拳 42
圖2.2	華山猛男刀 42
圖2.3	內功熬煮佛跳牆 43
圖2.4	火雲掌煎蛋	43
圖2.5	屠龍斬43
圖2.6	倚天切 43
圖2.7	《少林足球》中的武功特效 44
圖2.8	《少林足球》中的電腦特效 44
圖2.9	《功夫》如來神掌46
圖2.10	獅吼功 46
圖2.11	黯然銷魂手46
圖2.12	阿梅運用太極拳做甜在心饅頭46
圖2.13	包租公的太極拳46
圖2.14	蛤蟆功 47
圖2.15	古琴音波 47
圖2.16	模仿駭客任務大戰史密斯機器人 48
圖2.17	模仿史密斯機器人被打後的狀態 48
圖2.18	洪家鐵線拳 48
圖2.19	十二路潭腿 48
圖2.20	五郎八卦棍 48
圖2.21	折凳 50
圖2.22	《食神》中少林寺十八銅人 51
圖2.23	玩撲克牌 51
圖2.24	少林功夫歌舞表演 51
圖2.25	具體的拳風 52
圖2.26	有形的戰士翦影 52
圖2.27	日本人來踢館  55
圖2.28	阿晶站出來 56
圖2.29	楊師傅 58
圖2.30	水晶膠與雙氧水作成的心字 58
圖3.1	祝枝山潑滿墨汁的身體 85
圖3.2	雜技動作 85
圖3.3	成品	85
圖3.4	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祝枝山、唐伯虎、周文斌 86
圖3.5	如花	86
圖3.6	西部牛仔硬漢 86
圖3.7	大量如海浪般血水 86
圖3.8	亂世佳人式的搶劫	86
圖3.9	魔戒中恐怖的雲渦  87
圖3.10	卡通式追逐戰 87
圖3.11	阿星拳打斧頭幫幫眾 87
圖3.12	包租婆、包租公	87
圖3.13	神鵰俠侶小龍女、楊過	87
圖3.14	火雲邪神	87
圖3.15	印度阿三	89
圖3.16	黑山老妖	89
圖3.17	法老王	89
圖3.18	孫悟空	90
圖3.19	水濂洞與遊客	90
圖3.20	轉世的菩提	90
圖3.21	賣蔥的大嬸	92
圖3.22	一拳打向阿星	92
圖3.23	打到吐血的阿星	92
圖3.24	看似矮子	93
圖3.25	其實是高個子	93
圖3.26	看似瘦弱的老伯	93
圖3.27	其實是身材健壯的老伯	93
圖3.28	看似好欺負的小孩	94
圖3.29	其實是身材健壯的小孩	94
圖3.30	不正常人類研究中心 	94
圖3.31	軍隊	94
圖3.32	坦克車	94
圖3.33	阿星請達叔將麵包丟掉	95
圖3.34	達叔把麵包吃掉	95
圖3.35	達叔裝帕金遜病	95
圖3.36	達叔在教職員辦公室揍周星星	96
圖3.37	達叔拿起手邊椅子砸向阿星	96
圖3.38	達叔滿身傷	96
圖3.39	旺財	98
圖3.40	小強	98
圖3.41	腦袋開花	98
圖3.42	美容院老闆娘	99
圖3.43	改造後的阿梅	99
圖3.44	露屁股的剃頭師傅	100
圖3.45	暴牙珍	100
圖3.46	胖子跟班阿骨	100
圖3.47	課堂上	100
圖3.48	集體坐牢的囚犯	100
圖3.49	挑選毛筆	101
圖3.50	用來沾醬油的毛筆	101
圖3.51	替雞翅沾上醬油	101
圖3.52	華夫人介紹毒藥藥性	102
圖3.53	唐伯虎介紹毒藥藥性	102
圖3.54	二人對鏡頭作廣告	102
圖3.55	周星星質問達叔	103
圖3.56	達叔辯解	103
圖3.57	周星星親達叔	103
圖3.58	對穿腸	103
圖3.59	化名華安的唐伯虎	103
圖3.60	華安與對穿腸作勢接吻	103
圖3.61	唐伯虎唱黃梅調	104
圖3.62	寧王人馬	104
圖3.63	眾人突然唱起黃梅調	104
圖3.64	阿梅用太極功夫做饅頭	105
圖3.65	阿星突然對她唱起歌	105
圖3.66	邊唱邊走向阿梅	105
圖3.67	醬爆	105
圖3.68	豬肉佬	105
圖3.69	眾人跳群舞	105
圖4.1	九龍車站	120
圖4.2	第一次使用飲料販賣機的阿星	120
圖4.3	翠園大廈二期	121
圖4.4	阿星初次見到大樓對講機	121
圖4.5	被阿星怪異舉動嚇到的老太太	121
圖4.6	亂丟垃圾的阿星	121
圖4.7	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基地	122
圖4.8	深圳市場	122
圖4.9	拍檔達聞西	122
圖4.10	麗晶大賓館	123
圖4.11	三角公園	123
圖4.12	西武百貨	123
圖4.13	力寶中心	123
圖4.14	廟街	123
圖4.15	小巷弄	124
圖4.16	珠海大球場	124
圖4.17	豬籠城寨七十二家房客式建築	125
圖4.18	賭館附近街景	125
圖4.19	二師兄抱怨不如意之事	133
圖4.20	二師兄抱怨自己為何不是李嘉誠的兒子	133
圖4.21	片尾阿星與阿梅登上《Time》封面 134
參考文獻
【中文書籍】
尹鴻、張志傳(2002)。〈好萊塢的全球化策略與中國電影的發展〉,收錄於《全球化與中國影視的命運》,頁103-138。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
王瑞智主編(2000)。《周星馳不完全手冊》,北京:時事。
王瑋(1995)。《意義與空白—當代香港電影觀察》,台北:萬象。
王瑋(2002)。《香港電影壹觀點》,台北:揚智。
吳俊雄、張志偉編(2001)。《閱讀香港普及文化》,香港: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李星文(2004)。〈眾說紛紜評功夫〉,收錄於《我是一個演員》,48-52。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
李照興(2005)。〈周星馳的一場功夫戀愛〉,收錄於《我是一個演員》,頁76-79。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
李顯立譯(1997)。《電影批評面面觀》,台北:遠流。(原書Tim Bywater and Thomas Sobchack〔1997〕.An introduction to film criticismmajor critical approaches to narrative flim.LondonLongman. )
和運超(2005)。〈功夫為用〉,收錄於《我是一個演員》,頁74-76。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
周星馳的fan屎(2004)。《我愛周星馳》,台北市:商周。
周掌宇、于欣怡著(2004)。《快樂之神周星馳》,台北:牧村。
林文淇譯(1997)。《電影的社會實踐》,台北:遠流。(原書Graeme Turner.〔1993〕.Film as social practice. New York Routledge.)
林俊鏵、麥樹堅主編(2005)。《周星馳功夫世界。經典珍藏版》,皇冠出版社。
姚堯(2001)。〈聲、色、藝:回顧香港大眾文化的發展〉,收錄於《閱讀香港普及文化》,頁9-18。香港: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胡平生(2002)。《抗戰前十年間的上海娛樂社會(1927-1937):以影劇為中心的探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胡克(2003)。〈香港動作片二種〉,收錄於《香港電影80年》,頁88-97。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
孫慰川(2004)。《當代港台電影研究》,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張世倫(2002)。〈「台灣新電影」與國際影展路線的形成〉,《台灣新電影二十年》,,頁21-28。台北: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
張鳳鑄、黃式憲、胡智鋒主編(2002)。《全球化與中國影視的命運》,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
梁款(2005)。〈地道當是寶功夫練得好〉,收錄於《我是一個演員》,頁54-63。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
陳平原(1995)。《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台北:麥田出版社。
陳婉瑩主編(2005)。《我是一個演員》,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
陳墨(1996)。《刀光俠影蒙太奇─中國武俠電影論》,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陳墨(2003a)。〈香港武俠電影的發展與演變〉,收錄於《香港電影80年》,頁71-87。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陳墨(2003b)。〈功夫成龍:從港島走向世界〉,收錄於《香港電影80年》,頁258-284。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喻群芳(2003)。〈「九七回歸」後的香港電影〉,收錄於《香港電影80年》,頁19-26。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賈磊磊(2002)。〈中國武俠動作電影的國際化進程〉,收錄於《全球化與中國影視的命運》頁232-259。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
澄雨(2001)。〈不速之客:八十年代香港電影的大陸來客形象初探〉收錄於《閱讀香港普及文化》,頁195-200。香港: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蔡洪聲、宋家玲、劉桂清主編(2003)。《香港電影80年》,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蔡洪聲(2003a)。〈香港電影80年〉,收錄於《香港電影80年》,頁3-18。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蔡洪聲(2003b)。〈香港的電影喜劇〉,收錄於《香港電影80年》,頁62-70。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鄭棨元、陳慧慈譯(2002)。《文化全球化》,台北:韋伯文化(原書Tomlinson,J〔1999〕.Globalisation and Culture.Cambridgepolity. )
魏玓(2002)。〈從全球化脈絡重新檢視台灣新電影的歷史意義〉,收錄《台灣新電影二十年》,頁8-13。台北: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

【外文參考文獻】
Appadurai,A.(1990).Disjuncture and difference in the global cultural economy.In M.Featherstone(ed.),Global CultureNationalism,Globalisation and Modernity.LondonSage.
Giddens,A(1990)The Consequence of Modernity.CambridgePolity Press .pp.55-78.
Giddens,A(1999)Runway World.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Hall,S(1991)The local and the globalglobalization and ethnicity.In A.King,(ed).Culture,Globalization,and the World-system(reprinted in       
1997).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Ho,Wai-Chung(2003)Between glob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A Study of Hong Kong PopularMusic.Pupular Music,Vol.22(2)143-157. 
Massey,D(1994)Space,place and Gender.Cambridgepolity press.
McChesney,R.(2002)Global media,neo-liberalism,and imperialism.Monthly Review,Vol.52(10)1-19.
Robins,K(1991)Tradition and translationnational culture in its global context.In J.Corner and S.Harvey(eds.)Enterprise and HeritageCrosscurrents of National Culture.LondonRoutledge.
Wang,G and Yeh-Yu(2005)Globalization and hybridization in cultural produc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Vol.8(2)175-193.
【中文學術期刊與研討會論文】
王宇(2005)。〈淺析無厘頭文化—以周星馳電影功夫為例〉,《寫作》,11:17-19。
列孚(2006)。〈地理文化‧文化密碼‧類型電影:後港產片、香港與內地合拍片的根本問題〉,《電影藝術》,2:28-32。
吳滌非(2002)。〈理解周星馳〉,《電影創作》,6:65-69。
李炤桃(1995)。〈本土、現代、九七、六四1976-1995香港電影發展與速寫〉,《電影欣賞》,13(5):80-86。
李學兵(2003)。〈無厘頭的跨文化尷尬—周星馳電影類型特徵的再探究〉,《電影藝術》,6:31-33。
林保淳(2004)。〈金庸小說中的「江湖世界」〉,《淡江人文社會學刊》,20:1-28。
祁志勇(2002)。〈90年代香港電影工業狀況〉,《當代電影》,2:83-87。
陳麗瑛(1997)。〈變色龍—九七前後的香港經濟〉,《經濟前瞻》,51:34-37。
張燕(2000)。〈代言人‧無厘頭‧溫情—閱讀周星馳電影〉《北京電影學報》,3:35-41。
張燕(2003)。〈香港喜劇類型電影淺析〉,《當代電影》,5:67-70。
張燕(2005)。〈2004香港電影分析〉,《電影藝術》,2:78-82。
張志偉(2004)。〈香港賭片的文化意識演變〉,《電影欣賞》,118:86-89。
張耀仁(2006)。〈想像的「日常生活」?—析論周星馳電影中的小人物觀及其無厘頭形式〉,《中華傳播學會2006年年會》,台灣,台灣大學,七月十四日宣讀。
戚錳(2004)。〈90分鐘狂歡—周星馳喜劇電影搞笑解碼〉,《北京電影學院學報》,4:19-29。
莫付歡、謝萍(2003)。〈影像中的世俗狂歡—商業電影成功模式初探〉,《柳州師專學報》18(4):124-127。
陳韜文(2001)。〈文化轉移:中國花木蘭傳說的美國化和全球化〉,《新聞學研究》,66:1-27。
彭麗君著,譚偉峰譯(2005)。〈新亞洲電影及其暴力的循環流轉〉,《中外文學》,34(1):108-126。
湯禎兆(2001)。〈周星馳的2001任務〉,《電影欣賞》,108(19):8-11。
馮建三(2003)。〈香港電影工業的中國背景:以台灣為對照〉,《中外文學》,376:87-111。
黃式憲(2004)。〈銀幕之華:本土創新與電影審美的多級均勢(上)〉,《北京電影學院學報》,5:10-18。
傅瑩(2005)。〈當下中國電影「擬仿」美學之思—由周星馳電影說開去〉,《當代電影》,4:118-121。
楊德建(1997)。〈香港喜劇電影研究〉,《當代電影》,369-74。
廖金鳳(1995)。〈香港電影發展的歷史軌跡—一個鉅觀的觀點〉,《電影欣賞》,78:39-47。
廖光生(1996)。〈「九七」與香港政治生態的變化〉,《理論與政策》,42:145-154。
聞天祥(2001)。〈明星、作者與文化研究〉、《文化視窗》,34:78-79。
趙衛防(2006)。〈中國大片與陳凱歌〉,《文藝評論》,1:18-19。
劉文峰(2002)。〈怪力亂神的視覺狂歡—世紀之交香港電影的高科技浪潮評析〉,《電影創作》,1:78-80。
劉來(2001),〈從電影花木蘭談文化轉換理論—文化全球化與本土化〉,《電影藝術》,2:117-119。
劉婉俐(2004)。〈199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的城市空間與身份認同以《甜蜜蜜》為例〉,《電影欣賞》,119:44-52。
黎肖嫻(1997)。〈「懷舊」與「無厘頭」九十年代初香港電影中二個歷史紀慶行動〉,《電影欣賞》,88:44-54。
魏玓(1996)。〈斷裂的邊緣,不變的帝國:對「邊緣帝國」的回應〉,《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4:172-183。
魏玓(2003)。〈文化全球化與文化生產之辯證:以全球時代華語電影創作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班《傳播研究與台灣社會》研討會論文。
魏玓(2004)。〈從在地走向全球:台灣電影全球化的歷程與類型的初探〉,《台灣社會研究季刊》,56:65-91。
魏玓(2006)。〈合製文化:反思全球化下的國際電影合製〉,《新聞學研究》,89:127-164。
羅貴祥、陳澤蕾(2005)。〈沒有亞洲這東西:港日「亞洲」電影的種族特性〉,《中外文學》1(34):90-103。
譚亞明(1999)。〈周星馳現象研究〉,《當代電影》,2:82-85。
【碩士論文】
許靜文(2004)。《全球化華語電影的轉變─以《臥虎藏龍》、《英雄》為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東益(2005)。《跨國製作對台灣電影製作影響之探討:以《雙瞳》為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塗翔文(1999)。《中國武俠電影美學變遷研究》,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瑋琦(2003)。《華語電影在台灣的好萊塢式行銷─以《英雄》、《雙瞳》為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大川(2005)。《周星馳電影文本之語言╱權力觀―以《威龍闖天關》、《九品芝麻官》、《整人狀元》為例》,花蓮教育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闕靜君(2006)。《權力意義的翻轉與重構:周星馳電影的無厘頭語言解構策略》,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中文雜誌與報紙】
Chunk Kleinhans著,葉月瑜、劉慧嬋譯(2000)。〈變成好萊塢?新紀元的香港電影〉,《電影欣賞》。19(105):23-27。	
世界電影編輯群(2004a)。〈功夫─又一上乘功夫喜劇〉,《世界電影》,431:70-73。
世界電影編輯群(2004b)。〈周星馳實現功夫夢〉,《世界電影》,432:84-85。	
田習如(2002)。〈香港沒有回歸問題,只有董建華問題?—董建華顧得了「一國」顧不了「二制」〉,《財訊》,244:196-199。	
刊欣(1999)。〈誰殺了香港電影業﹖〉,《商業周刊》,592:134-135。 
吳子祺(2003)。〈中國一隻不再下蛋的老母雞—SARS是推倒香港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財訊》,254:319-323。	
吳天克(2004)。〈感受他癲狂中的真誠〉,《亞洲週刊》,18(43):55-56。	
林沛理(2005)。〈功夫電影的破格之作〉,《亞洲週刊》,19(2):45。	
林佳樺、莊幼芬、曾明進、陳慧明、吳國瑋、杜偉莉、王慧倫、葉婉如、吳禮強、李雨勳(2005年11月14日)。〈最佳影片《功夫》奪五獎大贏—舒淇封后郭富城稱帝〉、〈《黑社會》大熱倒灶入圍11項僅得原著劇本音效2獎〉、〈第四十二屆金馬獎得獎名單〉,《蘋果日報》,S1版。
林意(2001)。〈周星馳少林足球創佳績〉,《世界電影》,392:192。	
南方朔(2004)。〈台灣看周星馳─有厘頭的無厘頭〉,《亞洲週刊》,18(44):47。
張文彥(1996)。〈東方好萊塢—香港電影業鳥瞰〉,《世界華文文學論壇》,3:30-31。
湯禎兆(2005)。〈香港之星馳蛻變史〉,《誠品好讀》,51:56-57。	
葛大維、項貽斐、楊起鳳、葉君遠、許晉榮、蘇詠智、何軒憶、葉宜欣、林欣若、童一寧、賴怡佳(2005年11月14日)。〈功夫讓全世界感動一輪搞定〉、〈周星馳17年	配角變導演〉、〈功夫掙得經典喜劇地位〉,《聯合報》,D2版
誠品好讀編輯群(2005)。〈大話周星馳〉,《誠品好讀》,51:46-47。	
聞天祥(2001)。〈周星馳與新世紀〉,《Cheers》,12:30。	
劉維公(2005)。〈理解周星馳現象〉,《數位時代》,101:101。	
謝曉陽(2004a)。〈無厘頭借力打力改變中國〉,《亞洲週刊》,18 (43):48-50。
謝曉陽(2004b)。〈情歸電影毋忘反諷〉,《亞洲週刊》,18 (43):51-53。	
藍祖蔚(2005)。〈功夫的極致高招拼貼藝術〉,《誠品好讀》,51:48-50。	
黎煥雄(2005)。〈他用不慍不火的搞笑做到了我並非不想做、但是就是做不到的東西……〉,《誠品好讀》,51:59。
魏玓(2005b年1月13日)。〈功夫走向全球好萊塢變身武林霸主〉,《中國時報》,D2版。	
【網路資料】
S.T.(2004)。〈〈功夫》:周星馳賣力「創作」上乘喜劇〉,《台灣電影筆記電影教室專欄影評》,〔online〕.Available:http//movie.cca.gov.tw/COLUMN/column_article.asp?rowid=269 。(2006/10/4,3:52PM)。	
方佩淇(2006)。〈新年應該去看賀歲片〉,《YesAsia.com娛樂產品專題及
評論》〔online〕.Available:http//us.yesasia.com/b5/Emagazine/ArticlePage.aspx/section-videos/  code-c/articleId-58/。(2006/11/28, 5:00PM)。
石琪(2001)。〈少林足球生猛〉,《明報》〔online〕.Available:http//movie.sina.com.hk/cgi-bin/mv/movie/main.cgi?id=480&action=index&subaction=comment&tp=2。( 2006/10/3 ,11:59PM)。	
何故(2005)。〈周星馳,好一個香港影壇神話!〉《本文應日本洋泉社出版的【別冊映畫秘寶─功夫衝擊的電影實用解說書】所邀請而撰寫,中文版初稿刊於【TM】第七期,修訂稿刊於【兩岸三地電影研討會論文集】。〔online〕.Available:http//www.cuhkacs.org/~hegu/Bo-Blog/index.php?job=art&articleid=a_20051011_011450。(2006/8/29, 2:30PM)。	
何文龍(2004)。〈《功夫》—拼貼武俠大觀〉《香港電影評論學會2004年頒獎禮場刊文章 》〔online〕.Available:
http//www.filmcritics.org.hk/big5/?mod=articles&task=show_item&cat_id=0085&item_id=00000200。(2006/8/28, 2:00PM)。
宗珊(2005)。〈《功夫》日本首映萬人爭看 3月赴美6月去歐洲〉《大紀元電子報引自北京娛樂信報》〔online〕.Available:http//www.epochtimes.com.tw/bt/5/1/18/n784213.htm。(2006/9/29, 4:30PM)。	
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電子報編輯群,〈Bhabha的後殖民論述〉《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電子報》,3期,〔online〕.Available:http//www.nhlue.edu.tw/~gimewww/epaper/9312/epaper9312.htm#person(2006/12/8, 3:20PM)。
林祖傑(2005)。〈《功夫》票房邁向6000萬星爺抵美國主持首映禮〉《明報電子報》〔online〕.Available:http//www.mingpaoweekly.com/htm/20050125/mab1.htm。(2006/9/29 ,4:25PM)。	
洪順泰(2005)。〈「功夫」裡的學問〉《95'椰風漫舞》,〔online〕.Available: http//bsd.ba.ntu.edu.tw/~pdk/93/archive/index.php/t-1289.html。(2006/8/29 ,4:25PM)。
林睿文(2005)。〈《功夫》一片的深層寓意〉《大紀元報》,〔online〕.Available:http//www.epochtimes.com/b5/5/3/14/n848019.htm (2006/12/6 ,3:20PM)。	
南方都市電子報編輯群(2004)。〈《功夫》年底下嫁中影哥倫比亞華誼合作結束?〉《南方都市電子報》,〔online〕.Available:http//ent.sina.com.cn/m/c/2004-08-11/1053470124.html。  (2006/9/25,5:06PM)。	
朗天(2005)。〈再論《功夫》—這次從喜劇手法說起〉,《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員影評》,36期, 〔online〕.Available:http//www.filmcritics.org.hk/big5/?mod=articles&task=show_item&cat_id=0071&item_id=00000140。(2006/12/10,3:20PM)。	
袁媛(2005)。〈李力持聊周星馳我和星仔,曾經被看成小丑〉《晨報視野》,〔online〕.Available:http//61.129.65.882/gate/big5/xwcb.eastday.com/eastday/node13/node126/node650/userobject1ai8188.html。(2006/9/25,5:14)。	
張英、萬國花、周密(2004)。〈周星馳專訪:我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大師〉《南方週末》,〔online〕.Available: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hinabroadcast.cn/3601/2004/12/23/1266@401214.htm。(2006/9/29,1:46PM)。
張世倫(2003)。〈於獨立製片的片面之詞〉《台灣電影筆記》,〔online〕.Available:http//movie.cca.gov.tw/cinema/case_01_01.asp?rowid=83。(2006/9/30,4:00PM)。
晨輝(2005)。〈《功夫》:別了,香港的周星馳〉《香港電影評論協會電影評論》, 〔online〕.Available:http//www.filmcritics.org.hk/big5/?mod=articles&task=show_item&cat_id=0025&item_id=00000027。(2006/9/29,4:22PM)。 	
黃建業、左桂芳主講、林毓瑩整理(2005)。〈一江春水向東流—百年社會軌跡〉,《國家電影資料館電影教室講座》,11月3日舉辦,〔online〕.Available:http//movie.cca.gov.tw/CINEMA/case_01_01.asp?rowid=326&strSearch=香港電影發展。(2006/10/05,3:15PM)	
廖金鳳(2005)。〈「片廠」入侵:全球化語境中的「華語電影」與「中華文化」〉,《影評人季刊》,30期,〔online〕.Available:http//www.hkfca.org/fcq_thisweek.php。(2006/10/15,2:00PM)。
維基百科(2006),〈香港歷史〉《維基百科》〔online〕.Available: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9%E6%B8%AF%E6%AD%B7%E5%8F%B2&variant=zh-tw。(2006/12/30, 7:00PM)。	
維基百科(2006),〈香港經濟〉《維基百科》〔online〕.Available: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9%E6%B8%AF%E7%B6%93%E6%BF%9F&variant=zh-tw。(2006/12/30, 7:00PM)。
電影雙週刊(2005)。〈天下功夫 源出少林—《少林寺》〉《雅虎香港電影》,〔online〕.Available :http//hk.movies.yahoo.com/040219/173/x8gf.html。(2006/10/4, 3:56PM)。	
寧青(2005)。〈周星馳用《功夫》向好萊塢致敬〉《國際先驅導報》,〔online〕.Available:http//lib.tngs.tn.edu.tw/fish/activity/act-015/act-015-01p.html。(2006/11/20,4:00PM)。	
餘暉(2004)。〈香港電影類型分析--「周星馳」對「周星馳」—香港電影喜劇的危機〉,《香港影評人協會線上季刊》,16期, 〔online〕.Available:http//www.hkfca.org/fcq_article.php。(2006/8/12,11:00AM)	
霍格(2004)。〈調查稱香港貧富差距繼續惡化〉,《BBC中文網》,〔online〕.Available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3750000/newsid_3750400/3750452.stm。(2006/8/15,10:00AM)	
藍天雲(2005)。〈盛衰有時:從「國片」到「港產片」〉,《香港電影評論協會會員影評》,42期,〔online〕.Available:http//www.filmcritics.org.hk/big5/?mod=articles&task=show_item&cat_id=0004&item_id=00000155。(2006/9/25,4:57PM)。	
魏玓(2005b)。〈是出口還是深淵?─台灣電影跨國合製的困局與轉機〉,《中華民國94年電影年鑑》,〔online〕.Available:http//taiwancinema.com/ct.asp?xItem=7252&ctNode=61。(2006/10/12 ,4:39PM)。	
羅孝宇(2004)。〈【笑匠臉譜 - 香港】看周星馳與香港無厘頭電影的演變〉,《台灣電影筆記電影教室專題研究一笑解千愁—笑談喜劇電影》, 〔online〕.Available:http//movie.cca.gov.tw/CINEMA/case_01.asp?id=22&scn=一笑解千愁—笑談喜劇電影。(2006/12/20,4:00P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