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509201323353100
DOI 10.6846/TKU.2013.00488
論文名稱(中文) 解放軍的外交型任務-流變與影響
論文名稱(英文) PLA Diplomacy: Evolution & Effect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林穎佑
研究生(英文) Ying-Yu Lin
學號 897330030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6-13
論文頁數 21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林中斌
委員 - 林中斌
委員 - 翁明賢
委員 - 丁樹範
委員 - 洪陸訓
委員 - 沈明室
關鍵字(中) 中國人民解放軍
軍事外交
黨軍關係
中國政治
十八大
關鍵字(英) PLA
Military diplomacy
Civil-military relation
PRC politics
18th National Congres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軍隊是執行軍事任務的組織團體,是保衛國土執行作戰任務的基本單位、是擁有合法軍備執行對外任務的武裝集團。外交則是兩國互動的過程,主要是一國透過經濟、貿易、文化、以及各種方式與他國進行交流,來達到互惠的目的。軍隊與外交間的互動構成了軍事外交其背後的流變與意涵,便是本研究所欲探討的重點。

中國人民解放軍自成立以來,是一支服從於黨的戰鬥部隊。但隨著中國國力快速上升,國際非傳統安全威脅日益增大,為了國家戰略利益,解放軍開始從事外交型任務。本研究欲從解放軍所從事的外交型任務(包含硬體面與軟體面)作為研究的基礎,並嘗試探討其背後的國家戰略意涵,同時分析在這些任務需求下,中國如何運用解放軍執行外交型任務,完成國家戰略目標。並期望從外交型任務的變化中觀察解放軍與外交任務的流變與影響,期望從中觀察其獨有的中國特色,最後嘗試探討外交型任務對解放軍在軍事上以及超軍事的種種影響以及改變。
英文摘要
Military force is a basic unit which has legal armaments for homeland protection and military operations. Diplomacy is the integrative process between two nations thought economic, trade, cultural, and a variety of way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nations for the purpose of mutual benefits.  In this study, focus on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diplomacy and military force which constitute the evolution and implication behind the military diplomacy.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it is the military ar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nd de facto armed for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But with the sky rocketing rise of the power of PRC and the enlargement of unconventional security threat, the PLA began to deal with the diplomatic operations for their national strategic interesting. 

In this study, I aim at the PLA's diplomatic operations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research. And discuss the national strategic meaning behind those operations, also how PRC use the PLA to achieve those operations for the national strategic goals. Through the evolution and influence of PLA and it's diplomatic operations this study expect to make a painstaking investigation of the China style within those operations. And in the end, this study will discuss the military and extra-military influence of diplomatic operations upon the PLA.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內容
第一章: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1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24
第四節	文獻分析與概念界定	30
第五節	各章簡介與章節細目	44
第二章  軍隊外交型任務的概念分析	49
第一節	軍事外交的應用	51
第二節	軍事外交的迷思	56
第三節	軍事外交與戰略的關係	58
第三章:解放軍軍事外交的轉變	65
第一節	解放軍軍事行動與外交	67
第二節	過去解放軍軍事外交作為	69
第三節	國內外因素的轉變	77
第四章 解放軍的外交任務:硬體面的應用	82
第一節	國際貢獻	83
第二節	軍事演習的外交效益	92
第三節	軍事展覽	99
第五章 解放軍的外交行為:軟體面的應用	104
第一節	紙上談兵:軍事學術	106
第二節	國際會議	112
第三節	傳統軍事(文化)議題的新應用	118
第六章 解放軍外交型任務的特色	124
第一節	解放軍軍事外交的新舊差別	124
第二節	解放軍軍隊外交與外(美)軍的差別	129
第三節	解放軍外交型任務的中國特色	133
第七章:外交型任務對解放軍的影響	141
第一節	外交型任務對解放軍角色的影響	142
第二節	外交型任務對解放軍將領的影響	146
第三節	外交型任務對解放軍軍備發展的影響	151
第八章: 外交型任務的「超軍事」影響	163
第一節	外交型任務在國際互動上的影響	164
第二節	外交型任務在國內民心上的影響	168
第三節	外交型任務在文化學術上的影響	171
第九章:結論	176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76
第二節	研究啟示	180
參考文獻	183
參考文獻
中文書籍:

1.Anselm Strauss and Juliet Corbin,徐宗國 譯(2001)《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2.Charles M. Perry, Marina Travayiakis, Bobby Andersen, Yaron Eisenberg,李永悌 譯(2011)。《臨危不亂:救災外交、國家安全與國際合作》。台北:國防部。
3.Earl Babbie 李美華、孔祥明……等譯(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
4.Earl Babbie,李美華、孔祥明、李明寰、林嘉娟、王婷玉、李承宇 譯(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
5.Evan S.Medeiros 著,李柏彥譯(2011)。《中共的國際行為:積極參與、善用機會、手段多樣》。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6.Ezra F. Vogel著,吳福生譯(2000)。《21世紀的美國與中國關係》。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7.George C. Homans,楊念祖譯(1991)。《社會科學的本質》。台北:桂冠圖書。
8.James H. Mann,林添貴 譯(1999)。《轉向》。台北:先覺出版。
9.Joseph S. Nye Jr,吳家恆、方祖芳譯(2006)。《柔性權力》。台北:遠流出版社。
10.Michael D Swaine,國防部譯(1999)。《共軍如何影響中共國家安全》。台北:國防部。
11.Michael Pillsbury(白邦瑞)高一中譯(2001)。《中共對未來安全環境的辯論》。台北:國防部,2001年1月。
12.Paul Kennedy,時殷弘、李慶四譯(2005)。《戰爭與和平的大戰略》。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13.Richard H.Solomon,梁文傑、黃致達 譯(2000)。《索樂文報告》。台北:先覺出版社
14.Serge Miche、Michel Beuret、Paolo Woods,陳虹君譯(2009)。《黑暗大佈局》。台北:早安財經。
15.Thomas C. Schelling,徐孟豪譯,(2007)。《武備的影響力》。台北:國防部。
16.Thucydides,謝德風譯(2000)。《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台北:商務出版社。
17.W. Lawrence Neuman, 朱柔若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揚智出版社。
18.于朝暉(2008)。《戰略傳播管理——冷戰後美國國際形象構建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
19.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2007)。《中共年報2006》。新北市:中共研究雜誌社。
20.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2008)《中共年報2007》。新北市:中共研究雜誌社。
21.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2009)。《中共年報2008》。新北市:中共研究雜誌社。
22.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2010)。《中共年報2009》。新北市:中共研究雜誌社。
23.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2011)。《中共年報2011》。新北市:中共研究雜誌社。
24.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2012)。《中共年報2011》。新北市:中共研究雜誌社。
25.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2013)《中共年報2012》。新北市:中共研究雜誌社。
26.中共研究編輯委員會(2005)。《中共年報2004》。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
27.中共研究編輯委員會(2006)。《中共年報2005》。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
28.中國人民解放軍軍種歷史編輯委員會(1989)。《海軍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9.尹慶耀(1973)。《中共外交與對外關係》。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
30.王明武、常永志、徐戈、章楠(2006)。《非戰爭軍事行動》。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31.王俊南等著(2000)。《非傳統安全重大災害救援行動》。桃園:國防大學。
32.王崑義(2006)。《輿論戰》。台北:華揚出版社。
33.王崑義、蔡裕明(2006)。《臺灣安全的拱心石》。台北:華揚出版社。
34.王超(2010)。《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府預警管理模式研究》。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35.王榮華(2010)。《西方學者論智庫》。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36.亓樂義(2007)。《捍衛行動》。台北:黎明出版社。
37.包宗和 主編(2011),《國際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出版社。
38.史考特 賈斯伯,劉慶順譯(2012)。《國防能力轉型-國際安全新策略》。台北:國防部。
39.史美珩(1997)。《古典兵略》。台北:洪葉出版社。
40.左立平(2012)。《國家海上威懾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12年6月。
41.平可夫(1996)。《外向型的中國軍隊》。台北:時報出版社。
42.平可夫(2011)。《殲20隱形戰機震撼世界》。加拿大:漢和出版社。
43.平可夫(2012)。《十八大軍委席位爭奪戰》。加拿大:漢和出版社。
44.平可夫(2012)。《中國航母與南中國海爭端》。加拿大:漢和出版社。
45.甘浩森、賴大衛、施道安著,顏永銘譯(2010)。《超越台海-臺灣問題外的解放軍任務》。桃園:國防大學。
46.白萬綱(2010)。《軍工企業:戰略、管控與發展》。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47.皮爾遜、巴亞斯里安等著,楊毅譯(2006)。《國際政治經濟學:全球體系中的衝突與合作》。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8.朱浤源編(1999)。《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
49.艾文.托佛勒、海倫.托佛勒著,傅凌 譯(1994)。《新戰爭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50.余斌(2004)。<中國從朝鮮被遺忘的戰爭中學到些什麼>《中國作戰研究》。北京:國防大學訓練部。
51.吳國光、程曉農編(2009)。《透視中國政治》。台北:博大國際文化。
52.吳鐵民、蕭國良(2011)。《軍事演習-近乎實戰的綜合訓練》。北京:藍天出版社。
53.呂亞力(1994)。《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54.宋德星主編(2012)。《戰略與外交》。北京:時事出版社。
55.李俊毅(2009)。《變革與合作──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之研究》。台北:秀威出版社。
56.李柏彥(2008)。《飛龍展翼》。台北:高手專業出版社。
57.李祖發(2012)。《軍事軟實力方略》。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58.李零(2006)。《孫子十三篇綜合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59.李德哈特,鈕先鍾譯(1996)。《戰略論:間接路線》。台北:麥田出版社。
60.李黎明(2001)。《轉軌:變遷中的戰略思維》。台北:時英出版社。
61.沈明室(1995)。《改革開放後的解放軍》。台北:慧眾文化。
62.汪聖楓(2012)。《美軍實戰內幕》。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63.肖天亮(2009)《軍事力量的非戰爭用途》。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64.孟平(2010)。《軍中太子黨》。香港:夏菲爾出版社。
65.林中斌(2001)。《偶爾言中》。台北:黎明出版社。
66.林中斌(2005)。《以智取勝》。台北:全球防衛出版社。
67.林中斌(2011)。《大災變-你必須面對的全球失序真相》。台北:時報出版。
68.林中斌,<序>,廖文中主編(2001)。《中共軍事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
69.林穎佑(2008)。《海疆萬里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戰略》。台北:時英出版社。
70.邱子軒(2008)。《龍鷹共舞》。台北:秀威資訊。
71.金千里(2006)。《第五代將星》。香港:夏菲爾出版社。
72.金千里(2010)。《解放軍現役將領評傳》。香港:夏菲爾出版社。
73.姚曉軍、禹偉民 編(2006)。《軍事論文寫作與學術期刊投稿》。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
74.姚曉軍、禹偉民 編(2006)。《軍事論文寫作與學術期刊投稿》。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
75.施道安、伍爾澤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譯(2004)。《解放軍75週年之歷史教訓》。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76.柯白(1958)。《海洋戰略原理》。台北:海軍總司令部。
77.柳惠千(2008)。《21世紀美軍在東亞的戰略部署》。台北:高手出版。
78.洪陸訓(1999)。《軍事社會學-武裝力量與社會》。台北:麥田出版社。
79.洪陸訓譯(1997)《馬背上的人-軍人在政治中的角色》。台北:政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80.相江宇(2013)。《習近平團隊》。香港:領袖出版社。
81.美國國防部(2007)《2006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台北:國防部。
82.胡文龍、肖石忠、尹黎(2012)。《美中學者論空海一體戰》。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83.軍事社會叢書編輯部(2004)。《美軍推翻海珊後政權重建之政治作戰研究I》。台北:政治作戰學校。
84.軍事社會叢書編輯部(2004)。《美軍推翻海珊後政權重建之政治作戰研究II》。台北:政治作戰學校。
85.夏飛、程恭羲(2012)。《政治局》。香港:明鏡出版社。
86.夏寒冬(2013)。《誰控制中國軍隊》。台北:領袖出版社。
87.時殷弘(2006)。《國際政治與國家方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88.時殷弘(2008)。《戰略問題三十篇:中國對外戰略思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90.翁明賢 編(2012)。《釣魚台爭議與解決方法》。新北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
91.翁明賢(2010)。《結構與建構:臺灣的國家安全戰略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92.翁明賢編(2011)。《當代戰略理論與實際》。新北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
93.	耿仕信、戴江山 著(2002)。《孫子兵法精要與潛艇作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94.袁易(2004)。《中國遵循國際導彈建制的解析》。台北:五南出版社。
95.馬鼎盛(2005)。《紙上談兵》。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96.馬鼎盛(2010)。《居安思危》。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97.高曉(2011)。《習近平-中國新領導人》。台北:高寶出版社,2011年11月。
98.寇建文(2010)。《中共菁英政治的演變:制度化與權力轉移1987-2010》。台北:五南出版社。
99.張明睿(1998)。《中共國防戰略發展》。台北:洪葉出版社。
100.張明睿(2003)。《解放軍戰略決策的辯證》。台北:黎明出版社。
101.張後良(2013)。《海軍外交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102.張純如著,張定綺、許耀雲(1996)。《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之謎》。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
103.張國祚(2004)。《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04.張殿清(2001)。《間諜與反間諜》。台北:時英出版社。
105.曹晨(2009)。《預警機-信息化戰爭的空中帥府》。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106.郭乃日(2006)。《失落的臺灣軍事秘密檔案》。台北:高手出版社。
107.郭壽旺(2006)。《華府智庫對美國台海兩岸政策制訂之影響》。台北:秀威出版社。
108.郭繼衛(2010)《制生權戰爭》。北京:新華出版社。
109.陳文政、趙繼綸(2001)。《不完美戰場》。台北:時英出版社。
110.陳志敏(2008)。《當代外交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11.陳偉華(2004)。《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出版社。
112.傑佛瑞 提爾,國防部譯(2010)。《21世紀的海權》。台北:國防部。
113.喬良,王湘穗(1999)。《超限戰-對全球化時代戰爭與戰法的想定》。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114.喬治 威爾森著,吳福生、余忠勇、謝豐安譯(2001)。《至關重要的戰爭:國防經費保衛戰內幕》。台北:國防部。
115.彭光謙、任向群、蕭大維等(2009)。《軍事學是什麼?》。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16.景慎祜(2000)。《軍事演習指南》。山東:山東出版社。
117.程寶山(2004)。《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基本問題》。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118.萊恩 克拉克(Ryan Clarke)(2012)。《中共海軍與能源安全》。台北:國防部。
119.鈕先鍾(1977)。《大戰略漫談》。台北:華欣出版社。
120.鈕先鍾(1985)。《武器銷售的全球政治》。台北:黎明出版社。
121.鈕先鍾(1985)。《現代戰略思潮》。台北:黎明出版社。
122.鈕先鍾(1992)。《中國戰略思想史》。台北:黎明文化。
123.鈕先鍾(1996)。《孫子三論》。台北:麥田出版社。
124.鈕先鍾(1996)。《戰爭論精華》。台北:麥田出版社。
125.鈕先鍾(1998)。《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
127.黃立(2009)。《劍指亞丁灣》。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128.愛德華 卡爾,江政寬 譯(2009)。《何謂歷史?》。台北:博雅書屋。
129.楚樹龍、金威(2008)。《中國外交戰略和政策》。北京:時事出版社。
130.楊中美(2008)。《新紅太陽》。台北:時報出版社。
131.楊中美(2011)。《中國即將發生政變 解析政變前夜的九大關鍵人物》。台北:時報出版社。
132.楊念祖 編(2007)。《決戰時刻》。台北:時英出版社,2007年2月。
133.楊松河(1999)。《軍事外交概論》。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
134.當代中國叢書編輯委員會(1994)。《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135.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
136.裘兆琳編(2011)。《中美關係專題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137.趙全勝(1999)。《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微觀-宏觀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台北:月旦出版社。
138.趙錫君(2003)。《懾戰》。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39.劉源 編(2009)《非戰爭軍事行動中的政治工作》。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140.劉靜波(2006)。《21世紀初中國國家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
141.潘彥豪(2012)。《中共海洋武力的發展與影響(1992-2010)海權理論的觀點》。台北:粵儒出版社。
142.蔡明彥(2005)。《中共軍力現代化的發展與挑戰 從武獲政策分析》。台北:鼎茂出版社。
143.鄭彪(2010)《中國軟實力》。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144.鄭繼文(2005)。《女武神之舞-世界特技飛行小組》。台北:老戰友文化。
145.鄧秋陽(2013)。《中國霸權:軍事與外交》。香港:哈耶出版社。
146.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國際經濟研究院(IEE)著,樂為良、黃裕美譯(2006)。《重估中共崛起》。台北:商務出版社。
147.錢其琛(2004)。《外交十記》。香港:三聯書店。
148.錢春泰(2010)。《武力威懾與對外政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49.霍小勇(2006)。《軍種戰略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150.戴旭(2010)。《2030支解中國?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中國的危機》。香港:新點出版。
151.薄富爾,鈕先鍾譯(1996)。《戰略緒論》。台北:麥田出版社。
152.謝作炎編。《信息時代的心理戰》。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5月號。
153.韓力、湯姆生著,李育慈譯(2010)。《論21世紀戰爭:超越震懾與威懾》。台北:國防部。
154.魏作凱、王仲元(2009)。《中西方文化比較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55.魏萼(2000)。《中國國富論》。台北:時報出版社。
156.魏鏞(2000)。《社會科學的性質及發展趨勢》。台北:商務出版社。
157.羅文俊(2013)《不能說的秘密:中共國防白皮書之戰略意涵1998-2010》。台北:致知學術出版社。
158.羅金棟,<低強度衝突之政治作戰-以美伊戰後為例>,洪陸訓、詹哲裕主編(2007)。《新世代的政治作戰》。台北:國防部總政戰局心戰處。
159.羅莉 勃奇克、施道安、伍爾澤(2004)。《解放軍75週年的歷史教訓》。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160.譚門(Ronald L Tammen)、古格樂(Jacek Kugler)等著,國防部譯(2004)。《權力轉移:21世紀的戰略》。台北:國防部。
161.譚傳毅(2000)。《現代海軍手冊-理論與實務》。台北:時英出版社。
162.顧軍(2009)《大閱兵》。香港:明鏡出版社。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