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508201912562100
DOI 10.6846/TKU.2019.00414
論文名稱(中文) 論孫悟空形象符號的意涵──以周星馳九○年代電影與《悟空傳》為討論文本
論文名稱(英文) Implication of the iconic symbol of Sun WuKong: 90's Movies of Stephen Chow Sing Chi and publication "Wu Kong" as objects of textual analysi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7
學期 2
出版年 108
研究生(中文) 顏政
研究生(英文) Ching Ngan
學號 60601601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9-06-14
論文頁數 11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林偉淑
委員 - 沈惠如
委員 - 侯如綺
關鍵字(中) 羅蘭‧巴特
西遊記
孫悟空
大話西遊
九七回歸
悟空傳
關鍵字(英) Roland Barthes
Journey to the West
Sun Wukong
A Chinese Odyssey
1997 Hong Kong Reunification
Wu Kong (2017)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西遊記》故事由玄奘西行取經之史實所演變,最後成書於吳承恩。縱觀《西遊記》演變過程以及之後承其之作品,可得一個連續的「西遊」故事脈絡,當中諸多文本結構之不同,實為不同時代的作者(群)、閱聽人和文本對話、協商之結果。「西遊」文本極具語言的功能性,實為載有不同時代意識形態、意義的語言結構符號,而《西遊記》只為其之言語實踐。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是極為重要的一角,其形象始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猴行者」,經元代雜劇以及《西遊記平話》的增添改寫成「通天大聖」、「孫行者」,成今人所識之吳承恩《西遊記》中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其形象符號的結構之演變,是隨著「西遊」故事的脈絡進程,因不同時代的需求而具有當時代的意指性,為一個具當時代「神話性」的語言結構系統。
  但由於《西遊記》文本結構中歷史性和主體性的複雜關係,是以閱讀、分析更甚研究《西遊記》以及當中孫悟空形象的符號結構時,難以追溯文本中諸多能指的意指性所指之意義;以及在閱讀文本不應該追求文本中的唯一「真實」意義,而應觀及其在當代的意義所在,故應著重「西遊」故事的語言結構功能在現今的話語實踐。
  而在當代,周星馳九○年代電影作品《西遊記第壹百零壹回之月光寶盒》與《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中孫悟空的形象,不但引起中國大陸學界各方面研究、討論,亦成為當代另一個孫悟空的典型,產生後續不少脫胎於其之影視與文學作品。然而,其實在「西遊」脈絡下,孫悟空符號的語言結構之言語實踐,且載有香港「九七回歸」的身份認同問題之意義。本論文通過羅蘭‧巴特的符號學作視角觀照,對《西遊記》經典文本以及周星馳九○年代「西遊」電影以及《悟空傳》電影文本細讀,分析孫悟空形象在香港「九七回歸」中的言語實踐。
英文摘要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written by Wu Cheng’en, is evolved from the historical fact of the monk Xuanzang traveling to the “Western Regions”. Looking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and the text adaptation derived afterwards, it is possible to get a continuous progress of “Xiyou” narrative over time, in which we can observe the difference of narrative structure between various works. 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ongoing conversation and consultation between texts, audience and author from all over the era. The literature “Xiyou” is highly valuable for its linguistic function, which involves various linguistic structural sign of different eras of ideology and significance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logy.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is merely the actual practice of linguistics.

Sun Wukong, an fair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is also recognized as Sun Wukong the Wandering Monk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Zaju of Yuan dynasty and some other works in history. After then did he go under the title “The Great Sage, Heaven’s Equal” in the novel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by Wu Cheng’en.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his image symbol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contextual process of the narrative “Xiyou”, and will have the meaning of the time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demand of different era. It is considered to be a mythical system of linguistics structure of the time.
However, due to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 between the historicity and subjectivity in the textual structure of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it is difficult to trace the meaning of the implied signified of signifier when study is carried out. We ought not to pursue the one and only “actual” significance of the text, but to concern about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in it. Thus it is expected to focus on how the linguistic structural function of the “Xiyou” narrative execute in the contemporary actual linguistic practise.

In current times, talking about the 90’s movie: A Chinese Odyssey Part 1: Pandora’s Box and A Chinese Odyssey Part 2: Cinderella, which mainly participated by Stephen Chow Sing Chi, the image of Sun Wukong in the movie has raised many discussion and study of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mong chinese academia. Also this image of Sun wukong created in the movie has become an archetype of the present age, and has boosted to the adaption of film and literature. However, the movies is in fact the actual practice of the linguistic structure of the sign of Sun Wukong, and also involves the significance of identity under the 1997 Hong Kong Reunification.

This thesis takes the semiology of Roland Barthes as perspective to do the textual analysis of 90’s movie of “Xiyou” by Stephen Chow Sing Chi, and the movie “Wu Kong” (2017), in order to analysis the actual linguistic practice of the image of Sun Wukong under 1997 Hong Kong Reunifica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導出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評述	7
一、	有關《西遊記》研究的文獻回顧	7
二、	周星馳九○年代西遊電影研究情況	13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步驟	17
一、	《西遊記》文本的性質	17
二、	以羅蘭.巴特符號學觀照當代「西遊」故事	22
(一)、	意義與符號的關係	22
(二)、	羅蘭.巴特符號學的原理	23
(三)、	以符號學反思《西遊記》閱讀	27
第二章、	政治寓言下的香港	34
第一節	香港政治社會背景	34
第二節	香港電影的政治隱喻	36
第三節	結語:以「九七焦慮」視域閱聽香港文本之必要	41
第三章、	孫悟空符號在《西遊記》中的指涉意義	43
第一節	孫悟空身份的意義內涵	45
一、	原始的身份想像:美猴王	45
二、	法力無邊的意義:孫悟空	52
三、	能力、權力與任性:齊天大聖	57
四、	被緊箍兒約制的西行取經者:孫行者	61
第二節	孫悟空法寶的符號結構及建構的意義	64
一、	七十二般變化	65
二、	觔斗雲	66
三、	如意金箍棒	67
四、	火眼金睛	70
五、	毫毛	71
第三節	結語:《西遊記》在當代的語言功用	72
第四章、	孫悟空符號的香港實踐	73
第一節	從「國族寓言」看周星馳「西遊」符號結構意義	73
第二節	周星馳九○年代西遊電影的香港寓言	76
一、	孫悟空符號結構意指的香港	77
二、	武力即權力:被制約的香港「並無選擇」	81
三、	月光寶盒的象徵意義:「重新選擇」與「宿命」	83
四、	白晶晶與紫霞:追尋愛情與「無法選擇」	87
第三節	《大話西遊》中香港寓言的延續:《悟空傳》	91
一、	武力:反抗命運制約的意義	92
二、	「緊箍兒」和「晚霞」象徵的愛情	93
第四節	結語:「大話西遊」與《悟空傳》的香港寓言	96
第五章、	結論:孫悟空形象符號的香港內涵	98
引用文獻		101
附錄		108
參考文獻
引用文獻
專書(依首字筆畫排序)
王齊洲:《大眾文化的經典:四大奇書縱橫談》(山東:濟南出版社,2004年)。
本土論述編輯委員會、新力量網站編:《本土論述2013-2014:中國因素:本土意識與公民社會》(台北:漫遊者文化出版,2015年)。
弘征選編:《魯迅國學文選》(湖南:岳麓書社,1999年)。
西西:〈浮城誌異〉,《手卷》(台北:洪範書店,1988年)。
李志宏:《「演義」——明代四大奇書敘事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2011年)。
李時人:《《西遊記》考辦》(浙江,古藉出版社,1991年)。
宋家玲,蔡洪聲,劉桂清編:《香港電影80年》(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年)。
余國藩著,李奭學編譯:《余國藩西遊記論集》(台北:聯經出版,1989年)。
余國藩著,李奭學編譯:《《紅樓夢》、《西遊記》與其他:余國藩論學文選》(北京:三聯書店,2006年)。
柳存仁:〈全真教和小說西遊記〉,《和風堂文集》下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0月)。
胡適:《胡適作品集》(台北:遠流出版社,1986年)。
高全之:《重探西遊記:神佛妖魔人間事,三藏師徒取經歷險的重新發現》(新北:聯經出版,2018年11月)。
袁求實:《香港回歸大事紀1979-1997》(香港:三聯書店,2015年)。
陳佩華:《毛澤東與紅衛兵》(新北市:新潮社文化出版,2011年)。
徐朔方:《小說考信編》(上海:古藉出版,1997年)。
曹炳建:《《西遊記》版本源流考》(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梅新林主編:《20世紀《西遊記》研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
張靜二:《西遊記人物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年)。
焦垣生,張蓉:《中國古典小說鑑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4年)。
詹明信著,張京媛譯:《馬克思主義:後冷戰時代的思索》(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
董啟章著:《在世界中寫作,為世界而寫》(台北:聯經出版,2011年)。
楊意菁,陳芸芸譯:《媒體原理與塑造》(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1999年)。
齊裕焜:《明代小說史》(浙江:浙江古藉出版,1997年)。
趙敦華:《現代西方哲學新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台北:里仁書局,1992年)。
劉蜀永:《簡明香港史》(香港:三聯書店,2016年)。
劉蔭柏:《西遊記發微》(台北:文津出版,1995年)。
劉蔭柏:《西遊記研究資料》(上海:新華書局,1999年)。  
蔡鐵鷹:《《西遊記》的誕生》(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錢中文主編:《巴赫金全集.第三集》(河北:河北教育出版,1998)。
薩孟武:《西遊記與中國古代政治》(台北:三民書局,1969年)。

符號學專著(依姓氏筆畫排序)
李幼蒸:《理論符號學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索緒爾著,高名凱譯:《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
喬內森.卡勒爾著,方謙、李幼蒸譯:《羅蘭.巴爾特》(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1年)。
趙毅衡:《符號學》(台北:新銳文創,2012年)。
羅蘭.巴特原著,陳志敏譯:《符號的想像──羅蘭巴特評論集(二)》(苗栗:桂冠圖書出版,2008年)。
羅蘭.巴特原著,陳志敏譯:《物體世界──羅蘭巴特評論集(一)》(苗栗:桂冠圖書出版,2008年)。
羅蘭.巴特著,劉森堯譯:《羅蘭.巴特論羅蘭.巴特》(台北:麥田出版,2012年)。
羅蘭.巴特著,李幼蒸譯:《符號學歷險》(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8年)。
羅蘭.巴特著,李幼蒸譯:《寫作的零度》(台北:桂冠出版,1991年)。
羅蘭.巴特著,許薔薔、許綺玲譯:《神話學》(台北:桂冠圖書出版,1997年)。
羅蘭.巴特著,李幼蒸譯:《符號學原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外文專著
M. Ackbar Abbas, Hong Kong: 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Disappearanc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7).
Richard Hughes, Borrowed Place, Borrowed Time :Hong Kong and Its Many Faces(London:Andre Deutsch, 1976).
Essays selected and translated by Stephen Heath, Roland Barthes Image-Music-Text(London: Fontana Press,1977).

期刊論文(依發表日期排序)
陳昱珍:〈西遊記中法術之變形──以孫悟空之七十二變為考察〉,《大仁學報》第十六期,1998年3月,頁153-169。
譚亞明:〈周星馳現象研究〉,《當代電影》1999年02期,頁82-85。
賴瀅宇:〈千變萬化神通大  指物騰那手段高──談西遊記中孫悟空之七十二變〉,《人文及社會學科通訊》第10卷第3期,1999年10月,頁134-144。
洛楓:〈歷史想像與文化身份的建構──論西西的《飛氈》與董啟章的《地圖集》〉,《中外文學》第28卷第10期(2000年3月),頁185-204。
王同坤:〈《西遊記》:從小說向影視的轉型〉,《山東社會科學》第8期(2006年8月),頁29-32。
蔣玉斌:〈世代累積型集體創作說檢討〉,《學術研究》2006年第9期,頁122-125。
楊國學:〈《西游記》《南游記》與順昌民間大聖信仰〉,《淮海工學院學報》第6卷第4期(2008年12月),頁25-28。
顏崑陽:〈中國古典小說名著的文化原料性、不定式文本再製與多元價值兌現〉,《東華漢學》第19期,2014年6月,頁281-328。

學位論文(依發表日期排序)
蘇松妹:《文本與媒介:西游系列文本研究》(福建:福建師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所碩士論文,2002年)。
呂素端:《《西遊記》敘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任曉雯:《〈大話西游〉與「文革後一代」主體性建構》(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碩士論文,2003年)。
謝玉娟:《《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形象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國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7年)。
毓卉:《電子媒介時代的「大話」現象》(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廣播電視藝術所碩士論文,2007年)。
宋貞和:《《西遊記》與東亞大眾文化》(上海: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所博士論文,2010年)。
臧慧遠:《《西遊記》詮釋史論》(山東:山東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論文,2011年)。
趙薇:《中國動畫作品中孫悟空形象的變遷》(武漢市:華中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所碩士論文,2015年)。
何舒潔:《1980年代以來我國《西遊記》題材影視劇中的孫悟空形象研究》(貴陽市:貴州師範大學,2016年)。
張名輝:《西遊電影的女性形象研究(1995-2017)——以周星馳作品為研究中心》(嘉義:華南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電子資源
(元)楊景賢:《西游記戲文》,「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40106#p150)(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2月3日)。
(清)褚人穫著:《堅瓠集》,「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8855&page=38%C2%80)(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4月30日)。
中國知網「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http://cnki.sris.com.tw/kns55/brief/result.aspx?dbPrefix=CDFD)(上網檢索日期:2018年4月24日)。
中國知網「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http://cnki.sris.com.tw/kns55/brief/result.aspx?dbPrefix=CMFD)(上網檢索日期:2018年4月24日)。
中國知網「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http://cnki.sris.com.tw/kns55/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D)(2018年4月24日)。
萬方數據「學位論文」(http://c.g.wanfangdata.com.hk/Thesis.aspx)(上網檢索日期:2018年4月24日)。
萬方數據「學術論文」(http://g.wanfangdata.com.hk)(上網檢索日期:2018年4月24日)。
臺灣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hD1cmR/search#result)(上網檢索日期:2018年4月24日)。
臺灣國家圖書館「臺灣期刊論文素引系統」(http://readopac.ncl.edu.tw/nclJournal/)(上網檢索日期:2018年4月24日)。
侯振威:〈網絡+校園+盜版──耐人尋味的《大話西游》現象〉,《北京晚報》網站(http://ent.sina.com.cn/review/internet/2000-08-24/14424.html),2000年8月24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3月28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香港的發展(1967-2007)-統計圖表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網站(https://www.censtatd.gov.hk/hkstat/sub/sp460_tc.jsp?productCode=B1010005),2008年11月18日出版。(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4月1日。)
《開講了》,北京能量影視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4月25日,「CCTV《開講了》官方频道 Lecture Official Channe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IHw9G7rlk&frags=pl%2Cwn)(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5月21日)。
《魯豫有約一日行》,中國中央電視台,2014年11月1日,「能量傳播官方频道 NengLiang Media Official Channe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E6Jtb7yOzQ)(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5月21日)。
林鴻達:〈32年前一項沒有「出街」的民調〉,《蘋果日報》網路(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40211/18621685),2014年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5月2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網站(https://www.basiclaw.gov.hk/tc/basiclawtext/images/basiclaw_full_text_tc.pdf)(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5月26日。)
陳嘉茵:〈專訪張堅庭與歐文傑:從《表姐,你好嘢》到《十年》,同樣的恐懼,不同的審查環境〉,《端傳媒》網站(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203-hongkong-filmdirectors/),2016年2月3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19年7月12日。)

影音資源(以上映日期排列)
關錦鵬:《胭脂扣》(香港:嘉禾電影,1988年)。
張堅庭:《表姐,你好嘢!》(香港:嘉禾電影有限公司,1990年)。
張堅庭:《表姐,你好嘢!續集》(香港:嘉禾電影有限公司,1991年)。
張堅庭:《表姐,你好嘢!3之大人駕到》(香港:嘉禾電影有限公司,1992年)。
杜琪峰:《東方三俠》(香港:百嘉峰影業製作公司,1993年)。
張堅庭:《表姐,你好嘢!4情不自禁》(香港:二友電影製作有限公司,1994年)。
劉鎮偉:《西遊記之月光寶盒》(香港:彩星電影公司,1995年)。
劉鎮偉:《西遊記之仙履奇緣》(香港:彩星電影公司,1995年)。
陳果:《香港製造》(香港:Noise Asia Limited,1997年)。
《百年夢工場》第七集,《港人.港片》:(香港,香港電台,2005年)。
郭子健:《悟空傳》(中國:新麗傳媒,2017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