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507201912275900
DOI 10.6846/TKU.2019.00387
論文名稱(中文) 水鄉公共空間的場所內涵-- 浙北蘇南地區公共空間之形成歷史暨構成特性
論文名稱(英文) The Place Connotation of Water Village Public Space-- The Formation History and Constitutiv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Space in North Zhejiang and South Jiangsu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建築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7
學期 2
出版年 108
研究生(中文) 葉意揚
研究生(英文) Yi-yang Ye
學號 60636405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9-06-21
論文頁數 6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鄭晃二
委員 - 李永展
委員 - 米復國
關鍵字(中) 公共空間
場所精神
空間形態
文化生態
關鍵字(英) public space
genius loci
space form
cultural ecolog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通過對浙北蘇南水系發達地區城鎮公共空間塑造的方式的解析,從而提煉出該地區的場所精神;通過對公共活動的產生與發展的整理分析來整理出屬於該地區的公共活動與視覺美學,從而探究該地區水系發達的現代都市的公共活動以及公共空間與該地區傳統公共空間以及活動的關係,為日後該地區都市公共空間的塑造提供理論基礎。
    本研究首先以批判性地域主義,場所精神以及文化生態學為理論基礎,透過相關的歷史文獻回顧以及當地居民的訪問,對浙北蘇南地區城市公共空間案例進行文本分析和現況分析。由此得出浙北蘇南地區歷來都是公共活動豐富的地區,居民日常的生產活動與休閒活動都在公共空間中發生,而目前該地區的城市公共空間並不適用於當地居民。
    其次通過對該地區的歷史的回顧,從生產,自然條件,居民生活狀態等條件分析得出浙北蘇南地區歷來的文化內核中都包含了開放,靈活,變化的特性,這種特性使得該地區的場所精神有很強的繼承性。因此,通過對該地區過去水鄉城鎮公共空間與活動的現場調查與資料整理重繪,將該地區不同的公共日常活動根據其不同的活動特性整理為:民居角落空間,河流河埠空間,陰影空間三大類。
    本研究結論係提出對於浙北蘇南地區公共空間的三個發現:
    1. 水鄉公共空間的場所內涵應是浙北蘇南當代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基礎。
    2. 浙北蘇南地區居民發展出的人文風格係由該地區的自然條件導致,其乃影響該地區公共空間與活動的決定因素。
    3. 水鄉公共空間的重要三元素為:聚落街道夾角,河埠河岸,陰影遮蔽。
英文摘要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haping way of urban public space in the developed areas of north Zhejiang and south Jiangsu, the study refined the spirit of place in this area; through the sort and analyses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activities, the study sorted out the public activities and visual aesthetics belonging to this area,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ublic activities of modern cities with developed water systems in this area,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blic space and the traditional public space and activities in this area, 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haping of urban public space in this area in the future.

Based on critical regionalism, the genius loci and cultural ecology, this study made textual analysis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urban public space cases in north Zhejiang and south Jiangsu by reviewing relevant historical literature and visiting local residen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north Zhejiang and south Jiangsu had always been the places that have rich public activities, and the daily production and leisure activities of residents occurred in public space. However the present  urban public space in this area is not suitable for local residents.

Secondly, by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this area, from the analysis of production, natural conditions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residen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cultural core of north Zhejiang and south Jiangsu had always includ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enness, flexibility and change, which made the spirit of place in this area have a strong inheritance. Therefore, through the on-site investigation and sorting and re-mapping of the data in the public space and activities in the past water village in this area, the different public daily activities in this area were sorted out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into three categories: residential corner space, river port space and shadow space.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three discoveries of public space in north Zhejiang and south Jiangsu.

1. The place connotation of water village public space should be the basis of contemporary urban public space design in north Zhejiang and south Jiangsu.

2. The humanistic style developed by the residents in north Zhejiang and south Jiangsu is caused by the natural conditions of the area, which is the decisive factor affecting the public space and activities in the area.

3. The three important elements of the water village public space   are: corner of the settlement street, river port and river bank and shadow covering.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
1.2研究問題及相關概念界定	4
1.3研究方法與內容	9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0
2.1對城市公共空間的研究	10
2.2相關理論研究	11
2.3小結	13
第三章 人口遷移對浙北蘇南地區水鄉公共空間塑造上的影響	14
3.1歷史上主要的三次大規模人口南遷	14
3.2明清時期徽商進入浙北蘇南水鄉的歷史	17
3.3徽派風格城鎮空間與浙北蘇南水鄉城鎮空間塑造的對比	19
  3.4小結	24
第四章 浙北蘇南水鄉地區公共空間活動的種類及其獨特的原因	25
4.1案例研究	26
4.2水鄉公共空間活動獨特的原因	32
4.3小結	34
第五章 浙北蘇南地區水鄉公共空間設計核心價值整理	35
5.1民居聚落形成的空間	36
5.2河埠河流空間	45
5.3陰影空間	54
5.4小結	62
第六章 結論	63
6.1研究發現	63
6.2後續研究方向	64

參考文獻	65

圖目錄
圖1-1  寧波市公園規劃	2
圖1-2 唐朝江南道範圍	6

圖 3-1 唐朝安史之亂后人口變化	15
圖 3-2 隋唐運河體系	16
圖 3-3 宋朝南北方田地數量	16
圖 3-4 徽州水口園林圖例	20
圖 3-5 浙北蘇南地區景觀	21
圖 3-6 浙北蘇南水鄉城鎮街道系統一	23
圖 3-7 浙北蘇南水鄉城鎮街道系統二	23
圖 3-8 浙北蘇南水鄉城鎮街道系統三	24

圖 4-1 浙北蘇南地區部分區域水系網絡	25
圖 4-2 寧波市鄞州中心區俯視圖	26
圖 4-3 新區設計區域總圖	26
圖 4-4 河道更改圖	27
圖 4-5 道路系統	27
圖 4-5 水道與城市空間剖面	28
圖 4-6 鄞州中心區工作日白天人流量記錄	29
圖 4-7 烏鎮工作日白天人流量記錄	29
圖 4-8 鄞州中心區工作日夜晚人流量記錄	30
圖 4-9 烏鎮工作日夜晚人流量記錄	30
圖 4-10 鄞州中心區週末白天人流量記錄	31
圖 4-11 烏鎮週末白天人流量記錄	31

圖 5-1 道路角落空間平面	36
圖 5-2 晾曬場所剖面	37
圖 5-3 晾曬場所情境	37
圖 5-4 孩童遊戲場所剖面	38
圖 5-5 晾曬場所情境	38
圖 5-6 民居門前空間平面	39
圖 5-7 乘坐閒聊空間剖面	40
圖 5-8 乘坐閒聊空間情境	40
圖 5-9 生產製作空間剖面	41
圖 5-10 生產製作空間情境	41
圖 5-11 群聚空間平面	42
圖 5-12 聽書場空間剖面	43
圖 5-13 聽書場空間情境	43
圖 5-14 市集空間剖面	44
圖 5-15 市集空間情境	44
圖 5-16 橋空間平面	45
圖 5-17 橋乘坐空間剖面	46
圖 5-18 橋乘坐空間情境	46
圖 5-19 橋頭休憩空間剖面	47
圖 5-20 橋頭休憩空間情境	47
圖 5-21 河埠河岸空間平面	48
圖 5-22 水岸垂釣空間剖面	49
圖 5-23 水岸垂釣空間情境	49
圖 5-24 生活活動空間剖面	50
圖 5-25 生活活動空間情境	50
圖 5-26 水上空間平面	51
圖 5-27 游泳空間剖面	52
圖 5-28 游泳空間情境	52
圖 5-29 水上交通,捕魚空間剖面	53
圖 5-30 捕魚空間情境	53
圖 5-31 水上交通空間情境	53
圖 5-32 樹蔭空間平面	54
圖 5-33 城鎮入口等待空間剖面	55
圖 5-34 城鎮入口等待空間情境	55
圖 5-35 門前樹蔭空間剖面	56
圖 5-36 門前樹蔭空間情境	56
圖 5-37 廊道榭空間平面	57
圖 5-38 依水廊道空間剖面	58
圖 5-39 依水廊道空間情境	58
圖 5-40 縱向組織與橫向組織交匯的廊道空間剖面	59
圖 5-41 縱向組織與橫向組織交匯的廊道空間情境	59
圖 5-42 亭台榭空間平面	60
圖 5-43 亭台景觀空間剖面	61
圖 5-44 亭台景觀空間情境	61

表目錄
表 1-1 居民生活習慣表	4
表 3-1 西漢到清朝南北兩地的人口比重	14
表 4-1 浙江省2017年降水以及水資源量	34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司馬遷,《史記.貸殖列傳》,臺北:中華書局,1982

托亞,閆曉雲,謝鵬,<西方城市公園的發展歷程及設計風格演變的研究>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02期,2009

吳強,董祖權,<蘇州園林與徽州園林的異同及文化互動研究>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07期,2017

李立,《鄉村聚落:形態,類型與演變,以江南地區為例》,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7

李彬,徐躍東,<徽派民居建築在浙北水鄉的演化研究> 《藝術與設計》,06期,2011

李德華,《城市規劃原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0

汪道昆,《太函集》,濟南:齊魯書社,1997

辛豔,付叢叢,<城市人民公園使用狀況評價研究> 《山西建築》,05期,2016

阮儀三,《阮儀三與江南水鄉古鎮》,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

阮儀三,<水鄉城鎮的特色價值及保護> 《城市規劃彙刊》,01期,2002

周志儀,<饒河流域典型徽州傳統村鎮外部空間形態特徵與啟示>,碩士論文,南昌大學,2010

武陽陽,<江南水鄉傳統聚落核心空間景觀特徵的研究>,碩士論文,江南大學,2013

唐麗麗,<徽商與明清兩浙商籍>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03期,2011

馬強,<魏晉時期人口遷移與江南經濟的開發> 《陝西師大學報》,04期,1985

張岱,《陶庵夢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張海鵬,王廷元,《明清徽商資料選編》,黃山書社,1985

陳忠平,<明清徽商在江南市鎮的活動> 《江淮論壇》,05期,2015

陳阿興,<無徽不成鎮的現代啟示,兼論流通業發展與城鎮化品質提升> 《財貿研究》,06期,2015

陳壽, <魏志>《三國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陸希剛,<明清時期江南城鎮的空間分佈> 《城市規劃學刊》,03期,2006

程民生,<關於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研究與思考> 《殷都學刊》,01期,2004

童寯,《造園史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3

費省,<論唐代人口的遷移>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03期,1989

黃彩霞,王世華,<徽商對商品流通基礎設施的通入及其社會影響> 《甘肅社會科學》01期,2007

董明,<唐代中葉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區經濟發展研究>,博士論文,上海師範大學 ,2015

賈果,<基於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園規劃設計研究>,碩士論文,西安理工大學,2018

趙璐,<高校校園公共活動空間場所精神研究>,碩士論文,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07

魏收,《魏書》, 臺北:中華書局,1974

蘇佩沛,<現代公園與古典園林園路系統設計比較研究>,碩士論文,河南大學,2013

翻譯文獻:

Tzonis, Alexander/著,王丙辰/譯,《批判性地域主義--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築及其特性》,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1

Norberg-Schulz, Christian/著,施植明/譯,《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中國: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1984

Frampton, Kenneth/著,張欽楠/譯,《現代建築-一部批判的歷史》,中國: 三聯書店,1985

Luc,Nadai/著,《Discourses of Urban Public Space ,USA 1960-1995 a history critique》,Thesis (Ph. D.),Columbia University ,2000

Steward, Julian H/著,張恭啟/譯,《文化變遷的理論》,臺灣: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55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