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507201901364700
DOI 10.6846/TKU.2019.00371
論文名稱(中文) 艾雯小說研究──以人物角色為中心
論文名稱(英文) Ai Wen's novel research──Focus on persona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7
學期 2
出版年 108
研究生(中文) 林佳德
研究生(英文) JID-DE LIN
學號 60101021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9-06-17
論文頁數 10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林黛嫚
委員 - 王秀雲
委員 - 殷善培
關鍵字(中) 艾雯
艾雯小說
女性小說
五○年代女性作家
關鍵字(英) Ai Wen
Ai Wen's novel
Female novel
Female writer of the 1950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在中國文學二千多年漫長的歷史上大多數的創作者或有名的創作者皆為男性,只有少數的女性能夠在中國文學史上留名,中國文學史上要在五四運動後,女作家才逐漸崛起,因此女性作家群也在此出現,如:陳衡哲、白薇、袁昌英、盧隱、蘇雪林、冰心、凌叔華、馮沅君、石評梅、丁玲、林徽音、陳雪昭、謝冰瑩、濮舜卿、沉櫻等十五位都曾被納入「五四女作家」的名單,但這些五四女作家僅僅是因為在同時代、同性別、同為作家的職業而被歸類在一起。但臺灣在短短四百多年歷史的影響下,卻有了不同的發展,《臺灣文學史綱》:「五○年代是女作家輩出的時代。由於時代空氣險惡,動不動就會捲入政治風暴裡去,所以社會性觀點稀少,以家庭、男女關係、倫理關係為主題的女作家的作品大行其道。」,臺灣在政治操控文藝的情況底下,原本從大陸跟隨國民黨來臺的作家們也無法隨心所欲的創作,國民黨以「文藝到軍中去」鼓吹反共文學、戰鬥文學,許多女作家在此背景之下創作,也開創出了一片新天地,艾雯便是其中之一。
  艾雯在臺灣早期是一名著名的散文家,但其實她寫作的小說數量不下散文,在她早期創作時就有特別提到,她愛寫散文,但小說更能貼近人心,所以艾雯早期創作時以小說為主,甚至認為小說可以影響許多人心,進而達到人民更團結的力量。不過也因為時代演變,文學創作越來越以散文為主,她的散文創作數量也越來越多,漸漸地就不被提起,所以筆者想透過研究艾雯的小說,讓她的小說能夠被更多人所注目。
  第一章緒論,說明艾雯所在的時代背景,出版的書籍,前人研究等,還有說明研究方法,本文以文本分析法進行艾雯的文章解析與說明。
  第二章說明艾雯的個人生平,大多數人對於艾雯的了解甚少,所以特別把她的生平事蹟、寫作契機,遷台後的心境與出版歷程做說明。
  第三章以艾雯的小說創作的理想與寫作方式作為開頭,再以小說中的女性形象作為分類與解析,說明為何在艾雯的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屢屢出現相同的狀況,是想向讀者表達哪一些思想。
  第四章以艾雯小說中的男性形象提出來與前一章的女性形象作為對比,以此提出男性與女性之間的不同或幾乎相反的原因為何。
  第五章為結論,總結前述四章的論述建立艾雯寫作時的個人特色與作品價值,讓更多人能夠在閱讀她的小說時能夠更深層的去探究她文字間的意念。
英文摘要
In the long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0 years of Chinese literature, most of the creators or famous creators are male. Only a few women can be name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fter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female writers Gradually rise, so the female writers group also appeared here, such as: Chen Hengzhe, Bai Wei, Yuan Changying, Lu Yin, Su Xuelin, Bing Xin, Ling Shuhua, Feng Yijun, Shi Jianmei, Ding Ling, Lin Huiyin, Chen Xuezhao, Xie Bingying, Yan Qing, Shen Ying, etc. All five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list of "May 4 Women Writers", but these May Fourth women writers are only classified because they are contemporary, gender, and writers. Howev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just over 400 years of history, Taiwan has had different developments. The Outline of the History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The 50s is a time when women writers are born. Because the times are sinister, they will be involved in politics." In the storm, so social views are scarce, and the works of women writers with the theme of family, men and women, and ethical relations are popular.”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Taiwan’s political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writers who originally followed the Kuomintang from Taiwan on the mainland could not With the creation of the freewheels, the Kuomintang advocated anti-communist literature and fighting literature with "literature and art to the military." Many female writers created in this context and created a new world. Ai Wen is one of them.
  Ai Wen was a famous essayist in the early days of Taiwan. However, she wrote a lot of novels. She had a special mention in her early writing. She loves to write prose, but the novel is more close to the human heart, so Ai Wen early At the time of creation, she mainly focuses on novels, and even believes that novels can affect many people's hearts and thus achieve the unity of the people. However, because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times, literary creation is more and more based on prose. Her essays are more and more created, and gradually she is not mentioned. Therefore, the author wants to make her novels be studied by studying Ai Wen’s novels. More people are paying attention.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Ai Wen's time, published books, predecessors' research, etc. It also explains the research methods. This article uses text analysis to analyze and explain the articles of Ai Wen.
  The second chapter explains the personal life of Ai Wen. Most people know little about Ai Wen, so she especially explains her life story, writing opportunity, the mood after the move to Taiwan and the publishing process.
  The third chapter begins with the ideal and writing style of Ai Wen's novels, and then uses the female image in the novel as a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to explain why the female images in Ai Wen's novels often appear the same situation. What kind of thoughts are expressed.
  The fourth chapter compares the male image in Ai Wen's novel with the female image in the previous chapter to propose the different or almost opposite reason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It summarizes the above four chapters to establish th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works value of Ai Wen's writing, so that more people can explore the meaning of her words deeper when reading her novel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概況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8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0
第五節	小結	11
第二章	艾雯生平及創作歷程	14
第一節	童年:老家蘇州	17
第二節	青年:戰亂流離	21
第三節	壯年:鳳凰花的歲月	24
第四節	老年:愛上散文	30
第三章	艾雯小說的女性的書寫	35
第一節	艾雯創作小說的緣起	37
第二節	年輕的女人與主婦	42
第三節	義母	57
第四章	艾雯小說的男性書寫	65
第一節	男性在戀愛中的性格	65
第二節	艾雯小說中的家庭丈夫角色敘寫	82
第三節	小結	90
第五章	結語	92
參考書目	96
參考文獻
一、艾雯作品(依出版時間排列)
(一) 散文
艾雯,《青春篇》,高雄市:啟文出版社,1951年。
艾雯,《漁港書簡》,高雄市:大業書局,1955年 
艾雯,《生活小品》, 台北市:國華出版社,1955年。
艾雯,《艾雯散文選》,台北市:遠東圖書公司,1956年。
艾雯,《曇花開的晚上》,台中市:光啟出版社,1962年。
艾雯,《浮生散記》,台北市:水芙蓉出版社,1975年。
艾雯,《不沉的小舟》,台北市:水芙蓉出版社,1975年。
艾雯,《艾雯自選集》,台北市:黎明文化出版社,1980年。
艾雯,《倚風樓書簡》,台北市:水芙蓉出版社,1984年。
艾雯,《綴網集》,台北市:大地出版社,1986年。
艾雯,《明天,去迎接陽光》,台北市: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
艾雯,《花韻》,台北市:雅逸藝術有限公司,2003年。
艾雯,《孤獨,凌駕於一切》,台北縣: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艾雯,《老家蘇州》,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09年。
(二) 小說
艾雯,《生死盟》,高雄市:大眾書局,1953年。
艾雯,《魔鬼的契約》,台南市:人文出版社,1955年。
艾雯,《夫婦們》,台北市:復興書局,1957年。
艾雯,《霧之谷》,台北市:正中書局,1958年。
艾雯,《一家春》,台北市:正中書局,1960年。
艾雯,《與君同在》,台北市:復興書局,1962年。
艾雯,《池蓮》,台北市:正中書局,1966年。
艾雯,《弟弟的婚禮》,台北市:水芙蓉出版社,1969年。
(三) 童話
艾雯,《森林裏的秘密》,台北市:臺灣兒童書局,1962年。
(四) 雜誌期刊
艾雯,〈婦女們舉手起誓〉,《中國一周》,第149期,頁10,1953年3月2日。
艾雯,〈雲水蒼茫日月潭〉,《幼獅文藝》,第5卷第6期,頁19~20,1956年12月。
艾雯,〈我怎麼寫散文〉,《新文藝》,頁48,1962年7月。
艾雯,〈散文寫景一得〉,《幼獅文藝》,第17卷第3期,頁8,1962年9月。
艾雯,〈我和寫作〉,《文壇》,第60期,頁31~32,1965年6月。
艾雯,〈我寫散文〉,《新文藝》,頁33~34,1965年6月。
艾雯,〈巨星不滅 永照宇宙〉,《中央月刊》,第7卷第8期,頁50~52,1975年6月。
艾雯,〈那個奇異之夜〉,《中央月刊》,第9卷第12期,頁84~86,1977年10月。
艾雯,〈一個字的震撼〉,《中央月刊》,第13卷第2期,頁111~113,1980年12月。
艾雯,〈自我塑像〉,《文學時代》,第11期,頁89~94,1983年1月。
艾雯,〈贛江水流不盡〉,《幼獅文藝》,第413期,頁90~99,1988年5月。
艾雯,〈十月小陽春〉,《文訊》,第36期,頁16~18,1988年6月10日。
艾雯,〈蘇州的標竿 北寺塔〉,《新觀念》,第212期,頁40~41,2005年11月。
(五) 報紙
艾雯,〈在飛揚的年代‧五十年代文學座談會〉,《聯合報》副刊,第8版,1980年5月6日。
艾雯,〈鳳凰花的歲月──耕讀在南方1〉,《臺灣時報》,第8版,1985年9月7日。
艾雯,〈鳳凰花的歲月──耕讀在南方2〉,《臺灣時報》,第8版,1985年9月9日。
艾雯,〈鳳凰花的歲月──耕讀在南方3〉,《臺灣時報》,第8版,1985年9月10日。
艾雯,〈鳳凰花的歲月──耕讀在南方4〉,《臺灣時報》,第8版,1985年9月11日。
艾雯,〈鳳凰花的歲月──耕讀在南方5〉,《臺灣時報》,第8版,1985年9月12日。
艾雯,〈三千歲月春常在〉,《中央日報》,第9版,1991年5月12日。
二、專書(依姓名筆畫排列)
公仲、汪義生《臺灣新文學史初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
中國文藝協會編《文協十年》,臺北:中國文藝協會,1960年6月。
尹雪曼《中國新文學史論》,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3年9月。
尹雪曼《中華民國文藝史》,臺北:正中書局,1975年6月。
王德威《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6月。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9月。
白少帆主編《現代臺灣文學史》,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年12月。
皮述民《短篇小說構成論例》,臺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民國63年11月。
田弘茂《大轉型—中華民國的政治和社會變遷》,臺北:時報出版社,1989年11月。
古繼堂《臺灣小說發展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3月。
古繼堂《簡明臺灣文學史》,臺北:人間出版社,2003年9月。
司徒衛《五十年代文學評論》,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68年7月。
佛斯特(E.M.Forster.1870-1970)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志文出版社,1973年9月。
呂正惠《戰後臺灣文學經驗》,臺北:新地文學,1995年7月。
李筱峰、林呈蓉《臺灣史》,臺北:華立圖書公司,2003年10月。
李仕芬《愛情與婚姻:臺灣當代女作家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5月。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8月。
吳錦勳採訪.撰述《臺灣,請聽我說:壓抑的、裂變的、再生的六十年》,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8月。
周伯乃《現代小說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71年5月。
邱貴芬《後殖民及其外》,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9月。
孟樊《文學史如何可能─臺灣新文學史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月。
林海音《剪影話文壇》,臺北:遊目族文化出版社,2000年5月。
范銘如《眾裡尋她─臺灣女性小說縱論》,臺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3月。
封德屏主編《五十年來臺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一)──臺灣文學中的社會》,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年6月。
封德屏主編《五十年來臺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二)──臺灣文學發展現象》,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年6月。
封德屏主編《五十年來臺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三)──臺灣文學出版》,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年6月
封德屏主編《永不凋謝的三色堇──張秀亞文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12月。
徐復觀等著《知識份子與中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0年8月。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9月。
梅家玲《性別論述與臺灣小說》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10月。
梅家玲《性別,還是家國?五○與八、九○年代臺灣小說論》,臺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9月。
陸志平、吳功正《小說美學》,臺北:五南出版社,1993年12月。
陳敬之《現代文學早期的女作家》,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6月。
陳建忠、應鳳凰邱貴芬、張誦聖、劉亮雅《臺灣小說史論》,臺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3月。
陳義芝《臺灣現代小說史綜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2月。
陳芳明《九十三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3月。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4月臺1版。(1937年5月初版。)
許俊雅《臺灣文學散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11月。
張秀亞《寫作是藝術》,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8月。
張復明、方俊育《臺灣的鹽業》,臺北︰遠足文化,2008年11月。
張瑞芬《五十年來臺灣女性散文‧評論篇》,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6年2月。
彭瑞金《臺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社,1991年3月。
黃柳絲編選《女作家寫作生活與書簡》,台東:慈暉出版社,1973年11月。
傅騰霄《小說技巧》,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4月。
葉朗《中國小說美學》,臺北:里仁書局,1987年6月。
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出版社,1987年2月。
楊照《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史散論》,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10月。
楊照《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2集》,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4月。
楊昌年《現代小說》,臺北:3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7月。
趙友培《文壇先進張道藩》,臺北:重光出版社,1975年10月。
齊邦媛《千年之淚》,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7月。
齊邦媛《霧漸漸散的時候─臺灣文學五十年》,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10月。
趙遐秋、呂正惠編《臺灣新文學思潮史綱》,臺北:人間出版社,2002年7月。
廖咸浩《愛與解構─當代臺灣文學評論與文化觀察》,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85年10月。
樊洛平《當代臺灣女性小說史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4月。
劉登翰、莊明萱等主編《臺灣文學史(上)》,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1年6月。
劉登翰、莊明萱等主編《臺灣文學史(下)》,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3年1月。
劉世劍《小說概說》,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1月。
劉心皇《現代中國文學史話》,臺北:正中書局,1971年8月。
劉心皇《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史料與索引》,臺北:天視出版公司,1981年8月。
劉乃慈《第二/現代性:五四女性小說研究》,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4年9月。
蔡源煌《海峽兩岸小說的風貌》,臺北:雅典出版社,1989年4月。
蔡炅樵《白金歲月臺灣鹽》,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年8月。
臺灣省婦女寫作協會編《婦女創作集》第一輯,臺北:臺灣省婦女寫作協會,1956年4月。
臺灣省婦女寫作協會編《二十年來的臺灣婦女》,臺北:臺灣省婦女寫作協會,1965年12月。
鄭明娳主編《當代臺灣女性文學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3年5月。
鄭明娳主編《當代臺灣政治文學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4年7月。
聯副三十年文學大系編委會《史料卷‧風雲三十年》,臺北:聯合報社,1982年6月。
應鳳凰《五○年代臺灣文學論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04年6月。
應鳳凰《文學風華──戰後初期13著名女作家》,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5月。
魏貽《小說鑑賞入門》,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6月。
龔鵬程編《臺灣的社會與文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1月。
龔鵬程《台彎文學在臺灣》,臺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3月。
三、學位論文(依出版時間排列)
邱珮萱,《戰後臺灣散文中的原鄉書寫》,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
羅淑芬,《五○年代女性散文的兩個範式──以張秀亞、艾雯為中心》,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許珮馨,《五○年代的遷台女作家散文研究》,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
陳彙心,《艾雯散文美學研究》,台北市: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王鈺婷,《抒情之繼承,傳統之演繹──五○年代女性散文家美學風格及其策略運用》,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許婉婷,《五○年代女作家的異鄉書寫:林海音、徐鍾珮、鍾梅音、張漱菡與艾雯》,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沈彥君,《艾雯散文研究》,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葉曉青,《艾雯小說主題研究》,桃園市:私立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11年。
陳靜芳,《青春不老:艾雯及其散文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論文,2012年。
4、單篇論文
施佳瑩〈戰後臺灣文學史的建構與女作家小說(上)〉,《國文天地》第218期,2003年7月,頁70~74。
施佳瑩〈戰後臺灣文學史的建構與女作家小說(下)〉,《國文天地》第219期,2003年8月,頁64~69。
張素真〈5十年代小說管窺〉,《文訊》第9期,1984年3月,頁83~110。
梁宗之〈論小說的戰鬥性〉,《文藝創作》第25期,一1953年5月,頁27~30。
陳芳明〈5○年代文學的侷限與突破〉,《聯合文學》第200期,2001年6月,頁164~177。
陳芳明〈反共文學的形成及其發展〉,《聯合文學》第199期,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1年5月,頁149~160。
尉天聰〈臺灣婦女文學的困境〉,《文星》第110期,1987年8月,頁92~95。
楊翠〈她們要歌唱——本世紀臺灣女性作家鳥瞰〉,《文訊》第127期,1996年5月,頁47~52。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