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507201621532000
DOI 10.6846/TKU.2016.00401
論文名稱(中文) 大學生自我分化、生涯因應策略與生涯定向之相關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differentitation of self, career coping strategies and career decis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4
學期 2
出版年 105
研究生(中文) 黃儀婷
研究生(英文) Yi-Ting Huang
學號 60069030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6-07-04
論文頁數 12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李麗君
委員 - 管貴貞
委員 - 熊曣
關鍵字(中) 大學生
自我分化
生涯因應策略
生涯定向
關鍵字(英) college students
differentitation of self
career coping strategies
career decision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自我分化、生涯因應策略與生涯定向之間的關係,本研究以728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所使用研究工具則包括自我分化量表、生涯因應策略量表,以及生涯定向量表,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逐步多元迴歸分析以及路徑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大學生在自我分化五點量表中,平均分數為3.68、生涯定向五點量表中,平均分數為3.13。
二、大學生較常採用的因應策略依序為情緒積極因應、問題積極因應、情緒消極因應、問題消極因應。
三、科技大學的大學生在代間混淆上的程度顯著高於一般大學及技術學院大學生。
四、男大生在問題消極因應與情緒消極因應上高於女大生。
五、一般大學學生使用問題積極因應的頻率比科技大學及技術學院的學生來的高,而科技大學使用問題積極因應的頻率也比技術學院的學生來的高。
六、大一生以及大三生使用問題積極因應上皆高於大二生。
七、有工讀經驗的大學生使用情緒積極因應高於無工讀經驗。
八、男大生的生涯定向程度顯著優於女大生。
九、大學生的性別、自我分化與四種生涯因應策略對生涯定向有預測力。
十、不同生涯因應策略在大學生自我分化與生涯定向間有不同的中介效果。
    根據以上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進一步的討論,並提供生涯輔導應用上之建議及未來之研究方向。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r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differentitation of self, career coping strategies and career decisions of college students.728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ed this study.They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that include Differentitation of Self Scale, Career Coping Strategies Scale and Career Decisions Scale.The data obtained was analyzes by descriptive sta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path analysis.The main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College students the average of Differentitation of Self was 3.68、Career Decisions was 3.13 under the five-point Likert scale, 
2. College students more often used in order,is positive emotion-focused coping, positive problem-focused coping, negative emotion-focused coping, negative problem-focused coping.
3. Th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tudents most highest than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tudents in intergenerational confusion.
4. The male college stud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use negative problem-focused coping and negative emotion-focused coping tha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5.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use positive problem-focused coping t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tudents an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tud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tud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use positive problem-focused coping t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tudents.
6. The freshman and junior stud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use positive problem-focused coping than sophomore students.
7.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had part-time job experience were more likely to use positive emotion-focused coping than never part-time job experience.
8. Male students are higher than female students in career decisions.
9. Gender、differentitation of self and four kinds career coping strategies could predict career decisions.
10. Different career coping strategies between students' differentitation of self and career decisions intermediarie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According to findings,implications for career counseling and further researches were provide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自我分化與相關研究 .................................................................................... 9
第二節 生涯因應策略與相關研究 .......................................................................... 19
第三節 生涯定向與相關研究 .................................................................................. 26
第四節 自我分化、生涯因應策略與生涯定向之相關研究 ..................................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6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37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3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40
第五節 資料處理 ...................................................................................................... 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54
第一節 大學生自我分化、生涯因應策略及生涯定向之現況分析 ...................... 54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自我分化、生涯因應策略及生涯定向之差異分析 ……………………………………………………………………………...62
第三節 大學生自我分化與不同生涯因應策略對生涯定向之預測分析 .............. 7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9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9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95
文獻參考...........................................................................................................................100
壹、中文部分 .......................................................................................................... 100
貳、英文部分 .......................................................................................................... 105
附錄 ................................................................................................................................. 108
附錄一 專家效度名單 ............................................................................................ 108
附錄二 專家效度之建議 ........................................................................................ 109
附錄三 預試問卷 .................................................................................................... 111
附錄四 各量表項目分析、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摘要表 .................................... 115
附錄五 自我分化量表、生涯因應策略量表及生涯定向量表各題項變動摘要表 …………………………………………………………………………….121
附錄六 正式問卷 .................................................................................................... 125
附錄七 量表使用同意書………………………………………………………….128

表 次
表 2-1-1 國內自我分化量表使用情形 國內自我分化量表使用情形 …………………………………………………… ... 22
表 2-2-1 因應策略的分類 因應策略的分類 及使用現況調查情形 …………………………………………... 23
表 2-3-1 Fuqua uqua與 Hartman Hartman Hartman區分生涯不確定的向度 ……………………………………... .. 27
表 2-3-2 生涯定向量表內涵 生涯定向量表內涵 ……………………………………………………………… ... 29
表 3-3-1 104 學年度台北市、新大日間部一到四生人數 學年度台北市、新大日間部一到四生人數 …………………. 38
表 3-3-2預試取樣背景變項人數分布一覽表 預試取樣背景變項人數分布一覽表 ……………………………………………… 39
表 3-3-3正式取樣背景變項人數分布一覽表 正式取樣背景變項人數分布一覽表 …………………………………………… …39
表 3-4-1「自我分化量表 自我分化量表 」項目分析摘要表 ……………………………………………… .44
表 3-4-2「自我分化量表 」因素析結果摘要「自我分化量表 」因素析結果摘要………………………………………… .45
表 3-4-3「自我分化量表 」信度析結果摘要「自我分化量表 」信度析結果摘要………………………………………… .46
表 3-4-4「生涯因應策略量表 」項目分析摘要「生涯因應策略量表 」項目分析摘要………………………………………… .47
表 3-4-5「各種生涯因應策略量表 」素分析結果摘要「各種生涯因應策略量表 」素分析結果摘要……………………………… .48
表 3-4-6「各種生涯因應策略」信度分析結果摘要表 「各種生涯因應策略」信度分析結果摘要表 ………… ………………………… .49
表 3-4-7「生涯定向」 項目分析摘要表 …………………………………… ……………… .50
表 3-4-8「生涯定向量表 」因素分析結果摘要「生涯定向量表 」因素分析結果摘要………………………………………… .51
表 3-4-9「生涯定向量表 」信度分析結果摘要「生涯定向量表 」信度分析結果摘要………………………………………… .52
表 3-4-10 自我分化量表 問卷題號摘要自我分化量表 問卷題號摘要………………………………………… ……… .. 52
表 3-4-11生涯因應策略量表 問卷題號摘要生涯因應策略量表 問卷題號摘要…………………………………… ……… .. 52
表 3-4-12生涯定向量表 正式問卷題號摘要生涯定向量表 正式問卷題號摘要…………………………………… ……… .. 52
表 4-1-1自我分化量表各題得之佈 自我分化量表各題得之佈 (平均數由高至低 ) ……………………… ……… 55
表 4-1-2自我分化各向度析摘要表 自我分化各向度析摘要表 …………………………………… ………………… 54
表 4-1-3生涯因應策略各題得分之佈 生涯因應策略各題得分之佈 (平均數由高至低 ) …………… ………………… 57
表 4-1-4不同生涯因應策略 不同生涯因應策略 各向度分析摘要表 …………… ……………………………… 58
表 4-1-5生涯定向各題得分之佈 生涯定向各題得分之佈 (平均數由高至低 )…………………………………… .60
表 4-1-6生涯定向 各向度分析摘要表 各向度分析摘要表 ……………………………………………………… 61
表 4-2-1不同性別大學生之自我分化的平均數差異檢定摘要表 不同性別大學生之自我分化的平均數差異檢定摘要表 表…………………… ... .62
表 4-2-2不同學校體制大生在自我分化之差異檢定摘要表 不同學校體制大生在自我分化之差異檢定摘要表 ………………………… ... .63
表 4-2-3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在自我分化 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在自我分化 之差異檢定摘要表 ………………………… ........ 65
表 4-2-4有無工讀經驗 之大學生在自我分化 之差異檢定摘要表 …………………… ........ 66
表 4-2-5不同性別大學生之涯因應策略差異分析摘要表 不同性別大學生之涯因應策略差異分析摘要表 …………………… ................ 66
表 4-2-6不同學校體制大生在涯因應策略的分析摘要 不同學校體制大生在涯因應策略的分析摘要 …………………… ................ 68
表 4-2-7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在 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在 生涯因應策略 的差異分析摘要 ………………… ................ 69
表 4-2-8有無工讀經驗大學生之不同涯因應策略的平均數差異檢定摘要表 有無工讀經驗大學生之不同涯因應策略的平均數差異檢定摘要表 ………… 71
表 4-2-9不同性別大學生之涯定向差異摘要表 不同性別大學生之涯定向差異摘要表 ………………… ................................ .... 72
表 4-2-10不同學校體制大生在涯定向之差異摘要表 不同學校體制大生在涯定向之差異摘要表 ………………… ...................... 73
表 4-2-11不同年級大學生之涯定向差異摘要表 不同年級大學生之涯定向差異摘要表 ………………… .................................. 74
表 4-2-12有無工讀經驗大學生涯定向差異摘要表 有無工讀經驗大學生涯定向差異摘要表 ………………… .............................. 74
表 4-2-13 不同背景變項在各向度上之差異摘要表 不同背景變項在各向度上之差異摘要表 ………………… ..........................................76
表 4-3-1大學生自我分化、涯因應策略與定向相關矩陣表 大學生自我分化、涯因應策略與定向相關矩陣表 ................................... .78
表 4-3-2自我分化與生涯因應策略對定向之預測析摘要表 自我分化與生涯因應策略對定向之預測析摘要表 ................................... .79
表 4-3-3自我分化與生涯因應策略對確定之預測析摘要表 自我分化與生涯因應策略對確定之預測析摘要表 .................................. ..79
表 4-3-4自我分化與生涯因應策略對滿意之預測析摘要表 自我分化與生涯因應策略對滿意之預測析摘要表 ................................... .80
表 4-3-5問題積極因應對生涯定向迴歸係數摘要表 問題積極因應對生涯定向迴歸係數摘要表 ............................................................ 82
表 4-3-6代間混淆、親密涉入三角關係對問題積極因應迴歸數摘要表 代間混淆、親密涉入三角關係對問題積極因應迴歸數摘要表 ......... ... 82
表 4-3-7代間混淆 、代間親密 代間親密 、涉入三角關係 對生涯定向迴歸係數摘要表 .................... 83
表 4-3-8以「問題積極因應」為中介變項 以「問題積極因應」為中介變項 之直接效果、間摘要表 ........................ 83
表 4-3-9問題消極因應對生涯定向迴歸係數摘要表 問題消極因應對生涯定向迴歸係數摘要表 ……………………………………… 84
表 4-3-10代間混淆 、代間親密 代間親密 、涉入三角關係 對問題消極因應迴歸係數摘要表 …… .. 84
表 4-3-11 以「問題 消極因應」為中介變項 極因應」為中介變項 之直接效果、間摘要表 …………… .. 85
表 4-3-12 情緒積極因應對生涯定向迴歸係數摘要表 情緒積極因應對生涯定向迴歸係數摘要表 ............................. 86
表 4-3-13 代間混淆、親密涉入三角關係對情緒積極因應迴歸數摘要表 代間混淆、親密涉入三角關係對情緒積極因應迴歸數摘要表 …… .. 86
表 4-3-14以「 情緒積極 因應」為中介變項 之直接效果、間摘要表 …………… .. 85
表 4-3-15 情緒消極因應對生涯定向迴歸係數摘要表 情緒消極因應對生涯定向迴歸係數摘要表 …………………………………… .. 88
表 4-3-16 代間混淆、親密涉入三角關係對情緒消極因應迴歸數摘要表 代間混淆、親密涉入三角關係對情緒消極因應迴歸數摘要表 …… .. 88
表 4-3-17 以「情緒消極因應」為中介變項之直接效果、間摘要表 以「情緒消極因應」為中介變項之直接效果、間摘要表 …………… .. 88
表 4-3-18 自我分化在不同的生涯因應策略下定向總效果摘要表 自我分化在不同的生涯因應策略下定向總效果摘要表 ……………… .. 89

圖 次
圖 2-1-1自我分化概念理論性量尺示意圖 自我分化概念理論性量尺示意圖 ………………………………………………… 13
圖 3-1-1研究架構圖 ………………………………………………… ………………………………………………… ……………………… 36
圖 4-3-1以「問題積極因應」為中介變項之路徑圖 以「問題積極因應」為中介變項之路徑圖 ……………………………………… 84
圖 4-3-2以「問題消極因應」為中介變項之路徑圖 以「問題消極因應」為中介變項之路徑圖 ……………………………………… 85
圖 4-3-3以「 情緒積極因應」為中介變項之路徑圖 情緒積極因應」為中介變項之路徑圖 ……………………………………… 87
圖 4-3-4以「情緒消極因應」為中介變項之路徑圖 以「情緒消極因應」為中介變項之路徑圖 ……………………………………… 89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行(1993)。大學生自我分化程度與生涯成熟度關係之探討。東吳社會學報,3,89-115。
王鑾襄、賈紅鶯(2013)。Bowen自我分化理論與研究:近十年文獻分析初探。輔導季刊,49,27-39。
王琳雅(2006)。四技大學生生活壓力、自我效能與因應策略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醫藥大學,台中市。
王春展、潘婉瑜(2006)。大學生的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嘉南學報,32,469-483。
史秀丹(2010)。我國大學生自我概念與生涯決定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石芳萌(2007)。高中職學生親職化、自我分化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田秀蘭(1998)。生涯阻礙因素量表之編制及其因素結構。屏東師範學報,11,81-104。
呂岳霖(2005)。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學生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李詠秋(2001)。原住民大學生生涯發展狀況、生涯自我效能與其生涯阻礙因素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李金治(200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四年級學生生活壓力、因應方式、社會支持與其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宜真、賈紅鶯(2012)。以家庭系統觀看生涯抉擇。諮商與輔導,314,43-47。
吳麗娟(1998)。父母自我分化、教養態度對青少年的自我分化、因應策略及適應影響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0(1),91-132。
吳明隆(201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統計應用。台北:易習。
沈煜棠(2015)。科技大學學生家庭功能、正向心理資源與生涯調適能力之研究:以臺南市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李美枝、鐘秋玉(1996)。性別與性別角色析論。本土心理學研究,6,260-299。
紀怡如(2002)。國中生依附關係、壓力知覺與其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林彥佑(1999)。大學生因應策略之訪談評量與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林清文(1994)。大學生生涯發展問卷編製及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研究。彰師大導學報,17,175-255。
林香吟(2010)。研究生生涯阻礙、生涯動機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市。
金樹人(2011)。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東華。
邱翊翔(2013)。大學生自我分化與愛情觀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洪文婷(2009)。大學生知覺父母期望、完美主義傾向與生涯定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馬承逸(2011)。大學生自我分化、壓力感受與身心健康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祝子媛(2008)。大學生涯服務成效與生涯因應策略對大學生生涯決定程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胡雅婷(2005)。高職女生自我分化、人際互動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以台北市某高職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高明薇(1996)。高中、職學生自我分化與因應方式、心理健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徐君楓(2004)。大學生知覺之家庭界限與其自我分化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栗珍鳳(1999)。大學生自我分化和心理社會發展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俐伶(2012)。大學生自我分化與不同親密關係情境下人際行為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惠怡(2006)。台北市高中生依附關係及自我概念影響生涯定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怡樺(2008)大學生自我分化、親子衝突與生涯決定狀態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陳金定(1987)。生計決策訓練課程對高一男生生計決策行為之實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欣怡(2000)。依附關係與生涯探索、生涯不確定源、生涯定向狀態之相關研究-以大學三四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許雅嵐(2007)。技職校院應外系學生工作價值觀、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定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郭玟嬨(2003)。科技大學學生生涯自我效能、工作價值觀與未來進路調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教育部(2014)。【大專校院概況統計】取自。
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4076&Page=20047&Index=3&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教育部(2016)。104(2015-2016)學年度大專校院校別學生數【原始數據】。未出版之統計數據。http://stats.moe.gov.tw/files/detail/104/104_student.xls
張華甄(2012)。高中職學生自我分化、家人關係與生涯定向之相關研究-以原台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張佳晏(2004)。大學女生之生涯自我效能與其生涯成熟、生涯阻隔及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黃慧雯(2002)。大學生的自我分化、社會活動經驗與自我認定狀態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雅欣(2013)。高中職學生自我分化、希望感與情緒調適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游錦雲、李慧純(2010)。臺灣地區大學生生涯未定向、生涯自我效能感與就業意願之關係探討-以高等教育資料庫為例。國教新
知,57,26-42。
傅琇悅(2001)。年輕女性工作者生涯阻礙、生涯動機與因應策略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張貝萍(2000)。單親家庭青少年自我分化、情緒穩定與偏差行為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詹寓婷(2012)。大學生自我分化、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相關(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賈紅鶯(1991)。父母自我分化、子女自我分化與子女適應水準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劉紀谷(2008)。大學生自我分化與社交焦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董晏佑(2011)。大學生正向情緒、內外控信念與壓力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乙璇(2012)大學生生涯焦慮、內外控信念與生涯定向之相關研究 :以臺灣北部地區大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劉秀娟(1999)。兩性教育。台北:揚智。
廖莉彣(2014)。大學生自我分化、衝突因應方式與愛情關係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楊雅惠(2004)。依附、負向情緒調適預期和壓力因應對情緒經驗的影響歷程之探討:以大四學生的生涯抉擇壓力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劉姿君(1994)。大學生自我認定狀態與其生涯決定程度及自我分化水準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蔡德暐(2013)。大學生家庭功能對人際行為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實踐大學,台北市。
盧宣利(2008)。大四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阻隔因素及其因應策略研究:以待業率高之科系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薛鈞芳(2007)。大學生自我分化、愛情態度與其愛情關係中衝突因應方式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簡君倫、連廷嘉(2009)。大學生性格類型、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之相關研究。諮商輔導學報,21,39-69。
簡君倫(2010)。大學生性格類型、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鐘宜玲(2012)。大學生工作價值觀、生涯阻隔、生涯成熟之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貳、英文部分
Andrew G. Billings, &Rudolf H. Moos. (1984).Coping Stress, and Social Resources Among With Unipolar Depress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 877-891.
Berríos-Allison, A. C. (2005). Family Influences on College Students'Occupational Identity. Journal ofCareer Assessment, 13(2), 233-247.
Billings, Andrew G.,Moos, Rudolf H.(1984). Coping, stress, and social resources among adults with unipolar depres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46(4),877-891.
Folkman, S.,Lazarus, R. S. (1980). An Analysis of Coping in a Middle-Aged Community Sample.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21,219-239.
Folkman S, MoskowitzJT., (2000).Positive affect and the other side of coping. AmericanPsychologist,55(6),647-654.
Fuqua, D. R., & Hartman(1983).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reer indecision.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62, 27-29.
Gordon, V. N.(1998).Career Decidedness Types: A Literature Review.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46(4), 386-403.
Grotevant, H.D., & Cooper, C. R. (1986). Individuation in family relationships (aperspective i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dentity and role-taking skill inadolscence).  Human Development,29, 82-100.
Jones, L. K., & Chenery, M. F. (1980).Multiple subtypes among vocationally undicided college student:A model of assessment instrument.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7, 469-477.
Jeffry, J. A. (1995). Broad and Narrow Socialization: The Family in the Context of a Cultural Theory.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57(3),617-628.
Kerr, M., & Bowen, M. (1988). Family evaluation. New York: Norton. Lopez, F.G., & Andrews, S.(1987).Career indecision:A family systems perspective.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65, 304-307.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Y: Springer. 
Marcia, J. E. (1966).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ego identitystatuse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3,551-558.
Moos, R. H. (1984).Context and coping:toward a unifying conceptual framework.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2, 5-25.
MacCallum R. C., Widaman K. F.,Zhang S. & Hong S.(1999).Smaple Size in Factor Analysis.Psychological Methods. 4(1),84-99.
Murdock, Gore Jr., Paul A.(2004).Stress, coping,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A test of Bowen theory.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6(3),319-335.
Swanson, J. L., & Tokar, D. M. (1991).College student’s perception of bareers to career.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38,92-106.
Van, H., & Richard, A.(2000).Levels of career decideness and negative career thinking by athletic status,gender,and academic class.Dissertation Abstract International, 61(3-B),16-22.
Zhou, D., & Santos, A. (2007).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of British and Chinese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tudents. 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ling, 35(2), 219-235
Guan, Y.(2015). Differences in Career Decision-Making Profiles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The Relative Strength of Mediating Mechanisms Across Cultures. Joue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46(6), 856-872.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