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507201313041700
DOI 10.6846/TKU.2013.00441
論文名稱(中文) 四庫館人事管理辦法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Research of the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system in Sikuquanshu-qu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Document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范欣茂
研究生(英文) Yan-Mao Fan
學號 69602010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6-17
論文頁數 13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吳哲夫
委員 - 孫永忠
委員 - 陳仕華
委員 - 吳哲夫
關鍵字(中) 清朝
四庫全書
四庫館
人事管理
制度
翰林院
科舉
關鍵字(英) Qing dynasty
Sikuquanshu
Sikuquanshu-quan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system
Hanlin Academy
Imperial examin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四庫全書》的編纂是一項規模浩大的文化工程,面對如此龐大的文獻編輯整理活動,沒有一套嚴密的人事管理制度,是很難保證修書的質量,並順利完成的。本論文之研究,主要根據相關的檔案文獻資料,以清朝法規為基礎,對四庫館人事管理制度進行研究,並觀察且交叉比對兩者之間的同質性與差異性,進而探討造成其差異性的原因。在法治和人治二重角度下,對四庫館人事管理制度作歸納、整理、分析,以獲得較具體、有系統的評述,繼而建構出一個具有組織文化特色,以及清高宗個人思想意識的四庫館人事管理制度。
    本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相關研究成果的回顧,以及研究架構與方法。第二章「四庫館之組織結構與運作模式」,對四庫館內部組織架構、人員配置情況,以及基本的運作模式進行考察。第三章「四庫館之任用制度」,探討四庫館人才選拔之途徑,並分析四庫館臣入館原因,以及入館前後的仕途變化,繼而討論清高宗在《四庫全書》編纂過程中,如何利用皇權作用,掌握四庫館中的翰林群體,以達到其學術性與政治性的目的。第四章「四庫館之獎懲制度」,以清朝法規為基礎,對四庫館獎懲制度進行研究,並在法治的基礎下,探討清高宗在四庫館獎懲制度中所產生之決定性作用。第五章「四庫館人事管理制度之評析」,在經由前面章節討論後,從法治和文治二重角度評析四庫館人事管理制度。第六章「結論」,綜合以上所述,為本文做下總結。
英文摘要
The compilation of the Sikuquanshu is a large-scale cultural project. To deal with a broad range of the editing process for these literatures, it i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a rigorous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to maintain their qualities. In this thesis, we evaluated the both of homogeneity and heterogeneity between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Sikuquanshu and the legal regulation in Qing dynasty, and then discussed the influences for these discrepancies. According to these comparison results, w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previous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Sikuquanshu by using two views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a personal view and a legal view. In conclusion, we provided a systematic commentary of the management for the Sikuquanshu and constructed a tissue-culture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based on the consciousness of Qianlong Emperor.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Chapter 1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for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background, our motivat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and the research framework. Chapter 2 provides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al organization, basic operation, and assignment for jobs of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Sikuquanshu. In the Chapter 3, we investigated the processes for the staff selection and the reason for the scholars interred in the projects and then analyzed their work status. In addition, we discuss how Qianlong Emperor uses his imperial role to control the whole group of the scholars who involved in the “Sikuquanshu” compilation process to achieve their academic and political purposes. In the Chapter 4, we focused on the legal regulation in Qing dynasty to investigate the reward and punishment for the management in the imperial library compil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legal view, we discuss the determination by Qianlong Emperor in the imperial library rewards and penalties. Chapter 5 gives a comparison for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Sikuquanshu between a personal view and a legal view. Finally, the conclusions in the thesis are summarized in Chapter 6.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論文目次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研究成果的回顧.........................................5
第三節:研究架構與方法........................................10
第二章:四庫館之組織架構與運作模式..............................13
第一節:四庫館產生之歷史背景...................................14
第二節:各部門之工作職掌與人員配置..............................19
第三節:四庫館職名表之差異....................................28
第三章:四庫館之任用制度......................................36
第一節:四庫館人才選拔之途徑...................................36
第二節:清高宗以「翰林群體」為手段之用人策略......................47
第四章:四庫館之獎懲措施......................................58
第一節:四庫館之議敍制度......................................58
第二節:四庫館之處分制度......................................72
第三節:清高宗在四庫館獎懲制度中的決定性作用......................92
第五章:四庫館人事管理制度之評析................................99
第一節:以「清朝法規」為基礎的管理制度...........................99
第二節:以「翰林群體」為核心的用人政策..........................105
第三節:以「因事設職」為原則的組織系統..........................111
第四節:以「皇權至上」為實踐的管理制度..........................116
第六章:結論...............................................123
徵引書目..................................................127

表目次
表3-1:第一批四庫館總裁官工作經歷表.............................38
表3-2:殿試後「選庶吉士」、「分部學習」、「以縣令銓補」仕途比較表....52
表4-1:舉人、貢生、監生初次除授情形表...........................69
表4-2:黃壽齡遺失《永樂大典》案,相關人員處分情形表................85
表5-1:康熙年間庶吉士館選及留館情形表..........................120
參考文獻
一、檔案資料:
《軍機處檔.月摺包》,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宮中檔乾隆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朝起居注》,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纂修四庫全書檔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故宮博物院編,《欽定總管內務府現行則列二種》,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年。  
二、古籍文獻:
《大清太宗文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大清世祖憲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紀昀等奉敕撰,《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藝文印書館排印本,1997年。
〔清〕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研究所整理,《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整理本)》,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崑岡等奉敕著,《欽定大清會典(光緒朝)》,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影印,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年。  
〔清〕崑岡等奉敕著,《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清〕崑岡等奉敕著,《欽定六部處分則例(光緒朝)》,清光緒十八年上海圖書集成印書局印本影印,臺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
〔清〕于敏中等編纂,《日下舊聞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清〕李元度著,《國朝先正事略》,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
〔清〕阮元著,《揅經室全集》,四部叢刊初編本,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
〔清〕邵之棠,《皇朝經世文統編》:臺北縣:文海出版社,1980年。
〔清〕張之洞著、范希曾補,《書目答問補正》,臺北:新興書局,1976年。
〔清〕梁章鉅、朱智撰、何英芳點校,《樞桓紀略》,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陳康祺著、晉石點校,《郎潛紀聞》,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黃本驥編,《歷代職官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清〕趙爾巽等撰,《清史稿》,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三、專書著作:
王重民編,《辦理四庫全書檔案》,民國23年(1934)國立北平圖書館鉛印本。
蔡冠絡編,《清代七百名人傳》,臺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
郭伯恭著,《四庫全書纂修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王雲五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分類選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
楊家駱著,《四庫全書概述》,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
黃光亮著,《清代科舉制度之研究》,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76年。
錢實甫編,《清代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楊樹藩著,《中國文官制度史》,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
王德昭著,《清代科舉制度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年。
王德昭著,《清朝科舉制度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年。
任松如著,《四庫全書答問》,四川:巴蜀書社,1988年。
黃愛平著,《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
吳哲夫著,《四庫全書纂修之研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0年。
章乃禕、王藹人編,《清宮述聞》,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0年。
楊紹旦著,《清代考選制度》,臺北:考選部,1991年。
清代宮史研究會編,《清代宮史探微》,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
戴逸著,《乾隆帝及其時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
林慶彰主編,《乾嘉學術研究論著目錄.四庫學》,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籌備處,1995年。
秦國經主編,《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1997年。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兩岸四庫學》,臺灣:學生書局,1998年。
張德澤著,《清代國家機關考略》,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年。
沈津著,《翁方綱年譜》,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
葉高樹著,《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臺北:稻鄉出版社,2002年。
郭成康著,《十八世紀的中國政治》,臺北:雲龍出版社,2003年。
邱炯友、周彥文主編,《五十年來的圖書文獻學研究》,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
司馬朝軍著,《四庫全書總目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宋秉仁著,《清初翰苑體制與翰林流品》,臺北:泰安書局,2004年。
艾永明著,《清朝文官制度》,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社,2005年。
房列曙著,《中國歷史上的人才選拔制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北圖社古籍影印編輯室輯,《乾隆名儒年譜》,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年,2006年。
天一閣博物館編,《天一閣文叢》第四輯,寧波:寧波出版社,2006年。
李潤強著,《清代進士群體與學術文化》,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邸永郡著,《清代翰林院制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艾永明、李晟著,《清代文官的遊戲規則》,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
四、期刊論文:
吳哲夫:〈四庫全書修書處工作人員之遴選與管理〉,《東方雜誌》,1983年2月。
劉兆祐:〈民國以來的四庫學〉,《漢學研究通訊》,1983年第3期。
吳哲夫:〈四庫全書纂修動機的探討〉,《故宮文物月刊》,1989年7月。
修世平:〈四庫全書館正副總裁的人數〉,《文獻》,1989年第4期。
吳哲夫:〈談四庫全書的人事管理〉,《國魂》,1991年第542期。
崔富章:〈二十世紀四庫學研究之誤區─以《四庫全書總目》為例〉,《書目季刊》,1992年第1期。
吳建華:〈清代庶吉士群體簡析〉,《社會科學輯刊》,1994年第4期。
楊晉龍:〈四庫學研究的反思〉,《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994年第4期。
徐有富:〈辦理《四庫全書》組織管理工作述要〉,《南京大學學報》,1995年第2期。
艾永明:〈清朝行政處分制度研究〉,《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
汪受寬、劉鳳強:〈《四庫全書》的研究與思考〉,《史學史研究》,2005年第1期。
楊梅山:〈京郊清代墓碑〉,《北京檔案史料》,2005年第2期。
王記錄:〈清代史館的人員設置與管理機制〉,《史學史研究》,2005年第4期。
陳清慧、董馥榮:〈編修《四庫全書》獎懲辦法管窺〉,《文獻季刊》,2006年第4期。
孟姝芳、何金山:〈清乾隆時期行政處分制度探析〉,《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
劉鳳強、李軍:〈四庫全書館人員的遴選及其特點〉,《圖書與情報》,2006年第5期。
王記錄:〈清代史館制度的演變及其階段性發展的特點〉,《史學史研究》,2008年第2期。
周積明:〈四庫學:歷史與思考〉,《清史研究》,2008年第3期。
王記錄:〈清代史館制度的特點〉,《史學月刊》,2008年第12期。
劉鳳強、米婷〈論四庫全書館總裁的作用〉,《蘭臺世界》,2010年4月。
王記錄:〈論清代史館與清代中央機關的關係〉,《廊坊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
五、論文集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明清檔案與歷史研究論文選》,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
六、電子資源
中央研院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暨國立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人名權威資料庫,http://archive.ihp.sinica.edu.tw/ttsweb/html_name/search.php。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