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507201311074100
DOI 10.6846/TKU.2013.00423
論文名稱(中文) 媒體對西班牙前衛藝術的報導與台灣藝術發展之關係—以戒嚴時期的《聯合報》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dia Coverage of the Spanish Avant-Garde Ar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Art – Based on the United Daily News during Taiwan's Martial Law Period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La Relación entre la Cobertura de los Medios del Arte de Vanguardia Española y el Desarrollo del Arte Taiwanés-Basado en el Periódico United Daily News durante el Período de la Ley Marcial en Taiwán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西班牙語文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Spanish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黃意惠
研究生(英文) Yi-Hui Huang
學號 69912005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6-20
論文頁數 15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林惠瑛
委員 - 林盛彬
委員 - 簡福鋛
關鍵字(中) 《聯合報》
西班牙藝術
前衛藝術
台灣美術發展
關鍵字(英) United Daily News
Spanish Art
Avant-Garde Art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Art
第三語言關鍵字 el periodico United Daily News
arte espanol
arte de vanguardia
el desarrollo de arte taiwanes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論文主旨在於探討解嚴前台灣美術中的前衛發展趨勢,並且以《聯合報》中與西班牙藝術相關之報導作為研究對象,藉以理解西班牙前衛藝術對台灣1950年代戰後美術史上所帶來的潮流與影響。
    1956年留學生蕭勤到了西班牙之後,便以《聯合報》駐派歐洲通訊員的身分,撰寫「歐洲通訊」、「西班牙航訊」等專欄,一系列介紹歐洲畫壇現況。蕭勤藉著這個專欄,有計畫的把歐洲現代藝術發展的狀況,大量的向國內報導。這些報導可說是當時國內對歐洲藝壇第一手的報導,在當時全無美術專業雜誌的國內,這些報導的重要性,自是不容輕忽。由《聯合報》的藝文新聞清單中可觀察出當時的藝壇主要關懷的「世界畫壇傾向」,是以歐陸畫壇為主的事實,蕭勤他透過實際深入了解與採訪當代西班牙藝術家的方式,為台灣導入了前衛藝術的觀念。
    然而,除了報章雜誌之外,「展覽」也為藝術可以最直接面對群眾的部分,透過各項展覽,人們得以面對各類藝術真品,畫家也可以透過展覽對觀眾傳達作品的詮釋。而《聯合報》中除了刊載從歐洲引介回來的藝術資訊外,對於在台灣所舉辦的各類展覽之報導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故此,我們可以知道,戒嚴期間民眾除了透過報章雜誌可以了解當時世界最新的藝術資訊外,展覽也是極重要的媒介。
    在正要步入現代化的社會中,「前衛」這個概念在藝壇已彰顯出其重要性。然而,有關「前衛」這個語詞的使用可謂來自西歐,並且進一步擴展至世界各地,致使「前衛」此一概念在這個擴展過程中,亦於在台灣孕育其獨特的面貌。1950年代的美術現代化之運動風潮,揭示著過去封閉歷史的終結及一個歷史更新的開始。本文試圖從《聯合報》之藝文報導,分析戰後其對台灣藝壇帶來的貢獻,透過史時重建,對解嚴之前關於西班牙藝術之報導及展覽作了解,探討當時的社會及藝壇如何看待這些外來影響,進而了解台灣前衛藝術的發展。
英文摘要
This thesis aims to probe into the Avant-Garde trends of the Taiwanese Art of the period of Martial Law in Taiwan. The Spanish Avant-Garde Art was a form of art that started to permeate through Taiwanese Art after Post-World War II. Reports related to Spanish Art from United Daily News were used as research subjects. These reports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this art form in Taiwan.
    In 1965, Chin Hsiao studied abroad in Spain; he was a United Daily News correspondent stationed in Europe as the news columnist for Europe and Spain to introduce the European art situations of the time. Through these news columns, he reported a larg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rt in Europe to that had taken root in Taiwan. For Taiwan, these were first-hand reports that were difficult to come by. At that time, there were few professional arts magazines in Taiwan. Therefore, these reports hold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Avant-Garde trends in Taiwanese Art. By interviewing with the contemporary Spanish artists, Chin Hsiao shed even more light upon the concept of Avant-Garde Art to Taiwan; these Spanish artists included the members of Dau al Set and El Paso.
    However, in addition to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exhibitions are also great influences on people. People can enjoy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Arts through exhibitions. The artists can also convey th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work to the audiences. Along with the first-hand accounts from Europe, the reports about various exhibitions organized in Taiwan also occupied a certain portion in the United Daily News. The public could learn more about the arte of the world by these exhibitions during the Martial Law, for this reason, these exhibitions were also very important.
    Entering the modern society, the concept of Avant-Garde has already manifested its importance in the art scene in Taiwan. Avant-Garde is a concept from Western Europe and can be extended further to all over the world resulting in the process of expansion of Avant-Garde, while also gestating its unique appearances in Taiwan.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employ the Arts coverage of United Daily News to analyze its contribution for the Taiwanese art scene and explore the society and arts scene how to look upon these outside influenc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Avant-Garde Art in Taiwa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理論	5
第四節	文獻探討	10
第五節	名詞釋義	15
第二章	西班牙40至50年代的前衛藝術運動	19
第一節	前衛藝術之起源	20
第二節	西班牙前衛藝術運動之起源	23
第三節	巴塞隆納前衛藝術團體《Dau al Set》	28
一、	《Dau al Set》成立之起源	28
二、	《Dau al Set》之雜誌及其美學理念	30
三、	達比埃斯與非定形主義	32
第四節	馬德里前衛藝術團體《El Paso》	35
一、	《El Paso》成立之起源	36
二、	沙伍拉與米亞萊司之創作理念	39
第三章	從保守至創新,創新到前衛-30-60年代台灣美術發展	42
第一節	日據時代之台灣美術運動	43
第二節	戰後台灣美術發展的基本結構	47
第三節	台灣前衛藝術的萌芽-東方與五月的興起	49
一、	李仲生畫室與「東方畫會」的成立	49
二、	五月畫會的成立	54
三、	1962年之龐圖藝展	59
第四章	《聯合報》報導中的西班牙前衛藝術	64
第一節	西班牙留學生蕭勤	65
第二節	《聯合報》之「聯合副刊」	67
一、	藝術家訪問記	70
(一)	〈西班牙抽象繪畫的領導者達拉茲訪問記〉	70
(二)	〈從達比埃的畫看世界畫壇新傾向〉、〈有著東方懷鄉病的西班牙女畫家安吉斯忒〉	72
(三)	〈現今雕刻的趨向及西班牙的代表作家們〉	73
(四)	〈西班牙立體主義傾向的代表作家-吳爾都那訪問記〉75
(五)	〈祖母畫家-洛維拉〉、〈西班牙新發現的優異女畫家蒙珊拉.古迪奧的世界〉	77
(六)	〈當代西班牙表現主義作家〉	79
(七)	〈現居巴黎的西班牙畫家-維拉加薩之進化〉	80
(八)	〈伯拉那司杜拉訪問記-西班牙「具像畫家」代表作家〉			81
(九)	〈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的近況〉	82
(十)	〈最能表現西班牙的畫家〉	83
(十一)〈西班牙最年青的新派畫家加諾加爾訪問記〉	85
(十二)〈後期非形象主義代表作家固赫爾特訪問記〉	86
二、	前衛團體之介紹	88
(一)	〈燧石社及其作家們〉	88
(二)	〈西班牙的前衛藝術團體訪問「跡」社及米亞萊司〉	88
三、	藝術展覽之介紹	89
(一)	〈現代美術史上新的燦爛的一頁–世界「另藝術」繪畫雕刻展開闢藝術坦途〉	89
(二)	〈記世界第四屆爵士沙龍〉	91
(三)	〈西班牙皇家藝術協會及其會員回顧展〉	92
(四)	〈記五月沙龍一個藝術家們的展覽〉、〈西班牙二屆五月沙龍〉	94
(五)	〈本屆巴塞羅那省展的成就〉	95
(六)	〈評介第十屆十月沙龍〉	95
(七)	〈西班牙前衛藝術展〉	96
第三節	在台之西班牙前衛藝術展	96
一、	1957年中西現代藝術家聯合展	98
二、	1975年中西名家畫展	100
三、	1978年西班牙20世紀名家畫展	101
第五章	西班牙前衛藝術報導所帶來的文化內涵	104
第一節	從前衛藝術報導看新思潮對台灣藝壇之影響	105
一、	另藝術	105
二、	自動性技法	109
第二節	從在台之前衛藝術展覽看當時社會之反應	110
第三節	從台灣社會與文化之發展看1978年「西班牙二十世紀名家畫展」的意義	116
第六章	結論	124
參考文獻		130
附錄		144 

圖目錄
【圖1】1.1 Alexander修改之後的文化菱形。	7
【圖2】1.2莫拉爾的文化體系。	8
【圖3】4.3安吉斯忒之作品,《巫術》。圖片來源:蕭勤,〈有著東方懷鄉病的西班牙女畫家安吉斯忒〉,《聯合報》,1957年4月10日,版5。	73
【圖4】4.4安海爾‧弗哀朗之雕刻作品。圖片來源:蕭勤,〈現今雕刻的趨向及西班牙的代表作家們〉,《聯合報》,1957年7月15日,版6。	75
【圖5】4.5卡爾門‧洛維拉作畫時的情形。圖片來源:蕭勤,〈祖母畫家-洛維拉〉,《聯合報》,1957年8月4日,版5。	78
【圖6】4.6蘇格來之作品。圖片來源:蕭勤,〈當代西班牙表現主義作家〉,《聯合報》,1957年8月20日,版6。	79
【圖7】4.7札拔萊答之作品,《陽台》。圖片來源:蕭勤,〈最能表現西班牙的畫家〉,《聯合報》,1957年11月15日,版6。	84
【圖8】4.8賽拉與其得獎爵士雕刻作品。圖片來源:蕭勤,〈記世界第四屆爵士沙龍〉,《聯合報》,1957年5月17日,版6。	92

表目錄
【表1】4.1《聯合報》之與西班牙藝術相關報導。	68
【表2】4.2在台展出與西班牙現代藝術相關之展覽。	97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專書論文
Alexander, Victoria D., 張正霖/陳巨擘 中譯,《藝術社會學:精緻與通俗形式之探索》,台北:巨流圖書,2006年。
 Appignanesi, Richard, 黃訓慶 中譯,《後現代主義》,台北:立緒文化,1996年。
Babbie, Earl R., 李美華 等中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1998年。
Bernard, Edina, 黃正評 中譯,《現代藝術》,台北:閣林國際圖書,2003年。
Brighton, Andrew, 刁筱華 中譯,《畢卡索》,台北:緒立文化,1996年。
Calinescu, Matei, 顧愛彬/李瑞華 中譯,《現代性的五副面孔:現代主義、先鋒派、頹廢、媚俗藝術、後現代主義》,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
Colette, Giraudo, 蔡靜如 中譯,〈人物簡介〉,《畢卡索的世界》展覽圖錄,台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1998年。
Crane, Diana, 張心龍 中譯,《前衛藝術的轉型》,台北:遠流,1996年。
Dexeus,Victoria Combalia, 南符斌 中譯,樸慧芳/王瓊芬 編輯,《達比埃斯》,台北:文庫,1995年。
Gombrich, Ernst Hans, 雨芸 中譯,《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2012年。
Lynton, Norbert, 楊松鋒 中譯,《現代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2003年。
Poggioli, Renato, 張心龍 中譯,《前衛藝術的理論》,台北:遠流,1992年。
Thomson, Belinda, 張心龍 中譯,《高更》,台北:遠流,1995年。
何懷碩,《繪畫獨白》,台北:圓神,1987年。
何政廣,《歐美現代美術》,台北:藝術家,1994年。
———,《畢卡索:現代藝術魔術師》,台北:藝術家,1996年。
———,《達比埃斯:西班牙非定形繪畫大師》,台北:藝術家,2004年。
吳昊,〈念李仲生老師談「東方畫會」〉,《現在繪畫先驅李仲生》,台北:時報文化,1984年。
呂清夫,《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 台北地區 第 2 卷》,台北:日創社文化事業,2005年。
李亦園,〈台灣光復以來文化發展的經驗與評估〉,《華人地區發展經驗與中國前途》,台北:國際研究中心,1988年。
李欽賢,《色彩˙和諧˙廖繼春》,台北:雄獅圖書,1997年。
李賢文(發行),《雄獅西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圖書,1982年。
林立樹,《現代思潮: 西方文化研究之通路》,台北:五南圖書,2007年。
林惺獄,《台灣美術風雲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1987年。
———,〈「紅顏」惹禍:美術館的「退展」、「改色」事件的透視與評析〉,《渡越驚濤駭浪的臺灣美術》,台北:藝術家,1997年。
洪鐮德,《21世紀社會學》,台北:揚智文化,1998年。
倪再沁,〈中國水墨‧台灣趣味—台灣水墨發展之批判〉,《台灣美術的人文觀察》,台北:雄獅圖書,1995年。
———,〈在政治漩渦中的台灣美術〉,《台灣美術的人文觀察》,台北:雄獅圖書,1995年。
———,〈戰後台灣美術斷代之初探〉,《台灣美術的人文觀察》,台北:雄獅圖書,1995年。
———,《台灣美術環境生態的鳥瞰》,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2003年。
———,〈移民與殖民-台灣美術環境生態的鳥瞰〉,《台灣美術的人文觀察》,台北:藝術家,2007年。
夏學理 等,《藝術管理》,台北:五南圖書,2002年。
徐佳士,〈迎接「藝者有其媒」的時代〉,《模糊的線》,台北:經濟與生活,1983年。
高千惠,《藝種不原始》,台北:藝術家,2003年。
高宣揚,〈論後現代藝術對傳統的批判〉,《後現代美學與生活》,台北:市立美術館,1996年。
莊喆,〈五月畫會之興起及其社會背景〉,《中國現代繪畫回顧展》專刊,台北市立美術館,1986年。
陳澄波,《陳澄波-台灣美術全集1》,台北:藝術家,1992年。
陳正雄,《抽象藝術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
彭宇薰,《逆境激流—林惺嶽傳》,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12年。
曾長生,《超現實主義藝術》,台北:藝術家,2000年。
程延平,〈通過東方、五月的足跡–重看中國現代繪畫的幾個問題〉,《當代台灣繪畫文選1945-1990》,台北:雄獅圖書,1991年。
黃年 主編,《聯合報四十年:中華民國四十年至八十年》,台北:聯經,1991年。
黃朝湖,〈中國現代畫壇的回顧〉,《為中國現代畫壇辯護》,台北:文星,1965年。
———,〈中國現代繪畫運動的回顧與展望〉,《中國現代繪畫回顧展》,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96年。
黃麗絹,《台灣現代美術大系‧西方媒材類:抒情抽象繪畫》,台北:文建會,2004年。
楊三郎,〈回首話省展〉,《全省美展四十年回顧展》,南投縣:台灣省政府,1985年。
葉玉靜 主編,《臺灣美術中的臺灣意識:前九0年代「臺灣美術」論戰選集》,台北:雄獅圖書,1994年。
葉維廉,〈與虛實推移,與素材佈奕—劉國松的抽象水墨畫〉,《與當代藝術家的對話—中國現代畫的生成》,台北:東大圖書,1987年。
詹明信 (Fredric Jameson)講座,唐小兵 中譯,《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台北:合志,1989年。
劉國松,〈重回我的紙墨世界〉,《我的第一步》 (下),台北:時報,1979年。
劉婉珍,《美術館教育理念與實務》,台北:南天,2002年。
劉惠媛,《把藝術當作動詞》,台北:田園城市,2006年。
鄭貞銘,《新聞採訪與編輯》,台北:三民書局,1978年。
蕭勤,〈給青年藝術工作者的信(四)〉,《游藝札記》,台中:省美術館,1993年。
蕭瓊瑞,《五月與東方─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在戰後臺灣之發展 (1945-1970)》,台北:東大,1991年。
———,〈1991年台灣藝評報告〉,《1991年台灣藝評選》,高雄:炎黃藝術文教基金會,1992年。
——— (編),《李仲生文集》,台北:台北美術館,1994年。
———,《島嶼測量—台灣美術定向》,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
賴瑛瑛,《台灣前衛:六0年代複合藝術》,台北:遠流,2003年。
錢震,《新聞新論》,台北:五南圖書,2003年。
謝里法,《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台北:藝術家,1992年。
謝佩霓,《另類蕭勤》,台北:時報文化,2005年。
羅成典,《西洋現代藝術大師與美學理論》,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10年。
藝術家工具書編委會 主編,《美術大辭典》,台北:藝術家,1981年。
(二)期刊論文
Angelo De Fiore, 王玫 中譯,刊載於《巨匠美術周刊》,台北:錦繡,第23期,1992年,頁2。
王允昌,〈活躍在西班牙的青年畫家蕭勤〉,刊載於《中國一周》,第395期,1957年11月18日,頁10。
王哲雄,〈安東尼‧塔畢耶斯〉,刊載於《美育》,第141期,2004年9月,頁37。
米蓋‧安黑爾‧斐爾蘭得斯,〈寫在西班牙二十世紀名家畫展前夕〉,刊載於《藝術家》,第38期,1978年7月,頁10。
何政廣,〈中西現代繪畫交流的第一步〉,刊載於《藝術家》,第38期,1978年7月,頁8。
李志銘,〈臺灣現代派詩人與畫家的共謀 ─ 「五月」、「東方」畫會先鋒們〉,刊載於《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153期,2011年9月,頁26。
林惺獄,〈透視國內繪畫現代化運動及其未來〉,刊載於《人與社會》,第1卷第2期,1973年6月,頁39。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台灣美術發展的影響〉,刊載於《藝術與文化》,第181期,1990年6月,頁190。
———,〈從歷史悲情走向自主與自信的大道 ─ 百年的回顧與前瞻〉,刊載於《藝術家》,第295 期,1999年12月,頁276-277。
———,〈前衛藝術的亞洲解讀〉,刊載於《美學藝術學》,第3期,2009年1月,頁109。
耿建興/夏學理,〈表演藝術媒體行銷研究〉,刊載於《空大行政學報》,第8期,1998年5月,頁307-337。
高千惠,〈原鄉與異區-米羅的南國夢幻V.S. 夏卡爾的北國詩情〉,刊載於《雄獅美術》,第278期,1994年4月,頁69。
張淑英,〈畢卡索.現代主義.巴塞隆納 ─ 從西班牙到全球的鬥牛士〉,刊載於《典藏投資》,2011年6月號,頁99-100。
郭暉妙,〈淺談畢卡索早期於巴塞隆納的養成〉,刊載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第45期,2012年7月,頁6-7。
陳順孝,〈臺灣報紙版面政治學初探 — 1945~2004重大事件的新聞建構〉,刊載於《台灣史料研究》,第24期,2005年3月,頁155。
雄獅編輯部 (摘譯自Cahier d’Art, No. 1-4, 11934),〈「農莊」風波〉,刊載於《雄獅美術》,第156期,1984年2月,頁99。
———,〈米羅年表〉,刊載於《雄獅美術》,第156期,1984年2月,頁101。
———,〈十月出生的畫家〉,刊載於《雄獅美術》,第248期,1991年10月,頁207。
黃志全,〈媒體藝術化,藝術媒體化 ─ 報紙公共服務和文化推廣之間〉,刊載於《表演藝術雜誌》,第53期,1997年4月,頁50-55。
黃朝湖,〈龐圖國際藝術運動簡介〉,刊載於《文星》,第70期,1963年8月,頁43。
黃順星,〈新聞的場域分析:戰後臺灣報業的變遷〉,刊載於《新聞學研究》,第104期,2010年7月,頁128-129 。
葛昌 (摘譯自新聞週刊),〈九十高齡的畢卡索〉,刊載於《雄獅美術》,第10期,1971年12月,頁7。
劉國松,〈從旁圖藝術展談中西繪畫的不同 ─ 兼評「龐圖」國際藝術運動展〉,刊載於《文星》,第70期,1963年8月,頁47。
蕭勤,〈「東方」精神的時代意義 ─ 為東方畫會創立三十五週年而作〉,刊載於《藝術家》,199期,1991年12月,頁336。    
———,〈五0至六0年代 ─ 臺灣現代藝術在市場上發展的潛力〉,刊載於《藝術家》,第269期,1997年10月,343頁。
謝東山,〈飛越學院的天空 ─ 李仲生的前衛藝術教學法〉,刊載於《藝術家》,第230期,1994年7月,頁296。
謝里法,〈色彩王國的快樂使者 ─ 台灣油畫家廖繼春的一生〉,刊載於《雄獅美術》,第181期,1980年12月,頁60。
(三)學位論文
王亞玲,《台灣報紙的表演藝術評論之研究—以《民生報》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沈永正,《我國主要報紙藝文新聞之內容分析與比較:以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為例》,銘傳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
陳桂淑,《美術館教育性展覽之家庭觀眾參觀行為研究---以國美館「See.戲」教育展之家庭觀眾為例》,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黃志全,《報紙表演藝術訊息的使用與滿足研究—以國家劇院及音樂廳觀眾為研究對象》,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1989年。
黃琪惠,《戰爭與美術--日治末期台灣的美術活動與繪畫風格(1937.7-1945.8)》,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
楊雅茹,《誰的藝文版?報紙藝文新聞產製和表現之初探—以《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為例》,世新大學新聞學研究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鄭宇航,《展示與觀看:1927-1930年台灣美術展覽會活動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簡政展,《九0年代台灣新聞藝術評論之研究—以《聯合報》為例》,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四)報章資料
台北訊,〈西班牙名家畫展國內藝壇盛事 ─ 協辦人空中遇險促成熱門話題〉,《聯合報》,1978年5月6日,版9。
———,〈畫展契約書曾歷險,內容承諾提供原作〉,《聯合報》,1978年5月6日,版9。
———,〈西班牙名畫今抵台‧佈置人員昨先到‧期望這項展覽拉開中西藝術交流序幕〉,《聯合報》,1978年6月5日,版9。
———,〈「畫」引起的「話」〉,《聯合報》,1978年6月18日,版9。
———,〈吳炫三「作品」引起爭論〉,《聯合報》,1978年6月21日,版9。
民生報訊,〈藝評家談畢卡索銅版畫展的意義〉,《民生報》,1980年1月30日,版7。
———,〈座談畢卡索銅版畫〉,《民生報》,1980年1月31日,版7。
何凡,〈「響馬」畫展〉,《聯合報》,1957年11月5日,版6。
———,〈「響馬」畫展〉,《聯合報》,1957年11月6日,版6。
何政廣,〈龐圖藝展一瞥〉,《中央日報》,1963年8月4日,版8 。
何懷碩,〈從社會與文化的發展看西班牙名家畫展的意義〉,《聯合報》,1978年7月19日,版12。
何懷碩 等,〈我國藝術界第一次科際整合座談˙當前藝術與文化發展的挑戰—談「西班牙二十世紀名家畫展」〉,《聯合報》,1978年8月2日,版12。
———, 〈我國藝術界第一次科際整合座談˙當前藝術與文化發展的挑戰—談「西班牙二十世紀名家畫展」〉,《聯合報》,1978年8月3日,版12。
———, 〈我國藝術界第一次科際整合座談˙當前藝術與文化發展的挑戰—談「西班牙二十世紀名家畫展」〉,《聯合報》,1978年8月4日,版12。
席德進,〈被遺忘了的中國古藝術 ─ 談全國美展的西畫新趨勢〉,《聯合報》,1957年10月5日,版6。
———,〈評東方畫展〉,《聯合報》,1957年11月12日,版6。
陳小凌,〈八卦山下訪李仲生〉,《民生報》,1979年4月17日,版7。
陳長華,〈畢卡索畫展改絃更張 ─ 史博館心情不難想像〉,《聯合報》,1975年7月24日,版8。
———,〈林惺嶽空中歷險‧具神秘色彩 ─ 西班牙名家畫展‧引起爭逐戰〉,《聯合報》,1978年4月27日,版9。
———,〈西班牙畫家眾多,提供來華展品均佳作〉,《聯合報》,1978年5月6日,版9。
———,〈吳魯古羅˙愛情的崇拜者〉,《聯合報》,1978年6月21日,版9。
———,〈國內藝壇盛事!西班牙廿世紀名家畫展明揭幕〉,《聯合報》,1978年6月27日,版9。
———,〈看名畫,管窺西班牙藝術面貌〉,《聯合報》,1978年6月28日,版9。
———,〈以藝術的觀點‧欣賞藝術‧畢卡索銅版畫‧驚世駭俗〉,《聯合報》,1980年1月21日,版3。
黃朝湖,〈世界畫壇的最新繪畫運動Punto〉,《聯合報》,1962年8月15日,版6。
———,〈Punto藝術運動近況〉,《聯合報》, 1962年10月8日,版6。
———,〈Punto藝術運動作品,誰願主辦在我國展出?〉,《聯合報》,1962年11月22日,版6。
———,〈藝術館定廿八展出Punto的作品〉,《聯合報》,1963年7月7日, 版8。
———,〈龐圖展以後我的兩點建議〉,《聯合報》,1963年8月7日,版8。
蕭勤,〈西班牙抽象繪畫的領導者達拉茲訪問記〉,《聯合報》,1957年2月6日,版6。
———,〈從達比埃的畫看世界畫壇新傾向〉,《聯合報》,1957年3月3-8日,版6。
———,〈現代美術史上新的燦爛的一頁---世界「另藝術」繪畫雕刻展開闢意識坦途〉,《聯合報》,1957年3月19日,版6。
———,〈有著東方懷鄉病的西班牙女畫家安吉斯忒〉,《聯合報》,1957年4月10日,版5。
———,〈記世界第四屆爵士沙龍〉,《聯合報》,1957年5月17日,版6。
———,〈西班牙皇家藝術協會及其會員回顧展〉,《聯合報》,1957年5月29-30日,版6。
———,〈記五月沙龍一個藝術家們的展覽〉,《聯合報》,1957年6月3-5日,版6。
———,〈西班牙二屆五月沙龍〉,《聯合報》,1957年6月4日,版6。
———,〈本屆巴塞羅那省展的成就〉,《聯合報》,1957年6月8-10日,版6。
———,〈燧石社及其作家們〉,《聯合報》,1957年6月25日,版6。
———,〈現今雕刻的趨向及西班牙的代表作家們〉,《聯合報》,1957年7月13-20日,版6。
———,〈西班牙立體主義傾向的代表作家-吳爾都那訪問記〉,《聯合報》,1957年7月29日,版6。
———,〈祖母畫家-洛維拉〉,《聯合報》,1957年8月4日,版5。
———,〈當代西班牙表現主義作家〉,《聯合報》,1957年8月20日,版6。
———,〈現居巴黎的西班牙畫家-維拉加薩之進化〉,《聯合報》,1957年9月23日,版6。
———,〈伯拉那司杜拉訪問記-西班牙「具像畫家」代表作家〉,1957年10月10日,版10。
———,〈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的近況〉,《聯合報》,1957年10月23日,版6。
———,〈最能表現西班牙的畫家〉,《聯合報》,1957年11月15日,版6。
———,〈西班牙的前衛藝術團體訪問「跡」社及米亞萊司〉,《聯合報》,1958年2月1-2日,版6。
———,〈西班牙最年青的新派畫家加諾加爾訪問記〉,《聯合報》,1958年5月9日,版6。
———,〈西班牙新發現的優異女畫家蒙珊拉.古迪奧的世界〉,《聯合報》,1958年6月5日,版6。
———,〈後期非形象主義代表作家固赫爾特訪問記〉,《聯合報》,1958年6月30日,版6。
———,〈西班牙前衛藝術展〉,《聯合報》,1958年8月22日,版6。
———,〈另藝術與我國傳統藝術的關係〉,《聯合報》,1959年1月26日,版7。
———,〈現代與傳統〉,《聯合報》,1963年7月28日,版8。
霍學剛,〈提倡現代美術的建議〉,《聯合報》,1956年9月3日,版6。
聯合報訊,〈藝術抑色情,界限難劃定〉,《聯合報》,1973年5月20日,版3。
———,〈畢卡索的怪畫,不宜公開銷售〉,《聯合報》,1973年5月24日,版3。
———,〈畢卡索畫展延下月舉行〉,《聯合報》,1975年7月19日,版8。
———,〈西畫原作全部付展-部份畢卡索作品將再研審〉《聯合報》,1975年9月4日,版9。
鐘梅音,〈四人聯合畫展〉,《中央日報》,1956年6月23日,版6。
(五)網路資料
Barrett Terry,“The Role of the Art Critic”,North Texas Institute For Educators On The Visual Arts,線上檢所日期:2012年11月26,http://art.unt.edu
      /ntieva/pages/teaching/tea_comp_artcriticism.html#def_artcriticism。
〈現代美術運動〉,國立台灣美術館,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12月7日,http://www1.ntmofa.gov.tw/artnew/nhtml/2-3/106.htm。
〈鄉土運動與美術〉,國立台灣美術館,線上檢所日期:2013年3月4日,http://www1.ntmofa.gov.tw/artnew/nhtml/2-4/103.htm。
〈當代西班牙美術大師塔皮埃斯〉,藝術中國,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1月5日,http://big5.china.cn/gate/big5/art.china.cn/tslz/2012-05/31/content_505
      1839.htm。
台灣美術展覽會(1927-1943)作品資料庫,中央研究院,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12月3日,http://ndweb.iis.sinica.edu.tw/twart/System/database_ TE/0
      1te_story/te_story00.htm。
國立台灣美術館,線上檢所日期:2012年12月5日,http://www1.ntmofa.gov.tw/artnew/html/2-3/103.htm。
蕭瓊瑞,〈從創新到前衛—50-60年代台灣美術發展〉,國立台灣美術館,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11月3日,http://taiwaneseart.ntmofa.gov.tw/ pag
      e06.html。



二、西文文獻
A.BOOKS
Aguilera Cerni, Vicente, Diccionario del arte moderno: conceptos, ideas, tendencias, Valencia:Consorci d'Editors Valencians, Biblioteca Valenciana, 1986.
Bendala Galan, Manuel, Manual del arte espanol, Madrid:Silex, 2003.
Bozal Fernandez, Valeriano, Pintura y escultura espanolas del siglo XX, Madrid : Espasa-Calpe, 2000.
Brihuega, Jaime, Las vanguardias artisticas en Espana, 1909-1936, Madrid:ISTMO, 1981.
 Cabanas Bravo, Miguel, El arte espanol del siglo XX: su perspectiva al final del milenio, Madrid: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ificas, 2001.
Calvo Castellon, Antonio, Historia del arte Espanol, Madrid:EDI-6, 1987.
Calvo Serraller, Francisco, Enciclopedia del arte espanol del siglo XX, Madrid:Mondadori, 1991-1992.
Cirlot, Lourdes, “El grupo Dau al Set”, El mundo de Dau al Set, Valladolid:Ayuntamiento de Valladolid, Fundacion Municipal de Cultura, 2008.
Diaz, Santos Julia, La Espana del siglo XX, Madrid:Marcial Pons Historia, 2007.
Espino Nuno, Jesus, Historia del arte espanol, Madrid:Sociedad General Espanola de Libreria, 1996.
Estrella de Diego, Arte contemporaneo, Madrid:Historia 16, 1996.
Gaya Nuno, Juan Antonio, Historia del arte espanol, Madrid:Editorial Plus-Ultra, 1957.
Griswold, Wendy, Cultures and Societies in a Changing World, London:Pine Forge Press, 1994.
Jaffe, Hans Ludwig C., Pablo Picasso, Barcelona:Editorial Labor, 1974.
Jimenez-Blanco, Maria Dolores, Spanish art in New York : guide, Madrid:Asociacion de Amigos de la Hispanic Society of America, 2004.
Minguet Batllori, Joan M., Joan Miro, Madrid:Fundacion Mapfre, 2008.
Mirabent, Isabel Coll, Charles Deering and Ramon Casas / Charles Deering Y Ramon Casas: A Friendship in Art / Una Amistad En El Arte,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Bilingual edition , 2012.
Perez Rojas, Francisco Javier , El siglo XX : persistencias y rupturas, Madrid:Silex, 1994.
Robinson, William H., et al. , Barcelona and modernity : Picasso, Gaudi, Miro, Dali, Cleveland, Ohio:Cleveland Museum of Art in association with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6.
Sureda, Joan, et al. (eds.), Historia del arte espanol–El siglo de los creadores:Vanguardia y tradicion en el alba de un milenio, Barcelona:Plawerg, S.A., 2004.
Urena, Gabriel, Las vanguardias artisticas en la posguerra espanola 1940-1959, Madrid:Ediciones ISTMO, 1982.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