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507201216461200
DOI 10.6846/TKU.2012.00594
論文名稱(中文) 公部門派遣勞動權益保障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Employee's Right of Dispatch Work in Public Sector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2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張佩雯
研究生(英文) Pei-Wen Chang
學號 69864048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2-06-14
論文頁數 16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劉淑惠
委員 - 林聰吉
委員 - 董娟娟
關鍵字(中) 勞動權益
私有化
彈性化
非典型勞動
派遣勞動
解除管制
關鍵字(英) labour rights and interests
privatization
flexibility
atypical work
dispatch work
deregul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傳統上公部門員工的勞動權益保障並非相關研究的主要議題,這是因為公部門員工的勞動福利一般來說均優於民間部門的勞工,再者,公部門的勞動體系較少受到外部環境影響,導致其勞資關係相對穩定。但自1980年代開始,由於經濟全球化的衝擊,歐美各國受新自由主義與新公共行政思潮影響,認為一切事務應交由市場決定,政府不宜有太多的干預,而有「解除管制」的策略興起。所以,當政府同樣也和民間企業一樣面臨全球性競爭,這樣的解除勞動市場管制的思維也在公部門發酵,所以,公部門開始出現大規模的私有化與彈性化等行政方式,透過勞務外包與派遣等方式進行改革。同時,主政者也認為公部門組織應走向小而美的組織結構以增加效率,如此才能符合市場化的需要。這導致了公部門亦與私部門一樣出現愈來愈多的非典型勞動者,這亦對勞工權益保障的體系產生重大衝擊,我國也不例外。

本研究以公部門派遣勞工權益保障為題,以次級文獻與深度訪談的方式,進行相關資料蒐集。經研究發現,公部門使用派遣勞動最主要的勞動權益保障問題與私部門相同,在於雇主責任不明。作者主張我國應該對於派遣勞動進行法律規範,以明確保障派遣勞工的權益,同時對於派遣勞動雇用員額予以限制。
英文摘要
The employee’s rights of public sector are not the main focus for the related researches. Because the entitlements of public employee are better than of private sector. Public labour market is less affected by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an private sector, resulting in its industrial relations more stable. Due to the striking influence of globalization, starting at 1980s, most of the countries lead to the ideology of neo-liberalism. This giant change tells that all things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market rather than intervened by govern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public sectors in many countries, under the effect of this ideology, start to accept the privatization, flexibility, etc. Meanwhile, the government should lead itself toward a small and well-organized structure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consequently meeting the need of marketization finally. And then,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atypical workers, especially dispatch workers, which are employed by the public sector and brought some questions in Taiwan.
Governments in Taiwan have utilized atypical employment in many ways, such as employment of temporary personnel and usage of dispatched workers. Generall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temporary personnel sign a fixed-term employment contract (usually one year per term). However, most of the work for temporary personnel is continuous in nature. All temporary personnel hired by the government are entitled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Labor Standard Act since Jan.1, 2008. According to the Labor Standard Act, the employer and the temporary personnel should sign the employment contract with non-fixed terms if the work is continuous in nature. Since most temporary personnel employment contracts with the government are one year per term, the practice of the government might violate the Labor Standard Act. In addition to the employment of the temporary personnel, Taiwa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also utilize dispatched employment to solve the shortage of manpower. Although the government does not violate the law by utilizing dispatched workers to perform government assignments, the usage of dispatched employment by the government still invites many criticisms.
This research uses the method of secondary data and the method of deeply interview for collecting research data. The main finding is the ambiguous responsibility of employer, which resulting the lack of protection for the worker’s rights. I agree we should pass a special law to regulate the dispatch employment relationships. But we need to set the boundary to limit the use of dispatch worker in public sector.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3
第三節、研究架構與方法                                             5
第四節、重要名詞解釋                                              10
第五節、論文章節安排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勞動彈性化                                                13
第二節、外包制與派遣勞動                                          24
第三節、新公共管理主義                                            34
第四節、公部門人力資源運用之相關文獻                              38

第三章 德國、荷蘭與日本勞動彈性化(含勞動派遣)政策                44
第一節、德國勞動彈性化政策                                        45
第二節、荷蘭勞動彈性化政策                                        54
第三節、日本勞動彈性化政策                                        68
第四節、小結                                                      82

第四章 我國公部門派遣勞動的現況                                    86
第一節 民間企業運用派遣勞動的興起                                 86
第二節 公部門運用派遣勞動的現況                                   94
第三節 公部門大量運用派遣勞動原因分析                             98
第四節 小結                                                      101

第五章 派遣勞動的相關問題與對策                                   102
第一節 派遣公司、派遣人員與要派單位的關係                        102
第二節 現今制度下勞動派遣的問題                                  110
第三節 派遣勞動專法或勞基法派遣專章修法爭議                      118
第四節 小結                                                      12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4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24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27

參考文獻                                                          132

附錄                                                              139

圖目錄

圖1-1、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6
圖1-2、本計劃之研究步驟                                            10
圖2-1、彈性積累情況下的勞動市場結構                                17
圖2-2、勞動派遣之互動關係                                          26

表目錄

表1-1、訪談名單                                                      9
表2-1、不同勞動體制與彈性就業特色之國際比較                        21
表2-2、 政府機關運用派遣與承攬之相關概念比較                       33
表4-1 非典型就業勞工占就業者之比率                                 87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王泓鑫(2010)派遣勞動的法理問題。http://www.coolloud.org.tw/
王泰銓(2006)歐洲社會夥伴與社會對話機制。台北:全國產業總工會。
王雅雲(2010)勞動統計櫥窗。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王順民(2010)從勞動彈性化、非典型就業到社會安全網絡的建構:關於增列派遣專章的政策性思考。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社會(評)090-045號。
丘昌泰(2000)公共管理:理論與實務手冊。台北:元照出版社。
丘昌泰(2008)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
成之約(1998)淺談非典型僱用關係工作型態的發展與影響。勞工行政第139期,頁10-18。
成之約(1999)因應政府組織再造與人力精簡政策:派遣勞動運用的探討。公務人員月刊第33 期,頁38-48。
成之約(2000)「派遣勞動」及其對勞資關係與人力資源管理之意涵與因應。空大行政學報第10期,頁03-26。
成之約(2007)政府部門勞務委外對勞動與社會影響之初探。臺灣勞工雙月刊第10期,頁10-17。
成之約、鄭津津(2000)派遣勞動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勞工行政第146卷,頁43-55。
江岷欽、林鍾沂(1999)公共組織理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編譯(1992)各國勞動派遣法制。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6)人力運用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辛炳隆(2010)如何訂立兼顧勞資雙方的勞動派遣法規。台灣勞工季刊第23期,頁34-40。
呂建德、陳盈方(2010)台灣非典型勞動的問題:趨勢與對策。台北:台灣新社會智庫。
李宗勳(2002)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理論與實務。台北:元照出版社。
李誠、辛炳隆、成之約(2000)勞動市場彈性化與非典型僱用,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李碧涵(2000a)市場、國家與制度安排:福利國家社會管制方式變遷,論文發表於全球化下的社會學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研討會,台灣大學社會學系與台灣社會學社主辦,台北市:台大應力學所國際會議廳與台大社會學系館。民國八十九年一月十五日至十六日。頁1-21。於http://www.ios.sinica.edu.tw/tsawww/index.htm
李碧涵(2000b)全球市場與國家策略:重新思考依賴發展論和經濟全球化,論文發表於新世紀、新社會:科技、勞動與福利學術研討會,台北大學社會學學系與台灣社會學社主辦,台北市:台北大學社會科學館及自強大樓,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廿一日至廿二日。頁1-19。論文收錄於新世紀、新社會─科技、勞工與福利研討會論文集。
李碧涵(2001a)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競爭優勢與勞動市場風險:國家競爭力的社會經濟分析,論文發表於2001知識經濟社會與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主辦,教育部與經建會協辦,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校總區思亮館學術會議中心,民國九十年五月五日。論文收錄於:2001知識經濟社會與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27-352。
李碧涵(2001b)知識經濟時代國家競爭力的社會經濟分析,國家發展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第一卷第一期,頁27-61。
李碧涵(2002)勞動體制的發展:全球化下的挑戰與改革,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六卷第一期,頁185-219。
李碧涵、賴俊帆(2009)婦女就業與部份工時。台灣勞工季刊第17期,頁42-49。
林大均(2011)非典型就業之衡平機制-社會安全網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經建會。
林大鈞(2011)非典型就業之衡平機制-社會安全網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林佳和(2006)荷蘭勞動派遣經驗與法制發展。台北:行政院勞委會。
林政諭(2008)日本勞動派遣現況。台灣勞工季刊第13期。
林水波(1999)政府再造。台北:智勝文化。
邱昀薇(2009)勞務委外對公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影響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浩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邱駿彥(2000),勞工派遣法制之研究-以日本勞工派遣法為研究,輔仁法學第19期,頁253-311。
邱駿彥(2007)勞動派遣對勞工權益之影響。台灣勞工雙月刊第七期,頁66-73。
施能傑(1998)政府的績效管理。人事月刊,153:35-53。
施能傑、蔡秀娟(2003)契約性人力運用之理論與現實。公務人員月刊第81期,頁15-26。
苦勞網(2010)派遣工作對勞動權益之影響。http://www.coolloud.org.tw/
夏鑄九等譯(1998)網絡社會之崛起(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Manuel Castells原著。台北:唐山。
徐佳蔚(2010)勞動市場彈性安全-荷蘭與丹麥經驗之省思,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財專(2009)荷蘭彈性化勞動政策的發展。台北:全國產業總工會。
高鳳詩(2006)政府部門派遣勞工組織承諾之探討。國立台灣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淑芬(2006)公部門契約性人力制度之研究-以教育部所屬社教館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榮利(2003),中鋼與其協力廠商人力彈性運用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莫永榮、陳建明(2010)公部門運用勞動派遣現況之探討。人事月刊第50卷,第五期,頁62-68。
許立一(2002)新公共管理的省思-以黑堡觀點為基礎。公共行政學報,第6期,29-65。
連宏華(2010)公共組織改造理論與應用之研究─行政組織改造之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正良(1994)派遣業勞工之僱用關係與勞動條件。勞資關係月刊第12卷第12期,頁9。
陳攸瑋(2009)我國公部門契約性人力運用之探討-以中央部會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悅宜與林嘉琪(2006)歐洲政策研究制度及公民會議運作。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陳湘芬(2008)丹麥與荷蘭彈性化勞動政策淺析。台灣勞工季刊第14期。
陳貽音(2010)公部門運用派遣勞動人力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陳慧芳(2005)台灣派遣勞工對要派機構的認知、派遣機構的認知、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及離職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仕儀(2000)論我國派遣勞動法制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志隆(2005)就業成長的達成與社會安全維繫-荷蘭社會政策的理論爭議與政策意涵。歐美研究,35(2),頁405-458。
黃良志(2007)日本非典型勞動政策形成與運作機制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黃淑敏(2008)我國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勞動派遣人員現況之研究:以雲嘉南區就業服務中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通軒(1999)我國部分時間勞動法律問題之探討--兼論德國之部分時間勞動法制。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2期,頁287-310。
楊通軒(2000)論德國勞動派遣法制。台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1期,頁69-121。
楊通軒(2006a)德國勞動派遣法制及現況之介紹。收錄於派遣勞工權益保障法制之影響評估。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楊通軒(2006b)勞動派遣中政府角色與功能之探討,勞動派遣理論與實務對話研討會。9月21、22日,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系暨勞工研究所。
楊通軒(2006c)「勞動派遣」的發展與因應,勞動派遣理論與實務對話研討會。10月20日,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系暨勞工研究所。
楊通軒、成之約、王能君、陳正良(2003)各國勞動契約法規制度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葉桂藩(2010)地方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成效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葉錦義(2000)公務人力資源彈性管理之研究-以英美經驗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中原(2005)政府部門彈性用人之緣起與台灣現況之探討。公務人員月刊第105期,頁1-3。
鄒英英(2008)地方行政機關人力運用彈性化之研究-以宜蘭縣政府及所屬機關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銓敘部(2009)銓敘統計年報。台北:銓敘部。
劉侑學(2009)面對青年貧窮化:派遣勞動的三不管地帶。http://www.coolloud.org.tw/
鄭津津(1999)派遣勞動之法律關係與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二期,頁237-256。
鄭津津(2000)派遣勞動相關法律問題之探討。就業與訓練第16期,頁12-16。
鄭津津(2003)從美國勞動派遣法制看我國勞動派遣法草案。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0期,頁37-98。
鄭津津(2011)非典型就業之衡平機制-法制面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經建會。
鄭津津、黃良志、吳信華、吳仁淼(2010)我國中央行政機關使用非典型勞動力的影響與因應。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蕭毓庭(2007)政府部門派遣人員管理制度之探討。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碩士班論文。
謝琍琍(2006)就業諮詢運用個案管理工作模式的評估:以雲嘉南區就業服務中心為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銘欽(2009)原住民職業訓練效益與需求之研究:新公共管理觀點。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宇欣(2008)我國就業服務之派遣勞動考察-以中彰投區就業服務外展人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建忠(1999)台灣派遣勞工對派遣工作看法之研究。勞資關議論叢第9期,頁99-124。
簡建忠、黃良志、楊通軒、馬財專(2007)各國非典型勞動政策形成及運作機制之比較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藍於琛(2003)荷蘭與德國統合主義式改革的政治經濟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魏俊明(2003)台灣與德國工作時間制度之比較–以工作時間彈性化為中心。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Atkinson, J. (1984) “Manpower Strategies for Flexible Organizations",Personnel Management, 15:28-31.
Bih-Hearn Virginia Lee, Lih-Rong Wang, and Chun-Fan Edward Lai(2009)A Comparative Study of Atypical Work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A Social Inclusion Approach.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Development of Survey Questionnaire on Social Quality (SQSQ) in Asian Societies”.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Seoul, South Korea. March 18-19, 2009. (李碧涵、王麗容、賴俊帆)
Burgess, John (2005) Exploring Job Quality and Part-time Work. in Australia. Labour & Industry 15(3): 29-40.
Esping-Andersen, Gøsta (1990)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Harvey, D.(1989)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Cambridge, MA: Blackwell.
Jessop, Bob (1999).‘Reflections on Globalization and its (I1)logics’, published by the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Lancaster university. Retrieved August 10, 2000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 lancs. ac.uk /sociology/soc013rj.html, also in Peter Dicken, Philip Kelley, Kris Olds, and Henry Yeung, (eds.), Globalization and the Asia Pacific: Contested Territories, London: Routledge, pp. 19-38.
Jessop, Bob (2000).‘The State and the Contradictions of the Knowledge-Driven Economy’, published by the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Lancaster University. Retrieved March 6, 2001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comp.lancs.ac.uk/sociology/soc044rj.html, forthcoming in J. R. Bryson, P. W. Daniels, N. D. Henry, and J. Pollard, (eds.), Knowledge, Space, Economy, London: Routledge.
OECD (2002) OECD Employment Outlook. Paris: OECD. 
Peck, Jamie (1994) Regulating Labour: The Social Regula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Local Labour-Markets, in Ash Amin and Nigel Thrift (eds.), Globalization, Institution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Europ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147-176.
Peck, Jamie and Adam Tickell (1996).‘Searching for a New Institutional Fix: The After-Fordist Crisis and the Global-Local Disorder’, in A. Amin (ed.), Post-Fordism: A Reader, Oxford UK & Cambridge USA: Blackwell, pp. 280-315.
Rosenbloom, D. H. a. K., Robert S. (2002) Public administration : 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In Politics, and Law in the Public Sector.
Trebilcock, A. et al. (1994) Towards Social Dialogue: Tripartite Cooperation in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Policy-making.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Geneva.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