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507200916081200
DOI 10.6846/TKU.2009.00506
論文名稱(中文) 不同集水區之集流時間對逕流量影響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for the effects on time of concentration to the runoff in different watershed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羅一中
研究生(英文) yi-chung lo
學號 69648050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17
論文頁數 5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林意楨
委員 - 楊文衡
委員 - 許泰文
關鍵字(中) 逕流係數
集流時間
地理資訊系統
集水區
關鍵字(英) runoff-coefficient
time of concentration
GIS
watershed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探討集水區在不同集流時間的降雨事件中,利用流量與逕流量的關係式分析逕流相關係數與河川流量之相互關係,且由於颱風降雨為大範圍面積可讓整個集水區均勻降雨,因此選取對集水區有影響之颱風降雨資料並配合地理資訊系統推算出集水區坡度與土地利用程度、漫地流流向圖來比較其集流時間、降雨強度與坡度間之關係,並由分段估算法與Rziha分析兩種方法之間的相關係數比較。        
彙整2003年至2007年間五個不同流域之流量及雨量站資料,在颱風侵襲期間的流量和雨量資料與該其間共13個颱風的相關資訊,並依此分析各集水區逕流相關係數與河川流量關係之相關研究。研究結果顯示,以分段估算法為依據的分析方法較佳。利用地理資訊系統分析不同坡度及土地利用情形對集水區之逕流相關係數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集流時間與坡度成反比。在發生颱風情況下,各集水區開發程度與逕流相關係數除了林邊溪與北港溪外都成正比關係,而在以分段估算法為依據的研究中,逕流相關係數較合適,且計算值也較大。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is aimed to analyze the co-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time of the concentration and the runoff-coefficient C1. In the typhoon attacking period, though the area of watershed is large, the rainfall tends homogeneously distributed. Therefore the data of rainfall and river discharge during the typhoon period will be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n time of concentration due to different watershed slopes, extent of land-use, and rainfall intensit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Sub-estimate method and Rziha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C1 are also conducted.
In order to analysis the co-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time of the concentration and the runoff-coefficient C1, the data of river-discharge, rainfall and related data of 13 typhoon in five different watersheds during year of 2003 to 2007’s period are colle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ub-estimate method is more suitable to estimate the C1. By using GIS, the effects on C1 for different watershed’s slopes and extent of land-use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s the slope becomes larger, time of concentration becomes smaller. During the period of typhoon, the extent of land-use is proportional to C1 except Lin-Bian River and Bai-Gang River. And the value of C1 is larger when it calculated by Sub-estimate metho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1-1 前言	1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1-3 研究架構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2-2 公式應用	5
§2-2-1 合理化公式	5
§2-2-2 逕流係數	6
§2-2-3 降雨強度	6
§2-2-4 集流時間	8
§2-3 地理資訊系統概述	11
§2-3-1 地理資訊系統組成	11
§2-3-2 地理資料數化輸入	11
§2-3-3 地理資料庫系統	12
§2-3-4 系統之地理資料分析功能	12
§第三章 資料整理與分析	15
§3-1 研究區域概述	15
§3-2 資料來源	17
§3-3 颱風影響集水區逕流量	18
§3-4 集流時間對集水區逕流量之影響分析	19
§3-4-1 分段估算法	19
§3-4-2 坡面長度	20
§3-5 坡度分析對集水區逕流相關係數之影響分析	23
§3-6 土地利用對集水區逕流相關係數之影響分析	2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25
§4-1 颱風影響集水區逕流量線性迴歸分析	25
§4-2 集水區坡度分析	26
§4-3 集水區土地利用分析	27
§4-4 集流時間對集水區逕流量之影響分析	2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9
 
表目錄
表 1 逕流係數參考值(一)	32
表 2逕流係數參考值(二)	32
表 3逕流係數表	32
表 4逕流係數參考值(依開發狀況)	32
表 5逕流係數參考值(依地表情況)	33
表 6角屋睦經驗公式參考值	33
表 7逕流係數參考值(依土壤地形地質)	34
表 8颱風概況表	35
表 9雨量測站表	36
表 10流量測站表	36
表 11「水土保持技術規範」坡度分級表	36
表 12東港溪流域各集水區面積與各坡面長度	37
表 13各流域測量站計算結果表	37
表 14各流域測量站計算結果表(分段估算法)	38
表 15朴子溪華興橋流量測站坡度	38
表 16南澳溪澳尾橋流量測站坡度表	39
表 17北港溪溪口流量測站坡度表	39
表 18林邊溪新埤流量測站坡度表	39
表 19東港溪潮州流量測站坡度表	40
表 20土地利用分類	40
表 21各流域土地利用表	41
表 22各流域 RZIHA-分段估算法相關係數比較表	41
表 23北港溪溪口測站資料(分段估算法)	42
表 24北港溪溪口測站資料 (RZIHA)	42
表 25北港溪溪口測站集水區1997-2006年資料	42
 
圖目錄
圖 1集水區位置圖	43
圖 2溪口測站集水區坡度圖	44
圖 3華興橋測站集水區坡度圖	44
圖 4潮州測站集水區坡度圖	45
圖 5新埤測站集水區坡度圖	45
圖 6澳尾橋測站集水區坡度圖	46
圖 7北港溪溪口流量測站坡度分類	46
圖 8南澳溪澳尾橋測站坡度分類	47
圖 9 朴子溪華興橋流量測站坡度分類	47
圖 10東港溪潮州流量測站坡度分類	47
圖 11林邊溪新埤流量測站坡度分類	48
圖 12坡度與集流時間比較圖	48
圖 13坡度跟集流時間相關性	48
圖 14北港溪小集水區圖	49
圖 15朴子溪小集水區圖	49
圖 16東港溪小集水區圖	50
圖 17林邊溪小集水區圖	50
圖 18南澳溪小集水區圖	51
圖 19  北港溪溪口流量測站Q-C線性迴歸圖	51
圖 20北港溪溪口流量測站Q-C線性迴歸圖(分段估算法)	52
圖 21朴子溪華興橋流量測站Q-C線性迴歸圖	52
圖 22朴子溪華興橋流量測站Q-C線性迴歸圖(分段估算法)	52
圖 23東港溪潮州流量測站Q-C線性迴歸圖	53
圖 24東港溪潮州流量測站Q-C線性迴歸圖(分段估算法)	53
圖 25林邊溪新埤流量測站Q-C線性迴歸圖	53
圖 26林邊溪新埤流量測站Q-C線性迴歸圖(分段估算法)	54
圖 27南澳溪澳尾橋測站Q-C線性迴歸圖	54
圖 28南澳溪澳尾橋測站Q-C線性迴歸圖(分段估算法)	54
圖 29相關係數比較圖	55
圖 30北港溪土地開發圖	55
圖 31朴子溪土地開發圖	56
圖 32東港溪土地開發圖	56
圖 33林邊溪土地開發圖	57
圖 34南澳溪土地開發圖	57
圖 35北港溪土地分類	58
圖 36朴子溪土地分類	58
圖 37東港溪土地分類	58
圖 38林邊溪土地分類	59
圖 39南澳溪土地分類	59
圖 40開發程度-相關係數比較圖	59
參考文獻
1.	王如意、易任 ( 1998 ),應用水文學,茂昌圖書公司。
2.	田維婷,(2003),氣候變遷對台灣地區地表水文量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水文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	宋仁良 ( 2003 ),基隆河上游集水區地表特性與降雨逕流之關係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地理組碩士論文。
4.	李南慶 ( 2007),颱風影響流域集水區降雨量與逕流量,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	呂政宜 (2008),颱風雨降雨影響集水區逕流量與逕流係數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	林忠育 (1995),地理資訊系統與合理化公式之結合與應用,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7.	吳芸芬 (2005),地理資訊系統應用在大屯溪流域之生態水文研究,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	徐天佑 (2005),地形影響颱風降雨之研究-以2004年台灣颱風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	陳文福(1992),集水區環境與水文之關係。水土保持學報,24(1):113~129。
10.	陳桂如 ( 2002 ),台灣河川溪流上游集水區降雨¬-逕流關係之研究,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陳為宇(2003),三角形單位歷線之修正與探討,中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賴裕森 ( 2000 ),以SCS 曲線值法推求翡翠水庫集水區逕流係數之研究,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鄭力嘉 ( 2005 ),地理資訊系統於石門水庫集水區降雨逕流分析之應用,中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謝永能 ( 2003 ),集水區型態對集流時間影響之研究,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簡富山 ( 2003 ),土地利用改變水文環境影響評估,國立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網路資料
中央氣象局網站
http://www.cwb.gov.tw/index-f.htm

台灣地區河川流量資料庫
http://water.hre.ntou.edu.tw/

經濟部水利署水文水資源資料管理供應系統
http://gweb.wra.gov.tw/wrweb/

經濟部水利署台灣地區水文年報
http://gweb.wra.gov.tw/wrhygis/

Google Earth
http://earth.google.com/intl/zh-TW/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