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506201718181300
DOI 10.6846/TKU.2017.00496
論文名稱(中文) 高中風力發電能源議題課程之實施成效研究-以「一起追風去」方案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Exploring Wind Together”in a High School Wind Power Energy Issue Curriculum.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2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曹子文
研究生(英文) Tzu-Wen Tsao
學號 70475003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7-06-01
論文頁數 20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麗華
委員 - 陳麗華
委員 - 林聖欽
委員 - 林君憶
關鍵字(中) 風力發電能源議題
設計導向研究法
公民行動取向
關鍵字(英) Wind Power Energy Issue
Design-based Research
Civic Action Approach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替代能源議題是當今臺灣重要的社會性科學議題之一,其中風力發電更是未來具有潛力的替代能源。由於現今的教材課程裡,較少針對此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透過「一起追風去」教學方案,在研究者任教學校的高一多元選修課程中實施,並探討實施歷程、學生學習成效及教師省思與成長。本研究採用設計導向研究法,以24名高一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一學期的教學。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壹、以公民行動取向為理論基礎的「一起追風去」教學方案,實行於高一多元選修課程當中,學生能從多元的教學活動(如:實作活動、考察活動與追風行動成果發表會)中獲得認知、情意與實踐層面的提升以及對風力發電議題的體認。
貳、教師在進行「一起追風去」方案的教學準備上,應考量跨領域整合,注重素養導向的教學,並建立師生間良好的溝通互動方式,才有助於學生多元的學習。
根據研究結論,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
壹、對未來的課程設計者,可以嘗試邀請專家學者參與;多給予學生更多在情意表現上的發揮。
貳、對未來的教學者,應具備對替代能源議題課程教學的知能;需能展現積極能動的實踐力;應多指導學生製作成果作品的過程技能,並給予學生展現自信的機會。
叁、對學校的建議,組成教師社群,建立對議題課程的共同備課機制。
肆、對未來研究者,可結合學校、社區或家長等相關資源協助;也可嘗試設計其他替代能源的課程教材。
英文摘要
Alternative energy is now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cio-scientific issues in Taiwan, and wind power energy is a prospective alternative energy to the futur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urriculums nowadays do not examine much on wind power energy; therefore,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discuss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and the teachers’ teaching reflection through the project “Together to Explore Wind” which was carried out to the first graders in the high school where the researcher works as a teacher. This is a Design-based research, the objects of the study are 24 first graders and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lasts for a semester. The conclusions are summarized below:
I.	“Together to Explore Wind” is a proje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ivic action approach, and it is implemented on the first graders’ multiple elective curriculum (Practice activity, inspection activity and exploring wind presentation.). It allows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cognition, feelings, and fulfillment, and recognize on the wind power energy issue.
 

II.	To help the students learn in a diverse way, the teachers should consider multidisciplinary, emphasize Competence-based teaching while preparing the lessons also set up goo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proposed a few advice as the following:
I.	For the advice to curriculum designers, the materials should have more combination with the society; try to invite experts and scholars to join the designing.
II.	For the advice to teachers, teachers should provide knowledge about alternative energy, practice vigorously, assist the students more while they are making their works, and give students more chances to show their confidence.
III.	For the advice to schools, Promoting into school-setting curriculum, establishing a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to set up a collaborative system on issue curriculum preparing.
IV.	For the advice to future researchers, it could integrate schools, communities, and parents for related resources, or try to design other teaching materials about alternative energ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I
表次	III
圖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風力發電能源議題	11
第二節	十二年國教高中課程改革與發展	29
第三節	公民行動取向課程設計	4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0
第一節	研究設計	50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流程	54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者	5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8
第五節	教學單元之內涵	63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69
第七節	研究倫理	7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5
第一節	「捕風捉影」單元的實施歷程、成效與省思	75
第二節	「探路先風」單元的實施歷程、成效與省思	93
第三節	「乘風破浪」單元的實施歷程、成效與省思	112
第四節	綜合討論	13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47
第二節	建議	152
參考文獻	158
附錄	164
附錄一「一起追風去」認知測驗卷	164
附錄二「一起追風去」方案課程回饋表	168
附錄三「一起追風去」教學方案	170
附錄四「一起追風去」學習單	183
附錄五「一起追風去」課程家長通知書	204

	
 
表次
表2-1-1臺灣各類型替代能源年總發電量目標	16
表3-2-1高中教育階段核心素養內涵	33
表3-2-2替代能源議題課程綱要	36
表3-2-3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對應	37
表2-3-1公民行動取向之相關碩士論文一覽表	46
表3-4-1「一起追風去認知測驗卷」內容分析表(知識、理解、應用、分析)	59
表3-4-2「一起追風去認知測驗」內容分析表(評鑑、創造)	62
表3-5-1教學方案內涵分析	65
表3-5-2「一起追風去」教學方案內容一覽表	66
表3-6-1研究問題與資料蒐集方法對照表	69
表3-6-2質性資料編號與意義對照表	70
表3-6-3質性資料的概念編碼對照表	71
表3-6-4學習歷程之評量尺規標準	73
表4-1-1小組填寫風力發電的問題與影響學習單內容	81
表4-1-2「捕風捉影」學生情意表現分數	84
表4-1-3「捕風捉影」學生情意表現統計	86
表4-1-4小組風力發電機測試數據結果	87
表4-1-5學生對「捕風捉影」單元的理解程度分析結果	88
表4-1-6「捕風捉影」單元教學調整參照表	92
表4-2-1學生模擬公聽會課程活動內容	94
表4-2-2觀園風力電廠實地考察活動時程表	99
表4-2-3「探路先風」單元學生情意表現分數	101
表4-2-4「探路先風」學生情意表現統計	103
表4-2-5觀園風力發電廠實地考察(B)學習單內容及探究成果報告	104
表4-2-6學生對「探路先風」單元課程的理解程度分析結果	107
表4-2-7「探路先風」單元教學調整參照表	111
表4-3-1追風行動時程安排表	115
表4-3-2小組行動方案簡介	118
表4-3-3「乘風破浪」單元學生實踐表現分數	120
表4-3-4追風行動成果展的學者與協同研究者評分表	122
表4-3-5追風行動成果展的專家學者意見評語	122
表4-3-6追風行動成果展的學生評分表	123
表4-3-7追風行動成果展的學生回饋意見評語	123
表4-3-8「乘風破浪」單元學生情意表現分數	125
表4-3-9「乘風破浪」學生情意表現統計	127
表4-3-10學生對「乘風破浪」單元課程的理解程度分析結果	128
表4-3-11追風行動課堂小組回報表	131
表4-3-12「乘風破浪」單元教學調整參照表	132
表4-4-1風力發電能源議題認知層面前、後測統計結果	134
表4-4-2觀園風力發電站小組提案改善方案內容	141



 
圖次
圖2-2-1 二氧化碳濃度逐年趨勢圖	14
圖2-2-2風機葉片與裝置容量發展趨勢圖	21
圖2-2-3風力發電機構造	22
圖2-2-4世界主要發展風力發電國家發展趨勢圖	25
圖2-3-1公民行動取向課程設計模式	44
圖2-3-2公民行動方案的實施類型圖	45
圖3-1-1設計研究法的步驟	51
圖3-2-1課程架構	54
圖3-2-2研究架構與流程	55
圖3-5-1「一起追風去」方案架構圖	64
圖3-6-1三角檢核法	72
圖4-1-1小型風力發電機材料包及檢流計	82
圖4-1-2實作小型風力發電機課堂現場	83
圖4-1-3「捕風捉影」教學單元滿意度分析	90
圖4-2-1模擬公聽會課堂現場	97
圖4-2-2風力發電站實地考察	100
圖4-2-3「探路先風」教學單元滿意度分析	108
圖4-3-1追風行動成果發表會小組成果報告	119
圖4-3-2「乘風破浪」教學單元滿意度分析	128
圖4-4-1教學歷程的情意態度平均分數圖	135
圖4-4-2小組成員間的課堂討論	143
圖4-4-3學生對「一起追風去」的滿意度統計結果	144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報告》。2013。
方志華(2004)。《關懷倫理學與教育》。臺北:洪葉文化。
王啟秀、孔祥科、左玉婷(2008)。全球能源產業趨勢研究—以台灣太陽能光電產業為例。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11(3),1-47。
江睿智(2014)。德國觀察/廢核,德國憑什麼?明天的電,核去核從,2014年3月9日。取自:http://nuclear.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043。
李宗德(2007)。我國四種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策略探討。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商學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涵鈺、陳麗華(2005)。社會重建主義及其對課程研究的影響初探。課程與教育計刊,8(4),35-56。
周珮儀(2010)。全球教育課程方案簡介:概念、架構與目標。教育天地,168,12-18。
周艷芬、耿玉杰、呂紅轉(2011)。風電場對環境的影響與控制。湖北農業科學,50(13),2642-2646。
林富敏(2012)。公民行動取向校史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我的蓬萊」教學方案發展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榮貴(2011)。我國既有大型風力機組故障原因探討分析。2016年4月4日,取自:http://www.twtpo.org.tw/periodical_list.aspx。
林繼生(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下學習領導的實施與挑戰:高中階段。教育研究月刊,229,32-49。
邱佩冠(2004)。再生能源的發展─以美國再生能源發展為例。全球變遷通訊雜誌第四十四期,臺北。
邱卿雲(2009)。公民行動取向全球教育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全球暖化議題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孫惠齡(2010)。公民行動取向菸害防制教育課程方案之實施成效研究—以「為地球熄菸」全球議題課程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翁穎哲、譚克平(2008)。設計研究法簡介及其在教育研究的應用範例。科學教育月刊,307,15-30。
馬公勉(2011)。評析再生能源發展目標規劃及其影響。台灣經濟研究月刊,7(34),41-46。
張芬芬、張嘉育(2015)。十二年國教「議題融入課程」規劃芻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3),26-33。
張芬芬譯(2006)。《質性研究資料分析(修定版)》。臺北:雙葉。Miles, M. B. & Huberman,A. M. (1994).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2nd ed.). New York: Sage.
張嘉玲、陳明義(2009)。綠色產業發展趨勢。科學與工程技術期刊,5(1),11-17。
張麗卿(2010)。公民行動取向環境素養課程之實施成效-以「與濕地對話」全球議題課程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教育部(2011)。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2011年9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2013)。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2013年7月31日。取自: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19145/ch05/type2/gov40/num12/Eg.pdf。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發布版。臺北。
許惠悰(2014)。風力發電機組產生之低頻噪音與健康風險的展望。臺灣公共衛生雜誌,33(4),360-376。
許瑛玿、莊福泰、林祖強(2012)。解析設計研究法的架構與實施:以科學教育研究為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7(1),1-27。
郭乃文、黃思綺(2012)。海岸地區設置風力發電設施可能產生之衝擊影響面向分析。工程環境會刊,28,49-62。
郭爵華(2009)。綠色能源產業發展之新契機。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2(6),20-26。
陳盈丹(2008)。全球教育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全球消費達人」教學方案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事業創新經營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美玲(2009)。公民行動取向「全球暖化議題」讀報教育之實施成效研究-以「讀報紙,找Cool點子!」課程方案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清溪(200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相關研究文獻集萃。研習資訊,24(2),85-93。
陳達萱(2008)。公民行動取向「飢餓與貧窮」議題之課程實施歷程與成效—以「愛,讓世界發光!」課程方案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慧美(2012)。「基因改造食品議題」全球教育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麗華(2010)。臺北市全球教育白皮書芻議。教師天地,168,4-11。
陳麗華(2011)。公民行動取向全球議題課程設計模式與實踐案例。臺灣民主季刊,8(1),47-82。
陳麗華(2011)。《打造世界公民的12個方案:全球教育理論與實踐》。臺北市:高等教育。
陳麗華、彭增龍(2007)。全球觀課程設計的新視野:公民行動取向。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2),1-18。
陳麗華、彭增龍、張益仁(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社會行動取向》。臺北市:五南。
曾慧芬(2007)。公民行動取向全球觀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以「前進斯里蘭卡」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温珮伶、林師模、林晉勗、馮君強、葛復光(2014)。臺灣陸域風力發電之成本效益分析。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45(1),41-76。
黃政傑(2005)。社會重大議題的課程融入。2005年1月4日演講發表於宜蘭高商。取自www.yct.com.tw/life/95drum/drum017.doc。
楊思偉(2006)。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2(2),18-19。
經濟部能源局(2009)。再生能源發展條例。2009年7月8日。取自:https://web3.moeaboe.gov.tw/ECW/renewable/content/ContentLink.aspx?menu_id=775。
經濟部能源局(2014)。2014年能源產業技術白皮書。2016年4月4日。取自:http://web3.moeaboe.gov.tw/ecw/populace/content/SubMenu.aspx?menu_id=2324。
綠色能源產業資訊網(2016)。綠能服務團簡介。2016年7月23日,取自:http://www.taiwangreenenergy.org.tw/About/team.aspx。
臺灣電力公司(2016)。再生能源發展概況。2016年7月23日,取自: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new_info/new_info-b31.aspx?LinkID=8。
劉光瑩(2015)。巴黎氣候議定書草案:你今天模糊了嗎。天下雜誌,2015年12月10日。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3159
劉光瑩、呂國禎(2015)。台灣必須面對的低碳未來。天下雜誌,2015年12月10日。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3387
劉怡秀(2010)。公民行動取向防災教育課程方案之實施成效—以「與颱風共舞」全球觀課程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欣宜(2015)。十二年國教中教師應如何落實議題融入教學。教育研究月刊,
260,79-91。
劉曼君(2014)。學生學習成果之評量及評分量表Rubrics之使用。評鑑雙月刊,48,54-56。
蔡明殿(2005)。公民行動從民間參與國際組織談起。2005年11月5日,取自:http://163.26.52.242/~nature/modules/tad_book3/page.php?tbdsn=107。
蔡信行(2006a)。替代能源之回顧與展望(上)。石油季刊,42(1),33-48。
蔡信行(2006b)。替代能源之回顧與展望(下)。石油季刊,42(2),51-69。
蔡清田(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當中的素養導向。2017年3月29日,取自: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img/30/101395700.pdf
龍仁光(2003)。再生能源之發展-風力發電。機電整合月刊,59,98-104。
顏君聿、黃釋緯(2011)。再生能源發展技術展望與成本趨向—以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為例。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4(7),53-58。


貳、英文部份
Anderson, T., & Shattuck, J. (2012). Design-based research: A decade of progress in education research? Educational Researcher, 41(1), 16-25.
Chen, F., Lu, S. M., Tseng, K. T. (2010). Renewable energy in Taiwan.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14, 2029-2038.
Cogan, James J. (1998). “The Challenge of Multidimensional Citizenship for the 21th Century.” In Cogan, James J. and Ray Derricott (eds.), Citizenship for the 21th Century: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education. London: Kogan Page.
Counts, G. S. (1978). Dare the school build a new social order? (Vol. 143). SIU Press.
Wang and Hannafin. (2005). Design-Base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53(4), 5-23.
Lund, H. (2007). Renewable energy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ergy, 32(6), 912-919.
Masden, E. A., Fox, A. D., Furness, R. W., Bullman, R., Haydon, D. T. (2010). Cumulativeimpact assessments and bird/wind farm interactions: Developing a conceptual framework.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30, 1-7.
Merryfield, M.M. & Wilson, A.(2005). Social studies and the world: Teaching global perspectives. NCSS Bulletin103. USA: National social studies.
Moyer, J. W. (2015, May 7). Climate change alert: Global carbon dioxide tops 400 ppm for first time.The Washington Post. Retrieved from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morning-mix/wp/2015/05/07/climate-change-alert-global-carbon-dioxide-tops-400-ppm-for-first-time/
Oxfam(2006). Education for global citizenship:A guide for schools. RetrievedDecember7, 2009, from :http://www.oxfam.org.uk/education/gc/files/education_for_global_citizenship_a_guide_for_schools.pdf.
Rychen, D. S., & Salganik, L. H. (Eds.). (2003). Key competencies for a successful life and a well-functioningsociety. Cambridge, MA: Hogrefe & Huber.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