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506201718033200
DOI 10.6846/TKU.2017.00495
論文名稱(中文) 高中地理實察選修課程之學生學習成效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Effect of the Geographical Field Course on Students Learning in a High School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2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廖宏哲
研究生(英文) Hung-Che Liao
學號 70475004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7-06-01
論文頁數 19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麗華
委員 - 陳麗華
委員 - 林聖欽
委員 - 林君憶
關鍵字(中) 地理實察
行動研究
學習成效
關鍵字(英) Geographical Field Course
Action Research
Learning Effec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地理實察是地理科教學對於實際地表認識的重要方法之一,加上即將實施的108課綱強調素養導向的學習,期望學生能陶養生活知能、涵育公民責任。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透過「高中地理實察課程」之教學方案,在研究者任教學校的高一選修課程中實施,並探討實施歷程、學生學習成效及教師省思與成長。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以24名高一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二十一週的教學。研究結果發現:以紅樹林地區土石流潛勢溪流、紅樹林生態與淡北快速道路、紅樹林地區參與實踐行動推廣教學方案,於高中選修課程實施後,學生對於課程教學活動表達喜歡與支持;在認知、情意兩項學習成效達到顯著差異;在行動推廣學習成效展現多元的想法與實踐,而經由本行動研究,教師在地理的教學上也有很大的省思與成長。
英文摘要
Geographical field stud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learn about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in geography, also the 108 curriculum guidelines that will carry out soon emphasizes literacy-oriented learning, hoping the students nurture life knowledge and civic responsibility. Therefore,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iscuss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and the teachers’ teaching reflection through the teaching program “Geography Field Study in High School” which was carried out to the first graders in the high school where the researcher works as a teacher. The study uses action research, the objects of the study are 24 first graders and the teaching lasts for 21 weeks.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shows the students’ support to the teaching program of the potential debris flow torrent of the mangrove forest area, mangrove ecology and the expressway on the north side of Tamsui River, and participating in practice the mangrove fores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oth cognitive domain and affective domain, also the learning effect of the participation shows diverse thoughts and implement. Last but not least, the teacher benefited a lot through the action research.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I
表次	III
圖次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改革	10
第二節  地理實察的內涵	21
第三節  地理實察融入教學之相關研究	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5
第一節  研究脈絡概述	45
第二節  教學活動設計	47
第三節  研究流程	63
第四節  資料收集與分析	65
第五節  研究倫理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9
第一節 第一循環--「地理實察-紅樹林地區土石流潛勢溪流」教學歷程與省思	69
第二節 第二循環--「地理實察-紅樹林生態與淡北快速道路」教學歷程與省思	94
第三節 第三循環--「紅樹林地區參與實踐行動推廣」教學歷程與省思	114
第四節 學生學習成效	12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1
第一節  結論	141
第二節  建議	147
參考文獻	150
附錄	155
附錄一  「地理實察」認知測驗卷	155
附錄二  地理實察學習態度及情意發展問卷	159
附錄三  學生地理實察課程回饋表	161
附錄四  單元一學習單	167
附錄五  單元二學習單	172
附錄六  單元三學習單	176
附錄七  教學省思札記	178
附錄八  協同教師觀察回饋記錄表	179
附錄九  三大單元教學方案	180

 
表次
表2-1-1 高級中等學校教育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	16
表2-2-1 高一通論地理地理實察相關具體目標	28
表2-2-2 高二區域地理地理實察相關具體目標	29
表2-2-3 戶外教學各種不同的方式	30
表2-3-1 地理實察教學相關論文研究	35
表2-3-2 地理實察教學相關期刊研究	40
表3-2-1 高中地理實察選修課程三大單元學習內容綱要	50
表3-2-2 地理實察-紅樹林地區土石流潛勢溪流教學方案設計	52
表3-2-3 地理實察-紅樹林生態與淡北快速道路教學方案設計	56
表3-2-4 紅樹林地區參與實踐行動推廣教學方案設計	60
表3-4-1 原始資料編碼	67
表4-1-1 「第二階段行動研究」單元教學調整參照表	92
表4-2-1 學生提問環保組織的問題	102
表4-2-2 「第三階段行動研究」單元教學調整參照表	112
表4-3-1 各組學生行動推廣整理	117
表4-4-1 認知前、後測成對樣本t檢定分析表	127
表4-4-2 情意前、後測成對樣本t檢定分析表	128
表4-4-3 學生行動推廣設計思考	128
表4-4-4 「紅樹林地區參與實踐行動推廣」單元教學後學生學習心得	135






 
圖次
圖2-1-1 核心素養的滾動圓輪意象	16
圖2-2-1 單元活動教材設計流程	33
圖3-3-1 研究循環歷程圖	64
圖4-1-1 第一循環實察前報告	71
圖4-1-2 第一循環實察前行動載具操作	73
圖4-1-3 第一循環第一次地理實察	75
圖4-1-4 第一循環第二次地理實察	78
圖4-1-5 第一循環第三次地理實察	82
圖4-1-6 第一循環實察後報告	85
圖4-1-7 第一循環單元教學後學生心象圖	86
圖4-1-8 第一循環單元教學分段滿意度分析	88
圖4-1-9 第一循環單元教學總體滿意度分析	90
圖4-2-1 第二循環第一次地理實察	98
圖4-2-2 第二循環第二次地理實察	101
圖4-2-3 第二循環環保組織演講與提問	104
圖4-2-4 第二循環單元教學後學生心象圖	106
圖4-2-5 第二循環單元教學分段滿意度分析	108
圖4-2-6 第二循環單元教學總體滿意度分析	110
圖4-3-1 第三循環執行參與實踐行動推廣	119
圖4-3-2 第三循環單元教學分段滿意度分析	123
圖4-3-3 第三循環單元教學總體滿意度分析	125
圖4-4-1 「紅樹林地區參與實踐行動推廣」單元教學後學生心象圖	135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彥妮(2015)。地理實察教學活動之實踐。文華學報,20,45-60。
申士芳(2003)。桃園縣虎頭山地區高中地理實察課程教學資源的分析與應用---以一年級通論地理課程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其鴻、柯佳伶、洪偉豪、陳國川(2015)。海洋教育融入鄉土地理實察課程的行動研究。中等教育,66(1),79-103。
沈玫姿(2014)。從觀光到探究--探究式地理實察之行動研究。銘傳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
林素卿(201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市:麗文文化。
林聖欽(2008)。學生社會空間:高中地理教學對學生鄉土區域界定的一種嘗試。師大學報,53(1),155-174。
林聖欽(2012)。重大議題融入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設計--以地理為例。中等教育,63(2),6-31。
林繼生(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下學習領導的實施與挑戰:高中階段。教育研究月刊,229,32-49。
施添福(1983)。我國中學的地理教育-反省與展望。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施添福(1989)。中學地理教學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
育輔導委員會。 
洪振斌(2014)。東臺灣探索之旅-高中地理實察課程設計與實施之行動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麗君(2007)。統整課程新體驗:以地理教學「爆走墾丁--南臺灣海岸地理實察活動」為例。教師之友,48(5),27-35。
胡金印(1998)。校園附近中學地理實察教學之理論探討。雄中學報,1,71-86。
胡金印(1999)。我國中學地理實察教學之困境與可行之道--校園附近之實察教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6),87-115。
徐慈妍(2006)。應用行動裝置輔助野外實察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高翠霞、張子超(2016)。環境教育的發展脈絡與融入十二年國教的方法。課程與教學,19(2),27-51。
張世忠(2010)。教學原理:統整與應用。台北市:五南圖書。
張春興(2013)。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清濱(2009)。教學原理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黃金十年、百年樹人。台北市:教育部。
梁琪琬(2005)。台中縣梧棲漁港地理實察課程設計與其評估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伯璋(2010)。台灣國民核心素養與中小學課程發展之關係。課程研究,5(2),1-26。
陳伯璋、張新仁、蔡清田、潘慧玲(2007)。界定與選擇國民核心素養:概念參
考架構與理論基礎研究子計畫三:全方位的國民核心素養之教育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報告。 
陳秋璉(2009)。動態評量輔助高中地理實察行動學習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哲銘(2003)。「虛擬」野外實察--讓野外實察更「真實」。中等教育,54(5),110-123。
陳國川(2015)。普通高級中學地理第一冊。新北市:龍騰文化。
陳國川、施添福(1988)。地理教學中田野調查的功能和實施。載於臺北市教育局教學評量研究委員會(主編),國民中學教學評量理論與參考實例(頁165-174)。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陳國章(1981)。人文地理的實察與寫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陳敏雀、黎勉旻(2008)。虛擬?自導?--95暫綱地理實察課程創新教學活動設計。政大附中學報,1,188-213。
黃珮珍(2007)。應用社區資源進行高中地理實察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黃珮珍、廖學誠(2007)。社區林業計畫與地理實察教學之結合--以宜蘭縣鑑湖堂文化協會為例。臺灣林業,33(6),37-46。
黃培雯(2014)。山野教育融入高中地理實察之歷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黃朝恩(1990)。地理科戶外環境教學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21,173-207。
黃朝恩(1990)。戶外教學在地理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環境教育,5,24-31。 
黃繼仁(2014)。課程地圖的理論探源與實務應用:以十二年國教政策的課程實踐為例。課程與教學,17(3),85-118。
楊貴三(2004)。地理實察的知識與技能。菁莪季刊,16(2),37-39。
廖財固(2003)。高中地理實察活動的實施方法與建議。中一中學刊,9,41-58。
廖財固(2005)。高中地理實察教學實踐之研究--以高一地理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劉欣宜(2015)。十二年國教中教師應如何落實議題融入教學。教育研究月刊,260,79-91。
蔡明學(2012)。從學習核心素養探究國際的教育政策發展之趨勢。教育資料與研究,108,111-134。
蔡英明(2008)。國立大里高中鄉土地理實察教學設計與實驗。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蔡啟達(2012)。圖解教學原理與設計。台北市:五南圖書。
蔡清田(2004)。課程發展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
蔡清田(2011a)。課程改革中的「素養」之本質。研習資訊,28(2),67-75。 蔡清田(2011b)。課程改革中的核心要素之理論基礎。中正教育研究,10(1),77-103。
蔡清田(2011c)。課程綱要的核心素養。研習資訊,28(4),5-13。
鄭夙伶(2003)。學校本位的地理實察教學設計與實施:以高雄市立鹽埕國中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藍淞地(2004)。自導式野外實察教學模組之設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藍淞地、陳哲銘(2005)。自導式野外實察教學模組之設計。地理研究,42,127-147。

英文部份
Brunet, J. S. (1960). Process of education. Haward University Press.
Cheng, K. M. (2007). The postindustrial workplace and challenges to education. In M. M. Suarez-Orozco (Ed.), Learning in the global era (pp. 175-191).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Dewey,J.(1938).Experience and education.New York:Macmillan.
Rychen, D. S. (2004). Key competencies for all: An overarching conceptual frame of reference. In D. S. Rychen & A. Tiana (Eds.), Developing Key Competencies in Education (pp. 5-34). Paris, FRA: UNESCO. 
Rychen, D. S., & Salganik, L. H. (eds.). (2003). Key competencies for a successful life and a well-functioning society. Cambridge, MA: Hogrefe & Huber Publishers.

Weinert, F. E. (2001). Concept of competence: A conceptual clarification. In D. S. Rychen & L. H. Sagalnik (Eds.), Defining and selecting key competencies (pp. 45-65). Seattle, WA: Hogrefe & Huber.

網路資料
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地理」課程綱要。http://edu.law.moe.gov.tw/
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www.naer.edu.tw/files/11-1000-639.php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