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506200611555700
DOI 10.6846/TKU.2006.00390
論文名稱(中文) 《典論.論文》與〈文賦〉比較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search of 《DIAN LUN.LUN WEN》as compared with 〈WEN FU>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2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陳春滿
研究生(英文) Chun-Man Chen
學號 79200014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06-02
論文頁數 16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慶煌
委員 - 歐陽炯
委員 - 崔成宗
關鍵字(中) 典論.論文
文賦
曹丕
陸機
關鍵字(英) DIAN LUN.LUN WEN
WEN FU
CAO PI
LIU JI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文學是人類重要的精神糧食之一,而人類的生活牽動著文學的發展。魏晉時期學術風氣丕變,連帶影響文學的發展,於是進入「文學的覺醒時代」,文學不再是學術附屬品,而是獨立的藝術品。

本文探討的是:最早提出文學批評的文論──《典論.論文》──提出的眾多觀點牽動著後人在文學創作上的認知。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提出「文學不朽」的文學主張,使士子為文不僅僅是抒發情志而已,更將之視為名垂千古的功業,此外,他亦提出文學分類及美的追求意識,開啟了純文學的新路線。在曹丕觀念的影響下,文學批評產生新觀念,陸機〈文賦〉於焉產生。
〈文賦〉是中國第一篇賦作的文論,其主要的論點是:澄清文學價值,及文意之間的關係,又將文體作更進一步的分析,最重要的是提出文學形式的要求,及文學藝術美的準則。大體而言,陸機的文學觀較曹丕進步許多,而且他也提出完整的創作論,這是文論史上的一大突破。

又,本文研究內容的結構,以分析《典論.論文》與〈文賦〉內涵為主體,進而探究曹丕、陸機與其文學之間的對照,了解其人生歷程與其作品的關聯性,對於兩文論述的文學觀點的異同加以比較,最後審視這兩篇文論在文學理論史上的地位,及對後世的貢獻與影響。

本文的分析乃在於說明「文學的覺醒」,帶來的是「為藝術而藝術」的美的意識覺醒。這對文學發展而言是具正面的意義與價值。
英文摘要
Liter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od for man’s spirit, and 
man’s life involves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In Wei-jihn period, 
academic style totally changed, which involved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so “the Literature Awareness Age ” entered. Literature is 
no longer the belongings to academy, but an individual art. 

    The text discusses that many ideas which were stated in the earliest 
literature criticism, «DIAN LUN. LUN WEN», involved the literature creation 
Cognition after. Cao Pi expressed the belief of literature, “the Immortality of the 
literature”, in «DIAN LUN. LUN WEN», which made the literate wrote not only for 
blowing their emotion and ambition but for the immortal achievement. Besides, he 
also expressed the concepts of l classification of literature and pursuit of beauty, 
which guided the new way for pure literature. Affected by Cao’s ideas, literature 
criticism caused new concept, so Liu Ji’s «WEN FU» was given birth.

    «WEN FU» is the first literature criticism of Fu in Chinese history. The main 
ideas are the purification of the literature value, the connection among composition 
meanings, the further analysis of style of writing, and 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 the 
demand for literature formality and the standard of the literature art beauty. Generally 
speaking, Liu’s literature philosophy is much progressed than Cao’s, and Liu stated 
the complete creation theory, which is the great break in literature criticism theory.

    The structure of this study is composed of the analyses of «DIAN LUN. LUN 
WEN» and «WEN FU» ,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mparison of Cao Pi and Liu Ji, and 
their literature woks to understand the connection of their life experience and works,
and to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literature perspectives stated in the two articles.
At last, I examine the literature theory history positions of those two literature criticisms, and contribution and effect toward people after. The analysis in this essay is to clarify the awareness of consciousness of beauty, the concept of “art for art itself ”, was brought by “the Literature Awareness”, which has positive meaning and value for literature developmen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內容	2
第二章 曹丕、陸機身世背景	4
第一節 曹丕生平概述	4
一、 不凡的家庭	4
二、 順達的人生	6
(一) 年少時期	6
(二) 鄴城時期	7
(三) 魏帝時期	9
三、 《典論.論文》撰寫的時間	10
第二節 陸機生平概述	12
一、 顯赫的家世	12
二、 失意的一生	15
(一) 亡國前	15
(二) 避居華亭	17
(三) 入洛為官	18
三、 〈文賦〉撰寫的時間	22
第三章 《典論.論文》與〈文賦〉內涵分析	25
第一節 《典論.論文》的文學觀點	26
一、 「不朽」的文學觀	26
二、 「文以氣為主」的文學觀	29
三、 「文非一體,鮮能備善」	32
四、 文學的自覺	36
五、 結語	38
第二節 〈文賦〉的文學觀點	38
一、 文學的價值	38
二、 文意關係	40
三、 文章各有其標準風格	41
四、 對文學的要求	43
(一) 辭貴獨創,反抄襲	43
(二) 形式與內容並重,音律亦須講究	44
五、 文學藝術美的準則──〈文賦〉論為文困境	47
(一) 清而靡應	47
(二) 應而不和	48
(三) 和而不悲	48
(四) 悲而不雅	49
(五) 雅而不豔	50
六、 結語	50
第四章 曹丕的文學作品與其文學觀的對照	53
第一節 曹丕的詩賦	53
一、 詩作特色	53
(一) 宴遊詩	54
(二) 抒情言志之作	55
(三) 遊子思婦之作	56
二、 賦作特色	58
(一) 社會現象的呈現	58
(二) 自然相關的描述	60
(三) 情感抒發的描繪	63
(四) 休閒生活的敘述	64
三、 結語	66
第二節 人生遭遇對曹丕創作的影響	67
一、 生命意識的認知對曹丕創作的影響	67
二、 平順的人生對曹丕創作的影響	71
(一) 優渥的成長環境	71
(二) 「窮而後工」與「達而詩窮」	73
三、 結語	76
第三節 曹丕對繁榮建安文學的貢獻	77
一、 鄴下文學集團的形成	77
二、 曹丕領導下的文學成就	79
三、 結語	83
第五章 陸機的文學作品與其文學觀的對照	85
第一節 陸機的詩賦特色	85
一、 詩作特色	85
(一) 懷鄉思歸之詩	86
(二) 悲時歎逝之作	89
(三) 擬古之作	91
二、 賦作特色	93
(一) 抒發情志之作	93
(二) 刻畫物象之作	99
(三) 隱逸神仙之作	101
三、 結語	102
第二節 人生遭遇對陸機創作的影響	103
一、 戀鄉情結對陸機創作的影響	103
(一) 無濃厚的亡國哀音	103
(二) 擲深情於家園故土	105
二、 失意生涯對陸機創作的影響	107
(一) 「會逼王命」的仕宦之途	107
(二) 不遂人生激發創作	109
三、 結語	111
第三節 陸機對南朝綺麗文風的影響	111
第六章 《典論.論文》與〈文賦〉在文學理論史上的地位	115
第一節 《典論.論文》對後世的貢獻及影響	116
一、 《典論.論文》的貢獻	116
(一) 文學地位的提升	116
(二) 文氣論的形成	117
(三) 為藝術而藝術	119
二、 《典論.論文》對後世文論的影響	120
三、 結語	122
第二節 〈文賦〉對後世的貢獻及影響	123
一、 〈文賦〉的價值	123
(一) 文學主體的覺醒	123
(二) 作家情感的覺醒	124
(三) 喚起審美的意識	125
二、 〈文賦〉對後世文論的影響	126
三、 結語	130
第七章 《典論.論文》與〈文賦〉比較	131
第一節 《典論.論文》與〈文賦〉的相同點	131
一、 《典論.論文》與〈文賦〉對於文學價值的肯定	132
二、 《典論.論文》與〈文賦〉對於文學本質、風格的探討	133
三、 《典論.論文》與〈文賦〉對於文體的分類	134
四、 結語	135
第二節 《典論.論文》與〈文賦〉的相異處	136
一、 不同的文學批評態度	137
二、 對詩、賦──純文學的要求有程度上的差異	139
三、 分析文、意關係	140
四、 以不同角度提出為文的困境	141
五、 結語	143
第八章 結論	144
附錄一.曹丕作品表	148
附錄二.陸機作品表	158
參考書目	164
參考文獻
一.古籍
1. 《左傳》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 (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十三經注疏版)
2. (周)老子作,余培林譯注《新譯老子讀本》(台北:三民,2004)
3. (周)莊周著,張耿光譯注 (台北:台灣古籍,1998)
4. (周)荀況著,廖吉郎校注《荀子》(國立編譯館, 民91初版)
5. (漢)董仲舒撰凌曙注《春秋繁露》(臺灣商務印書館)
6. (漢)司馬遷著,瀧川龜太郎注《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宏業書局,民69)
7. (漢)桓寬撰《鹽鐵論》(台北:世界書局,民67)
8. (漢)揚雄撰,韓敬譯注《法言全譯》(成都:巴蜀書社,1999)
9. (漢)劉安撰,熊禮匯注釋 侯迺慧校閱 《淮南子》(台北:三民,民86)
10. (漢)劉歆著《西京雜記》(台北:台灣商務,民68臺一版 )
11.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台北:洪氏出版社)
12. (漢)王充撰、蕭登福校注《新編論衡》(台北:臺灣古籍出版,2000年)
13. (三國.魏)劉劭,郭模注校證《人物志》(台北:文史哲,1983)
14. (三國.魏)劉卲《人物志.九徵》(臺灣中華書局,民77年5月,臺8版)
15. (晉)陸機著,郝立權注《陸士衡詩注》(台北:藝文,民60)
16. (晉)葛洪《抱朴子》(台北:世界,民76)
17. (晉)陳壽《三國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72)
18. (晉)陳壽《三國志》《百衲本二十四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7年1月臺六版)
19. (晉)陳壽《三國志》(上海古籍,2002)
20. (南朝宋)范曄作《後漢書》(二十五史編刊館,民45)
21. (南朝宋)劉義慶編撰 劉開驊、柳士鎮譯注《世說新語.規箴篇》(台北:台灣古籍,2004)
22. (南朝梁)鍾嶸原著,徐達譯注《詩品》(台北:地球,民83年5月)
23. (南朝梁)劉勰,周振甫譯注《文心雕龍》(台北:五南,民82)
24. (南朝梁)蕭統,李善注《文選》 (台北:華正,民國73年7月初版)
25. (南朝梁)蕭統,李景濚編著《昭明文選新解》(台北:暨南出版社,民國79年12月初版)
26. (唐)房玄齡撰,《晉書》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27. (唐)房玄齡撰,吳士鑑,劉承幹注《晉書》
28. (唐)韓愈,馬其昶校注《韓昌黎文集校注》第三卷(台北:世界,民91)
29. (宋)洪興祖撰《楚辭補註》(台北:藝文,民70)
30. (明)王世貞《藝苑巵言》(台北:新文豐, 民77臺一版)
31. (明)鍾惺,譚元春同編《古詩歸》明萬曆45年(1617)刊本 
32. (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台北:文津,民68)
33. (清)沈德潛《古詩源》(北京:中華書局,1996)
34. (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叢書集成續編》青照堂叢書 次編(新文豐)
35. (清)楊倫編輯、浦起龍撰《杜詩鏡銓》(台北:漢京,2004年3月初版)
36. (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12月第1版)

二.專書
37. 方北辰《曹丕新傳》(台北:國際文化,民國79)
38. 王力堅《魏晉詩歌的審美觀照》(台北:文津,民國89)
39. 王叔岷《鍾嶸詩品箋證稿》(台北:國立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民國81年3月版)
40. 王瑤《中古文學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41. 王運熙,王國安著《漢魏六朝樂府詩》(台北:萬卷樓,民國82年7月)
42. 王夢鷗《文學概論》(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71年10月)
43. 王禮卿《歷代文約選詳評》(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72年)
44. 北京大學中國文史教研室選注《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台北:里仁,民國81年)
45. 朱光潛《談文學》(台北:業強,1995)
46. 何沛雄《漢魏六朝賦論集》(台北:聯經,民國79年4月初版)
47. 余嘉錫撰《世說新語箋疏》(台北:華正,民國73年9月)
48. 李清筠《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以阮籍、陸機、陶淵明為例》(台北:文津,2000)
49. 李澤厚《美的歷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50.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臺北:谷風,1987年)
51. 李寶均《曹氏父子和建安文學》(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0月)
52. 河北師範學院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組編《三曹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0(2004重印))
53. 林庚《中國文學簡史》(北京:北京大學,1995)
54. 屈守元《文選學纂要》(台北:華正,民國93年)
55. 柯慶明、曾永義編《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資料彙編》(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67年)
56. 姜亮夫《晉陸平原先生機年譜》(台北:台灣商務,民國67年12月)
57. 姜亮夫《文學概論講述》(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0)
58. 高步瀛選注《唐宋文舉要》(台北:漢京,民國73年5月)
59.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5月)
60. 洪順隆《魏文帝曹丕年譜暨作品繫年》(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78年)
61. 俞紹初《建安七子集》(台北:文史哲,民國79年)
62. 孫克寬編《分體詩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2年10月,五版)
63. 孫明君《三曹與中國詩史》(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64. 袁行霈主編〈魏晉南北朝文學〉《中國文學史》(台北:五南,2003)
65. 康榮吉《陸機及其詩》(嘉新文化基金會,民國58年)
66. 張少康《文賦集釋》(台北:漢京,民76)
67. 張少康、劉富三《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68. 張莉鈞《對酒當歌─六朝文學與曹氏父子》(台北:幼獅,民國83年)
69. 張健《文學概論》(台北:五南,民國72年)
70.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1.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新論》(台北:蒲公英,民國74年)
72. 陳冠甫《心月樓詩文集》
73. 程章燦《魏晉南北朝賦史》(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74. 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中國文學理論史─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台北:洪葉,1993)
75. 葉嘉瑩《漢魏六朝詩講錄》上冊(台北:桂冠,民國89年)
76.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灣學生書局)
77. 楊家駱主編《後漢書》《中國學術類編》(臺北:鼎文)
78. 楊家駱主編《晉書》《中國學術類編》(臺北:鼎文)
79. 楊德周輯《建安七子集》(臺灣中華書局,民國60年7月,臺一版)
80. 廖吉郎校注《新編荀子.王制》(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91年7月初版)
81. 廖蔚卿《六朝文論》(台北:聯經,民70年3月)
82. 廖國棟《建安辭賦之傳承與拓新:以題材及主題為範圍》(台北:文津,民國89年)
83. 蔡鎮楚《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湖南:岳麓書社,1999)
84. 蔡英俊《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台北:大安出版社,民國84年)
85. 魯迅《而已集》(魯迅全集出版社,民國36年10月)
86. 鍾仕倫《《金樓子》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4.12第1版)
87. 簡宗梧《魏晉南北朝辭賦與駢文》(台北:臺灣書店,1998.10初版)
88. 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三.期刊
89. 王力堅〈西晉詩人──張協、陸機對藝術形式美的追求〉《中國文化月刊》民國85年3月。
90. 王力堅〈嘆逝而傷春──析陸機《悲哉行》〉《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10卷1期,民國88年6月。
91. 王夢鷗〈陸機文賦所代表的文學觀念〉《中外文學》8卷2期,68年7月。
92. 朱曉海〈論陸機〈擬古詩〉十二首〉《臺大中文學報》第19期,民國92年12月。
93. 李三榮〈陸機文賦詮意〉《師院文萃》。
94. 林文月〈潘岳陸機詩中的「南方」意識〉《臺大中文學報》第5期,民國81年6月。
95. 呂武志〈劉勰「文心雕龍」與陸機「文賦」〉《中國學術年刊》第十九期,民國87年3月。
96. 徐傳武〈「左思野於陸機」說辯析──兼論鍾嶸對左思的評價〉《鵝湖月刊》第21卷,第9期,第249。
97. 徐麗霞〈陸機〈文賦〉創作論初探〉《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十卷,第三期,民國88年10月。
98. 逯欽立《〈文賦〉撰出年代考》《學原》二卷一期,1948年6月。
99. 陳玉真〈試探陸機詩歌中的戀鄉情結〉《古今藝文》第三十卷,第一期。
100. 陳佳君〈陸機〈贈從兄車騎〉物象探析〉《中國語文》568期。
101. 陳冠甫〈心月樓詩〉《中華詩學》(民94年,秋季號)。
102. 陳貞吟〈陸機「文賦」的創作觀念〉《筧橋學報》第一期,民國83年11月。
103. 程南洲〈試析陸機〈文賦〉的文學理論與文體分類〉《中國語文》七十四卷第四期,民國83年4月。
104. 黃雅莉〈三曹詩歌的析評與比較〉《中國學術年刊》第十九期,民國87年3月。

四.論文
105. 王金波〈論曹丕至皎然文體觀的演變〉《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主編(台北:文史哲,民國80年8月)
106. 朱耀偉〈操斧伐柯—試論〈文賦〉所帶出的詮釋矛盾〉《魏晉南北朝文學論集》(台北:文史哲,民國83年11月)
107. 朱耀偉〈試論《文賦》所帶出的詮釋矛盾〉《魏晉南北朝文學論集》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編(台北:文史哲,民83)
108. 江建俊〈由劉伶「酒德頌」談到魏晉名士之酒德〉《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主編民國79年11月3、4日(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09. 李栖〈魏晉名士的浪漫生活〉《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主編(台北:文史哲,民國80年8月)
110. 高敏〈對〈異議〉的異議〉(河南: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1980(3))
111. 陳松雄〈魏晉文之形式與風格〉《魏晉南北朝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台北:文史哲,民國83年11月)
112. 陳松雄先生〈陸機之才學及其對南朝麗辭之影響〉《魏晉六朝學術研討會》94年4月23日
113. 黃坤堯〈詩緣情而綺靡陸機《擬古》的美學意義〉《魏晉南北朝文學論集》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編(台北:文史哲,民83)
114. 廖蔚卿〈從文學現象與文學思想的關係談六朝「巧構形似之言」的詩〉《漢魏六朝文學論集》(台北:大安出版社,1997年)
115. 鄭良樹〈出題奉作──曹魏集團的賦作活動〉《魏晉南北朝文學論集》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編(台北:文史哲,民83)

五.學位論文
116. 王弘先《曹丕及其詩文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12月。
117. 王秋傑《陸機及其詩賦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118. 金良美《陸機〈文賦〉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12月。
119. 金昭希《曹丕詩賦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120. 吳娟萍《陸機詩歌中的時間推移意識》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
121. 殷念慈《潘岳、陸機辭賦之比較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122. 張秋麗《漢魏六朝紀行賦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5年。
123. 陳玉惠《陸機詩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5年。
124. 蔡昱宇《陸機與劉勰文意論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6月。
125. 簡麗玲《曹氏父子及其羽翼辭賦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