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506200515105600
DOI 10.6846/TKU.2005.00282
論文名稱(中文) 秩序與反秩序--《水滸傳》俠文化之考察
論文名稱(英文) Order and Disorder--The Study of Heroism in the Water Margi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3
學期 2
出版年 94
研究生(中文) 潘伊莉
研究生(英文) Yi-Li Pan
學號 69000014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5-05-24
論文頁數 15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高桂惠
指導教授 - 陳葆文
委員 - 顏崑陽
委員 - 胡衍南
委員 - 高桂惠
關鍵字(中) 水滸傳
俠文化
視域
秩序
反秩序
異質性
關鍵字(英) the Water Margin
Heroism
horizon
Order
Disorder
heterogeneou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論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先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分析、研究方法與範圍和名詞定義。
    而第二章到第四章,則透過空間、性別、道德三者不同向度,由外逐漸往內來探討《水滸傳》俠文化的特質!
首先,空間書寫:在第一節經由實質空間和生存空間的文本分析,
說明秩序空間的移轉,再投射出第二節異質空間完成後的深層意義。並 以前述異質性為前提,討論「水滸」視域的性別書寫及道德書寫。在性別書寫方面,便是呈現「水滸」視域中的人物特質與互動方式,此章經由男性、女性和兩性的互動,這三個角度來檢視《水滸》的俠文化特質。道德書寫這章,其道德議題可分為上梁山之前和之後,上梁山之前的道德議題集中在「逼上梁山」和「自願上山」;在梁山的異質空間形成之後,所面對的道德議題是集中在「梁山造反」和「招安回歸」。透過這樣的分析,來檢視梁山這個次團體是如何形成一套有別於主流社會的道德機制,以期能呈現出「水滸」視域裡特殊的道德觀。
     最後,第五章結論則是透過空間、性別、道德的分析,解讀《水滸傳》俠文化是秩序與反秩序的流動與回歸。
英文摘要
The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study covers the motive, purpose,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scope, and explanation of terminology. 
In the chapters 2-4, in terms of space, gender, and mor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roism Culture in “The Water Margin” is thoroughly conferred.
 First of all, through text analysis of substantive and existing space in section 1, space writing identifies order shift and then reflects the significance after space heterotopias in section 2 is done. Secondly, take heterogeneity as the premise and discuss the horizon gender and moral writing in “The Water Margin.” Gender writing presents the characters’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way of interaction in the horizon of “The Water Margin.” The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roism in “The Water Margin” will be examined by male, femal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two genders. The subject of moral writing may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before and after in Liangshan. Before in Liangshan, the moral subject mainly focuses on "compelling to Liangshan" and "volunteering to the mountains". After the heterotopias of Liangshan forms, the moral subject focuses on "Liangshan revolt" and "amnesty offer." Through such analysis, how the subgroup, Liangshan, forming a moral mechanism different from dominant society is understandable, and the special morality in the horizon of “The Water Margin” is expected to be present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pace, genders, morals, the conclusion in chapter 5 interprets the flow and the return of order and disorder in heroism culture in “The Water Margi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檢討............6
一、臺灣地區的研究概況......6
二、大陸地區的研究概況.....10
三、海峽兩岸的研究狀況.....1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15
一、研究方法...............15
二、研究範圍...............18
第四節  名詞定義...........20
一、秩序...................20
二、異質空間...............21
三、水滸視域...............22
第五節 結語...............23
第二章 《水滸傳》的空間書寫.........25
第一節  主流與非主流:秩序空間的轉移.27
一、京城與莊園的實質空間.............28
(一)京城...........................29
1.東京...............................29
2.北京大名府.........................30
3. 高唐州	............................32
4.其他...............................33
(二)莊園...........................34
(三)酒店...........................36
二、朝廷與江湖的生存空間.............39
(一)朝廷...........................39
(二)江湖...........................41
三、小結.............................45
第二節  中心與邊緣:異質空間的完成...48
一、異質空間的渡口...................50
二、水滸視域下的空間.................51
三、小結.............................54
第三節  結語.........................54
第三章 《水滸傳》的性別書寫.........57
第一節  水滸視域下的男性.............58
一、禁欲形象的展演	...................59
二、結義形象的展演	...................62
三、行道形象的展演...................64
四、小結:英雄形象的完成.............66
第二節  水滸視域下的女性.............67
一、慾女/虔婆形象的展演.............68
(一)淫婦的形象.....................68
1.外貌舉止:.........................68
2.情欲取向:.........................70
3.關鍵事件:.........................72
4.淫婦的結局:.......................73
5.忠貞與忠義的關係:.................74
(二)妓女的形象.....................75
1.外貌舉止:.........................75
2.考驗者的功能:.....................75
(三)虔婆的形象.....................77
二、英雌形象的展演...................79
1.容貌與身分階級的關係:.............79
2.地煞星型的女人:	...................80
三、貞女/聖女形象的展演.............83
(一)貞女形象:.....................83
1.模糊的容貌:.......................83
2.貞潔的焦慮:.......................84
(二)聖女形象.......................85
1.九天玄女的職能.....................85
四、小結.............................88
第三節  水滸視域下的兩性互動.........89
一、主流空間中的婚姻狀態.............90
二、非主流空間中的婚姻狀態...........92
三、小結.............................93
第四節  結語.........................94
第四章 《水滸傳》的道德書寫.........99
第一節  逼上梁山與自願上山..........101
一、被逼上梁山的人物................102
二、自願上梁山的人物................105
三、被設計落草的人物................109
四、小結............................111
第二節  梁山造反與招安回歸..........113
一、梁山造反........................113
二、招安回歸........................117
(一)孝與義........................118
(二)義與忠........................120
(三)悲劇性的結局..................122
三、小結............................123
第三節  結語........................125
第五章  結論........................128
一、《水滸傳》俠文化的異質性:空間、性別、道德的反秩序特質...................................128	
(一)《水滸傳》所呈現的俠文化現象...128
(二)《水滸傳》俠文化的異質特性.....129
二、《水滸傳》俠文化的小說史意義.....131
三、《水滸傳》俠文化的影響:俠形象的轉變與俠義小說的出現...................................134
附錄.................................136
附錄一:臺灣期刊論文一覽表...........136
附錄二:《水滸傳》版本一覽表.........139
附錄三:《水滸傳》「好漢」釋義.......141
參考書目.............................144
參考文獻
一、	古典文獻

李  昉:《太平御覽》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7月臺一版。
李  昉:《太平廣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5月再版。
馮夢龍作  嚴敦易校註:《警世通言四十卷》臺北:光復書局,1998年8月初版。
馮夢龍作  許政揚校註:《喻世明言四十卷》臺北:光復書局,1998年8月初版。
凌濛初作  陳邇冬、郭雋杰校註:《初刻拍案驚奇》臺北:光復書局,1998年6月初版。
凌濛初作  陳邇冬、郭雋杰校註:《二刻拍案驚奇》臺北:光復書局,1998年10月初版。
施耐庵、羅貫中原著  李泉、張永鑫校注:《水滸全傳校注》臺北:里仁書局,2001年9月初版二刷。
施耐庵著、金聖嘆批:《水滸傳》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1月重印二版三刷。
施耐庵、羅貫中著:《水滸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4月第六次印刷。

二、	現代專著

(一)《水滸傳》相關研究
朱一玄、劉毓忱:《水滸傳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李修生、趙義山:《中國分體文學史․小說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周先慎:《明清小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林保淳:《古典小說中的類型人物》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10月初版。
胡  適:《中國章回小說考證》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孫述宇:《水滸傳的來歷、心態與藝術》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81年9月。
馬幼垣:《水滸論衡》臺北:聯經出版,1992年6月初版。
盛巽昌:《水滸黑白綽號譚》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
魯  迅:《中國小說史略》臺北:風雲時代出版,1996年7月初版五刷。
寧稼雨:《漫話水滸傳》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二)俠文化相關研究
艾瑞克‧霍布斯邦著  鄭明萱譯:《盜匪:從羅賓漢到水滸英雄》臺北:麥田出版。
汪湧豪、陳廣宏:《江湖任俠--市民社會的英雄主義》臺北:漢揚出版,1997年初版。
周清霖、唐發饒譯  劉若愚著:《中國之俠》上海:三聯書店,1991年9月第一版。
曹正文:《中國俠文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4年4月第一版。
陳  山:《中國武俠史》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2年12月第一版。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臺北:麥田出版社,1995年4月初版。
劉蔭柏:《中國武俠小說史․古代部份》河北:花山文藝出版社,1992年3月第一版。
羅立群:《中國武俠小說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第一版。
龔鵬程:《大俠》臺北:錦冠出版社,1987年10月。

(三)空間書寫相關研究
索雅(Edward W. Soja):《第三空間--航向洛杉磯以及其他真實與想像地方的旅程》臺北:桂冠圖書出版,2004年4月初版。

(四)性別書寫相關研究
托里․莫以(TORIL  MOI)著  陳潔詩譯:《性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臺北:駱駝出版社,1995年6月一版一刷。
顧燕翎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文化,1996年9月初版。
張小虹編:《性/別研究讀本》臺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10月初版二刷。

(五)其他
申  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
殷  鼎:《理解的命運》臺北:東大圖書,1994年12月再版。

三、	學位論文

(一)《水滸傳》相關研究
吳正宏:《三國故事對《水滸傳》的影響》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李文赫:《金聖嘆文學批評理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8年。
李慧淳:《水滸傳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2年。
周家嵐:《清末民初水滸評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林淑媛:《晚明水滸人物評論之研究--以金聖歎評《水滸傳》為範例》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林慶揚:《《水滸傳》的人格世界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金正起:《水滸傳修辭藝術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9年。
崔省南:《水滸傳寓意學結構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康百世:《金聖嘆評改水滸傳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70年。
陳兆南:《水滸傳故事之源流演變及其影響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
陳美玲:《水滸傳之人物刻畫技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曾守仁:《金聖嘆評點活動研究---擬結構主義的重構與解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黃暖瑗:《金聖嘆的《水滸傳》評點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趙淑美:《水滸後傳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88年。
鄭光熙:《兩種水滸評點及其小說理論研究之一(以袁無涯本與容與堂本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二)俠文化相關研究(俠義公案小說)
朴炫坤:《《三俠五義》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林志達:《唐人俠義小說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柯玫文:《《三俠五義》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崔奉源:《中國古典短篇俠義小說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年。
崔雅慧:《江南八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康婉玲:《唐代俠義文學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2年。
黃美玲:《《三俠五義》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楊清惠:《從原始劍俠到仙俠--古典小說中「劍俠」形象及其轉變》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楊淑媚:《施公案研究》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楊碧樺:《唐代俠詩歌/小說之行俠主題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廖瓊媛:《兒女英雄傳之俠義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劉鈺芳:《明代話本小說「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閻紀宇:《蕩寇志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三)空間書寫相關研究
金明求:《虛實空間的移轉與流動--宋元話本小說的空間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四、	期刊論文

(一)《水滸傳》相關研究
楊  義:〈新詮釋學下的三國、水滸、西游:中國民間文化精神的史詩〉,《明代小說面面觀:明代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頁34~41
魯  迅:〈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第六講  清小說之四派及其末流〉,《魯迅全集  第九卷》臺北:谷風出版社,1980年12月,頁337~344。
寧稼雨:〈《水滸傳》書名是什麼意思?〉,《漫話水滸傳》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頁323~325。
鄭公盾:〈關於《水滸傳》的版本〉,《水滸傳論文集》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頁79~83。
龍協濤:〈用接受美學讀解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明代小說面面觀:明代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頁165~182。
羅嘉慧:〈「俠義」的蛻變及歷史定位--談清代公案俠義小說〉,《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三十九卷第六期(1999年),頁23~28。
羅爾綱:〈水滸真義考〉,《水滸評話》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頁203~206。

(二)俠文化相關研究
余  丹:〈《水滸傳》與中國古代俠文化〉,《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二十二卷第一期2001年2月,頁96~100。
周慶華:〈俠的神話性與社會功能--兼論俠的「出路」問題〉,《俠與中國文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4月初版,頁1~19。
馬幼垣:〈話本小說裡的俠〉,《中國小說史集稿》臺北:時報出版,1980年6月初版,頁105~145。
寧稼雨:〈《水滸傳》與中國綠林文化--兼談墨家思想對綠林文化的影響〉,《文學遺產》1995年第二期,頁74~84。

(三)空間書寫相關研究
戈溫德林․萊特、保羅․雷比諾著  陳志梧譯:〈權力的空間化--米修․福寇作品的討論〉,《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1988年4月初版,頁201~209。
米修․福寇(Foucault, Michel)  陳志梧譯:〈不同空間的正文與下文(脈絡)〉,《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1988年4月初版,頁225~233。
吳效剛:〈論小說的敘述空間〉,《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7卷第5期2000年9月,頁60〜64。
李豐楙、劉苑如主編:《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導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12月,頁1~22。
李豔梅:〈《三國演義》與《紅樓夢》的性別文化--從行動場域的角度談起〉,《紅樓夢學刊》1991年增刊,頁465~480。
林以青:〈文學經驗中都會情境--以七○年代的台北為例〉,《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臺北:時報文化,1995年11月,頁61~127。
馬  森:〈城市之罪--論現當代小說的書寫心態〉,《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臺北:時報文化,1995年11月,頁184。
張小虹:〈台北情慾地景--家/公園的影像置移〉,《慾望新地圖:性別․同志學》臺北:聯合文學,1996年10月初版,頁83~87。
張世君:〈古典小說敘事的時空意識〉,《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第21卷第1期1999年1月,頁89~99。
張光達:〈書寫空間、消費美學與主體意識:成英姝的《好女孩不做》〉,《海峽兩岸現當代文學論集》臺北:學生書局,2004年2月初版,頁271~301。
張靄珠:〈性別反串、異質空間、與後殖民變裝皇后的文化羨嫉〉,《中外文學》第29卷第7期2000年12月,頁139~157。
馮品佳:〈創造異質空間:《無禮》的抗拒與歸屬政治〉,頁1~9。
黃應貴:《空間、力與社會․導論》(臺北:中研院民族所,1995年12月初版),頁1~37。

(四)性別書寫相關研究
王孝廉:〈女兒國的傳說〉,《中國的神話與傳說》臺北:聯經出版社,1994年4月初版第九刷,頁227~230。
王慶芳:〈《水滸傳》婦女描寫之我見〉,《鄂州大學學報》1998年第一期,頁42~45。
朱志方:〈紅顏血淚:評《水滸》的女性觀〉,《鵝湖月刊》第二十四卷第十一期(總號第二八七)1999年5月,頁53~56。
何怡儒:〈「九天玄女」研究初探〉,《問學集》第十一期,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2年6月,頁1~22。
何錫章、高建青:〈江湖游民的奴才夢--論「水滸人物」的生存狀態及其生存意識〉,《中國文學研究》2002年第四期,頁48~53。
呂興昌:〈《水滸傳》初探--從性與權力的觀點論宋江〉,《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  小說之部(三)》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85年5月一版三印,頁21~47。
邢東田:〈玄女的起源、職能及演變〉,《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三期(總號六十九),頁92~103。
段春旭:〈神話故事與古典小說中的九天玄女〉,《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98年第三期,頁52~53。
紀德君:〈從敘事建構角度解讀《水滸》女性〉,《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一卷第九期2002年9月,頁15~18。
胡萬川:〈玄女、白猿、天書〉,《中外文學》十二卷六期(總號138),1983年11月,頁136~164。
胡錦媛:〈女子無容便是德:《水滸傳》中的兩性關係〉,《中外文學》第二十二卷第六期1993年11月,頁82~92。
馬幼垣:〈水滸傳裡的好色人物〉,《中國小說史集稿》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80年6月初版,頁225~231
馬瑞芳:〈女性意識在三國水滸中的空前失落〉,《東方論壇》1994年第四期,頁22~28。
崔際銀:〈也談《水滸傳》中的女性〉,《明清小說研究》1999年第二期,頁53~60。
許鴻翔、阮雙利:〈《水滸傳》是一部陰陽失調的書〉,《大連大學學報》第二十卷第五期1999年10月,頁66~68
陳葆文:〈唐代小說中的「俠女」形象探析〉,《東吳文史學報》第十一期1992年3月,頁29~47。
馮文樓:〈身體的敞開與性別的改造--《金瓶梅》身體敘述的釋讀〉,《陜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三十二卷第一期2003年1月,頁32~39。
新  江:〈九天玄女授天書─水滸札記〉,《世界宗教文化》,1996年第四期冬(總號8),頁56~61。
寧俊紅:〈《水滸》女性形象漫說--兼談《水滸》的「話語」〉,《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二十六卷第三期1998年,頁90~92。
臧國書:〈《水滸傳》女性群像的類化與解讀〉,《曲靖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一卷第一期2002年1月,頁54~57。
趙  真:〈從九天玄女到警幻仙子〉《紅樓夢學刊》2001年第一輯,頁332~337。
劉相雨、劉富偉:〈《水滸傳》的女性景觀〉,《濟寧師專學報》第二十一卷第一期2000年2月,頁10~14。
韓  石:〈下降到物質--肉體的形象:論《水滸傳》中的英雄〉,《明清小說研究》2001年第二期,頁81~91。
魏崇新:〈《水滸傳》:一個反女性的文本〉,《明清小說》1998年第一期,頁137~146。
饒道慶:〈水滸:一個失衡的世界〉,《溫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二十三卷第一期2002年2月,頁27~32。

(五)道德書寫相關研究
王振星:〈論倫理小說《水滸傳》〉,《濟寧師專學報》第十八卷第四期1997年12月,頁5~10。
朱志方:〈血淋淋的生命悲劇:評「水滸」的生命價值觀〉《鵝湖月刊》第二十三卷第一期1997年7月, 頁48~51。
朱志方:〈赤祼祼的黑幫邏輯--評《水滸》的忠義觀〉,《鵝湖月刊》第二十二卷第九期1997年3月,頁32~35。
侯迺慧:〈《水滸傳》的特殊正義結構〉,《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七期2002年6月,頁189~212。
胡萬川:〈談水滸--說宋江〉,《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  四》臺北:聯經出版社,1982年4月初版,頁109~149。
孫述宇:〈水滸傳背後的亡命漢〉,《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  一》臺北:聯經出版社,1979年8月初版,頁55~76。
陳德新:〈從文化心態的層面看《水滸傳》的造反與招安〉,《齊齊哈爾大學學報》1999年第六期,頁34~35。
傅正玲:〈一百二十回本《忠義水滸傳》的悲劇意識探究〉,《悲壯與蒼涼--水滸意境的探索》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11月初版,頁151~171。
傅正玲:〈從水滸傳七十回本及一百二十回本探究兩種悲劇類型〉,《漢學研究》第十八卷第一期2000年6月,頁237~253。
寧常泰、李相東:〈忠與智:位移與強化論《水滸傳》文化整合思想對宋江、吳用形象的影響〉,《明清小說研究》2000年第二期,頁169~176。
樂蘅軍:〈梁山泊的締造與幻滅--論水滸的悲劇嘲弄〉,《古典小說散論》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84年12月初版,頁67~99。

(六)其他
王  平:〈《水滸傳》的敘事邏輯〉,《齊魯學刊》1999年第六期,頁69~74。
刑東田:〈《水滸傳》讖言初探〉,《世間宗教研究》1999年第三期,頁125~133。
余英時:〈從史學看傳統〉,《史學與傳統》(臺北:時代文化出版,1982年1月),頁1~17。
宋浩慶:〈試談水滸傳的主題思想〉《北京社會科學》,1999年第四期,頁41~48。
李春青:〈《水滸傳》的文本結構與文化意蘊〉,《齊魯學刊》(總第一六十三期)2001年第四期,頁69~74。
杜貴晨:〈論《水滸傳》「三而一成」的敘事藝術〉,《明清小說研究》(總第六十一期)2001年第三期,頁5~26。
周蘭桂:〈《水滸傳》小說主題釋讀的多重困境--《水滸傳》小說主題研究的解構主義嘗試〉,《湖南社會科學》2002年第五期,頁110~113。
侯  會:〈試論《水滸傳》的悲劇歷史底蘊--從梁山泊與祝家庄、曾頭市的同構關係說起〉,《文學遺產》2002年第三期,頁89~101。
紀德君:〈《水滸傳》寫「心」說綜析〉,《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十九卷第一期(2003年3月),頁86~92。
崔茂新:〈論小說敘事的詩性結構--以《水滸傳》為例〉,《文學評論》2002年第三期,頁144~152。
郭紅東:〈《水滸傳》與墨子〉,《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二十六卷第三期1999年5月,頁41~45。
馮文樓:〈《水滸傳》:一個文化整合的悲劇〉,《陜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二十六卷第三期1997年9月,頁99~105。
楊  義:〈《水滸傳》的敘事神理〉,《齊魯學刊》1994年第一期,頁16~28。
鄭鐵生:〈論《水滸傳》的敘事結構〉,《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1998年第一期,頁72~80。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延後至2005-07-01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延後至2005-07-01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