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502201916010000
DOI 10.6846/TKU.2019.00365
論文名稱(中文) 從「『修身成道』心法」論「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論文名稱(英文) From “ Training Body to Dao's Mind-Way” Discuss “ Confucius Seldom Say Li and Ming and Re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7
學期 1
出版年 108
研究生(中文) 莊昭龍
研究生(英文) Chao-Lung,Chuang
學號 70001024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9-01-11
論文頁數 8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周德良
委員 - 羅雅純
委員 - 陳昇輝
關鍵字(中) 孔子
修道
心法
罕言



關鍵字(英) Confucius
Dao
Mind-Way
Li
Ming
Re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道」生萬物:故:「道」不可修,可修者:唯肉身、心念之煅煉耳;「道」不可學,可學者:修煉身、心之功夫也;「道」不可成,可成者:使修練肉身、心念之成果「天命」顯現之方法也。此三者,亦通稱為「修道」,實為「修身成道」過程之功夫方法爾。修煉所傳授之功夫方法,稱為「心法」。「子罕言利與命與仁」之「利」、「命」、「仁」為孔門最高深境界「『修身成道』心法」,孔門弟子:寡能及之,故「子罕言」。
一、	研究目的:
    1 瞭解確定「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古今文字與訓詁含意的不同。
    2 明瞭分析「子罕言利與命與仁」比較諸家文意詮釋的不同點。
    3 探討彰顯「子罕言利與命與仁」為論儒家修身成道功夫方法。
二、	文獻探討:
    三國時代(魏)何晏《論語集解》取《易•文言》之意,將「利」釋為「義之和」。已擺脫將「利」釋為「利益」的概念,而直接進入「利為修身成道功夫方法」的論述。
三、	研究方法:
    先秦時期,華夏文化為一整體,本無分家。當時代文字的字形、字義、音韻及用法,與現在比較,都有大幅度的演變。運用訓詁學、文字學,尋求貼切當時代文字的涵義,以解讀當時書寫者,書寫文字、文句的真實含意。
四、	研究內容:
    聖人論述修道功夫的文字語言方式雖不相同,而所論述「道」的本旨,都同樣是「━」。利、命、仁:為孔門「修身成道」心法;道:為孔門「修身成道」目標;仁:為孔門「修身成道」境界;命:為孔門「修身成道」成果;利:為孔門「修身成道」方法。
五、	研究結果:
    「利」、「命」、「仁」三者,都是孔門修道最高境界,在孔門「修身成道」過程中同等重要,缺一即不能達成修道目標,故用二個「與」字,將「利」、「命」、「仁」三者作對等的連接;孔門弟子雖眾,能達到此修行境界者很稀少,故孔門弟子們對夫子有「子罕言利與命與仁」的感受而筆書成文。
英文摘要
Abstract:Dao create the world. So, Dao can't be studied. What we can study is the way of the Body and Mind Training skill. Dao can't be created, too. We can create only the method of appearing the “ Tian-Ming” (天命) that is the effect of the Body and Mind Training. These are called “ Mind-Way”, that is in order to Training Body to Dao and Teaching Others to Dao. The “Li”,“Ming”,“Ren” of “ Confucius Seldom Say Li and Ming and Ren.” Are the highest level of Confucius “Training Body to Dao's Mind-Way.” The students of Confucius touching the highest level are little. So, Confucius Seldom Say Li and Ming and Ren.
Purpose of Dissertation: 1. Make sure the different words' meanings and the explanations of “Confucius Seldom Say Li and Ming and Ren” between ancient books and present usages. 2. Clear analyze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each interpretations in “ Confucius Seldom Say Li and Ming and Ren.” 3. Discuss surely that “Confucius Seldom Say Li and Ming and Ren.” Is the Confucius “ Training Body to Dao's Mind-Way”.
  Discussing Documents:In Three-Kingdom Period (Wei) He-Yan (何晏) In 《Confucian Analects Ji-Je》 (論語集解) explain that “Li” is “The Yi-Harmony” for “Li” being“ Training Body to Dao's Mind-Way” by the meanings from《Yi-Wen-Yan》 to keeping off the confused “Benefit”.
  Research Method:In Pre-Qin Period The Chinese Cultures are in whole one but separating. Searching the words' form, meanings and usages to clear up the true meanings of the original ancient writer。
  Research Contents:The Sage expounded the gist of Dao with different words. “Li”,“Ming”,“Ren” are Confucius “Training Body to Dao's Mind-Way.” Dao is the final goal, Ren is the state of mind, Ming is the achievement, Li is the way of skill.
  Research Result:“Li”,“Ming”,“Ren” are the three kind skills of the highest level of Confucius “Training Body to Dao's Mind-Way.” They are equal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Body to Dao”, which can't be done without one of the three, there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and” equally. Although, there are a lots of students learning in Confucius' class, but touching the highest level are little. So, the students feel that “ Confucius Seldom Say Li and Ming and Ren”, then, write it dow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本論題的研究價值論述	2
一  本論題的研究動機	2
二  本論題的研究目的	4
三  本論題的研究方法	4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摘要評述	5
一  文字衍化與文化變遷的影響	6
二  傳統文獻的〈子罕章〉詮釋	7
三  近人論著的〈子罕章〉詮釋	9
第三節  經典研究重在古義保存	11
一  各章節前後文意的關係	11
二  文字訓詁時代背景差異	12
三  釐清當時代語詞的意義	14
第二章  〈子罕章〉「子罕言」的意義	16
第一節  「罕言」字詞與語意的論述	16
一  「罕言」釋為希言或是少言	16
二  「罕言」多樣性的諸家詮釋	17
三  「罕言」程樹德釋為罕自言	18
第二節  〈子罕章〉「罕言」的適意	19
一  言其當言於適當時機	20
二  主動言說令己事得行	20
三  直道其事實真確含意	21
第三節  希直言合〈子罕章〉的含意	21
一  孔子自言的利、命、仁	21
二  〈子罕章〉非孔子之言	22
三  〈子罕章〉論成道之法	23
第三章  「道」為孔門修身成道的目標	26
第一節  儒為得先王之道濡身者	26
一  先王之道的道統傳承	26
二  先王之道的內容範圍	27
三  先王之道如何濡儒身	28
第二節  儒為通詩書禮樂經典者	29
一  儒為六藝經典教化者	29
二  儒為佐王治國安民者	30
三  儒為通儒家思想學者	31
第三節  儒為孔門學派修道學說	32
一  王者之儒與教化之儒	32
二  諸子百家以儒為道本	34
三  儒家思想與修身成道	35
第四章  「仁」為孔門修身成道的境界	37
第一節  「仁」為孔門修道的仁之方	37
一  欲修仁道當以脩身為本	38
二  修成仁道則脩己以安人	40
三  修成仁道脩己以安百姓	41
第二節  「仁」為孔門修道的仁本體	43
一  修身成道肉體修成道體	43
二  修身成道道體道化肉體	44
三  修身成道道體合於自然	45
第三節  「仁」為孔門修道入德基礎	46
一  修身成道先依仁後成德	46
二  修道禮樂皆得謂之有德	47
三  修身成道則天生仁德聖	49
第五章  「命」為孔門修身成道的成果	51
第一節  「命」為生命或命運的論述	51
一  「命」釋為生命意思的論述	51
二  「命」釋為命運意思的論述	52
三  「命」為生命與命運的解脫	52
第二節  「命」為上對下而來的命令	54
一  由上司主人而來的命令	54
二  由國家君主而來的政令	54
三  由無形上天而來的命令	55
第三節  「命」為修身以配天的天命	57
一  天命與聖道與性與天道	57
二  儒門門徒修身成道目標	58
三  以儒修行方法修煉天命	59
第六章  「利」為孔門修身成道的方法	61
第一節  「利」與「率性」與「義」相通	61
一  「利」為「引導」意義的論述	61
二  「利」與「率性」相通的論述	63
三  「利」與「義之和」相通論述	66
第二節  「利」為修道功法「中」的論述	70
一  「利」為「允執其中」修道功法的論述	70
二  「利」為「中庸、忠恕」修道功法論述	73
三  「利」為「中和、守中」修道功法論述	75
第三節  「利」為「從心所欲」境界道法	77
一  「利」與「中庸之為德也」關係的論述	77
二  「利」與「吾道一以貫之」關係的論述	80
三  「利」與「從心所欲不踰矩」關係論述	82
第七章  結論	85
徵引書目	86
傳統文獻	86
近人論著	87
甲、	專著	87
乙、	期刊論文	88
丙、	報紙網站	88
參考文獻
傳統文獻
1 《音注河上公老子道德經》東萊先生重校(台北:廣文書局影印宋麻沙本,2004
年,再版。)
2 王弼注,紀昀校訂:《老子道德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影印武英殿聚珍版,
2014年7月)。
3 李滌生著《荀子集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9年2月初版)。
4 《韓非子•顯學篇》,(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正統道藏》太清部,1962年
6月)。
5 (漢)司馬遷撰,(宋)斐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日)
瀧川資言考證:《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天工書局,1993年)。
6 (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藝文志第十•諸子略》(台北:宏業
書局,1996年)。
7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民國)魯實先正補:《說文解字注》(台北: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2010年8月,經韵樓藏本為底本,皇清經解本校對)。
8 莊昭龍編訂,杜忠誥審定《黃帝內經》(台北:元天出版,2010年5月)。
9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1997年影印(清)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阮元主持,用文選樓藏本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
包括《周易正義》(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尚書正義》(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
《毛詩正義》(漢)毛公傳、鄭元箋,(唐)孔穎達等正義。
《周禮注疏》(漢)鄭元注,(唐)賈公彥疏。
《儀禮注疏》(漢)鄭元注,(唐)賈公彥疏。
《禮記正義》(漢)鄭元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春秋左傳正義》(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春秋公羊傳注疏》(漢)何休注,(唐)徐彥疏。
《春秋穀梁傳注疏》(晉)范甯注,(唐)楊仕勛疏。
《論語注疏》(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
《孝經注疏》(唐)元宗明皇帝御注,(宋)邢昺疏。
《爾雅注疏》(晉)郭璞注,(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漢)趙歧注,(宋)孫奭疏。
10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台北:鵝湖出版社,1998年10月,4版)。
包括《大學章句、
中庸章句、
論語集注、
孟子集注》。
11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輯委員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7年2月)出版一刷,(明)魏校撰《六書精蘊六卷音釋舉要一卷》(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十九年魏希明刻本)。
12 《周髀算經》(四部叢刊子部,上海涵芬樓借南陵徐氏積學齋藏明趙開美刊本
景印原書版匡高營造尺六寸寬四寸四分),卷一。
13 (清)永瑢、紀昀等編纂《欽定四庫全書總目》經部十二,書類二,附錄。
尚書大傳,四卷,補遺一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14 (清)劉寶楠:《論語正義》(台北:世界書局,2012年)。
15 (清)武進劉體部逢祿著《論語述何》(學海堂,皇清經解第二十二冊卷一百
六十四)。
16 嚴靈峯:《無求備齋論語集成‧第三十函‧鄭玄:唐寫本論語鄭注》(台北:
藝文印書館,1966年,影印孔氏本,鄭氏注。)
17 荊門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性自命出〉。
近人論著
甲、	 專著
1 毛子水著,王雲五編:《四書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10
月,修訂三版)。
2 牟宗三譯註《康德:純粹理性之批判上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7年8
月)。
3 阿英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資料叢書乙種‧中國新文學大系‧史料、索引》
〈教育部1920年2月訓令第53號。〉(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1936年2月)。
4 吳國定:《內經解剖生理學》(台北: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1995年6月,8版)。
5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篇》(台北;時報文化,1982年3月,出版)。
6 高樹藩編纂,王修明校正《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台北:正中書局,2003
年11月)。
7 張默生:《莊子新釋》(台北:洪氏出版社,1979年1月再版)。
8 許新雄:《訓詁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
9 莊昭龍:《修身成道聖典《道德經》老子本義》(排版中,預計2019年出版)。
10 程樹德撰,程俊英、蔣見元點校:《論語集釋》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新
編諸子集成》第一輯,1997年)。
11 楊朝明:《出土文獻與儒家學術研究》(台北:台灣古籍出版,2007年)。
12 楊念群:《儒學地域化的近代型態:三大知識群體互動的比較研究》(北京:
三聯書店,1997年6月,1版1刷)。
13 錢穆:《論語新解》(台北:東大圖書《錢賓四先生全集》,1988年4月,再
版)。
14 熊十力:《讀經示要‧自序》(台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95年10月)。
15 謝冰瑩:《新譯四書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8月,修訂五版)。
乙、	 期刊論文
1 許又方:〈《論語》「子罕言利」章析論〉《鵝湖月刊》第28卷第2期(2002年
8月),頁35-42。
2 蔣方:〈也說「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孔孟月刊》第五十一卷,第九、十期,
(2013年6月28日),頁1。
3 陳鴻森:〈論語子罕章訓解檢討〉,《幼獅學誌》17卷1期(1982年5月),頁
35-77。
4 劉小嬿:〈《論語》「子罕言利與命與仁」章探析〉,《孔孟月刊》46卷1/2期,
(2007年10月),頁12-19。
丙、	報紙網站
1. 蔡仁厚:〈當代新儒家的學術貢獻〉,香港《成報》,2005年6月1日。
2.《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道德真經集義卷之十六》
道教學術資訊網站:www.ctcwri.idv.tw/CTCW-CMTS/CMT03洞神部/CMT0303玉訣類。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