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502201112005200
DOI 10.6846/TKU.2011.00471
論文名稱(中文) 自錨式吊拉組合橋地震反應特性之探討
論文名稱(英文)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Self-Anchored Cable-Stayed Suspension Bridg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土木工程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1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陳信宇
研究生(英文) Shin-Yu Chen
學號 69738035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1-07
論文頁數 18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高金盛
委員 - 曾清銓
委員 - 苟昌煥
委員 - 段永定
關鍵字(中) 自錨式
吊拉組合橋
地震反應
反應譜分析
歷時分析
金屬耗能減震器
關鍵字(英) Self-anchored
Cable-stayed Suspension Bridge
Earthquake Response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Time history analysis
Metal Damper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自錨式吊拉組合橋是一種全新的結構體系,由主梁、橋塔、主纜、斜拉索及垂直吊索所組合而成的新式橋梁,兼具了自錨式懸索橋和斜張橋的許多優點。相較於自錨式懸索橋,具有較高的抗風穩定性;又相較於自錨式斜張橋,則具有較低的橋塔高度,所以在大跨度橋梁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本文針對自錨式吊拉組合橋的地震反應特性進行分析模型建立與分析探討比較,文中利用ANSYS套裝軟體,以反應譜法及歷時法,進行在堅硬、普通、軟弱及台北盆地等四種不同地質條件的自錨式吊拉組合橋於順橋向及垂直向之地震反應分析,藉以瞭解位處四種不同地質條件的自錨式吊拉組合橋之地震反應特性;另外,亦進行具有不同子結構勁度或不同幾何形狀的自錨式吊拉組合橋之地震反應分析,藉以瞭解不同子結構勁度與不同幾何形狀的自錨式吊拉組合橋之地震反應特性。研究成果顯示,斜拉索子結構勁度變化對順橋向地震反應之影響最大;主纜子結構勁度變化對垂直向地震反應之影響最大。另外幾何形狀變化中,以矢跨比變化對地震反應影響最大。
    最後以歷時方法分析探討裝設金屬耗能減震器對自錨式吊拉組合橋地震反應之影響比較,以及子結構勁度變化及幾何形狀變化對此種橋梁順橋向地震反應之影響。研究成果顯示,金屬耗能減震器在地震時可以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減少主梁及橋塔的變位,亦可有效減少斜拉索及主纜的內力之情形發生。
英文摘要
A self-anchored cable-stayed suspension bridge, which includes stayed cables and possesses, combines merits of both a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and a cable-stayed suspension bridge, which forms a totally renewed structure mechanism. When compared to a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this type of bridge gives better wind-resisting stabilities; and when compared to a cable-stayed suspension bridge, this type of bridge requires a lower tower height and does not require huge anchor bases. Hence, it is more adaptable to complex and weak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is therefore expected to have a more extensive developing room in the category of large-span bridges.
This research has established the numerical models and performed the detailed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 response of self-anchored cable-stayed suspension bridge. By using ANSYS program and both of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method and time history analysis method, this research performs the longitudinal and vertical earthquake response analysis in four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 response of self-anchored cable-stayed suspension bridge in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 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s of geometric changes and the changes in the stiffness of substructures on the earthquake response of self-anchored cable-stayed suspension bridge are also studied. 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hange in the stiffness of slant cables has the largest influence on the longitudinal earthquake response, and the change in the stiffness of main cables has the largest influence on the vertical earthquake response. Moreover, the change of rise-span ratio has the largest effect in influences of geometric changes. 
Finally, through time history analysis, the earthquake response of cable-stayed suspension bridge, after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metal dampers, has been analyzed and studied in this research. 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s of geometric changes and the changes in the stiffness of substructures on the earthquake response of this bridge are also studied. As a result, the device of the metal damper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energy of earthquake, joint displacement of main girder and tower, internal force of slant cables and main cables, etc.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摘 要	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1.1前言	1
1.2研究動機及目的	1
1.3研究內容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及橋梁基本架構	6
2.1前言	6
2.2文獻回顧	6
2.2.1斜張橋地震反應	6
2.2.2懸索橋地震反應	11
2.2.3吊拉組合橋地震反應	17
2.2.4隨機地震反應	19
2.2.5金屬阻尼器	22
2.3自錨式吊拉組合橋基本架構	23
第三章 自錨式吊拉組合橋彈性地震反應之反應譜法分析	25
3.1	前言	25
3.2	分析理論	26
3.2.1自錨式吊拉組合橋動力分析理論	26
3.2.2主梁應變能	26
3.2.3大位移勢能廣義函數	28
3.2.4自由振動方程式	33
3.2.5地震作用下橋梁結構運動方程式	35
3.3分析模式	37
3.3.1自錨式吊拉組合橋基本分析資料	37
3.3.2有限元素分析模型式	40
3.4分析結果與探討比較	42
3.4.1振動頻率與振態	42
3.4.2彈性地震反應譜分析	43
3.4.2.1順橋向彈性地震反應分析	44
3.4.2.2	垂直向彈性地震反應分析	48
3.4.3不同地盤對彈性地震反應之影響	51
3.4.3.1	對順橋向地震反應之影響	51
3.4.3.2	對垂直向地震反應之影響	55
3.4.4子結構勁度變化對地震反應之影響	58
3.4.4.1	子結構勁度變化對振動頻率之影響	58
3.4.4.2	子結構勁度變化對順橋向地震反應之影響	61
3.4.4.3	子結構勁度變化對垂直向地震反應之影響	67
3.4.5幾何形狀變化對地震反應之影響	72
3.4.5.1	幾何形狀變化對順橋向地震反應之影響	72
3.4.5.2	幾何形狀變化對垂直向地震反應之影響	78
3.5小結	84
第四章 自錨式吊拉組合橋彈性地震反應之歷時法分析	88
4.1前言	88
4.2分析理論	89
4.2.1動力歷時分析法	89
4.2.2動力方程式的數值解法	89
4.2.3雷利阻尼係數	90
4.3	分析模式	91
4.3.1基本分析資料	91
4.3.2有限元素分析模式	96
4.4	分析結果與探討	97
4.4.1彈性地震反應分析	97
4.4.1.1順橋向地震反應分析	97
4.4.1.2垂直向地震反應分析	101
4.4.2不同地盤對彈性地震反應之影響	105
4.4.2.1	對順橋向地震反應之影響	105
4.4.2.2	對垂直向地震反應之影響	109
4.4.3子結構勁度變化對地震反應之影響	113
4.4.3.1	子結構勁度變化對順橋向地震反應之影響	116
4.4.3.2	子結構勁度變化對垂直向地震反應之影響	118
4.4.4幾何形狀改變對地震反應之影響	124
4.4.4.1	幾何形狀變化對順橋向地震反應之影響	124
4.4.4.2	幾何形狀變化對垂直向地震反應之影響	130
4.5小結	136
第五章 設置金屬耗能減震器自錨式吊拉組合橋地震反應之歷時分析法分析	141
5.1前言	141
5.2金屬耗能減震的基本概念及類型	142
5.2.1耗能減震的基本概念	142
5.2.2阻尼器的分類	143
5.2.3金屬耗能減震器的特性和原理	144
5.3分析模式	147
5.3.1基本分析資料	147
5.3.2有限元素分析模式	147
5.3.3金屬耗能減震器的力學分析模式	148
5.4分析結果與探討	150
5.4.1順橋向地震反應特性及比較	150
5.4.2金屬耗能減震器之耗能參數變化對順橋向地震反應之影響	154
5.4.3金屬耗能減震器在不同地盤時之減震效果	155
5.4.4金屬耗能減震器在子結構勁度變化時之減震效果	160
5.4.4.1	金屬耗能減震器在主梁子結構勁度變化時之減震效果	164
5.4.4.2	金屬耗能減震器在橋塔子結構勁度變化時之減震效果	164
5.4.4.3	金屬耗能減震器在斜拉索子結構勁度變化時之減震效果	164
5.4.4.4	金屬耗能減震器在主纜子結構勁度變化時之減震效果	165
5.4.4.5	金屬耗能減震器在垂直吊索子結構勁度變化時之減震效果	165
5.4.4.6	綜合小結	166
5.4.5金屬耗能減震器在幾何形狀變化時之減震效果	166
5.4.5.1	金屬耗能減震器在主梁拱度變化時之減震效果	169
5.4.5.2	金屬耗能減震器在矢跨比變化時之減震效果	169
5.4.5.3	綜合小結	169
5.5小結	17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72
6.1結論	172
6.2建議	173
參考文獻	175

圖 3 1 自錨式吊拉組合橋示意圖	26
圖 3 2 梁單元自由體圖及彎曲變形圖	27
圖 3 3 自錨式吊拉組合橋全橋側視圖	38
圖 3 4 鋼筋混凝土箱梁斷面圖及鋼箱梁斷面圖(單位m)	38
圖 3 5 橋塔型式 (單位 m)	39
圖 3 6 自錨式吊拉組合橋有限元素模型	41
圖 3 7 第三類地盤地震反應譜	41
圖 3 8 自錨式吊拉組合橋之四個主要振態	43
圖 3 9 順橋向地震之主梁水平位移	44
圖 3 10順橋向地震之橋塔頂部水平位移	45
圖 3 11 順橋向地震之主梁彎矩	45
圖 3 12 順橋向地震之橋塔彎矩	46
圖 3 13 順橋向地震之主纜索力	46
圖 3 14 順橋向地震之斜拉索索力	47
圖 3 15 順橋向地震之垂直吊索索力	47
圖 3 16 垂直向地震之主梁垂直位移	48
圖 3 17 垂直向地震之橋塔水平位移	48
圖 3 18 垂直向地震之主梁彎矩	49
圖 3 19 垂直向地震之橋塔彎矩	49
圖 3 20 垂直向地震之主纜索力	50
圖 3 21 垂直向地震之斜拉索索力	50
圖 3 22 垂直向地震之垂直吊索索力	51
圖 3 23 順橋向地震時四類地盤主梁中點水平位移比較	52
圖 3 24 順橋向地震時四類地盤橋塔頂部水平位移比較	53
圖 3 25 順橋向地震時四類地盤主梁最大彎矩比較	53
圖 3 26 順橋向地震時四類地盤橋塔最大彎矩比較	53
圖 3 27 順橋向地震時四類地盤主纜最大索力比較	54
圖 3 28 順橋向地震時四類地盤斜拉索最大索力比較	54
圖 3 29 順橋向地震時四類地盤垂直吊索最大索力比較	54
圖 3 30垂直向地震時四類地盤主梁中點垂直位移比較	56
圖 3 31垂直向地震時四類地盤橋塔頂部水平位移比較	56
圖 3 32垂直向地震時四類地盤主梁最大彎矩比較	56
圖 3 33垂直向地震時四類地盤橋塔最大彎矩比較	57
圖 3 34垂直向地震時四類地盤主纜最大索力比較	57
圖 3 35垂直向地震時四類地盤斜拉索最大索力比較	57
圖 3 36垂直向地震時四類地盤垂直吊索最大索力比較	58
圖 4 1 四類地盤反應譜	92
圖 4 2 測站TCU096之堅硬地盤人造地震歷時記錄	92
圖 4 3 測站TCU096之普通地盤人造地震歷時記錄	93
圖 4 4 測站TCU096之軟弱地盤人造地震歷時記錄	93
圖 4 5 測站TCU096之台北盆地地盤人造地震歷時記錄	94
圖 4 6 測站TCU096之堅硬地盤人造正規化地震紀錄譜加速度與設計譜加速度之比較	94
圖 4 7 測站TCU096之普通地盤人造正規化地震紀錄譜加速度與設計譜加速度之比較	95
圖 4 8 測站TCU096之堅硬地盤人造正規化地震紀錄譜加速度與設計譜加速度之比較	95
圖 4 9 測站TCU096之堅硬地盤人造正規化地震紀錄譜加速度與設計譜加速度之比較	96
圖 4 10 順橋向地震時主梁中點水平位移之歷時反應	98
圖 4 11 順橋向地震時橋塔頂部水平位移之歷時反應	98
圖 4 12 順橋向地震時主梁最大彎矩之歷時反應	99
圖 4 13 順橋向地震時橋塔底部彎矩之歷時反應	99
圖 4 14 順橋向地震時主纜最大索力之歷時反應	100
圖 4 15 順橋向地震時斜拉索最大索力之歷時反應	100
圖 4 16 順橋向地震時垂直吊索最大索力之歷時反應	101
圖 4 17 垂直向地震時主梁中點垂直位移之歷時反應	102
圖 4 18 垂直向地震時橋塔頂部水平位移之歷時反應	102
圖 4 19 垂直向地震時主梁最大彎矩之歷時反應	103
圖 4 20 垂直向地震時橋塔底部彎矩之歷時反應	103
圖 4 21 垂直向地震時主纜最大索力之歷時反應	104
圖 4 22 垂直向地震時斜拉索最大索力之歷時反應	104
圖 4 23 垂直向地震時垂直吊索最大索力之歷時反應	105
圖 4 24 順橋向地震時四類地盤主梁中點水平位移歷時比較	107
圖 4 25 順橋向地震時四類地盤橋塔頂部水平位移歷時比較	107
圖 4 26 順橋向地震時四類地盤主梁最大彎矩歷時比較	107
圖 4 27 順橋向地震時四類地盤橋塔底部彎矩歷時比較	108
圖 4 28 順橋向地震時四類地盤主纜最大索力歷時比較	108
圖 4 29 順橋向地震時四類地盤斜拉索最大索力歷時比較	108
圖 4 30 順橋向地震時四類地盤垂直吊索最大索力歷時比較	109
圖 4 31 垂直向地震時四類地盤主梁中點垂直位移歷時比較	110
圖 4 32 垂直向地震時四類地盤橋塔頂部水平位移歷時比較	111
圖 4 33 垂直向地震時四類地盤主梁最大彎矩歷時比較	111
圖 4 34 垂直向地震時四類地盤橋塔底部彎矩歷時比較	111
圖 4 35 垂直向地震時四類地盤主纜最大索力歷時比較	112
圖 4 36 垂直向地震時四類地盤斜拉索最大索力歷時比較	112
圖 4 37 垂直向地震時四類地盤垂直吊索最大索力歷時比較	112
圖 5 1 四種不同阻尼裝置的遲滯曲線	144
圖 5 2 應力—應變曲線	145
圖 5 3 耗能器在一次迴圈中的耗能	146
圖 5 4 理想的彈塑性恢復力模型	148
圖 5 5 雙折線恢復力模型	149
圖 5 6 裝設金屬耗能減震器時主梁中點水平位移之歷時反應	151
圖 5 7 裝設金屬耗能減震器時橋塔頂部水平位移反應之歷時分析	151
圖 5 8 裝設金屬耗能減震器時主梁最大彎矩反應之歷時分析	152
圖 5 9 裝設金屬耗能減震器時橋塔最大彎矩反應之歷時分析	152
圖 5 10 裝設金屬耗能減震器時主纜最大索力反應之歷時分析	153
圖 5 11 裝設金屬耗能減震器時斜拉索最大索力反應之歷時分析	153
圖 5 12 裝設金屬耗能減震器時垂直吊索最大索力反應之歷時分析	154
圖 5 13 有無裝設金屬耗能減震器對主梁中點水平位移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56
圖 5 14 有無裝設金屬耗能減震器對橋塔頂部水平位移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57
圖 5 15 有無裝設金屬耗能減震器對主梁最大彎矩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57
圖 5 16 有無裝設金屬耗能減震器對橋塔最大彎矩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58
圖 5 17 有無裝設金屬耗能減震器對主纜最大索力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58
圖 5 18 有無裝設金屬耗能減震器對斜拉索最大索力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59
圖 5 19 有無裝設金屬耗能減震器對垂直吊索索力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59
圖 5 20 有無裝設金屬耗能減震器對基底剪力和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60

表 3 1 吊拉組合橋斷面參數	39
表 3 2 吊拉組合橋材料彈性模數(單位:KN/m2)	39
表 3 3 吊拉組合橋前20個振態之振動頻率與振態特性	42
表 3 4 順橋向地震時四類地盤位疑及內力反應結果比較	52
表 3 5 垂直向地震時四類地盤位移及內力反應結果比較	55
表 3 6 子結構勁度變化之振動頻率	59
表 3 7 順橋向地震時主梁子結構勁度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62
表 3 8 順橋向地震時橋塔與主纜子結構勁度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63
表 3 9 順橋向地震時斜拉索與垂直吊索子結構勁度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64
表 3 10 垂直向地震時主梁子結構勁度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67
表 3 11 垂直向地震時橋塔與主纜子結構勁度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68
表 3 12 垂直向地震時斜拉索與垂直掉索子結構勁度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69
表 3 13 順橋向地震時主梁拱度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73
表 3 14 順橋向地震時主纜矢跨比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73
表 3 15 順橋向地震時交叉吊索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74
表 3 16 順橋向地震時輔助墩位置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75
表 3 17 垂直向地震時主梁拱度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78
表 3 18 垂直向地震時主纜矢跨比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79
表 3 19 垂直向地震時交叉吊索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80
表 3 20 垂直向地震時輔助墩位置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81
表 4 1 順橋向地震時四類地盤位移及內力歷時結果比較	106
表 4 2 垂直向地震時四類地盤位移及內力歷時結果比較	109
表 4 3 順橋向地震時主梁子結構勁度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13
表 4 4 順橋向地震時橋塔和主纜子結構勁度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14
表 4 5 順橋向地震時斜拉索和垂直吊索子結構勁度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15
表 4 6 垂直向地震時主梁子結構勁度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19
表 4 7 垂直向地震時橋塔和主纜子結構勁度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20
表 4 8 垂直向地震時斜拉索和垂直吊索子結構勁度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21
表 4 9 順橋向地震時主梁拱度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24
表 4 10 順橋向地震時矢跨比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25
表 4 11 順橋向地震時交叉吊索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26
表 4 12 順橋向地震時輔助墩位置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27
表 4 13 垂直向地震時主梁拱度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30
表 4 14 垂直向地震時矢跨比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31
表 4 15 垂直向地震時交叉吊索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32
表 4 16 垂直向地震時輔助墩位置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34
表 5 1 不同耗能參數對順橋向地震歷時反應分析之比較	155
表 5 2 金屬耗能減震器對四類地盤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56
表 5 3 裝設金屬耗能減震器後主梁子結構勁度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61
表 5 4 裝設金屬耗能減震器後橋塔及主纜子結構勁度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62
表 5 5 裝設金屬耗能減震器後斜拉索及垂直吊索子結構勁度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63
表 5 6 裝設金屬耗能減震器後主梁拱度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67
表 5 7 裝設金屬耗能減震器後矢跨比變化之地震反應影響比較	168
參考文獻
[1]	方國強、邱文亮(2007) “斜拉橋地震反應及其彈性約束減震研究”大連理工大學橋梁與隧道工程碩士論文
[2]	王天亮、李建中、王邦楣(2007) “大跨度斜拉橋地震反應分析及減震技術研究”,同濟大學土木學院橋梁工程系
[3]	林立勤、王寶璽(2007) “斜索細分對高屏溪斜張橋地震分析之影響” 中原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
[4]	顧濤、趙人達、劉昌義(2008) “獨塔雙索面斜拉橋穩定性及地震響應分析”,西南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5]	趙國棟、鐘鐵毅(2008) “斜拉橋地震反應分析與減震設計”北京交通大學橋梁與隧道工程碩士論文
[6]	武芳文、趙雷(2009) “大跨度斜拉橋地震回應非線性時程分析”,世界地震工程學刊,第四期
[7]	陳圓圓(2009) “大跨徑斜拉橋抗震動力性能分析”長安大學橋梁與隧道工程組
[8]	史曉星、孫宗光(2009) “大跨度斜拉橋動力特性及地震回應分析”,大連海事大學碩士論文 
[9]	柳國環、李宏男、田利(2009) “九江長江大橋在多點多維地震激勵下的反應分析”振動與衝擊學術期刊,第九期
[10]	方圓、鄧育林、李建中(2009),“大跨多塔斜拉橋動力特性及抗震性能研究”,結構力學學刊,第五期
[11]	陳琦(2010) “荷麻溪大橋動力特性與地震反應譜分析” ,鐵道工程學報,第五期
[12]	徐凱燕、魏德敏(2010) “武漢軍山長江大橋非線性地震反應歷時分析”湖南大學學報,第五期
[13]	宋曉東、許惟國(2010) “汶川地震中單塔單索面斜拉橋的地震反應分析”,西南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4]	M. Ahmed, A. Ghaffar and L.I. Rubin, (1983)“Lateral Earthquake Response of Suspension Bridges,”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Vol.l09, No.3, pp.664-675.
[15]	顏啟川, (1988)“吊橋結構分析,”中原大學碩士論文.
[16]	黃朝光、彭大文, (1996)“單塔懸索橋的地震響應研究,”中國公路學報, 第1期.
[17]	林家浩、張亞輝、趙岩, (2001)“大跨徑架構抗震分析方法及近期發展,”力學發展, 第3期.
[18]	M. Berrab and E. Kausel, (1992)“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of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Spatially Varying Motions,”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Vol.21 pp.461-470.
[19]	S.M. Allam and T.K. Datta, (2002)“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of Suspension for Random Ground Motions,”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NOV./DEC, pp.325-337.
[20]	劉春城, (2003)“混凝土自錨式懸索橋三維地震反應研究,”大連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1]	張運波、陳偉、林玉森, (2006)“影響大跨徑懸索橋自振特性的參數分析,”華東公路, 第6期.
[22]	范俊傑,(2006)“懸索橋動力反應之研究”,中華大學碩士論文
[23]	吳坤平、肖勇剛(2007) “大跨度懸索橋動力特性計算及參數分析”,長沙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24]	王亞飛、邱文亮(2008) “自錨式懸索橋地震回應分析和減震措施研究”,大連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25]	肖岱、黃才良(2008) “大連金州灣二橋地震反應分析”,大連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26]	王猛、張哲(2009) “大跨度自錨式懸索橋空間地震反應分析”,大連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27]	黃斌勇、張新軍(2009) “混凝土自錨式懸索橋的力學性能研究”,浙江工業大學碩士論文
[28]	蔡政霖(2010) “自錨式懸索橋靜態與動態力學行為之探討” ,中華大學土木研究所博士論文
[29]	常付平、張哲(2005)  “自錨式吊拉組合索橋的力學性能研究與分析”,大連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30]	張永傑、張哲(2006) “自錨式吊拉組合橋設計及力學性能分析” ,大連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31]	陳君、檀永剛(2007) “莊河建設大橋地震反應分析”,大連理工碩士論文
[32]	張丹,“吊拉組合橋的力學性能分析”,浙江工業大學結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33]	韓立中、張哲(2009) “大跨度自錨式斜拉懸索橋分析方法與性能研究”,大連理工大學博士論文
[34]	R.A. Burdisso and M.P. Singh, (1987)“Multiply Supported Secondary Systems Part h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Vol.15 pp.53-72.
[35]	M.P. Singh and R.A. Burdisso, (1987)“Multiply Supported Secondary Systems Part II:Seismis Inputs,”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Vol.15 pp.73-90.
[36]	S.N. Aly, and A.G. Ahmedm, (1990)“Non-linear Earthquake Response Analysis of 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s:Applications,”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Vol.19, pp.63-76.
[37]	A.D. Kiureghhan and A. Neuenhofer, (1992)“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for Multi-support Seismic Excitations,”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Vol.21 pp.713-40.
[38]	M.k. Berrah and K.A. Eduardo, (1993)“Modal Combination Rule for Spatially Varying Seismic Motions,”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Vol.22, pp.791-800.
[39]	H.Z. Ernesto and E.H. Vanmarcke, (1994)“Seismic Random-Vibration Analysis of Multi Support Structural Systems,”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Mechanics, Vol.120, No.5 pp.1107-28.
[40]	M.k. Berrah, R.J. Gibefl and P.Y. Bard, (1996)“Influence of Seismic waves Spatial Variability On Bridges Sensitivity Analysis,”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Vol.25, pp.795-814.
[41]	林家浩、張亞輝、趙岩, (2001)“大跨徑架構抗震分析方法及近期發展,”力學發展, 第3期.
[42]	唐治平、李建生, (1997)“橋梁用增效式阻尼裝置之研究,”,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 第九卷, 第四期, 第593-603頁.
[43]	唐治平、李維森, (1999)“具增效式阻尼裝置橋梁模型之振動臺實驗,”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 第十一卷, 第二期, 第279-88頁.
[44]	范效貴、申愛國(2010) “橋梁減隔震措施研究”,西南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