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501201911143100
DOI 10.6846/TKU.2019.00359
論文名稱(中文) 台灣高職家政美容科學用落差之研究──產業觀點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Skills and Educational Mismatch in Department of Household Management and Cosmetology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 in Taiwan—Industrial Perspectiv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E-Learning 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7
學期 1
出版年 108
研究生(中文) 張雯琪
研究生(英文) Wen-Chi Chang
學號 70574007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8-12-22
論文頁數 6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蔡森暉
委員 - 何俐安
委員 - 蔡銘修
關鍵字(中) 學用落差
技能指標
職能
關鍵字(英) Skills and Educational Mismatch
Skill Indicators
Occupational Competenc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產業之觀點了解台灣高職美容科學用落差之研究,並以中部標竿高職學校為研究對象。主要目的在了解: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進行,以標竿學校美容科畢業生之六位專家業主進行深度訪談,訪談內容經逐字稿類化分析,所得結論如下述:
一、	知識構面升學導向,證照領導教學,課程華而不實,實習課程有待重新規劃。
二、	實務技能構面,實習課程技能指標流於形式,流程不熟,技巧不足,知識不
專,導致學生學用落差顯著存在。
三、	情意態度構面,關於「工作習慣」、「工作調適」和「人際互動」需要再加強
教育。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aims to discuss and understand the skills and educational mismatch in department of household management from an industrial point of view. Subjects are from the best in class vocational high school in middle Taiwan.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via personal interview,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six professional expertise, analyzed interview data word by word, and divided into different categories, and here are the conclusions:
(1)Aspects of knowledge, academic-oriented, education leading to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s, programs are fancy but not useful, needed reorganization of the internship programs.
(2) Aspects of practical skills, internship programs are often a formality. Students are not familiar with the process, lack of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hich lead to significant skills and educational mismatch.
(3) Aspects of attitude, a comprehensive employee training on “Working Habits ”、 “Work Adjustment”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are essential.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 …………………………………………………………………………… iii
目次…………………………………………………………………………………....v
表次 …………………………………………………………………………………vi
圖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高等職業學校學用落差之成因、現象與因應	11
第二節 高職家政群美容科之內涵與目標	22
第三節 高職家政群美容科沿革與現狀	24
第四節 美容產業結構與美容科學生就業狀況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0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2
第四節 研究實施與資料處理	3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7
第一節 知識構面學用落差分析	37
第二節 實務技能構面學用落差分析	41
第三節 情意態度構面之學用落差分析	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2
第一節 結論	52
第二節 建議	54
參考文獻	57
壹、  中文部分	57
貳、  英文部分	60
參、  網路資源	60
附錄	63
〈附錄一〉訪談邀請同意書	63
〈附錄二〉訪談題綱	64
表次 
表2-1-1職業學校群科歸屬表22 
表3-1-1受訪者相關資料31 
表4-1-1 最學以致用實習課程單元項目 37 
表4-1-2 最不學以致用實習課程單元項目39 
表4-2-1 流程不熟之單元項目 41 
表4-2-2 技巧不足之單元項目43 
表4-2-3 知識不專之單元項目 44 
表4-3-1 情意態度構面學用落差現象 47
圖次 
圖1-3-1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十二年國教課綱課程組成示意圖8 
圖2-1-1大學及專科學校數目增減趨勢圖13 
圖2-1-2中等教育數量高中與高職比例示意圖(80年代之前)14 
圖2-1-3中等教育數量高中與高職比例示意圖(80年代之後)15 
圖3-4-1訪談處理步驟圖34 
圖4-1-1標竿學校之家政美容科課程之學用落差示意圖40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台灣指標調查研究股份有限公司(2017)。教育重要議題民意調查。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
左燕貽(2016)。學生校外實習輔導、實習認知對實習成效及實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台中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宋修德、謝品軒(2017)。高職建教合作現況與問題之探討。中華科技大學學報,72,45–59。
田振榮、李基常、謝文隆、徐昊杲、吳政達、盧俊宏(2003)。臺灣地區高職培育人才與技術人力供需現況調查研究。台北:教育部。
田振榮、胡茹萍、溫瑞烘、周碩樑、廖興國、陽琪、張銘華、熊亮原、范靜媛(2006)。建構高職各學群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技術職業教育研究中心。
行政院教育部(2015)。教育統計。臺北市:教育部。
吳嘉澤(2007)。高職工業類科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升學意願及影響因素之研  究。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大偉(1983)。能力本位教學與職業教育。家政教育,9(1),56-58 。
李隆盛(1999)。在三明治教學中如何結合師資課程與設備。全國技職校院三明治教學研討會,15-17。
李怡穎、陳中慧(2016)。強化實習實作扭轉趨向學術化之高職學校教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11),71-74。
杜正勝(2006)。振興技職教育,高職與技專校院校長聯席合議簡報。
林永豐(2014)。有關學歷通膨概念的幾點釐清。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12),2014年,1-3。
林俊彥、陳幼珍(2017)。縮小「學用落差」是產官學共同的責任。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8),45-48。
邱素沁(1983)。近三十年來我國家事職業教育的發展。家政教育,9(2),28-36。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6)。家政群(草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教研課字第 1051100272 號函。
張仁家、徐玉芳(2015)。技職教育學術化的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11),18-21。
張仁家、陳琨義(2017)。從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看我國技術型高中的發展與因應。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7(2),61~75。
張仁家(2014)。開展技職教育的天空-析論當前高職教育應走的方向。中等教育,65(2),21 – 31。
張文雄、何信助、廖年淼(2000)。公私立職校學生人數結構及其相關因素對教育機會均等之影響分析。科技學刊,9(2),2000年,頁165-167。
張國保(2011)。精進人才培育方案的執行成效。臺灣經濟論衡,9(8),34-37。
張國寶、李寶琳(2013)。我國技職人才培育的問題與前瞻。教育資訊與研究,112,53-76。
教育部(2009)。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宣導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0)。技職教育再造方案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中華民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簡介。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5)。技術及職業教育法。民國104 年1 月14 日華總一義字第10400002681號令。
許美瑞(2008)。高職家政技職教育能力指標建立之初探。中華家政學刊,43,25-41。
許勝雄(2013)。人才供需為何失調?師友月刊,554,9-11。
陳信憲、陳美華(2005)。技職校院商管學群學生財金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師大學報,50(2),121-138。
陳恆鈞、許曼慧(2015)。台灣技職教育政策變遷因素之探討:漸進轉型觀點。公共行政學報,48,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1-42。
黃乃熒(2005)。學校組織變革之意識型態研究—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師大學報,50(1)。
黃政傑(2015)。技術教育學術化的問題與對策。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11),1-6。
楊朝祥(1984)。技術職業教育辭典。台北:三民。
楊朝祥(2006)。臺灣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沿革與經濟發展。中等教育,57(2),4-31。
楊朝祥(2011)。技職教育發展與國家考試改革。國家菁英,27,17-36。
經建會人力規劃處(2011)。「人才培育方案」99年度執行成果。我國技職人才培育的問題與前瞻。
葉惠榕(2017)。畢業先就業,否則即失業?台灣教育評論月刊,6(3),147-151。
董宛甄(2014)。校外實習滿意度、實習輔導、實習成效與續留產業關係之研究-以澎湖高職生為例。澎湖科技大學服務業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蔡淑鈴(2004)。高等教育的擴展對教育機會分配的影響。台灣社會學,7,47-88。
蕭全政(2001)。台灣地區的新重商主義。台北:業強出版社,2001年4月。
謝小芩、張晉芬、黃淑玲(1995)。技職教育政策與職業學校的運作。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改叢刊AB11。
謝宇程(2013)。做自己的教育部長。臺北:天下文化。
黏淑梨(2008)。優質高職城鄉差異之研究。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7月。
職業學校課程發展指導委員會、職業學校群科課程規劃工作圈總綱小組、職業學校群科課程規劃工作圈-家政群課程綱要發展小組編(2009)。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家政群,教育部。
嚴敬雯(2006)。台灣青少年從學校到職場的銜接機制之探討:以大專就業學程之實施為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貳、  英文部分
Friedrich, A., Jonkmann, K., Nagengast, B., Schmitz, B., & Trautwein, U. (2013). Teachers’and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math competence: Differentiation and agreement.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7, 26-34.
McClelland, D.C.(1973).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American Psychologist, 28, 1-14.
Spencer, L.M.,& Spencer,S.M.(1993).Competence at work: Model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NY:Wiley
Wu,R.F(1992).The perception of entry level skills among employers , training advisers and trainees in selected occupations in Englad and Wales and in Taiwan ,Ph.D.thesis.University of Wales, Aberystwyth.
參、	網路資源
王朝正(2011)。職業學校發展檢討工作圈結案報告。教育部委託研究報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取自 https://www-o.ntust.edu. tw/~vtedu/data/1001127fin.doc
沈亭華(2016)。台灣技職教育重要政策改革與發展之研究。取自http://spirit.tku.edu.tw:8080/phd/upload/604720069/%A8H%ABF%B5%D8%AD%BB%B4%E4%A5%FE%A4%E5-%20(2).pdf
張烽彬(2016)。高教擴張與學用落差。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取自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6/04/26/changfengpin/
教育部(1998)。職業學校課程標準暨設備標準。取自http://www.tve.edu.tw/data/00054.htm 
教育部(2013)。立法院三讀通過「高級中等教育法」及「專科學校法」部分條文修正案確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法源。取自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1088&Page=20001& wid=ddc91d2b-ace4-4e00-9531-fc7f63364719&Index=1
教育部(2013)。技職教育再造方案。取自
http://www.edu.tw/ FileUpload/1052-14036%5CDocuments/%E6%8A%80%E8%81% B7%E6%95%99%E8%82%B2%E5%86%8D%E9%80%A0%E6%9 6%B9%E6%A1%88%E6%89%8B%E5%86%8A.pdf
教育部(2013)。教育統計指標中文版。取自
http://www.edu.tw/pages/ detail.aspx?Node=1052&Page=19985&wid=31d75a44-efff-4c44- a075-15a9eb7aecdf&Index=1
教育部(2016)。105學年度各級教育統計概況分析。
取自http://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105_all_level.pdf
教育部技職司(2004)。技職校院課程資源網。取自http://course.tvc.ntnu.edu.t
教育部統計處。教育統計查詢網。取自
https://stats.moe.gov.tw/result.aspx?qno=MQAyADYA0
陳至中(2017)。台科大四年制申請入學放榜平均學測67級分。2017年4月21日,中央社,取自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704210108-1.aspx
進路分析篇:簡介國中生升學進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技職教育宣導方案(修
正草案)。取自http://12basic.edu.tw/File/LevelFile_1107/1030211%E5%8D%81%E4%BA%8C%E5%B9%B4%E5%9C%8B%E6%B0%91%E6%95%99%E8%82%B2%E6%8A%80%E8%81%B7%E6%95%99%E8%82%B2%E5%AE%A3%E5%B0%8E%E6%96%B9%E6%A1%88(%E6%96%B0%E6%A0%BC%E5%BC%8F%EF%BC%890226.doc
經濟部(2016)。人才快訊: 解決技職教育「學用落差」需校準供需和翻轉觀念,2016年10月26日,取自http://president.ctust.edu.tw/ezfiles/1/1001/img/1559/206211760.pdf
薛荷玉(2013)。五專菁英班今年起開辦。高教技職簡訊。取自http://www.news.high.edu.tw/pages_d.php?fn=news2&id=355
龔瑞璋(2013)。技職再造務實致用。高教技職簡訊。取自http://www.news.high.edu.tw/pages_d.php?fn=news2&id=355
李建興(2018)。55.4%上班族學非所用技職學用落差高於普大,取自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42808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7)。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結果。取自 http://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 nt/7621142238CA7EAUC2.pdf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12).Education + Industry + Race to the Top = Pathways to Good Jobs. http://www.ed.gov/blog/2012/06/education-industry-race-to-the-top-pathways-to -good-jobs-in-illinois/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資訊網,http://course.tchcvs.tc.edu.tw/Home0.asp?main=pCV/CVDept
群科歸屬表(2017)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y8xEgAIPsm-nugfIVyvXQz_y9k2eSnra/view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