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501201721545800
DOI 10.6846/TKU.2017.00482
論文名稱(中文) 問題本位學習融入翻轉教室對國中生之數學學習成效與學習動機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n Action Research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to Flipped Classroom on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E-Learning 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1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陳麗華
研究生(英文) Li-Hua Chen
學號 79774024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6-12-27
論文頁數 13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沈俊毅
委員 - 鍾志鴻
委員 - 林佳蓉
關鍵字(中) 問題本位學習
翻轉教室
數學學習成就
數學學習動機
行動研究
關鍵字(英) Problem-based learning
Flipped classroom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Learning motivation
Action research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以研究者所任教的國中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問題本位學習融入翻轉教室對學生數學學習成就與學習動機的影響。於行動中探究「均一教育平台」使用的實施歷程與問題本位學習的實施歷程,並分析學生的學習成果與學習動機,從中探討學生學習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問題與感受,以及教師於此教學歷程中所面對的困難與省思。
    本研究包括兩個階段的教學行動,分別為第一階段的「均一教育平台」的使用介紹與進度安排,以及第二階段的問題本位學習。透過「數學學習動機量表」與「機率單元測驗卷」資料,量化分析學生學習前後的影響;以學習單、學習心得、觀察記錄、訪談紀錄、教師省思札記等多元方法蒐集質性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獲致下列結論:
一、以問題本位學習融入翻轉教室,能維持九年級國中生對數學的學習動機。
二、以問題本位學習融入翻轉教室,對於九年級國中生的數學機率單元學習成效有提升的趨勢。
三、學生喜愛問題本位學習融入翻轉教室的教學方式,且期待持續進行,並希望擴展至全班實施。
四、實施問題本位學習融入翻轉教室對於提升九年級國中生的機率單元學習之行動研究,能提高教師省思能力,並有助教師專業成長。

    最後,本研究對於未來欲從事與本研究相關議題的研究者與現職教師,提出若干教學研究方向與建議。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used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tegrated into flipped classroom on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 for ninth-grade students .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the Junyi Academy, and analysised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difficulties and reflections.
    This study included two sections, (1)the introduction and scheduling of the Junyi Academy, (2)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ing. The study analysised of the influence by using the "Mathematics Learning Motivation Scale" , and collected many datas to understand the learning effect by using the"Probability Tests", "single-study" ,"student learning experiences" , "teacher observation records" , "students recorded interview".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First,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tegrated into the flip classroom, to keep the ninth grade students motivation on mathematics learning.
Second,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tegrated into the flip classroom, to promote the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on unit probability.
Third, students would love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tegrated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and looked forward to continuing, and extended to all students.
Fourth, the study improve teachers’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Finally, the research provide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revealed issues for further clarifica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i
表 目 錄	iii
圖 目 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數學學習動機	9
第二節 問題本位學習	13
第三節  翻轉教室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步驟	33
第三節 行動場域與研究對象	3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2
第五節 教學設計	46
第六節 研究者的背景與角色	49
第七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55
第一節 主題一教學活動實施歷程及教學行動的修正	55
第二節 主題二教學活動實施歷程	73
第三節 機率學習成效與學習動機前後測表現	87
第四節 學生學習所遭遇到的問題與感受	95
第五節 教學行動的省思	10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結論	109
第二節 建議	113
參考文獻	118
一、中文部分	118
二、英文部分	122
附  錄	125
附錄一 家長同意書	125
附錄二 問題本位學習融入翻轉教室教學後半結構式訪談大綱126
附錄三 協同觀察教師回饋單	127
附錄四 教師觀察記錄	128
附錄五 數學學習動機問卷	129
附錄六 機率單元學習成就測驗卷(前測)	131
附錄七 機率單元學習成就測驗卷(後測)	133
附錄八 上課規則與小組分工表	135
附錄九 工作紀錄單與資源使用調查表	136
附錄十 小組討論學習評量表(自評與互評表)	137
附錄十一 單元學習感受記錄表	138
附錄十二 書面資料評分表	139
 
表 目 錄
表2-2-1 國內外學者對問題本位學習的定義	15
表2-2-2 國內問題本位學習在數學學習方面之研究結果	22
表2-3-1 傳統講授教學與翻轉教室的比較	27
表2-3-2 國內翻轉教室對數學學習之研究結果	29
表3-5-1 學習目標與教學目標	47
表3-5-2 線上自學預讀單元規畫	47
表3-7-1 資料編碼對照表	53
表4-1-1 機率前測成績分析表	57
表4-1-2 數學學習動機量表前測成績表	59
表4-1-3 訪談紀錄:各組上台報告對於學習是否有助益	68
表4-2-1 訪談紀錄:討論單對於小組討論是否有助益	82
表4-2-2 訪談紀錄: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的優缺點	85
表4-3-1 機率單元前後測描述性統計摘要與t檢定分析表	87
表4-3-2 機率前測與後測成績分析表	88
表4-3-3 機率前後測概念與應用題型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與t檢定分析表89
表4-3-4 機率前測與後測成績分析表(未補習,不含G3S2)91
表4-3-5 學習動機前後測描述性統計摘要與t檢定分析表	92
表4-3-6 學習動機前後測六大主題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與t檢定分析表94
表4-4-1 訪談紀錄:在家自主學習的看法	96
表4-4-2 訪談紀錄:回家自主學習,課堂討論的學習方式感想97
表4-4-3 訪談紀錄:在家自主學習與課堂討論對解決數學問題是否有助益	98
表4-4-4 訪談紀錄:喜歡PBL融入翻轉教室的學習方式嗎	99
表4-4-5 訪談紀錄:整體學習活動對於以後遇到問題是否能幫忙解決	100
表4-4-6 訪談紀錄:學習活動的感想	101
 
圖 目 錄
圖3-1-1 研究方法	32
圖3-1-2 研究架構圖	33
圖3-2-1 研究流程圖	34
圖3-2-2 研究時程甘特圖	38
圖3-3-1 數學與自然前四學期的學業學習表現與分組	40
圖3-3-2 數學與自然前五學期的學業學習表現與分組	41
圖3-7-1 均一教育平台學習紀錄(影片進度報告與習題進度報告)51
圖3-7-2 研究效度建構過程圖	53
圖4-1-1 主題一:教學活動實施歷程─機率概念的建立	56
圖4-1-2 「均一教育平台」影片進度報告	61
圖4-1-3 「均一教育平台」習題進度報告	62
圖4-1-4 問題討論與問題本位學習策略單(主題一)	65
圖4-1-5 工作紀錄單示例	66
圖4-1-6 主題一PPT製作報告成果示例	67
圖4-1-7 上台報告的提問問題與評分表示例	69
圖4-2-1 主題二:教學活動實施歷程─機率的應用	73
圖4-2-2 「均一教育平台」電腦教室授課與學習單討論資料蒐集相片	75
圖4-2-3 「均一教育平台」習題進度總覽	75
圖4-2-4 問題討論與問題本位學習策略單(主題二)	77
圖4-2-5 互評與自評的小組討論學習評量表示例	79
圖4-2-6 課堂進行間小組問題本位學習討論相片	81
圖4-2-7 主題二PPT製作報告成果示例	83
圖4-4-1 學習感受書面資料示例	9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千倖(1999)。「合作學習」和「問題導向學習」-培養教師及學生的科學創造力。教育資料與研究,28,31-39。
王紀凱(2015)。翻轉教室內有效教學策略之研究-七年級學生學習線型函數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石柳棻(2006)。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對國二學生數學學習動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習策略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朱銘裕(2012)。5E探究教學對國中生數學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幾何單元」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江岱潔(2015)。翻轉教室教學法融入在職教育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探究。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佐藤學(2012)。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台北市:親子天下。
何琦瑜、賓靜蓀、陳雅慧等(2013)。翻轉教育:未來的學習、未來的學校、未來的孩子。台北市:親子天下。
吳俊憲、吳錦惠(2015)。翻轉教室─啟動教室裡寧靜的革命。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6),174-178。
吳昭容、鄭鈐華、陳柏熹、許志農(2014)。數學素養調查的實施現況與國際借鏡。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31(6),5-20。
吳惠玲(2010)。台北市國小弱勢學生與一般學生數學學習動機與數學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吳香儀(2008)。運用問題導向學習模式於「質性研究課程」之學習歷程與成效。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吳旭紳(2010)。問題導向之中學生數學教材教法研究。私立中原大學:桃園市。
宋佳苓(2009)。問題本位學習教學模式在七年級學生數學學習之行動研究。私立中原大學:桃園市。
林生傳(2007)。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林幸玉(2015)。翻轉教室之教學成效-均一教育平台運用於國小五年級數學面積單元教學。南華大學:嘉義縣。
林慧穎(2011)。不同學習成就的高職學生在「問題導向學習」教學下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林素微、戴妏純(2015)。數學素養、問題解決類型與數學學習策略之關聯性探討。第七屆科技與數學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數學教學工作坊論文集
周欣綈(2014)。「問題本位學習」對不同數學背景知識的國小三年級學生數學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影響。私立中原大學:桃園市。
周揚軒(2012)。探討WIIMOTE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國中數學科的學習成效。私立中原大學:桃園市。
周楷蓁(2013)。翻轉教室結合行動學習之教學成效。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邱孟德(2010)。以問題導向學習應用於數學成就低落學生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姜忠宏(2016)。翻轉教室之教學成效-應用Live數學學習網於九年級數學圓形單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計惠卿、張杏妃(2001)。全方位的學習策略-問題導向學習的教學設計模式。教學科技與媒體,55,58-77。
紀雅芳、溫媺純(2008)。5E學習環融入數學探究教學對國中生學習動機之影響。台灣數學教師電子期刊,(13),1-12。doi:10.6610/ETJMT.20080301.01
段曉林、靳知勤、謝祥宏(2001)。科學學習動機問卷的效化研究。中華民國第十七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胡蕙芬(2009)。運用問題導向學習的促進者在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小組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翁崇文(2015)。「翻轉」教育在「翻轉」什麼。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2),99-100。
秦采帆(2015)。知識結構學習系統於翻轉教室之學習成效。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3)。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郭珮君(2015)。翻轉教室於國中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南華大學:嘉義縣。
郭淑禎(2003)。從建構取向教學的教室環境營造提昇學童科學學習動機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大學:花蓮縣。
郭靜姿、何榮桂(2014)。翻轉吧教學!。台灣教育,(686),9-15。
陳玨名(2006)。「問題本位學習」教學模式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數學科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影響。私立中原大學:桃園市。
陳美華(2009)。「問題本位學習」對國二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習策略之影響。私立中原大學:桃園市。
陳育捷(2015)。翻轉教室對於國中學生數學學習成效與態度影響之行動研究──以一元一次方程式為例。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陳毓凱(2005)。「問題本位學習」教學模式對國中二年級學生自我導向科學學習傾向與科學學習動機之影響。私立中原大學:桃園市。
莊嘉淋(2013)。問題本位學習對不同先備知識的六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成效之影響。私立中原大學:桃園市。
許珮玲(2010)。「問題本位學習」對不同學習風格的國小四年級學童數學學習成就之影響。私立中原大學:桃園市。
許茜惠(2012)。學習環教學模式對國小六年級學生數學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張瓊穗、賴亦璇、王尹伶、甘佩禎(2002)。問題導向學習模式在國小環境議題教學之應用。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0(2),198-209。
曾釋嫻(2014)。翻轉課堂教學對大學生學習策略影響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曾孟慧(2006)。「問題本位學習」教學模式對五年級學童數學學習的數學態度和後設認知之影響。私立中原大學:桃園市。
游蒼慶(2011)。問題本位學習之國中數學之幾何教材的教法研究。私立中原大學:桃園市。
黃琡惠(2007)。問題本位學習之設計與實施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8,92-108。
黃政傑(2014)。翻轉教室的理念、問題與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12),161-186。
黃寶珠(2015)。三峽區國小教師對翻轉教學態度之調查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項志偉(2015)。翻轉教室教學模式導入國小資訊課程對批判性思考能力之影響。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楊坤原、張賴妙理(2005)。問題本位學習的理論基礎與教學歷程。中原學報,33(2),215-235。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台北市:師大書苑。
廖遠光、張澄清(2013)。問題本位學習對學生學業成就與高層次思考能力影響之後設分析。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1(4),1-40。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書局。
蔡香玲(2015)。翻轉課堂教學與數學學習成效的探究─以列式與等量公理為例。華梵大學:新北市。
鄧文傑(2016)。翻轉教學應用於高職數學對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劉怡甫(2013)。翻轉課堂—落實學生為中心與提升就業力的教改良方。評鑑雙月刊,(41),31-34。
劉敏豪(2013)。「問題本位學習」對國中九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習成就之影響。私立中原大學:桃園市。
歐秋坊(2012)。運用概念構圖融入問題導向學習於八年級地理科之行動研究─以台北市某都會型國中為例。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錢思媚(2015)。運用翻轉教室合作學習策略進行國小三年級數學課程應用之行動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鄭宇樑(2006)。問題導向學習的課程與教學。致遠管理學院學報,(1),177-195。doi:10.6595/BDCM.2006.1.11
謝明鳳(2015)。電子教科書融入合作學習對九年級學生數學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影響。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謝政達(2013)。臺北市私立高職學生數學課班級氣氛對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羅志仲(2014)。翻轉教室翻轉學習。師友月刊,(563),20-24。
嚴天龍(2015)。翻轉教學對高中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華東臺商子女學校學生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一、英文部分
Ames, C. (1992). Classrooms: Goals, structures, and student motiv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4(3), 261-271. doi:10.1037/0022-0663.84.3.261
Atkinson, J. W. (1964). An introduction to motivation. Princeton:Van Nostrand.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NY: W.H. Freeman.
Barrows, H. S. (1985). How to design a problem-based curriculum for the pre-clinical years. 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Barrows, H. S. (1986). A taxonom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s. Medical Education, 20(6), 481-486.
Barrows, H. S., & Tamblyn, R. H. (1980). Problem-based learning : An approach to medical education.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Benjamin et al., (1999),Implemen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betes care 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trial using firm systems, Diabetes Care, 22(10), 1672.
Bergmann, J., & Sams, A. (2012). Flip Your Classroom: 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 Eugene, Or.: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Cooke, M., & Alavi, C. (1995)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 health science curriculum. Routledge, 12-37.
Delisle, R. (1997). How to use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Alexandria, Virgini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Dewey, J. (1916).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Dweck, C. S. (1986). Motivational processes affecting learn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s, 41(10), 1040-1048. doi:10.1037/0003-066X.41.10.1040
Köller, O., Baumert, J., & Schnabel, K. (2001). Does interest mat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interest and achievement in mathematics.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32(5), 448-470. doi: 10.2307/749801
Lewin, K. (1946). 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s.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2(4), 34-36.
Middleton, J. A. (1995). A study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A personalconstructs approach.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6(3), 254-279. doi:10.2307/749130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1989). 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Reston, VA: Author.
Pintrich, P. R., Marx, R. W., & Boyle, R. A. (1993). Beyond cold conceptual change: The role of motivational beliefs and classroom contextual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conceptual chang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3(2),167-199.
Pintrich, P. R., & Schunk, D. H. (2002). Motivation in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Merrill.
Pintrich. P. R., Smith, D. A. F., & Mckeachie, W. J. (1989). A Manual for the use of 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MSLQ). Michigan: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NCRIPTAL, University of Michigan.
Ryan, R. M., & Deci, E. L. (2000). When rewards compete with nature : The undermining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regulation. In C. Sansone & J. M. Harackiewicz (Eds.),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The search for optimal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pp. 13-54). New York, NY:Academic Press. doi:10.1016/B978-012619070-0/50024-6
Schiefele, U., & Csikszentmihalyi, M. (1995). Motivation and ability as factors in mathematics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6(2), 163-181. doi:10.2307/749208
Storn, B. B. (2012, August). Flip your classroom to increase active learning and student engage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8th Annual Conference on Distance Teaching & Learning, Madison, WI.
Trop, L., & Sage, S. (2002). Problems as possibilities: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K-16 education (2nd ed.).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