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409201420192400
DOI 10.6846/TKU.2014.00462
論文名稱(中文) 十七世紀歐西文獻漢譯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Research of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uropean Bibliography in the 17th Centur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2
學期 2
出版年 103
研究生(中文) 陸芳怡
研究生(英文) Fang-Yi Lu
學號 79801004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06-04
論文頁數 10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吳哲夫
委員 - 孫永忠
委員 - 吳哲夫
委員 - 陳仕華
關鍵字(中) 明末清初
傳教士
科技翻譯
文化交流
關鍵字(英) cultural exchange
missionary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Ching dynast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中國對外關係活躍,文化發達,科技進步,經濟繁榮,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翻譯的影響。翻譯在中國對外活動中起了重要作用,從漢代傑出外交家張騫和班超出使西域,到第一次翻譯高潮—佛經翻譯,為中國與亞洲、歐洲國家的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明代我國翻譯事業進入一個新的轉折性階段。鄭和下西洋,使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快速發展。與此同時,隨著西方文化的逐漸傳入我國,我國出現了以翻譯歐西科學文化為主的第二次翻譯高潮。翻譯的內容促進我國自然科學的發展,也大大影響社會的進步。
本論文即以「十七世紀歐西文獻漢譯之研究」為題,首章緒論先說明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章則分析當時中國與歐西的時代背景,說明為何會有科技文獻翻譯之傳入。第三章第四章分別詳述當時的翻譯者,書籍翻譯種類和內容,以及其對中國的貢獻跟影響,第五章針對歐西文獻產生的影響,了解翻譯活動與中國文化的傳承息息相關,並於第六章歸結翻譯活動必須從歷史中吸取智慧、經驗、和教訓,以利於創造更加光輝燦爛的中華新文明。
以古鑒今,十七世紀的歐西文獻翻譯,我國以翻譯歐西國家科學文化為主的第二次翻譯高潮,使我國在科技、社會、文化各方面有長足的進展,是值得我們學習效法的一段歷史。今天的翻譯工作,牽涉到我國是否能適存於世界。隨著地球村的形成,與各國往來互動的機會大增,翻譯工作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唯有透過吸收學習各國長處,並強化自身文化的根基,才能使我國文化內涵更加豐富多元、源遠流長。
英文摘要
With translation, China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countries that has active diplomacy, long-lasting culture, and prosperous economy. Having undergone three important stages of translation, and exchanged culture with neighboring and European countries, the Chinese society and technology have dramatically changed and improved.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second stage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of European bibliography in the 17th century, trying to know how translation influences and works in China.
Titled “Research of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uropean Bibliography in the 17th Century,” the first chapter in the research tries to explain the former achievements of translation and the motivations and purposes in the research.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s in China and Europe at that time, talking about the introduction of European bibliography about technology. The third and fourth chapters respectively describe in detail the translators, types and contents of translation, and the contributions to China. In the fifth chapter, translation has a lot to do with the passing down of Chinese culture, which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a brighter Chinese civilization results from the intelligenc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in the past in the sixth chapter.
Nowadays, transl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to connect with the world. Judging from the second stage of translation, which focuses on the western science in the 17th century, China has improved in every aspect in technology, society, and culture. With the formation of global village and increased interac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translation has become indispensable. By learning from the strengths in other countries, Chinese culture will be more diverse and colorful, passing down continuousl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前人的研究成果…………………………………               4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0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1
第二章  明末清初歐西文獻東傳的時代背景…………………………        13
    第一節  東西方歐西文獻漢譯之背景………………………            15
    第二節  傳教士東來的目的………………………………              24
    第三節  中國社會對外來文化的反響………………………            26
第三章  明末清初歐西文獻漢譯的現象…………………                  29
    第一節  文獻漢譯的優良傳統………………………                  29
    第二節  文獻漢譯主要參與者………………………                  32
        (一) 傳教士………………………………………                  32
        (二) 中國知識份子…………………………………                41
    第三節  歐西文獻漢譯作品之種類……………………                46
(一) 天文曆法………………………………  …                  46
        (二) 理工輿地……………………………………                  51
        (三) 宗教語言…………………………………                    59
        (四) 醫學生物……………………………                        62
        (五) 其他…………………………………                      …63
第四章  明末清初歐西文獻漢譯之成果………………………......           68
    第一節  中國社會對歐西文獻漢譯的反響……………                68
    第二節  翻譯作品的流通狀況…………………………                72
第三節  歐西文獻漢譯作品之影響………………………........ .         75
第五章  明末清初歐西文獻漢譯之重要成就…………………              78
    第一節  歐西漢譯文獻對後代翻譯之影響……………                78
    第二節  文化交流兼容並蓄…………………………                  85
第六章  結論………………………………………                        87

參考書目…………………………………………………                    91
附錄……………………………………………98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古籍書目:(按朝代順序排序)
漢司馬遷,《史記》,臺灣中華書局據武英殿本校刊
宋王溥,《唐會要》,北京:中華書局,1955年
明徐光啟,《同文指算序》,收入《海山仙館叢書》,第104本,1847年
明徐孚遠等編,《皇明經世文編》,臺北:國聯出版社,1964年影印明崇禎間平
露堂刊本
明顧炎武,《日知錄》。收入《萬有文庫薈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
年8月一版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李日華,《紫桃軒雜綴》。收入王德毅主編《叢書集成續編》,冊213,新文豐
出版公司,1988年
清王之春,《國朝柔遠記》,廣雅書局刻本,光緒6年,1880年
清聖祖敕編,《律呂正義續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年
清《文獻通考》,浙江書局本,光緒13年,1887年
清王先謙,《東華錄》,北京:欽文書局重印本,光緒13年,1887年
清錢熙祚輯《守山閣叢書》,上海:鴻文書局重印,光緒15年,1889年
清洪亮吉,《春秋左傳詁》,臺灣中華書局據南菁書院續經解本校刊
清阮元,《皇清經解》,臺北:藝文印書館,1962年
清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廣文書局印行,1970年12月初版
清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第一版
清全祖望《鲒埼亭集》,臺北:華世出版,1977年

二、近人著作:(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序,外文書籍翻譯按作者姓名字母A~Z排
序)
方豪,《李之藻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方豪,《方豪六十自定稿》,臺灣學生書局,1969年6月
方豪,《方豪六十自定稿補編》,臺灣學生書局,1969年12月
方豪,《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清代篇》,臺北:明文書局,1970年
方豪,《中西交通史(一)~(五)》,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社,中華大典編印會合
作出版,1974年7月五版
王家鳳、李光真,《當西方遇見東方》,臺北:光華畫報雜誌社,1991年1月  
15日
王萍,《西方歷算學之輸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6年8月初版
古偉瀛編,《東西交流史的新局--以基督宗教為中心》,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
年9月10日
牟鍾鑒、張踐,《中國宗教通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1月初
版一刷
吳哲夫,《四庫全書纂修之研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0年6月初版
吳莉葦,《中國禮儀之爭—文明的張力與權力的較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年7月第一版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科學出版社,1976年
李致忠,《歷代刻書考述》,成都:巴蜀書社,1990年
沈定平,《明清之際中西文化交流史—明代:調適與會通(增訂本)》,香港:商
務印書館,2007年3月初版一刷
沈俊平,《舉業津梁:明中葉以後坊刻制舉用書的生產與流通》,臺北:臺灣學
生書局,2009年
沈福傳,《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初版三刷
何其敏,《中國明代宗教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初版一刷
林仁川、徐曉望,《明末清初中西文化衝突》,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年10月初版一刷
林金水,《利瑪竇與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周心慧編,《明代版刻圖釋》,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年
計文德,《從四庫全書探究明清間輸入之西學》,臺北:漢美圖書有限公司,1991
年
胡欣、江小群,《中國地理學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12月初版一刷
施金炎編,《中國書文化要覽》,湖南:湖南教育出版,1992年
馬祖毅,《中國翻譯簡史—五四以前部份》,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7
年7月
孫尚揚,《明末天主教與儒學的交流和衝突》,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年3月初版一刷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臺北:中華書局,1985年臺十版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再版
張奉箴,《利瑪竇在中國》,臺南:聞道出版社,1983年12月30日初版
張蔭麟,《張蔭麟先生文集》臺北:九思出版社,1977年9月15日第一刷
張曉編,《近代漢譯西學書目提要—明末至1919》,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
年9月初版一刷
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第一冊》,臺北:明文書局,1984年2月初版
戚印平,《東亞近世耶穌會史論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11
月20日
馮時,《天文學史話》,臺北:國家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一刷
潘玉田、陳永剛,《中西文獻交流史》,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7月
潘鳳娟,《西來孔子艾儒略—更新變化的宗教會遇》,臺北:聖經資源中心,2002
年
劉伯驥,《中西文化交通小史》,臺北:正中書局,1961年4月臺重排修訂一版
劉增泉,《古代中國與羅馬之關係》,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9月初版
薄樹人主編、石雲里等執筆,《中國天文學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5
月初版一刷
羅光,《利瑪竇傳》,臺灣:學生書局,1983年7月3版
日稻葉君山撰,但燾譯,《清朝全史》,臺灣:中華書局,1970年12月2版
前蘇聯A.H.米哈伊諾夫等著、徐新民等譯,《科學交流與情報學》,上海:科學
技藝文獻出版社,1980年版
法安田樸、謝和耐等著,耿昇譯,《明清間入華耶穌會士和中西文化交流》,四
川:巴蜀書社,1993年7月初版一刷
法沙畹 (E. Chavannes)著,馮承鈞譯,《西突厥史料》,中華書局,1958年
英G..F.Hudson著,李申、王遵仲、張毅譯,《歐洲與中國》,臺北:台灣古籍出
版有限公司,2003年10月初版一刷
美George H. Dunne著,余三樂、石蓉譯,《從利瑪竇到湯若望—晚明的耶穌會
傳教士》,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初版一刷
法謝和耐(Jacques Gernet),China and Christianity(1982),《中國和基督教》,
耿昇譯,王化元主編。收入《海外漢學叢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年
穆啟蒙(Joseph Motte)編著,侯景文譯,《中國天主教史》,臺中:光啟出版社,
1971年
法費賴之(Louis Pfister)著,馮承鈞譯,《明清間在華耶穌會士列傳 
(1552-1773)》,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W. W. Ball, A Short History of Mathematics, Macmillan and Co. London, 1912年, 
p217~288

三、論文期刊:(按出版時間排序)
李奭學,〈中國翻譯史專輯(上)〉,《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2卷,第1期,2012
年3月,頁1-2
鄭誠,〈李之藻家世生平補正〉,《清華學報》,新39卷,第4期,2009年12月,
頁653-684
黃文樹,〈陽明後學與利瑪竇的交往及其涵義〉,《漢學研究》,第27卷,第3
期,2009年9月,頁127-153
黃文樹,〈李贄與利瑪竇的交誼及其「友論」之比較〉,《玄奘佛學研究》5,2006
年.7月,頁133-134
古偉瀛,〈明末清初耶穌會士對中國經典的詮釋及其演變〉,《臺大歷史學報》,
第25期,2000年6月,頁85-117
潘鳳娟,〈西來孔子-明末耶穌會士艾儒略(Giulio Aleni, 1582-1649)在華事蹟
考〉,《七十年來中西交通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北:輔仁大學歷史系,
1999年
張璉,〈明代專制文化政策下的圖書出版情形〉,《漢學研究》,第10卷,第2
期,1992年12月,頁355-369
《歷史與宗教—紀念湯若望四百週年誕辰暨天主教傳華史學國際研討會論文
集》,臺北:輔仁大學,1992年10月22-24日,頁16-22,89-100,332-338
陳炎,〈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及其貢獻〉,《明報月刊》,第26卷,第7期,1991
年7月號
《第一屆中國域外漢籍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聯合報文化基金會國學文獻館出
版,1988年
《南懷仁逝世三百週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北:輔仁大學,1987年12
月17-18日,頁1-30
羅宗濤,〈古代翻譯述略〉,《漢學研究通訊》,第1卷,第2期,1982年4月,
頁38-40
陳受頤,〈明末清初耶穌會士的儒教觀及其反應〉,《中歐文化交流史事論叢》,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頁17
吳唅,〈胡應麟年譜〉,《清華學報》九卷一期,1934年1月,頁203
《史地學報》,第2卷第4期,插圖及織語,南京高師史地學會出版,1923年
A. Mingana, “The Early Spread of Christianity in Central Asia and the Far East: A 
New Document”, Bullein of the John Rylands Library Manchesiter, Vol.9, 
1925年
Donald F. Lach Asia in the Making of Europe, Vol І,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8
George H. Dune S.J., Generation of Giants, The Story of the Jesuits in China in the 
Last Decades of the Ming Dynasty, Notre Dame, Indiana: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1962
Wu, K.T., Ming Printing and Printers,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7, no.3
Feb., 1943, p203

四、電子資料
《大唐西域記》CBETA電子版,底本《大正新脩大正藏經》Vol.51,No2087,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 cbeta@ccbs.ntu.edu.tw,2002年11月4日。
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home/index.htm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