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408201600492700
DOI 10.6846/TKU.2016.00372
論文名稱(中文) 胡錦濤時期中共對日本外交政策之研究(2002-2012)
論文名稱(英文) Research on PRC's Foreign Policy toward Japan in Hu Jintao Period(2002-2012)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4
學期 2
出版年 105
研究生(中文) 王萬斌
研究生(英文) Wan-Bin Wang
學號 60033026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6-06-15
論文頁數 10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高成
委員 - 邱坤玄
委員 - 朱新民
關鍵字(中) 中日關係
東海問題
關鍵字(英) China-Japan relationship
East China Sea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中日交流歷史長久淵遠流長,向來都是日本向中國學習文化、制度等。但百年來日本崛起,甲午戰爭後日本成為東亞霸主及中國學習的對象。改革開放後,中國國力漸漸復甦經濟快速發展,中國威脅論也慢慢成為中國周邊國家所關心的課題。
    中國的崛起使東亞出現了中國與日本兩強並立,爭奪區域領導地位的局勢。雙方處於暨競爭又合作的局面,中日關係的發展除了影響著兩國的政治、經濟與軍事發展外,也影響著東亞區域安全的穩定。而如何處理中日關係更成為雙方領導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到底中日關係的未來會走向衝突甚至互相毀滅,還是雙方會克制自己的行為,成為一種協調與共存卻又蘊藏「競爭與磨擦」的雙邊關係呢。而本文欲探討胡錦濤時期影響中共對日本外交政策的因素及胡錦濤政府對於日本外交的實際作為,還有美國在中日關係裡扮演的角色。最後是中日關係如何影響著東亞局勢。
英文摘要
In long Sino-Japanese relations' history, Japan was learning culture and institution from China, but this situation was changed. In past hundred years, Japan won the Sino-Japan war in 1986 and became the hegemony of East Asia. Half of century later, since opening up and reform, China's economy developed quickly that made national power recovery, China threat theory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issue in Asia. How Their leader deal with their relationship will affect regional security stability of Asia. This article is discussing about Sino-Japan relationship's development an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toward Japan during Hu's perio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圖表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檢閱	3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7
第四節	研究架構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中共對日本外交政策回顧	12
第一節	毛澤東時期:崎嶇的建交過程	12
第二節	鄧小平時期:對日外交的傳承	16
第三節	江澤民時期 :顛簸的中日關係	20
第四節	小結	24
第三章	影響胡錦濤時期對日本外交之因素	26
第一節	胡錦濤時期的外交政策背景	26
第二節	中日兩國的歷史與主權爭議	30
第三節	美日同盟與日本國家正常化	36
第四節	小結	41
第四章	胡錦濤時期中日外交的作為	42
第一節	東海問題	42
第二節	日本的「入常」議題	50
第三節	胡錦濤時期中日經貿	55
第四節	小結	61
第五章	胡錦濤時期中日外交成果與影響	63
第一節	胡錦濤時期中日外交的成果	63
第二節	胡錦濤時期中日外交的限制	73
第三節	中日關係對東亞區域的相互影響	80
第四節	小結	85
第六章	結論	8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7
第二節	未來展望	92
參考書目	98

圖表目錄
圖表 1本論文研究架構圖	9
圖表 2「中日友好和平條約」	17
圖表 3戰後日本首相靖國參拜神社次數	23
圖表 4  2010年中國與日本進口原油來源比較	44
圖表 5  2001年-2012年日中貿易統計	58
圖表 6 中國對日本貿易占中國進出口總額比重	60
圖表 7 中日聯合公報軍事合作部分	68
圖表 8 中日聯合公報經濟合作部分	69
圖表 9 中日聯合公報能源合作部分	70
圖表 10 中日聯合公報領事協定與刑事合作部分	72
圖表 11 中日聯合公報區域與國際合作部分	72
圖表 12 胡錦濤時期日本首相更替時間表	74
圖表 13 日本首相訪華記事	75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上冊)(1975-1997)》,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
牛軍主編,《後冷戰時代的中國外交》,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王蒲劬譯,David Easto著,《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台北:桂冠出版社,1992 年。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2003年。
何思慎,《敵乎?友乎?冷戰後日本對華外交思陸的探索》,台北:致良出版社,2008年。
李建民,《冷戰後的中日關係史(1989-2006)》,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年。
李春福譯,文正仁著,《中國崛起大戰略─與中國知識菁英的深層對話》,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1年。
李柏彥譯,Evan S. Mederiros著,《中共的國際行為》,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11年。
李聖華,《中日經濟貿易合作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
卓南生,《日本的亞洲報導與亞洲外交》,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9年。
唐晉主編,《大國策:通向大國之路的中國政治 大外交》,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年。
宮力,《毛澤東外交》,鄭州:中原農民出版社,1996年。
徐萬勝,《21世紀的中國與日本》,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張蘊嶺主編,《中國對外關係:回顧與思考(1949-2009)》,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梁守德、李義虎,《中國與世界;和平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
馮昭奎、林昶,《中日關係報告》,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年。
楚樹龍、金威主編,《中國外交戰略和政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8年。
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台北市:月旦出版社,1999年。
劉江永,《中日關係二十講》,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鄭啟榮,《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
鄭啟榮主編,《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1978-2008》,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
顏聲毅,《當代中國外交》,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

期刊
王靖雯,「中日暖春裡的寒風」,《新紀元周刊》,第77期(2008年),頁23。
何思慎,〈日中東海水域紛爭之發展〉,《全球政治評論》,第31期(2010年),  頁7-12。
吳廣義,「解析中日關係中的歷史問題」,《世界經濟與政治》,第2期(2004),頁45-50。
李孝聰,「從古地圖看黃岩島的歸屬」,《南京大學學報:南海問題研究》,第4期(2015年),頁2-6。
李明峻,〈冷戰後的日本對中政策〉,《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5卷,第3期(2009年),頁65-66。
李曉東,〈妖魔化現象與中日關係之省思〉,《中國大陸研究》,第50卷第1期(2007年),頁85-97。            
林昶,〈从“年谱”看邓小平对日外交思想〉,《日本學刊》,第5期(2007年),頁30。
林煥廷,〈中日關係的發展與影響因素之研究〉,《展望與探索》,第5卷,第8期(2007年),頁58-73。
林賢參,〈解讀日相福田康夫施政演說內容之外交意涵〉,《戰略安全研析》,第31期(2007年),頁26。
金祥波,〈和諧世界觀: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新發展〉,《延邊大學學報》,第1期(2014年),頁44 – 45。
施子中,〈從大國外交到和諧世界的轉變 – 中共外交戰略之轉變〉,《展望與探索》,第5卷,第1期(2007年),頁8。
徐浤馨,〈1952年『中日和約』的性格再議〉,《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8卷,第4期(2012年), 頁 114。
張亞中,〈張亞中:“兩岸統合”:和平發展時期政治安排的可行之路〉,《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14年),頁144-151。
張洋培,〈論歐盟即將解除對中國之武器縉雲對台灣及亞太區域安全的影響〉,《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9期(2005年),頁33。
詹勇銘,〈從國際法觀點分析中日東海大陸礁層劃界爭端解決之途徑〉,《政治大學國際關係學報》,第31期(2011年),頁158。
詹勇銘,〈從國際法觀點分析中日東海大陸礁層劃界爭端解決之途徑〉,《國際關係學報》,第31期(2011年),頁156。
廖舜右,〈中日韓峰會機制之發展研析〉,《全球政治評論》,第39期(2012年),頁111。
劉江永,〈從“融冰”到“春暖”〉,《亞非縱橫》,第1期(2008年),頁13。
龍村倪,〈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黃尾嶼」與「赤尾嶼」〉,《聯合報系:歷史月刊》,1月(2005年),頁69-79。

碩博士論文
王華,「美日安全同盟的演變與東亞安全困境」(碩士論文,陝西師範大學,2014),頁17。
李宗盈,「胡錦濤主政時期中日關係之研究(2003-2008)」(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兩岸關係研究所,2009),頁105。
阮甫寬,「中台日防空識別區現狀與釣魚台爭議解決可能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2013),頁10。
鄭啟蓮,「小泉政府時期歷史問題對日中外交關係影像之探討」(碩士論文,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2010),頁121。
龔祥生,「日本「對中經濟合作」之政經分析:以有償日圓借款為例(1979-2005)」(博士論文: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2015),頁36。
二、	外文部分
專書
青山瑠妙,《現代中国の外交》,東京:慶應義塾大學出版社,2007年。
益尾知佐子,《中国政治外交の転換点:改革開放と「独立自主.の対外政策」》,東京:東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趙宏偉、青山瑠妙、益尾知佐子、三船惠美,《中国外交の世界戦略》,東京:明石書店,2011年。
馮昭奎、鈴木孝昌,《中国共産党・国家・軍を動かす 胡錦濤の対日政策―歴代指導者が語った「日中関係」》,東京:日本僑報社,2004年。

三、	電子資源
新聞
「專家:中日關係改善的大門並未關死」,文匯網。
http://news.wenweipo.com/2014/05/24/IN1405240016.htm
鄭書,「中日軍機擦肩 雙方舌戰再度升級」,BBC中文網。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4/06/140612_sino_japan_airplanes.shtml
吳東野,「中日衝突激化 台灣謀定後動」,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16000874-260310
張國威,「日企在路賺大錢 盼中日關係好轉」,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15000720-260301
「黑船事件」,《中華民國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elated=y&rno=1659185
「首位美國總統表態 歐巴馬:釣島適用美日安保」,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4001643-260102
「歷史與空間:明治日本使節團的歐美城市考察」,《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0/09/11/OT1009110017.htm
〈日美安全保障條約〉,《人民網》。http://japan.people.com.cn/2001/03/14/riben20010314_3046.html
〈中國與日本雙邊關係〉,《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shizheng/252/8932/8939/20020909/818326.html 
〈中國與日本雙邊關係〉,《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shizheng/252/8932/8939/20020909/818326.html 
陶永祥,〈《中日友好和平條約》簽訂始末〉,《中國共產黨新聞》。http://cpc.people.com.cn/BIG5/85037/85039/7431137.html
黃華,〈親歷與見聞-黃華回憶錄,談判出現轉機〉,《中國網》。http://www.china.com.cn/book/zhuanti/hyl/2007-10/25/content_9124167.htm
黃華,〈親歷與見聞-黃華回憶錄,中日友好和平條約的意義〉,《中國網》。http://www.china.com.cn/book/zhuanti/hyl/2007-10/25/content_9124142.htm
〈鄧小平與日本不得不說的關係〉,《上海留日同學會》。http://www.sjrsa.org/show.asp?id=385
〈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停滯原因及分析〉,《360個人圖書館》。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915/22/4780807_148587418.shtml
〈對於六四事件的反應〉,《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对于六四事件的反应
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2卷:發展中日關係必須正確處理歷史問題和台灣問題〉,《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5/180138/10818645.html
劉江永,〈靖國神社問題實質與鬥爭焦點〉,《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guandian/1035/2776472.html
日本國駐華大使館,〈日中關係年表,邦交正常化之後〉。http://www.cn.emb-japan.go.jp/bilateral/nenpyo.htm
〈胡錦濤:中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新華網》。http://news3.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15/content_6884022.htm
〈“中國和平崛起論的由來〉,《全國黨建雲平臺》。http://www.people.com.cn/BIG5/guandian/8213/8309/28296/2456452.html
〈密切關注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態勢, 積極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3-05/24/content_885152.htm
〈二十國集團舉行第六次峰會,胡錦濤「五個堅持」謀共贏〉,《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11-04/3436556.shtml
〈胡錦濤對俄、哈、蒙三國進行國事訪問〉,《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3/9386/869558.html
車萬行,〈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國權威經濟論文庫》。http://202.119.108.161:93/modules/showContent.aspx?title=&Word=&DocGUID=3e9da6b2a06142a48f87f8d1e16dbde5
張凱勝,〈胡錦濤訪俄,倡議新安全觀〉,《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00510000716-260301
崔世廣,〈從戰後體制看日本“戰後”一是的變遷〉,《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2015/1209/c136457-27906577.html
南雁,〈日本福岡辱華事件真相〉,《東方新聞》。http://news.eastday.com/epublish/gb/special/class000000017/6/hwz138940.htm
〈釣魚台撞船事件 中日兩國互提抗議〉,《BBC中文網》。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0/09/100907_china_japan_diaoyu_crash.shtml
〈日本新版教科書:頑固與妥協並存〉,《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68_145868.html
〈日右翼教科書稱抗日戰爭為 “目的不明泥沼戰”〉,《法制晚報》。http://news.sohu.com/20040827/n221769268.shtml
〈釣魚台主權爭議與護魚問題〉,《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家安全組》。http://old.npf.org.tw/Symposium/s94/940714-NS.htm
〈美日安保條約對我國國家安全的影響〉,《民進黨中國事務部》。http://taiwan.yam.org.tw/china_policy/p_us-jp1.htm
〈北韓試射飛彈,日本不耐煩:重申必須棄核,耐心已到底線〉,《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070526/3508144/
〈釣魚台列嶼爭議簡析〉,《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Content_List.aspx?n=86C86002D35B7FD6
〈吳儀週一突然取消與小泉的會談並提前回國〉,《自由亞洲電台》。http://www.rfa.org/cantonese/news/china_japan-20050523.html?encoding=traditional
〈吳儀訪日突然中止,引起日本猜測不滿〉,《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5/5/24/n932655.htm
中華民國經濟部能源局,〈日中韓海域油氣資源主權之爭事件簿〉。 http://energymonthly.tier.org.tw/outdatecontent.asp?ReportIssue=200409&Page=31
〈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石油凈進口國〉,《中加商業周刊》。http://ccbtimes.com/main.asp?s_id=10080&mp_id=5922&lg_id=33&newsid=823
〈全球石油危機對油價的衝擊〉,《國家政策論壇》。http://old.npf.org.tw/monthly/0302/theme-237.htm
〈關於國際油價上漲的若干思考〉,《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5/7448863.html
〈日本石油戰略的六大特點〉,《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2086/11410/1029939.html
〈戰後日德經濟奇蹟〉,《金融世界》。
http://fw.xinhua08.com/a/20110418/461294.shtml 
李宗澤、王歡,〈日本公佈2010年GDP數據,被中國赶超退居世界第三〉,《新浪財經》。http://finance.sina.com.cn/j/20110214/08519369574.shtml
肖岩,〈美國對否決權又愛又恨〉,《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68/8731/816086.html
〈否決權,超級大國手中的權杖〉,《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HIAW/171965.htm
〈王光亞:四國聯盟強行推動表決,死路一條〉,《中國評論新聞》。http://hk.crntt.com/crn-webapp/doc/docDetailCreate.jsp?coluid=9&kindid=212&docid=100024371&mdate=0911123624
〈10餘國結盟阻日入常〉,《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050529/1809922/
〈日本隊非外交的新理念,新動向及新挑戰〉,《外交觀察》。http://www.faobserver.com/NewsInfo.aspx?id=11058
〈日本不惜砸鍋賣鐵捆綁非洲「入常」〉,《中國新聞網》。http://big5.chinanews.com/hb/2016/02-03/7746537.shtml
〈日本媒體稱中國首次對日入常態度積極〉,《新浪全球新聞》。http://news.sina.com/102-000-101-101/2008-05-08/0009483044.html
李潔思,〈日本媒體猜測中國對日入常態度積極〉,《搜狐新聞》。http://news.sohu.com/20080508/n256739409.shtml
〈安倍走了,福田來了:日本將走向何方?〉,《東方國際新聞》。http://big5.eastday.com:82/gate/big5/news.eastday.com/world/dt1/Abe_quitting/index.html
〈中日官員在北京談判《犯罪引渡條約》〉,《BBC中文網》。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5/06/150604_japan_china_criminal 
〈胡錦濤促小泉勿支持台獨〉,《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050424/1732470/
〈點評:被中國官方操控的反日風潮〉,《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4460000/newsid_4464400/4464473.stm
曹姮,〈日首相29日訪美,會總統奧巴馬〉,《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12/4/12/n3563664.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