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408201312305300
DOI 10.6846/TKU.2013.00387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在聯合國安理會否決權之使用
論文名稱(英文) China’s veto voting at th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邱明寰
研究生(英文) Ming-Huan Chiu
學號 60033029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6-20
論文頁數 14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李大中
共同指導教授 - 林中斌
委員 - 谷瑞生
委員 - 施正權
關鍵字(中) 中共
聯合國
安理會
否決權
關鍵字(英) Veto
U.N.
UNSC
PRC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1971年至今,中共參與聯合國長達40年,共投下9次否決;另外,在秘書長人選的非公開會議,共投下16次。中共在安理會對議案否決的次數是所有常任理事國當中最少的,然而,在非公開會議的否決次數卻是第二多,僅次於美國。中共否決權使用與其他常任理事國明顯不同。綜觀中共四任領導人時期之否決案,毛澤東公開會議否決2次、非公開會議3次;鄧小平公開會議無否決、非公開會議16次;江澤民公開會議否決2次;胡錦濤公開會議否決5次。
由上述可見,中共否決權次數與其他常任理事國有著顯著差異。公開會議以及正式記錄者,美國78次、蘇聯/俄羅斯119次、英國34次、法國20次。中共並不同於其他理事國經常性的使用否決,本研究將對中共歷來否決進行分析,解構中共在安理會行使否決更深意涵、原因、及目的。
英文摘要
Since 1971 when China became a memb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it has vetoed only nine times as a permanent member of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which is the least among the five permanent members of the UNSC.  For the elections of the U.N. Secretary, which are held in non-public meetings, China has vetoed 19 times during this period, which comes next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frequency. Why has China’s voting behavior differed so much from all other UNSC permanent members? A systematic examin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factors over the periods of four Chinese leaders – Mao, Deng, Jiang, and Hu – suggests that the major determinants are China’s image in the Third World, its domestic politics, and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s in the U.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大綱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文獻檢閱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限制與範圍	12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15
第二章	中共安理會行使否決權綜觀	17
第一節	安理會否決權來源	17
第二節	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投票行為	27
第三節	二次大戰後的中共及安理會決議統計	36
第三章	毛澤東時期之否決議案	45
第一節	否決議案	45
第二節	國際局勢:一邊倒至乒乓外交	52
第三節	國內局勢:從劉少奇到林彪	57
第四節	小結: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62
第四章	鄧小平時期之否決議案	64
第一節	否決議案	64
第二節	國際局勢:從中蘇到中美	65
第三節	國內局勢:華國鋒與鄧小平	71
第四節	小結:大題合作,小題大做	77
第五章	江澤民時期之否決議案	79
第一節	否決議案	79
第二節	國際局勢:從蘇聯瓦解到中東戰爭	85
第三節	國內局勢:六四事件與江澤民領導	88
第四節	小結:多退少補,理攻氣打	91
第六章	胡錦濤時期之否決議案	93
第一節	否決議案	93
第二節	國際局勢:民主與經濟的抉擇	100
第三節	國內局勢:黨爭與茉莉花革命	103
第四節	小結:支持政改,反對干涉	105
第七章	中共否決權使用之研析	107
第一節	中共否決使用觀察	107
第二節	中共否決使用之異同與目的	114
第三節	小結:為求生存,消極合作	124
第八章	結論	125
第九章	參考文獻	128





圖目錄
圖一、邏輯流程圖	15
圖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次數圓餅圖(1946-1959)	39
圖三、聯合國安理會否決議案類別比例圖(1946-1959)	40
圖四、四時期否決數與國際衝突比較趨勢圖(1971-2012)
	108
圖五、四時期否決數與國際衝突比較長條圖(1971-2012)
	108























表目錄
表一、聯合國相關文獻	6
表二、與中共間接相關文獻	7
表三、與中共直接相關文獻	8
表四、架構表	12
表五、常任理事國否決次數統計(包含秘書長人選)	28
表六、聯合國秘書長人選否決次數統計(1945-2013)	28
表七、常任理事國否決次數總計(不包括秘書長否決)	29
表八、美國否決權議案分類	33
表九、英國否決票的性質	34
表十、法國否決票的性質	35
表十一、中共否決票的性質	35
表十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決議統計(1946-1959)	38
表十三、聯合國安理會否決的決議統計(1946-1959)	39
表十四、關於中國代表權的投票過程(1950-1960)	41
表十五、聯合國安理會入聯的決議統計(1946-1959)	42
表十六、安理會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巴勒斯坦相關通過決議案(1946-1959)	42
表十七、聯合國安理會軍事相關決議統計(1946-1959)	43
表十八、毛澤東時期否決議案表	45
表十九、鄧小平時期否決議案表	64
表二十、美國對台軍售金額(1978-1984)	70
表二十一、江澤民時期否決議案表	79
表二十二、非正式會議表決	81
表二十三、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局勢	82
表二十四、胡錦濤時期否決議案表	93
表二十五、緬甸局勢議案與臨時議程表決過程	94
表二十六、非洲和平與安全議案表決過程	96
表二十七、中東局勢議案表決過程	99
表二十八、否決票矩陣	110
表二十九、中共在聯合國安理會投否決票與美國大選、中共中央軍委換屆(CMC)	111
表三十、中共與其他常任理事國之異同	115
表三十一、中共各時期投票差異	116
表三十二、中共贊成核武制裁案投票記錄(以下八次中共皆投贊成)	117
表三十三、關於中共對台立場	122
參考文獻
大衛.科茲 著,《來自上層的革命:蘇聯體制的終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1994年12月)。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卷)。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1972匪情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72年)。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1973匪情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73年)。
中央文獻研究室主編、劉杰,〈我國原子能事業的決策和組織者〉,《不盡的思念》(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7年)。
王紅讀,《大戰略:鄧小平與祖國統一》,(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年)。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王逸舟主編,《中國對外關係轉型30年(1978-200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8年12月)。
田進、俞孟嘉等著,《中國在聯合國:共同締造更美好的世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1月)。
毛澤東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1966年3月20日),見毛澤東思想萬歲,第1輯。
伊慶耀,《中共外交與對外關係》,(台北: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73年)。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
何若涵著,《江澤民和他的時代》,(台北:月旦出版社,1999年12月)。
克萊爾.霍林沃思著,《毛澤東和他的對手們》,(台北:風雲時代出版,1993年5月)。
冷溶、汪作玲主編,《鄧小平年譜: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
李鐵城,〈關於聯合國秘書長問題〉,《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本科教育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12月1日)。
林中斌著,《劍與花的歲月 林中斌凡塵隨筆》,(台北:商訊文化出版,2009年10月)。
保羅.肯尼迪著、卿劼譯,《聯合國過去與未來》,(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年12月)。
孫中英撰,《1980年代敘利亞外交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外交所,1992年)。
高碩維撰,《瓜地馬拉內戰之研究:1960~1996》(台北:淡江大學拉美所,2002年)。
馬克任著,《中美外交評論兩百篇(下)》,(台北:世界日報社,1984年4月)。
徐炳輝等編譯,《社會研究的方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浦洛基著、林添貴譯,《雅爾達改變世界命運的八日密會》,(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11年9月)。
梁西著,《現代國際組織》,(湖北:武漢大學出版,1984年)。
張國忠撰,《緬甸與中共關係:一九五零~一九九零年》,(台北:政治大學外交所,1995年)。
許志嘉著,《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台北:水牛圖書出版,2000年)。
馮克利譯、傅高義著,《鄧小平改變中國》,(台北:天下遠見出版,2012年6月)。
曾令良著,《歐洲共同體與現代國際法》,(湖北:武漢大學出版,1992年)。
黃炳坤主編,《當代國際法》,(香港:廣角鏡出版,1988年)。
程湘君主編,《女外交官》,(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5年)。
鈕先鍾著,《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1998)。
楊開茗撰,《中共新安全觀下的中緬關係》,(台北:淡江大學大陸所,2009年)。
楊中美著,《江澤民傳》,(台北:時報出版,1996年)。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台北:台灣東華書局,1989年,第13版)。
趙鼎新,《天安門的力量:國家-社會關係和1989北京學生運動》,(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2004年)。
鄭佳節編著,《潘基文 聯合掌門人》,(北京:中央編輯出版社,2007年)。
劉建,《孟加拉 金色土地》,(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10年)。
劉鳳編,《瓜地馬拉的經濟》,(台北:非洲及拉丁美洲資料中心,1969年)。
歐信宏、胡祖慶譯,《國際關係 第三版》,(台北:雙葉書廊,2012年)。
陳碧芬譯,《非洲崛起:超乎你想像的九億人口商機》,(台北:高寶出版,2010年)。
陳雨晨著,《中共的經濟與改革開放》,(台北:大陸問題研究中心編印,1989年)。
陳長江、趙桂來著,《毛澤東最後十年:警衛隊長得回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年12月)。
陳隆志、陳文賢主編,《聯合國:體制功能與發展》,(台北:新學林出版,2008年12月)。
魏鄂著,《中共經濟概述》,(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4年2月)。
聶榮臻,《聶榮臻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
譚若思著,《毛澤東大傳 [下冊]》,(台北:麥田出版,1993年12月)。
聯合國安理會2006年會議記錄 S/PV.3911。
聯合國安理會2006年會議記錄 S/PV.5526。
聯合國安理會草案 S/2007/14。
聯合國新聞稿 SC/8832。
嚴震生,《辛巴威-暴政前哨或放逐國家》,(台北:世界風向球,2003年)。
《國際經濟組織手冊》(1985年,中譯本)。
《匪俄爭執原始資料彙編(一)》,赫魯曉夫:「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向黨第次代表大會總結報告」(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1964年)。
〈蘇共領導同我們分歧的發展與由來〉,(人民日報,1963年9月6日)。
〈蘇共領導聯印反華的真相〉,(人民日報,1963年1月2日)。
丁逸琛,〈國際體系中的國家利益考量與國家角色定位-對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行駛否決權的思考〉,《理論界》(沈陽)2012年第1期。
丁逸琛,〈國際體系中的國家利益考量與國家角色定位-對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行駛否決權的思考〉,《理論界》(沈陽)2012年第1期。
丁曉宇、郭磊,〈核戰曾與我們擦肩而過-人類歷史上的十次核危機〉,《科學之友》(太原)2003年第3期。
于衛青,〈蘇聯出兵阿富汗的原因及決策因素探析〉,《山西師大學報》(山西)2009年36卷第6期。
王松瑜、徐焰,〈中國曾遭受五次核威脅〉,《武漢文史資料》(武漢)2012年第6卷。
王師、萬里,〈論安理會的改革之路〉,《湖南第一師範學報》(湖南)2009年第9卷第4期。
王霞、王啟利,〈歐債危機:原因、對策與啟示〉,《河北經貿大學學報》(河北)2012年33卷第3期。
牛大勇,〈冷戰與中國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社會科學論壇》(河北)2000年第5期,頁30。
中央文獻研究室主編、劉杰,〈我國原子能事業的決策和組織者〉,《不盡的思念》(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7年)。
司馬長風,《文革始末(上冊)》(香港:百葉書舍,1971年初版)。
史哲,〈聯合國秘書長與否決權〉,《國際政治研究》(北京)2000年第3期。
史哲,〈安理會否決權-權力政治的影像〉,《歐洲》(北京)2002年第6期。
白建才,〈試論核武器在冷戰發生、發展和結束中的作用〉,《陝西師範大學學報》(陝西)2000年29卷第1期。
伍啓元,〈雷根主政八年評價(上)〉,《東方雜誌》(台北)1989年4月22卷第10期。
朱建民,〈談國際組織的表決問題〉,《新時代》(台北)第4卷第6期。
朱天義,〈淺析1971-1982年中國的對美政策與中美關係〉,《南北橋·人文社會科學學刊》(吉林)2010年5月。
李曉亮,〈蘇聯撤出阿富汗的政治解決進程及影響〉,《理論月刊》(湖北)2011年第1期。
李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要聞〉,《百年潮》(北京)2004年第10期。
李鐵城,〈關於聯合國秘書長問題〉,《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本科教育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12月1日)。
李本松,〈當前歐債危機的政治經濟學分析〉,《理論月刊》(武漢)2012年第8期。
李亮,〈歐債危機的根源、演進、應對〉,《武漢金融》(湖北)2012年第9期。
李剛,〈鄧小平與香港問題的成功解決-外交部原副部長周南訪談錄〉,《黨的文獻》(北京)2007年第4期。
李智,〈中東地區衝突危機管理與國際調解策略初探-以六日戰爭為例〉,《外交評論》(北京)2009年26卷第9期。
李智,〈論六日戰爭後美國對阿以的武器戰爭〉,《吉林化工學院報》(吉林市)2011年28卷第6期。
何清漣,〈中國「茉莉花革命」緣起及其影響〉,《看雜誌》(台北)2011年第83期。
何雲峰,〈「文革」發動階段毛澤東對林彪的態度辨析〉,《湖南科技大學學報》(湖南)2006年5月第9卷第3期。
宋禮盈、博錚錚、守道一,〈1981年,中國在聯合國斷然否決瓦爾德海姆16次〉,《福建黨史月刊》(福州)2008年第10期。
周士新,〈試論阿以戰爭中的大國干預〉,《阿拉伯世界研究》(上海)2007年第4期。
〈20世紀英國的殖民化〉,《江西師範大學學報》(江西)2001年34卷第1期。
周世秀,〈20世紀拉丁美洲的巨大變革及影響〉,《湖北大學學報》(武漢)2001年28卷第2期。
和平,〈從「阿拉伯之春」到「華盛頓之秋」:2011全球憤怒之年?〉,《新視野》2012年第1期。
韋慶元,〈試論香港一九九七〉,《共黨問題研究》(台北)1984年9月10卷第9期。
馬廣志,〈新中國經歷的六次戰爭〉,《世界橋》(哈爾濱)2009年第12期。
馬武剛,〈國外理論界對文化大革命起源研究述要〉,《前沿學刊》(內蒙)2011年第14期。
祝華新,〈不能忘懷的-對越自衛反擊戰30週年紀〉,《視野》(蘭州)2009年第8期。
成曉河,〈第二次印巴戰爭中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支援〉,《外交評論》(北京)2012年29卷第3期。
成曉葉,〈網路文化的發展與展望-從阿拉伯之春事件來看待網路文化對世界格局產生的影響〉,《大觀週刊》(雲南)2012年第1期。
成曉河,〈中國-巴基斯坦關係的㜤變:1962~1965〉,《南亞研究季刊》(四川)2009年第4期。
張瑩,〈埃以消耗戰(1967-1970)〉,《江西師範大學學報》(江西)2011年44卷第1期。
張宏偉,〈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下的中非關係〉,《大慶師範學院學報》(大慶)2009年29卷第1期。
張潔平,〈父親薛錦波之死-薛錦波長女薛健婉自述〉,《陽光時務週刊》(香港)2011年第9期。
許湘濤,〈戰後初期之中蘇關係(上)〉,《東亞季刊》(台北)1977年8卷第3期。
范作惠,〈聯合國的八任秘書長〉,《辦公室業務》(福建)2009年第11期。
舒雲,〈九一三事件真相探微(下)〉,《時代文學》(濟南)2003年第3期。
祿德安,〈中國對越南抗法、抗美鬥爭的援助〉,《世界知識》(北京)2011年第14期。
楊值珍,〈「阿拉伯之春」對中國的影響級啟示〉,《江漢論壇》(武漢)2012年第9期。
雷崧生著,〈國際組織之兩大制憲問題〉,《問題與研究》(台北)第1卷第9期。
趙學功,〈核武器與美蘇冷戰〉,《浙江學刊》(浙江)2006年第3期。
趙萍,〈印巴衝突的歷史原因分析〉,《西藏發展論壇》(西藏拉薩市)2002年第2期。
裴亮,〈美利堅手中的權杖:促使美國七八十年代在安理會表決中頻繁使用否決權的原因分析〉,《中國高新技術企業》(北京)2008年20期。
寧道一、宋禮盈、傅錚錚,〈1981年,中國在聯合國16次斷然否決瓦爾德海姆之謎〉,《福建黨史月刊》(福建)2008年第10期。
廖旺,〈香港回歸前,我國領導人始終關心香港問題〉,《福建黨史月刊》2007年第6期。
齊鵬飛,〈香港回歸的歷史「前奏曲」-1979年3月鄧小平與麥理浩的「北京會談」述略〉,《當代中國史研究》(北京)2006年13卷第4期。
劉磊,〈淺析蘇聯出兵阿富汗的原因〉,《大觀週刊》(雲南)2011年第31期。
劉廣斌、宋飛,〈二戰後英國非殖民化政策的演變(1945-1964)〉,《廣西社會科學》(廣西)2003年第1期。
劉子奎,〈美國與1966年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問題〉,《當代中國史研究》(北京)2007年11月,14卷第6期。
劉洪豐,〈20世紀60、70年代美國對中國核武器研製對策調整〉,《華東師範大學學報》(上海)2003年35卷第2期。
劉曉燕,〈淺論二戰對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影響〉,《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山西)2009年26卷第4期。
劉作奎,〈英國國家檔案館解密檔案披露英曾想動用核武阻我香港回歸〉,《北京檔案》(北京)2009年第9期。
劉莉,〈英國的「分而治之」政策與印巴分治〉,《南亞研究季刊》(四川)2003年第3期。
潘一寧,〈越南戰爭後期中越關係的演變(1968-1972)〉,《南亞問題研究》(廈門)。
曉小琴,〈試析20世紀70年代中越關係劇變原因之蘇聯因素〉,《西伯利亞研究》(黑龍江)。
陳偉雄,〈明爭暗鬥的聯合國秘書長選舉〉,《領導科學》(河南)2004年第5期。
陳賢權,〈非殖民化及非洲獨立時代的政治〉,《重慶科技學院學報》(重慶)2008年第9期。
蔣旭峰,〈美國大選前後的債務鐘〉,《環球財經》(北京)2012年第10期。
龐森,〈聯合國的歷任秘書長〉,《秘書工作》(北京)2006年第10期。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修訂本)(下倦)》,(北京:人民出版社)。
鄭月逐,〈香港前途與經濟問題的癥結〉,《中國憲政》(台北)1984年9月15日。
羅燕明,〈香港回歸-從毛澤東到鄧小平〉,《黨史文匯》(山西)2009年第8期。
〈林彪事件(下)〉,《黨的文獻》(北京)2004年第1期。
〈英方對香港問題的試探與鄧小平的權威表態〉,《黨史博采》(河北)1996年第10期。


B.H. Liddell-Hart, ‘’Strategy: The Indirect Approach,’’(Faber and Faber, 1967).
China: U.S. Policy since 1945,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1980 ).
Carole J.L. Collins,’’ The Cold War Comes to Africa: Cordier and the 1960 Congo Crisi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93, June 1, volume 47).
D. Bailay, The Procedure of the Security Council, (Published to Oxford Scholarship Online, 2003).
David A. Korn, The War of Attrition and Great Power Diplomacy in the Middle East 1967-1970, (Westview Press, 1992).
Edwin Dewitt Dickinson, The Equality of States in International Law,(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20).
Frederic L. Kirgis, Jr., The Security Council’s First Fifty Year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 89, No. 3(July 1995).
Gideon Rose, ’’Neoclassical Realism and Theories of Foreign Policy,’’ World Politics,  Vol. 51, No. 1 (October, 1998).
Inis L. Claude, Swords into Plowshares: The Problem and Progress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New York: Random House, 1963).
King C. Chen, China’s War with Vietnam, 1979: Issues, Decisions, and Implication, (California: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1987).
Louis J. Halle, The Cold War as History,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7).
Oksenberg, Sullivan, and Lambert, Beijing Spring, 1989, Confrontation and Conflict: The Basic Documents, (Armonk, N.Y.: M.E. Sharpe, 1990).
Paul Taylor&Sam Daws, Documents on Reform of the United Nation, (England: Dartmou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Peter Calvocoressi, World Politics since 1945, (New York, Longman Inc., 1982).
Pakenham Thomas, ‘’Behind the Falklands victory’’,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Vol. 131, July 11, 1982).
Peter R. Baehr Leon Gordenker,The United Nations in 1990s,(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Quoted in ‘’The 38th Floor: An Agenda for Peace,’’ in UN Chronicle, 29, 3(September, 1992).
Sayre, Experiments in International Administration, (New York: Harper, 1919).
S.M. Burke, Pakistan’s Foreign Policy: An Historical Analysi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Samuel Walker, Recent Literature on Truman’s Atomic Bomb Decision, (Diplomatic History, April 2005).
Wilcox & Marcy, Proposals for Changes in the United Nations,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1980).
Wendell Gordon, The United Nations at The Crossroads of Reform, (Studies in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994).

‘’In Larger Freedom: Towards Security, Development and Human Rights for All, ’’ Report of the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United Nations for Decision by Heads of state and Government in September 2005, A/59/2005, (March 21, 2005).


中國外交部官網,建交資料一覽 http://www.fmprc.gov.cn。

中國新聞網,《外交部官員:中國在聯合國行使否決權是謹慎的》,(2012年2月7日),http://view.news.qq.com/a/20120207/000003.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新中國外交的光輝歷程》,
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gov.cn/mfa_chn/ziliao_611306/wjs_611318/2159_611322/t8737.shtml。

百戰軍事網,《中美聯合國較量:秘書長人選中國一否到底》(2012年3月23日),http://www.baizhan.net/news/20120323/8014.html。

朱小明、張佑生、莊蕙嘉,〈狂呼寧成烈士 格達費眾叛親離〉,(聯合新聞網,2011年2月24日),
http://udn.com/NEWS/WORLD/WORS5/6172264.shtml。

金點強,《聯合國秘書長鬥爭中上台》,(世界新聞報)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201/2006/03/06/401@932168_1.htm。

佛里德里克.包爾著、沈錫良譯,《最可信賴的外交官:科菲.安南》,(金城出版,2006年1月),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40773_24803.html。

宋淑玉,〈赫魯雪夫質問毛澤東:老大哥為何不能批評你們?〉(人民網,2012年7月26日),
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2/0726/c198865-18601919-4.html。

吳皓,〈1981年對台軍售:中美關係準備退到1972年前〉,《文史參考》(北京:2010年8月10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198221/198819/198850/12399553.html。

吳凱琳,〈歐債衝擊!美國未來3年,恐有700家銀行關門〉,(天下經濟論壇,2012年2月2日),http://cwef.cw.com.tw/2012/article/article178.aspx。

李覺、懷國模、張開善,《我國第一棵原子彈爆炸中的十件大事》,(中國軍網,2009年10月14日),
http://www.mod.gov.cn/hist/2009-10/14/content_4095180.htm。

牧川,〈拉美歷史之鑒-私有化與國有化之爭的實質是國家主權之爭〉,(烏有之鄉,2013年4月1日),http://www.wyzxsd.com/article.php?id=4350。

李敏智、施浚龍、方君文,〈美國雷根總統與中華民國之關係〉,《東華大學圖書館》2012年第126期,http://www.lib.thu.edu.tw/newsletter/126-201203/page05.2.htm#_ftn10。

俄羅斯新聞網,《俄方稱準備考慮改革安理會的合理想法反對取消否決權》,2012年11月16,
http://big5.rusnews.cn/eguoxinwen/eluosi_duiwai/20121116/43621658.html。

美國在台協會,〈杜魯門主義〉,
http://www.ait.org.tw/infousa/zhtw/PUBS/livingDoc/trumandoctrine.htm。

俞邃,〈蘇共二十大的內外反應和中蘇關係〉,(中國共產黨新聞),http://cpc.people.com.cn/GB/68742/112510/112512/7151051.html。

林銳,〈薄熙來政變有先例 胡錦濤解密多起武裝攻擊黨政軍事件〉,(大紀元,2013年4月15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3/4/15/n3846621.htm。

徐愛賢、華錦彬,《否決權的由來:蘇聯堅持在安理會設立否決權》,(學習時報,2012年2月7日),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jieshi/special/mgfjq/detail_2012_02/07/12345946_0.shtml。

孫文瞱,《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合法席位的偉大歷史意義》,(環球視野編輯,2011年6月14日),
http://www.wyzxsd.com/article.php?id=4244。

徐亞軍,〈95年李登輝公然訪美 引起大陸一系列軍事演習〉(軍事熱點網,2013年1月15日),
http://www.redianjunshi.com/news/201301/47931.html。

凌清,《1981年中美交鋒聯合國秘書長人選內幕》,(時代由刊,2010年2月23日),http://www.shidaiyoukan.com/neimu/jmda/128.html。

章魯生,《誰「謀殺」了聯合國前秘書長哈馬舍爾德?》,(人民網,2011年9月),
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5571209.html。

童劍,〈否決權是不是特權?〉,(光明網-光明觀察,2012年2月),http://guancha.gmw.cn/2012-02/08/content_3523678_4.htm。

黃安年,〈五次中東戰爭與2006年黎以衝突〉,(科學網,2009年1月5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208612。

博訊新聞,〈220茉莉花革命北京王府井集會,戒備森嚴〉,(博訊新聞臨時網站,2011年2月20日),http://www.boxunblog.com/2011/02/220_20.html。

莫斯科華人報,〈蘇聯特權商店,造就特權生〉(2011年7月4日),
http://www.renmin-hotel.com/news/list.asp?Unid=8468。

趙險峰總企劃,《聯合國秘書長是怎麼選出的》,(人民網,2006年10月),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big5/2006ztpd/2006-10/10/content_611287.htm。

廖漢原,〈國務院公布美中建交機密史料〉(中央通訊社)2013年4月23日,http://www.cna.com.tw/Views/Page/Search/hyDetailws.aspx?qid=201304230409&q=%E5%9C%8B%E5%8B%99%E9%99%A2%E5%85%AC%E5%B8%83%E7%BE%8E%E4%B8%AD%E5%BB%BA%E4%BA%A4%E6%A9%9F%E5%AF%86%E5%8F%B2%E6%96%99#。

鳳凰博報,〈瓜地馬拉政權曾被「心理戰」搞垮〉《青年參考報》(2012年,10月11日),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blog.ifeng.com/article/20502896.html。

裴敏欣,〈點評中國:鐘非的黃岩島對峙〉,(BBC中文網,2012年5月17日),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focus_on_china/2012/05/120514_cr_southchinasea.shtml。

葉永烈,〈毛澤東零中時總結平生:一生只幹了兩件事〉,(人民網-讀書頻道,2010年4月28日),http://book.people.com.cn/GB/108221/11480489.html。

劉麗麗,〈周恩來死前力薦鄧小平接班〉(新華網,2010年4月29日),
http://www.politicalchina.org/printnews.asp?newsid=175946。

劉揚名,〈一次讀懂歐債危機:時事篇〉,《經理人月刊》(經理人,2012年2月),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p=10953。

郭奕伶、單小懿,〈現場直擊 冰島破產〉(商業周刊,2008年10月27日),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WebArticle.aspx?id=34692&pnumber=5。

簡嘉宏,〈歐盟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的連鎖反應〉(台灣法律網,2005年),http://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parent_path=,1,188,&job_id=108861&article_category_id=1646&article_id=48306。


聯合國決議草案 S/1997/18 
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S/199/18。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報告 A/55/985《預防武裝衝突》,
http://www.un.org/chinese/aboutun/prinorgs/ga/millennium/sg/report/ch4.htm。

聯合國會議 S/PV. 3730 
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S/PV.3730。

TVBS新聞,〈搶選票 歐巴馬、羅姆尼僅咬中國〉(2012年11月7日),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okinawa2920121107103953。

BBC,〈京滬民眾響應「茉莉花示威」遭警察驅散〉,(BBC中文網,2011年2月20日),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a/2011/02/110220_china_jasmine_revolution.shtml。

〈全球併購交易額相比五年前腰斬但中國翻倍〉,(新浪財經,2012年12月12日),http://finance.sina.com.hk/news/-18-5481069/1.html。

〈歐債危機拖累三成中企 造成收入下降〉,(新華新聞,2012年12月4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2-12/04/c_124043214.htm。

〈報告:中國經濟20年內超越美國〉,(BBC新聞網,2012年12月11日),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2/12/121211_us_intelligence_global_trends.shtml。

〈台軍當年購荷蘭潛艇內幕〉(中國工程技術訊息網),http://www.cetin.net.cn/cetin2/servlet/cetin/action/HtmlDocumentAction;jsessionid=C93AC7618726497AB0649D265734CAEC?baseid=1&docno=275864。

Alexander Crossley, ‘’US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says China’s global power more than EUand USA combined by 2030,’’ (China Daily Mail, December,11,2012 ), http://chinadailymail.com/2012/12/11/us-national-intelligence-council-says-chinas-global-power-more-than-eu-and-usa-combined-by-2030/。

AIT, U.S. Foreign Policy in the 21st Century Regional Issues, (eJournal USA, 2006),
http://www.ait.org.tw/infousa/zhtw/DOCS/ijpe0406.pdf。

Brendan Koerner, ’’Can You Bypass a U.N. Security Council Veto?,’’ (Slate, 2003, March 12), http://www.slate.com/articles/news_and_politics/explainer/2003/03/can_you_bypass_a_un_security_council_veto.html。

Dube, Arindrajit, Ethan Kaplan and Suresh Naidu,’’Corps, Corporations, and Classifies Information,’’(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August 11, 2011),
http://qje.oxford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1/08/10/qje.qjr030.full。

James F. Hoge, Jr ,‘’A Global power shift in the Making,’’(Foreignaffairs, July/August, 2004), 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59910/james-f-hoge-jr/a-global-power-shift-in-the-making。

J.K, ‘’Issues Facing Britain,’’ (Economist, Nov 30, 2012),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blighty/2012/11/economistipsos-mori-issues-index?fsrc=scn/fb/wl/bl/tripledipdisquiet。

Telegram全文,http://www.gwu.edu/~nsarchiv/coldwar/documents/episode-1/kennan.htm。

‘’ What crisis?,’’ (Economist, Oct, 10, 2012),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graphicdetail/2012/10/daily-chart-4?fsrc=scn/fb/wl/whatcrisis。

’’The OECD’s forecasts,’’ (Economist, Nov, 10, 2012), http://www.facebook.com/l.php?u=http%3A%2F%2Fecon.st%2FZeI0R4&h=lAQEO_nHs&s=1。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