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408201116240400
DOI 10.6846/TKU.2011.00462
論文名稱(中文) 市場中的日常生活─在士林夜市創造一個屬於漫遊者的口袋空間
論文名稱(英文) The Everyday Above Market Landscap─Case study of Shi-Lin Night Market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建築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2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劉曉涵
研究生(英文) Hsiao-Han Liu
學號 69836038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06-20
論文頁數 8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鄭晃二
委員 - 賴怡成
委員 - 蔡仁惠
關鍵字(中) 地方生活;空間再利用;反更新;漫遊者
關鍵字(英) Local life;Reuse space;Anti-redevelopment;Flaneur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地方生活作為商圈發展主要的元素,強調地緣關係的重要性。以士林夜市為例,探討夜市除了更新以及無限制發展之外還有何出路?就士林夜市的發展歷史來看,從早期地方上的宗教活動吸引攤販聚集維生,到現在純粹的都市夜間娛樂活動,政府從不管到取締,到攤販自主管理、政府著手規劃、整頓夜市空間的過程,夜市文化的魅力依舊不減,並且民間小販與地方的連結、經營,使得夜市成為台灣的特色文化之一。

    大部份商圈透過專業經營管理團隊與地方商圈組織輔導與管理而成,然而,過度以利益為考量將夜市與商圈結合的案例越來越多;地方性特色商業空間的改善計畫,大部份方式是以結合地區早、夜市重建更新的方式,直接改變了市場空間的實質環境,以全新的「商場」空間取代現有的,即是在全新的空間中,將原本的店家、攤販甚至街道遷至其中,卻沒有考慮到原本地方空間的特色與民眾之間的連結,這樣的作法往往使得原有的地方性空間消逝。建成圓環與龍山寺就是最好的案例。因此本論文將針對因重建、更新的計畫而成為商場的方式加以討論。

    因此本研究在此實驗設計中,利用二樓以上閒置空間在動線上創造可停留的空間,並且創造一條新的路徑,設置垂直動線增加出入口,在動線上增加公共服務設施,以保留一樓空間的活動為主,二樓以上閒置空間作為新空間置入的基地
,利用現有空間創造新空間,以減少拆除的方式去達到新建的目的。為使新空間能夠符合生活需求以及遊客的使用,依據Benjamin筆下的漫遊者以及公園的概念特性賦予空間性格。

    透過此實驗設計,發現能夠隨行為產生活動的空間容易與民眾互動、空間的創造主要在提供活動發生的場所、口袋空間的創造隨既有都市的空間形式而生,因此若能確實掌握都市的空間形式,有助於落實實驗設計的規劃與發展。
英文摘要
This thesis is focus on complexity of local life and the becoming of business area as key elements, in order to verify the importance of geography relationship inside an area.Taking Shihlin Night Market as the example, are there any way of improvement beside urban redevelopment or limitless expansion itself? When we look upon its history of progression: from early local religious activities which attracted vendors to today’s night life entertainments, It had rich past started with banned by government, to self-manage, lead to government re-planning and finally settle to a specify location. It catalyzed into one of Taiwanese unique cultures.
    Most of business districts were professionally planned and managed by local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projects were too much consider of profit beneficial. Local business spaces improvement projects were about rearrange morning and night market in order to make it necessarily redeveloped. As the result, all vendors ended in a one new mall. But such change manipulated its fundamental environment: Every shops, vendor stands, even the touring paths was situate in it, there is no direct connection between local characteristic and people who live among. Such decision would lead to disappearance of local space of interest. Jian-Chen Roundabout and Lonshan temple were two best cases. So this research is to readjust night markets redeveloping into a mall.
    This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inspired by Walter Benjamin’s Flaneur and concept of parks with spatial characteristic. The design was aimed to create a space for staying on the unused second floor, and created a new path and entries and exits on the vertical circulations. It followed by maintaining ground floor activities for maximum public service in order to reduce demolishment of buildings to achieve of unnecessary rebuild and fit the need of life and tourist usage.
    The discovery of the experiment is that people were more likely to interact at each other because of their behaviors and activities in such space. The creation of space is to provide activities, the pocket spaces are formed by existing urban context. Therefore such theory of creation of urban space would b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is experimental design re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圖表索引...Ⅴ

第一章  緒論...01
1.1 研究動機...02
1.1.1觀察與現象...04
1.1.2混合使用─士林夜市...04
1.1.3二樓以上閒置空間再利用...05
1.1.4城市漫遊者(flaneur)...05

1.2 研究目的...07
1.2.1空間轉型再利用...07
1.2.2商圈活化的價值再定義...07
1.2.3新空間的置入...08
1.2.4在士林夜市漫遊...09
1.2.5周邊環境影響與未來定位...09

1.3 研究方法與流程...12
1.3.1研究方法...12
1.3.2研究流程...13

1.4 研究限制...14

1.5 研究成果...15


第二章  相關背景與案例...16
2.1 相關背景...17
2.1.1空間與地方連結的特性─空間場域感...17
2.1.2逃避與地方的關係...18
2.1.3空間的創造...19
2.1.4巴黎散步文化─Georges Haussmann之巴黎重建計劃...20
2.1.5漫遊者文化─Walter Benjamin之城市漫遊者概念...21

2.2 相關案例...23
2.2.1建成圓環...23
2.2.2龍山寺地下街...25
2.2.3表參道之丘(Omotesando Hills)...27


第三章  士林觀光夜市地域特質...29
3.1 士林夜市的發展與現況...30
3.1.1空間使用現況...30
3.1.2影響士林夜市發展的因素...32

3.2 街道紋理剖析...33
3.2.1 A型街道型態...34
3.2.2 B型街道型態...34
3.2.3 C型街道型態...35
3.2.4 D型街道型態...36
3.2.5 E型街道型態...36
3.2.6 F型街道型態...37
3.2.7小結...38

3.3 幾近24小時的消費場域...39

3.4 水平帶狀消費空間...41
3.4.1水平帶狀...41
3.4.2塊狀停留空間...42

3.5 二樓以上空間...43
3.5.1空間使用類型分類...44
3.5.2小結...45


第四章  設計操作...46
4.1 界定設計範圍與問題...47
4.1.1基地與周邊環境關係...47
4.1.2設計範圍...48
4.1.3設計操作流程圖...49

4.2 設計概念...50
4.2.1設計概念發展過程...50
4.2.2城市公園...50
4.2.3口袋公園...50
4.2.4紓壓的口袋空間...51
4.2.5漫遊者...51
4.2.6小結...51

4.3 設計操作...52
4.3.1操作方法...52
4.3.2基地調查現況...54
4.3.3設計操作1.0...55
4.3.4設計操作 2.0...57
(1)口袋空間之類型空間組合分類...57
(2)口袋空間之類型空間組合分類...58
(3)口袋空間之類型空間組合分類...59
(4)口袋空間之類型空間組合分類挑選...60
(5)口袋空間之分佈位置...61
4.3.5 Z軸─口袋空間...62
(1)1/2空間使用...62
(2)口袋空間與街道之關係...63
(3)Program...64
(4)如何取得空間...65
(5)小結...65
4.3.6 X軸─水平動線...66
(1)水平動線連接的原則...66
(2)水平帶狀與塊狀空間...67
4.3.7 Y軸─垂直動線...68
(1)現況觀察與尋找...68
(2)垂直動線與空間類型分類...69
(3)類型分析...70
(4)小結...70

4.4 設計圖說...71
4.4.1 2F Plan...71
4.4.2 3F Plan...72
4.4.3 4F Plan...73
4.4.4口袋空間設計圖說(1)...74
口袋空間設計圖說(2)...75
口袋空間設計圖說(3)...76
口袋空間設計圖說(4)...77
口袋空間設計圖說(5)...78
口袋空間設計圖說(6)...79
口袋空間設計圖說(7)...80
口袋空間設計圖說(8)...81

第五章  結論...82

5.1設計操作成果...83
5.1.1概念檢討...83
5.1.2方法檢討...84

5.2結語...86
5.2.1研究發現...86
5.2.2研究後續建議...87

參考文獻...88

參考書目...88
碩士論文...88
其他文獻...89


圖表索引

圖目錄
第一章  緒論

圖1.1 研究目標概念圖...03
圖1.2 基地與周邊環境之關係圖...10
圖1.3 研究流程圖...13


第二章  相關背景與案例

圖2.1建成圓環現況...23
圖2.2毀壞的建成圓環...23
圖2.3舊建成圓環...23
圖2.4捷運往龍山寺地下街入口...25
圖2.5龍山寺地下街現況...25
圖2.6龍山寺地下街現況...25
圖2.7保留下來的同潤青山公寓...27
圖2.8表參道之丘商場內部...27
圖2.9表參道之丘商場內部...28
圖2.10表參道之丘商場外觀立面...28


第三章  士林觀光夜市地域特質

圖3.1空間使用現況分析圖...30
圖3.2士林夜市空間使用現況...31
圖3.3人車動線圖...32
圖3.4街道紋理剖析圖...33
圖3.5 A型空間與街道使用現況...34
圖3.6 B型空間與街道使用現況...34
圖3.7 C型空間與街道使用現況...35
圖3.8都會叢林歇業現況...35
圖3.9 D型空間與街道使用現況...36
圖3.10 E型空間與街道使用現況...36
圖3.11 F型空間與街道使用現況...37
圖3.12士林夜市發展過程圖...38
圖3.13士林夜市基本構成圖...38
圖3.14早、夜市活動時間分布圖...39
圖3.15水平帶狀型消費街道...41
圖3.16塊狀型消費街道...41
圖3.17水平帶狀消費街道與空間...41
圖3.18塊狀停留空間示意圖...42
圖3.19二樓以上閒置空間分類示意圖...43
圖3.20閒置空間...44
圖3.21居住空間...44
圖3.22商業使用空間...44
圖3.23加蓋與違建...45


第四章  設計操作
圖4.1基地與周邊環境關係圖...47
圖4.2設計範圍圖...48
圖4.3設計操作流程圖...49
圖4.4設計概念發展過程圖...50
圖4.5 X、Y、Z三向操作方法圖...52
圖4.6 X、Y、Z三向操作內容圖說...52
圖4.7基地現況調查圖...54
圖4.8各樓層閒置空間分布圖...55
圖4.9各樓層閒置空間疊圖...56
圖4.10索引圖...57
圖4.11 A-A立面圖...57
圖4.12 B-B立面圖...58
圖4.13 C-C立面圖...59
圖4.14 D-D立面圖...59
圖4.15 A-A立面之空間組合分類圖...60
圖4.16 B-B立面之空間組合分類圖...60
圖4.17 C-C立面之空間組合分類圖...60
圖4.18 D-D立面之空間組合分類圖...60
圖4.19 A-A立面之空間組合位置圖...61
圖4.20 B-B立面之空間組合位置圖...61
圖4.21 C-C立面之空間組合位置圖...61
圖4.22口袋空間1/2使用分析圖...62
圖4.23口袋空間與街道之關係圖...63
圖4.24空間概念圖...64
圖4.25空間概念拼貼圖...66
圖4.26水平帶狀與塊狀空間關係圖...67
圖4.27 A-A立面之垂直動線分布圖...68
圖4.28 B-B立面之垂直動線分布圖...68
圖4.29 C-C立面之垂直動線分布圖...68
圖4.30 A-A立面之垂直動線類型圖...69
圖4.31 B-B立面之垂直動線類型圖...69
圖4.32 C-C立面之垂直動線類型圖...69
圖4.33垂直動線類型圖...70
圖4.34 2F Plan...71
圖4.35 3F Plan...72
圖4.36 4F Plan...73
圖4.37口袋空間設計圖說(1)...74
圖4.38口袋空間設計圖說(2)...75
圖4.39口袋空間設計圖說(3)...76
圖4.40口袋空間設計圖說(4)...77
圖4.41口袋空間設計圖說(5)...78
圖4.42口袋空間設計圖說(6...79
圖4.43口袋空間設計圖說(7)...80
圖4.44口袋空間設計圖說(8)...81


表目錄
第四章  設計操作
表4.1空間課題與對策表格...53
表4.2分類方式說明表格...57
表4.3 A-A立面之空間組合分類表格...57
表4.4 B-B立面之空間組合分類表格...58
表4.5 C-C、D-D立面之空間組合分類表格...59
表4.6空間機能表格...64
表4.7水平帶狀與塊狀空間類型表格...67
表4.8垂直動線類型特性表格...70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Tim Cresswell
2006《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Place:A Short Introduction),徐苔玲、王志弘譯,台北市:群學。

段義孚
1999《經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Space and Place: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潘桂成譯,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段義孚
2006《逃避主義》(Escapism),周尚意、張春梅譯,台北縣:立緒。

葉怡蘭
2007〈路邊的小吃不要拆─街道的生活〉《雙城故事》,P125,台北市,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

Walter Benjamin
2010《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論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Ein Lyriker im Zeitalter des Hochkapitalismus),張旭東、魏文生譯,台北市:臉譜。

Kenneth Frampton
1999《現代建築史:一部批評性的歷史》(Modern Architecture:a critical history),蔡毓芬譯,台北市:地景。


碩士論文

蕭沛霖
2004《台北市士林公有市場用地空間重塑》,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楊嵐鈞
2004《文化地景之地域性研究》,碩士論文,台北科技大學。

徐旭誠
1996《都會邊緣趕集性夜市空間活動系統之研究》,碩士論文,中興大學。


其他文獻

楊有德、羅聖雄、方安妮
2004《萬華龍山寺商圈商業結構分析之研究》,E世代GIS推廣計畫成果發表論文集,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

公共電視
2004《城市的遠見─巴黎》(The Vision of a City─Paris),公共電視台製作節目,台北市,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版權所有。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