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407200821051000
DOI 10.6846/TKU.2008.00361
論文名稱(中文) 大三學生出國研習學習獲得與學習適應問題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Learning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Adjustment Problem of Junior Study Abroad Student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陳思維
研究生(英文) Szu-Wei Chen
學號 69573004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6-12
論文頁數 14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高熏芳
委員 - 林梅琴
委員 - 何俐安
關鍵字(中) 大三學生
出國研習
學習獲得
學習適應問題
關鍵字(英) junior college student
study abroad
learning acquisition
learning adjustment problem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淡江大學大三學生出國研習之學習獲得與學習適應問題為何,除分析大學生出國研習之學習獲得與學習適應問題之現況外,並探討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學生在學習獲得與學習適應問題之差異,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個案大學以及其他大學校院安排在校生出國研習之參考。本研究採自編「大三學生出國研習學習獲得與學習適應問題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問卷進行採普查之方式,共發放313份問卷,有效回收問卷134份,回收率為42.8%,問卷信度Cronbach α值為.865。
    本研究結果顯示:
一、學生出國研習之學習獲得整體平均值為3.97,顯示學生出國研習有中高度的「學習獲得」;以面向而言,「自我成長與瞭解不同文化」(M=4.03)為最高,「主動結交不同文化的朋友(M=3.65)則為最低。
二、學生出國研習之學習適應問題整體平均值2.63,顯示學生出國研習並無呈現高度的「學習適應問題」現象;以面向而言,「語言適應問題」(M=3.42)為最高,「心理適應問題」(M=2.21)則為最低。
三、不同背景之學生在3個背景變項上對於「學習獲得」達顯著差異,包含:校區、系別以及交友狀況。
四、不同背景之學生在不同性別、校區、系別、國內遷移經驗、居住國外經驗、國外遊學經驗、國外住宿情形以及交友狀況等8個背景變項上對於「學習適應問題」皆未達顯著差異。
五、「學習獲得」與「學習適應問題」之間具有顯著的負相關。

    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於淡江大學選送學生出國研習的建議
(一)應繼續實施與推動大三學生出國研習計畫,培養學生國際競爭力。
(二)應著重提升學生外語能力之教學。
(三)應瞭解學生在國外可能遇到之適應問題,並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四).在學生出國前應提供清楚的行前說明;.在學生出國時應多給予關心。
二、對於各系選送學生出國研習的建議
(一)改變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勇於表達並參與討論。
(二)在學生入學時告知大三出國研習計畫,協助提早準備。
(三)鼓勵學生打開心胸、並多用外語交談主動結交朋友。
(四)應協助學生瞭解國外學校之修課資訊並輔導學生於校內先修習與國外課程內容銜接之學科。
三、對於學生出國研習的建議
(一)在國外求學應主動結交朋友與關照他人。
(二)在出國研習前應先為自己做好心理建設以及一切準備。
四、對於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在研究範圍上:可蒐集出國研習回國學生的意見進行瞭解;亦可針對已實施大學生出國研習計畫之大專院校加以探討。
(二)在研究工具上:本研究問卷結果僅適用於淡江大學,今後若欲瞭解各大專校院實施大學生出國研習計畫之研究,建議可以參考或改編本問卷,以因應各校不同情境。
(三)在研究方法上:可採用質的方法以深入瞭解影響出國研習學習貨得或適應問題之相關因素。
 (四) 在研究時程上:可採用同一樣本之三年縱貫法研究以深入瞭解學生出國研習之情形。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learning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adjustment problem of junior study abroad students of Tamkang University. The study analyzed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adjustment problems. In addition, the study also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 demographic backgrounds. A questionnaire was sent to the total 313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junior study abroad program. There were 134 returned with 42.8% of valid rat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is .865 of Cronbach α.

    The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average degree of learning acquisition of students study abroad is 3.97, which means students have mid-high degree of learning acquisition when studying abroad. Among the dimensions of learning acquisition, “self growth and realize different culture” is the highest (M=4.03) and “initiative to make friends from different culture” takes the lowest (M=3.65).
2. The average degree of learning adjustment problems of students study abroad is 2.63, which means students didn’t encounter too many learning adjustment problems when studying abroad. Among the dimensions of learning adjustment problems, “language adjustment” is the highest (M=3.42)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takes the lowest (M=2.21).
3. The degree of learning acquisition for students varied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ic backgrounds, such as “campus areas, “departments with language teaching” and “friends association”.
4. The degree of learning adjustment for students didn’t vary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ic backgrounds, such as “gender”, “campus areas”, “departments with languag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moving”, “experience of living abroad”, “experience of study abroad”, “dwell situation” and “friends association”.
5. There i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arning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adjustment problems.

    The suggestion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A. Suggestions for Tamkang University in improving junior study abroad program
1. Continually carry out junior study abroad program in order to develop students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bility. 
2. Focus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 ability for students.
3. Help students solve the learning adjustment problems when they study abroad. 
4. Provide specific guidelines including learning and living for students before studying abroad.

B. Suggestions for departments in assisting students for study abroad
1.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as well as participate in group discussions.
2. Acknowledge students about junior study abroad program and assist them to prepare ahead.
3. Encourage students to open their minds and take initiative to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 using foreign languages.
4.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urse requirements of the foreign universities and assist them to take the courses related to the foreign universities before study abroad.

C. Suggestions for students interested in study abroad
1. Make friends when study abroad.
2. Prepare everything before study abroad.

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study
1. In terms of the research scope: investigate opinions of those returned from study abroad as well as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abroad programs of other universities. 
2. In terms of the research tool: modify the questionnaire to accommodate the different contexts if used for studying in other universities.
3. In terms of the research method: qualitative research is encouraged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related to learning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adjustment problems of study abroad.  
4. In terms of the research timeframe: longitudinal design is encouraged to study the cohort of students to realize the impacts of study abroa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高等教育國際化	                           11
第二節  學生出國研習之學習獲得	                  20
第三節  學生出國研習之學習適應問題	                  32
第四節  學生出國留學現況之研究	                  4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8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步驟	                           6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6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3
第五節  資料處理	                                    7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8
第一節  基本資料描述	                           78
第二節  大學生出國研習之「學習獲得」現況分析	         83
第三節  大學生出國研習之「學習適應問題」現況分析       87
第四節  學生個人背景變項對學習獲得的差異比較	         91
第五節  學生個人背景變項對學習適應問題的差異比較	95
第六節  學習獲得與學習適應問題的相關考驗	         96
第七節  開放性問題分析	                          10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結論	                                   103
第二節  建議	                                   107

參考文獻                                             112
中文部分	                                            112
英文部分	                                            116

附錄	                                            118
附錄一  訪談大綱	                                   118
附錄二  訪談結果之逐字稿編碼範例	                 120
附錄三  調查問卷之專家效度檢測版	                 121
附錄四  專家內容效度之建議與修正	                 126
附錄五  調查問卷之表面效度檢測版範例                 131
附錄六  正式發放問卷	                          133
附錄七  回收後修正問卷	                          137
 
表目錄
表2-2-1 學生出國學習獲得之論述歸納對照表	         29
表2-2-2 開拓國際視野之內涵項目表	                  31
表2-2-3 增進人際關係之內涵項目表	                  31
表2-2-4 培養正向人格之內涵項目表	                  31
表2-3-1 學生出國學習適應問題論述歸納對照表	         40
表2-3-2 學業適應問題之內涵項目表	                  43
表2-3-3 社會文化適應問題之內涵項目表	                  43
表2-3-4 心理適應問題之內涵項目表	                  43
表2-4-1 學生出國留學相關研究一覽表	                  51
表2-4-2 各研究變項彙整表	                           55
表3-3-1  96學年度大三出國學生人數統計表	         62
表3-4-1 研究參與者簡介	                           64
表3-4-2 學習情形構面、內涵及題目內容對照表	         65
表3-4-3 專家審查名單	                           66
表3-4-4 學生出國研習情形問卷信度分析表	         69
表3-4-5 學習獲得構面因素分析之共同因素選取表	         70
表3-4-6 學習獲得構面之共同因素名稱與所屬題號分佈	70
表3-4-7 學生出國研習學習獲得構面問卷之因素結構表	71
表3-4-8 學習適應問題構面因素分析之共同因素選取表	72
表3-4-9 學習適應問題構面之共同因素名稱與所屬題號分佈	72
表3-4-10 學生出國研習學習適應問題構面問卷之因素結構表	73
表3-4-11回收後修正問卷之學習獲得與學習適應問題題項	74
表4-1-1 各系學生出國人數與回收樣本人數、百分比統計表   78
表4-1-2 學生基本資料分佈統計表	                  79
表4-1-3 個人背景分析類別變項一覽表	                  81
表4-2-1 學習獲得各面向平均數統計表	                  83
表4-2-2 學習獲得各題項平均數統計表	                  84
表4-3-1 學習適應問題各面向平均數統計表	         87
表4-3-2 學習適應問題各題項平均數統計表	         88
表4-4-1 研究變項與學習獲得各面向之差異比較一覽表	91
表4-4-2 校區與學習獲得各面向T檢定顯著性分析表	         92
表4-4-3 系別與學習獲得各面向T檢定顯著性分析表 	93
表4-4-4 交友狀況與學習獲得各面向變異數分析表	         94
表4-5-1 研究變項與學習適應問題各面向之差異比較一覽表	95
表4-6-1 學習獲得與學習適應問題之相關分析表	         96
表4-6-2 學習獲得與學習適應問題各面向之相關考驗一覽表	97
表4-6-3主動結交不同文化的朋友面向與心理適應問題面向之相關分析表	97
表4-6-4主動結交不同文化的朋友面向與語言適應問題面向之相關分析表	98
表4-6-5自我成長與瞭解不同文化面向與心理適應問題面向之相關分析表	98
表4-6-6包容接納不同文化面向與心理適應問題面向之相關分析表	99
表4-6-7彼此關照與學習語言面向與心理適應問題面向之相關分析表	99
 
圖目錄
圖3-1-1 研究架構	59
圖3-2-1 研究流程	6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克先(1989)。學習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
王留栓(2002)。歐盟國家的高等教育國際化——從大力發展留學生教育談起。2007年8月12日,取自
http://www.edu.cn/20011219/3014523.shtml
中華民國駐外單位聯合網站(2007)。歐盟執委會推出第2期伊拉斯莫斯世界計畫。2007年10月1日,取自
http://www.taiwanembassy.org/ct.asp?xItem=37527&ctNode=428
江愛華、Laws K. J.(2006)。澳洲高等教育國際化之經驗。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1,133-148。
李丹潔(2007)。來華留學生跨文化社會心理適應問題研究與對策。雲南師範大學學報,39(5),49-51。
吳明隆(2007)。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
李隆盛(2005)。日本外國留學生十倍成長經驗可供借鏡之處。高教簡訊,168,1-3。	
李豐里(2000)。外國學生生活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周佳瑜(2004)。國內大學國際化學習環境之研究:研究生觀點。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宛靜(2007年,8月16日)。外籍交換生逐年增加,國際雙向交流奏功。淡江時報,1版。
林清山(譯)(1997)。R. E. Mayer著。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邵瑞珍、皮連生、吳慶麟(譯)(1990)。G. H. Bower, E. R. Hilgard著。學習理論-學習活動的規律探索。台北:五南。
邱靖雅(2003)。台灣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立德學報,1(1),35-41。
林靜怡(2007)。淡江大學國際學生學習支援需求之需求評估。私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騰蛟(2006)。台北市教育國際化的政策與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1,47-62。
施秀玲(2006)。外國學生來台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歷程之探究—以銘傳大學桃園校區外國學生為例。私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柯麗卿、林建宏(2007)。國小低年級提早入學資優兒童學習適應之調查研究。特殊教育學報,26,27-54。
姜麗娟(2004,12月)。論全球化與跨國高等教育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新啟示。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辦之「高等教育品質管理與國際競爭力」學術研討會,嘉義。
姜麗娟(2005a)。再論WTO-GATS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意涵。教育研究月刊,137,16-34。
姜麗娟(2005b)。論全球化與跨國高等教育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新啟示。中正教育研究,4(1),67-98。
徐明珠(2003)。全球化時代,台灣高等教育之改革與創新。2007年9月19日,取自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2/EC-R-092-008.htm
徐振邦、梁文蓁、吳曉青、陳儒晰(譯)(2004)。L. Cohen, L. Manion & E. Morrison著。教育研究法。台北:韋伯文化。
高熏芳、謝瓛(2004)。你夠國際化嗎?-給中小學國際觀教育的檢核與建議。教育研究月刊,119,123-133。
陳佩英、陳舜芬(2006)。美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1,109-132。
陳秉華(1994)。台灣留學生經驗:自我統合的改變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7,105-139。
培養國際人才,淡江送學生出國(2007,8月16日)。淡江時報,1版。
陳學飛(2001)。高等教育國際化:跨世紀的大趨勢。福州:福建教育。
許擇昌(2001)。從留學生到美籍華人─以二十世紀中葉台灣留美學生為例。台北:海華文教基金會。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8)。教育心理學。杭州:浙江教育。
張欽盛(2005)。從全球化談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2007年9月5日,取自
english.moe.gov.tw/public/Attachment/73220255771.doc
張欽盛(2006)。台灣教育國際化的政策與措施。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1,1-16。
教育部(2006年,9月14日)。教育部電子報,223。2007年8月23日,取自
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foreword.aspx?period_num=223
教育部(2007年,8月2日)。教育部電子報,267。2007年8月23日,取自
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foreword.aspx?period_num=267
野原千惠子(2007)。台北地區日籍留學生滿意度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章澤淵、陳科美、錢穎(1986)。師範教育叢書。北京:人民教育。
彭杏珠(2008)。2008大學專刊:選校選系,選好就業力。天下遠見,1,27-31。
馮廷勇、蘇緹、胡興旺和李紅(2006)。大學生學習適應量表的編製。心理學報,
38(5),762-769。
黃英忠、鍾安宜、翁良杰、張文菁(2005)。國際交換學生海外適應與生活滿意
度關係之研究:社會支持觀點。中山管理評論,12(2),959-981。
黃新憲(主編)(1995)。中國留學教育問題。湖南:湖南教育。
黃璉華和羅漢強(1996)。外籍生適應問題及相關因素之探討。中華衛誌,15(5),457-468。
溫世頌(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三民。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第二版)。台北:心理。
劉昆霖(2005年,11月5日)。深耕國際化,姐妹校遍及五大洲。淡江時報。2007年10月12日,取自http://tkutimes.tku.edu.tw/New/2006/detail.php?seqno=0000013305
劉海峰(2001)。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與本土化。2008年4月23日,取自
http://www.kue199.cn/zong_he_311/20060323/t20060323_12325.shtml 
歐盟執委會文教總署(2007)。歐盟碩士獎學金:伊拉斯莫斯世界(Erasmus Mundus)。2007年9月3日,取自
http://www.roc-taiwan.org/BE/eunews/eu-news9-mundus.htm
歐盟執委會推出第2期伊拉斯莫斯世界計畫(2007年,7月17日)。歐盟執委會新聞公報。2007年8月18日,取自
http://www.taiwanembassy.org/ct.asp?xItem=37527&ctNode=428
蔡大立(2003)。台灣地區高等教育國際化現況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穆懷容和程剛(2005)。大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綜述。遼寧行政學院學報,7(6),128-129。 
簡茂發(1986)。大學生適應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8,1-90。
戴曉霞(2004)。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亞太地區外國學生政策之比較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0(2),53-84。
謝瑋(2006)。中日兩國留學生支援政策比較研究─以留學生諮詢工作為例。外國教育研究集刊,4(33),20-24。
韓青秀(2007年,5月8日)。景氣差,去年近4萬人留學找出路。聯合晚報。2007年8月18日,取自
http://www.hellouk.org/forum/lofiversion/index.php/t139511.html
 
英文部分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 of Canada. (2007). AUCC Statement on Promotion and Marketing of Canadian Universities Abroad. Retrieved Sep 17, from http://www.aucc.ca/publications/statements/1995/market_univ_e.htm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 of Canada. (2007). Canadian universities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 mobility. Retrieved Sep 17, from
http://www.aucc.ca/policy/research/international/survey_2007_e.html
Australian Government. (2007). OS-HELP. Retrieved Oct 20, from
http://www.goingtouni.gov.au/Main/Quickfind/StudyOverseas/OSHELP.htm
Bartell, M. (2003).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niversity: A university culture-based framework. Higher Education, 45, 43-70.
de Oliveira, S. P. (1999). Perceptions versus preferences: Adult international students’teaching-learning experiences in an American universit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de Wit, H. (2002).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Europe: A historical, comparative, and conceptual analysis. Retrieved September 3, 2007, from 
http://www.greenwood.com/catalog/GM2075.aspx
Durbin, R. J. (2006). The Lincoln commission and the future of study abroad. Retrieved October 10, 2007, from NAFSA Web site: 
http://www.nafsa.org/_/File/_/InternationalEducator/FrontlinesJanFeb.pdf
Edgeworth, K., & Eiseman, J. (2007). Going Bush: International student perspectives on living and studying at an Australian rural university campu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Rural Education, 22(9), 20-48.
Ellingboe, M. J. (1998). Divisional strategies to internationalize a campus portrait: Results, resistance, and recommendations from a case study at a U.S. university. In J. A. Mestenhauser & B. J. Ellingobe (Eds.), Reform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Internationlizing the campus (pp. 198-228). Phoenix: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and Oryx Press.
Li, A., & Gasser, M. B. (2005). Predicting Asi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sociocultural adjustment: A test of two mediation mod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9(5), 561-576.
Lohsiwanont, K. (2001). Cultural and adapt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Describing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the the two groups of Thai students at a 
United States university.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Lyakhovetska, R. (2004). Welcome to Canada? The experience of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tudents at university. In L. Andres & F. Finlay (Eds.), Student affairs: experiencing higher education. Vancouver, Canada: UBC.
NAFSA. (2006). A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for U.S. Leadership, Competitiveness and Security. Retrieved October 10, 2007, from NAFSA: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 Web site:
http://www.nafsa.org/public_policy.sec/united_states_international/toward_an_international
Poole, D. (2001). Moving toward professionalism: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ctivities at Australian university and their faculties of business. Higher Education, 42, 395-435.
Searle, W., & Ward, C. (1990). The prediction of psychological and sociocultural adjustment during crosscultural transi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14, 449–464.
Shih, S. F., & Brown, C. (2000). Taiwa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cculturation level and vocational identity.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27(1), 35-47.
Smedley, B. D. & Myers, H. F. (1993). Minority status tresses and the college adjustment of ethnic minority freshme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64(4), 434-453. 
Toyokawa, T., & Toyokawa, N. (2002).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adjustment of Asi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 study of Japanese stud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6, 363-379.
Voigts, J. (1996). Working paper on semester coversion &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bstracts of graduates students’ perspectives. Retrieved September 
18, 2007, from Minnesota University Web site:
http://education.umn.edu/IntEduc/Internationaliz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html.
Webster’s Concise College Dictionary. (1999). Random house Webster’s concise college dictionary. Random House, Inc.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