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407200800310000
DOI 10.6846/TKU.2008.01203
論文名稱(中文) 《太平廣記》所反映之唐代門第觀念及士風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the pedigrees ideas and officialdom circumstance in Tang Dynasty reflected in《Tai Ping Guang Chi》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洪慈勵
研究生(英文) HUNG TZU LI
學號 69200005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5-19
論文頁數 21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崔成宗
委員 - 胡衍南
委員 - 陳慶煌
關鍵字(中) 太平廣記
門第觀念
士風
關鍵字(英) Tang Dynasty
Social level concept
Tai Ping Guang Chi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李唐皇室結束六朝分裂局面,取得政權後,由於胡化極深的背景,無法取得原先實際握有政權的中原舊世族的支持,是以唐太宗開始培植支持李唐的新世族,亦即所謂的關隴集團,並開始計劃性而策略性的舉辦科舉制度。及至武后專政,為了對抗中原舊世族及關隴集團,刻意進用平民,科舉制度於焉大備。
有唐一代自高祖武德元年迄昭宣帝天祐四年(618-907)近三百年間,政權由舊世族所全權掌控到釋放給科舉出身的平民,在朝廷中引發朋黨之爭,勢如火水;在社會中則由原先對世族的極度仰慕,逐漸轉成對進士的看重,到晚唐藩鎮割據之際,甚至「出將」取代原先「入相」之人生理想。對個人而言,則平民可進入朝廷為官,導致對自身個別性的強調及個人主義之抬頭。
面對《太平廣記》這部晚唐以前小說的總集,本論文採用「小說證史」的方式,發現經過不同階段之唐代文人的創作、言行記載,不但顯露社會對門第觀念的轉變,以及科舉制度帶動下顯露的士風,同時更看出權力輪替過程於政治、社會面相的影響。也可看出因未完全受傳統漢文化所認可的胡化唐皇室,挾科舉制度以掌控天下,而所有士風之敗壞及門第觀念之轉變,也無非是平民階層藉由科舉制度進入政府組織之際,所產生的動盪的必然過程。 
本論文第二章係就門第觀念形成的背景,切入文本所反映之有唐一代門第觀念之轉變;第三章即就因平民可參政之科舉考試以及朋黨之爭所衝擊出之唐代士風,於《太平廣記》所收錄小說中之反映。第四章綜合科舉制度下所引發之中原舊世族與平民科舉新貴兩股政治力量爭競、消長下,於文本所反映之社會面相,如平民意識抬頭、政治主宰一切、女性自覺而文人描寫多為負面等,進行全文之析論。
英文摘要
After Tang Dynasty ended split six Dynasitis which were deeply influenced by Mongols and took the political powers, Tang couldn’t obtain the support of the original actual powers held by the old nobles in Central Plains.     
Thus, the second emperor---Tang Tai Chung started to establish new nobles, the so-called Guan Long Group, schemingly and strategically began to hold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for the people.   
It was not until the Empress Wu came into power that she purposely recruited from the civilians.  As a result,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was then brought to completion.
Tang Dynasty lasted from the first year of Kao Ju Wu Der to the fourth year of  Jao Shuang Emperor over three hundred years;  the political power was released to common people raised from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stead of original nobles, it came to the result of the struggle between groups and parties with severe conflicts in the imperial court.
As for the society , people would rather turn  to esteem chin-shihs (the graduates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than  admire  the original nobles. To the late Tang Dynasty with local authorities independent of the central authority, people even considered their vision as” being a soldier” rather than” being an official”. As for the individual, since civilians could  be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it resulted in emphasizing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ising abruptly of individualism.
To confront with 《Tai Ping Guang Chi》, the novel collections before Sung Dynasty,the research would adopt the way of “to demonstrate history via novels”, finding different stages of scholars’ literary creation, behavior recorded in the Tang Dynasty; in this way, it not only showed that  pedigrees ideas toward the society had changed; pushing forward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to reveal officialdom circumstance, but it also showed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dimensions by political party transition process. Meanwhile, we can also see that Mongolian culture, which wasn’t approved by  the traditional Han culture,dominating the whole world by utilizing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t seemed to be an essential turbulent process for civilians entering the government by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that all officialdom circumstance ruined and pedigrees ideas changed.
The chapter two of this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forming background of pedigrees ideas, is to analyze the change of pedigrees ideas reflected in the Tang Dynasty; chapter three is to probe into common people that could participate in politics by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officialdom circumstance resulted from the clique war in Tang Dynasty reflected in《Tai Ping Guang Chi》.
Chapter four indicates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that resulted in politics power fighting and the ebb and flow of the parties between original nobles and the civilian new nobles; in the research, it also analyzes and discusses  negative social images reflected in this article such as  the civilians’  consciousness rising , politics dominates the whole lot, and females’ self-awareness, etc.
culture, which wasn’t approved by  the traditional Han culture, dominating the whole world by utilizing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t seemed to be an essential turbulent process for civilians entering the government by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that all officialdom circumstance ruined and pedigrees ideas changed.
The chapter two of this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forming background of pedigrees ideas, is to analyze the change of pedigrees ideas reflected in the Tang Dynasty; chapter three is to probe into common people that could participate in politics by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officialdom circumstance resulted from the clique war in Tang Dynasty reflected in《Tai Ping Guang Chi》.
Chapter four indicates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that resulted in politics power fighting and the ebb and flow of the parties between original nobles and the civilian new nobles; in the research, it also analyzes and discusses  negative social images reflected in this article such as  the civilians’  consciousness rising , politics dominates the whole lot, and females’ self-awareness, etc.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研究範圍	10
一、	研究動機	12
二、	研究範圍	14
第二節、前人研究成果	15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研究目的	18
一、	研究方法	19
二、	研究目的	20
第二章、《太平廣記》所反映唐代之門第觀念	22
第一節、世族產生之歷史背景	22
一、	世族門第之萌芽	22
二、	世族門第產生之歷史因素	22
(一)	累世經學成為入仕管道	23
(二)	戰亂頻仍,亂世中之庇護	25
(三)	九品中正制度實施	27
(四)	土地集中、財富累積	29
三、	唐代以前之世族門第	29
第二節、唐代之世族及門第	33
一、	仰之彌高,望之儼然的七姓	33
二、	世族輕皇室而重郡望	37
三、	世族卑視寒門	38
四、	唐代世族的政治影響力	39
五、	李唐皇室對世族之裁抑	47
第三節、《太平廣記》所反映之唐人門第觀念	51
一、	《太平廣記》反映門第之作概覽	51
二、	《太平廣記》所反映之唐人門第觀念	59
(一)	對高門大戶之極度仰慕	59
(二)	對門第制度之哀鳴與反抗	65
(三)	門第制度下之自我觀照與反思	84
(四)    門第制度下之宿命觀及反撲	96
第三章、《太平廣記》所反映之唐代士風	106
第一節、影響唐代士風之因素	106
一、	科舉完備,儒學衰微	106
(一)	政策性的裁抑高門世族,扶持新勢力	107
(二)	考試項目及應試者身份的更改	109
(三)	科舉制令文人熱衷功名	114
二、	胡風的輸入	115
第二節、《太平廣記》所反映唐代士風	122
一、  《太平廣記》與科舉相關之作品	122
二、   中第決定文人命運與存在價值	139
三、	自我中心、朝秦暮楚的婚戀心態	142
四、	文人請托盛行,熱中功名的旺盛企圖心	156
五、	為求出名,不擇手段的處世法則	161
六、	結為朋黨、彼此對立的權力競逐	164
第四章、結論	183
一、	政治主宰一切	184
二、	高門沒落,平民興起,個人意識抬頭	191
三、	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的文人士風	194
四、	女性主動積極、勇敢向門閥制度挑戰	197
參考文獻	201

圖表目次
第二章 
表格一   41
表格二   42
表格三   51
表格四   95
第三章
表格五  122
參考文獻
一、古今典籍
001. 王夫之撰《讀通鑑論》,上海:世界書局,民國25年3月初版。
002. 王定保撰《唐摭言》,台北:世界書局,民國48年9月初版。
003. 王忠林等撰《增訂中國文學史初稿》,台北:福記文化圖書公司,1978年11月初版。
004. 王枝忠撰《漢魏六朝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
005. 王君澤主編《中國言情小說大觀》,四川:成都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
006. 王溥撰《唐會要》,台北:世界書局,1982年。
007. 王溢嘉撰《夜間風景──夢》,台北:野鵝出版社,民國81年4月再版。
008. 王夢鷗校釋《唐人小說校釋》上下冊,台北:中書局 1983年3月初版。
009. 王夢鷗撰《唐人小說研究》1-4集,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67年10月出版。
010. 王國良撰《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3年7月出版。
011. 王國良撰《六朝志怪小說考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11月出版。
012. 牛僧孺、李復言編《玄怪錄•續玄怪錄》,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78年。
013. 卞孝萱撰《唐代文史論叢》,廈門:鷺江出版社,2005年6月。
014. 卡爾‧貝克撰,王靈康譯《超自然經驗與靈魂不滅》,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年6月出版。

015.令狐德棻撰《周書》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據武英殿本校刊》,不載出版年月。
016.左丘明撰《左傳》,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第六冊《春秋左傳正義》,民國63年5月版。
017.白居易撰《白香山詩集》,台北:新陸書局,1963年12月。
018.司馬遷撰《史記》,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據武英殿本校刊》,不載出版年月。
019.李昉等編撰《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9月版。
020.李昉等編,嚴一萍校堪《太平廣記附校堪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10月初版。
021.甘寶撰,《搜神記》,台北:台灣書局,2007年8月。
022.平野顯昭撰•張桐生譯《唐代的文學與佛教》,台北:業強出版社,1987年5月初版。
023. 朱岑樓撰《婚姻研究》,台北:東大書局,民國80年2月出版。
024.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鑑》,台北:世界書局,民國61年3月版。
025.朱光潛撰《談美》,台北:群玉堂出版社,民國80年9月出版。
026.吳功正撰《小說美學》,江蘇:文藝出版社,1995年6月。
027.李喬撰《小說入門》,台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
028.李延壽撰《南史》,台北:開明書店鑄版,民國23年9月。
029.李延壽撰《北史》,台北:鼎文書局新校本民國69年
030.李林甫、陳仲夫撰《唐六典》,《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不載出版年月。
031.李劍國撰《唐代五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南開大學 1993年12月。
032.尚永亮撰《科舉之路與宦海浮沈──唐代文人的仕宦生涯》,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5月1刷。
033.周振甫撰《修辭‧結構‧人物》,台北:五南書局,1994年5月初版。
034.周中明撰《中國的小說藝術》,廣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2月出版。
035.汪辟疆編《唐人傳奇小說》,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77年4月再版。
036.汪紹楹校注《搜神記.搜神後記》(學津討原本),台北:木鐸出版社,未載出月。
037.辛文房撰《唐才子傳》,《叢書集成三編》第101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不載出版年月。
038.杜佑撰《通典》,台北:新興書局,民國55年8月新1版。
039.沈約撰《宋書》,台北:開明書局鑄版,民國23年9月。
040.何滿子撰《中國愛情與兩性關係──中國小說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1月台灣初版。
041.門巋•張燕瑾撰《中國俗文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4年6月出版。
042.房玄齡等撰《晉書》,台北:開明書店鑄版,民國23年9月。
043.林辰,徐行撰《夢幻系列小說》,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
044.林辰撰《神怪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045.林辰•徐行撰《夢幻系列小說》,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 
046.孟郊撰《孟東野詩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5年3月初版。
047.卓松盛撰《中國夢文化》,三環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
048.洪邁撰《夷堅志》,台北:中華書局,1981年10月。
049.胡應麟撰《少室山房筆叢》,台北:世界書局印行,民國52年4月初版。
050.孟昭華 王明寰 吳建英 編著《中國婚姻與婚姻管理史》,中國社會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
051.倪豪士撰《傳記與小說》,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民國84年8月初版1刷。
052.祝秀俠撰《唐代傳奇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國71年11月。
053.班固撰《漢書》,台北:鼎文書局,民國71年11月4版。
054.佛斯特撰,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73年9月初版。
055.徐小梅撰《聊齋志異與唐人傳奇的比較》,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2年11月出版。
056.徐華龍撰《中國鬼文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
057.周英雄撰《小說‧歷史‧心理‧人物》,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9年3月出版。
058.馬以鑫撰《接受美學新論》 台北:學林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
059.馬昌儀撰《中國靈魂信仰》,台北:雲龍出版社,1999年8月初版。
060.馬瑞臨撰《文獻通考》台灣:商務出版社。
061.孫毓修撰《中國雕板源流考》,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7年5月初版,國難後第1版。
062.侯忠義撰《隋唐五代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
063.侯忠義撰《中國文言小說史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5月。
064.晁公武撰《郡齋讀書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12月。
065.姚思廉撰《梁書》,台北:開明書局鑄版,民國23年9月。
066.程國賦撰《唐代小說與中古文化》,台北:文津出版公司,2000年。
067.范曄撰《後漢書》,台北:開明書局鑄版,民國23年9月。
068.孫昌武撰《佛教與中國文學》,上海:人民山版社,2007年6月初版。
069.孫昌武撰《佛教與中國文化》,台北:東華書局,1989年12月初版。
070.孫昌武撰《道教與唐代文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071.康韻梅撰《唐代小說傳衍的敘事研究》,台北:里仁書局,民國94年3月初版。
072.陳文新撰《中國筆記小說史》,台北:志一出版社,1995年3月初版。 
073.陳文新撰《六朝小說》,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1月初版。
074.陳平原撰《千古文人俠客夢》,台北:麥田出版社,1994年4月。
075.陳平原撰《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台北:淑馨出版社,1998年10月初版1刷。
076.陳碧月撰《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技巧》,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3年5月
077.陳寅恪撰《陳寅恪先生文集》,台北:里仁書局,民國71年9月版。
078.陳壽撰《三國志》,台北:開明書局鑄版,民國23年9月。
079.大學中文系主編《唐代文學論叢-「山鳥下聽事,簷花落酒中」》,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1998年6月出版。
080.張三夕撰《死亡之思》,台北:洪葉書局,1996年3月初版。
081.張洎撰《賈氏談錄》,合肥:黃山書社,1991年6月1版。
082.寧稼雨撰《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山東:齊魯書社,1996年12月。
083.薛洪勣撰《傳奇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1版1刷。
084.郭立誠撰《中國婦女生活史話》,台北:漢光文化事業出版社,民國72年4月出版。
085.黃兆漢撰《道教與文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4年2月初版。
086.孫昌武撰《道教與唐代文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1年3月出版。
087.郭于華撰《死的困惑與生的執著》,台北:洪葉書局,1994年10月初版。 
088.郭紹虞撰《隅室古典文學論集》,台北:丹青圖書有限有公司,民國74年。
089.許結撰《中國辭賦發展史》,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
090.曾永義撰《論說戲曲》,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86年3月初版。
091.湯用彤撰《隋唐佛教史稿》,台北:木鐸出版社,民國77年9月出版。
092.傅正谷撰《中國夢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
093.傅騰霄撰《小說技巧》,台北 洪葉書局,1996年4月初版。
094.葉朗撰《中國小說美學》,台北:里仁書局 1987年6月初版。
095.葉慶炳撰《晚鳴軒論文集》,台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1月初版.
096.楊昌年撰《古典小說名著評析》,台北:五南出版社,民國83年5月初版1刷。
097.楊家駱編《中國筆記小說名著‧綠窗新話》,台北:世界書局,1975年5月初版。
098.楊義撰《中國歷朝小說與文化》,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8月初版。
099.董誥等纂修,清•陸,心源補輯拾遺《影印重編全唐文及拾遺》,台北:大化書局,民國76年出版。
100.趙翼撰《廿二史劄記》,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35年8月。
101.趙彥衛撰《雲麓漫鈔》,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月北京第2次印刷。
102.裴庭裕撰《東觀奏記》,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9月版。
103.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韓愈傳》,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據武英殿本校刊》。
104.劉大杰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漢京文化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
105.劉文英撰《中國古代的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4月出版。
106.劉士聖撰《中國婦女生活史》,青島出版社,1991年6月1版。
107.劉昫等撰《舊唐書》,台北:開明書店鑄版,民國23年9月。
108.劉開榮撰《唐代小說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1997年9月2版2刷。
109.劉燕萍撰《愛情與夢幻》,台北:商務出版社,1996年12月台灣初版。
110.劉瑛撰《唐代傳奇研究》,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83年10月。
111.劉瑛撰《唐代傳奇研究續集》,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95年8月初版。
112.劉道超撰《中國善惡報應習俗》,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1年1月出版。
113.劉勰《文心雕龍》,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4年2月。
114.劉餗撰、程毅中點校《隋唐嘉話•朝野僉載》,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10月。
115.鄭志明撰《中國文學與宗教》,台北:學生書局,民國81年9月初版。
116.魯迅撰《魯迅小說史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1992年9月初版。
117.魯迅撰《中國小說史略》,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118.魯迅校錄《古小說鉤沉》,山東:齊魯書社,1997年11月出版。
119.蕭子顯撰《南齊書》,台北:開明書局鑄版,民國23年9月。
120.樂蘅軍撰《意志與命運》,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
121.簡宗梧撰〈唐文辭賦化之考察〉,見第四屆唐代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1999年1月初版。
122.錢穆撰《靈魂與心》,台北 聯經出版社,1976年2月初版。
123.韓愈撰《韓昌黎全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5年3月初版。
124.韓秉方撰《道教與民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5月初版。
125.魏收撰《魏書》,台北:開明書局鑄版,民國23年9月。
126.魏徵等撰《隋書》,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據武英殿本校刊》,不載出版年月。
127.蘇淵雷撰《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1月出版。
128.藏嶸•王宏凱撰《中國隋唐五代習俗史》百卷本,《中國全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
129.羅盤撰《小說創作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2月出版。
130.顧炎武撰《亭林詩文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不載出版年月。
131.陸贄撰《陸宣公文集》,台北:西南書局有限公司,民國62年2月再版。
132.龔恭正撰《神奇的靈魂學》,台南:西北出版社,1993年6月初版。

二、學位論文(按出版年份排序)
01.王國良撰《唐代小說敘錄》,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6年。
02.王國良撰《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年。
03.錢則貞撰《中國傳統戲曲中離╱還魂之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04.盧錦堂撰《太平廣記引書考》,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1年。
05.張曼娟撰《唐傳奇之人物刻劃》,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4年。
06.陳桂市撰《幽明錄宣驗記研究》,高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07.陳淑敏撰《太平廣記中神異故事之時間觀》,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民國78年。
09.張榮基撰《魏晉志怪文學之研究》,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
10.康韻梅撰《中國古代死亡觀之探究》,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
11.許曼婷撰《太平廣記中的夢兆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12.周文玲撰《太平廣記所引唐代四大動物妖故事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4年。
13.段莉芬撰《唐五代仙道傳奇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6年。
14.盧俐文撰《太平廣記禽鳥類故事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15.陳昱珍撰《唐宋小說中變形題材之研究──以太平廣記與夷堅志為主》,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9年。
16.徐千惠撰《「倩女離魂」型故事研究》,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17.李漢濱撰《太平廣記的夢兆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0年。
18.吳孟義撰《《太平廣記》報應類故事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3年。
19.胡淑貞撰《白居易賦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民國93年。
20.金周映撰《《太平廣記》與《夷堅志》比較研究-以定命觀為主-》,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4年。

三、期刊論文
01.王小琳撰〈論唐代傳奇創作活動的特徵及其對傳奇敘事的影響〉,《中山人文》學報,民國88年8月,頁79-953。
02.王毅撰〈中國夢文化與明清夢幻小曲〉,《中國文學研究》,1993年4月,頁29-36。
03.王平撰〈古代小說與宗教文化〉《古典文學知識》,1998年1期,頁17-24。
04.王幼華撰〈『黑色書寫』──由謗書到唐傳奇的攻訐作品〉,《聯大學報》第2期,民國94年,頁207-221。
05.文亭硯撰〈長安故事的精神象徵──以唐傳奇為例〉,《空大人文學報》第12期,民國92年12月,頁37-45。
06.李宗定撰〈唐傳奇《鶯鶯傳》的情、慾世界──一個精神分析學式的文學社會學解讀〉,《政大中文學報》第6期,頁125-146。
07.吳宏一撰〈六朝鬼神怪異小說與時代背景的關係〉,《現代文學》第44期,頁37-60。
08.吳季霏撰〈唐代傳奇中的創作方法及特色〉,《中國文化》月刊,2000年11月第248期,頁69-83。
09.林韻柔撰〈出家與持家──唐代女性佛教信仰的衝突與因應〉,《台灣美術》,民國95年1月,頁65-77。
10.洪宜嫃撰〈唐代婚姻中的妻妾關係──從法律層面探討〉,《政大史粹》第9期,頁1-35。
11.袁荻涌撰〈六朝志怪小說與佛教〉,《文史》雜誌,1989年2月,頁11。
12.桂齊遜撰〈唐代人權思想試析──以唐律對於『被害人』之保障為例〉,《通識研究集刊》第10期,頁55-88。
13.翁成龍撰〈宿命論的類型──以太平廣記為例〉,《台中技術學院學報》第三期,2002年6月,1998年12月第225期,頁49-73.
14.陳少芳撰〈唐代傳奇中的娼妓形象〉,《中國文化》月刊,1998年12月第225期,頁95-119。
15.陳玟璇撰〈唐小說中作夢者之分析與探討〉,《中國文學研究》第21期,2005年12月,頁175-210。
16.張華娟撰〈《太平廣記》版本流傳研究〉,《新亞論叢》,民國94年6月,頁228-242。
17.黃東陽撰〈由命定故事檢視唐代命定觀的建構原理〉,《新世紀宗教研究》第4卷第2期,頁149-166。
18.黃錫淇撰〈《霍小玉傳》之結構研究〉,《空大人文學報》第12期,民國92年12月,頁37-45。
19.詹石窗 黃景亮撰〈中晚唐傳奇小說與道教〉《宗教學研究學》,1990年1-2期,頁16-23。
20.劉學銚撰〈昭武九姓與唐朝之關係〉,《中國邊政》第164期,頁1-39。
21.潘麗珠撰〈唐傳奇中的變形故事析探〉,《國文》學報第24期,民國84年6月,頁193。
22.賴文君撰〈愛的代價──敘說《任氏傳》、《霍小玉傳》、《步飛煙》中為愛就死的執著女性〉,《東吳中文研究集刊》第12期,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學生會,2005年7月,頁155-171。
23.蕭鳳嫻撰〈〈枕中記〉所載唐代士人仕宧觀念及其意義探究〉,《鵝湖》月刊25卷9期,頁37-45。
24.羅南超撰〈唐傳奇在中國小說發展中的地位〉,《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4年3月,頁100-104。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