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407200508504400
DOI 10.6846/TKU.2005.00266
論文名稱(中文) 一貫道興毅組今彰道在臺灣中部的發展
論文名稱(英文) The development of Jin-Jang Tao, a sub sector of the Shing-Yih Zu, of I-Kuan Tao in Central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歷史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Histor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3
學期 2
出版年 94
研究生(中文) 朱俊誠
研究生(英文) Jiunn-Cherng Ju
學號 68906001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5-06-15
論文頁數 10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鄭志明
委員 - 林安梧
委員 - 唐耀棕
關鍵字(中) 一貫道
今彰道
階層化
體系化(道場倫理)
區域化
宗族化
關鍵字(英) I-Kuan-Tao
Jin-Jang-Tao
stratification
systematize(Buddhist-Temple-ethics)
localize
Patriarchal-cla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臺灣這五年來,由於物質生活的優沃,導致人的價值觀突然產生急遽的改變,社會大眾在一昧的追求物質享受時,卻忽略掉心靈方面的提昇,因而也導致社會風氣的丕變,道德淪喪,人心浮動,所以有鑑之士紛紛發起心台改革運動,而其中最實際的就是在各地一一創立的各個新興教派。本文中的今彰道就是其中的一個新興教派。
今彰道或許在所有的新興宗教上不起眼,但是這一個宗教團體內部有一些現象,卻相當值得探討。例如:今彰道他是承續著由大陸傳來的一貫道的道統而來,照道理其中的組織、儀式、修持觀應該也是和舊有系統一致,但是數十年來該組織隨著在臺灣的發展,逐漸衍生成為家族、宗族把持的模式,其禮節、儀式、修持觀更是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有所變化。
本篇論文所要探討的是該組織在臺灣發展時的特色,並且將其現在所遇到的瓶頸加以探討,並思索可能的解決之道。
英文摘要
The material abundance in Taiwan for the past five years has greatly influenced the values of people. While pursuing after material wealth, the importance of the spirit and mind is neglected. Leading to the downfall of the social order, demoralization, and unsettling of the human mind. Those who had realized such changes in the society started the founding of many different spiritual reforms. The most practical of all, is the founding of individual new religions, and “Jin-Jang Tao” is one of them.

“Jin-Jang Tao” may not be as obvious and eye-catching as some of these new religions, but some of the phenomena within this religious group are worth discussing. For example: Jin-Jang Tao inherits the basic meanings of the I-Kuan Tao that passed on to Taiwan from mainland China years ago, and therefore, it’s organizational system, ceremonial style and disciplinal concepts should all be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old system.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organization in Taiwan throughout the years has gradually evolved into a familial, clan-al form. And its religious manners, ceremonial style and disciplinal concepts further evolved in time along with other changes in the society.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the organization during its development in Taiwan, and further, probes into its difficulties in search of a solu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問題探討………………………………………………………………1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2
第四節	前人研究成果檢討與回顧……………………………………………2
第五節	章節架構………………………………………………………………5
第二章	興毅組在臺灣的發展
第一節	興毅組的起源與來臺發展之經過……………………………………7
第二節	今彰道在臺灣中部的發展……………………………………………8
一、今彰道的設立經過……………………………………………………8
二、今彰道的發展模式……………………………………………………9
三、今彰道的組織系統與道場經營……………………………………..10
第三節	今彰道的修持觀……………………………………………………..14
一、承接自一貫的修持觀………………………………………………..14
二、今彰道的修課課程………………………………………………..…16
三、今彰道的生活規範…………………………………………………..20
第三章	今彰道領導組織形態及特色
第一節	組織架構的體系化和階層化………………………………………..23
一、組織的體系化(道場倫理)………………………………………..23
二、組織的階層化(職場倫理)………………………………………..32
第二節	領導組織的區域化與宗族化………………………………………..37
一、	組織的區域化………………………………………………………..37
二、	組織的宗族化………………………………………………………..41
第四章	今彰道信仰運作方式及特色
第一節	教義的存在性與歷史性……………………………………………..47
第二節	儀式的殊勝性和世俗性……………………………………………..52
一、今彰道的殊勝性……………………………………………………..53
二、今彰道的世俗性……………………………………………………..60
第三節	神靈的功能性和實用性..…………………………………………....65
一、神靈的功能性………………………………………………………..65
二、神靈的實用性………………………………………………………..70
第四節	宗教信仰的包容性和融合性………………………………………..72
一、宗教信仰的包容性…………………………………………………..72
二、宗教信仰的融合性…………………………………………………..75
第五章	今彰道發展的現況……………………………………………79
第一節	發展的危機…………………………………………………………..79
第二節	危機的因應…………………………………………………………..81
第六章	結論……………………………………………………………89
參考書目………………………………………………………………..91
附件
附件一 朱氏家族譜系圖…………………………………………………….99
附件二 今彰道領導家族成員及非領導家族成員背景調查問卷…………101
表格目次
表2-1 今彰道佛堂數量分布表……………………………………………………..14
圖版目次
圖2-1 今彰道組織人員示意圖…...………………………………………………...11
圖3-1 階層利益與宗教需求的關係(一)………………………………………..…34
圖3-2 階層利益與宗教需求的關係(二)………………………………………...34
圖3-3 佛堂分布發展圖………………………………………………......................38
參考文獻
專書部分:
Bruce,milne,、蔡張敬玲譯,1992,《認識基督教教義》,校園書房出版社
Charles,C.,Ryrie,、梁素雅、王國顯譯,1989,《千年前派的信仰基礎》,以琳出版社
Loraine,Boettner,趙中輝譯,1986,《千禧年論》,基督教改革宗翻譯社
Mircea,Eliade,楊素娥譯,2001,《聖與俗-宗教的本質》,桂冠圖書公司
Peter,F.,Drucker著、余佩姍譯,《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台北,遠流,1994
R.,Ludwigson,、李保羅譯,1981,《末世預言綜覽》,天道書樓
一貫道總會,《一貫道簡介》,台南,青氣巨書局,民國77年
中庸
孔桂成,1994,《末世神學的再思》,Mission,Church,of,Christ
王 明,1960,《太平經合校》,北京中華書局
王見川,李世偉,1999,《台灣的宗教與文化》,台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賡武,1994,《中國與海外華人》,香港:商務印書館
印 順,1979,《彌勒淨土與菩薩行研究》,大乘文化出版社
朱越利,1996,《道藏分類解題》,華夏出版社
吳主光,1992,《靈恩運動全面研究》,角聲出版社
呂大吉,1989,《宗教學通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呂理正,1990,《天、人、社會-試論中國傳統的宇宙認知模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呂錘寬,1994,《臺灣的道教儀式與音樂》,學藝出版社
孚 中,1997,《一貫道歷史》,台北,正一善書
宋光宇,1983《天道鉤沉》,台北,元佑出版社
李振英,1999,《末日與希望》,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開濟,<佛教預言與末法時代>
李豐楙,1998,《東港東隆宮醮志-丁丑年九朝慶成謝恩水火祈安清醮》,學生書局
1998,《東港迎王-東港東隆宮丁丑正科平安祭典》,學生書局
杜而未,《山海經神話系統》,學生書局,第四章
沈清松,《末世與希望》
明德編輯室,2000,《研究班專題》第一輯,台北,明德出版社。
明德編輯室,2000,《研究班專題》第二輯,台北,明德出版社。
明德編輯室,2000,《研究班專題》第三輯,台北,明德出版社。
孟子
松原泰道著,王蘊潔譯,2000,《活出生命的光彩》,台北,漢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世展,1989,《道派源流》,台北,國聖出版社
林國平,1996,《閩台民間信仰源流》,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林欽榮,1991,《組織行為》,台北,前程企業管理公司
孫效智,《宗教、道德與幸福的弔詭》,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高壽仙,1994,《中國宗教禮俗》,台北,百觀出版社
張立文,1989,《傳統學引論-中國傳統文化的多維反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許地山,1940,《扶箕迷信的研究》,重慶,商務印書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重印,1996
陳麟書,1996,《宗教觀的歷史、理論、現實》,四川人民出版社
章力生,1991,《系統神學卷捌末世論》,宣道出版社
喻松青,1994,《民間秘密宗教經卷研究》,台北,聯經出版社
彭明輝,1995,《舉頭三尺有神明-中和地區的寺廟與聚落發展》,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馮天策,1992,《信仰導論》,廣西人民出版社
馮佐哲、李富華,1994,《中國民間宗教史》,台北,文津出版社
葛兆光,1987,《道教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葛景濤,1996,《興毅年鑑》,台北,三揚善書
董芳苑,1994,《信仰於習俗》,台南,人光出版社
路仲偉,1998,《一貫道內幕》,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劉長林,1990,《中國系統思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劉崇漢,1998,《馬來西亞華人史新編第三冊》,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
潘文章,1984,《組織發展-理論、方法,、實務》,台北,三民書局
潘顯一、冉昌光,1997,《宗教與文明》,四川人民出版社
蔣國聖,1992,《一貫道紀念專輯》,台中,國聖出版社
論語
鄭志明,《台灣民間鸞堂儒宗神教的宗教體系初探》,學生書局
《淺論中國民間宗教研究的態度與方法》,學生書局
《臺灣新興宗教現象-傳統信仰篇》
1993,《中國社會的神話思維》,谷風出版社
1997,《台灣宗教與秘密教派》,台北,台原出版社。
1997,《神明的由來-臺灣篇》,南華管理學院
1998,《無生老母信仰溯源》,文史哲出版社
1998,《臺灣民間宗教結社》,南華管理學院
1999,《文學民俗與民俗文學》,南華管理學院
1999,《臺灣新興剛教現象-傳統信仰篇》,南華管理學院
2000,《打貓大士-民雄大士爺祭典科儀探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濮文起,1996,《中國民間秘密宗教》,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瞿海源,1981,《我國宗教變遷的社會學分析》,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1997,《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顏尚文,1980,《隋唐佛教宗派研究》,新文豐出版公司
羅偉國,1999,《道教的奧秘》,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蘇鳴東,1983,《天道概論》,高雄
1984,《天道的辨正與真理》,台南,青氣巨書局
釋妙然,1995,《民國佛教大事年紀》,台北,海潮音雜誌社

碩博士論文
文毓義,1985,<臺灣傳統廟宇的空間系統及其轉變之研究>,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池永歆,1996,<嘉義沿山聚落的存在空間-以內埔仔十三莊頭十四緣區域構成為例>,師大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學明,1986,<金廣福墾隘與新竹東南山區的開發>,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李世偉,1997,<天道普渡:一貫道的興起>,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秉文,1985,<組織成長動態特性之研究環境互動模型之建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豐楙,1994,<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漢學研究中心
林志榮,1997,<組織慣性階層模式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容,1988,<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施振明,1975,<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洪麗完,1988,<臺灣史研究論文集>,臺灣史蹟研究中心
高雅俐,1990,<從佛教音樂文化的轉變論佛教音樂在臺灣的發展>,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麗珍,1988,<臺灣民俗宗教之空間活動-以玄天上帝祭祀活動為例>,師大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淑娟,1991,<蘭陽平原祭祀圈的空間組織>,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時敏,1995,<北埔傳統聚落空間之歷史論述>,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銀漢,1986,<台南縣鹽水鎮民間宗教信仰之研究-一○城鎮的民族學田野調查分析>,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裕雄,1992,<組織轉型之內外在因素與因應對策-個案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原福,1991,<組織生命週期的解釋架構及管理策略-採資訊處理觀點>,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清漢,1987,<新埔義民廟祭祀圈結構之研究>,文化大學地理學哀究所碩士論文
趙永富,1998,<「大肚」地方性的構成-文化歷史地理的詮釋>,師大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枝萬,1974,<中國民間信仰論集>,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潘朝陽,1994,<臺灣傳統漢文化區域構成及其空間性-以貓裏區域為例的文化歷史地理詮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期刊
《一貫天道》161期,善德文化有限公司
《一貫天道》162期,善德文化有限公司
《一貫道在台灣的發展及其策略的探討》,中央研究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中央研究院
尹章義,1985,《台北文獻》七四期
王世慶,1972,《臺灣文獻》二三卷三期
1972《臺灣文獻》二三卷三期
王見川,1999,<台灣與一貫道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思與言》第37卷第一期
王佳煌,2002,<資訊科技與宗教:迷你的社會學想像>《新世紀宗教研究》,第一卷第一期。
林美容,1987,《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六二期
1987,《臺灣風物》三七卷一期
張珣,1988,《民俗曲藝》五三期
許嘉明,1975,《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三六期
許嘉義,1978,《中華文化復興月刊》一一卷六期
黃有興,1991,《史聯雜誌》一八期
董芳苑,1980,<一貫道-一個最受非議的秘密宗教>,《台灣神學論刊》,第二期
廖財固、駱為光,1993,《師大地理教育》一九期
潘朝陽,1980,《師大地理教育》六期
1990,《師大地理研究報告》一六期
鄭吉成、王彥妮,1994,《師大地理教育》二○期

一貫道經典、訓文
《明真仙經》,民國三十二年
<三八劫煞應末年>,民國二十五年
<三元大會甲子開>,民國二十五年
<今至三期重立盤>,民國二十五年
<今時已交末三期>,民國二十五年
<天道一理化三期>,民國二十六年
<白陽應化彌勒星>,民國十五年
<白陽寶筏>,民國二十六年
<白陽寶筏留世間>,民國二十七年
<老中賜下先天寶>,民國二十六年
<指開關竅示金線>,民國二十八年
<施法救三曹>,民國三十年
<皇中十三嘆>,民國二十五年
<皇中訓子十誡>,民國三十年
<崇華承運辦收圓>,民國三十年
<無極光天真理>,民國二十五年
<濟世寶筏開普渡>,民國二十六年
<還鄉覺路>,民國三十一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