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407200502582900
DOI 10.6846/TKU.2005.00264
論文名稱(中文) 影響中高齡者選擇養生住宅態度之因果模式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cause effect study on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ing the attitude of the middle age and elderly when choosing the 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3
學期 2
出版年 94
研究生(中文) 陳秀華
研究生(英文) Shiow-Hwa Chen
學號 79245025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5-06-14
論文頁數 14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洪英正
委員 - 徐達光
委員 - 黃曼琴
委員 - 洪英正
關鍵字(中) 生活型態
依附強度
二代關係
態度
決策因素
關鍵字(英) lifestyle
attachm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tions
attitude
decision-making factor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影響中高齡者對養生住宅態度之因果模式及選擇養生住宅的消費決策因素。研究對象為大台北地區50歲以上中高齡者,以人工訪視方式進行問卷的發放與回收,有效回收問卷共506份,回收率87.2 %。
研究主要發現為:
1.不同生活型態之中高齡者,對於養生住宅的態度會有所不同,生活型態屬於健康品質型者,對於養生住宅的認同度及進住意願較高。
2.不同二代關係滿意度之中高齡者,對於養生住宅的態度會有所不同,二代關係滿意度愈高者,對於養生住宅認同度愈高。
3.不同依附強度之中高齡者,對於養生住宅的態度,研究結果沒有顯著性差異。
4.不同人口變項之中高齡者,對於養生住宅的態度會有所不同,性別以女性、職業以軍公教、教育程度以大專大學者對於養生住宅的認同度及進住意願最高。
5.在消費決策因素上,最受中高齡者重視因素分別為產品規劃及形象服務。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相關行銷建議以為應用參考:
1.業者應提昇服務品質,產品規劃上應確實考量中高齡者整體安全性及生活機能便利性。在價格上求大眾化,相信會更吸引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2.中高齡者在通路上得知訊息來源雖以電視廣播最高,但電視廣播上的宣傳是否能發揮預期的作用難以確認。相對地,親朋子女口耳相傳的影響力不容忽視,因此,企業應注重經營口碑,注重顧客關係管理,散播良好的形象,大家口耳相傳,將有助於企業永續經營。
3.在促銷方面,企業應進行長期、連續性的行銷活動,逐步針對規劃退休的中高齡者進行宣導活動。隨著國民生活品質提昇,民眾非常注重醫療的品質及就醫的便利性。本研究結果顯示,中高齡者希望養生住宅有完善健康照顧體系與退休生活環境品質者所佔比例最高。
英文摘要
The major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cause-effect factors for the middle age and elderly when choosing the 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 and what would be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when they making a decision to buy or not to buy the product. The study relies upon 506 questionnaires obtained from interview form and answered by subjects over fifty years old and living in the Taipei region. 
According the MANOVA and other statistical methods, we have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The middle age and elderly with different lifestyles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about the 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 The middle age and elderly who have lifestyle with health concerns and quality-orientation are more willing to accept or live in such a community.
2.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ent-child generation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ttitude of the middle age and elderly on the product of continuing-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 The higher level the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enerations is, the more the acceptance of the continuing-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 would be.
3.Various demographic variables of the middle age and elderly lead to diverse results on attitudes about the 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 People who have more positive attitude on these communities and would more like to live inside are females, working in public organizations and higher-educated degrees.
4.One of the major influences on decision-making of the elderly is product designing, and the others are the corporate image and service quality.
We also address several practical marketing suggestions that depend on the results: 
1.The vendors sh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continuously and make more effort on integrating safety and convenience functions of the 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 
2.TV and radio are the most popular message channels for the middle age and elderly.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guarantee that they can play the anticipated promotion roles. Otherwise we have found that the recommendations come from their children would be the most reliable and powerful guide when making consuming decisions. Thus, the choice of favorite care patterns by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cannot be ignore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06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限制 07
第四節 研究流程	0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台灣地區人口結構發展趨勢	10
第二節 台灣地區老年人居住型態	12
第三節 台灣老人安養機構現況	14
第四節 台灣養生住宅個案簡介	16
第五節 國外老人安養制度與老人住宅	23
第六節 影響老人進住養生住宅意願的因素	28
第七節 影響消費者選擇養生住宅的態度因素	37
第八節 老人住宅產品分析與行銷策略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46
第二節 研究變項說明	50
第三節 資料分析方法	56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樣本結構分析	58
第二節 量表之因素分析與命名	62
第三節 不同心理因素之中高齡者在養生住宅的態度及
消費決策分析	83
第四節 人口因素變項在養生住宅的態度及消費決策分析	109
第五章  討論、結論及建議
第一節 討論	120
第二節 結論	124
第三節 建議	128
參考文獻	132
附錄一 老人福利法	138
附錄二 問卷	139
 
表目錄
表1 台灣未來人口老化的趨勢	02
表2 台灣未來65歲以上人口結構	02
表3 近十年家庭組織型態概況	12
表4 老人養護及長期照護機構統計	15
表5 長庚養生文化村收費標準表	19
表6 潤福新象館收費標準表	21
表7 德國不同鄉村老年服務業類型經營分析	26
表8 國民對未來生活上最憂心的問題	28
表9  50-64歲國民對老人福利措施重要性看法	29
表10  65歲以上國民對老人福利措施重要性看法	29
表11 生活型態構面	33
表12  50歲以上國民對老人安養或養護機構服務品質不滿意原因	39
表13 養生住宅態度構面	53
表14 消費者決策因素構面	54
表15 問卷調查樣本回收情況	58
表16 問卷信度分析結果	58
表17 人口統計變項之描述統計	59
表18 二代關係滿意度KMO與Bartlett檢定	62
表19 二代關係滿意度之因素分析、信度分析與命名	63
表20 二代關係滿意度類型統計	64
表21 生活型態KMO與Bartlett檢定	65
表22 生活型態(原始資料)之因素分析、信度分析	66
表23 生活型態(刪除10,11題項)之因素分析、信度分析與命名	66
表24 生活型態集群鑑別分析	68
表25 生活型態集群效果之變異數分析	69
表26 生活型態之集群分析	70
表27 依附強度KMO與Bartlett檢定	72
表28 依附強度(原始資料)之因素分析、信度分析與命名	73
表29 依附強度(刪除14、16題項)之因素分析、信度分析與命名	74
表30 依附強度之描述統計	75
表31 養生住宅認同度KMO與Bartlett檢定	76
表32 養生住宅認同度(原始資料)之因素分析、信度分析	77
表33 養生住宅認同度(刪除2,5,9題)之因素分析、信度分析與命名	78
表34 養生住宅進住意願KMO與Bartlett檢定	78
表35 養生住宅進住意願之因素分析、信度分析與命名	79
表36 消費者決策因素KMO與Bartlett檢定	79
表37 消費者決策之因素分析、信度分析與命名	80
表38 不同心理因素之中高齡者在養生住宅的態度上之變異數分析	83
表39 二代關係滿意度與生活型態交叉分析表	85
表40 不同二代關係滿意度與生活型態交互作用下在認同及進住意願上變異數分析	86
表41 不同生活型態與二代關係滿意度交互作用下在認同及進住意願上變異數分析	87
表42 二代關係滿意度不同之中高齡者在養生住宅的態度變異數分析	89
表43 不同生活型態之中高齡者在養生住宅的態度之變異數分析	90
表44 不同心理因素之中高齡者在養生住宅的消費決策因素上之變異數分析	91
表45 二代關係滿意度、生活型態與依附強度簡單交互作用下在通路訊息媒體上之檢定	92
表46 二代關係滿意度、生活型態與依附強度簡單交互作用下在形象服務上之檢定	93
表47 二代關係滿意度、生活型態與依附強度交互作用下在通路訊息媒體單純單純主要效果分析摘要表	95
表48 二代關係滿意度、生活型態與依附強度交互作用下在形象服務單純單純主要效果分析摘要表	97
表49 不同二代關係滿意度與生活型態交互作用下消費決策變異數分析	100
表50 不同生活型態與二代關係滿意度交互作用下消費決策變異數分析	103
表51 不同生活型態與依附強度交互作用下促銷重點之變異數分析	106
表52 不同依附強度與生活型態交互作用下促銷重點之變異數分析	106
表53 二代關係滿意度不同之中高齡者在養生住宅消費決策因素之變異數分析	107
表54 不同生活型態之中高齡者在養生住宅消費決策因素之變異數分析	108
表55 不同職業在養生住宅態度之變異數分析	109
表56 不同教育程度在養生住宅態度之變異數分析	110
表57 健康狀況在養生住宅態度之變異數分析	110
表58 不同財務經濟狀況在養生住宅態度之變異數分析	111
表59 性別在養生住宅態度之變異數分析	112
表60 不同年齡在養生住宅態度之變異數分析	112
表61 不同職業之中高齡者在養生住宅的消費決策因素之變異數分析	113
表62 不同教育程度之中高齡者在養生住宅消費決策因素之變異數分析	115
表63 不同健康狀況之中高齡者在養生住宅消費決策因素之變異數分析	116
表64 財務經濟狀況不同之中高齡者在養生住宅消費決策因素之變異數分析	117
表65 性別在養生住宅的消費決策差異分析	118
表66 年齡在養生住宅的消費決策差異分析	119
表67 心理因素及人口統計變項對養生住宅態度及消費決策顯著差異彙總	126
 
圖目錄
圖1 研究流程圖	09
圖2 台灣92年人口年齡各階段結構	10
圖3 台灣未來三階段人口年齡結構結構趨勢圖	11
圖4 台灣未來推計之人口金字塔	11
圖5 長庚養生文化村圖片	19
圖6 潤福生活新象館圖片	20
圖7 聖恩全生涯事業圖片	22
圖8 研究架構圖	47
圖9 不同二代關係滿意度與生活型態之中高齡者在養生住宅認同度交互作用之平均數折線圖	87
圖10 不同生活型態與二代關係滿意度之中高齡者在認同度交互作用之平均數折線圖	88
圖11 不同生活型態與二代關係滿意度之中高齡者在進住意願交互作用之平均數折線圖	88
圖12 不同二代關係滿意度與生活型態之中高齡者在消費決策交互作用之平均值折線圖	101
圖13 不同生活型態與二代關係滿意度之中高齡者在消費決策交互作用之平均值折線圖	104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資料
1.	內政部統計處(2002),中華民國九十一年臺閩地區老人狀況調查摘要分析。
2.	內政部統計處編(2003),中華民國九十一年臺閩地區國民生活狀況調查結果摘要分析。
3.	內政部統計處編(2004),內政國際指標。
4.	行政院主計處(2004),臺灣地區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5.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人口老化相關問題及因應對策研討會。
6.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民國93年至140年人口推計。
7.	中聯地政士聯合事務所(2005/06/06),銀髮住宅,
http://www.c123.com.tw/kmportal-deluxe/front/bin/home.phtml
8.	長庚養生文化村(2005/06/06),http://www.cgmh.org.tw/cgv/map/map.htm
9.	聖恩全生涯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06/06),http://www.sheng-en.com.tw/
10.	潤福生活新象館(2005/06/06),http://www.ruenfu.com.tw/shin/shin.htm
11.	方世榮(1996),行銷學,三民書局。
12.	方世榮譯(2004),行銷學原理,東華書局。
13.	方瓊惠(2002),高齡者理想住宅行銷訊息之探索研究-以台灣北部地區民眾為例,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王阿保(1990),都市地區老人安養方式之研究-家庭安養與機構安養兩類資料比較分析,台大設研所碩士論文。
15.	王俊豪(2004),德國活力銀髮族計畫與鄉村老人安養照護服務,農委會農政與農情月刊,第146期。
16.	余朝權(2001),現代行銷管理,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7.	宋惠娟(2003),長期照護機構治療性活動的安排與應用,慈濟雜誌,92年6月第二卷第二期。
18.	李長貴(1984),社會心理學,中華書局。
19.	李瑞金(1994),家庭與社區— 在高齡化社會中的變遷角色。社會建設,(87),20-28
20.	林秋瑾、周柏宏(2004),老人住宅開發與經營特質之分析,財團法人台灣不動產資訊中心。
21.	林聖峰(1994),台北地區老人對自費安養機構居住意願之影響因素分析,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邱慧寧(2002),影響台灣地區民眾選擇銀髮社區因素之研究,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洪湘婷(1998),期待與現實---成年子女照顧老年父母的角色探究,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胡幼慧,周雅容(1996),老年婦女的經濟依賴與居住困境探索。婦女與兩性學刊,(7),27-57。
25.	張正明(1993),1973年至1985年間台灣地區扶養老人態度之轉變,台灣地區老人轉變與生活研究論文集,第一輯:3-1~3-8。
26.	張春興(1989),心理學,東華書局。
27.	張華葆(1987),社會心理學,三民書局。
28.	張裕淵(2000),以生活型態觀點探討台灣地區銀行網路金融服務市場區隔之研究,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9.	梁雙蓮(1984),中央行政機關公務人員組織認同之研究,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30.	許皆清(2000),老人生活需求之研究-以台北市松柏育樂中心松柏學苑為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31.	郭為藩(1979),自我心理學,開山書局。
32.	陳宏瑋(2001),企業市場品牌經營之探討,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3.	陳淑嬌(2001),大台北地區高齡者理想住宅之研究,淡江大學統計所碩士論文。
34.	陳惠姿(2000),21世紀社區化老人長期照護之展望,長期照護,14-1:9-15。
35.	陳肇南與史培爾(1990),台灣地區現代化過程中對老人的居住安排之影響,人口變遷與經濟社會發展研討會文集,頁535-551。
36.	黃千慈(2004),空巢期父母親子關係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37.	黃亦君(2004),德國的新興老人住宅,生技與醫療器材報導月刊,July 2004,pp30-33.
38.	黃秀玲(1999),銀髮小家庭居住型態之比較研究,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9.	楊玉婷(2004),中年與老年人消費行為因果模式與世代差異之研究,淡江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
40.	楊培珊(2004),「平價優質安老在台灣」專家座談會,聯合報93年12月7日,A12版。
41.	萬育維(1994),從國內老人消費行為的趨勢探討福利產業的發展,輔仁學誌-法、管理學院之部,26,頁377-417
42.	劉敏珍(2000),老年人之人際親密、依附風格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43.	劉燕瑩(2000),都會區中齡者對連貫性照顧照顧退休社區態度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長庚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4.	蔡靜紋、李淑慧,經濟日報2004-12-24,B4版,保險人生
45.	鄭淵聰(1999),中老年人對老人住宅購買行為及行銷策略之初探性研究-以台中市為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46.	鄭景文(2004),銀髮族的另一個家-借鏡日本老人住宅產業發展經驗,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6卷第8期,pp.113-120。
47.	鄭讚源(2000),老人長期照護、安養與養護機構服務品質指標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
48.	謝美娥(1992),台北市老人居家福利需求與照顧網路之研究,台北市市政府社會局委託專題研究報告。
49.	謝高橋(1994),老人需求與老人福利措施,社區發展季刊,76卷:180-489。
50.	鍾思嘉、黃國彥(1987),老人生活型態對其生活滿意之影響,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51.	關華山(1996),台灣老人的居住環境,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二、英文文獻資料
1.	Anderson, K. (1995) ,”Growing Old Purposefully”. Journal of Property Management, March and April, pp.54-58.
2.	Bartholomew, K., & Horowitz, L. M. (1991), “Attachment styles among young adults: A test of a four category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 (3) , pp.525-535.
3.	Bowlby, J. (1973), “Attachment and Loss: Vol.2. Separation”. New York:Basic. S.
4.	Bowlby, J. (1988), “Development psychiatry comes of ag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45, pp.1-10.
5.	Bronfenbrenner,U.(1960), “Freudian theories of identification and their derivatives”, Child Development,31,pp.15-40.
6.	David A. A. (1991), “Managing Brand Equity: Capitalizing on the Value of a Brand Name”, pp.7-8.
7.	Enderwick, P. (1992), “The Scale and Scope of Service Sector Multinationals,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 the World Economy”, Chapter 8.
8.	Engel, J. F., Blackwell, R. D. & Miniard, P. W. (1993), “Consumer Behavior”, 7/e, Orlando Florida, Dryden Press.
9.	Feilitzen,C.V.and Linne,O.(1975),”Identifying with television on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School Media Quarterly,1,pp.167.
10.	Junk, V.W., and Dillman, J.J. (1990), “The Importance of Retireme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Viewpoint of A Maturing Population, Housing and Society”, 17(2), pp.33-44.
11.	Juran, J. M. (1986), “A Universal Approach to Managing for Quality, Quality Progress”, pp.19-24.
12.	Kelman, H. C. (1961), “Processes of opinion chang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25:57-78.
13.	Kotler, P. & Gary A. (2004),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10/e, Prentice Hall.
14.	Kotler, P.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8/e,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
15.	Lamb, Hair, McDaniel (2003), “Essential of Marketing” 3/e, South-Western.
16.	Parsons, T. (1951), “The Social System”. Glencoe, Ill.: Free Press.
17.	Plummer, J. T. (1974), “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Life Style Segment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1, pp.33-37.
18.	Rosenberg, M. J. and Hovland, C.I. (1960),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behavioral components of attitudes, in Hovland, CI and Rosenberg, MJ, 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pp.1-14,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	Sheehan, N.W., Karasik, R.J. (1995), “The decision to move to a 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 The Haworth Press.
20.	Tell, E. J., Cohen, M. A., Larson, M. J., Batten, H. L. (1987), “Assessing the Elderly’s Preferences for Life care Retirement Options”, The Gerontologist, 27 (4): pp.503-509.
21.	Wells, W. D. (1975), Psychographics: “A Critical Review”,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12, Iss.2, pp.196-213.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