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406201023573900
DOI 10.6846/TKU.2010.01244
論文名稱(中文) 唐代士人長安宴遊綜論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the Tang Dynasty Gentlemen Touring Feat in Chang-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簡子強
研究生(英文) Tzu-Chiang Chien
學號 69501033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5-20
論文頁數 15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傅錫壬
委員 - 王俊彥
委員 - 馬銘浩
關鍵字(中) 長安
士人
宴遊
曲江
灞橋
渼陂
終南山
華清宮
樂遊原
大慈恩寺
青龍寺
大薦福寺
平康妓坊
私家別業
關鍵字(英) Chang-An
gentleman person
Touring feat
Qu-Jiang Lake
Baqiao Bridge
Meibei Lake
Zhongnanshan Mountain
Huaqing Palace
Le-You-Yuan Plateau
Great Loving-Kindness Temple
Green-Dragon Temple
Jian-Fu Temple
Pyonggang
Private Garde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唐代,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上是一個承前啟後、文昌武盛、兼容並蓄的盛世天朝,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高度發展之下,成就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後人基於對唐朝文化的追思與憧憬,因此埋首致力於研究,成果也甚為豐碩,唯在地區勝地的文化內涵部分較少研究論及,因此本論文擬以「唐代士人長安宴遊綜論」為題,藉由討論分析唐代士人在首都長安勝地的宴遊詩作,期望從中得出這些宴遊勝地在唐代士人心中的意義與內涵,在拼湊唐代恢宏文化的大地圖中盡自己小小的一分心力。
    本論文共有八章,論述程序安排為:
    第一章是為〈緒論〉,敘述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範圍、前人研究成果概述,作為本論文之研究基礎。
    第二章、第三章分別是〈唐代長安宴遊風氣興盛之原因〉、〈唐長安城的營建與發展〉,對唐代宴遊盛行的原因、長安建城之發展作一歷史之回顧,以便有助於了解及討論宴遊勝地之背景因素。
    第四至七章為本論文論述之重點,先以搜索《全唐詩》中與長安勝地之相關詩作,並以予分類,分列四章以水文、高地、宗教建築、其他,各項類別取書寫最多的前三名之勝地作為討論對象,分析之勝地包括:曲江、壩橋、渼陂、終南山、驪山華清宮、樂遊原、慈恩寺、青龍寺、薦福寺、平康妓坊、私家別業十一處,在討論每一個勝地時,先就各個勝地之歷史發展沿革作一簡單的討論,再者則是進入主題對唐代士人所創作之詩作,依照詩作之內容、表現方式以予分類並討論,並以適當切合的歷史資料作一佐證輔助,希冀能從中得到一些特殊發現。
    第八章則是〈結論〉,根據上述各章節論述之結果,加以歸納整理,得出本論文之結論,並由論文中的不足之處,提出可改進之處及未來可望發展的其他方向。
英文摘要
The Tang Dynasty, due to its highly developed and matured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systems, led to its rich cultural content and achievements, which is described as the most prosperous and enlightened era in the long history of China. These factors attracted descendants to devote into the research and recollection of Tang culture, however, the 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content of the famous touring areas is rare. Therefore, this thesis entitled “ The Chang-An Touring Feat of the Gentlemen in the Tang Dynasty”, which aims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poetries and writings of the gentlemen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moreover, to draw the conclusion on how the famous touring areas in Chang-An have impact on the Tang Gentlemen.
    There are 8 chapters:
    Chapter I, the introductory chapter, presents the motif, methodology and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of this thesis.
    Chapters II and III, respectively, the reason for the Chang-An Touring Feat flourishing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ng-An in then, are presented as history retrospection to understand and to discuss the factors behind this Touring Feat.
    Chapters IV to VII, the issues of this thesis, respectively, hydrology, highlands, religions and buildings, and others, are categorized from poems which relate to the Chang-An after searching the Complete Tang Poems. Each classification takes top three famous touring areas written numerously as theme in poems for discussing contents. Those analyzed poems include eleven areas: Qu-Jiang Lake, Baqiao Bridge, Meibei Lake, Zhongnanshan Mountain, Huaqing Palace, Le-You-Yuan Plateau, Great Loving-Kindness Temple, Green-Dragon Temple, Jian-Fu Temple, Pyonggang Prostitution, and Private Garden. Before entering the motif of discussing poems written by the Gentlemen in the Tang Dynasty, it takes first to simply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of each place above. Then, according to contents and expressions, the poems are classified and discussed. Besides, evidenced and assisted by appropriate historical information, this research is hoped to gain particular discoveries.
    Chapter VIII concludes all the data and research information, and provides further research recommendations to strengthen this thesi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3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概述	4
第二章  唐代長安宴遊風氣興盛之原因	9
第一節  社會經濟的繁榮	9
第二節  帝王的喜好與提倡	12
第三節  求取功名的需要	14
第四節  山水園林的繁盛	18
第五節  小結	20
第三章  唐長安城的營建與發展	21
第一節  長安的興建及沿革	21
一、「長治久安」― 長安名稱由來	21
二、歷朝建都長安的發展概況	22
第二節  唐代長安的都市規劃	27
一、城內坊里特色	27
二、東西兩市發展	30
三、夜禁的實施	34
第三節  唐代長安的社會風氣	37
一、競奢與重功利風氣之大盛	37
二、佛教文化的昌熾	38
三、女子地位的提升	40
四、胡化風氣之盛行	41
第四節  小結	44
第四章  河湖陂池水文勝景	45
第一節  「綺陌香車似水流」 ― 曲江	45
一、曲江之興衰	45
二、「兩岸煙花錦不如」― 曲江之景致	47
三、「一代繁華地」― 唐詩中的曲江	49
(一) 繁華盛世之氣象	49
(二) 王朝衰亡之表徵	50
(三) 熱衷科考之心態	52
(四) 百般人生之感慨	54
四、結論	55
第二節  「萬古行人離別地」 ― 灞橋	56
一、灞橋的歷史發展	56
二、「一醉灞陵間」― 諸物構成的離愁象徵	57
三、「勸君稍盡離筵酒」― 唐詩中的灞橋	59
(一) 歡樂繁華地	60
(二) 送別傷心處	60
(三) 借古喻己	61
四、結論	62
第三節  「波濤萬頃堆琉璃」 ― 渼陂	62
一、渼陂之興衰沿革	63
二、「萬頃浸天色」― 唐詩中的渼陂	64
三、結論	67
第四節  小結	67
第五章  山林坡野高地遊景	69
第一節  「標奇聳峻壯長安」― 終南山	69
一、終南山之興衰沿革	70
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唐詩中的終南山	71
(一) 奉詔遊宴酬唱	72
(二) 傳達歸隱心志	72
(三) 展現求仕態度	74
(四) 抒懷個人身世、感受	76
三、結論	76
第二節  「玉蓮開蕊暖泉香」― 驪山華清宮	77
一、華清宮之沿革	77
二、「舞破中原始下來」― 唐詩中的華清池	79
(一) 太平盛世的代表	80
(二) 衰頹國勢的象徵	81
(三) 浪漫愛情的神話	82
三、結論	83
第三節  「公子華筵勢最高」― 樂遊原	84
一、樂遊原的歷史發展	84
二、「望盡帝都春」― 唐詩中的樂遊原	85
(一) 奉詔應制	85
(二) 感懷國事	86
(三) 抒懷身世	88
三、結論	89
第四節  小結	90
第六章  宗教寺廟信仰名勝	91
第一節  「閒行古剎情何已」― 大慈恩寺	91
一、慈恩寺之沿革發展	92
二、「登臨出世界」― 唐詩中的慈恩寺	93
(一) 奉和遊宴應詔	93
(二) 友人共遊酬唱	95
(三) 盼望及第進仕	97
(四) 吟詠身世遭遇	99
三、結論	99
第二節  「千峰寺裏看相宜」― 青龍寺	100
一、青龍寺的興衰發展	101
二、「遠目傷難遍」― 唐詩中的青龍寺	102
(一) 贈謁僧侶題房	102
(二) 與友同遊而作	103
(三) 喻含個人身世	104
三、結論	106
第三節  「牡丹花際六街塵」― 大薦福寺	106
一、大薦福寺之興衰沿革	106
二、「高塔六街無不見」― 唐詩中的大薦福寺	108
(一) 奉詔遊宴應制	108
(二) 致贈僧侶題房	109
(三) 遊玩感懷故舊	110
三、結論	110
第四節  小結	111
第七章  歌樓別墅遊樂勝地	113
第一節  「夜來新惹桂枝香」― 平康妓坊	113
一、平康妓坊之經營概況	114
二、「燕歌趙舞為君開」― 唐詩中的平康娼家	116
(一) 書寫狎妓之風流韻事	116
(二) 謁贈諸妓之酬唱寄情	118
三、結論	120
第二節  「風泉韻繞幽林竹」― 私家別墅	120
一、「星橋月宇構山林」― 皇家貴族之豪奢莊園	120
(一) 太平公主	121
(二) 長寧公主	122
二、「泉落夜窗煙樹深」― 文人墨客之秀雅園林	123
三、結論	125
第三節  小結	126
第八章  結論	127
附錄  本文所統計收錄之勝地相關詩作	131
參考書目	149
參考文獻
一、專書:

  (一)、古籍:(依作者時代排列)

漢.司馬遷撰:《新校本史記三家注》〈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書局,1981年。〉
漢.班固撰:《新校本漢書集注》〈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書局,1986年。〉
漢.撰人不詳:《三輔黃圖》〈嚴一萍選輯,《百部叢書集成-史部叢書集成之十八》-經訓堂叢書第三函,台北:藝文印書館。〉
梁.劉勰:《文心雕龍校注》〈黃叔琳注,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
梁.蕭統:《昭明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唐.李林甫:《唐六典》〈陳仲夫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唐.杜佑著:《通典》〈王文錦等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唐.吳競:《貞觀政要》〈台北:黎明文化,1990年。〉
唐.長孫無忌:《唐律疏議》〈台北:弘文館出版社,1986年。〉
唐.徐堅:《初學記》〈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唐.康駢:《劇談錄》,錄自《百部叢書集成-學津討原》〈台北:藝文印書館。〉
唐.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顧承甫、何泉達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唐.薛用弱:《集異記》,《嚴一萍選輯,百部叢書集成-陽山顧氏文房,台北:藝文印書館。》
唐.魏徵:《新校本隋書》〈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書局,1980年。〉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收錄《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後晉.劉昫:《舊唐書》〈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書局,1989年。〉
宋.王溥:《唐會要》〈北京:中華書局,1955年。〉
宋.王讜:《唐語林》〈周勛初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台北:洪氏出版社,1980年。〉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
宋.李昉等編,《太平御覽》〈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收錄《叢書集成簡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書局,1971年3月。〉
宋.張禮:《遊城南記校註》〈史念海、曹爾琴校註,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
宋.程大昌:《雍錄》,錄自《百部叢書集成九-古今逸史》〈台北:藝文印書館。〉
宋.歐陽修、宋祈:《新唐書》〈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書局,1981年1月。〉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錄自《百部叢書集成-古逸叢書》〈台北:藝文印書館。〉
宋.錢易:《南部新書》,錄自《百部叢書集成四十六-學津討原》〈台北:藝文印書館。〉
清.王夫之評選:《古詩評選》〈張國星教點,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
清.足立喜六著:《長安史蹟考》〈楊鍊譯台北:東方出版社,2006年2月。〉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清.徐松:《唐兩京城坊考》〈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孫詒讓著、孫以楷點校:《墨子》〈台北:華正書局,1987年。〉
清.清聖祖御製:《全唐詩》〈台北:宏業書局出版,1982年。〉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清.顧炎武:《歷代帝王宅京記》〈台北:廣文書局,1970年。〉
清.顧嗣立編:《元詩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
大藏經刋行會編:《大正新脩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年。〉
中華書局編輯部編:《宋元方志叢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北京出版社:《明詩選十二卷》〈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袁閭琨、薛洪勣:《唐宋傳奇總集》〈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陳橋驛著:《水經注校釋》〈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
費振剛、胡雙寶、宋明華輯校:《全漢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傅璇琮等主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藝文印書館編:《歲時習俗資料彙編》〈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70年。〉

  (二)、唐詩綜論:(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隆升:《唐代登臨詩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丘燮友:《新譯唐詩三百首》〈台北:三民書局,2006年。〉
丘燮友、李建崑:《孟郊詩及校注》〈台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
朱金城:《白居易全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吳在慶:《杜牧詩文選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阮廷瑜:《錢起詩集校注》〈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6年。〉
阮廷瑜:《岑嘉州詩校注》〈台北:國立編譯館,1800年。〉
李誼:《韋莊集校注》〈四川: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6年。〉
李建崑:《賈島詩集校注》〈台北:里仁書局,2002年〉
李壽松、李翼雲:《全杜詩新譯》〈北京:中國書局,2006年。〉
周勛初:《唐詩大辭典》〈江蘇:鳳凰出版社,2003年。〉
高秉:《唐詩品彙》〈台北:學海出版社,1983年。〉
張健:《大唐詩佛王維詩選》〈台北:五南出版社,1997年。〉
張健:《大唐詩聖杜甫詩選》〈台北:五南出版社,1998年。〉
陳正平:《唐代游藝詩歌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
陳伯海:《唐詩匯評》〈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
陳鐵民:《王維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曹永東:《孟浩然詩集箋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
曹淑智:《此情可待成追憶-李商隱詩歌賞析》〈台北:開今文化出版社,1994年。〉
陶敏、王友勝:《韋應物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許鐘榮:《唐詩新賞》〈台北:錦繡出版社,1992年。〉
華忱之、喻學才校注:《孟郊詩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
劉初棠:《盧綸詩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劉學鍇、余恕誠:《李商隱詩歌集解》〈台北:洪葉文化出版社,1992年。〉
劉開揚:《岑參詩集編年箋註》〈四川:巴蜀書社出版社,1995年。〉
鄭曉霞:《唐代科舉詩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
熊飛:《張九齡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98年。〉
錢文輝:《唐代山水田園詩傳》〈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瞿蛻園:《李白集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
嚴壽澂、黃明、趙昌平:《鄭谷詩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三)、今人著作:(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仁定:《西安》〈台北:閣林國際圖書有限公司,2003年。〉
王書奴,《中國娼妓史》〈北京:團結出版社,2004年6月。〉
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台北:明文書局,1982年。〉
任半塘:《唐聲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任半塘:《唐戲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朱立挺:《長安勝跡》〈西安:西安出版社,2007年。〉
吳宗國:《唐代科舉制度研究》〈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2年。〉
宋肅懿:《唐代長安之研究》〈台北:大立出版社,1983年。〉
辛德勇:《隋唐兩京叢考》〈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年。〉
張雲程修、段光世等纂:《重修鄠縣誌》〈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二十二年排印本,1969年。〉
張銘恰:《長安史話》〈西安:陜西旅遊出版社,2001年。〉
馬銘浩:《唐代社會與元白文學集團關係之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郭紹林:《唐代士大夫與佛教》〈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傅璇琮:《唐代科舉與文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畢寶魁:《隋唐生活掠影》〈瀋陽:瀋陽出版社,2002年。〉
喬象鍾、陳鐵民主編:《唐代文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傅錫壬:《牛李黨爭與唐代文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4年。〉
傅璇琮:《唐代科舉與文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楊鴻年:《隋唐兩京考》〈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
楊世明:《唐詩史》〈重慶:重慶出版社,1996年。〉
管雄:《隋唐詩歌史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趙葆真、段光世等:《戶縣誌》〈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1969年。〉
樊增祥、譚罄:《富平縣誌稿》〈台北:成文出版社,光緒十七年刊本,1969年。〉
簡錦松:《唐詩現地研究》〈高雄: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年。〉
謝思煒:《隋唐氣象》〈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二、碩、博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文美英:《唐人小說中的長安-以傳奇為主》〈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甘懷真:《唐代京城社會與士大夫禮儀之研究》〈台北: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12月。〉
向淑雲:《唐代婚姻法與婚姻實態》〈台北: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6月。〉
吳秋慧:《唐代宴飲詩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6月。〉
余淑娟:《唐代曲江詩空間意涵研究》〈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年6月。〉
李寶玲:《論唐代長安佛寺發展及其對詩歌之影響》〈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6月。〉
林紋如:《唐代兩京的城市風格與居生活圈》〈台中: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卓遵宏,《唐代進士與政治》〈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74年6月。〉
侯迺慧:《唐代文人的園林生活-以全唐詩文的呈現為主》〈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5月。〉
張福政:《唐代妓女的類別與性質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6月。〉
郭玉雯:《唐人小說中之妓女故事研究》〈台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陳雅玲:《唐代妓女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楊小定:《唐代曲江研究序論》〈台北: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1年6月。〉
詹宗祐:《隋唐時期終南山區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6月。〉
趙國光:《唐代官場文化與飲酒生活》〈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魏嚴堅:《唐代長安寺院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6月。〉
謝淑慎:《唐代士人的價值觀-以唐人小說為研究範疇》〈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6月。〉


三、期刊:(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介永強:〈唐代尚舞風氣溯源〉,《人文雜誌》第五期,2001年。
王俊奇、孔祥華:〈唐代長安的馬球文化〉,《體育文化導刊》第一期,2004年。
王曉娟:〈從《北里志》看唐末長安歌妓的生活〉,《蘭州學刊》,2009年。
王樂:〈士人、士紳、士大夫異同考〉,《東岳論叢》第二十七卷,2006年。
朱立挺:〈絲管啁啾空翠來-歷史變遷中的渼陂湖〉,《唐都學刊》第二二卷,2006年。
朱玉麟:〈唐代長安的建築園林及其文學表現〉,《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
全漢昇:〈唐代物價的變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十一本,1943年。
吳永江:〈唐代公共園林〉,《文博》,2002年。
吳在慶、劉心:〈唐代文士朝外的宴遊集會及其情態述略〉,《福州大學學報》,2008年。
李志紅:〈唐長安的私家園林景觀〉,《南昌大學學報》,2006年5月。
李金榮:〈建安遊宴詩略論〉,《濟陵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七卷,2001年。
李金錚、王玉成:〈唐代教育中習業山林現象當議〉,《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第一一卷,2009年。
林惠萱:〈唐代進士曲江會及其政治功能〉,《中興史學》第七期,2001年。
徐小亮:〈臨潼華清池帝王沐浴文化初探〉,《唐都學刊》,2008年。
高天成:〈大雁塔文化的古今闡釋―幾組大雁塔詩歌的文本比較〉,《唐都學刊》,2004年5月。
馬亮寬:〈略論士人知識群體的形成及社會屬性〉,《聊城大學學報》,2004年。
師朝泰:〈《輞川集》及藍田輞川風景區的建設〉,《唐代文學研究》第五輯,1994年10月。
徐壽彭、王堯:〈唐代馬球考〉,《中央民族學院學報》第二期,1982年。
孫昌武:〈論長安佛寺〉,《唐研究》第二卷,1996年。
張天虹:〈再論唐代長安人口的數量問題-兼評近15年來有關唐長安人口研究〉,《唐都學刊》第二十四卷,2008年。
張佩:〈說唐代牡丹〉,《山西高等學校社會學科學報》第十八卷,2006年。
張雁南:〈唐代消費結構優化趨勢及其實現途徑研究〉,《河南大學學報》第四十九卷,2009年。
張雁南:〈唐代服務業奢侈性消費探析-以青樓妓業為例〉,《貴州大學學報》第二十五卷,2007年。
張會:〈唐代牡丹與佛寺文化-從文化視角反觀文學研究〉,《臨滄師範高等專科學院學報》第十七卷,2008年。
張新清:〈唐代的馬球場〉,《文史知識》第八期,1994年。
張毅、陳正奇:〈唐都長安東郊的旅遊風景區〉,《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第十二卷,2009年。
張慧茹:〈歷代灞橋位置變遷及原因探析〉,《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五卷,2006年。
張歡:〈終南山與盛唐的隱逸風尚〉,《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第十卷,2007年。
宿白:〈隋唐長安城和洛陽城〉,《考古》第六期,科學出版社,1978年。
許星:〈論唐代受胡文化影響的舞與服〉,《江南社會學院學報》第三卷,2001年。
梁桂芳:〈唐代曲江詩探幽〉,《殷都學刊》,2006年。
陳雲霞:〈渼陂歷史地理初探〉,《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第十二卷,2009年。
景宇平:〈淺析唐長安寺觀對京城的影響〉,《白城師範大學學報》第二十三卷,2009年。
黃敏枝:〈從開元天寶社會的積富看長安生活的奢華〉,《成功大學歷史學報》第二期,1975年。
程薔:〈唐人飲食習俗與長安飲食業〉,《民俗曲藝》,1998年。
楊小敏:〈從唐代士妓詩看唐代士子與妓女的關係〉,《天水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四卷,2004年。
楊文秀:〈樂游原人文景觀從漢到唐的變化〉,《文博》,2005年。
楊為剛:〈灞陵文學與灞陵道文學空間研究〉,《魯東大學學報》,2009年1月。
趙文潤:〈論唐文化的胡化傾向〉,《陜西師大學報》第二三卷,1994年。
劉豔萍:〈中晚唐冶遊狎妓之風與豔詩創作〉,《聊成大學學報》,2009年。
韓雲娃:〈唐代帝王的宴飲活動推動樂舞和宴飲詩的創新與發展〉,《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
繆鉞:〈唐宋詞中「感士之遇」心情初探〉,《四川大學學報》,1990年。
謝泉:〈淺談唐代的曲江詩〉,《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第二四卷,2004年。
黨軍:〈歷史最悠久的帝王都城—西安〉,《文物天地》第四期,1982年。
權應相:〈唐代歌妓與文人交感及詩風變遷〉,《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9月。

四、網路資源: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http://hanji.sinica.edu.tw/
故宮-寒泉古典文獻全文檢索資料庫:http://libnt.npm.gov.tw/s25/index.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