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406200923530900
DOI 10.6846/TKU.2009.00429
論文名稱(中文) 俄羅斯新藝術的研究-以弗魯貝爾與謝韓德為主例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Russian Art Nouveau - M.A.Vrubel and F.O.Schekhtel as representative exampl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俄羅斯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Slav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蔡琬立亭
研究生(英文) Wan-Ting Tsai
學號 69309018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08
論文頁數 16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馬良文
委員 - 陳美芬
委員 - 郭昕宜
關鍵字(中) 俄羅斯新藝術
弗魯貝爾
謝韓德
藝術世界
關鍵字(英) Russian Art Nouveau
Vrubel
Schekhtel
world of ar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盛行於1890年到1900年代初的俄羅斯新藝術(Russian Art Nouveau),是一個包含多種風格及多元化發展的藝術運動。事實上,在藝術史中它是第一個跨文化的藝術運動,它以懷舊和傳統文化復興的方法為其中一項特色。新藝術從西歐傳至俄羅斯,而它同時也具有俄羅斯本土的特色。它深入至各種藝術創作領域,不論在繪畫、建築、家具、海報、插畫、雕塑等等,都可看到俄羅斯新藝術富有裝飾性的表現手法。另一方面,俄羅斯新藝術將藝術家的創作靈感與新的技術及材料完美結合的同時,他們也以藝術復興為主要的創作元素之一。
    俄羅斯新藝術的擁護者以傳達美學為目標,希望在創作極具裝飾性的藝術作品時,同時也能將內在的體驗及精神完全解放出來,傳達至社會大眾的心中。當時具有重要地位的藝術團體「藝術世界」,大多數的成員也充分發揮了俄羅斯新藝術的特點。此外,他們所創辦的雜誌及展覽,對於俄羅斯新藝術能迅速普及於社會大眾的生活當中,著實幫了很大的忙。在它主張一種超越文化的原始精神及欲望的同時,新藝術反映出在俄羅斯迅速發展的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在受到市場經濟及大量生產的影響之下,不論是發展或消退都與欲望產生的矛盾有關。這樣的矛盾是使得新藝術運動快速瓦解的原因之一。
    本論文包含研究以下這些問題:
    一、俄羅斯新藝術的發展情況。它以中世紀藝術為基礎,並且以線型以及大自然圖像的作品,來傳達出象徵及隱喻的氣氛。
    二、俄羅斯新藝術繪畫特點及表現方式,其中以弗魯貝爾為主要研究對象。
    三、俄羅斯新藝術的建築與室內的裝飾,探討如何將裝飾的手法融入至以功能性為首要的建築中。這部分以謝韓德的作品為中心。
    俄羅斯新藝術在吸取西方現代藝術時,他們不是盲目地模仿而是有所選擇,並且努力創作出屬於俄羅斯特有的藝術。不但讓全民對俄羅斯自身的文化及傳統有所認同,同時也融合新的技術與材料,使藝術所影響的範圍擴到最大,期望能在艱苦的環境中與俄羅斯人民共同體會生活周邊的藝術之美。與此同時也豐富了精神生活,不再只著眼於物慾的生活。此外他們著重外形的輪廓、平塗的色塊、平面性、線型的特質以及對幻想世界的探究等等,都為日後蘇聯時代的前衛藝術打下了基礎。
英文摘要
Russian Art Nouveau which prevailed in the eighteen-nineties and early nineteen-hundreds is an art movement that includes lots of styles and expands in various aspects. In fact, it was the first movement in art history which transcended the limits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yet, in an apparently paradoxical way, was distinguished by the interest in traditional culture’s heritage and nostalgic feeling. The Art Nouveau came to Russia from Western Europe but it acquired in Russia many peculiar features. It penetrates into various artistic activities including paintings, architectures, furniture, posters and postcards, illustrations, sculptures…etc. Russian Art Nouveau is abundant in decorative technique and combined the restoration of the past images of beauty with using new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The artists of Russian Art Nouveau took transmission of esthetic qualities of experience as their goal. They wished to express and share their inner experience with the public through creating artistic works with decorative aspects. At that time, the「World of Art」artistic circl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ussian society, and most of its members worked within the Art Nouveau mainstream. These artists held many exhibitions and published the magazine「World of Art」that spread Art Nouveau principles and tastes. It rise of Art Nouveau was quite stimulating for the Russian art in general. On the other hand, artists of Russian Art Nouveau combined their ideas with new techniques and new materials, and the restoration of past art was also their mainly creative theme. Meanwhile, Art Nouveau reflected the inner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which was quickly gaining ground in Russia, i.e. It advocated both meta-cultural in essence primordial reality of the psyche (the primary Desire) and the idea of “art for art’s sake” while being closely involved with the market economy and mass production. The author comes to conclusion that this contradiction led to a quick demise and disintegration of the Art Nouveau movement. 
     The issue contains more detailed studies on the following issues :
1.The development of Russian Art Nouveau. It’s main endeavor in relation to the medieval art andcreation of artistic works with linear design and nature patterns to convey a symbolic, metaphorical atmosphere.
2.The essence of Russian Art Nouveau in Painting, focusing on Mikhail Vrubel.
3.The essence of Russian Art Nouveau in Architecture, focusing on Fyodor Schekhtel.
    Russian Art Nouveau not only identified the culture and tradition of Russia,but also made people to feel the beauty of life.Furthermore, its style and characters become the bases of avant-garde art of Soviet perio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俄羅斯新藝術的研究—以弗魯貝爾與謝韓德為主例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	                               5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限制	                               9
  第四節 西歐新藝術運動概述         	                     14
第二章 俄羅斯新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25
  第一節 俄羅斯新藝術的形成與根源 	                     25
  第二節 藝術世界(Мир искусства)的活動發展	            35
  第三節 俄羅斯新藝術的主題特質與發展概況	            46
第三章 俄羅斯新藝術的繪畫 	                              58
  第一節 俄羅斯新藝術繪畫概況	                     58
  第二節 弗魯貝爾生平概述	                              70
  第三節 弗魯貝爾作品介紹	                              74
第四章 俄羅斯新藝術建築設計	                              93
  第一節 俄羅斯新藝術建築設計概況	                     93
  第二節 謝韓德生平及概述	                             112
  第三節 謝韓德的建築設計作品	                    115
第五章  結論	                                      133
     一、俄羅斯新藝術的特性整理 	                    133
     二、俄羅斯新藝術消退的原因	                    139
     三、俄羅斯新藝術的社會及文化意義	           147
     四、心得與研究展望	                             151

附錄一  彩圖	                                      153
附錄二  俄羅斯新藝術相關藝術家	                    159
參考書目	                                               161





圖目錄

圖1.1 水晶宮	                                       16
圖1.2 〈草莓竊賊〉	                              17
圖1.3 安藤廣重作品	                              19
圖1.4 〈撒馬利亞人〉	                              20
圖1.5 塔塞爾飯店	                                       21
圖1.6 法國地鐵入口	                              21
圖1.7 聖家堂教堂	                                       21
圖1.8 米拉之家	                                       22
圖1.9 〈烏蘭城教堂〉	                              22
圖1.10〈莎樂美〉	                                       23
圖1.11〈紅磨坊與拉•古留小姐〉	                     23
圖2.1 弗魯貝爾的陶盤	                              28
圖2.2 阿勃拉姆采夫教堂	                              29
圖2.3阿勃拉姆采夫堂聖屏	                              29
圖2.4弗魯貝爾-暖爐	                              30
圖2.5《藝術世界》第一期雜誌封面	                     38
圖2.6 1902年《藝術世界》雜誌扉頁	                     39
圖2.7 〈聖母〉舞台劇佈景設計草圖,1908	            42
圖2.8 〈東方人〉,舞台布景設計圖,1910	            42
圖2.9 高背椅,1901	                              51
圖2.10 「新藝術建築與藝術展覽」中的壁爐	            52
圖2.11 「新藝術建築與藝術展覽」展出的餐具櫃	            53
圖2.12 「當代藝術」展覽的餐廳	                     53
圖2.13 「當代藝術」展覽的茶水間	                     53
圖2.14  小櫃子	                                       55
圖2.15 〈薩德卡〉陶盤	                              55
圖2.16 〈天鵝〉,1892	                              56
圖2.17 花瓶	                                       56
圖3.1  1897年國際海報大展的宣傳海報	                     59
圖3.2 肥皂的廣告海報	                              59
圖3.3 索莫夫為布洛克的書所設計的封面	            61
圖3.4 〈接吻〉	                                       61
圖3.5 〈藍洋裝女士〉	                              61
圖3.6「俄國及芬蘭畫家聯展」明信片	                     62
圖3.7 〈國王散步〉	                              63
圖3.8 〈中國涼亭.愛吃醋的人〉	                     63
圖3.9 〈在沙皇村的伊利莎白女皇〉	                     64
圖3.10  1904年《藝術世界》插圖	                     64
圖3.11 《俄羅斯民間童話及俗語》的插圖	            65
圖3.12 《青蛙王子》的插圖	                              66
圖3.13紅十字會明信片	                              66
圖3.14 〈晚餐〉,1902	                              67
圖3.15 〈秋天〉	                                       67
圖3.16 〈彼得一世夏宮的小噴泉〉	                     68
圖3.17 〈十月的田園詩〉	                              69
圖3.18 〈理髮店的窗戶〉	                              69
圖4.1里亞布申斯基(Степан Павлович Рябушинский)住宅的門把	                                                96
圖4.2 捷拉辛斯卡雅(А. И. Дерожинская)住宅的欄杆	  96
圖4.3斯捷潘.里亞布申斯基住宅外牆的馬賽克裝飾	  97
圖4.4 大都會飯店的馬賽克山形牆	                     98
圖4.5巴黎世界博覽會中的俄羅斯工藝展示館	           103
圖4.6塔拉希金諾莊園	                             104
圖4.7佩爾佐夫建築的山形牆	                             105
圖4.8 佩爾佐夫建築的雕刻	                             106
圖4.9 大都會飯店	                                      107
圖4.10雅庫欽柯娃住宅	                             108
圖4.11古特黑利住宅大門	                             108
圖4.12利斯特住宅	                                      109
圖4.13利斯特住宅外牆馬賽克裝飾	                    109
圖4.14利斯特住宅樓梯間	                             110
圖4.15可庫雪夫自宅	                             110
圖4.16依薩科夫建築	                             111
圖4.17莫洛佐娃(З.Г. Морозова)私宅外觀	           115
圖4.18莫洛佐娃住宅扶手	                             116
圖4.19莫洛佐娃住宅雕刻	                             116
圖4.20莫洛佐夫(A.B.Морозов)住宅內部空間	           117
圖4.21謝韓德自宅馬賽克嵌板   	                    117
圖4.22謝韓德自宅木製樓梯	                             118
圖4.23里亞布申斯基住宅外觀 	                    120
圖4.24里亞布申斯基住宅天花板	                    120
圖4.25里亞布申斯基住宅屏風	                             120
圖4.26里亞布申斯基住宅樓梯	                             121
圖4.27里亞布申斯基住宅禮拜堂	                    121
圖4.28莫斯科藝術劇院內部牆壁裝飾	                    122
圖4.29莫斯科藝術劇院門口	                             123
圖4.30捷拉辛斯卡雅住宅外觀	                             124
圖4.31捷拉辛斯卡雅住宅壁爐	                             124
圖4.32捷拉辛斯卡雅住宅樓梯	                             124
圖4.33 1901年俄羅斯主展示館	                    126
圖4.341901年俄羅斯礦業展示館	                    126
圖4.35 1901年俄羅斯林業展示館	                    126
圖4.36雅羅斯拉夫火車站	                             127
圖4.37雅羅斯拉夫火車站草莓裝飾圖案	                    128
圖4.38《早安俄羅斯》報紙的印刷公司	                    131
圖4.39莫斯科商業協會大樓	                             131
圖4.40珊希大樓	                                      132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俄文
1.Бенуа А.Н., Русское искусство XVIII-XX веков, Москва:Эксмо,1995.
2.Борисова Е.А., Русский модерн, Москва: Галарт,1998.
3.Иконников А. В., Архитектура москвы XX век, Москва:Московский рабочий,1984.
4.Кириченко Е.И., “Ф.Шехтель”, составитель Ю.С.Яралов,Зодчие Москвы XV - XIX вв , Москва:Моск,1981.
5.Кириченко Е.И., Федор Шехтель, Москва:Стройиздат,1973 .
6.Латур А., Москва 1890-2000, Москва:Искусство-XXI век,2007.
7.Нащокина М. В., Московский модерн, Москва: Жираф, 2005.
8.Неклюдова М. Г.,“Готические реминисценции в русском искусстве рубежа (М.А.Врубель)”, Традиции и новаторство в русcком искусстве конца XIX- начала XX века, Москва: Искусство,1991.
9.Сарабьянов Д.В., Модерн:история стиля, Москва:Галарт,2001.
10.Искусство, Рожденное Октябрем ,авторы текста:Холмогорова О.В.,Бубчикова М.А.,Фомичева Т.В.; художник:Ныркова Г.В.;фото:Серегин В.,Россия: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ордена ленина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музей, 2003.

英文
11.Alison Hilton, Russian folk art,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5.
12.Arwas Victor, Art nouveau:from Mackintosh to Liberty:the birth of a style, London:Andreas Papadakis,2000.
13.Berkoff, Nicholas, translate by Karen E. Anderson and Sally Hoffmann, Russia,the land, the people: Russian painting, 1850-1910: from the collections of the State Tretyakov Gallery, Moscow and the State Russian Museum, Leningrad,Washington,D.C. :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Traveling Exhibition Service; 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86.
14.Billington, James H., Russia!: nine hundred years of masterpieces and master collections,New York:Guggenheim Museum,2005.
15.Borisova, E.A.;translated by Michael Taylor, Russian Art Nouveau,New York: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1988.
16.Brumfield, William C., Reshaping Russian Architecture: Western technology,utopian dreams, Washington,D.C.: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1990.
17.Brumfield, William C., The origins of modernism in Russian architecture,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1.
18.Dukes Paul, A history of Russia:medieval,modern,contemporary,c882-1996, Durham,N.C.:Duke University Press,1998.
19.Elliott, David, New worlds: Russian art and society 1900-1937,London : Thames and Hudson, 1986.
20.Gray,Camilla,“The Russian Contribution to Modern Painting,”The Burlington Magazine,Vol.102,No.686,pp.205-211.
21.Grover, Stuart R., “The World of Art Movement in Russia,” Russian Review,Vol.32, No. 1.(Jan.,1973),pp.28-42.
22.Hughes, Lindsey,“The origins of modernism in Russian architecture,”The Slavonic and East European Review, Vol. 70, No. 2 (Apr., 1992), pp. 340-341
23.Isdebsky-Pritchard, Aline, “Art for Philosophy’s Sake: Vrubel against “the Herd””, Nietzsche in Russia, Ed. by Bernice Glatzer Rosenthal,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6.
24.Kiselev, Mikhail,“Graphic Design and Russian Art Journals of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The Journal of Decorative and Propaganda Arts, Vol. 11, Russian/Soviet Theme Issue 2 (Winter, 1989), pp. 50-67
25.Murrell,Kathleen Berton,Moscow art nouveau, NY: London Wappingers' Falls,1997.
26.Petrov,Vsevolod; Kamensky,Alexander, The World of art movement in early 20th-century Russia, Leningrad : Aurora Art Publishers, c1991
27.Russian graphic design,1880-1917, text by Elena Chernevich; compiled by Mikhail Anikst & Nina Baburina; designed by Mikhail Anikst, New York: Abbeville Press,1990.
28.Rzhevsky, Nicholas,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modern Russian cultur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9.Sarabianov, Dmitri V., Russian art: from neoclassicism to the avant garde, 1800-1917: painting - sculpture – architecture, New York : H.N. Abrams, 1990.

中文
30.Camilla Gray;曾長生譯,《俄國的藝術實驗》,台北:遠流出版,1995。
31.David MacKenzie、Michael W. Curran合著;蔡百銓譯,《俄羅斯.蘇聯.與其後的歷史》,台北:編譯館,1995。
32.丹尼爾.貝爾(Daniel Bell)著; 趙一凡、蒲隆、任曉晉譯,《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北京市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9。
33.王金禮,〈超越與徘徊—試論尼采美學的悲劇精神〉,《安徽大學學報》,1998年第一期。
34.尤里.謝爾蓋耶維奇.里亞布采夫 著;張冰、王加興 譯,《千年俄罗斯 : 10至20世纪的艺术生活与风情习俗》,北京:三联书店,2007。
35.全山石主編 ; 奚靜之著文,《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艺术世界"》,濟南市 : 山東美術出版社,2004。
36.伍至學編著,《馬克思資本論導讀》,宜蘭縣礁溪鄉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5。
37.任光宣,《俄罗斯文化十五讲》,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8.任光宣,《俄羅斯藝術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9.汪介之,《遠逝的光華—白銀時代的俄羅斯文化》,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
40.貝斯特‪(‬Steven Best‪)‬、凱爾納‪(‬Douglas Kellner‪)‬著;張志斌譯,《後現代理論 : 批判性的質疑》,北京 : 中央編譯,1999。
41.呂富珣,《蘇俄前衛建築》,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1996。
42.李小兵,《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與危機 : 當代人本主義思潮硏究》,北京市: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43.李邁先,《俄國史》上卷,台北市:國立編譯館出版,1969。
44.李永熾,《世紀末的思想與社會》,台北市:萬象圖書,1993。
45.李幼蒸,《欲望倫理學 : 弗洛伊德和拉康 = Ethics of desire:Freud and Lacan》,臺北市:紅螞蟻圖書公司,1998。
46.吳光遠,《尼采—道德是可以奴性的,或虛榮的,或利己的,或盲目的。》,台北市:海鴿文化,2006。
47.彼得.祖戴克(Peter Zudeick)著;黃添盛譯,《瞧一眼尼采: 認識「超人」哲學家的思想與生平》,臺北市: 商周出版 , 2007。
48.周思穎,《俄羅斯象徵主義的社會理想-以維․伊凡諾夫為中心》,碩士論 文,淡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2004年六月。
49.伊琳娜.帕佩爾諾;林精華、曹雷雨、趙桂蓮、姜麗合譯,林精華主編,〈白銀時代人的生活與普希金〉,《西方視野中的白銀時代》,北京市 : 東方出版社,2000。
50.胡建成編著,《俄羅斯藝術》,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51.威廉.哈蒂;葉娟如譯,《Art Nouveau新藝術鑑賞入門》,台北市:果實出版,2005。
52.馬丁.達姆斯(Martin Damus)編 ; 吳瑪悧譯,《造型藝術在後資本主義裏的功能》,臺北市:遠流,1996。
53.孫成木,《俄羅斯文化一千年》,北京 : 東方出版社,1995。
54.徐文澤,《後現實主義到後現代主義: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評析》,廣州市 :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55.徐逸祥,《古代俄國民間烏托邦思想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2004年6月。
56.馬寅卯,〈白銀時代俄羅斯宗教哲學的思想路向和主要貢獻〉,《浙江學刊》,1999年第6期。
57.馬龍閃,〈馬克思主義的俄國化與十月革命(一)〉,《歷史教學》,2008年第2期。
58.高莽,《俄羅斯美術隨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59.奚靜之,《俄羅斯蘇聯美術史》,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0。
60.奚靜之,《俄羅斯美術史話》,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
61.奚靜之,《俄羅斯美術十六講》,北京 :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
62.梁梅,《新藝術運動》,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
63.陳美芬,〈《惡魔》—萊蒙托夫與弗魯貝爾的時空對談〉,吳錫德主編,《情欲與禁忌》,台北:麥田出版,2002。
64.陶渝蘇、徐圻合著,《人的解讀與重塑》,重慶:重慶出版社,2002。
65.張雷聲,《資本主義的社會矛盾及其歷史走向 = Capitalism: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historical tendency》,合肥:安徽人民,2000。
66.《新藝術運動大師圖典》,紫圖大師圖典叢書編輯部,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67.詹明信(‬Jameson, Fredric‪)講演;唐小兵譯,《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台北:合志文化,2001。
68.詹明信‪(‬Jameson, Fredric‪)‬ 原著; 吳美眞 譯,《後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台北市 : 時報,1998。
69.蔡綺,《新藝術研究=Art Nouveau》,台北市:捷太,1997。
70.蔡綺,《「新藝術」運動: 印刷品.建築》,高雄市 : 育智出版 , 1989
71.劉千美,《差異與實踐 : 當代藝術哲學研究》,臺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事業公司,2001。
72.劉振源,《雅諾婆藝術》,北市:藝術圖書,1999。
73.劉祖熙,《改革和革命: 俄國現代化研究: 1861-1917》,北京市 :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74.劉松茯,〈西方現代建築在哈爾濱的發展軌跡〉,《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第34卷第3期。

網路資料:
75.Мир Врубеля,
(http://vrubel-world.ru/)
76.Выставка М.А.Врубеля
(http://www.virtualmuseum.ru/exhibition/vrube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