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403201712542300
DOI 10.6846/TKU.2017.00441
論文名稱(中文) 臺灣公民社會西進初探-以陸生臺灣經驗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A Preliminary Study of Westward Movement of Taiwanese' Civil Society The Case of Chinese Students' Taiwan Experienc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2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陳柏宏
研究生(英文) PO-HUNG CHEN
學號 60233024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7-01-09
論文頁數 13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李大中
委員 - 翁明賢
委員 - 郭壽旺
關鍵字(中) 社會西進
陸生
陸生納保
臺灣公民社會
臺灣主體意識
國族認同
大陸學歷採認
太陽花學運
多元成家
同志運動
關鍵字(英) Westward movement of society
Chinese students
insurance for Chinese students
Taiwan civil society
Taiwanese identity
national identity
recognition of Chinese qualifications
Sunflower Student Movement
family diversity
gay rights movemen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中國大陸籍的學籍生自2011年起正式登臺求學,在2011-2016這段時間內,在臺大陸學籍生的人數便已達7813人。

本研究將由臺灣的公民社會與陸生相關政策出發,先爬梳臺灣社會的自我定位,並整理出臺灣公民社會的共識是什麼,再藉由臺灣政府所制訂陸生政策的背景來錨定出臺灣目前對於陸生的官方態度與其未來展望。

並藉著深入訪談法,訪談在台灣生活超過三年的陸生,了解其在臺灣的生活、與對臺灣社會的觀點和感受。

藉由探討臺灣社會對陸生之間的交互影響,本研究試圖發掘臺灣是否能在政治與軍事外這兩條道路之外,能夠開創第三種不同的道路與大陸對話,除藉此改善兩岸間的關係、是否在交互對話的過程中,也能反省政策的矛盾,並發展更有效率的治理模式。
英文摘要
Taiwan began accepting the university admissions of Chinese students in 2011. Between 2011 ~ 2016, the number of enrolled Chinese students in Taiwan grew to 7,813 people.

This paper will start by examining the self-orientation of the Taiwanese soci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ivil society in Taiwan and policies on Chinese students to determine the current consensus in the Taiwanese civil society. The background to the policies on Chinese students formulated by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will then be used to establish the current official attitude to Chinese students in Taiwan and future prospects.

Chinese students who have been living in Taiwan for more than three years will also be interviewed using the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 to understand their life in Taiwan as well as their views and experiences of Taiwanese society. 

By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aiwanese society and Chinese student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ee if Taiwan can open a third and different channel for communication with China outside of military and politics. In addition to improving cross-strait relations, such interactions may offer a way to rethink conflicts in policy and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more efficient governance model.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限制與名詞界定	8
第四節 文獻檢閱	11
第五節 基本立論與預期貢獻	18
第六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20

第二章 臺灣公民社會變遷與公民參與	23

第一節 臺灣公民社會源起	26
第二節 臺灣公民社會的特色	28
第三節 臺灣主體意識與公民社會	30
第四節 全球化影響下的臺灣社會	34
第五節 「大陸」因素影響下的臺灣社會	47

第三章 臺灣陸生政策現狀	54

第一節 大陸地區學歷在臺灣的採認之規劃與演變	54
第二節 陸生就學相關限制探討	60
第三節 陸生醫療保險制度現況	70

第四章 陸生的臺灣經驗	87

第一節 一種語言,不同語境	88
第二節 太陽花學運的陸生觀察	90
第三節 從多元成家議題看陸生眼中的臺灣社會	94
第四節 八仙塵暴,燒出陸生健保的生路?	99
第五節 陸生參選學生會長事件	105
第六節 陸生眼中的臺灣	108

第五章 結論	111

第一節 臺灣社會西進的整合與實踐	111
第二節 社會西進:由上而下或是由下而上的漸變改革	115
第三節 建構公民社會西進的環境想像	118

參考文獻	121


圖目錄
圖 1-1臺灣民眾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布	2
圖 1-2研究架構圖	20
表目錄
表 1-1「無結構式訪談法」針對受訪對象的問題大綱與要點之設定	7
表 2-1陸生全民健保與商業保險比較	76
表 2-2 大陸人民來臺入出境許可證註記類別	84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	中文資料
一、	官方資料
1.	教育部統計處。《教育統計簡訊第44號》。2016年1月30日。<http://stats.moe.gov.tw/files/brief/104%E5%B9%B4%E5%A4%A7%E5%B0%88%E6%A0%A1%E9%99%A2%E5%A2%83%E5%A4%96%E5%AD%B8%E7%94%9F%E6%A6%82%E6%B3%81.pdf>。
2.	教育部。〈大陸地區學歷採認辦法法規沿革〉。《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History.aspx?PCode=H0010005>。
3.	教育部。〈大陸地區文教專業人士及學生來臺從事文教活動審查要點〉。臺陸字第0970208989D號令。2008年10月24日。《教育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http://www.ncku.edu.tw/~pers/chinese/07.forms/form4-05-04.pdf >。
4.	法務部。〈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Q0010001 >。
5.	教育部。〈大陸地區高等學校認可名冊〉。臺高(二)字第1000005491號。2011年1月10日。《教育部公告》。<http://www.mac.gov.tw/public/Attachment/11261020565.pdf>。
6.	教育部。〈核釋依「大陸地區學歷採認辦法」第八條第七款規定。不予採認之醫療法所稱醫事人員相關之大陸地區高等學校或機構學歷〉。臺高(二)字第1000079154C號。2011年6月9日。《行政院公報》。<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17106/ch05/type2/gov40/num14/OEg.pdf >。
7.	教育部。〈大陸地區高等教育學歷甄試作業要點〉。臺高(二)字第1000098500C號。2011年6月23日。《行政院公報》。第17卷,第116期。<http://edu.law.moe.gov.tw/inc/GetFile.ashx?FileId=3407>。
8.	中華民國大陸事務委員會。〈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就讀專科以上學校辦法〉。臺參字第0990231436C號令。2011年1月6日。《教育文化科技類法規》。<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92539&ctNode=5667&mp=1>。
9.	法務部。〈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就讀專科以上學校辦法歷史法規〉。2011年1月6日。《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OldVer.aspx?Pcode=H0030052&LNNDATE=20110106&LSER=001>。
10.	法務部。〈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就讀專科以上學校辦法歷史法規〉。2013年4月30日《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OldVer.aspx?Pcode=H0030052&LNNDATE=20130430&LSER=001>。
11.	教育部。〈教育部公告,臺高(一)字第1000001237號〉。2011年1月7日。<http://www.oia.nchu.edu.tw/files/04-china/05china_partner_universities/Att_moesecret.pdf>。
12.	法務部。〈大學法〉。2010年9月3日《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LawSearchResult.aspx?p=A&t=A1A2E1F1&k1=%E5%A4%A7%E5%AD%B8%E6%B3%95>。
13.	法務部。〈外國學生來臺就學辦法歷史法規〉。2011年8月11日。《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OldVer.aspx?Pcode=H0110001&LNNDATE=20110811&LSER=001>。
14.	法務部。〈大陸地區學歷採認辦法歷史法規〉。2011年1月6日。《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OldVer.aspx?Pcode=H0010005&LNNDATE=20110106&LSER=001>。
15.	法務部。〈香港澳門學歷檢覈及採認辦法〉。2013年7月10日。《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Q0030008>。
16.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100學年度大專校院境外學生人數統計〉。《全國大專校院境外生生活資訊網》。<https://ois.moe.gov.tw/fs/file/document/xls/Statistics/100/100%E5%A4%A7%E5%B0%88%E6%A0%A1%E9%99%A2%E5%A2%83%E5%A4%96%E5%AD%B8%E7%94%9F%E4%BA%BA%E6%95%B8%E7%B5%B1%E8%A8%88.xls>。
17.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104學年度大專校院境外學生人數統計〉。《全國大專校院境外生生活資訊網》。<https://ois.moe.gov.tw/fs/file/document/xls/Statistics/104/104%E5%A4%A7%E5%B0%88%E6%A0%A1%E9%99%A2%E5%A2%83%E5%A4%96%E5%AD%B8%E7%94%9F%E4%BA%BA%E6%95%B8%E7%B5%B1%E8%A8%88.xls>。
18.	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2013年大學校院學士班聯合招收大陸地區學生簡章〉。<http://rusen.stust.edu.tw/cpx/Brochure/2013-4Ball.pdf >。
19.	教育部。〈102學年度大專校院正式修讀學位之大陸學生數-按校別、性別與學生來源別分〉。《教育部統計處網站》。<http://stats.moe.gov.tw/files/detail/102/102_china.xls>。
20.	教育部。〈103學年度大專校院正式修讀學位之大陸學生數-按校別、性別與學生來源別分〉。《教育部統計處網站》。<http://stats.moe.gov.tw/files/detail/103/103_china.xls>。
21.	法務部。〈大陸地區學歷採認辦法歷史法規〉。2012年7月11日。《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OldVer.aspx?Pcode=H0030052&LNNDATE=20120711&LSER=001>。
22.	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求學臺灣-2013學士班錄取來臺就讀準備事項指南〉。《陸生聯招會官網》。<http://rusen.stust.edu.tw/cpx/Direction/2013-Taiwanall-B.pdf>。
23.	法務部。〈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就讀專科以上學校辦法〉。第10條第一項第3款。
24.	法務部。〈全民健康保險法〉。《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G0390002>。
25.	立法院。〈全民健康保險法〉。2010年1月7日修正版本。《立法院國會圖書館官網》。<http://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554E2D535F000000000000000000A00000000200FFFFFD00^01189099010700^00044001001>。
26.	法務部。〈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歷史法規〉。2012年2月15日。《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OldVerIf.aspx?Pcode=L0060002&LNNDATE=20120215&LSER=001>。
27.	立法院。〈全民健康保險法〉。2011年1月4日修正版本。《立法院國會圖書館官網》。<http://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554E2D535F000000000000000000A000000002FFFFFD^01189100010400^00044001001>。
28.	法務部。〈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歷史法規〉。2012年10月30日。《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OldVerIf.aspx?Pcode=L0060002&LNNDATE=20121030&LSER=001>。
29.	法務部。〈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If.aspx?PCode=Q0010001>。
30.	行政院大陸事務委員會。〈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八月一日。國家統一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見:行政院大陸事務委員彙編:《臺灣兩岸關係說明書》(臺北:行政院大陸事務委員會,1994年)。
31.	中華民國總統府。〈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成立源起〉。《中華民國總統府官網》。2010年。<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412>。
32.	中華民國總統府。〈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委員會簡介〉。《中華民國總統府官網》。2016年。<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416>。
33.	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外籍配偶人數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按證件分〉。2016年11月18日。《統計資料》。<https://www.immigration.gov.tw/public/Attachment/611181456938.xlsx>。
34.	原住民族委員會。〈10510台閩縣市原住民族人口-按性別年齡〉。2016年11月7日。《原住民人口統計資料》。<http://www.apc.gov.tw/portal/getfile?source=2D838540F5D6F659FAFB9859EF31AC3B381A272F479D65D98D902DFAAFC2E1543EBBC81892EE681CB277080447994741EFB4ED800E6C367EF5CE02DB575C84E2&filename=87FE044A93421B1400033F4C65F5B7123D3CD606F1172413BD7076C11633C29BC662D2D5E5DC495FD0636733C6861689>。
35.	衛生福利部。〈病人收治情形〉。《0627八仙樂園粉燃爆燃專區》。2016年1月15日最後更新。<http://www.mohw.gov.tw/CHT/BLAST/DM1_P.aspx?f_list_no=879&fod_list_no=0&doc_no=49959>。
36.	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陸生納入健保〉。《陸委會官網》。<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116052&CtNode=7998&mp=1>。
二、	專書
1.	吳介民。《第三種中國想像》(新北市:左岸文化,2012年)。
2.	黃重豪、賈士麟、藺桃、葉嘉興。《陸生元年》(臺北:秀威資訊,2013年)。
3.	朱浤源。《撰寫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2002年)。
4.	陳文俊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湯姆生,2005年)。
5.	翁明賢。《解構與建構台灣的國家安全戰略研究》(臺北:五南,2010年)。
6.	趙建民。《兩岸互動與外交競逐》(臺北:永業,1994年)。
7.	陳水扁。《世紀首航》(臺北:圓神,2001年)。
8.	仲軒。《海峽風雲的強與持》(臺北:天下文化,2010年)。
9.	董立文。《台灣外交戰略》(臺北:李登輝民主協會,2013年)。
10.	王振軒。《非政府組織的議題、發展與能力建構》(臺北:鼎茂圖書,2007年)。
11.	丘昌泰。《非營利部門研究:治理、部門互動與社會創新》(臺北:智勝文化,2007年)。
12.	蘇佳善。《民主推進器》(臺北:獨立作家,2014年)。
13.	楊景堯。《台灣對開放陸生來台就學相關議題的商榷》(臺北:展望與探索,2009年)。
14.	楊景堯。《大陸高等教育—焦點與問題》(臺北縣:新文京開發,2006年)。
15.	楊景堯。《中國大陸高等教育之研究》(臺北:高等教育文化,2003年)。
16.	楊景堯。《域見與異見:兩岸文教觀察與思考》(高雄:麗文文化,2010年)。
17.	田玲。《中國高等教育對外交流現象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
18.	楊景堯。《大陸學生台灣夢》(臺北:財團法人中華文化基金會,2012年)。
19.	楊景堯。《大陸學生台灣緣:陸生的台灣成長記憶》(高雄:麗文文化,2013年)。
20.	胡俊鋒。《台灣不是我的家—陸生在台的認同衝擊》(臺北:獨立作家,2014年)。
21.	楊景堯主編。《大陸學歷採認政策實證研究》(新北市:中華民國兩岸文教研究學會,2005年)。
22.	俞可平等編。《中國公民社會的興起及其對治理的意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23.	Charles W. LeGendre著,黃怡譯。《南臺灣踏查手記》(Foreign Adventurers and the Aborigines of Southern Taiwan, 1867-1874)(臺北:前衛出版社,2012年)。
24.	陳其南。《家族與社會 : 臺灣與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念》(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年)。
25.	黃俊傑。《農復會與台灣經驗,1949-1979》(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
26.	黃俊傑。《戰後台灣的轉型及其展望》(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6年)。
27.	顧忠華。《解讀社會力》(臺北:左岸文化,2005年)。
28.	瞿海源。〈跨世紀公民教育的問題〉。石元康等著。《市民社會與民主的反思》(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8 年)。
29.	戴炎輝。《清代台灣之鄉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
30.	Ruth Benedict著,黃道琳譯。《文化模式》(Patt1erns of culture)(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年)。
31.	黃俊傑。《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6年)。
32.	杭亭頓著,黃玉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7年)。
33.	彭明敏。《自由的滋味》(臺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
34.	吳錦勳採訪、撰述。《台灣請聽我說》(臺北:天下遠見,2009年)。
35.	朱柔若。《社會變遷中的勞動問題》(臺北:楊智,1998年)。
36.	李明輝。《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臺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37.	朱柔若。《全球化與台灣社會-人權、法律與社會學的觀照》(臺北:三民書局,2008年)。
38.	蔡博藝。《我在臺灣,我正青春》(臺北:聯經,2012年)。
三、	期刊
1.	楊瑩。〈研討會舉辦之背景與動機〉。發表於「陸生來台就學政策檢視」研討會(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2012年10月14日)。
2.	陳隆志。〈馬政府外交休兵傷害台灣國家主權〉。《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6期(2009年6月30日):頁4-5。
3.	黃萬傳。〈開放陸生來台就學之省思〉。《台灣教育評論月刊》第2卷,第1期(2013年):頁32-39。
4.	高長、王正旭。〈兩岸關係的回顧、新情勢與前瞻〉。《遠景基金會季刊》第9卷,第3期(2008年):頁167-198。
5.	張國慶。〈追尋台灣意識的定位:透視〈論台灣的本土化運動〉之迷思〉。《中外文學》第23卷,第10期(1995年):頁127-133。
6.	陳昭瑛。〈論台灣本土化運動:一個文化史的考察〉。《中外文學》第23卷,第9期(1995年):頁6-43。
7.	董立文。〈論台灣人認同與中國人認同的爭辯〉。《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9眷,第3期(2013年):頁115-135。
8.	楊景堯。〈中國大陸研究生教育之研究〉。《比較教育通訊》第36期(1995年):頁49-66。
9.	楊景堯。〈開放採認大陸學歷的挑戰與省思〉。《政策月刊》第26期(1997年):頁20-21。
10.	王瑞琦。〈臺海兩大學學費政策之研究〉。《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8期(1997年):頁48-69。
11.	王瑞琦。〈論文革後大陸人才資源配置〉。《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6期(1998年):頁81-100。
12.	王瑞琦。〈大陸高校教師聘任制度之研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12期(1998年):頁59-72。
13.	范利民。〈大陸高等教育「211工程」之研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8期(1998年):頁31-40。
14.	周欣怡。〈開放陸生來臺政策制定之過程與現況分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4卷,第5期(2015年):頁44-50。
15.	孫迺翊。〈陸生納保行不行?外國人平等社會權法理初探〉。《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14卷,第2期(2013年):頁80-86。
16.	周宗賢。〈台灣會館的研究〉。《淡江學報》。第24期(1986年):頁237-252。
17.	朱柔若、童小珠。〈全球化對勞動市場的衝擊--台灣經驗探索〉。《兩岸與國際事務季刊》第3卷,第1期(2006年):頁79-115。
18.	李碧涵。〈勞動體制的發展:全球化下的挑戰與改革〉。《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6卷,第1期(2002年):頁185-219。
19.	陳小紅。〈婚配移民:台灣海峽兩岸聯姻之研究〉。《亞洲研究》第34期(2000年):頁35-68。
20.	朱柔若、劉千嘉。〈大陸新娘在台灣的認同問題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12期(2005年):頁179-196。
21.	顏建發。〈當前兩岸關係之問題與挑戰:一個綠營觀點〉。《全球政治評論》第43期(2013年):頁19-22。
四、	論文
1.	楊景堯。〈中國大陸教育概況教授教法之探討〉。發表於「中國大陸研究與兩岸關係教程教學」研討會(桃園: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1997年1月24-25日)。
2.	楊宗川。《大學生赴大陸求學態度暨相關問題調查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3.	吳秀佩。《政黨輪替後民進黨政府大陸政策之研究(2000年--2005年3月)》(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2005年)。
4.	鄭棋瑋。《我國教育政策制定過程之比較分析》(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學位論文,2006年)。
5.	劉勝驥。《大陸學歷採認與大陸生來臺就學之政策研究〉(臺北:2009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2009年11月21日)。<http://tpsa.hcu.edu.tw/ezcatfiles/b083/img/img/1182/A3-1.pdf>。
6.	陳怡樺。《大陸學歷採認政策的環境與延宕因素之研究》(臺北: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2004年)。
7.	宋經華。《我國加入WTO對於高等教育政策影響之研究─以「大陸學歷採認政策」為例》(臺北:世新大學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8.	李春杉。《臺灣地區高等教育機構向大陸招生推拉因素之調查研究》(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2009年)。
9.	石昱郁。《我國大學向大陸招生可行性之調查分析》(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2009年)。
10.	蕭伊婷。《我國大學生預期陸生來臺就學之生活壓力調查研究》(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2009年)。
11.	蘇佳善。《台灣、中國大陸與香港公民社會發展之比較研究》(臺北: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
五、	網路資料
1.	〈211工程〉。《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xwbl/zdjs/211gc/>。
2.	〈985工程〉。《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xwbl/zdjs/985gc/index.shtml>。
3.	〈馬英九新三不政策 不統 不獨 不武〉。《蘋果日報》。2008年1月16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080116/30174692/>。
4.	林正修。〈社會西進與台灣主體性策略〉。《海西諮詢有限公司》。2011年2月27日。<http://xn--90wy11d.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72:2011-02-27-12-28-24&catid=45&Itemid=67>。
5.	陳郁仁。〈總統拍板陸生納保:未來陸生、外籍生保費全額自付〉。《蘋果即時》。2016年10月24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1024/974516/>。
6.	《馬英九蕭萬長的教育政策--對臺灣新世代的教育承諾》。參之七。<http://www.tta.tp.edu.tw/1_news/upload/%B0%A8%AD%5E%A4E%A1B%BF%BD%B8U%AA%F8%B1%D0%A8%7C%ACF%A8%A3.doc>。
7.	陳恆光。〈馬:陸生來臺就學 有三大好處〉。《中央網路報》。2008年5月6日。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touch/detail.jsp?coluid=111&kindid=0&docid=100370063>。
8.	黃揚明。〈陸生納健保初審完 結論:送朝野協商〉。《蘋果即時》。2014年9月24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924/475496/>。
9.	  陳郁仁。〈總統拍板陸生納保:未來陸生、外籍生保費全額自付〉。《蘋果即時》。2016年10月24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1024/974516/>。
10.	〈關於我們〉。《台灣人權促進會網站》。2016年12月8日。 <http://www.tahr.org.tw/node/1361>。
11.	李心怡、林修卉。〈呂秀蓮:樂當人權守護天使〉。《新台灣新聞週刊》。2005年12月08日。第507期。<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23122>。
12.	游美惠、何青蓉。〈從「外籍新娘」到「孩子的娘」〉。《自由時報》。2003年5月12日。<http://old.ltn.com.tw/2003/new/may/12/today-o3.htm>。
13.	張維為。〈台灣民主:從希望到失望〉。《觀察者》。2014年5月9日。<http://www.guancha.cn/ZhangWeiWei/2014_05_09_228293.shtml>。
14.	李明璁。〈「野草莓運動」行動聲明〉。《野草莓運動官方部落格》。2009年11月9日。<http://action1106.blogspot.tw/2008/11/1106_7181.html>。
15.	蘋果日報政治中心採訪。〈婦持國旗傘 警強力攔阻〉。《蘋果日報》。2008年11月3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081103/31107854/applesearch/%E5%A9%A6%E6%8C%81%E5%9C%8B%E6%97%97%E5%82%98%E8%AD%A6%E5%BC%B7%E5%8A%9B%E6%94%94%E9%98%BB>。
16.	蘋果日報綜合報導。〈旺旺 傳204億 併中時集團〉。《蘋果日報》。2008年11月4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081104/31110504/>。
17.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旺中案 NCC有條件通過〉。《自由時報》。2012年7月25日。<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671530>。
18.	曾韋禎、施曉光。〈服貿協議:朝野共識採逐條審查、表決〉。《自由時報》。2013年6月26日。<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691502>。
19.	何哲欣。〈強行通過服貿 國民黨手段粗暴〉。《蘋果即時》。2014年3月17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politics/20140317/361794/applesearch/%E3%80%90%E7%89%B9%E7%A8%BF%E3%80%91%E5%BC%B7%E8%A1%8C%E9%80%9A%E9%81%8E%E6%9C%8D%E8%B2%BF%E3%80%80%E5%9C%8B%E6%B0%91%E9%BB%A8%E6%89%8B%E6%AE%B5%E7%B2%97%E6%9A%B4>。
20.	綜合報導。〈上百學生攻佔議場 國會史上首遭 反服貿爆衝突〉。《蘋果即時》。2014年3月19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319/35709841/applesearch/%E4%B8%8A%E7%99%BE%E5%AD%B8%E7%94%9F%E6%94%BB%E4%BD%94%E8%AD%B0%E5%A0%B4%E5%9C%8B%E6%9C%83%E5%8F%B2%E4%B8%8A%E9%A6%96%E9%81%AD%E5%8F%8D%E6%9C%8D%E8%B2%BF%E7%88%86%E8%A1%9D%E7%AA%81>。
21.	葉國豪。〈台灣如何因應「中國因素」〉。《蘋果日報》。2013年1月14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0114/34769423/ >。
22.	何定照。〈當陸生來台 天然統遇上天然獨...敵意不減反增〉。《聯合報》。2016年11月21日。<http://udn.com/news/story/4/2120555>。
23.	陳偉婷。〈張慶忠:服貿協議視為已審查〉。《中央通訊社》。2014年3月17日。<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03175006-1.aspx>。
24.	陳虹瑾。〈八仙塵爆燒出政策不公 健保孤兒問題未決 陸生傷者復健路迢迢〉。《遠見雜誌》。2015年10月2日。<https://www.gvm.com.tw/webonly_content_6477.html>。
25.	何孟奎。〈蔡總統拍板 陸生納健保需全額自費〉。《聯合新聞網》。2016年10月24日。<http://udn.com/news/story/6/2044826>。
26.	胡宥心。〈陸生納保無共識 3版本一併送出委員會〉。《聯合新聞網》。2016年12月20日。<http://udn.com/news/story/6656/2179794>。
27.	王承中。〈陸生納健保 陸生:陸委會很閒應宣傳〉。《中央通訊社》。2016年12月7日。<http://www.cna.com.tw/news/aipl/201612070217-1.aspx>。
28.	中央社電。〈陸生參選學生會長 淡江停選〉。《中央通訊社》。2014年9月15日。<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09155002-1.aspx>。
29.	謝麗慧。〈學生衝入立院議場 高喊「把議場還給人民」〉。《新頭殼》。2014年3月18日。<http://newtalk.tw/news/view/2014-03-18/45371>。
30.	黃彥傑、葉郁甫。〈學生占立院 警三度夜襲爆衝突〉。《蘋果即時》。2014年3月19日。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politics/20140319/362423/>。
六、	報紙與雜誌
1.	林中斌。〈胡下江上,對台新局〉。《中國時報》,版A4,2005年3月1日。
2.	楊秀芬。〈暫緩實施大陸學歷檢覆採認立法院通過建議行政院研處〉。《中央日報》,1997年11月16日。
3.	〈台灣前途決議文〉。《聯合報》,版2,1995年5月6日。
4.	林奇伯。〈人權新世紀:「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成立〉。《台灣光華雜誌》(2000年11月):頁49。
5.	李沃牆。〈能力態度,才是薪資高低關鍵〉。《聯合報》。版A14,2015年10月19日。
貳、	英文資料
一、	專書
1.	Stanley Aronowitz & William DiFazio. The Jobless Future: Sci-Tech and the Dogma of Work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5).
2.	Jim Ife. Human Rights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Rights-based Practi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3.	Louis Henkin. “Elements of Constitutionalism.” Occasional Paper Series: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Human Right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2).
4.	Tharailath K. Oommen. “Chapter 9: Reconciling Nationality and Ethnicity: The Role of Citizenship.” Citizenship, Nationality and Ethnicity: Reconciling Competing Identities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7).
5.	T. H. Marshall. 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 (New York: Fress Press, 1992).
6.	Stuart Hall. “Old and New Identities, Old and New Ethnicities.” Culture, Globalization and the World-System (New York: State of University of New York,1991).
7.	Alexandra Dobrowolsky & Evangelia Tastsoglou (eds.). Women, Migration and Citizenship: Making Local, National, and Transnational Connections (London: Ashgate Press, 2006).
二、	期刊
1.	J.J. Chu. “Nationalism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e Identity Politics in Taiwan,” Journal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 Vol. 35(2000): p. 301-321.
三、	網路資料
1.	Nadia Tsao. “US official denies Bush called Chen a `troublemaker'.” Taipei Times. October 24, 2003.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front/archives/2003/10/24/2003073098>.
2.	Mab Huang. “Creating a National Rights Commission.” <http://www.scu.edu.tw/hr/articles/mab/mab_2002.doc>.
3.	Hania Zlotnik. “The Global Dimensions of Female Migration.” Migration Information Source, March 1, 2003, <http://www.migrationpolicy.org/article/global-dimensions-female-migration>.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