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403201411483000
DOI 10.6846/TKU.2014.00404
論文名稱(中文) 獨立建國以來印尼外交政策之分析(1949~2013)
論文名稱(英文) Analysis of Indonesian foreign policy after independence(1949~2013)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亞洲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2
學期 1
出版年 103
研究生(中文) 林資軒
研究生(英文) Tzu-Hsuan Lin
學號 69926012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01-10
論文頁數 11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林若雩
委員 - 劉復國
委員 - 曾建元
關鍵字(中) 國際關係
三層次理論
外交
印尼
恐怖主義
萬隆會議
政黨政治
關鍵字(英) International relation
three-level theory
diplomacy
Indonesia
terrorism
Bandung Conference (Asian-African Conference)
party politic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獨立自主、不結盟外交政策是印尼自1949年獨立以來的基本外交方針,反映國家內部政治經濟、種族、文化宗教意識型態。然而,全球化的作用,對外政策已呈現多元化局面,國家對外行為和國內因素緊密形成一體。印尼經歷長期經濟不穩定、通貨膨脹、軍事叛亂、學生示威、恐怖攻擊,勢必影響國家對外政策。
  正如上述所指出,政治舞台上,印尼對外政策已呈現多元化局面,國家在決策上,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更為複雜,即使政府有自主涉外談判權利,也不得不考慮國內因素,顯然國內外因素緊緊形成一體
因此,從國際關係角度來看,國家內部因素與對外政策是分不開。況且外交方針不但影響印尼內部環境與外交政策、甚至對東南亞產生重大影響。本文在探討影響印尼對外政策的國內外因素,並剖析1949年至今2013年不同時期政府執行對外政策的演變。
  本文之研究架構,擬就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國際、國家、個人」等分析三層次理論作為研究途徑,探究印尼在1949年獨立後,影響外交政策的內部因素及主要國際間的影響做探討,瞭解印尼外交政策與國家間的互動關係及決策者互動模式為何?
英文摘要
Since 1949, the Indonesian independence year, Indonesia adopts the principle with independent and non-aligned diplomatic policies. These policies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reflection of ideology on political, economic, racial, cultural and religious issues within the country. However,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globalization, diplomatic policies have presented a diversified situation which the country’s external performance and internal factors are integrated closely. Indonesia has experienced economic instability, inflation, military rebellions, student demonstrations, and terrorist attacks for a long time; these will certainly affect the country’s diplomatic policy.  
  As mentioned, the Indonesian diplomatic policy presents a diversified situation in political arena wher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become more complicated in national strategy. Even though the government has autonomy in negotiating with other countries, the domestic factors should be concerned as well. Obviously,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actors are bonded tightly. 
Therefor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oint of view, domestic factors are inseparable from foreign policy. In addition, the principle of Indonesian diplomacy influence not only 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diplomatic policy, but also significant to Southeast Asia. This research discuss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factors which affect Indonesian diplomatic policy; and analyzes its development under different Indonesian regimes from 1949 to 2013. 
  This research framework employs the three-level theory (International, Nation, and Individu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nal factors which affect diplomatic policy and their influence in international level since 1949. Further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onesian diplomatic policy and state-to-state relations; and the interactive mode among decision maker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前言..........................................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分析架構............................6
第四節	文獻回顧......................................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1
第六節	章節編排......................................15
第二章	影響印尼外交的國際環境因素....................17
第一節	印尼與美國關係................................19
第二節	印尼與中國關係................................28
第三節	印尼與日本的關係..............................33
第四節	不結盟運動與印尼外交之發展....................40
第五節	本章小結......................................41
第三章	影響印尼外交的區域因素........................43
第一節	東協區域整合與印尼之關係......................43
第二節	峇里宣言與印尼所扮演領銜者之角色..............44
第三節	現階段印尼在「東協」的地位....................46
第四節	本章小結......................................47
第四章	影響印尼外交的內部因素........................49
第一節	政府體制與憲政結構........................... 50
第二節	經濟因素..................................... 61
第三節	分離主義與文化、種族衝突(以亞齊、東帝汶為例). 64
第四節	恐怖主義..................................... 69
第五節	本章小結..................................... 73
第五章	影響印尼外交的決策者因素..................... 75
第一節	蘇卡諾個人因素對印尼外交政策響................75
第二節	蘇哈托的外交活動方向..........................76
第三節	哈比比力挽狂瀾的改革國家亂象..................78
第四節	瓦希德執政兩年的印尼政經外交形勢..............81
第五節	梅嘉瓦蒂的政策走向和願景......................82
第六節	尤多約諾的自信外交............................83
第七節	本章小結......................................86
第六章	結論..........................................89

參考獻..................................................95
附錄.................................................. 104


 
                            圖表目次

圖一:分析架構圖.......................................8
圖二:分析層次與國際關係 ..............................9
圖三:Megawati的政治、經濟、外交政策分析圖.............14
圖四:東南亞的恐怖活動-新月地帶........................22
圖五:印尼周邊海域戰略航道圖...........................24
圖六:扇型戰略佈局................................... .25
圖七:印尼對中國大陸其他國家非石油及天然氣出口.........29
圖八:2004年印尼國會大選結果,各政黨得票比例之分析.... 57
圖九:2009年印尼國會大選結果,各政黨得票比例之分析.....59
圖十:2002年峇里島Sari nightclub and Paddy's Irish bar爆炸範圍......72



表一:印尼對中國大陸其他國家非石油及天然氣出口.........29
表二:中國與東協FTA之進程..............................31
表三:IMF 世界經濟預估 GDP 對前一年成長率比%...........35
表四:日本對東南亞的經濟合作關係 (單位百萬美元) .......36
表五: 2011年印尼對10大出口國家及金額..................38
表六:2011年印尼前10大進口國家及其金額.................38
表七:東協區域整合程度.................................44
表八: 2009年總統選舉結果..............................55
表九: 2004年印尼國會選舉結果與政黨意識態..............57
表十: 2009年印尼國會選舉結果..........................59
表十一:2014年亞洲國家GDP成長預測值排名................63
表十二:印尼 伊斯蘭祈禱團與主要恐怖組織活動............71
表十三:印尼在不同時期,各領導人的決策者因素...........87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份:
一、	專書:
1.	李美賢,2005,《印尼史:異中求同的海上神鷹》,臺北:三民書局。
2.	李文志,1997《後冷戰時代美國的亞太安全戰略》,台北:憬藝企業有限公司。
3.	呂亞力,1985,《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4.	林若雩譯,1999,《東南亞政治與發展Political Change in Southeast Asia》。台北:韋伯文化
5.	林佳龍,2003,《國際反恐下的台灣安全戰略》,台北:致良出版社 
6.	林正義,2010,《美國重返東亞的意義》,台灣新社會智庫, 
7.	宋興洲,2005,《動態的東亞經濟合作:理論性爭辯與實踐》,台北:鼎茂圖書 
8.	宋鎮照,2009,《變動中的中國、台灣、東南亞之新三角關係》,台北:海峽學術出版, 
9.	宋學文,2009,《國際關係理論、政策與治理》,台北:巨流圖書出版
10.	卓南生,2009,《日本的亞洲報導與亞洲外交》,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1.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編印,1983,《東南亞國家國際關係論叢》。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12.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1999,《亞洲的安全保障1998-1999》。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13.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理查‧梭科斯基等(Richard Sokolsky, Angel Rabasa, C. R. Neu)合著,2001,《東南亞在美國對中共策略中的角色(The Role of Southeast Asia in U.S. Strategy Toward China)》。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14.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麥可‧艾維瑞、瑪莉‧索瑪威爾(Michael W. Everett and Mary A. Sommerville)合著,1996,《東南亞的多邊合作(Multilateral Activities in South East Asia)》。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15.	張錫鎮,1999《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
16.	張亞中,2007,《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文化
17.	陳義彥,2007,《政治學》,台北:五南
18.	陳欣之,1999,《東南亞安全》。台北:生智文化。
19.	陳鴻瑜,1992,《東南亞各國的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渤海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	陳鴻瑜,1997,《東南亞國家協會之發展》。台北:國立濟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
21.	陳鴻瑜,2000,《中華民國與東南亞各國外交關係史》。台北:國立編譯館編。
22.	陳佩堯、夏立平,2006,《國際戰略縱橫》。時事出版社
23.	劉富本,蔡百銓譯,Dewi Fortuna Anwar著,1998,《印尼與東南亞國協:外交政策與區域主義》。台北:國立編譯館。
24.	鄺耀章,2000,《改革中的印尼》,印尼:印華之聲
25.	鄺耀章,2002,《風雨中的印尼》,印尼:印華之聲
26.	鄺耀章,2003,《轉變中的印尼》,印尼:印華之聲
27.	閻學通,1999,《中國與亞太安全》上海:時事出版社
28.	顧長永,1995,《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9.	顧長永,2002,《印尼:政治經濟與社會》。高雄:復文出版社。
二、	期刊:
1.	王遠嘉,2006年,〈印尼政黨制度民主化轉型之困境〉,《亞太研究論壇》,第32期,頁90-115。
2.	王遠嘉,2011年,〈印尼社會族群宗教衝突問題之研究-以新秩序時期政策為例〉,《台灣東南亞學會》,頁01-15
3.	宋鎮照,2000年,〈印尼總統大選後後的跨世紀政經發展與挑戰〉,《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3期,頁112-147 
4.	宋學文,2008年,〈層次分析對國際關係研究的重要性及模型建構〉,《問題與研究》,第47卷,第4期,頁167-199
5.	宋學文,2002年,〈從東帝汶獨立運動探討美國的干預主義:一個霸權穩定論的觀點〉。《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3期,頁101。
6.	林若雩、詹滿容,2006年,〈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民主轉型:國家、民間社會與政治社會〉,《亞太研究論壇》,第32期,頁14-103 
7.	李明峻,2011年,〈東亞高峰會後的東亞新局:日本的觀點〉,《戰略安全研析》,第80期,頁12-21
8.	吳玲君,1995年,〈美國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經濟與政治的互動關係〉。《美歐月刊》,第10卷第7期,頁47~48。
9.	吳玲君,1998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與區域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7卷,頁1-13。
10.	吳玲君,2000年,〈東協國家APEC政策的政經因素〉,《問題與研究》,第39卷,頁39-55。
11.	邱奕宏,2011年,〈後新秩序時期印尼外來直接投資政策之政治因素〉,《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亞洲研究所》,頁174-185
12.	周煦,1996 年,〈美國柯林頓政府的亞太安全政策〉,《美歐月刊》,第11 卷第3 期,頁52-54 
13.	郝培芝,2004年,〈亞歐會議形成的結構性動力與意義:從新區域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1期,頁125~141。
14.	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6年,〈東南亞各國政治情勢〉。《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4~2005》,頁76~77。
15.	陳佩修,2004,〈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國土安全任務與反恐聯盟建構〉,《全球政治評論》, 第5期,頁93-115。
16.	陳宗巖,2012年,〈從東協高峰會看東協內外經貿關係〉,《戰略安全研析》,第92期,頁29-39
17.	張耀秋,1975年,〈印尼的外交動向〉,《問題與研究》,第14卷,第12期,頁49-51
18.	張耀秋,1988年,〈印尼總統選舉與政局展望〉,《問題與研究》,第27卷,第8期,頁29-40
19.	區鉅龍,1997,〈印尼外交政策基本方針:持續與演變〉,《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7期,第32頁
20.	區鉅龍,1999年,〈後蘇哈托時期印尼民主化的發展與前景〉,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1期,頁35-47
21.	區鉅龍,1999年,〈後蘇哈托時期印尼軍人雙重角色的持續與演變〉,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4期,頁17-27
22.	區鉅龍,<印尼民主改革中軍人角色的演變>,《印尼僑聲》,第89期,2003年9月,頁21~22。
23.	區鉅龍,2004年,〈印尼蘇希洛總統面臨的機運與挑戰〉,《印尼僑聲》,第96期,頁16。
24.	區鉅龍,2005年,<印尼對中國與東協建立自由貿易區之期望>,《印尼僑聲》,第97期,頁18~19。
25.	區鉅龍,2005年,<印尼與美國反覆無常的外交關係>,《印尼僑聲》,第100期,頁20~21。
26.	區鉅龍,2005年,<印尼與中國建立「戰略關係」之分析>,《印尼僑聲》,第101期,頁14~15。
27.	區鉅龍,2007年,<印尼地方自治之發展>。《印尼僑聲》,第109期,頁12。
28.	楊昊,2011年,〈東協峇里宣言三部曲:邁向集體外交的全球新戰略〉,《戰略安全研析》,第80期,頁29-35
29.	楊昊,2012年,〈弱勢領導權對於東協核心地位的影響〉,《戰略安全研析》,第86期,頁36-43
30.	楊昊,2012年,〈沒有共識的共同體?第45屆東協外長會議研析〉,《戰略安全研析》,第87期,頁24-30
31.	楊昊,2012年,〈行禮如儀的樣板政治?第21屆東協高峰會議研析〉,《戰略安全研析》,第92期,頁5-11
32.	楊昊,2013年,〈近期中共高層的東南亞戰略布局〉,《戰略安全研析》,第98期,頁12-19
33.	鄭端耀,2005年,〈國際關係新古典現實主義理論〉。《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1期,頁115~125。
34.	劉虎,2006年,〈冷戰後美國與印尼關係的國家利益層次分析〉,《東南亞》,2006年第2期,頁31~33。
35.	戴萬平,2006年,〈2004年印尼大選之政經背景分析〉。《問題與研究》,第35卷11期,頁40~49
36.	蕭新煌、楊昊,2009年,〈觀察亞太和平與安全的新因素:中國與日本的柔性權力外交〉,《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頁1~28
三、	論文:
1.	江秉倫,《後冷戰時期東協與日本安全關係之轉變》,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2.	李宜倫,〈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反恐戰略對東南亞安全的影響〉,暨南大學東南亞所碩士論文,2003。
3.	林文俊,《獨立後印尼外交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研究所,1998年
4.	林靖諺,《印尼激進穆斯林組織Jemaah Islamiyah》,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5.	吳宗翰,《2000-2007美國布希政府對印尼外交政策:同盟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研究所,2008年

6.	戴萬平,《印尼族群政治研究:宗教、地域與種族》。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四、	網路與報章資源:
1.	「美國與印尼簽署全面夥伴關係協議」,新華網,2010年11月10日,http://big5.taiwan.cn/xwzx/gj/201011/t20101110_1596140.htm
2.	吳泰毅,《2011年印尼接任東協主席國》,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瀏覽日期:2013年11月1日) http://www.aseancenter.org.tw/ASEANnewsDetail.aspx?id_news=29
3.	王業立,〈總統直選對憲政運作之影響〉,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2/383
4.	星洲日報,〈印尼選民冊漏4500萬人〉,法援基金會或起訴政府選委會, http://news.sinchew.com.my/node/110191,2009-04-15
5.	BBC NEWS,“The Bali bombers' network of terror”,http://news.bbc.co.uk/go/pr/fr/-/2/hi/asia-pacific/2499193.stm,2003/08/06
6.	印尼人民思想網 http://www.pikiran-rakyat.com
7.	印尼共和報 http://www.republika.co.id
8.	印尼外交部網頁 http://www.Indonesia.go.id
9.	印尼美國之音新聞網 http://www.voanews.com
10.	印尼國際戰略研究中心 http://www.csis.or.id
11.	印尼羅盤報新聞 http:/www.kompas.com

貳、	外文部份:
一、	專書:
1.	Acharya, Amitav,  “Constructing a security community in southeast ASIA”, century publishing:Group of Shanghai.
2.	Chandra C.Alexander “Indonesia and the ASEAN Free Trade Agreement : nationalists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strategy “,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2008
3.	Goldstein, Joshua S. & Jon C. Pevehou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dition. Quebecor: Wor Taunton, 2006.
4.	Leifer, Michael. “Indonesia’s Foreign Policy”, London : Published for 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by Allen & Unwin, 1983
5.	Mcintyre, Angus.  “ The Indonesian Presidency”,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2004
6.	Soesastro, Hadi, Anthony L. Smith, Han Mui Ling. “Governance in Indonesia”.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3
7.	Singh, Daljit and Lorraine C. Salazar.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2006”. Singapore: ISEAS Publiccations, 2006.
二、	期刊
1.	Azra, Azyumardi. “Recent Developments of Indonesia Islam.” The Indonesia Quarterly, CSIS Indonesia, First Quarter 2004, pp. 10~15.
2.	Bandoro, Bantarto. “Foreign Policy Challenges.” The Indonesia Quarterly, CSIS Indonesia, Third Quarter 2004, p. 316.
3.	Damuri, Yose Rizal & Puspa Delima Amri. “Decentralization.” The Indonesia Quarterly, CSIS Indonesia, Third Quarter 2004, p. 271
4.	Kimura, Ehito, “Indonesia in 2011: A Glass Half-Empty”, Asian Survey, Vol. 52, No. 1 (January/February 2012), pp. 192
5.	Kingsbury, Damien “Indonesia in 2006: Cautious Reform” Asian Survey, Vol. 47, No. 1 (January/February 2007), pp. 161
6.	Kingsbury, Damien,  “Indonesia in 2006: Cautious Reform”,  Asian Survey, Vol. 47, No. 1 (January/February 2007), pp. 156
7.	Kristiadi, J. “Political Parties and Democracy.” The Indonesia Quarterly, CSIS Indonesia, Third Quarter 2004, pp. 278~279
8.	Liddle R. William “INDONESIA IN 2000 A Shaky Start for Democracy” Asian Survey, Vol. 41, No. 1 (January/February 2001), pp. 219
9.	Mietzner, Marcus, “ Indonesia in 2009: Electoral Contestation and Economic Resilience”,  Asian Survey, Vol. 50, No. 1 (January/February 2010), pp. 188
10.	Mcintyre, Angus, “The Indonesian Presidency”, Copyright 2005 by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 Inc. pp142
11.	Michael S. Malley, “Indonesia in 2001: Restoring Stability in Jakarta” Asian Survey, Vol. 42, No. 1 (January/February 2002), pp. 131
12.	Prasetyono, Edy.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allenges.” The Indonesia Quarterly, CSIS Indonesia, Third Quarter 2004, pp. 296~297.
13.	Rose, Gideon. “Neoclassical Realism and Theorise of Foreign Policy.” World Politics, Vol. 51, 1998, pp. 144~172.
14.	Singh, Bilveer, “Succession Politics in Indonesia”, New York : St. Martin's Press, 2000, pp239
15.	Schawarz, Adam “ A Nation in Waiting: Indonesia in the 1990s”Boulder, Colo : Westview Press,1997,pp10
16.	Thein, Gordon Rober“ Suharto’s Foreign Policy: Second-generation Nationalism in Indonesia” 1986. USA: Berkeley University
17.	Soesastro, Hadi. “Indonesia’s Role in ASEAN and Its Impact on US-Indonesia Economic Relationship.” The Indonesia Quarterly, CSIS Indonesia, Fourth Quarter 2005, p. 380.
18.	Wanandi, Jusuf. “Lessons from The First Direct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e Indonesia Quarterly, CSIS Indonesia, Forth Quarter 2004, pp. 322~323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