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402201622283100
DOI 10.6846/TKU.2016.00358
論文名稱(中文) 城市地標的空間論述─以台北101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Discourse on city landmark of urban space: the case of the Taipei 101 Tower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Point de repère urbain dans l’espace citadin : Le cas de la Tour Taipei 101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French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4
學期 1
出版年 105
研究生(中文) 林琬婷
研究生(英文) Wan-Ting Lin
學號 60108005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法文
口試日期 2016-01-12
論文頁數 10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吳錫德(067215@mail.tku.edu.tw)
委員 - 苑倚曼(yuan_tku@yahoo.com.tw)
委員 - 劉以德(yideliu@ntnu.edu.tw)
關鍵字(中) 城市地標
台北101
列斐伏爾
凝視
再現的空間
關鍵字(英) Landmark
Henri Lefebvre
representation of space
Taipei 101 Tower
第三語言關鍵字 Point de repere
la Tour Taipei 101
Henri Lefebvre
Les espaces de representation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舉凡世界上重要的城市都有一個代表性的城市地標,城市地標在當代城市景觀之中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城市元素,在城市意象的構成中亦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地標即是我們記憶一個城市的視覺標誌。一個地標建築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城市的代表並非偶然,它不僅要受到當地居民的認同,還要成為外地人對該城市的代表印象。一個成功的城市地標承載著城市的文化與精神,讓人一見到就能立即聯想到該城市,更是城市行銷時的最佳代言人,因此世界各大都會無不紛紛藉由打造一個獨特的地標來形塑城市形象。

本論文從列斐伏爾的「空間三元論」的理論基礎上,分析台灣的首席地標「台北101」,作為一個城市地標在空間中的生產過程,從客觀的物理性質、到空間的組織方式,從建築的設計考量到空間的秩序與權力的關係,接著是使用者在生活中接受「台北101」對感官的刺激,與實際進入空間產生的主觀感受,發現城市地標的生產與它所處的社會環境緊緊相關,地標會受到不同時空背景下政治、經濟與人民的期待等而有所變化。

本論文透過觀察凝視行為所產生的「再現空間」,來探索生活中習而不察的社會現象,經由這個現象來理解空間中的再生產。另外,科技的進步讓凝視行為不再侷限於親眼目睹,打破時空限制,不論何時何地都能夠進行凝視並對此產生再現空間,同時也暴露在二手凝視的危機。以資本主義下的城市生產的問題為討論內容,思考以城市地標能作為城市形象的真實性,並整理出「台北101」在政治、經濟、社會三個層面的再生產現象提出討論,在享受城市地標帶來各種的益處之外,也要承受城市地標所帶來的隱憂。
英文摘要
Every landmark reflects its local culture and it can be a symbol of a city, and also shown the advances in technology, communicate with other countries. The research is about how a landmark be produced in the urban space with real case. First of all, introduce the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landmark with Kevin Lynch, The Image Of The City. And discu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with landmark and urban space. Using a landmark as a urban image for advertisements and marketing.

The main idea for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the most influential of urban theory of Henri Lefebvre. Lefebvre's argument in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is that space is a social production; it will base on values, and the social production of meanings which affects spatial practices and perceptions. He thought the process show the space produced also serves as a tool of thought and of action. In addition to being a means of production it is also a means of control, and hence of domination, and power.

The most famous landmark in Taiwan is Taipei 101, its postmodernist approach to style incorporates traditional design elements and gives them modern treatments. The tower is designed to withstand typhoons and earthquakes. Fireworks launched from Taipei 101 features prominently in international New Year's Eve broadcasts and the structure appears frequently in travel literature and international media. It is more than a remarkable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it symbolizes the growth and economic prosperity of Taiwan and stands as an invitation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to do business and to sightsee.
第三語言摘要 Quel espace urbain contemporain serait le plus efficace pour retenir l’attention des êtres humains? Quand les gens parlent de Paris, la Tour Eiffel est la première image qui vient à l’esprit. On peut citer d’autres exemples célèbres : le majestueux Arc de Triomphe et la solennité du Sacré-Cur. Quand on parle de l’ Angleterre, on pense tout de suite au clocher de Big Ben, à l’abbaye de Westminster, et au Palace de Buckingham. Si vous allez dans la ville historique de Rome, vous ne pouvez pas manquer le Colisée et le Panthéon. Dans les revues de voyage, les publicités ou les médias, ces sites sont des lieux touristiques les plus connus au monde. Le rôle de la ville dépasse de plus en plus celui de l’État, et on peut dire que le 21ème siècle sera l’ère de la ville. Les points de repères de la ville sont non seulement le symbole de celle-ci, mais représentent aussi l’image de la ville, incarnant la culture et l’esprit de la ville. L’image de la ville est devenue un outil important pour le pays qui voudrait développer le tourisme et accroître sa visibilité internationale. Nous voudrions comprendre le rôle de ces repères visuels dans le développement de la ville. Qui décide la construction de ces points de repères? Pourquoi crée-t-on ces points de repères urbains? Comment fonctionne la reproduction de l’espace dans la ville? Nous étudierons aussi comment la ville de Taipei développe son tourisme et son commerce à l’aide de ses points de repères. Par exemple le charme de la Tour Taipei 101 : il est difficile de ne pas apercevoir la Tour Taipei 101 depuis presque tous les quartiers de la capitale. Le bâtiment est officiellement classé 4e plus grand gratte-ciel du monde avec une hauteur de 509,2 m. Il était le plus grand gratte-ciel au monde de 2004 à 2010. (extraits)
論文目次
目錄
緒論	1
I.  研究動機	1
Ⅱ. 研究架構與方法	4
Ⅲ. 文獻分析	7
Ⅳ. 名詞釋義	10
第一章  地標的社會功能	13
第一節  地標的特性與功能	13
第二節  地標的城市形象型塑	23
第三節  地標的空間意涵	29
第四節  艾菲爾鐵塔的地標實例	35
第二章  「台北101」的空間論述	41
第一節  「台北101」空間的實踐	43
第二節  「台北101」空間的再現	49
第三節  「台北101」再現的空間	55
第三章  空間的凝視與再生產	61
第一節  凝視中的再現空間	61
第二節  地標vs.城市形象	69
第三節  「台北101」地標的再生產	77
結論	86
參考書目	91
附錄:外國人名暨專有名詞索引	99
 
圖目錄
圖一 論文架構圖……………………………………………………………………6
圖二 世界著名地標插圖……………………………………………………25
圖三 艾菲爾鐵塔重要數據………………………………………………37
圖四 「台北101」六大特質……………………………………………41
圖五 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Logo……………………………42
圖六 台灣觀光局形象 Logo ………………………………………42
圖七 2008 年台灣加油…………………………………………………65
圖八 2010年 「Taiwan UP」……………………………………65
圖九 2013年「李安‧讚」………………………………………………65
圖十 2013年「中華加油」……………………………………………65
圖十一 澳洲雪梨跨年煙火……………………………………………66
圖十二 台北101跨年煙火………………………………………………67
圖十三 莫斯科金融區………………………………………………………73
圖十四 城市形象組成圖…………………………………………………74
圖十五 「Time for Taiwan」台灣觀光宣傳影片……………………………79
圖十六 世界知名地標替巴黎恐怖攻擊點燈……………………………………85

表目錄
表一 世界知名城市地標插圖 ……………………………………………………15
表二 高大建築物的建築目的分類表…………………………………………17
表三 艾菲爾鐵塔與台北101比較表……………………………………………38
表四 2005-2014 年受訪旅客主要遊覽景點排名表……………………………81
表五 2004-2014 年歷年觀光外匯收入統計……………………………………82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外文專書】

Binder, Georges, TAIPEI 101, Australia: Images Publishing Group Pty Ltd, 2008.
Didelon, Clarisse., UNE COURSE VERS LE CIEL, M@ppemonde, Maison de la géographie, 2010, 03 (99), 17 p.
  ──, Une course vers le ciel. Mondialisation et diffusion spatio-temporelle des gratte-ciel, Mappemonde, 2010, no 99, http://mappemonde.mgm.fr/num27/articles/art10301.pdf
Dupre J., 2005, Gratte-ciel du monde; une histoire des plus célèbres gratte-ciel du monde, Konemann, 128 pages.
Lefebvre, H. , La révolution Urbain, Paris : Gallimard, 1970.
  ──,La survie du capitalisme ; La re-production des rapports de production,Paris : Editions Anthropos, 2004.
  ──, La vie quotidienne dans le monde modern, Paris : Gallimard, 1968.
  ──,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Paris: Anthropos, 2000
Monnet J., 1998, « La symbolique des lieux : pour une géographie des relations entre espace, pouvoir et identité », Cybergeo : European Journal of Geography [En ligne], Politique, Culture, Représentations, document 56, mis en ligne le 07 avril 1998. URL : http://www.cybergeo.eu/ index5316.html

【譯書】

Dobord Guy,《景觀社會》(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王昭鳳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
Lefebvre, Henri,《空間與政治》(Espace et Politique)(李春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Lynch, Kevin,《城市的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胡家璇譯),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4。
Scott McQuire,《媒介城市:媒介、建築與都市空間》(The Media, Architecture and Urban Space)(國家教育研究院主譯),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11。
Slater, Don,《消費文化與現代性》(Consumer Culture and Modernity)(林祐聖等人譯),台北:弘智文化,2003。
Storey, John,《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Everyday Life)(張君玫譯),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2。
Urry, John,《觀光客的凝視》(The Tourist Gaze)(國立編譯館主譯),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

【中文專書】

包亞民主編,《現代性與空間的生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朱庭逸主編,《創意空間:開創城市新地理學》,台北市:典藏,2004。
吳寧,《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爾哲學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宋文琪,《眺望未來讓世界看見臺灣》,台北:台北金融大樓股份有限公司,2015。
李素馨、林炳申、陳啟明,《舊建築再利用法令程序探討》,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
汪民安,《身體、空間與後現代性》,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夏鑄九,《空間,歷史與社會 : 論文選1987-1992》,台北市:唐山出版社,2009。
  ──,《理論建築 : 朝向空間實踐的理論建構 》,台北市:臺灣社會研究季刊雜誌社,1995。

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市:明文書局,1993。
張笑夷,《列菲伏爾空間批判理論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郭恩慈,《東亞城市空間生產:探索東京、上海、香港的城市文化》,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2011。
陳坤宏著,《消費文化理論》,台北市:揚智文化,1995。
陳學明,《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探索》,台北市:唐山,1995。
童強,《空間哲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馮雷,《理解空間:現代空間觀念的批判與重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劉維公,《風格競爭力》,台北:天下雜誌出版社,2007。

【碩博士論文】


王友嫈,《列斐伏爾的空間再生產:以閒置空間再利用為例》,台北:淡江大學法文所碩士論文,2014。
何恭凱,《主題化的都市空間 : 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空間形塑》,台北: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005。
吳美滿,《城市地標視覺圖像轉換與虛擬實境設計運用 -以台南市赤崁樓古蹟為例》,台南: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2004。
吳致寬,《追憶十里洋場 : 從觀光凝視的觀點探討城市形象與景點符號塑造》,台北: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2011。
吳家筠,《來臺旅客之旅遊特性對於臺北101大樓》,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2014。
李定融,《台北市新舊都市紋理之都市意象研究-比較士林市場與信義計畫商圈》,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車良源,《台北市都市印象地圖之研究》,台北:大同大學工業設計學所碩士論文,2014。
柯美霞,《台北市創意文化治理-以松山文創園區的空間生產為例》,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14。
徐子文,《企業安全暨風險管理策略之研究—「台北101」大樓個案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2007。
康哈拿,《空間的社會批判:列斐伏爾空間理論研究》,台北:淡江大學法文所碩士論文,2012。
張惠雯,《地區行銷與臺北101形象及定位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國際商學碩士論文,2006。
張焜鴻,《臺北市跨年活動之城市品牌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2013
曹正偉,《中國大陸觀光客凝視下的臺灣觀光地景再形塑》,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
陳思瑋,《都市意象轉化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台中: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碩士論文,2010。
彭筱婷,《凝視「臺北101」:消費者與觀光客的實踐》,台北: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黃馨儀,《shopping體驗、shopping文化:以「台北101」購物中心為例》,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學所碩士論文,2006。
葉思妤,《從活動者角度探討信義計畫區之都市意象》,台北: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2011。
葉騂文,《商業建築的傳訊功能 : 以「台北101」的高度議題為案例研究撰》,台北: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014。
蔣曉梅,《都市意象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博士論文,2001。
盧怡如,《台北與上海:文化資本觀點的城市觀光意象》,台北: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期刊】

牛龍珍、鄒倩,〈論城市地標性建築的媒介特性〉,《今傳媒》,第8期,2013年。
王志弘,〈多重的辯證列斐伏爾空間生產概念三元組演繹與引申〉,《地理學報》,第55 期,2009,頁1-24。
冉思偉,〈列斐伏爾:空間及其生產 ─ 一位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的理論探險〉,《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第1期,2014。
吳齊,〈城市文化定位和塑造城市形象的思考〉,《瀋陽農業大學學報》,第11期,2009年,頁48-51。
吳錫德,〈形塑台北創意城市芻議─台北需要一場文化大革命〉,《創意空間 : 開創城市新地理學》,臺北市 : 典藏藝術家庭公司,2004,頁16-27。
柯志昌、梁慧琦、賴美娟,〈高雄港灣城市意象與新符號價值探索〉,《城市發展》,第7期,2008,頁51。
張小鳴,〈空間與資本主義社會〉,《文化研究》,第10期,2008。
莊友剛、仇善章,〈資本空間化與空間資本化:關於空間生產的現代性和後現代性話語〉,《山東社會科學》,第210期,2013,頁33-37。
郭肇立,〈101的社會性思考〉,《建築師》,第31期,台北:頁94-95,2005。
黃宗儀,〈都市空間的生產:全球化的上海〉,《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3期,2004。
赫曦瀅,〈新馬克思主義城市理論的邏輯及啟示〉,《馬克思主義研究》,第1期,2014。
趙海月,赫曦瀅,〈列斐伏爾「空間三元辯證法」的辨識與建構〉,《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年2期。
劉軍平,〈反思作為社會性符號的地標建筑〉,《美術觀察》,第3期,2013年。
劉懷玉,〈歷史唯物主義的空間化解釋:以列斐伏爾為個案〉,《河北學刊》,第3期,2005年。
鄭震,〈空間:一個社會學的概念〉,《社会学研究》,第 5 期,2010年。
藍力民,〈城市標誌性景觀、標誌性建築與地標概念辨析〉,《城市問題》,第04期,2013年。

【網路資料】

Landmark,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Landmark
La Tour Eiffel,取自:http://www.toureiffel.paris/
Pourquoi construire des tours si hautes ? http://tpegratteciel.jimdo.com/annexes-1/pourquoi-construire-si-haut/
Repère,取自:http://www.arturbain.fr/
Vincent Gollain, Marque territoriale d'une ville : quelques repères, 13 décembre 2012,取自:http://www.marketing-territorial.org/article-marque-territoriale-de-ville-
quelques-reperes-113403976.html
中華民國文化部,《結合城市行銷形塑文創新風貌》,取自:http://cci.culture.tw/cci/cci/market_detail.php?sn=5019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取自:http://taiwan.net.tw/w1.aspx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觀光統計年表,國內主要觀光遊憩據點遊客人數月統計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year.aspx?no=134
台北101官方網站,取自:http://www.taipei-101.com.tw/
台北金融大樓股份有限公司2012企業永續報告書 ,取自:http://www2.taipei-101.com.tw/csr/ch/index.html
台北金融大樓股份有限公司2013企業永續報告書 ,取自:http://www.taipei-101.com.tw/csr/2013/index.html
台北金融大樓股份有限公司2014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取自:http://www.taipei-101.com.tw/csr/2014/index.html
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系統,〈觀光市場調查摘要〉,取自:http://zh-cn.padlet.com/snowgly/2x9c7y3olnau/wish/51809704
地標,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C%B0%E6%A8%99
李麗滿,〈基金教母宋文琪讓台北101有溫度〉,《中時電子報》,2013/12/2,
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02000049-260202
財團法人富邦藝術基金會,媒婆報第二十刊,取自:http://www.fubonart.org.tw/ugC_ArtMapCat.asp?hidArtMapTypeID=25
溫子欣,〈品牌效益/101外牆燈 豐富品牌價值〉,《經濟日報》,2014/05/13,
取自: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8671346.shtml#ixzz31bUqgQPk
韓世友,〈城市地標與城市競爭力〉,《中國城市經營學》,取自:http://www.chinavalue.net/BookSerialise/BookShow.aspx?ArticleID=457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