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402201410490200
DOI 10.6846/TKU.2014.00397
論文名稱(中文) 公共運輸轉乘系統之通用設計評價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Universal Design Evaluation on Transfer System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運輸管理學系運輸科學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2
學期 1
出版年 103
研究生(中文) 賴怡萱
研究生(英文) Yi-Hsuan Lai
學號 60066023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01-08
論文頁數 25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羅孝賢
委員 - 曾平毅
委員 - 王中允
委員 - 羅孝賢
關鍵字(中) 公共運輸轉乘系統
通用設計
評價指標
通用設計達成度
焦點團體訪談法
貢獻因子
關鍵字(英) Transfer System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Universal Design
Evaluation Index
Degree of Universal Design Achievement
Focus Group
Contribution Factor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台灣即將進入高齡國家,人本關懷的理念受到重視與資源節約和環保意識抬頭,通用設計將是未來重要的設計趨勢,各國提倡通用設計概括主旨為「在最大限度可能範圍內,不分性別、年齡與能力,適合所有人方便使用的產品與環境設計、甚至延伸為一種服務的理念」。為提供更完善的公共運輸服務,應重視公共運輸系統的轉乘介面與銜接,本研究嘗試將通用設計概念應用於公共運輸轉乘系統,透過焦點團體訪談方法蒐集各類使用者使用公共運輸轉乘系統之障礙與需求與擬訂通用設計評價程序,並實際以典型的台鐵台北火車站與捷運板橋站之場站作為實例研究。主要目標為建立公共運輸轉乘系統之通用設計評價指標、探討通用設計達成度與提出公共運輸轉乘系統通用設計之檢核方法,提供已建設之公共運輸轉乘系統改善建議與未來建設公共運輸轉乘系統設施設置與設計之參考。
    參考我國對於身心障礙者之分類,列出公共運輸轉乘系統使用者範圍;運用各類公共運輸系統規範與手冊,列出公共運輸轉乘系統設施之組成;通用設計評價程序以建立通用設計評價指標、通用設計檢核表與計算通用設計達成度,作為評價實例研究之通用設計達成度。
    本研究通用設計評價指標分為絕對指標與相對指標;絕對指標為客觀性檢核公共運輸轉乘系統設施是否有設置,相對指標為使用者主觀性評量公共運輸轉乘系統設施使用之感受。並以此為設計通用設計檢核表之邏輯,對於公共運輸轉乘系統設施做檢核。當公共運輸轉乘系統設施符合通用設計絕對指標,則以通用設計相對指標評量測得使用者感受,做為通用設計達成度之計算,計算通用設計達成度時為避免使用者人數影響通用設計達成度,將假設各類使用者貢獻因子為相等計算之。
    由實例研究之通用設計檢核表結果分析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場站分析得知公共運輸轉乘系統「實際可用設施數」台北車站為77.78%與板橋站為77.35%;第二部分為使用者分析(衡量因子平均分數與衡量因子平均分數比率分析)得知一般使用者(A類)之衡量因子平均分數板橋站高於台北車站,由身心障礙者(C、D類)之衡量因子平均分數得知障礙程度等;與第三部分為通用設計達成度分析,整體通用設計達成度(UDOA)為捷運板橋站高於台鐵台北火車站,分別為54.66%與45.83%。綜合上述,為了給更多類人使用,台北車站整體而言需改善設施較多。
英文摘要
Taiwan is coming to aging country, more attentions on the human interest, the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lead to that Universal Design will be the leading trend in the future. Many countries promoting the subject of Universal Design which is summed up as “the suitable product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for all people at maximum possible range, no matter what their sex, age or ability, they can use conveniently, even the concept can be used in service. In order to offer better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 the transferring interface and connection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should be the main point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apply the Universal Design concept to Transfer System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uses the method of Focus Group to collect what barrier and requirements will be when all kinds of users may have in the Transfer System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So as to ensure the evaluation process of Universal Design, and then take the typical Taipei station of TRA and Banqiao station of MRT as case studies. The main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build up the Universal Design evaluation indexes of Transfer System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to discuss the degree of Universal Design achievement and to propose the examination method of Universal Design on of Transfer System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Furthermore, give the subjection for existing Transfer System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reference for set-up and design of Transfer System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 the future.
  Reference of classification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in Taiwan, list the scope of Transfer System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users. Use various kind of the standards on Transfer System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to list the composition of Transfer System facilities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 the evaluation process of Universal Design, establishing Universal Design evaluation indexes, the Universal Design checklist and calculation of the degree of Universal Design achievement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Universal Design achievement in the case studies.
  This study Universal Design evaluation indexes is divided into absolute indicators and relative indicators, the absolute indicators is to check objectively whether the facilities of Transfer System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have set up;the relative indicators is to evaluate subjectively the feeling after use. Then take the both as topic of Universal Design checklist to check the facilities of Transfer System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When the facilities of Transfer System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comply with the Universal Design absolute indicator, then user experiences are measured according the Universal Design relative indicator;and calculated to the degree of Universal Design achievement, in which all kinds of user contribution factor to be equal to avoid the volume of users may influence the degree of Universal Design achieve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analysis of Universal Design checklist in case studie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station analysis, which indicates “the usable facilities” of Transfer System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For example, the Taipei station is 77.78% and the Banqiao station is 77.35%. The second part is user analysis (the average score of measured factor and the average score of measured factor ratio), knowing the average score of measured factor for general user (A class) in Taipei station is higher than in the Banqiao station, and realizing the degree of disable from the average score of measured factor for disabilities (C、D class). The third part is the analysis on overall the degree of Universal Design achievement (UDOA), which indicates the degree of Universal Design on Transfer System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The Banqiao station’s UDOA is 54.66%, which better than the Taipei station is 45.83% that representing should improve the Taipei station for more user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目錄	i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1.1.1  研究動機	1
1.1.2  研究背景	2
1.2  研究目的與重要性	3
1.2.1  研究目的	3
1.2.2  重要性	4
1.3  研究方法	6
1.3.1  焦點團體訪談法	6
1.3.2  通用設計評價程序	6
1.4  研究流程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評析	8
2.1  通用設計概念與定義	8
2.1.2  通用設計與無障礙設計之差別	13
2.1.3  通用設計關心的使用者	14
2.2  通用設計評價指標與方法	25
2.2.1  通用設計原則	25
2.2.2  通用設計評價指標與方法	28
2.3  通用設計程度	33
2.3.1  符合通用設計	33
2.3.2  通用設計達成度	36
2.4  公共運輸發展與轉乘系統	39
2.5  焦點團體訪談方法與應用	43
2.6  文獻綜合評析	46
第三章  公共運輸轉乘系統之組成與通用設計評價指標之建立	48
3.1  公共運輸轉乘系統之組成	48
3.1.1  公共運輸轉乘系統範圍界定	49
3.1.2  公共運輸轉乘系統五大子系統	51
3.1.3  使用者分類	52
3.1.4  使用者能力分析	61
3.2  焦點團體訪談流程	74
3.2.1  焦點團體訪談成員選定	74
3.2.2  長條桌法(Long-Table Approach)	77
3.2.3  焦點團體訪談資料整理	77
3.2.4  焦點團體訪談資料分析	89
3.3  導入通用設計原則	92
3.3.1  導入通用設計資料處理流程	92
3.3.2  各公共運輸系統手冊與規範	95
3.4  公共運輸轉乘系統評價指標之建立	100
3.4.1  絕對指標與相對指標	102
3.4.2  指標的合併與刪除	102
第四章  公共運輸轉乘系統通用設計檢核與通用設計達成度	110
4.1  客觀性檢核與主觀性評量	110
4.1.1  客觀性檢核	111
4.1.2  主觀性評量	112
4.2  通用設計檢核表之建立	112
4.2.1  通用設計檢核表建立程序	114
4.2.2  公共運輸轉乘系統之設施	115
4.3  通用設計檢核表	120
4.3.1  通用設計檢核表之設計	120
4.3.2  通用設計檢核表之評價問項	122
4.4  公共運輸轉乘系統設施之衡量因子	123
4.5  公共運輸轉乘系統通用設計	125
4.6  使用者貢獻因子(CF值)	126
4.7  符合通用設計與通用設計達成度	128
4.8  通用設計檢核表資料分析邏輯	128
4.9  通用設計達成度計算	131
4.9.1  通用設計達成度	131
4.9.2  計算步驟與計算式	133
第五章  實例研究	138
5.1  評價系統	138
5.2  受測人員	139
5.3  公共運輸轉乘系統實例選定	141
5.3.1  捷運板橋站	142
5.3.1  台鐵台北火車站	142
5.4  實測路線	142
5.5  實例研究結果與分析	149
5.5.1  場站分析	150
5.5.2  各類使用者衡量因子平均分數分析(使用者分析)	154
5.5.3  通用設計達成度分析(UDA與UDOA)	174
5.5.4  小結	18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84
6.1  結論	184
6.2  建議	187



參考文獻	188
附錄	193
附錄一、初步個別訪談表範例	194
附錄二、焦點團體訪談資料	200
附錄三、通用設計檢核表	227
附錄四、公共運輸轉乘系統設施	241

 
圖目錄
圖1.2-1研究分析概念	5
圖1.4-1研究流程圖	7
圖2.1-1通用設計定義的使用者	14
圖2.2-1迴旋式產品開發過程	31
圖2.2-2人因指標與情境適合度指標	32
圖2.3-1評價指數計算	37
圖2.3-2評價等級	37
圖2.3-3 UMI指數分析架構圖	38
圖2.4-1公共運輸轉乘系統	40
圖3.1-1通用設計原則之應用	48
圖3.1-2公共運輸轉乘系統之五大子系統	50
圖3.1-3轉乘系統之子系統示意圖	51
圖3.1-4通用設計金字塔	53
圖3.1-5使用者高度	64
圖3.1-6使用者寬度	64
圖3.1-7手能舉高之高度	65
圖3.1-8視線高度	65
圖3.1-9移動速度	67
圖3.1-10各類使用者認知與理解能力	72
圖3.1-11各類使用者對於標示系統之需求元素	72
圖3.2-1各類別使用者需求	86
圖3.3-1焦點團體資料問題層次	91
圖3.3-2操作程序圖	94
圖3.3-3人行系統	95
圖3.3-4標示系統	96
圖3.3-5停車系統	97
圖3.3-6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與其他系統比較	97
圖3.3-7無障礙設施與視障者引導之設計規範、公共標示符碼設計	98
圖3.3-8使用者售票系統與人力資源系統需求	99
圖3.4-1通用設計指標建立流程圖	101
圖4.1-1通用設計檢核之示意圖	111
圖4.2-1通用設計檢核表建立流程	113
圖4.2-2人行系統對應之設施與使用者衡量因子	117
圖4.2-3停車系統對應之設施與使用者衡量因子	118
圖4.2-4售票系統對應之設施與使用者衡量因子	119
圖4.9-1通用設計達成度流程圖	132
圖4.9-2通用設計達成度計算流程	137
圖5.1-1評價系統流程圖	138
圖5.4-1捷運板橋站實測路線照片	144
圖5.4-2台鐵台北車站實測路線照片	145
圖5.4-3台鐵台北車站實測路線	146
圖5.4-4捷運板橋站實測路線	147
圖5.5-1轉乘系統設數量百分比	151
圖5.5-2捷運板橋站與台鐵台北車站轉乘系統設施數量	152
圖5.5-3轉乘系統實際可用設施數百分比	153
圖5.5-4整體衡量因子平均分數比率	157
圖5.5-5整體公共運輸轉乘系統衡量因子平均分數	158
圖5.5-6一般人士(A類)衡量因子平均分數	159
圖5.5-7一般人士(A類)衡量因子平均分數比率	160
圖5.5-8嬰兒車(B類)與高齡者(B類)衡量因子平均分數	161
圖5.5-9嬰兒車(B類)與高齡者(B類)衡量因子平均分數比率	161
圖5.5-10全盲使用者(C類)衡量因子平均分數	162
圖5.5-11全盲使用者(C類)衡量因子平均分數	163
圖5.5-12弱視使用者(C類)衡量因子平均分數	164
圖5.5-13弱視(重/輕度)使用者(C類)衡量因子平均分數比率	164
圖5.5-14肢障無輔具使用者(D類)衡量因子平均分數	165
圖5.5-15肢障無輔具使用者(D類)衡量因子平均分數比率	166
圖5.5-16輪椅使用者(D類)衡量因子平均分數	167
圖5.5-17輪椅(手/電動)使用者(D類)衡量因子平均分數比率	168
圖5.5-18嬰兒車(B類)與輪椅使用者(D類)衡量因子平均分數	169
圖5.5-19嬰兒車(B類)與輪椅使用者(B類)衡量因子平均分數比率	169
圖5.5-20全盲(C類)與弱視使用者(C類)衡量因子平均分數	170
圖5.5-21全盲(C類)與弱視使用者(C類)衡量因子平均分數比率	171
圖5.5-22弱視使用者(C類)與高齡者(B類)衡量因子平均分數	172
圖5.5-23弱視使用者(C類)與高齡者(B類)衡量因子平均分數比率	172
圖5.5-24全盲使用者(C類)與一般人士(A類)衡量因子平均分數	173
圖5.5-25全盲使用者(C類)與一般人士(A類)衡量因子平均分數比率	174
圖5.5-26台鐵台北車站通用設計達成度與實際可用設施數	176
圖5.5-27捷運板橋站通用設計達成度與實際可用設施數	176
圖5.5-28台北車站通用設計達成度與設施數	177
圖5.5-29捷運板橋站通用設計達成度與設施數	178
圖5.5-30通用設計達成度百分比	179
圖5.5-31通用設計達成度分數	180
圖5.5-32台鐵台北車站通用設計達成度	181
圖5.5-33捷運板橋站通用設計達成度	182

表目錄
表2.1-1使用者設施需求	17
表2.1-2身心障礙鑑定對應表	18
表2.1-3蒐集使用者種類(身心障礙)	23
表2.1-4蒐集使用者種類(一般使用者)	23
表2.1-5蒐集使用者種類(弱視移動者)	24
表2.2-1通用設計之原則	26
表2.2-2 PPP37項評價方針	29
表2.3-1交通環境服務水準因素	35
表2.4-1國內公共運輸相關手冊、原則、規範整理	42
表2.4-2國外公共運輸相關手冊、原則、規範整理	43
表3.1-1轉乘系統之介面種類	49
表3.1-2使用者分類	54
表3.1-3處理之人數百分比	55
表3.1-4引導設施	56
表3.1-5引導設施項目	58
表3.1-6人行/標示系統之設施	59
表3.1-7使用者移動所需空間	62
表3.1-8 使用者移動速度	66
表3.1-9使用者身體構造	68
表3.1-10使用者身體平衡反應能力	69
表3.1-11使用者知覺能力	70
表3.1-12使用者認知與理解能力	71
表3.1-13影響民眾使用標示系統之因素	73
表3.2-1焦點訪談參與者	76
表3.2-2人行系統	78
表3.2-3標示系統	81
表3.2-4停車系統	82
表3.2-5售票系統	83
表3.2-6人力服務資源系統	84
表3.2-7各系統之需求總次數	85
表3.2-8各子系統之需求總次數	85
表3.2-9各系統的需求比率	86
表3.2-10各類別使用者需求	87
表3.2-11焦點團體資料分析	88
表3.4-1公共運輸轉乘系統之絕對指標	105
表3.4-2公共運輸轉乘系統之相對指標	108
表4.3-1通用設計檢核表	121
表4.3-2通用設計檢核表問項內容	122
表4.4-1使用者三大能力相對應之衡量因子	123
表4.5-1達成通用設計之第三級需求	125
表4.6-1使用者貢獻因子值(CF值)	127
表4.8-1通用設計檢核表填答組合	130
表5.2-1受測人員	141
表5.4-1板橋捷運站路線範圍	148
表5.4-2台鐵台北火車站路線範圍	149
表5.5-1各類使用者衡量因子平均分數	15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余虹儀 (2006),國內外通用設計現況探討與案例應用之研究,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	曾思瑜(2003),「從「無障礙設計」到「通用設計」-美日兩國無障礙環境理念變遷與發展過程」,設計學報,第8卷,第2期,頁57-74。
3.	馬鋐閔(2000),運輸場站內部環境設施之研究,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4.	楢崎雄之,崔征國 譯(2002),圖解高齡者-身障者無障礙空間設計。台北:詹氏書局。
5.	交通部(2012),101年運輸政策白皮書-公路公共運輸,臺北市: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6.	余虹儀(2008),愛X通用設計-充滿愛與關懷得設計概念。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7.	林玉子(2002),「從無障礙設計到通用設計」,2002年中日設計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13-21。
8.	湯志民(2002),無障礙校園環境設計之探析。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優質的學校環境(頁58-93),台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9.	李政隆(1991),公共建築物殘障者使用設施條文解說之研究。台北,台灣:內政部社會司。
10.	林敏哲(1998),臺北市各級學校無障礙環境整體性設計補充資料。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11.	李怡君(2000),非視覺感官之空間經驗以一位視障者上學路徑為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張力山等人(2010),「邁向高齡社會─建構老人人體計測資料庫的急迫性」,輔具之友第27期,第2篇,頁13-20。
13.	身因心障礙服務網,擷取日期:2013年3月20日,網址: http://disable.yam.org.tw/。
14.	台北捷運公司,擷取日期:2013年3月20日,網址: http://www.trtc.com.tw/ct.asp?xItem=910973&ctNode=22276&mp=122031。
15.	徐培傑(2010),交通運輸環境之通用設計評價系統建立,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中川 聰,張旭晴 譯(2006),通用設計的教科書。台北:龍溪國際。
17.	周蓓珍 (2009),以通用設計探討中高齡者ATM 操作之介面設計研究,
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張有恆(2006),現代運輸學(二版),臺北市:華泰文化。
19.	范傑智(2012),公共運輸無縫轉乘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忠誠度之模式建構與驗證:以台北都會區轉運站為例,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運輸科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20.	林幸加、孫以濬 等人(2010),複合運輸場站公共交通轉乘設施規劃設計準則之研究(I),交通運輸研究所。
21.	黃耀榮(2010),「各國建築環境視障引導之設計規範比較及發展現況探討」,輔具之友第26期,第12篇,頁81-90。
22.	公共標示常用符碼設計參考指引(2005),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23.	Michael Quinn Patton,吳芝儀、李奉儒 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心北市:桂冠出版社。
24.	Sharon Vaughn, Jeanne Shay Schumm, Jane Sinagub,王文科、王智弘 譯(1999),焦點團體訪談-教育與心理學適用,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25.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季刊,第3卷,第2期,頁122-136。
26.	香港房屋協會(2005),香港住宅通用設計指南,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房屋協會。
27.	內政統計年報(2013),戶籍人口統計年報,擷取日期:2013年5 月20日,網址: 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28.	李勝憲,林美惠 譯(2012),宅 設計:20 x 20原來如此的住宅建築原理,台灣:尖端出版。
29.	Richard A. Krueger and Mary Anne Casey,洪志成、廖梅花 譯(2004),焦點團體訪談(二版),嘉義市: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0.	挪威環境部(2007),通用設計-概念的闡明(專題報告)。挪威:挪威環境部。擷取日期:2013年5 月5日,網址: http://www.universal-design.environment.no/。
31.	學聯不動產資訊顧問有限公司,學邑工程技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擷取日期:2013年1月20日,網址:http://www.wisdomfun.com.tw/2009/12/blog-post_01.html。
32.	楊宜臻(2011),以通用設計觀點改善出租國宅之居住單元空間規劃,臺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33.	Evaluating the Universal Design Performance of Products (2003). Retrieved April 4, 2013, from http://www.ncsu.edu/ncsu/design/cud/pubs_p/docs/UDPMD.pdf.
34.	Ministry of Land, Infrastructure and Transport (2005), General rinciples of Universal Design Policy. Retrieved April 30, 2013, from 
http://www.mlit.go.jp/kisha/kisha05/01/010711/04.pdf.
35.	Norwegian Ministry of Children and Equality(挪威,2009). Norway Universally Design By 2025: The Nowegian Government’s  Action Plan for Universal Design and Increased Accessibility 2009-2013. Retrieved May 5, 2013, from http://www.husbanken.no/english/universal-design/universal-design-action-plan/.
36.	Development for All: Towards a disability-inclusive Australian aid program 2009-2014 (2013), Accessibility Design Guide: Universal design principles for Australia's aid program. Retrieved May 3, 2013, from 
http://aid.dfat.gov.au/publications/Pages/accessibilty-design-guide.aspx.
37.	Jalan Gombak (2010).Universal Design in Maintaining Social Sustainability Presented, KAED Universal Design Unit, Kulliyyah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International Islamic University Malaysia.
38.	Centre for Excellence in Universal Design(2012). Building for Everyone: A Universal Design Approach. National Disability Authority, Ireland. Retrieved May 5, 2013, from http://www.universaldesign.ie/buildingforeveryone.
39.	Todd Litman(2012). Evaluating Accessibility for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Measuring People’s Ability To Reach Desired Goods and Activities. Victoria Transport Policy Institute. Retrieved May 3, 2013, from 
http://www.vtpi.org/access.pdf.
40.	Christopher J, Johnstone. Jason Altman, Martha Thurlo(2006). A State Guide to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ally Designed Assessment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National Center on Educational Outcomes. Retrieved May 6, 2013, from 
http://www.cehd.umn.edu/nceo/OnlinePubs/StateGuideUD/default.htm.
41.	Emily Salomon. (2012). Expanding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al Design and Visitability Features in the Housing Stock. AARP Public Policy Institute. Retrieved May 3, 2013, from 
http://www.aarp.org/livable-communities/act/housing/info-12-2012/aarp-fact-sheet-expanding-implementation.html.
42.	Universal Design at the University of Iowa, Universal Design Brochure. Retrieved May 5, 2013, from http://www.facilities.uiowa.edu/accessibility.html.
43.	Hitoshi Kanamori and Kenji Misugi(2004). Challengen for Universal Design in Vehicle Development. Retrieved May 5, 2013, from http://www.iaud.net/dayori-f/data/rio_report/toyota1_ppt.pdf.
44.	澳大利亞政府官方網站,Retrieved May 4, 2013, from  http://www.dss.gov.au/our-responsibilities/housing-support/programs-services/social-housing-initiative/energy-efficiency-rating-and-universal-design-elements.
45.	UNIVERSAL DESIGN. COM- The Resource for Universal Design News. Retrieved May 4, 2013, from  http://www.universaldesign.com/general-content/industry/hospitality-industry/552-india-hotel-rating-system-includes-accessibility-requirements.html.
46.	Elaine Ostroff, Wolfgang F. Preiser (2001). Chapter57: Universal design evaluation in Brazil: development of rating scales, Universal Design Handbook. London, UK: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47.	Ralph Green, Mary Ann Jackson (2011). Universal Mobility Index Pilot. Retrieved May 8, 2013, from http://www.parliament.vic.gov.au/images/stories/committees/fcdc/inquiries/57th/iopvs/Submissions/S92_Visionary_Design_Developement.pdf.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