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識別號 | U0002-1401201621092400 |
---|---|
DOI | 10.6846/TKU.2016.00352 |
論文名稱(中文) | 十二年國教下國中生涯輔導課程對學生生涯自我探索之研究 |
論文名稱(英文) | Students' Self-exploration for Career Development in the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 Study on a Career Guidance Curriculum Module in Middle School |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 |
校院名稱 | 淡江大學 |
系所名稱(中文)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
系所名稱(英文) |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 |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 |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 |
學年度 | 104 |
學期 | 1 |
出版年 | 105 |
研究生(中文) | 陳珊怡 |
研究生(英文) | Shan-Yi Chen |
學號 | 701750084 |
學位類別 | 碩士 |
語言別 | 繁體中文 |
第二語言別 | |
口試日期 | 2015-12-30 |
論文頁數 | 198頁 |
口試委員 |
指導教授
-
張月霞
委員 - 王玉珍 委員 - 朱惠芳 |
關鍵字(中) |
十二年國教 生涯輔導課程 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 生涯自我探索 |
關鍵字(英) |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Career Guidance Curriculum Career Counselling Manual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f-exploration for Career Development |
第三語言關鍵字 | |
學科別分類 | |
中文摘要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十二年國教適性輔導的背景下,透過「我的人生方向盤」生涯輔導課程模組,結合運用《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協助學生從課程中進行自我探索,以達生涯探索及生涯覺察之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有二:(1)發展結合《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的「我的人生方向盤」生涯探索課程模組。(2)提出如何運用《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於「我的人生方向盤」課程,以做為實務工作之參考。 本研究以臺北市某市立國中九年級90位學生(男53名,女37名)為對象。採用質性研究方法,藉由蒐集之資料進行文件分析,以了解學生生涯自我探索之經驗與歷程,並提出對生涯輔導實務工作之建議。 研究結果如下: 一、「我的人生方向盤」生涯輔導課程具催化學生自我探索之效果,並有助落實《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的填寫目的。 二、開放式問題的學習單有助多元探索並能貼近學生個人生活,有效深化生涯輔導工作的推動。 三、運用生涯檔案的概念,結合課本的設計,擴充生涯輔導的角度,落實適性輔導精神。 四、本研究回應生涯輔導理論,建議針對我國國中學生之生涯抉擇歷程持續發展後續研究,做為生涯輔導實務之參考。 |
英文摘要 |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f-exploration process and experience for career development in a career guidance course. In responding to the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system, a curriculum module, My Life Steering Wheel, which combines the mandatary “Career Counseling Manual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s designed for the career guidance course. There are two purposes for this study: (1) to develop the self-exploration for career development curriculum module, which combines “Career Counseling Manual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2) proposing how to apply “Career Counseling Manual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n the course for the reference of practical work in the field of career development guidance. 90 students of 9th-grade, including 53 boys and 37 girls, in a municipal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is utilized. With the analysis of documents from the gathered data, students’ experiences and process of self-exploration of career development are understood and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practical work in the field of career development guidance.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My Life Steering Wheel” career guidance curriculum module performed the catalytic effect of students’ self-exploration and helped to implement the goal of filling-in the “Career Counseling Manual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2. A learning sheet of open-ended questions helped students to explore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diversely and let the exploration be part of their personal lives which deepened the promotion of the work of career guidance effectively. 3. Apply the concepts of career profiles, combine the design of textbooks, expand the perspectives of career guidance, and execute the spirit of adaptive guidance. 4. This study responds to the theory of career guidance and gives suggestions for following research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king career-choice proc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for the reference of practical work in the field of career development guidance. |
第三語言摘要 | |
論文目次 |
目錄 I 表次 III 圖次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國中學生生涯輔導之探究 9 第二節 國中生涯輔導課程實施現況 27 第三節 十二年國教政策內涵與研究 4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3 第一節 研究設計 63 第二節 研究場域及參與人員 66 第三節 「我的人生方向盤」課程設計 70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75 第五節 資料檢核與研究倫理 9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93 第一節 生涯自我探索的歷程與助益 93 第二節 課程運用「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的經驗 118 第五章 結語與啟示 159 參考文獻 169 壹、中文部分 169 貳、英文部分 177 附錄 181 附錄一 「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內容 181 附錄二 校本位生涯檔案內容 182 附錄三 「我的人生方向盤」課程教學方案 183 附錄四 學習單 190 附錄五 課程實施紀錄 197 附錄六 生涯探索自我檢核與回饋表 198 表2- 1生涯發展教育分段能力指標對照表 19 表2- 2康軒版綜合活動課程「生涯輔導」之課程單元 28 表2- 3翰林版綜合活動課程「生涯輔導」之課程單元 29 表2- 4研究場域綜合活動領域輔導活動科「生涯輔導」之課程單元 30 表2- 5 Super的生涯發展階段與發展任務彙整表 33 表2- 6 Swain生涯規劃模式與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分析對照表 41 表2- 7國中端配合十二年國教改革措施 53 表2- 8十二年國教適性輔導相關研究摘要表 60 表3- 1「我的生涯舞台」第一節課教學活動 72 表3- 2資料蒐集表 76 表3- 3文件資料編碼系統說明表 83 表3- 4「何倫碼」的自我分析 85 表3- 5「Holland生涯類型理論」心得與發現之分析 85 表3- 6「我的生涯拼圖」質性內容分析 86 表3- 7「生涯統整面面觀」原因分析 87 表3- 8「學習,操之在我」學習優劣勢分析 88 表3- 9課程心得感想分析 88 表4- 1B班學生七、八年級「自我認識-專長」選填的內容 119 表4- 2 103學年入學學生「我的學習表現」質性內容 142 表4- 3「生涯試探活動紀錄」質性內容 147 圖2- 1生涯發展教育組成要素之概念模式 17 圖2- 2生涯彩虹圖 34 圖2- 3生涯發展拱門模式 36 圖2- 4 Swain的生涯規劃模式 38 圖2- 5生涯轉換多元三角形模式示意圖 40 圖2- 6 Holland的六角形模式 42 圖2- 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願景、理念、目標、方案關係圖 50 圖2- 8 103學年度起入學方式示意圖 52 圖2- 9全面性適性輔導概念圖 58 圖3- 1研究架構圖 64 圖3- 2研究流程圖 65 圖3- 3「我的生涯舞台」學習單第1-2頁內容 78 圖3- 4「我的生涯舞台」學習單第3-5頁內容 79 圖3- 5「我的生涯舞台」學習單第6頁內容 79 圖3- 6「學習,操之在我」學習單內容 80 圖3- 7「我的人生方向盤」生涯發展課程心得感想 81 圖3- 8研究主題之三角檢驗法 91 圖4- 1學生生涯自我探索之發現 94 圖4- 2國中學生生涯輔導手冊「自我認識」網路填寫頁面 119 圖4- 3 B班學生「我的生涯舞台」學習單 120 圖4- 4 C班學生「我的生涯舞台」學習單1-2頁 121 圖4- 5 C班學生「我的生涯舞台」學習單3-5頁 122 圖4- 6 「我的生涯舞台」學習單 123 圖4- 7生涯領航儀表板「我的學習表現」網路填寫頁面 124 圖4- 8 C班學生「我的學習表現」心得省思 125 圖4- 9 A班學生八年級下學期的學習省思 126 圖4- 10「我的學習表現」心得內容-學習分析 127 圖4- 11「我的學習表現」心得內容-學習態度與方法 127 圖4- 12 A班學生「學習,操之在我」學習單 128 圖4- 13 A班學生「我的學習表現」心得內容 128 圖4- 14《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中「生涯統整面面觀」頁面內容 130 圖4- 15「生涯領航儀表板」中「生涯統整面面觀」網頁內容 131 圖4- 16首屆十二年國教學生「生涯統整面面觀」紀錄內容 132 圖4- 17「生涯統整面面觀」學習單-人格特質 133 圖4- 18「生涯統整面面觀」學習單-生涯興趣 134 圖4- 19「生涯統整面面觀」學習單-能力表現 135 圖4- 20「生涯統整面面觀」學習單-家長態度 136 圖4- 21《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之「生涯抉擇」頁面內容 138 圖4- 22「第一次志願模擬選填」省思與回饋 139 圖4- 23「學習診斷測驗」自我分析 141 圖4- 24 103學年學生「我的學習表現」心得內容 142 圖4- 25《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中「我的經歷」頁面內容 144 圖4- 26國中學生生涯輔導手冊「我的經歷(幹部、社團)」網路填寫頁面 145 圖4- 27「我的經歷」幹部其他內容-做事技巧 146 圖4- 28「我的經歷」幹部其他內容-待人處事 146 圖4- 29生涯檔案之「學習生活紀錄」 149 圖4- 30生涯檔案之「羅馬競技場」 150 圖4- 31生涯檔案連結《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 151 圖4- 32生涯檔案-生涯試探活動 152 圖4- 33輔導活動課本結合生涯檔案 154 圖4- 34《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結合輔導活動課本 155 圖4- 35「學習生活紀錄」內容 155 圖4- 36「羅馬競技場」內容 156 圖4- 37生涯規劃書與生涯平衡單 157 |
參考文獻 |
壹、中文部分 丁慧汶(2014)。運用「TED」生涯故事講座介入國中學生生涯自我概念之教學實驗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碩士學位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天母國中(2014)。生涯領航員VS輔導課程架構架構。臺北市:臺北市立天母國民中學。 方崇雄(2001年10月)。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生涯發展」議題融入策略。【新世紀課程教學】九年一貫課程議題教育研討會,台北市。 方崇雄、周麗玉(2003)。在融入中完成經驗統整的生涯發展教育。研習資訊,20(2),9-16。 王文科、王智弘(2006)。教育研究法。嘉義:濤石文化。 王玉珍、吳麗琴(2009)。大一生回顧升學生涯抉擇與生涯適應之脈絡相互影響模式探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5,39-79。 王思惠(2004)。國中生涯檔案形成過程之行動研究- -以臺北市立永吉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思惠(2012)。生涯探索-永吉國中在做的事。教師天地,177,46-49。 王春展(2004)。專科生情緒智慧、人境適配度與生涯阻隔之研究—以中部某專科學校為例。嘉南學報,30(2),477-403。 王為國(2002)。多元智慧教學的課程設計。課程與教學季刊,5(1),1-20。 王意蘭(2012)。12年國教--談臺北市國中適性輔導機制。教師天地,177,50-54。 王潔穎(2014)。十二年國教對國中導師工作經驗之影響:建制民族誌觀點。玄奘大學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田秀蘭(2000)。大學生生涯阻礙因素與職業選擇適配性之相關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3,1-18。 田秀蘭(2001)。青少年生涯發展中的重要議題及輔導策略。中等教育,52(5),38-52。 田秀蘭(2003)。社會認知生涯理論之興趣模式驗證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4(2),247-266。 田秀蘭(2012)。十二年國民教育與青少年之生涯發展。教師天地,177,10-16。 田孟婷(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對國中教育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朱惠瓊(2009)。高中生涯規劃課程實施成效調查研究。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1,1-22。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總諮議報告書。台北市:行政院教改會。 何秀珠(2012)。適性發展、築夢未來-談國中適性輔導工作的落實。2012年8月20日取自教育部學生輔導電子報 http://guidepaper.edu.tw/list/10/index.html 何俐安、林俊彥、郭宗賢、郭彥谷(2006)。技職校院學生生涯規劃之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45,124-139。 何美華、何文慶(2012)。淺淡國中階段的「生涯輔導」。新北市教育季刊,4,46-48。 余美其(2015)。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結合綜合活動領域之教學設計與實施。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余鑑(譯)(1999)。終生之生涯輔導與諮商(原作者:Herr, E. L. & Cramer, S. H.)。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吳心楷、謝州恩(2005)。探究情境中國小學童科學解釋能力成長之研究。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50(2),55-84。 吳函靚(2014)。十二年國教國民中學適性輔導推動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吳芝儀(2000)。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嘉義:濤石文化。 吳清山、林天祐(2006)。適性教育。教育研究月刊,148,124。 宋曜廷、廖楷民(2011)。數位學習研究的變遷:學習理論、科技工具與研究方法的互動。載於宋曜廷(主編),數位學習研究方法(第一章)。台北:高等教育。 李佳諭(2015)。優勢取向生涯探索團體對高中女生幸福感與生涯自我效能之影響探究。國立臺北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茂興(譯)(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原作者:Sharf, R. S.)。台北市:弘智出版社。(原作出版年:1997) 李蕙芳(2014)。生活物件導向生涯小團體應用於職涯認知輔導成效之研究-以雲林縣某國中為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李靜璦(2012)。國中教師對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政策之看法與態度研析:以台南市永康區四所國中教師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周祝瑛(2009)。十二年國教邁步走。師友,478,25-29。 周談輝(2003)。生涯規劃發展。台北市:金華。 孟祥仁、陳世盟、汪祖胤(2011)。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4(2),23-44。 林光偉(2014)。桃園縣國民中學適性輔導評估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志忠(2008)。臺北市國民中學學生對生涯發展教育學習成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佳霖(2010)。國中中輟復學生生涯輔導方案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幸台(1987)。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林幸台(1992)。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2003)。生涯輔導。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林純真(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適性揚才政策理念及政策推動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經營與管理博士班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清文(2000)。大學生生涯發展與規畫手冊。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婷婷(2012)。職業興趣組合卡測驗對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職涯認知之影響效果。雲林科技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林嘉慧(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覺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與適性輔導知能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蔚芳(1990)。青少年生涯發展問題的輔導。諮商與輔導,53,33-36。 林蔚芳(2012)。從生涯發展的觀點看--如何協助國中生適性發展。教師天地,177,4-9。 林蔚芳(2014)。生涯輔導(三版)。載於劉焜輝(主編),輔導原理與實務(第六章)。台北市:三民書局。 花蓮縣教育處(2013)。國中生涯輔導紀錄手冊教師百寶箱。花蓮縣:花蓮縣教育處。 邱圓惠(2008)。自我探索課程對國中生自我效能及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金樹人(1991)。職業興趣與人格之關聯性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4,97-115。 金樹人(2004)。生涯願景。北縣教育,48,24-29。 金樹人(2011)。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市:東華出版社。 洪淑娥(2009)。生涯輔導課程對資優學童生涯成熟態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洪寶蓮(2004)。我可以到哪?-談生涯規劃與輔導。北縣教育,48,42-45。 胡佑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徐志寧(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免試入學的推行對童軍教育實施之研究 -以臺中市某所國民中學個案分析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徐昊杲、蔡宜穎(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下,國民中學生涯輔導的理念與推動。新北市教育季刊,4,12-16。 徐美鈴(2012)。幫助孩子適性發展揮灑才能。新北市教育季刊,4,22-25。 徐維隆(2010)。以部落格輔助生涯發展課程教學對國三學生生涯成熟度之影響-以台中縣某國中為例。中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麗文。 高誌隆(2015)。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適切性之研究─以103學年度中投區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區雅倫、翁儷禎、李庚林(2012)。台灣高中生的生涯興趣結構分析—以大考中心興趣量表為例。教育心理學報,44(1),117-138。 國語日報(2008年9月5日)。「社論日日談」給中輟生更多生涯輔導。國語日報網站。2014年7月22日取自https://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57845 康軒文教網(無日期)。國中綜合1上~3下課程計畫-直式合科(三次考查)。2015年7月16日,網頁資料下載自:https://www.945enet.com.tw/Main/JuniorHighSchool.asp?U_SL=J&U_BC=COM&U_CCG=A&U_CC=03 張文昌 (2011年11月17日) 。12年國教難題待解-政策背景、問題分析與價值澄清。台灣立報。2014年7月2日取自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2825。 張宇樑、吳樎椒(譯)(2007)。研究設計:質化、量化及混合方法取向(原作者:Creswell, J. W.)。台北市:學富文化。(原作出版年:2004) 張敏蘭(2014)。屏東市國中教師落實十二年國教「適性輔導」專業成長需求之探究。屏東科技大學技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添洲(1993)。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張德聰(2006)。開展自我生涯的黃金多角型。2014年7月24日取自空大人服務電子報 http://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3497/1940701.htm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生涯發展教育教學資源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2):國中生涯發展教育簡介。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7)。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說帖。國家圖書館館訊,112,18-21。 教育部(2012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免試入學超額比序「多元學習表現」採計原則。102年3月26日臺教授國字第1020027597 號函。 教育部(2012b)。教育統計指標之國際比較。2014年7月8日取自 https://stats.moe.gov.tw/files/ebook/International_Comparison/2012/i2012.pdf。 教育部(2012c)。新世代‧新教育【專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專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d)。推動生涯發展教育工作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3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2014年4月5日取自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38 教育部(2013b)。高中高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2014年7月8日取自http://12basic.tp.edu.tw/news.asp?news_id=60。 教育部(2013c)。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方案。2014年4月5日取自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142 教育部(2013d)。國中與高中職學生生涯輔導實施方案。2014年7月11日取自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776 教育部(2013e)。國民中學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103年國中畢業生適性入學宣導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許育豪(2014)。十二年國教數學科補救教學實施現況研究—以高雄市某國民中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許瑛玿(2012年6月)。國中實施適性輔導之現況與未來展望─從十二年國教的影響談起。載於銘傳大學主辦之「 2012 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頁126-141),台北市。 郭政源(2001)。幫學生規劃人生目標。師友月刊,414,80-82。 郭政源(2012)。國民中學推展學生適性輔導工作實務。2014年7月24日取自教育部學生輔導電子報 http://guidepaper.edu.tw/list/10/index.html 郭盈伶(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免試入學方案政策之認知與滿意度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怡蒹(2007)。希望理論融入生涯輔導方案以提升國中體育班學生生涯發展概念與希望感之實驗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信宏(2012)。國中學生、家長與教師對推行十二年國民教育意見之調查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陳淑女(2013)。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適性輔導與創意教學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清溪(200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相關研究文獻集萃。研習資訊,24(2),85-93。 陳雅文(2014)。民眾對十二年國民教育的認知程度之研究。輔仁大學統計資訊學系應用統計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陳筱婷(2013)。可能自我在青少年良師與生涯成熟間的中介效果。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麗馨(2015)。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適性輔導成效之感受-以宜蘭縣溪南地區國中為例。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陸啟超(2008)。生涯規劃。台北市:全威。 曾惠貞(2004)。生命意義的追尋。北縣教育,48,72-74。 曾榆薰(2014)。國中學生在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方案實施下對於選擇學校態度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新竹地區學校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煥琦(2004)。生涯發展教育融入國中的綜合活動領域教學。臺灣教育,628,56-60。 鈕文英(2009)。教育研究方法論文寫作。台北市:雙葉書廊。 黃天中(1996)。生涯規劃概論:生涯與生活篇。台北市:桂冠。 黃怡潔(2014)。新竹縣國中推動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之滿意度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政傑(1997)。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張嘉育(2010)。讓學生成功學習:適性課程與教學之理念與策略。課程與教學季刊,13(3),1-22。 黃能堂、楊明惠、陳燕君(2005)。課程改革中生涯發展議題之意義與融入教學之建議。教育研究月刊,139,47-54。 黃雅琤(2005)。國中畢業生因應高中多元入學方案升學選擇歷程之研究-以屏東女中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微清(2004)。「知情意行並重的生涯教育活動方案」配合導師班級經營策略對國三學生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荊生(2004)。生涯教育在大學校院落實之芻見。2014年7月21日取自http://humanities.hk.edu.tw/journa/2-3.pdf 楊朝祥(1989)。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台北市:行政院青輔會。 楊開煌(1998)。中共研究中的內容分析法及其爭議與反省。東亞季刊,20,2-28。 詹茗芸(2014)。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學涯決策影響因素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作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雷麗陵(2012)。臺北市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彰化縣政府教育處(2013)。彰化縣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應用指南。彰化縣:彰化縣政府教育處。 劉佳欣(2014)。十二年國教改革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聖約翰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歐用生(1992)。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鄭玫芬(2009)。生涯認知取向的生涯教育課程方案對國中學生生涯統整認知之效果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鄭熙彥(1991)。個人屬性資料之評量與搜集。生計輔導專題研習-「生計資料之搜集與應用」研習手冊(頁23-38),行政院勞委會職業訓練局,台北市。 翰林文教網(2015)。104學年國中綜合活動領域課程計畫。2015年7月20日取自http://www.worldone.com.tw/etest.do?ecId=65&etId=1143 霍志明(2014)。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教升學制度與考試方式的因應策略分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戴瑞宏(2013)。首屆十二年國教學生的聲音。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謝文全(2006)。教育行政學:理論與案例。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顏妙玲(2013)。國一生生涯發展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以台南市某國中為例。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顏妙玲、張瓊云(2013)。「生涯發展」課程對國中生涯發展輔導成效之研究。臺南應用科大學報,32,91-110。 羅文基、朱湘吉、陳如山(1992)。生涯規劃與發展。台北市:空中大學。 羅珮瑜(2012)。為孩子的生涯導航--「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的認識與應用。教師天地,177,30-33。 覺淑君(2009)。國中參與技藝教育學程與普通班學生生涯自我概念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貳、英文部分 Altkinson, G., Jr., & Murrell, P. H. (1988). Kolb’s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 A meta-model for career exploration.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66, 374-377. Brown, S. D., & Gore, P. A., Jr. (1994). An evaluation of interest congruence indice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asurement properti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45, 310-327. Camp, C. C., & Chartand, J. M. (1992). A comparison and evaluation of interest congruence indic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41, 162-182. Crites, J. O. (1981). Career counseling: Models, methods, and materials. New York: McGraw Hill. Dawis, R. V., & Lofquist, L. H. (1984). A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Erikson, E. H. (1963). Childhood and Society. New York: Norton.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i intelligences. New York: Basic Books. Gardner, H. (1999). Intelligence Reframed. London: Basic Books. Gregory, G. H., & Chapman, C. (2007).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One size doesn't fit all.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Herr, E. L., & Cramer, S. H. (1996). 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through the life span: Systematic approaches (5th ed). NY: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Herr, E. L., Cramer, S. H., & Niles, S. G. (2004). 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through the lifespan: Systematic approaches (6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Holland, J. L. (1997).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vocational personalities and work environments. (3rd ed.).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Holland, J. L., Poweell, A. B., & Fritzsche, B, A. (1994). The Self-Directed Search: Professional user’s guide.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Hoyt, D. P. (1955). An evaluation of group and individual programs in vocational guidan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39, 26-30. Kerka, S. (2000). Middle School Caree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 Application Brief No. 9. ERIC ED: 442992 Lent, R. W., Brown, S., & Hackett, G. (1994). Toward a unifying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career and academic interest, choice,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49, 79-122. Lewis, R. A., & Gilhousen, M. R. (1981). Myths of career development: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vocational counseling. 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59, 296-299. Sharf, R. S. (2006). Applying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 to counseling. (5th Ed.) Pacific Grove, CA: Brook / Cole Publishing Company. Splete, H., & Stewart, A. (1990). Competency-based Caree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the National Career Development Guidelines. Information Series No. 345. Columbus ERIC Clearinghouse on Adult, Career,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ED 327739). Spokane, A. R. (1985).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person-environment congruence in Holland’s theory of career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6, 300-343. Super, D. E. (1953). A theory of vocational development. American Psychologist, 8,185-190. Super, D. E. (1990). A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In .D. Brown, L. Brooks, & Associates (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 (2nded.).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Super, D. E., Savicks, M. L., & Super, C. M. (1996). A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In D. Brown, L. Brooks, & Associates (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 (3rd ed.).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Super, D. E., Starishevsky, R., Matlin, N., & Jordaan, J. P. (1963). Career development: Self-concept theory. New York: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Sutherland, L. F., Fogarty, G. J., & Pithers, R. T. (1995). Congruence as a predictor of occupational stres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46, 292-309. Swain, R. (1984). Easing the transition: A career planning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62, 529-532. Tranberg, M., Slane, S., & Ekeberg, S. E. (1993). The relation between interest congruence and satisfaction: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42, 253-264. Yeager, D. S., Bundick, M. J., & Johnson, R. (2012). The Role of Future Work Goal Motivesin Adolescent Identity Development: A Longitudinal Mixed-Methods Investigati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7(3), 206-217. Yost, E. B., & Corbishley, M. A. (1987). Career counseling: A psychological approac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