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401201223431000
DOI 10.6846/TKU.2012.00513
論文名稱(中文) 歐巴馬時期美國對中共外交政策之研究(2009-2011)
論文名稱(英文) The U.S. Research for PRC’s Foreign Policy When President Obama on stage from 2009 to 2011.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1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廖品睿
研究生(英文) Ping-Rei Liao
學號 69827016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12-27
論文頁數 10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潘錫堂
共同指導教授 - 郭展禮
委員 - 洪陸訓
委員 - 王高成
關鍵字(中) 巧實力
「中」美關係
軟實力
重返亞洲
關鍵字(英) Smart Pow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C and U.S
Soft Power
Back to Asia.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珍珠港事件讓美國體認到不能採取姑息主義的政策來應付世界局勢的變化,因此美國決定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戰局。韓戰與823砲戰讓美國協防台灣採取圍堵的政策防止共產勢力向外擴張。古巴飛彈危機讓美國與蘇聯的關係達到最緊張的狀態,甘迺迪總統的智慧讓危機一夕之間快速落幕。尼克森上台之後他派遣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前往北京與周恩來進行會晤促成尼克森訪美,雙方於1972年簽屬上海公報達成正常化關係。1978年卡特總統宣布與中共簽屬建交公報同時與中華民國斷交,開啟了「中」美關係的另一項里程碑。老布希與柯林頓時期分別有天安門事件與擴大和交往政策讓兩個總統在歷史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小布希時期將中共視為戰略競爭者直到911事件發生之後將中共轉變為戰略夥伴者開啟兩國合作空間。


    歐巴馬當選總統替美國帶來不一樣的氛圍,他的演講總是能夠吸引許多美國人的目光,他也是第一位使用網路科技來做為宣傳政策理念的美國總統。歐巴馬當選的原因是美國經濟在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之後一蹶不振,同時教育竟政利書給新興崛起的國家。希拉蕊提出巧實力做為美國外交政策方針,改變了美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同時也讓美國踏上不一樣的道路。


    2008年金融風暴改變了美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同時反映出過時的金融體制不適合在國際社會生存,另一方面華盛頓與北京共識挑戰者兩種不同模式發展的經濟領導體制。北京奧運讓中共軟實力崛起也讓美國國際地位備受考驗也替「中」美關係添下不可預知的變數。歐巴馬與胡錦濤的互動可以為「中」美關係立下新的里程碑,雙方的互動在國際上形成了很大的關注,透過「中」美聯合聲明可以看出兩國針對政經議題與台灣問題上有共識同時可以讓國際社會了解兩國的互動,基本上這是對雙邊有良好的助益。


     美國在歐巴馬上台之後一方面透過戰略與對話機制與中共在經濟交流上面達成許多共識,這是讓雙方在經濟合作上面有更緊密的關係;然而希拉蕊提出重返亞洲的政策讓中共猶如芒刺在背,尤其是美韓聯合軍演、釣魚台事件、東協與南海衝突、希拉蕊出訪緬甸可以看出美國對中共是採取戰術上的包圍政策,因此可以看出美國對華政策是既聯合又鬥爭的手段來與中共進行交流,同時也表現獻出美國的霸權地位是不容許被其他國家挑戰和威脅。
英文摘要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made the U.S. realized that they cannot take Isolationism to cope with the Changing situation of the world. Therefore, America decided to join in WWII in order to put an end to it. The Korean War and the 823 Artillery War made the USA to help defense Taiwan and to take Containment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expansion of communist forces. The Cuba missile crisis mad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erica and the Soviet Union reached the highest tension, but President Kennedy’s wisdom put all the Dangers into an end. After Nixon took office he sent Henry Kissinger, the nation security adviser to Beijing to meet Zhou Enlai which made P. Both sides signed Shanghai Communiqué in 1972. In 1978, President Carter announced to establish diplomatic relationship with PRC while at the same time break off relation with ROC. This had set another milestone between PRC and the USA. During President George H. W. Bush and Clinton was on stage, there were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and policy of Enlargement and Engagement which had made these two presidents having their own position in history. While Bush was on stage, he regarded PRC as a military competition until the 911. After that, PRC turned into military partner that made both sides cooperate.


    President Obama brought a different atmosphere to America; his speeches are always attractive to Americans. He was the first president to use the Internet to publicize his political ideas. The reason why Obama was elected as the president was that the economics of America was brought to its knees after Iraq War and Afghanistan War. At the same time, the education competitiveness of America was lower than developing countries. Hilary proposed “Smart Power” as the policy for U.S. Diplomacy, which changed the International image of the USA and also made the USA step on another road.


    In 2008, the Financial Crisis changed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the U.S. This reflected that the outdated financial system couldn’t surviv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n the other hand, Washington D.C. and Beijing is competitors of two different types of economic system. The rising of PRC’s soft power in Beijing 
Olympic also made a trial of America’s International status. This added an unpredictable future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 and PRC. The interactive between Obama and Hu-Jing Tao could set a Milestone for the relationship on both sides. This became a great attention among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e can see from the Joint Declaration between U.S. and PRC that both sides have consensus o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ssues and also Taiwan issues. This basically benefits both sides to let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realize their interactions.


   U.S. had achieved many consensuses through Strategy and Dialogue after Obama became president. This made both sides has closer relationship on economic cooperation. However, Secretary Hilary proposed the policy of Back to Asia had made PRC feel like being offended, especially military drill between U.S and South Korea, Diaoyu islands incident, Conflict of ASEAN and South China Sea. We can see from Hilary’s visit to Vietnam that U.S. took the Containment to PRC. Therefore we can see that America is both competing and cooperating with PRC. This showed that the hegemony status of the USA mustn’t be offended or threatened by other countri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v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基本概念之界定..............	4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6 
第四節  分析架構與章節安排..........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和限制..............	10

第二章  美國政府對中共外交政策的演變
第一節  1979年以前美國對中共的外交政策........13
第二節  從尼克森到卡特政府時期的「中」美建交對後續影響...........21
第三節  小布希時期對中共的外交政策............27

第三章  歐巴馬上台對中共的外交政策轉折
第一節  歐巴馬的個人魅力和決策幕僚團隊..........33
第二節  內在環境因素轉變...............42
第三節  國際環境因素轉折.............47

第四章	歐巴馬執政時期的「中」美競合關係對全世界的影響
第一節  2008年金融危機的轉折..................53
第二節  二大霸權地位的消長與轉變..................58
    第三節  歐巴馬執政時期對兩岸關係的影響........63
    第四節  「中」美合作改變世界局勢的可行性......66

第五章  歐巴馬上台對華政策方針
    第一節  歐巴馬上台對中共的外交發展………………………………………...69
    第二節  歐巴馬政府對中共的戰術運用……………………………………………..74
    第三節  美國對華政策對未來「中」美關係影響…………………………………86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總結...........	8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5

參考書目...................	97
參考文獻
一、書籍部分

1.  BROWN BEAR BOOKS著,于倉和譯,太平洋戰爭(台北:風格斯藝術創作坊,2011年2月)。
2.  Peter Burnham等著,何景榮譯,政治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文化,民國97年3月)。
3.  大衛.普樂夫著,林錦慧、王怡文譯,大膽去贏:歐巴馬的策略(台北:時報文化,2010年7月)。	
4.  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著,王輝耀、石冠蘭譯,歐巴馬的夢想之路:以父之名(台北:時報文化,2008年11月)。
5.  王良能,中共的世界觀(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91年3月)。
6.  包宗和,美國對華政策之轉折- 尼克森時期之決策過程與背景(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2年2月)。
7.  布里辛斯基著,高德源譯,美國的危機與與轉機 -從老布希、柯林頓到小布希的外交成績單看超級強權的未來走向(台北:左岸文化,2008年1月)。
8.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2年1月)。
9.  希拉蕊(Hillary Rodham Clinton)著 ; 鍾玉玨譯,活出歷史:希拉蕊回憶錄(台北:時報文化公司,2003年6月)。
10.  李潔明著,林添貴譯,李潔明回憶錄(台北:時報文化公司,2003年4月)。
11.  杜蘅之,臺灣關係法及其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3年8月 )。
12.  周思芸,改變美國歷史的黑人總統:歐巴馬(台北:天下遠見,2009年5月)。
13.  季辛吉著,李其泰譯,美國外交政策(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民國61年3月)。
14.  彼得.柏根(Peter L. Bergen),杜默、潘勛譯,賓拉登的聖戰工廠(台北:時報文化公司,2001年12月)。
15.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民國95年5月)。
16.  埃里希‧沙克著,陳飛、錢舒平譯,萊斯-世界上最有權力的女人(台北:晨星文化,2005年1月)。
17.  崔許.伍德(Trish Wood)著.國防部譯,伊拉克戰爭口述歷史(台北:史政編譯室,民國98年11月)。
18.  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台北:生智出版公司,1999年2月)。
19.  梅仁毅、崔戈,奧巴馬的當選- 美國又一周期的開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2月)。
20.  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台北:生智出版公司,2004年6月)。
21.  陳一新,中國大陸研究- 台美中三邊關係互動(台北:新文京開發公司,2007年7月)。
22.  雪兒.琳恩(Shel Leanne)著,吳書榆譯,征服領導:歐巴馬成功的十個習慣(台北:麥格羅希爾出版公司,2010年5月)。
23.  麥德琳‧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著,鐘玉任譯,從難民到國務卿:歐布萊特回憶錄(台北:時報文化公司,2004年3月)。
24.  彭懷恩,國際關係辭典(台北:風雲論壇,2009年12月)。
25.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 Margaret MacMillian)著,溫洽溢譯,只爭朝夕:當尼克森遇上毛澤東(台北:時報文化公司,2011年2月)。
26.  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 微觀、宏觀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台北:月旦出版,民國88年5月)。
27.  趙建民主編,大陸研究與兩岸關係(台北:晶典文化,2008年3月)。
28.  劉必榮,世界真的變了- 10個你必須知道的未來(台北:先覺出版社,2009年11月)。
29.  歐信宏、胡祖慶,國際關係(台北:雙頁書廊,2007年9月)。
30.  潘錫堂,中共外交與兩岸關係- 兼論國際變局、蘇聯轉型與國家發展(台北:五南圖書,民國86年4月)。
31.  關中,中國命運.關鍵十年:美國與國共談判真相(1937-1947)(台北:天下遠見,2010年7月)。

	
二、期刊雜誌


1. 方華,「核心利益衝突,中美關係惡化」,中共研究,第44卷,第8期,2010年8月。
2. 毛峰,「日本鷹派變臉,對華政策大逆轉」,亞洲週刊,2010年9月12日。
3. 王正華,「蔣介石與1961年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問題」,國史館館刊,第21期,2009年9月。
4. 江迅,「美韓軍演威懾中朝,北京巧射經濟砲彈」,亞洲週刊,2010年8月8日。
5. 林正義,「歐巴馬訪中後的台海兩岸政策」,戰略安全研析,第56期,民國98年12月。
6. 林若雩,「2010年歐巴馬亞洲行之政經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第68期,民國99年12月。
7. 馬建波,「全球惡性通脹就要來臨」,亞洲週刊,2011年8月12日。
8. 高祖貴,「中美戰略關係亟待轉型超越」,中國評論,第149期,2010年5月。
9.  張潔平,「龍鷹共舞,中美殊途同歸開啟新蜜月」,亞洲週刊,2010年6月6日。
10. 張靚,「歐巴馬執政後中國對美外交布局」,中共研究,第44卷,第4期,民國99年4月。
11. 陳一新,「美中戰略暨經濟對話與我方對策」,戰略安全研析,第62期,民國99年6月。
12. 陳一新,「歐巴馬訪中後的美台關係」,戰略安全研析,第56期,民國98年12月。
13. 陳文茜,「世界貨幣的獨白」,時報周刊(台北),NO.1727,2011年3月25日。
14. 陳嘉生,「歐巴馬訪中後的美中關係」,戰略安全研析,第56期,民國98年12月 。
15. 黃靖懿,「東協區域整合中美國角色定位之研究」,亞太經濟合作評論,第17期,民國99年3月。
16. 趙文志,「第二輪中美戰略暨經濟對話(S&ED)的觀察:兼論G20高峰會後的中美關係發展」,展望與探索,第8卷,第7期,民國99年7月。


三、研討會與碩士論文
1. 王高成,「從權力轉移論看歐巴馬政府的美中關係」,第七屆紀念鈕先鍾老師戰略學術研討會:變遷中的東亞戰略情勢:挑戰與機會,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2011年)。
2. 劉育成,「冷戰後美國與中國在東南亞的競爭與合作」,台北:私立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四、報紙


1. 王光慈,「新三角關係:歐胡會不提台灣是好事」,聯合報(台北),2011年1月21日,版A2。
2. 王麗娟,「就業法案遭封殺,歐巴馬:絕非終點」,聯合報(台北),2011年10月13日,版A13。
3. 田司怡、林琮聖,「美鍵入黃海「有理」,中緊張斡旋」,聯合報(台北),2010年11月29日,版A13。
4. 田思怡,「盛極而衰,911開啟美失落10年」,聯合報(台北),2011年9月12日,版A14。
5. 田思怡,「雷霆萬鈞的美選民,表達3不滿」,聯合報(台北),2010年11月4日,版A 2。
6. 李光儀,「更甚天安艦,衝突恐擴大」,聯合報(台北),2010年11月24日,版A3。
7. 林建山,「人民幣匯率,美中硬碰硬」,聯合報(台北),2010年9月24日,版A23。
8. 張佑生,「胡錦濤國是訪問,美最高規格迎賓」,聯合報(台北),2011年1月19日,版A4。
9. 曹建、魏碧洲,「溫:人民幣大升,中國動盪」,聯合報(台北),2010年9月24日,版A23。
10. 莊蕙嘉、劉永祥,「歐巴馬眼中,胡錦濤和老鄧份量相當」,聯合報(台北),2011年1月20日,版A2。
11. 彭懷棟,「人民幣被低估,美國會積怨深」,聯合晚報(台北),2011年9月29日,版A2。
12. 馮克芸,「美大刪資源,集中資源鎖定大陸」,聯合報(台北),2012年1月6日,版A18。
13. 劉永祥,「甩開敗選陰霾,歐巴馬明赴亞洲」,聯合報(台北),2010年11月4日,版A16。
14. 劉永祥,「胡錦濤:中國人權還有很多事要做」,聯合報(台北),2011年1月21日,版A4。
15. 劉永祥,「歐巴馬:無法承受利比亞重演伊戰」,聯合報(台北),2011年3月30日,版A13。
16. 劉永祥、田思怡,「G-20談貨幣,歐胡辯白有志一同」,聯合報(台北),2010年11月6日,版A14。
17. 劉永祥、田思怡,「救失業,歐巴馬砸4470億美元」,聯合報(台北),2011年9月10日,版A30。
18. 編譯組,「胡採購1.3兆,創23.5萬工作」,聯合報(台北),2011年1月20日,版A2。


  貳、英文部分


1. Duncan, Arne, “Back to School- Enhancing U.S. Educ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Foreign Affairs, Vol 89, No.6, November/December2010.
2. Obama, Barack, “A New Era of Responsibility: Renewing America’s Promise,”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The White House, February 4, 2009.
3. Obama, Barack. “A New Era of Responsibility: Renewing America’s Promise,”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The White House, February 4, 2009. 
4. Gill, Bates,” China as a Responsible Stakeholder,” Carnegie Endowment :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 June 11, 2007 – Washington, D.C.
5. Glaser, Bonnie, “US-China Relations: Friction and Cooperation Co-exist Uneasily,” Comparative Connections”, CSIS, September 2011.
6. Roy, Denny,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Lanham: Rowman&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1998.
7. Frank, Newport and Jeffery M. Jones, Winning the White House: 2008 The Gallup Poll, Public Opinion and the Presidency .New York: Checkmark Books, 2008.
8. Beech, Hannah, “Beijing 8/8/08”, TIME Asia, Vol 172, No.6., August,2008 , p. 20.
9. Clinton, Hillary Rodham, “American ‘ Smart Power’ Diplomacy and Development are the Vanguard,” Bureau of Public Affairs, Department of State, May 4, 2009.
10. Clinton, Hillary Rodham, “Leading Through Civilian Power- Redefining American Diplomacy and Development,” Foreign Affairs, Vol 89, No.6, November/December2010.
11. Stiglitz, Joseph, “ Challenging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The Brown Journal of World Affairs, Vol IX, Issue 2, Winter/ Spring 2003.
12. Connor, Karen, and Larry Sabato, the Essentials of American Government: Country and Change. 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2007. 
13. Birdsall, Nancy and Francis Fukuyama, “The Post-Washington Consensus: Development After the Crisis,” Foreign Affairs, Vol 90, No.2, March/April 2011.
14. Obama, Barack. Change We Can Believe In: Barack Obama's Plan to Renew America's Promise. New York: Three Rivers Press, 2008.  
15. Obama, Barack. The Plan: Barack Obama's Promise to America and His Plan for the Economy, Iraq, Healthcare, and More. Seattle: Pacific Publishing Studio, 
16. Zoellick, Robert B. Whither China: From Membership to Responsibility, 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 September 21, 2005.
17. Christensen , Thomas J., China’s Role in the World: Is China a Responsible Stakeholder ., The U.S. – 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August 3, 2006.
18. Brzezinski, Zbigniew, “From Hope to Audacity- Apprising Obama’s Foreign Policy,” Foreign Affairs, Vol 89, No.1, January/February 2010.
19. Teachout, Zephyr and Thomas Streeter, Mouse Pads, Shoe Leather, and Hope: Lessons from the Howard Dean Campaign for the Future of Internet Politics.New York: Paradigm Publishers, 2008.


參、 網路資料


一、	中文部分


1. 文華,「美外交轉核心,站起來說「不可接受」」,大紀元,2011,http://www.epochtimes.com/b5/11/10/15/n3402106.htm%E7%BE%8E%E5%A4%96%E4%BA%A4%E6%96%B0%E6%A0%B8%E5%BF%83%E6%88%96%E5%B0%8D%E4%B8%AD%E5%85%B1%E8%AA%AA%E3%80%8C%E4%B8%8D%E5%8F%AF%E6%8E%A5%E5%8F%97%E3%80%8D
2. 李正修,「大陸「反分裂法」對台海情勢影響的分析」,國家政策基金會,2011,http://www.npf.org.tw/post/1/1844
3. 林正義,「美國在南海角力中更勝一籌」,澄社,2011,http://www.taipeisociety.org/node/350
4. 林正義,「美國重返東亞的意義」,台灣新社會智庫,2010,http://www.taiwansi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103&Itemid=117
5. 侯文學,「美國的“巧實力外交”讓嘍囉們學壞」,中國評論新聞網,2011,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8/8/0/0/101880059.html?coluid=126&kindid=3973&docid=101880059&mdate=1024101815
6. 張孟湧,「ECFA簽訂:馬英九心誠意正為台灣」,國家政策基金會,2010,http://www.npf.org.tw/post/1/7711
7. 張金棟,「駱家輝稱美盡力避免中美貿易戰」,鉅亨網,2011,http://www.coolloud.org.tw/node/64519
8. 梁東屏,「「對改革有期待」, 希拉蕊訪緬甸」,中時電子報,2011,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11201000429&cid=1207
9. 郭琴舫,「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中央社,2005年,http://km.cca.gov.tw/myphoto/show.asp?categoryid=33
10.郭憲剛,「中美關係發生變化的原因及未來走向」,中國評論新聞網,2012,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8/3/9/3/101839396_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839396&mdate=0919001206
11.陳福裕,「一個沒有美國的亞洲(上)- 從美國東亞戰略轉型看東亞一體化的可能與挑戰」,夏潮聯合會,http://www.xiachao.org.tw/i_page.asp?repno=780,2007。
12. 陸委會,「中華民國(台灣)對中國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立場」,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9422&ctNode=5627&mp=1,2005。
13. 董菁,「「時代」回應王岐山觀點:美國人看中國確實過於簡單」,新華網,2011,http://world.people.com.cn/BIG5/14646302.html
14. 廖漢源,「美國重返亞洲意欲何為」,全球中央,2011,http://newsworld.cna.com.tw/post/e7be8ee59c8be9878de8bf94e4ba9ee6b4b2e6848fe6acb2e4bd95e782baefbc9f.aspx
15. 趙春山,「歐胡聯合又鬥爭,台覓活路」,國家政策基金會,2009,http://www.npf.org.tw/post/1/6712
16. 劉奕伶,「「中」日釣魚台船隻擦撞事件後續觀察」,國家政策基金會,2010,http://www.npf.org.tw/post/3/8236
17. 劉飛濤,「戰略與經濟對話昭示中美互動新境界」,中評社,2009,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0/3/5/8/101035878.html?coluid=137&kindid=5110&docid=101035878&mdate=0802002114
18. 鄭又平,「馬英九時代的兩岸新局:對台灣經濟的衝擊與影響初探」,國家政策基金會,2008,http://www.npf.org.tw/post/3/4421
19. 錢子敏,「希拉蕊訪緬,挖中牆角意味濃。 半世紀來首位美國高官訪問 觸動北京亞洲戰略布局神經 」,旺報,2011,http://www.want-daily.com/News/Content.aspx?id=0&yyyymmdd=20111201&k=17915aed7bb9a81196139f84ceafb832&h=c6f057b86584942e415435ffb1fa93d4&nid=K@20111201@N0045.001
20. 薛化元,「八二三砲戰及其歷史意義」,台灣歷史學會,2001,http://www.twhistory.org.tw/20010820.htm
21. 謝明瑞,「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對台灣的啟示 」,國家政策基金會,2008,  http://www.npf.org.tw/post/1/4958
22. 譚瑾瑜,「全球金融風暴對全球及台灣經濟的衝擊」,國家政策基金會,2008, http://www.npf.org.tw/post/2/4920
23. 蘇嘉宏,「ECFA簽訂:馬英九心誠意正為台灣」,國家政策基金會,2010,http://www.npf.org.tw/post/1/7363


二、英文部分


1. Chu, Steven, “Biography of Secretary of Energy,” Department of Energy, January 21, 2009, http://energy.gov/contributors/secretary-energy-dr-steven-chu.
2. Clinton, Hillary Rodham, “Biography of Secretary of State,” Department of State, January 21, 2009, http://www.state.gov/r/pa/ei/biog/115321.htm.
3. Clinton, Hillary,” America’s Pacific Century,” Foreign Policy , November 26, 2011, 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1/10/11/americas_pacific_century?page=0,2
4. Geithner, Tim, “Biography of Secretary of the Treasury,” Department of Treasury, January 26, 2009, http://www.treasury.gov/about/Pages/Secretary.aspx.
5. Herbert, Ian, “David Axelrod’s World,” Who Runs GOV from Washington Post, April 26, 2011,http://www.whorunsgov.com/Profiles/David_Axelrod.
6. Herbert, Ian, “David Plouffe’s World,” Who Runs GOV from Washington Post, April 11, 2011, http://www.whorunsgov.com/Profiles/David_Plouffe
7. Herbert, Ian, “Robert Gibbs’s World,” Who Runs GOV from Washington Post, March 28, 2011,http://www.whorunsgov.com/Profiles/Robert_Gibbs.
8. Lammers, Ellen ,” How Will the Beijing Consensus Benefit Africa,” The Broker- Connecting Worlds of Knowledge, March 22, 2007,http://www.thebrokeronline.eu/en/Articles/How-will-the-Beijing-Consensus-benefit-Africa.
9. Locke, Gary, “Biography of Secretary of Commerce,” Department of Commerce, March 26, 2009, http://www.commerce.gov/about-commerce/commerce-leadership/secretary-gary-locke.  
10. Nye, Joseph, “The Olympics and Chinese Soft Power,” Huff post Politics, August 24, 2008,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joseph-nye/the-olympics-and-chinese_b_120909.html
11. Panetta, Leon, “Biography of Secretary of Defense,” Department of Defense, July 1, 2011, http://www.defense.gov/bios/biographydetail.aspx?biographyid=310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