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401200720355800
DOI 10.6846/TKU.2007.00372
論文名稱(中文) 中國東北經濟振興與東北亞經貿關係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Northeastern China’s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and its trade and economic relationship with Northeastern Asia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1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范芳宇
研究生(英文) Fang-Yu Fan
學號 79324006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7-01-05
論文頁數 13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李志強
委員 - 黃智聰
委員 - 郭建中
關鍵字(中) 振興東北
東北經濟
協調發展
區域經濟合作
東北亞
關鍵字(英) Rejuvenate the Northe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Northeast Asia
Economic Cooper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2003年中國在「十六大」中提出「振興東北」國策,此係繼「西部大開發」後另項重大區域經濟發展政策。2006年「十一五」規劃中國再次將「振興東北」列入區域協調發展重點之一,亦即未來五年東北地區經濟發展將成為溫胡體制展現執政績效之重要指標。 有別於近年其他地區「開天闢地」式的創新經濟,東北經濟振興的關鍵在於將市場支配資源體系「植入」現有工業體系,運用市場力量進行升級與轉型,期在新舊産業平穩過渡中,實現區域經濟平衡與穩定增長。相較西部開發脫貧目標,「振興東北」賦予重任則是致富,主要是東北地區具有豐富自然資源、便捷運輸網絡、質優科技人才以及完整重化工業體系。故中國在振興東北過程中,一方面對東北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另方面對老工業基地進行技術改造,使其適合國際經濟發展需要。對中國而言,「振興東北」不僅攸關其區域經濟間之協調發展和均衡增長,對深受計畫經濟體制「慣性效應」禁錮的東北地區,其能否藉振興政策,重振東北經濟繁榮,更是中國致力平衡地區差距、落實和諧發展與奔向小康社會之重要考驗。尤其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逐步加快,21世紀東北亞將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戰略中最重要與最敏感的區域之一,而東北地區無疑是中國參與東北亞各國緊密合作最前沿陣地。然而,中國東北地區迄今尚未形成與東北亞各國緊密對接的經貿互惠平臺,致一定程度上影響東北地區經濟發展。本研究不局限於東北傳統意義上的老工業基地經濟板塊,而將目光瞄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整個東北區域經濟未來走向與發展問題上,藉以驗證中國地緣戰略新突破在於東北地區,並從地緣關係、國際環境、生產要素與市場互補性,解構其與東北亞周邊國家經貿互動關係與合作依據,進一步研究「振興東北」承接日、韓產業轉移能力以及其在東北亞經濟合作中之促進作用與發展前景。此外,針對影響「振興東北」成效之內部桎梏體制與外部環境挑戰進行客觀剖析,審慎評估「振興東北」策略是否達到中國預期目標。
英文摘要
“Rejuvenate the Northeast”, proposed during the 16th 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2003, represents a major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 initiative modeled along the lines of the previous “Develop the West” policy.  The “Ten One Five” plan, announced in 2006, reconfirmed “Rejuvenate the Northeast” as one of the plan’s most important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Over the coming half decad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s Northeast will be seen as a bellwether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olicies of China’s leadership under Hu Jingtao.Unlike recent innovative economics being pursued in other parts of China, where systems are literally being remade from scratch, the crux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east is the “implanting” of a market-based system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to the existing industrial framework.  The power of the market, it is hoped, will spur improvement and transformation by achieving regional economic equilibrium and stable growth, while existing industries pass in relative stability through this period of change.  Like the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ies followed in western China, “Rejuvenate the Northeast” heavily targets wealth growth by leveraging the region’s rich natural resources, extensiv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outstanding pool of technically-skilled people and well-developed heavy and chemical industries.  Therefore, in working to rejuvenate the Northeast, China is working to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the region’s industrial base while concurrently implementing technical reform of its existing industrial base in order to better plug northeastern China’s economy into the need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For Mainland China, “Rejuvenate the Northeast” means more than coordina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regions and achieving an equilibrium in the pace of growth.  The ability of such a program to bring economic prosperity to the Northeast, long held in the shackles of the inertia of planned economics, is a major test of China’s efforts overall to bring the regions into relative equilibrium, implement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stay on course toward developing a healthy society.  In light of the quickening pace of both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es, China’s Northeast promises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most sensitive, of the global economies battlegrounds.  This can only be further heightened by the fact that the Northeast will stand at the forefront of any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initiative between China and the countries of northeastern Asia.  The fact that China’s Northeast has yet to become a mutually beneficial economic platform for Chinese cooperation within northeast Asia certainly has influenced the course and ext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part of the country.This research is not limited to the traditional economy of China’s Northeast, which is rooted in traditional heavy industries, but rather expands its scope to examine economic growth trends in the Northeas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global economy as well as relevant development issues.  Therefore, research attempts to validate new breakthroughs in China’s geostrategy underway in the Northeast and explain the emergen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rrelationships and cooperative arrangements being forged in northeastern Asia in terms of geopolitical,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and market factors with the further objectives of researching the ability of “Rejuvenate the Northeast” to prepare China’s Northeast to become a focus of offshore investment for Japanese and Korean firms looking to shift second-tier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ion offshore as well as to foster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lay the groundwork of future economic growth and prosperity.  In addition, this research assesses from a subjective point of view both the internal structural impediment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that face “Rejuvenate the Northeast” in order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rogram will truly be able to achieve the results anticipated by the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研究方法 3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7
第二章區域經濟發展與國際區域合作 10
第一節全球區域經濟發展趨勢 10
第二節中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策略 15
第三節中國與東北亞週邊國家區域經濟合作情況 19
第四節全球化下中國區域經濟發展趨勢 28
第五節小結 31
第三章「振興東北」地緣戰略及政經意涵 33
第一節東北經濟區域演化時空背景 33
第二節東北地區經濟衰落原因 36
第三節東北三省經濟振興基本方向 38
第四節「振興東北」對中國地緣戰略突破 48
第五節小結 51
第四章「振興東北」與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關係 53
第一節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現狀 54
第二節東北三省貿易結構分析 66
第三節東北三省對外引資情況 74
第四節東北三省與東北亞國家經貿合作關係 82
第五節東北亞國家對「振興東北」政策回應 94
第六節小結 101
第五章影響「振興東北」政策成效因素評估 103
第一節東北經濟發展成效檢討 103
第二節內部制約因素 111
第三節國際環境挑戰 117
第四節小結 121
第六章結論 123
第一節研究結果 123
第二節研究發現 130
參考書目 133
圖目次
圖1-1 研究步驟流程圖 9
圖2-1:國際産業調整轉移東亞國家(地區)進程圖 29
圖4-1:2003-2005年東北三省與全國經濟增長率比較 67
圖4-2:2005年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對外貿易總額與全國比較圖 69
圖4-3:1990~2005年東北三省利用外資金額情況 74
圖4-4:1990~2005年東北三省利用外資增長情況 75
圖4-5:1990~2005年東北三省利用外資額占全國比重情況 76
圖5-1:2000-2006年6月東北地區工業生產增加值增長水平比較 104
圖5-2:20002006年6月東北三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水平比較 104
圖5-3:20002006年6月東北三省進出口增長總額增長水平比較 105
圖5-4:2000-2005年東北地區外商直接投資增長水平比較 106
表目次
表2-1:中國與東協雙邊貿易情況 18
表2-2: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意涵之「內外聯結」聯動關係 30
表3-1:中國「一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分佈 37
表3-2:中國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召開三次全體會議工作重點 40
表3-3:中國「東北辦」「關於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實施意見」 43
表3-4:中國「振興東北」政策主要措施 44
表3-5:東北三省「振興東北」政策主要措施 46
表4-1:2005年世界主要貿易國排名 53
表4-2:東北亞各國(地區)面積及人口情況 57
表4-3:東北亞各國(地區)經濟社會要素比較 57
表4-4:東北亞各國地區互補情況 58
表4-5:東北亞國家自然資源分佈狀況 59
表4-6:中國東北三省與東北亞國家經貿關係SWOT分析判斷 60
表4-7:2003~2005年東北三省GDP總量及增長情況比較 67
表4-8:2005年長三角、珠三角對外貿易總額與全國比較 69
表4-9:2003~2005年東北三省對外貿易主要指標比較 70
表4-10:2004年東北地區機電產品出口情況 71
表4-11:2004年東北三省出口貿易方式比較 72
表4-12:東北地區、長三角和珠三角實際利用外資額比較 79
表4-13:2003年東北三省外商實際投資額在三次產業構成情況 79
表4-14:2003年東北三省外商直接投資額在第二產業的構成 80
表4-15:2003年東北三省外商實際投資額在第三產業的構成 81
表4-16:2001~2004年黑龍江省對俄進出口情況 84
表4-17:韓國在中國投資地區分佈情況 89
表4-18:2005年遼寧省貿易夥伴進出口情況 90
表4-19:2005年1至6月黑龍江省貿易夥伴進出口情況 90
表4-20:2005年吉林省前10位貿易夥伴進出口情況 91
表4-21:遼寧、吉林、黑龍江口岸基本建設情況 93
表4-22:韓國貿易協會評估東北三省投資條件 99
表4-23:跨國公司2005-2007年在中國投資區位選擇企業數分佈 102
表5-1:中國自推行「振興東北」政策以來實施成果概況 107
表5-2:2000年各地區市場化程度、制度變遷情況與經濟發展水準的綜合比較 115
表6-1:各種自由貿易區協定對日本的影響 127
表6-2:各種自由貿易協定對韓國經濟的影響 128
表6-3:各種自由貿易協定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28
參考文獻
一、專書
1、2004年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年4月)
2、2004年遼寧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年4月)
3、上海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2003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國內及國際區域合作(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年4月)。
4、中國對外經濟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年4月)
5、吉林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年4月)
6、李靖宇,中國與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戰略對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7、汪斌,全球化浪潮中當代產業結構的國際化研究-以國際區域為新切入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5月)。
8、肖歡容,地區主義:理論的歷史演進(北京:北京廣播傳學院出版社,2003年)。
9、威文海,東北亞經貿合作全方位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5、孫海鳴、趙曉雷主編,中國區經濟發展報告-國內及國際區域合作,(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年)。
10、孫新,中日韓經濟合作促進東亞繁榮(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5年)
1 月)。
11、陳德昇,「『振興東北』策略設想與挑戰:市場轉型與比較觀點」,陳德昇、許光泰主編,振興東北政策、機遇與挑戰(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4年)。
12、陳棟生、王崇舉、廖元和主編,區域協調發展論(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年)
13、張蘊嶺,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14、張蘊嶺,世界區域化的發展與模式(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11月)。
15、張新穎,東北三省老工業基地經濟發展比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16、黑龍江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年4月)
17、黃范章,東亞經濟藍皮書2000~2005年(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年)。
18、馮之浚,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年8月)。
19、趙傳君,東北亞三大關係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1月)。
20、趙傳君,東北經濟振興與東北亞經貿合作(北京:社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2月)。
21、斐長洪,開放經濟新問題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2月)。
22、劉力、宋少華,「發展中國家經濟一體化新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北京:2002年8月)。
23、饒美蛟、李思名、師岳群主編,區域經濟合作-CEPA與珠三角及長三角(香港:商務印書館,2006年)。
二、期刊
1、丁四保,「東北現象癥結分析與出路探討」,現代城市研究(綜合開發研究院,2005年6月)。
2、王振鎖,「東亞區域經濟合作中的中國和日本」,遼寧行政學院季報(遼寧),第5卷第6期(2003年6月)。
3、史春陽,「中俄石油管道合作的現狀及前景分析」,東北亞研究,2004年第3期。
4、申炫國,「韓資企業對華直接投資特徵研究」,視角中文版,第6卷第3 期(2006 年7 月)。
5、江瑞平,構建中的東亞共同體:經濟基礎與政治障礙,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年第9期)。
6、李淑貞、江波、賀梅芬,「經濟合作新動向及對中國的啟示」,廣州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總第15期(2002年4月)。
7、李勇輝、李小平,「基於貿易與投資的中、韓、朝地區經濟合作研究」,亞太經濟(2005年2月)。
8、林金淑、林傑,「北韓經濟特區新動向及其有待解決的問題」,東北亞研究(2004年第1期)。
9、金明善、王厚雙,「日本對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的基本政策」,太平洋學報,1997年第2期。
10、於永波、陳麗薔,「論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經濟管理學報,1995年第5期。
11、周子衡,「中國經濟發展的地緣戰略與東亞經濟一體化」,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2004年第2期)。
12、范愛軍、于增成,「促進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政策建議」,亞太經濟,2005年1月。
13、徐坡嶺,「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障礙分析」,張蘊嶺主編,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4月)。
14、孫大爲、劉人境、汪應洛,「區域經濟合作的博弈論分析」,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第1期(1998年1月)。
15、孫亞鋒、李懷,「關於現代區域經濟合作的認識」,攀登,1997年第3期。
16、孫明德,「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前景與問題」,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7卷第1期(2004年1月)。
17、郭廷建,「東北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構想」;隋舵,「論東北老工業基地三省之間的協調發展」,學術交流,(哈爾濱),2004年9月。
18、梅林、徐效坡,「東北地區的區域演化與振興策略」,宏觀經濟管理(北京),總第273期(2006年9月)。
19、陸建人,「東北亞經濟合作:歷史回顧與當前進展」,東北亞研究,2005年第1期。
20、馮傑、宣曉偉,「中國區域增長格局和地區差距的變化與原因分析」,國研報告2006年8月。 
21、曹世功,「中韓經濟關係發展評估及展望」,東北亞研究(吉林),2004年第1期。
22、趙東波,「加強區域合作,共創『東北工業經濟圈』」,工業經濟(2003年 第10期)。
23、廉曉梅和冬勃-,「歷史的抉擇-振興東北:新世紀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決策」,國土資源,總第9期(2003年12月)。
24、遲福林,「政府轉型與東北振興」,經濟研究參考(北京),總第1933期(2005年5月)。
25、「東北亞老工業基地振興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吉林大學科學學報,2004年第1期(2004年1月)。
26、資訊匯要,吉林省圖書館編輯,總第83期(2006年2月)。
27、「日學者分析中國振興東北政策的重點及影響」,高層管理資訊海外版,總第1081期(2006年8月)。
三、英文期刊
A.Vamvakids,「Regiaonal Integr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Vol.12,1998。
四、報紙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哈爾濱日報,2004年2月9日
五、網站
1、中國網http://www.china.com.cn/。
2、中國經濟網http://big5.ce.cn/。
3、中華歐亞基金會http://www.fics.org.tw/。
4、中非合作論壇http://www.fmprc.gov.cn/zflt/chn/。
5、中國國家統計局網http://www.stats.gov.cn/。
6、中俄經貿合作網http://big5.mofcom.gov.cn/gate/big5/www.crc.mofcom.gov.cn/crweb/crc/index.jsp。
7、中國宏觀經濟資訊網http://www.macrochina.com.cn/info.shtml。
9、中國南南合作網http://www.ecdc.net.cn/。
10、中俄經貿網http://www.china-ru.com/。
11、中國外資網http://www.chinafiw.com/。
12、千龍網http://news.qianlong.com/。
13、全景網http://www.p5w.net/index.htm。
14、吉林省商務廳http://www.jldofcom.gov.cn/。
15、東方新聞網http://www.eastday.com/。
16、和平論談網http://www.fics.org.tw/eastasia/index.html。
17、南方週末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61026/。
18、南方網http://www.southcn.com/。
19、美國之音財經縱橫http://www.voanews.com/chinese/。
20、亞洲時報http://www.asiatimes-chinese.com/。
21、振興東北網http://chinaneast.xinhuanet.com/。
22、新華社網站http://www3.xinhuanet.com/。
23、黑龍江日報http://www.hljdaily.com.cn/。
24、黑龍江省商務廳http://www.hl-doftec.gov.cn/。
25、北韓日報http://chinese.chosun.com/big5/。
26、雲南電子政務門戶網http://www.yn.gov.cn/。
27、遼寧省外經貿廳http://www.lnsyt.gov.cn/default.asp。
28、國際在線http://gb.chinabroadcast.cn/。
29、農業部經濟信息專檔www.gd.agri.gov.cn。
30、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經貿合作資訊網http://www.lmsec.org/。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