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307201514405400
DOI 10.6846/TKU.2015.00334
論文名稱(中文) 莫泊桑小說《美男子》中人物與虛擬形象之描寫
論文名稱(英文)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 and the virtual image in Maupassant’s novel 《Bel-Ami》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La description du personnage et de l’image virtuelle dans le roman « Bel-Ami » de Maupassant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French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3
學期 2
出版年 104
研究生(中文) 林怡君
研究生(英文) Yi-Chun LIN
學號 60008006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5-05-14
論文頁數 14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鄭安群
委員 - 吳錫德
委員 - 林德祐
關鍵字(中) 莫泊桑
人物描寫
鏡像描繪
虛擬形象
關鍵字(英) Maupassant
Bel-Ami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
the description of the mirror image
the virtual image
第三語言關鍵字 Maupassant
Bel-Ami
la description du personnage
la description du miroir
l’image virtuelle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莫泊桑(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 1850 ~ 1893)是十九世紀後半期法國師承於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之風格的傑出作家,享有「短篇小說之王」的美譽。其中,莫泊桑最為人所知的短篇小說《脂肪球》《Boule de Suif》與長篇小說《她的一生》《Une vie》為他在法國文壇奠定了重要的地位。而莫泊桑的第二部長篇小說《美男子》《Bel-Ami》於一八八五年出版,這部經典作品也是莫泊桑長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本論文主要探究《美男子》《Bel-Ami》這部小說中對人物與事件多樣的描寫手法,其中以豐富的人物描寫手法、鏡像描繪,以及虛擬形象進行主要的研究。本論文總共分成三大部分進行探討。研究架構主要是以文本分析為主,第一章以探究「莫泊桑的文學創作觀」為主軸,研究莫泊桑是如何看待小說之創作,分析莫式之文學創作要素與理論,並且探討小說的基本結構,以及小說裡主要的敘事特徵。

    第二章嘗試採用敘事學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究小說中的描寫方法。第一節主要是以研究「服飾」與「空間環境」這兩種描寫方法為主,主要是分析小說中對於人物的外在描繪。第二節是對於人物目光的描寫予以分析。第三節則將對於小說中人物的慣性動作進行深入地剖析。

    第三章研究的主旨是探討小說中人物的虛擬形象。第一節先闡述與人物的虛擬形象有關聯的背景與來源,包括鏡子與幻象(le double)。第二小節主要是探究透過「鏡子」此一特殊媒介,來研究人物所展現出的虛擬形象,以及此種描寫手法與作用。第三節則將探究主角喬治‧杜洛華(Georges Duroy)與小說中出現的畫中人物─耶穌,分析兩者之間產生的重複性與其功用。
英文摘要
Maupassant (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 1850 ~ 1893) was an outstanding 19th-century French writer, who is a protege of Flaubert(Gustave Flaubert). He also has the reputation of “the king of the short story”. As the best known creations of Maupassant, the short story Boule de Suif and the novel Une vie, which were made to help Maupassant hol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French literary. And Maupassant’s second novel, Bel-Ami, which was published in 1885, is one of the masterpieces of his novels.

    This Thesis is to research the diverse descriptions of the characters and events in the novel Bel-Ami, which is focu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 and the mirror image, as well as the virtual image.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main research i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text.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main topic is “the literary writing concept of Maupassant” to explore how he handles literary creation, as well as the elements and the theory of literary writing. Besides, we must also figure out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the main narrative features of the novel.

    In the second chapter,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narratology, we try to analyse the mode of description in the novel. The main study of the first section is “costume” and “space environment”. These two descriptive methods are mainly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external description in the novel. Section II is to analyze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s gaze. Section III is to analyze “the habitual action of the character” in the novel.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main gist is to explore the virtual image of the character in the novel. At first, section I is going to describe the background and the source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virtual image, including mirror and illusion (le double). Then, section II is mainly to explore how Maupassant used “mirror” as the particular media to express the virtual image of the character, also the method and the effects of the description. At last, section III is going to analyze the repeatability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roles Georges Duroy and Jesus of the painting in this novel.
第三語言摘要 Guy de Maupassant est né le 5 août 1850 et mort le 6 juillet 1893 à Paris. Il est un écrivain français, qui est un protégé de Gustave Flaubert. Surtout, Maupassant est renommé pour ses nouvelles et ses contes, il a aussi la réputation de “le roi du récit court”. En outre, Maupassant a également un grand succès sur le roman. Par exemple, son deuxième roman, Bel-Ami, a été publié en 1885. Cette littérature classique non seulement a présenté 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 mais aussi a exposé le phénomène hideux de la société, la politique et les médias dans cette période. Cet écrivain distingué et fécond, Guy de Maupassant, je l’ai su la première fois en classe de littérature française, a également lu son œuvre remarquable, Une vie, et m’a laissé une impression très profonde. En plus, après avoir lu le roman Bel-Ami de Maupassant, on peut trouver qu’il y a les manières diverses pour décrire les personnages et les événements dans cet œuvre. Et puis, Maupassant a utilisé les nombreux milieux pour les bien dépeindre et représenter. Dans ce mémoire, le roman Bel-Ami est d’être comme le texte de l’étude, et il y a deux méthodes de recherche : l’analyse du texte et la recherche narrative. Cette étude est divisé en trois parties. D’ abord, le sujet de chapitre I est “Le concept de l’écriture littéraire de Maupassant”, c’est pour faire la recherche de la théorie littéraire de Maupassant, et puis, discuter la structure principale et les particularités narratives du roman. Ensuite, le sujet de chapitre II est “La manière et la caractéristique de la description du personnage dans « Bel-Ami »”. C’est un chapitre qui utilise la narratologie d’analyser les descriptions dans ce roman et principalement de faire l’étude sur les descriptions des vêtements, l’environnement de l’espace, le regard et l’action habituelle du personnage. En finale, le sujet de chapitre III est “L’image virtuelle dans « Bel-Ami »” et c’est l’extension du deuxième chapitre. Dans ce chapitre, on va discuter le contexte et l’origine qui ont associé à l’image virtuelle, y compris le miroir et le double. De plus, par le milieu du miroir pour analyser la description du miroir et l’image virtuelle dans ce roman. En outre, on va également rechercher les similarités et les fonctions entre le rôle principal, Georges Duroy et Jésus de la peinture dans le roman.
論文目次
目錄

緒論1
I.  研究動機1
II. 研究方法5
III. 文獻分析8
IV.  名詞釋義11

第一章	莫泊桑的文學創作觀16
第一節  莫泊桑及其創作16
第二節  文學創作之關鍵要素26
第三節 《美男子》之基本結構與敘事特徵41

第二章 《美男子》中之人物描寫手法與特色57
第一節  有形之媒介58
第二節  無形之媒介:目光72
第三節  人物之慣性動作87

第三章 《美男子》中之虛擬形象104
第一節  背景與來源104
第二節  鏡子之媒介106
第三節  畫作中之虛擬人物118

結論128

參考書目132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原文書目】

Bayard, Pierre, Maupassant, juste avant Freud, Paris : Minuit, 1994.
Bonnefis, Philippe, Comme Maupassant, Lille :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Lille, 1981.
Campa, Cosimo, Maupassant, Studyrama, 2004.
Castex, Pierre-Georges, Le conte fantastique en France : de Nodier à Maupassant, Paris : J. Corti, 1951, 1987.
Danger, Pierre, Pulsion et désir dans les romans et nouvelles de Guy de Maupassant, Paris : Librairie Nizet, 1993.
Delaisement, Gerard, La modernité de Maupassant, Paris : Rive droite, 1995.
Desaintghislain (Christophe), Morisset (Christian), Lasowski (Patrick Wald), Littérature, français : Classe des lycées, Nathan, 2007. 
Dumesnil, René, Guy de Maupassant, Paris : Jules Tallandier, 1979, 1999.
Forestier, Louis (sous la direction), Maupassant et l’écriture : actes du colloque de Fécamp, 21-22-23 mai 1993, Paris : Nathan, 1993.
Frebourg, Olivier, Maupassant, le clandestin, Paris : Gallimard, 2009.
Genette, Gérard, Figures III, Paris : Éditions du Seuil, 1972.
Giacchetti, Claudine, Maupassant : espaces du roman, Librairie Droz, 1993.
Greimas, Algirdas Julien, Maupassant : la sémiotique du texte : exercices pratiques, Paris : Seuil, 1976.
Greimas, Algirdas Julien, Sémantique structurale : recherche de méthode, Paris :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86.
Hennebelle, Guy, Maupassant à l’écran, Cinémaction, 1993.
James, Henry, Sur Maupassant ; précédé de L’art de la fiction, Bruxelles : Editions Complexe, 1987.
Lanoux, Armand, Maupassant le Bel-Ami, Paris : B. Grasset, 1995.
Le Blay, Frédéric, Bel-Ami - Guy de Maupassant, Bréal, 1999.
Leclerc, Yvan (sous la direction), Flaubert, Le Poittevin, Maupassant : une affaire de famille littéraire : actes du colloque de Fécamp, 27-28 octobre 2000, Rouen : Publications de l’Université de Rouen, 2002.
Maupassant, Guy de, Sur l’eau, Paris : Gallimard, 1888.
Maupassant, Guy de, Bel-Ami, Paris : Gallimard, 1973.
Maupassant, Guy de, Contes et nouvelles, Paris : Gallimard, Bibliothèque de la Pléiade, tome 1, 1974.
Maupassant, Guy de, Pierre et Jean, Paris : Gallimard, 1982.
Maupassant, Guy de, Pour Gustave Flaubert, Editions Complexe, 1986.
Maupassant, Guy de, Toine, Paris : Gallimard, 1991.
Maupassant, Guy de, Chroniques, édition complète et critique présentée par Gérard Delaisement, Paris : Rive droite, 2003.
Maupassant, Guy de, Les chroniques politiques de Guy de Maupassant, présentation et étude par Gérard Delaisement, Paris : Rive droite, 2006.
Morand, Paul, Vie de Guy de Maupassant, Paris : Pygmalion, 1998.
Prince, Gerald, Narrative as Theme : Studies in French Ficti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2.
Propp, Vladimir, Morphologie du conte, Paris : Seuil, 1970.
Quesnel, Alain, Premières leçons sur les romans de Maupassant, Paris :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99.
Ricoeur, Paul, La grammaire narrative de Greimas, Paris : Groupe de Recherches semio-linguistiques, 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1980.
Rochefort-Guillouet, Sophie, Etude sur Maupassant et le roman, Paris : Ellipses, 1999.
Rey-Debove, Josette (sous la direction), Dictionnaire du français. Le Robert & Cle international, Paris : Le Robert, Cle, 1999.
Salem, Jean, Philosophie de Maupassant, Paris : Ellipses, 2000.
Satiat, Nadine, Maupassant, Paris : Flammarion, 2003.
Schasch, Nafissa A.-F., Guy de Maupassant et le fantastique ténébreux, Paris : Librairie A.-G. Nizet, 1983.
Serceau, Michel, Le mythe, le miroir et le divan : pour lire le cinéma, Villeneuve d’Ascq :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u Septentrion, 2009.
Tassart, François, Souvenirs Sur Guy de Maupassant - Par François, son valet de chambre (1883-1893), Villeurbanne : Editions du Mot Passant, 2007.
Todorov, Tzvetan, Grammaire du Décaméron, The Hague - Paris : Mouton, 1969.
Turnell, Martin, The art of French fiction, New York : New Directions, 1959.
Editeurs français réunis, Europe revue liiteraire mensuelle - Guy de Maupassant, No. 772-773, Scandéditions, 1993.

【譯文書目】

皮埃爾‧布呂奈爾(Brunel, Pierre)等,《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史》,鄭克魯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史蒂文‧科恩(Cohan, Steven)、琳達‧夏爾斯(Shires, Linda M.),《講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張方譯,板橋:駱駝出版社,1997。
托爾斯泰(Tolstoy, Leo, graf)等,《世界七大作家》,林菁譯,臺北:大漢出版社,1977。
狄倫‧伊凡斯(Evans, Dylan),《拉岡精神分析辭彙》,劉紀蕙等譯,臺北:巨流 
圖書公司,2009。
高爾德(Coulter, Stephen),《莫泊桑傳》,蕾蒙譯,志文出版社,1976。
泰瑞‧伊果頓(Eagleton, Terry),《文學理論導讀》,吳新發譯,臺北:書林,1993。
馬克‧安德里(Andry, Marc),《漂亮朋友:莫泊桑外傳》,楊松河譯,臺北:林鬱文化,1994。
格雷馬斯(Gremas, Algirdas Julien),《結構語義學》,蔣梓驊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
格雷馬斯(Gremas, Algirdas Julien),《符號學與社會科學》,徐偉民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
康洛甫(Komroff, Manuel),《長篇小說作法研究》,陳森譯,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75。
莫泊桑(Manpassant, Guy de),《兩兄弟》,黎烈文譯,志文出版社,1976。
莫泊桑(Manpassant, Guy de),《莫泊桑精選集》,柳鳴九編選,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7。
莫泊桑(Manpassant, Guy de),《一生∕漂亮朋友》,盛澄華、張冠堯譯,臺北:光復書局,1998。
莫泊桑(Manpassant, Guy de),《戲謔天空下的大師:莫泊桑和他的情人》,顏湘如譯,臺北:高寶國際,1999。
莫泊桑(Manpassant, Guy de),《莫泊桑短篇全集(之二)》,蕭逢年譯,志文出版社,1992。
莫泊桑(Manpassant, Guy de),《莫泊桑短篇全集(之四)》,蕭逢年譯,志文出版社,1992。
莫泊桑(Manpassant, Guy de),《莫泊桑短篇全集(之五)》,蕭逢年譯,志文出版社,1995。
莫泊桑(Manpassant, Guy de),《莫泊桑短篇全集(之六)》,蕭逢年譯,志文出版社,1997。
莫泊桑(Manpassant, Guy de),《莫泊桑小說精選》,顏湘如譯,臺北:高寶國際,2006。
莫泊桑(Manpassant, Guy de),《莫泊桑短篇小說精選》,柳鳴九、桂裕芳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 
普羅普(Propp, Vladimir),《故事形態學》,賈放譯,北京:中華書局,2006。
傑哈‧簡奈特(Genette, Gérard),《辭格第三集》,廖素珊、楊恩祖譯,臺北:
時報文化,2003。
雷納(Rayner, Clare),《莫泊桑》,杜矜譯,臺北:名人出版社,1980。
熱拉爾•熱奈特(Genette, Gérard),《敘事話語 新敘事話語》,王文融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熱拉爾•熱奈特(Genette, Gérard)等,《文學理論精粹讀本》,閻嘉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其他相關專書】

王向峰,《現實主義的美學思考》,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
王陽,《小說藝術形式分析:敘事學研究》,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王國芳、郭本禹,《拉岡 = Lacan》,臺北:生智文化事業公司,1997。
王先霈、王又帄,《文學理論批評術語匯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冉欲達,《文學描寫技巧》,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8。
江伙生、蕭厚德,《法國小說史》,志一出版社,1996。
李明濤,《莫泊桑》,臺北:國家出版社,1994。
李幼蒸,《語義符號學:意義的理論基礎》,臺北:唐山,1997。
李幼蒸,《理論符號學導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何欣,《現代歐美文學概述(上):象徵主義至二次大戰》,臺北:書林,1996。
何欣,《現代歐美文學概述(下):二次大戰後至六○年代》,臺北:書林,1996。
吳效剛,《現代小說︰敘述形態與人本價值思想》,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周可,《西方古典文學導引》,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周樹華、蘇子中,《西方傳統文學研究方法‧神話原型批評》,臺北:行政院文化 
建設委員會,2010。
侯會,《文學之旅4:世界文學五千年》,臺北:洪葉文化,1996。
孫席珍,《莫泊桑生活》,上海:世界書局,1929。
唐珍,《莫泊桑:神秘的「漂亮朋友」》,遠方出版社,1997。
茅盾,《西洋文學通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逄塵瑩,《法國文學面面觀》,志一出版社,1997。
翁振盛、葉偉忠,《敘事學‧風格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10。 
陳振堯,《法國文學史》,臺北:天肯文化出版,1995。
曹讓庭,《歐洲近代文學論評》,臺北:臺灣商務,1996。
莫渝,《法國文學筆記》,臺北:桂冠,2000。
莫渝編,《塞納河畔─法國文學掠影》,臺北:華成圖書,2003。
黃晉凱、李明濱等,《西洋文學導讀(上)》,臺北:昭明,2000。
黃晉凱、李明濱等,《西洋文學導讀(下)》,臺北:昭明,2000。
郭鴻,《現代西方符號學綱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張英倫,《永恆的流星:莫泊桑傳》,上海:湖南文藝出版社,1995。
馮化太,《莫泊桑:從沒落貴族到小說巨匠》,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2。
楊桂榮,《記敘文寫作技巧》,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
黎烈文,《法國文學巡禮》,臺北:志文出版社,1973。
劉俐俐,《中國現代經典短篇小說文本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蔣承勇,《十九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現代闡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0。
盧月化,《十九世紀法國文學(二)》,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5。
盧月化,《西洋文學介紹》,臺北:臺灣商務,1995。
羅鋼,《敘事學導論》,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
羅小東,《話本小說敘事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
顧正萍,《從「介入境遇」到「自我解放」:郭松棻再探》,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12。

【期刊資料及文獻】

黃瑞芬,〈Notre amour ─ 我們的愛〉,《巴黎視野》,第廿六期,103年3月1日,頁41-42。
王冰,〈皎皎雙子星 ─《娜娜》與《漂亮朋友》賞析評論〉,《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頁141-143。
白紅霞,〈走近莫泊桑〉,《閱讀與鑒賞》,2005年第4期,頁39-43。
吳錫徳,《莫泊桑‧說寫故事的高手》導讀,商周出版,2005。 
吳雯雯,〈莫泊桑小說中的隱藏藝術〉,《文學教育》,2011年第2C期,頁24-25。
李丹,〈從《小說》看莫泊桑的文學創作觀〉,《文教資料》,2008年第36期,頁  
20-22。
陶斯敏,〈《漂亮朋友》賞析〉,《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2年第4期,頁64。
賀小華,〈莫泊桑中短篇小說的藝術風格解讀〉,《飛天》,2010年第10B期,頁  
56-57。
馮淵,〈莫泊桑:漂亮朋友〉,《新語文學習(高中)》,2010年第11期,頁51-54。
顏坤琰,〈莫泊桑的生命悲歌〉,《世界文化》,2003年第4期,頁26-27。

【國內論文】

王秋琪,《莫泊桑短篇小說中的「妓女」類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
黃士賢,《莫泊桑小說《美男子》中喬治杜華的人物分析》,輔仁大學法國語文學
系,碩士論文,2009。
程芸生,《莫泊桑筆下的第二性》,輔仁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1990。 
廖淑妹,《“兩兄弟”一書中之描寫技巧與心理分析》,文化大學西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 
蔡艾倫,《巴爾札克小說《高老頭》之敘事研究》,淡江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 
簡于芳,《班加曼•貢思當在《阿道爾夫》中的寫作藝術》,淡江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
嚴瑞芝,《莫泊桑“她的一生”一書中小說技巧之分析與研究》,文化大學西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5。 

【網路資源】

Maupassant par les textes, Site de l’ Association des Amis de Guy de Maupassant : http://maupassant.free.fr/
Marche sur les eaux : http://fr.wikipedia.org/wiki/Marche_sur_les_eaux
鄭安群,〈莫泊桑小說文本中的「真實」再造(II-I)〉,國科會計畫,2009年08
月 ~ 2010年07月:科技部 http://www.most.gov.tw/mp.aspx,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RB http://www.grb.gov.tw/

【相關電影】

Bel-Ami de Philippe Triboit (2005)
漂亮朋友Bel-Ami de Declan Donnellan / Nick Ormerod (2012)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