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307201510103300
DOI 10.6846/TKU.2015.00318
論文名稱(中文) 分享式閱讀教學應用於國小一年級新住民學生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n Action Research of Applying the Teaching of Shared-book Reading for the First-Grade Students of New Inhabitant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3
學期 2
出版年 104
研究生(中文) 林妙玲
研究生(英文) Miao-Ling Lin
學號 70275002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5-06-15
論文頁數 18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雅芳(changyafung@gmail.com)
委員 - 薛雅慈(120847@mail.tku.edu)
委員 - 林文韵(wei lynn0304@hotmail.com)
關鍵字(中) 分享式閱讀
行動研究
國小一年級新住民學生
關鍵字(英) Shared-book reading
action research
first-grade students of new inhabitant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法探討分享式閱讀教學應用於國小一年級新住民學生之實施歷程與結果。行動研究共分為三個階段,透過質性觀察,了解國小一年級新住民學生在閱讀行為與理解能力之轉變。教師在分享式閱讀教學活動中,透過不斷的行動、觀察、對話、省思與修正,解決所遇到的困難,同時將實施的歷程詳實紀錄、整理並分析資料,以期獲得結論並提供參考。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如下:
壹、分享式閱讀教學前的閱讀行為
  一、新住民學生對中文書籍的閱讀未具經驗
  二、閱讀專注度短暫且容易分心
  三、好的閱讀氛圍很重要
  四、閱讀習慣需要教師協助建立
貳、分享式閱讀教學期間的閱讀行為
  一、分享式閱讀教學讓閱讀更有吸引力
  二、閱讀習慣的建立需要長期且連續不斷的進行閱讀活動
  三、同儕的支持可以讓閱讀的時間持久
  四、教師的引導對個案閱讀的學習很重要
参、分享式閱讀教學期間的閱讀理解
  一、理解詞彙的真正涵義,對新住民學生很困難
  二、分享式閱讀教學可以幫助新住民學生達到閱讀理解
肆、教師在研究歷程中的困境與專業成長
  一、分享式閱讀教學可以幫助新住民學生搭建閱讀學習鷹架
  二、在教學現場中進行質性觀察,讓教師更能了解新住民學生的閱讀困境
  三、協同教師可以增進教學成長
伍、研究建議
  一、可延長分享式閱讀教學活動的時間
  二、將分享式閱讀課程結合識字教學
  三、可將分享式閱讀教學運用於語文科低成就的學生
  四、可探討分享式閱讀教學和學童進行閱讀時間長短的相關性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process and the outcom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shared-book reading for the first-grade students of new inhabitant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by action research. The action research process was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ew-inhabitants students’ reading behavior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y was investigated by qualitative observations. During the teaching of shared-book reading, the teacher dealt with difficulties by continuous actions, observations, dialogues, reflections, and correc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data of the practicing process were thoroughly and accurately recorded, reorganized, and analyzed to come to a conclusion and to provide relevant suggestions. Th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reading behavior before the teaching of shared-book reading 
(1) The students of new inhabitants were inexperienced in reading Chinese books.
(2) The students’ concentrations on reading were short and they were easily distracted.
(3) A good reading atmosphere was important.
(4) The students needed help from teachers to develop reading habits.
2. The reading behavior during the teaching of shared-book reading
(1) The teaching of shared-book reading made reading more attractive.
(2) Long-term and continuous reading activities were needed to develop reading habits.
(3) Peer support could make the time of reading last longer. 
(4)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wa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tudents to learn reading.
3. The reading-comprehension ability of new-inhabitant students during the teaching of shared-book reading
(1) It was very difficult for new-inhabitant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real meaning of Chinese vocabularies.
(2) The teaching of shared-book reading could help new-inhabitant students achieve the goal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4.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of the teacher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1) The teaching of shared-book reading could help new-inhabitant students build the scaffolding of reading.
(2) Qualitative observations in the teaching field made teachers understand more about the reading difficulties of new-inhabitant students.
(3) Teacher collaboration coul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5. Suggestions of this study
(1) The time for applying the teaching of shared-book reading could be extended.
(2)The teaching of shared-book reading c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3) The teaching of shared-book reading could be applied to the students who have low achievement in language learning.
(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ing of shared-book reading and the length of students’ reading time can be further explore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表 次	iv
圖 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壹、研究目的	6
貮、待答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壹、新住民學生	6
貳、分享式閱讀教學	7
參、閱讀行為	7
肆、閱讀理解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新住民學生及其學習現況探討	9
壹、影響新住民學生語文學習之探究	10
貳、政府對新住民學生教育改進措施	16
參、新住民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實徵研究分析	19
第二節 分享式閱讀教學	20
壹、分享式閱讀教學意涵	20
貮、分享式閱讀教學的理論基礎	21
參、分享式閱讀教學的價值	24
肆、分享式閱讀教學的方法	28
伍、低年級閱讀能力指標分析	29
陸、分享式閱讀實徵研究	31
第三節 閱讀理解	32
壹、閱讀的意義與行為	32
貳、閱讀理解模式	37
參、閱讀理解發展階段	41
肆、閱讀理解歷程	4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7
壹、研究方法的選擇-行動研究法	47
貳、行動研究歷程	48
参、教學設計	50
第二節  研究設計	51
壹、研究架構	51
貳、研究流程	52
第三節  研究場域的脈絡與研究者的角色	54
壹、研究場域	54
貮、研究對象的描述	57
参、研究者角色	63
第四節 教學活動	64
壹、閱讀書目難易度分析	64
貳、閱讀書目分類	68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69
壹、資料蒐集的方法	70
貳、資料整理	72
参、資料的信效度	7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7
第一節  分享式閱讀教學前之閱讀行為	77
壹、概述	77
貳、閱讀行為特徵	78
第二節 分享式閱讀教學活動中的閱讀行為	90
壹、概述	90
貳、教學活動期間閱讀行為特徵	91
第三節 分享式閱讀教學活動中的閱讀理解	117
壹、概述	117
貳、教學活動期間閱讀理解能力特徵	118
第四節 教師在研究歷程中的困境與專業成長	133
壹、困境與解決	134
貳、專業成長	142
第五節 研究限制	1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7
第一節 結論	147
壹、分享式閱讀教學前新住民學生之閱讀行為	147
貳、分享式閱讀教學期間的閱讀行為	148
參、分享式閱讀教學期間的閱讀理解	149
肆、教師的專業省思與成長	150
第二節 建議	151
壹、給教師的建議	151
貳、給學校的建議	152
參、給新住民學生家長的建議	153
肆、給未來研究人員的建議	153
參考文獻	155
中文部分	155
英文部分	163
附錄	164
附錄一家長同意書	164
附錄二新住民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實徵研究分析	165
附錄三分享式閱讀實徵研究	167
附錄四閱讀教學教案	169
附錄五晨讀行為觀察記錄表	183
附錄六分享式閱讀教學指導記錄表	184
附錄七個案晨讀觀察記錄彙整表	185
附錄八分享式閱讀教材內容說明	188

 
表 次
表2-1-1  98-102學年度新住民學生就讀國小人數統計表	9
表2-1-2  幼稚園經驗與閱讀成績比例表	11
表2-1-3  新住民學生生活適應與學校學習之重大政策一覽表	17
表2-1-4  幫助新住民女性生活適應之重大政策一覽表	18
表2-2-1  精讀(INTENSIVE READING)與大量閱讀(EXTENSIVE READING)的對照	25
表2-3-1  閱讀行為的內涵	36
表3-1-1  教學設計	50
表3-3-1  陽光國小閱讀推展的SWOTS分析表	55
表3-4-1  閱讀書目第1-5本文長分析	65
表3-4-2  閱讀書目第6-9本文長分析	66
表3-4-3  故事難易度評量項目分析	68
表3-5-1  家庭閱讀環境及閱讀習慣訪談大綱	71
表3-5-2  資料編碼系統說明表	72
表3-5-3  檢核者介紹	74
表4-2-1  分享式閱讀教學前與分享式閱讀教學後,個案閱讀時間的比較	100
表4-2-2  行動研究階段,個案閱讀班級圖書與重複閱讀分享式書籍時間的比較	103

 
圖 次
圖1-1-1  臺灣2011與2006年國際分級水準的學生人數百分比分布	4
圖2-1-1  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表	13
圖2-3-1  PIRLS兒童閱讀發展階段圖	43
圖3-2-1  教學架構圖	51
圖3-2-2  研究流程圖	52
圖3-3-1  父母親學歷分析圖	58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秀梅 (2010)。國小學生家庭閱讀環境、班級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王學靜 (2011)。全語言教育歷程之實踐—以青青國小二年甲班學童臺語能力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瓊珠 (2003)。Marzano,R.&Paynter,D.原著(1994)。讀寫新法:幫助學生學習讀寫技巧。臺北:高等教育。
王瓊珠 (2004)。故事結構教學加分享閱讀對增進國小閱讀障礙兒童讀寫能力與故事結構概念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5(2),1-22。
王瓊珠 (2012)。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臺北:心理出版。
方子華 (2003)。國小學生家庭閱讀活動、學校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內政部戶政司(2013)。人口政策白皮書及實施計畫之研究。2013.07.12。取自
http://www.ris.gov.tw/zh_TW/c/document_library/get_file?uuid=6ef3e274-b225-4b21-bcb2-5a24a03f562f&groupId=10157
尤正琦 (2007)。國小學童的內、外在學習動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伍新春、郭卉菁 (2004)。國外分享式閱讀的理論與實踐。教育專刊,1,58-59。
呂淑華 (2010)。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態度及閱讀理解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連珠 (2006)。全語言教學。臺北:心理出版。
李靖怡 (2012)。運用分享式閱讀教學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動機與行為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李正聖 (2006)。不同形式的前導組體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在科學性文章閱讀理解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燕妮 (2007)。分享式閱讀對國小低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及閱讀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吳阿燕 (2010)。台北縣國民小學新住民女性學員對學校支持系統滿意度及其問題之研究滿意度及其問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宜錞 (2005)。外籍配偶子女之家庭學習環境對其國語文能力發展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芝儀、李奉儒譯 ( 1995)。Micheal Quinn Patton 著。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市:桂冠圖書。
佐藤學、黃郁倫、鐘啟泉譯 (2012)。學習的革命 從教室出發的改革。臺北市:天下雜誌。
周昱君 (2014)。家庭社經地位、教育資源對幼兒認知能力表現的影響:學前教育機會均等的檢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周芷誼 (2006)。閱讀環境與學童閱讀態度相關之研究-以彰化縣一所國小五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尚榮安譯 (2005)。個案研究法。新北市:弘智出版。
林佩蓉 (1999)。快樂的學習:全語言幼稚園的一天。台北:光佑文化。
林佳慧 (2004)。低收入幼兒家庭親子共讀類型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翠玲 (2007)。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認字能力、閱讀流暢度及閱讀理解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林麗卿 (2005)。小小文字探索家-全語言的新思維。臺北:華騰文化。
林建平 (1997)。學習策略-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林清山譯(1990)。Richard,E Mayer著。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姚育儒 (2009)。家庭閱讀活動、閱讀行為與閱讀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柯華葳 (2007)。PIRLS 2006說了什麼。http://lrn.ncu.edu.tw/pirls/961213.html
柯華葳 (2008)。PRILS(2006)台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http://lrn.ncu.edu.tw/pirls/PIRLS%202006%20Report.html
柯華葳 (2013)。PIRLS 2011報告 台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http://lrn.ncu.edu.tw/Teacher%20Web/hwawei/Project/PIRLS%202011%E5%AE%8C%E6%95%B4%E5%A0%B1%E5%91%8A.pdf
柯淑惠 (2004)。外籍母親與本籍母親之子女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以基隆市國小一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洪蘭 (2001)。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挑戰:一個小學老師如何準備自己。全國兒童閱讀種子教師研習會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洪蘭 (2007)。從小開始打造閱讀習慣。2007/4/26 [教育好夥伴]廣播節目。
洪采菱 (2007)。廣泛閱讀與重複閱讀教學法對國小一年級學童識字能力、口語閱讀流暢力及閱讀理解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柳榮達 (2013)。新北市國民小學新住民子女生活適應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施靜芬 (2009)。新移民子女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臺北市。
夏曉鵑 (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39,45-92。
夏曉鵑 (2005)。不要叫我外籍新娘。臺北市:左岸文化。
徐秀碧 (2008)。新移民子女閱讀能力與家庭學習環境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孫曉雯 (2010)。題幹式與6W提問策略對不同閱讀理解能力之六年級學生在閱讀理解歷程與布題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孫千淑 (2012)。分享式閱讀教學對提升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唐淑芬、黃沛文等 (2007)。新住民子女教育困境與因應策略。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24(6)。
翁惠娟 (2013)。大埔鄉新住民在台婚姻生活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張芳全 (2005)。外籍配偶子女的教育問題及其政策規劃。國民教育,45(4),32-37。
張靖如(2012)。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四年級新住民學生閱讀動機及自我概念(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張淑猜 (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習本國國語文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張鑑如 (2002)。推動親子共讀之研究。國民教育,42(5),43-49。
張怡婷 (2003)。個人認知風格、班級閱讀環境與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張憲崇 (2011)。新移民子女學習風格與學習成就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張春興 (2001)。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教育部統計處(2014) 新移民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統計94-102學年度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4075&Page=20046&Index=5&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教育部統計處(2014) 縣市別學生數80-102學年度
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4075&Page=20046&Index=5&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教育大辭書(2000)。http://terms.naer.edu.tw/
許淑雲 (2009)。臺北市國小家長參與兒童閱讀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淑芬 (2007)。臺北市國小教師實施閱讀教學現況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麗鈞 (2010)。家庭閱讀環境、學校閱讀環境與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能力及閱讀動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教育大學,臺南市。
許麗瑩 (2007)。國語文閱讀理解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以臺北市國小五年級的一個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清淵 (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社會自主性知持、閱讀字我決定動機與閱讀行為知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昭蓉 (2006)。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閱讀障礙學童寫作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陳瑞貞 (2014)。心智圖教學策略對國小四年級閱讀理解與閱讀心得寫作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玥 (2009)。金門縣國小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語文學習成就探究─新移民子女與本國籍子女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俊翰、梁育維 (2009)。國小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相關性探究。
陳海泓 (2008)。紙本閱讀和電腦閱讀文章對國小五、六年級學生閱讀理解之影響。教育學誌,20,121-168。
陳幗眉、洪福財 (2009)兒童發展與輔導。台北市:五南。
陳曉卉 (2009)。國小學童班級閱讀環境、教師閱讀教學信念與閱讀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怡琪 (2011)。多層次提問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理解、閱讀理解後設認知與閱讀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麗夙 (2014)。概念導向閱讀教學融入社會學習領域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閱讀理解策略運用能力及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莊淑雅 (2012)。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研究--以模擬PIRLS文本.試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淑君 (2003)。國小學童聽覺理解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黃秉浤 (2013)。新住民子女親子溝通與同儕互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黃秀琪 (2012)。閱讀行為與寫作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黃之泓 (2012)。拒絕再製,與多元文化教學:以東南亞新住民子女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黃家瑩 (2006)。國小高年級學生家庭閱讀環境、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舒勤 (2008)。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閱讀環境、閱讀理解策略與閱讀理解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明煌 (2008)。國小外籍配偶子女與本國籍配偶子女先備知識、注音符號能力、識字量、閱讀流暢與閱讀理解關係之研究-以台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黃瑋芸 (2008)。新住民子女個人經驗敘說之內容、結構與意義(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秀琪(2012)。閱讀行為與寫作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楊佩玲 (2013)。閱讀知能指標檢測分享式閱讀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台中市龍津國小三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楊惠真 (2008)。國小學童親子共讀.班級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 (2011)。臺灣PISA 2009結果報告。台北市:心理。
趙景宜(2010)。國小低年級新住民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鄧文 (2012)。多元媒材融入分享式閱讀方案對發展遲緩兒童閱讀行為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葉玉玲 (2006)。新移民女性子女家庭閱讀環境與學業成就,學習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葉宛婷 (2005)。互動式繪本教學提升國小學童科學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廖曉慧 (2004)。文化不利地區教學問題之研究-從教師觀點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齊若蘭、游常山、李雪莉等 (2003)。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頁65。臺北:天下雜誌。
劉淑芳 (2010)。新移民女性社會參與之研究-以桃園縣外配通譯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元智大學,桃園縣。
劉漢玲 (2004)。推動親子共讀活動與幼兒閱讀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奕佩 (2006)。家庭社經地位、父母參與、父母期望與國小六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劉孟蓁 (2010)。分享式閱讀之情緒教育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情緒智力與憂鬱傾向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劉兆文、陳怡欣(1999)。從閱讀的認知歷程談有效教學策略。教師天地,102,78-85。
劉美慧、陳麗華(2000)。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模式及其應用。花蓮師院學報2000, 10期,101-126。
劉佩雲、簡馨瑩、宋曜廷 (2003)。國小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教育研究資訊,十一卷六期,135-158。
鄭秋嬋 (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新住民與非新住民學生家庭閱讀與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鄭如君 (2011)。小組分享式閱讀《伊索寓言》對國中一年級學生在字彙能力與學習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賴盈君 (2000)。國小二年級國語科實施全語取向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蔡依真 (2008)。別再叫我文化不利--弱勢學童課外閱讀行為之個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蔡淑玲 (2006)。國小學童家庭環境、班級閱讀環境與閱讀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蔡瑜馨 (2012)。母親國籍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學習成就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蔡慧美 (2008)。整合大量閱讀與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蔡榮貴、黃月純 (2004)。台灣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與因應策略。台灣教育,626,32-37。
蔡清田 (2004)。課程發展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鄧蔭萍 (2007)。探討東南亞新移民女性子女教養經驗與困境。家庭教育雙月刊,6,7-12。
謝美寶 (2003)。國小學生閱讀態度、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謝瓊瑩 (2011)。分享式閱讀教學提升語言發展遲緩幼兒口語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慶皇 (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戴敬蓉 (2008)。織網教學法對國小三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鍾文悌 (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鍾添騰 (2002)。閱讀與寫作整合的教學研究。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13(4),16-38
應冬梅 (2008)。國小高年級學生家庭閱讀環境、閱讀行為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顏慧敏 (2012)。從閱讀記錄本探索全語言教室中幼兒之借書行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魏嘉慧 (2010)。國小四年級國語科常用閱讀測驗之內容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魏靜雯 (2003)。心智繪圖與摘要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與摘要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顏寧譯 (2011)。質性研究。臺北市:五南。
羅美紅 (2005)。東南亞外籍母親對子女教養信念之探討-以大台北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蘇郁婷 (2012)。在全語言課程中建置幼兒閱讀評量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英文部分
Berger, E. H. (1991). Parent involvement: Yesterday and today.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1(3), 209-219V
Burkam, D. T., Ready, D. D., Lee, V. E., & LoGerfo, L. F. (2004). Social-class differences insummer learning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first grade: Model specification and estimation.Sociology of Education, 77, 1-31.
Goodman (1996). On Reading. Portsmouth, NH:Heineman.
Lincon,Y.S.,Guba,E.G.(1985).Naturalistic Inquiry. Newbury Park,CA:SAGE Publications,Inc.
Perfetti,C.A.(1985).Reading ability.New York:Oxford Univ.press.
Rosenshne,B.,&Stevens,R.(1984).Classroom instruction in reading. In P.D. Pearson,R.Barr,M.L.Kamil,&P.B.Mosenthal(Eds),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pp.745-798).New York :Longman.
Samuels,S.J.(1979).The method of repeated readings. The Reading Teacher,32, 403-408.
Weaver,c.(1990) Understanding whole Language:From principles to practice Portsmouth,N.H. :Heineman; Tornoto: Irwin Publishing.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