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307201220173200
DOI 10.6846/TKU.2012.00492
論文名稱(中文) 非政府組織在兩岸文化交流中之功能-以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he Functions of NGO in Intercommunion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 A Case Study of the Shen, Chun-Chi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undatio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2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沈慶光
研究生(英文) Ching-Kuang Shen
學號 79964005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英文
口試日期 2012-06-13
論文頁數 15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一峯
委員 - 謝登旺
委員 - 劉廷揚
關鍵字(中) 非政府組織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兩岸關係
兩岸文化交流
關鍵字(英)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
Shen Chun-Chi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relations
cross-strait cultural exchang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近年來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在社會、文化、環保、人權、社會福利等議題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已不亞於政府組織,尤其以當前的兩岸關係中,迄今雙方政府無法正式往來時,非政府組織更能發揮其功能。
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屬於早期成立專門從事兩岸文化交流的非政府組織,二十餘年來已成為兩岸文化交流重要平台,是以本論文將針對非政府組織及沈春池文教基金會之角色與作用,並檢視與研究其在兩岸文化交流之功能為主。
本論文除理論與文獻之探討外,對於兩岸非政府組織的狀況進行探究與比較,研究兩岸文化交流的沿革,以為論文之研究基礎。此外還採取訪談研究,透過相關人員訪談的見解,對於論文主題進行多方探討,最後對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在兩岸文化交流之功能加以檢視,並進行SWOT模式分析,提出相關策略,以求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扮演非政府組織在兩岸文化交流中的角色更能發揮其功能。希望透過本研究對於非政府組織的功能及定位進行研究探討,將所獲得的成果提供各界參考,並期許台灣的非政府組織在兩岸交流時能有更好的發展與未來。
英文摘要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have been enacting more important and active roles in spheres such as culture, pro-environment, human rights, and social welfare.  The operation of NGOs have play some roles of the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especially in the current cross-strait relations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who deny to recognize each other and refuse to have formal political contacts.
Shen, Chun-Chi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is a NGOs in Taiwa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organization is to enhanc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It has established its position in Chinese society and became an important platform of forums for cross-strait cultural exchanges for over two decades.
This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the roles and functions of NGOs and applies Shen, Chun-Chi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as a case study to explore NGOs functions and influence on cross-strait affairs and cultural exchange. In addition to literatures and theories review, this research also investigates and compares status of NGOs on both sides, and uses the cultural exchange history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as the basic ground. Furthermore, the author conducted in-depth interviewis to collect opinions from people who are in related field to understand the real operation results of NGOs and Shen, Chun-Chi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Finally, the author reviewed the function of cross-strait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of Shen, Chun-Chi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and analyzes the results through applying SWOT analysis. Sugges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were preposed to help the improvement of cross-strait culture exchqanges conducted by Shen, Chun-Chi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and to enhance better development in future exchanges between Taiwan Strai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謝誌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四節 相關名詞釋義																																																																																																												14
第二章 非政府組織的文獻回顧																																																																																						21
第一節 非政府組織的理論基礎																																																																																						21
第二節 相關文獻分析																																																																																																												41
第三節 兩岸非政府組織的概況																																																																																						46
第四節 兩岸文化交流的發展																																																																																												5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3
第一節 研究工具																																																																																																																								73
第二節 研究流程																																																																																																																								7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77
第四節 訪談問題設計																																																																																																												78
第四章	 訪談發現																																																																																																																							83
第一節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在兩岸文化交流中扮演的角色																								83
第二節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在兩岸文化交流中經營的成果																								88
第三節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在兩岸文化交流中的檢視																																				94
第四節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在兩岸文化交流中的策略分析																						103
第五章 結論																																																																																																																																	12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2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30
第三節 後續研究																																																																																																																						134

參考文獻
附錄
附件一、民間團體赴大陸交流注意事項																																																																			147
附件二、現階段兩岸文化交流實施原則																																																																			150
 
表次
表2-1相關論文研究成果摘要表																																																																																						41
表2-2全國性社會團體及工商自由職業團體總數(2010年)																	49
表3-1 本研究受訪對象一覽表																																																																																											78
表4-1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歷年主要辦理活動一覽表																																								92
表4-2 SWOT模式分析表																																																																																																				114


























圖次
圖1-1 研究架構圖																																																																																																																							10
圖2-1 1990-2010年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辦兩岸文教活動件數圖								70
圖2-2 1990-2010年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補助辦兩岸文教活動件數圖		72
圖3-1 研究流程圖																																																																																																																							7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中央政策會(2001),《中國國民黨大陸政策參考資料彙編》,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會。
尤錦堂(2011),《非政府組織與台灣公民社會建構之研究 —以慈濟基金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文崇一、楊國樞(2000),《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台北:東華。
王宗安(2001),《我國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對兩岸關係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王思斌(2003),《組織管理與民間組織的發展》,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
王振軒(2003),《非政府組織概論》,台中:必中出版。
王振軒(2005),《非政府組織-議題與發展》,台北:鼎茂圖書。
王振軒(2006),《非政府組織-議題、發展與能力建構》,台北:鼎茂圖書。
王紹光(1999),《多元與統一:第三部門國際比較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丘昌泰(1998),《政策科學之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
司徒逹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遠見。
立法院法制局(2003),《兩岸關係與大陸事務研究》,台北:立法院法制局。
朱延智(2004),《兩岸經貿》,台北:五南。
鄭國勝、趙秀梅譯,JulieFisher著(2002),《NGO與第三世界的政治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江明修(1994),《非營利組織領導行為之研究》,台北:作者。
江明修(2000),《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五南。
江明修等(2003),〈再造公共性政府〉,《跨世紀政府再造研討會資料》,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何增科(2000),《公民社會與第三社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吳英明、林德昌(2001),《非政府組織》,台北:商鼎。
吳新興(1998),《海峽兩岸交流》,台北,國立編譯館。
呂亦成(2000),《兩岸關係變遷(一九四九-一九九九)與反共真諦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亞力(1997),《政治學》,台北:三民。
李東祐(2010),《台灣非政府組織從事國際人道救援之研究:以慈濟基金會援助南亞海嘯事件為例》,南華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亞太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華等譯,Earl Babbie著,(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
李英明(2001),《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台北:生智。
李崇生(2003),《台灣營造業在中國大陸經營策略之探討》,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官有坦、王仕圖(2000),〈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頁43-74,台北:巨流。
官朝基(2002),《宗教型非營利組織在兩岸關係中的角色與功能—以嘉義地區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上仁(2004),《我國文教型非政府組織在兩岸關係中之角色與功能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元翔(2008),《非政府組織在海峽兩岸民間交流功能之研究-以台灣省商業會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吉郎、楊琇勳(2002),〈世紀之經營典範-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產業化經管〉,〈台灣宗教型非華利組織的國際化策略探討-以佛教惡濟基金會為例〉,嘉義:第三屆非營利組織研討會頁2-1。
林柏宏(2011),《我國非政府組織對外援助策略之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林桓(2005),《公設財團法人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林基田(2000),《歷年(自1994年~2000年)來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兼論陳總統就職後民眾對新政府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的看法》,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邵宗海(2006),《兩岸關係》,台北:五南。
柏楊(2005),《二十世紀台灣民主大事寫真》,台北:遠流。
范麗珠(2003),《全球化下的社會變遷與非政府組織(NGO)》,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2010),《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簡介》,台北: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高明士等(2006),《台灣史》,台北:五南。
國家安全會議,(2006),《2006國家安全報告》。
張五岳(1996),〈兩岸文教交流〉,輯於《八年來兩岸交流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6-120,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文化大學中國大陸所。
張五岳(2002),《制定兩岸經貿關係專法之研究》,台北:立法院。
張英陣(1995),〈第三部門與社會福利政策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70期,頁146。
張淑卿(2003),〈兩岸社會團體法制之比較〉,《兩岸關係與大陸事務研究》,頁3-36,台北:立法院。
張紹勳(2001),《研究方法》,台中:滄海。
盛紅生、賀兵(2004),《當代國際關係的第三者》,北京:時事。
許世雨(1999),〈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頁155,台北:智勝。
許立一(2002),〈政治操作的後現代性反思--以提升社會資本與公共對話危改革策略〉,《國政研究報告》,頁8-23,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許惠佑(2007),《兩岸交流政策與法律》,台北:華泰。
陳春霖(2010),《海峽兩岸美術交流策略之研究 ─以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藝術行政與管理碩士論文
陳銘薰、吳瓊恩等編(2005),《公共管理》,台北:空中大學。
陳鴻圖(2006),《台灣史》,台北:三民。
陳麗娟(2005),《法學概論》,台北:五南。
彭夢娜(2002),《我國商業團體策略管理之研究-以台北市商業團體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游勝賢(2004),《非政府組織對台灣原住民的生活影響研究-以就業、教育問題為例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瑞麒譯,大衛、魯文斯著(2007),《非政府組織—管理初》,台北:五南。
馮燕(2000),〈非營利組織之定義、功能與發展〉,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頁1-12,台北:巨流。
黃秀政等(2005),《台灣史》,台北:五南。
黃城(1991),《中華民國國家發展體系研究: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台北:嵩山。
黃浩明(2000),《國際民間組織─合作實務與管理》,北京:對外交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黃筱薌 (2001),《從文化交流角度思考兩岸之前瞻》,台北:復興崗學院。
楊文琦(2004),《兩岸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歷程及策略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
楊國涼(2005),《我國非政府組織援外與扶貧之研究-以中華至善社會服務協會為例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卷第4期,頁17-23。
葉以仁(2010),《全球治理中的非政府組織之研究-以台灣世界展望會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黎青(1998),《NGOs非政府組織與可持續發展》,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齊思賢譯,Lester C.Thurow原著(2000),《知識經濟時代》,台北:時報。
劉漢廷(2003),〈受託處理大陸事務財團法人監督條例草案評估報告〉,《立法院:兩岸關係與大陸事務研究》,頁191-243。
劉麗雯(2006),《非營利組織:協調合作的社會服務》,台北:雙葉。
潘錫堂(2006),《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台北:新文京。
蔡文輝(2003),《社會學》,台北:三民。
蔡生當(2006),《兩岸交流與管制模式之研究(1987-2005)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英文(2003),《大陸經濟情勢與兩岸經貿發展》,台北:大陸委員會。
蔡惠言(2001),《智慧財產管理問題與非政府組織發展之探討》,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讚源(2001),〈台灣非政府組織在國際社會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非政府組織》,吳英明、林德昌主編,頁102-103,台北:商鼎。
蕭新煌(2005),《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薛化元(2004),《中國現代史》,台北:三民。
薛化元(2011),《台灣史》,台北:三民。
顧忠華(1999),《公民社會與非營利組織:一個遑論性研究的架構》,台北:亞洲研究。
龔小夏(1996),《共產主義社會的新傳統主義;中國工業中的工作及社會威權力結構》,上海:牛津大學出版社。





二、英文資料
Austin, J. E.(2000).The Collaboration Challenge:How Nonprofits and Businesses Succeed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 San Fmnciso:JOSS EYL-Bass.
Badelt, C. (1990).“ Institutional Choice and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Anheier H. K. and SeibelW.(eds.) The Third Sector:Comparative Stud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ew York:Walterde Gruyter.
Brown, D.L.(2000). Globalization, NGOs, and Multisectoral Relations , in JosephS.Nyeand JohnD.Donahue,ed. Governanceina Globalizing World.Harrisonburg, Virginia: R.R.Donnelley and Sons,PP:.273-275.
Brudney, J. L.(1991).“Volunteer is m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J. L. Perry (ed.) Research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A Research Annual. Greenwich, Connecticut:JAI Press.
Bryson, J.(1988).Strategic Planning for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Charnovitz, S.(1977)."Two centuries of participation: NGOs and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Michig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18, 2 PP: 183-286
Douglas, M.(1987)."Political Self-Efficacy Tested",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1(2)PP:571-581.
Edwards, M., & Hulme, D. (1995).Beyond the Magic Bullet: NGO Performance and Accountability in the Post-Cold War World, London: Earthscan.
Ellis, S. J., & Noyes, K. K.(1990).By the People: A History of Americansas Volunteers (reviseded.),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Halmmann, H.(1980).“The Role of Non-Governmental”-Yale Law Journal, Vol.89, No.5, PP:835-901.
Hansmann, H.(1987).“Economic of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Powel, W. W. (ed.). The Nonprofit Sector: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Harrison, M. I.(2005).Diagnosing Organizations: Methods, Models, and Processes. 3rd ed.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Hodgkinson, V. A., Lyman, R.W. &Associate(1989).The Futru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Challenges, Changes,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 SanFrancisco, C. A. : Jossey-Bass.
Hoisti, K J.(1984).“Along the Road to International Theory”, International of  Sociolgy Journal 39,No.2)PP: 337-365.
London, N.(1991).Japanese Corporate Philanthrop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eyer, W., & Rowan, B.(1977).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s: Formal Structure As Myth and Ceremony. American Jouranl of Sociology,Vol. 83 PP:340~363.
Najam, A.(1996)."Understanding the third sector: revisiting the Prince, the Merchant and the Citizen ", 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7, PP:203-219.
Padron, M.(1987).“The Contributors of NGOs to Development,”Asian Institute of Economic & Social, Studies. Vol.17. No1., PP:1-9.
Salamom, L. M.(1995).Partner in Public Service:Government-Nonprofit Relationsin the Modern Welfare State. Baltimore and London: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PP:38-48.
Salamon, L. M., & Anheier, H. K.(1999).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U.S.A.: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Maryland. P.81-82.
Schram,V. R., in Moore, L. F. (ed.) (1985).“Motivating Volunteers How the Reward sof Unpaid work Can Meet People’s Needs ”. Vancouver : Volunteer Publication.
Stenzel, A. K., & Feeney, H. M.(1968).Voluntee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Seabury Press.
Stepan, A.(1978).The State and Society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7.
Tachiki, S.(1998).Volunteers and Civil Society: Citizen Makes Publicness〈in japanese〉,Kyoto:Koyo Shobo。
Weisbrod, B. A. (1986).“ Toward of the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 ”, Susan in Rose – Ackerman (ed.) . The Economic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eisbrod, B. A. (1989).The Non-profit Economy.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eiss, J. H.(1986).“Donations: Can They Reduce a Donor’s Welfare ? ”, in Susan Rose - Ackermans (ed.) The Economic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三、網路資料
台灣NGO網頁(2011) ,http://www.taiwanngo.org.tw
內政部社會司網站(2012),http://sowf.moi.gov.tw/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12),http://www.moc.gov.tw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頁(2012),http://www.mac.gov.tw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網頁(2012),http://www.sef.org.tw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