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307200923455100
DOI 10.6846/TKU.2009.00401
論文名稱(中文) 數位生活與藝術之空間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pplying Digital Arts and Media into Digital Living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建築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黃亦
研究生(英文) Yi Huang
學號 69636043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25
論文頁數 7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珍誠(097016@mail.tku.edu.tw)
指導教授 - 王俊雄(098448@mail.tku.edu.tw)
委員 - 江冠勳
委員 - 施宣光
委員 - 陳珍誠
關鍵字(中) 數位生活
數位藝術
多媒體
關鍵字(英) Digital Livings
Digital Arts
Multimedia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以我們這個時代探討「空間」,首當其衝的是數位化對於空間的衝擊,「空間」改變與汰換的速度在今天遠超過傳統。本研究主要在探討數位生活與數位藝術對於空間的影響,首先是由「數位生活」下所產生改變的空間型態討論起,另外探討以數位藝術的手法融合空間設計的可能。希望藉由數位化的日常生活經驗的累積,與對於當代數位藝術發展的了解以探討空間演變的新方向。

研究方法透過文獻以及案例回顧,了解關於數位生活的演變,分別從食、衣、住、行、與娛樂等方面探討,例如:食-新的飲食文化,不用出門透過網購、宅配可以享受吃的便利;衣-人們己經把數位產品穿戴在身上;住-家中的電子產品提高了生活品質,和空間的氣氛。行-行動電話減少了人們許多實質的行動。娛樂-數位運動模糊了室內與室外的分野。許多數位產品的新發明,取代了傳統的事物,經由「發明→淘汰→置換→取代」的步驟,科技對於我們的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

本研究幫助了解了數位生活的定位以及數位對於空間的影響,主要呈現在四個部份:數位的常識、數位與環保、空間的延伸、以及空間與數位的關係,並且依據這四部份來解釋數位融入生活對於空間的影響。近年來有關建築的數位科技,大多著重於自由形體的討論與發展,缺乏從數位介入生活的角度來探討對於空間的影響,也就是本研究選擇此主題的原因。人們會根據不同的空間需求設計數位產品,空間也會因為一項數位產品的發明而改變。以後的空間設計將會因為數位科技的介入而更加多元化,後續研究可朝傢俱數位化以及數位互動空間發展。
英文摘要
Nowadays, if we want to discuss「The space」,we will notice that digitization has affected 「The space」more than we can imagine.「The space」has changed and eliminated more rapidly today than before.  What digital life and digital art had affected the space is the main point to be discussed of this research, first of all, I will start to discuss from the space which has been changed by digitization.  Second of all,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digital art to combine space design will be discussed. I will try to prove the new trend of space through the accumulation of digital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understanding for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digital art.

Through the documents and foregoing works of case studies, we can grasp the transition of digital life. I will show it from several points, which will be food, clothing, housing, transportation and entertainment.  For instance: Food- brand new culture of having foods, you do not really have to go out to have meal, you can order and have very convenient meal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house delivery; Clothing- actually, people has already worn the digital products with them. Housing- all the electronic products have ris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atmosphere of the space. Transportation- decreased people's substance action by using mobile phone. Entertainment-digital sport has blurred the demarcation of indoor and outdoor. Many new inventions of digital products have take the place of old ones, from the process 「invention →elimination→ displacement→ replacement」,science technology has influenced our life strongly. 

This research tries to define what digital livings is and the impact to space which occurred by digitization.  It will be examined from 4 points of view, they are digital knowledge, digit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tensibility of spa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and space,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four viewpoints to explain how much influence that had brought to the space by the life which has been involved the digital. In near years, most of the digital technology of the architecture research have been emphasiz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ee form, but the kind of research which tries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to space occurred by digitization is relatively not much.  And that is the main reason why I try to explain in this thesis.

People will design different digital products for different space, and also the space will be changed when a digital product has been made. Thus, all the space design will be diversified due to the digital technology.  The follow-up research can be concentrated on the furniture digitalized and space development which interacts with digitiza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01 
1-1研究動機 01
1-2研究背景 02
1-3研究目的02	
1-4研究流程架構 04                                
第二章	前期研究05 
2-1相關領域探討 05
2-1-1數位藝術 05
2-1-2數位建築 05
2-1-3數位革命 06
2-1-4多媒體 06
2-1-5網路07
2-2文獻以及案例回顧 08
2-2-1視覺藝術08                                   
2-2-2數位藝術作品10
2-2-3克理斯.欽摩里納 11
第三章	設計思考13  
3-1 設計議題 :數位生活13
3-1-1新飲食文化探討 14
3-1-2多功能服飾與配備探討 16
3-1-3傢俱style探討 18
3-1-4元化的學習探討19
3-1-5數位運動探討 20
3-1-6蘋果電腦 21
第四章 第一階段設計24
4-1前言24
4-2 基地介紹25
4-3整體規劃/建築外觀設計27
4-4無人商店30
4-5展示牆-互動燈光層板31
4-6 展示牆-pro展示牆32
4-7 Bit Walls 33
4-7-1 Points of Bit 34
4-7-2 Lines of Bit 35
4-7-3 Waves of Bit 36
第五章 第二階段設計37
5-1數位使用三個時態所衍生的設計37
5-1-1 衝浪板38
5-1-2 向日葵充電器40
5-1-3無的空間 41
5-2與生活情境結合的藝術-隨身碟設計42
5-2-1 Bibi隨身碟43
5-2-2 Point隨身碟 43
5-2-3 Ruby隨身碟44
5-3傢飾設計45
5-3-1輕食餐廳食器設計45
5-3-2桌椅組 46 
5-3-3傢俱 47
5-4個人電腦 49
5-5蘋果公司企業形象規劃 52
5-5-1開幕海報 52
5-5-2公司形象代言人 52
5-5-3店卡 52
5-5-4 產品標籤 53
5-5-5 空間名牌 53
5-5-6 滑鼠墊 53
第六章 結論 55
6-1設計分析 55
6-2研究分析 56
6-3後續發展與建議 57

參考文獻58 
附錄59
A.行動體驗 60
A-1行動:模擬動態燈光 60
A-2行動:模擬數位場景 61
A-3行動:模擬數位互動 62
B.商品結合藝術的海報設計 63
C.附表:蘋果電腦產品歷年表 64
D.設計圖:期中/期末版面68
D-1期中版面 68
D-2期末版面69


圖表目錄/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圖片1-1.1步行城市01                        
第二章 前期研究
圖片2-2-1.1:不同材質的空間 08
圖片2-2-1.2:表面容積-城市建築的假說事件 08
圖片2-2-1.3:藤雲駕屋 08
圖片2-2-1.4:空間尺度示意圖 09
圖片2-2-2.1:難眠的理由 10
圖片2-2-2.2:竄景 10
圖片2-2-2.3:Tower of Babel,Word sculpture in the Park of Castle Eggenberg 10
圖片2-2-2.4:東京共同管溝展示館 10                      
圖片2-2-3.1:光動的雕塑 11
圖片2-2-3.2:虛擬之盒 11
圖片2-2-3.3:虛擬列車 11
圖片2-2-3.4:非照片:位元牆4號 12
第三章 設計思考
圖片3-1-1.1:師大夜市許記生煎包的號碼機 14
圖片3-1-1.2: San Francisco-The Cheesecake Factory電子震動號碼牌 14
圖片3-1-1.3:台南小西腳碗粿 15
圖片3-1-1.4:7-11超商開運年菜目錄 15
圖片3-1-1.5:永豐餘生技「有機蔬菜宅配」百寶箱 15
圖片3-1-2.1:第二代機器人 16
圖片3-1-2.2:有彈性的機器人手的皮膚 16
圖片3-1-2.3:人工皮膚 16 
圖片3-1-2.4:仿人類皮革商品 16
圖片3-1-2.5:SenseWear 16
圖片3-1-2.6:空氣開關 17
圖片3-1-2.7:超級洋芋 17
圖片3-1-2.8:Rush Action Camera 17
圖片3-1-3.1:osim 按摩椅 18
圖片3-1-3.2:Louis Ghost chair 18
圖片3-1-3.3:Baobab Desk 18
圖片3-1-3.4:FlexibleLove伸縮椅 18
圖片3-1-4.1:Mag V廣告頁面 19
圖片3-1-4.2:東北福祉大學上課情形 19
圖片3-1-5.1:wii主機  20
圖片3-1-5.2:使用wii F it實景 20
圖片3-1-5.3:wii fit體驗模式畫面 20
圖片3-1-6.1:蘋果在1976年之前使用的標誌 21
圖片3-1-6.2:Apple I 1976 21
圖片3-1-6.3:Apple II 1977 21 
圖片3-1-6.4:Mac pro桌上型電腦 22
圖片3-1-6.5:蘋果電腦造型轉變圖 23
圖片3-1-6.6環保材質的標籤以及Power Macintosh G5照片 23
第四章 第一階段設計
圖片4-2.1:基地環境示意照片 25
圖片4-2.2:太平洋百貨(忠孝店)25
圖片4-2.3:基地外觀照片 25
圖片4-2.4:基地一樓平面圖 26
圖片4-2.5:基地二~十一樓平面圖 26
圖片4-3.1:數位館整體規劃概念圖 28
圖片4-3.2:數位館入口示意圖 28
圖片4-3.3:一樓開放空間概念圖 29
圖片4-3.4:ShowCase概念圖 29
圖片4-3.5:外觀概念圖 29
圖片4-3.6:數位館外觀示意圖 29
圖片4-4.1:世界最大的販賣機 30
圖片4-4.2:vending machine櫃體完成圖 30
圖片4-5.1:超商展售架 31
圖片4-5.2:倉儲櫃 31
圖片4-5.3:中央圖書館插座 31
圖片4-5.4:no1構件分解圖 31
圖片4-5.5:no1展示牆燈與商品燈光互動展示圖 31
圖片4-5.6:no1展示牆完成圖 31
圖片4-6.1:no2局部完成圖 32
圖片4-6.2:no2展示櫃單元示意圖 32
圖片4-6.3::no2展示牆外觀尺寸圖 32
圖片4-6.4::no2展示牆完成圖 32
圖片4-7.1:Bit Walls完成圖 33
圖片4-7-1.1: Points of Bit 展示牆示意圖 34
圖片4-7-2.1: Lines of Bit 展示裝置示意圖 35
圖片4-7-3.1:Waves of Bit 櫃檯示意圖 36
第五章 第二階段設計
圖片5-1-1.1:出線蓋板構造圖38
圖片5-1-1.2:使用步驟圖 38
圖片5-1-1.3:出線蓋板完成圖39
圖片5-1-2.1:向日葵充電器結構圖 40
圖片5-1-2.2:向日葵充電器 完成圖 40
圖片5-1-3.1:各時期電視厚度示意圖片 41
圖片5-1-3.2:無的空間示意圖-1 41
圖片5-1-3.3:無的空間示意圖-2 41
圖片5-2-1.1:Bibi隨身碟外觀尺寸圖 43
圖片5-2-1.2:Bibi隨身碟完成圖 43
圖片5-2-2.1:Point隨身碟完成圖 43
圖片5-2-3.1: Ruby隨身碟概念示意圖 44
圖片5-2-3.2:Ruby隨身碟分解圖 44
圖片5-2-3.3: Ruby隨身碟完成圖 44
圖片5-3-1.1:沙拉盤剖立面圖 45
圖片5-3-1.2:沙拉盤完成示意圖 45
圖片5-3-2.1:桌椅組no1平面圖 46
圖片5-3-2.2:桌椅組no1細部圖 46
圖片5-3-2.3:桌椅組no1完成圖 46
圖片5-3-2.4:桌椅組no1尺寸圖46
圖片5-3-3.1:Mac pro個人電腦  47
圖片5-3-3.2: 桌椅組no2示意圖 47
圖片5-3-3.3:沙發正視圖 47
圖片5-3-3.4:沙發示意圖 47
圖片5-3-3.5: 多功能床架右側視圖 48
圖片5-3-3.6: 多功能床架未展開透視圖 48
圖片5-3-3.7: 多功能床架細部圖 48
圖片5-3-3.8: 多功能床架展開透視圖 48
圖片5-4.1:個人電腦概念示意圖49
圖片5-4.2:水電池49
圖片5-4.3: FOLD / UNFOLD ASUS Notebook Concept Design 49
圖片5-4.4:虛擬鍵盤 49
圖片5-4.5:個人電腦未來技術應用示意圖 49
圖片5-4.5:個人電腦功能說明圖 50
圖片5-4.6:個人電腦完成示意圖51
圖片5-4.7:個人電腦各部位示意圖51
圖片5-5-1.1:開幕海報設計52
圖片5-5-2.1:公司代言人設計52
圖片5-5-3.1:店卡設計52
圖片5-5-4.1:產品展示標籤設計53
圖片5-5-5.1:空間名牌設計53
圖片5-5-6.1:蘋果公司Logo 53
圖片5-5-6.2:L ogo概念圖 53
圖片5-5-6.3:滑鼠墊-1 53
圖片5-5-6.4:滑鼠墊-2  54
圖片5-5-6.5:滑鼠-3 54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	Warren Chalk著,葉朝憲/吳依婷 譯,建築電訊指南1961-74,台北:田園城市文化,2003。
2.	艾倫.路頓(策展人),第二層皮膚:當代設計新肌體,台灣:典藏藝術家庭,2007。
3.	尼古拉斯.尼葛龐帝,數位革命,台北:天下文化出版,1995。
4.	台新銀行文化基金會,新藝見(視覺藝術篇),台北:音樂時代文化出版社,2007。
5.	呂以寧譯,尋找問題-建築計劃入門,六合出版社,2005。
6.	吳明志譯,多媒體革命,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
7.	尚.布希亞,擬仿物與擬像,台北:時報出版,1998。
8.	施植明譯,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台北:田園城市文化,1995。
9.	威廉.米契爾,位元城市,台北:天下文化出版,1998。
10.	約翰.奈思比,高科技.高思維,台北:時報出版,1999。
11.	埃拉.馬塔提亞,藍色的承諾,台北:大塊文化,2000。
12.	葉謹睿,數位藝術概論,台北:藝人出版社,2005。
13.	齊若蘭譯,數位革命,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1995。
14.	劉育東,數位建築與東方實驗,台北:天下文化出版,2007。
參考論文
1.	陳志鵬,光的情境塑造:設計思維與設計操作,台北:淡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2000。
2.	廖偉辰,自然系統與資訊系統之對話,台北:淡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2002。
3.	潘天壹,變遷中的家的空間,台北:淡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2002。
參考網站(中文)
1.	http://www.brain.com.tw/basa12/winnerlist.htm
2.	http://www.ylib.com/class/topic3/show1.asp?No=64004&Object=art
3.	http://cat.ntmofa.gov.tw/author/home2.asp?id=58&wid=212
4.	http://www.archinfo.com.tw/member/04/040408.aspx
參考網站(英文)
1.	http://www.christian-moeller.com/
2.	http://www.apple-history.com
參考網站(簡體字)
1.	http://www.kepu.net.cn/gb/civilization/architecture/history/hst101.htm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