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307200917244200
DOI 10.6846/TKU.2009.01287
論文名稱(中文) 我國與美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之比較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 Making Institution betwee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沈能成
研究生(英文) Nan-Chen Shen
學號 79026012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18
論文頁數 17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高成
委員 - 汪毓瑋
委員 - 鄭大誠
委員 - 王高成
關鍵字(中) 國家安全
決策機制
國家安全會議
關鍵字(英) 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making institu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國家安全決策機制是制定國家安全政策方針之制度與組織有機體,我國憲政對國家安全制度的設計:「總統為決定國家安全有關大政方針,得設國家安全會議及所屬國家安全局」,國家安全會議及所屬國家安全局,在性質上,是總統決定國家安全事務之諮詢機關;就功能言,是綜理及主管國家安全事務之最高機關;依實務運作的狀態分析,係由國家安全會議依機關權責分工,統合指導、協調、支援有關政府機構,襄贊決策。
    我國自政府播遷來台後,歷經動員勘亂、解除戒嚴與政黨輪替等不同歷史階段,國家安全會議作為最重要國家安全決策機關的組織規範,先後於民國82年12月與92年6月進行調整,確定國家安全會議組織的法制與變革。在動員勘亂時期與政黨政治的決策模式下,對於國家安全決策機制運作,有其不同的政策意涵。在分析架構上,本文強調三個面向:首先,探討國家安全與決策相關概念與理論,為理想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提供理論基礎與架構;其次,比較中、美兩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之沿革發展、法律依據、組織功能,以及實際運作執行所發生的問題;最後,從組織定位、決策功能、運作執行三個面向分析,歸納適合我國國情與符合國家安全需要之理想國家安全決策機制。
    全文內容分為六章,分述如下:第一章緒論,針對研究問題之背景、研究動機、希望達成之研究目的、採取之研究方法與研究途徑、研究範圍與限制,並回顧相關國家安全決策機制文獻,據以評述。第二章,藉由國家安全與決策機制意涵相關概念與理論,為建構塑造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並提供理論基礎架構,同時檢視目前國家安全決策機制運作執行情形,是否符合國家安全與決策理論之要求,以及符合國家安全的實際需要。第三章至第四章,分別從當前美國與我國國家安全環境分析出發,探討美國與我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之沿革與發展、法源與組織功能,以釐清兩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全貌與實際發生所面臨之問題,進而透過比較分析,去優汰劣,尋求可能解決之道。第五章,在瞭解掌握我國與美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之沿革與發展、法源與組織功能之後,本章試從運作執行與問題評析層面,比較優劣,輔以國家安全與決策機制相關理論,提供改進建議,塑造符合我國國家安全需要之決策機制。第六章,結論,綜合上述研究,提出研究心得與政策建議。
英文摘要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global superpower nation has been through the 911 terrorist attack, thus, it is worth monitoring on how U.S. would deal with national security agenda. The 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making institution formulates the direction and policy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of constitution law on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the president decides national security by establishes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accountable for National Security Bureau”. The N. S.C., in nature, is the advisory agency that provides the president advices on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in function, it is the highest institution that manages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In terms of operational analysis, the N.S.C. provides decision-making assistance on integration guide, coordin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apparatus support according to institution responsibility division. The N.S.C. is the most important 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making institution. Legal system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N.S.C. has been established during the adjustment period in December 1993 and June 2003. This thesis emphasizes three parts based on analysis structure. Firstly, investigate the theory and concept of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policy-making, which provides the rational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al 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making institution. Secondly, compare the 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making institution evolution of development, legal basis, organization function, and the actual operation execution occurs in the US and us. Finally, analyzes from organizational orientation, policy-making function, and operation system, and generalizes our ideal 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making institu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章節目次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01
   第二節 文獻檢閱-------------------------------------05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10
   第四節 研究架構-------------------------------------1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6
第二章 國家安全與決策機制相關概念-----------------------18
    第一節 國家安全概念之發展與意涵---------------------18
   第二節 決策機制之概念與意涵-------------------------32
   第三節 國家安全與決策機制之關係---------------------38
   第四節 小結-----------------------------------------42
第三章 美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46
第一節 當前美國國家安全環境分析-------------------------46
   第二節 美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之沿革與發展-------------51
   第三節 美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之法源依據與組織功能-----72
   第四節 小結-----------------------------------------79
第四章 我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82
第一節 當前我國國家安全環境分析-------------------------82
   第二節 我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之沿革與發展-------------85
   第三節 我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之法源依據與組織功能-----90
   第四節 小結----------------------------------------109
第五章 我國與美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之比較----------------115
第一節 美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之分析----------------------115
  第二節 我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之分析--------------------123
第三節	我國與美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之比較---------------131
第四節	小結-------------------------------------------138
第六章 結論--------------------------------------------141
第一節 研究心得----------------------------------------141
第二節 政策建議----------------------------------------145
參考書目------------------------------------------------148

圖表目次
圖1-1  本文研究架構圖------------------------------------15
圖3-1  艾森豪時期國家安全會議系統架構圖------------------55
圖3-2  尼克森時期國家安全會議系統架構圖------------------60
圖3-3  卡特時期國家安全會議系統架構圖--------------------63
圖3-4  雷根時期國家安全會議系統架構圖--------------------66
圖3-5  布希時期國家安全會議系統架構圖--------------------68
圖4-1  我國動員戡亂時期我國國家安全會議系統架構圖--------87
圖4-2  我國法制化時期國家安全會議系統架構圖--------------89
圖4-3  我國國防體制示意圖--------------------------------96
表1-1 國家安全決策機制相關學位論文摘要表----------------07
表3-1 美國美國國家安全會議附屬機構表--------------------71
表3-2 美國歷任國家安全顧問任期一覽表--------------------77
表4-1 我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法源依據制定修正情形一覽表----99
表4-2 我國歷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任期一覽表-------------107
表5-1 我國與美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比較分析表-------------136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一)政府出版品
1.立法院公報。
2.國防報告書編篆委員會,《中華民國97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2008年8月。
3.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臺北:國防部,民國98年3月。
4.國家安全會議編,《2006國家安全報告》,臺北:國家安全會議,2006年5月。
5.國家安全會議秘書處編,《各國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概要》,臺北:國家安全會議秘書處,民國82年9月。
(二)專書
1.丁渝洲主編,《臺灣安全戰略評估2005-2006》,台北:財團法人遠景基金會,2006年4月。
2.王高成,《交往與促變: 柯林頓政府對中共的外交戰略》,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5年。
3.───,《前瞻二十一世紀戰略思潮》,臺北:時英出版社,2008年。
4.王緝思等,《冷戰後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世界地位》,臺北:生智文化公司,2001年。
5.汪毓瑋主編,《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臺北:幼獅文化出版公司,民國96年10月。
6.───,《新安全威脅下之國家情報工作研究》,臺北:財團法人遠景交流基金會,民國92年3月。
7.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1983年。
8.───,《政治學》,臺北:五南出版公司,民國77年。
9.吳東明等,《世界各主要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之研究》,臺北:國家安全會議,民國86年6月。
10.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1984年四版。
11.林中斌,《核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
12.林正義,《美國總統運用國家安全會議之研究》,收錄於美國總統制之運作,臺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1989年。
13.林碧炤,《全球化與人類安全》,收錄於人類安全與廿一世紀的兩岸關係研討會,臺北:臺灣綜合研究院和平論壇,2001年。
14.───,《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臺北:五南書局,1990年。
15.胡為真,《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之演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
16.威廉.紐曼(William W. Newmann)著,余瓊瑤、戴東清、林競雯譯,《美國總統與國安決策過程》,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處,(2007年10月。
17.張中勇,《兩岸在人類安全中合作的願景》,收錄於人類安全與廿一世紀的兩岸關係研討會論文,臺北:臺灣綜合研究院,2001年。
18.───,《各國安全制度》,臺北:三鋒出版社,1993年。
19.───,《情報與國家安全研究》,臺北:三峰出版社,1993年。
20.楊永明,《國際安全與國際法》,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03年。
21.楊敏華,《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臺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2004年9月。
22.裘兆琳,《美國外交與危機處理》,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3年。
23.趙明義,《國家安全的理論與實際》,臺北:時英出版社,2008年6月。
24.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臺北:時英出版社,2000年。
25.Lindblom, Charles E.,劉明德譯,《政策制定過程(The Policy—Making Process)》,臺北:桂冠書局,1991年。
26.Pfaltzgraff , Jr. Robert L.,胡祖慶譯,《國際關係理論導讀(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臺北:五南書局,1993年。
27.謝政道,《中華民國憲法》,臺北:華立圖書公司,民國2007年3月。
28.蘇進強,《全球化下的台海安全》,臺北:揚智文化,2003年。
29.蘇嘉宏,《增修中華民國憲法要義》,臺北:臺灣東華書公司,民國92年12月)。
30.翁明賢,《突圍:國家安全的新視野》,臺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
31.───,《未來臺海衝突中的美國》,臺北:麥田出版公司,民國87年。
32.───,《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臺北:麥田出版公司,民國87年。
33.───,《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臺北:創世文化出版社,民國91年。
34.潘明宏、陳志瑋 譯 Chava Frankfort-Nachmias and David Nachmias 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韋伯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
(二)期刊、論文
1.王高成,〈美中的戰略互動與臺海安全〉,《臺北:全球政治評論》,第14期,2006年4月,頁19-33。
2.───,〈臺灣總統大選與臺海安全:一個政治層面的分析〉,《臺北:全球政治評論》,第9期,2005年1月,頁23-42。
3.───,〈中共不對稱作戰戰略與臺灣安全〉,《臺北:全球政治評論》,第6期,2004年4月,頁19-34。
4.───,〈對全球主義與區域主義關係的幾點省思〉,《臺北:淡江國際論壇  》,第1期,2003年11月,頁22-26。
5.───,〈從小布希東亞之行看美國亞太戰略〉,《臺北:遠景基金會季刊 》,第3卷3期,2002年7月,頁75-102。
6.───,〈安全兩難下的兩岸外交競爭〉,《臺北: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12期,1997年12月,頁23-35。
7.王世塗,〈評論我國國家安全體制〉,《臺北:國防雜誌》,第11卷第8期,1996年2月,頁36-47。
8.王漢國,〈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的沿革與評析〉,《臺北:美國月刊》,第5卷第6期,1990年10月,頁5-17。
9.王俊南,〈我國國家安全管理機制之研究〉,《國防雜誌》,第20期第5期,民國93年4月,頁75-87。
10.林文程,〈亞太安全體系與臺灣的國家安全〉,《臺北:理論與政策》,1995年冬季號,頁26-37。
11.林正義,〈中美國家安全會議之比較〉,《臺北:美國月刊》,第5卷第6期,1990年10月,頁41-54。
12.───,林正義,〈國家安全會議改革途徑〉,《國家政策雙周刊》,第40期,1992年8月,頁6-8。
13.───,林正義,〈國家安全會議定位及功能調整芻議〉,《國家發展論壇》,第2期 ,民國85年8月,頁2-4。
14.───,〈亞太安全保障的新體系〉,《臺北: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2期,1996年12月,頁1-18。
15.林碧炤,〈論危機處理:美國的研究與經驗再評估〉,《臺北:美歐月刊》,第10卷第5期,1995年5月,頁6。
16.───,〈國際衝突的研究途徑與處理方法〉,《臺北:問題與研究》,第35卷3期,1996年3 月,頁1-28。
17.───,〈臺灣的綜合安全〉,《臺北: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1期,1999年1月,頁1-6。
18.林廷輝,〈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與國務卿於外交決策制定過程中之競爭關係〉,《臺北:通識研究集刊》,第5期,2004年6月,頁101-128。
19.金舠,〈強化國家安全會議運作機制芻議〉,《臺北:中華戰略學刊》,95年秋季號,2006年9月,頁165-194。
20.張中勇,〈後冷戰時期美國情報活動之走向〉,《臺北:美歐月刊》,第10卷第4期,1995年4月,頁104-118。
21.───,〈美國國家安全與情報制度〉,《臺北:美國月刊》,第5卷第6期,1990年10月,頁30-40。
22.───,〈美國國家安全與情報體系之管理與監督〉,《臺北:警政學報》,第23期,1993年,頁293-320。
23.───,〈美國情報角色的變遷〉,《臺北:美歐月刊》,第9卷第8期,1994年8月,頁47-61。
24.───,〈國家安全政策制定過程之研究〉,《臺北:警政學報》,第22期,1993年,頁355。
25.───,〈強化國家安全決策體制之道〉,《臺北: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36期,1996年4月,頁25。
26.───,〈情報與國家安全決策:歷史的經驗與教訓〉,《臺北:警政學報》,第29期,1996年,頁212-222。
27.張台麟,〈法國政府危機處理之決策與運作〉,《臺北: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2期,1996年2月,頁78-90。
28.鈕先鍾,〈美國國家安全會議歷盡滄桑50年〉,《國防雜誌》,第15卷第10期,民國89年4月,頁51-64。
29.莫大華,〈安全研究之趨勢〉,《臺北: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9期,1996年9 月,頁64-88。
30.───,〈安全研究論戰之評析〉,《臺北: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8期,1998年8 月,頁45。
31.陳一新,〈美國國家安全政策改革之背景〉,《臺北:美國月刊》,第2卷第6期,1987年10月,頁13-17。
32.───,〈柯林頓政府臺海危機決策制訂過程--個案研究〉,《臺北:遠景季刊》,民國89年1月,頁97-130。
33.陳勁甫,〈從決策理論看淨評估〉,《戰略與國際研究》,第3卷第3期,2001年7月,頁23-41。
34.───,〈國防二法立法過程之研究〉,《遠景基金會季刊》,第5卷第3期,2004 年7 月,頁135-172。
35.黃秀瑞,〈總統、國務卿與國家安全顧問〉,《臺北:美國月刊》,第5卷第6期,1990年10月,頁18-29。
36.鄭大誠,〈國防二法之評估〉,《臺北:國家發展研究》,第2卷第2期,2003年6月,頁107-133。
37.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臺北: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1999年2 月,頁22。
38.譚溯澄,〈政治科學與國家安全政策分析〉,《臺北:問題與研究》,第18卷第1期,1978年10月,頁27-29。
(三)學位論文
1.吳巨盟,《後冷戰時期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政策》,臺北: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2.呂謙宜,《中美國家安全會議組織與功能之比較研究》,臺北: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3.李光中,《後冷戰時期美國情報體系改革之研究》,臺北: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4.尤正才,《我國國家安全會議憲政定位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5.劉燕薇,《我國國家安全決策之運作》,臺北: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1年。
6.尉大衛,《美、德、法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7.莊淑冠,《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沿革與角色之探討》,臺北: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8.廖文正,《我國國安會組織變革及其功能之研究》,臺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9.盛惠銘,《運用系統方塊圖建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之研究》,臺北: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0.張春驊,《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在外交決策中的角色功能》,臺北:政治作戰學校外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11.羅雅美,《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6年。
二、英文部分
(一)Books:
1.Asher, Rober E., Maynard B. Barnes, Harrison Brown, Holbert N. Carroll, Robert E. Elder, H. Field Haviland, Edward L. Katzenbach, John Lindeman, Charlton Ogburn, William Reitzel, Burton M.Sapin, and Charles A. H. Thomson, The Formul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60.)
2.Best Richard A.,Jr.,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An Organizational Assessment, (New York, Novinka Books,2001.)
3.Berkowitz, Bruce D.and Goodman., Allen E. Strategic Intelligence for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9).
4.Bradley H. Patterson Jr., The White House Staff: Inside the West Wing and Beyond,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0.)
5.Bock, Joseph G. The White House Staff and the National Security Assistant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87).
6.Carnes, Lord , The Presidency and the Management of National Security,( New York: Free Press,1989)
7.Clarke, Richard A., Against All Enemies: Inside America’s War On Terror, (New York: Free Press, 2004.)
8.Deutch, John, Arnold Kanter, and Brent Scowcroft, “Strengthening the National Security Interagency Process,” in Ashton B. Carter, John P. White, et al, Keeping the Edge: Managing Defense for the Future, Chapter 10,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2001.)
9.Easton, David.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65).
10.Halperin, Morton H.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Making : Analyses, Cases, and Proposals. Lexington (Massachusetts: Lexington, 1975).
11.Inderfurth, Karl F., Lock K. Johnson,., Fateful Decisions: Inside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12.Jorden , Amos A. and William Taylar J. Jr.,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Policy and Process,(Baltimore: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1.)
13.Jordan, Amos A. and Willian J.Jr. Taylor, Rev. ed.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Policy and Process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4).
14.Lippman, Thomas W., Madeleine Albright and the New American Diplomacy,(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2000.)
15.Lord, Carnes, The Presidency and the Management of National Security (New York: A Division of Macmillan Press,1988).
16.Preston, The President and His Inner Circle: Leadership Style and the Advisory Process in Foreign Affair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17.Pfaltzgraff, Jr., Robert L., Davis, Jacquelyn K. 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s (Massachusetts: Lexington, 1990).
18.Rothkopf, David J., Running the World: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and the Architects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05.)
19.Shoemaker, Christopher C. The NSC Staff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s press, 1991).
(二)Articles:
1.Anderson, Paul. A.,“Normal Failures in the Foreign Policy Advisory Process”, (World Affairs, Vol. 146, 1983.)
2.Brzezinski, Michael,The NSC`s Midlife Crisis,(Foreign Policy,Winter 1987/88)
3.Burke, John P.,“The Contemporary Presidency: Condoleezza Rice as NSC Advisor: A Case Study of the Honest Broker Role,” (Presidenti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35, Issue. 3, 2005.)
4.David , Baldwin , A.,Security Studies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New York:World Politics,Vol.48,1995.)
5.Daalder, Ivo H. and I. M. Destler, “Advisors, Czars and Councils: Organizing for Homeland Security,” (The National Interest, Summer 2002.)
6.Gaddis, John Lewis, “Grand Strategy in the Second Term”, (Foreign Affairs; Vol. 84 Issue 1, 2005.)
7.Inderfurth, Karl F. and Loch K Johnson, “The Evolving Role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 From Executive Secretary to Activist Counselor”, (White House Studies, Vol. 4, 2004.)
8.Loch K. Johnson, and Karl F. Inderfurth “The Evolving Role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 From Executive Secretary to Activist Counselor,” (White House Studies, Summer, 2004.)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