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307200914512600
DOI 10.6846/TKU.2009.00392
論文名稱(中文) 建構台灣新地緣戰略之研究-從「三個層次」之地緣政治觀點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aiwan Neo- Geostragety: From the Triple Levels of Geopolitical Perspectiv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黃詩蘋
研究生(英文) Shih-Pin Huang
學號 69226034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22
論文頁數 16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施正權
委員 - 陳墀吉
委員 - 王崑義
關鍵字(中) 地緣政治
地緣戰略
心理地圖
關鍵字(英) Geopolitics
Geostrategy
Mental Map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在地球這座三度空間的圓球體裡,我們習於透過平面的地圖來了解我們所處的位置與世界其他地方的相對關係,地圖除了為微觀的個人服務,也建構個人對於社會體系的認知。即便平面的地圖與我們所處的圓球體三度空間之呈現方式顯然在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而杰佛里.帕克仍認為從事國際關係的研究時,地圖不僅被視為不可或缺的工具,且唯有透過分析政治地圖方能了解地緣政治。

2004年時任之教育部長杜正勝以一張古老的橫躺台灣地圖,作為從事歷史文化研究的新思維。橫躺的台灣地圖即成為近年來最具爭議的一張政治地圖,亦為本文研究建構台灣新地緣戰略觀之基礎想定。鑑於,台灣地緣政治之研究迄今尚未有一涵蓋個體、區域及全球綜觀的全面性研究出現,於是本文嚐試透過帕克從事地緣政治研究時所歸納的三個分析層次來進行探討。

從微觀個體層次透過橫躺的台灣地圖作為發想,分析台灣在形塑心理地圖及建構個體層次之地緣戰略觀時所面臨之認知衝突的探討作為始點,以勾勒出個體層次之心理地圖,再擴大至區域層次之地緣戰略觀建構。台灣所處的亞洲地區糾結於太平洋兩岸「亞太主義」與「東亞主義」間的競合,而其中影響台灣區域地緣政治發展的莫過於分居主導地位之美國與中國-其各自於亞太區域性地緣戰略之擬定,因此更加重台灣作為浮動砝碼之地緣戰略價值。

此外,全球層次之地緣戰略觀之建構,已逐步朝向將人類空間視為共同的行動場域-即將地緣政治空間視為一個「整體」的分析。本文便是透過依序之三個層次之分析探討,整合建構出「三位一體」之台灣新地緣戰略觀。
英文摘要
While living in this three-dimensional spheroid of the earth, we are used to interpreting our position and the relative relation of other places of the world by the flat map. The map serves individuals and also constructs their cognition of the social system. Even though the flat map is in essence different from the three-dimensional spheroid we are in, Geoffrey Parker still considers the map indispensable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nly through analyzing the political map can we understand geopolitics.
In 2004, former Minist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Tu, Cheng-Sheng, used an ancient map of Taiwan “lying sideways” to present a new way of thinking in history and culture study. The map of Taiwan lying sideways has become the most disputed political map in recent years, and it is also the foundation of building the neo-geostrategic view of Taiwan in this research. In view of the geostrategy study of Taiwan having not yet a comprehensive panorama, this thesis tries to discuss that through the three analysis levels that Parker proposed in his geostrategy study.
This thesis starts from a micro individual level of the map of Taiwan lying sideways, analyzes the cognitive conflicts confronting Taiwan while molding the mental map and constructing the geostrategic view of the individual level, and then expands to constructing the geostrategic view of the regional level. Asia area, where Taiwan is, is entangled in the two competitive forces of Asia-Pacificism and East-Asianism, coming respectively from two sides of Pacific Ocean. What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regional geopolitics most are the two dominant force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which respectively proposes its Asian-Pacific regional geostrategy, increasing Taiwan’s geopolitics value as the floating weight. 
In addi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geostrategic view of the global level has already moved towards regarding the human space as the common area of action, that is, an analysis regarding the space of geopolitics as “holistic”. The thesis, after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the three levels sequentially, integrates and constructs the trinity of neo-geostrategic view.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內文目錄】

緒 論---------------------------------------------------------------------------P. 1
壹、研究動機-------------------------------------------------------------------------P. 1
貳、研究目的-------------------------------------------------------------------------P. 3
參、相關文獻檢閱-------------------------------------------------------------------P. 7
肆、研究方法與途徑---------------------------------------------------------------P. 10
伍、研究範圍與架構---------------------------------------------------------------P. 11
陸、章節安排------------------------------------------------------------------------P. 13

第一章 地緣政治理論之探討------------------------------------------P. 16
第一節 地緣政治之概說-------------------------------------------------------P. 16
第二節 地緣政治之重要理論-------------------------------------------------P. 28
第三節 地緣政治重要理論與帕克之地緣政治研究取向----------------P. 40

第二章 台灣個體層次之地緣戰略觀---------------------------------P. 50
第一節 台灣地緣政治演變歷程----------------------------------------------P. 50
第二節 台灣個體層次「心理地圖」之探究----------------------------------P. 67
第三節 透過「心理地圖」建構台灣個體層次之地戰略-------------------P. 78

第三章 台灣區域層次之地緣政治觀---------------------------------P. 88
第一節 區域主義與地緣政治-------------------------------------------------P. 89
第二節 台灣區域層次之界定與地緣政治現況分析----------------------P. 98
第三節 建構台灣區域層次之地緣戰略觀---------------------------------P. 112

第四章 台灣全球層次之地緣政治觀--------------------------------P. 122
第一節 全球化與地緣政治---------------------------------------------------P. 122
第二節 台灣全球層次之界定與地緣政治現況分析---------------------P. 127
第三節 建構台灣全球層次之地緣戰略觀---------------------------------P. 133

結 論-----------------------------------------------------------------------P. 137
壹、研究回顧與檢討-------------------------------------------------------------P. 137
貳、研究心得----------------------------------------------------------------------P. 141
參、研究建議與展望-------------------------------------------------------------P. 144

參考書目--------------------------------------------------------------------P. 145
一、專書----------------------------------------------------------------------------P. 145
二、期刊論文----------------------------------------------------------------------P. 151
三、其他----------------------------------------------------------------------------P. 157

附件&附表------------------------------------------------------------------P.160
【附件1】----------------------------------------------------------------------------P. 160
【附件2】----------------------------------------------------------------------------P. 161
【附表1】----------------------------------------------------------------------------P. 166
 
【圖表目錄】


【圖1】 地圖資訊傳遞過程圖----------------------------------------------------------P. 4
【圖2】 地緣政治研究發展歷程-----------------------------------------------------P. 12
【圖3】 概念架構-----------------------------------------------------------------------P. 13
【圖4】 地緣戰略研究中之史地關係圖---------------------------------------------P. 14
【圖5】 分析架構圖--------------------------------------------------------------------P. 15
【圖1.1】 地緣政治學相關學科概念圖---------------------------------------------P. 38
【圖2.1】 台灣地緣政治演變歷程與台灣國家歸屬狀態之情境概念圖------P. 51
【圖2.2】 台灣地緣政治之演變階段圖---------------------------------------------P. 52
【圖2.3】 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示意圖--------------------------------------------P. 58
【圖2.4】 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布圖-----------------------------------------P. 69
【圖2.5】 1994-2008年台灣民眾統獨意識民調-----------------------------------P. 70
【圖2.6】 台灣天然地理位置圖------------------------------------------------------P. 71
【圖2.7】 最常見的中華民國地圖---------------------------------------------------P. 72
【圖2.8】 橫躺的台灣古地圖及與中國相對位置示意圖------------------------P. 74
【圖2.9】 地圖資訊傳遞過程圖------------------------------------------------------P. 76
【圖2.10】 「橫躺的台灣地圖」傳遞過程示意圖---------------------------------P. 76
【圖2.11】 本論文建構「心理地圖」之概念圖-------------------------------------P. 78
【圖2.12】 The Foot & Bug Map------------------------------------------------------P. 82
【圖2.13】 台灣與中國國防預算比較圖--------------------------------------------P. 83
【圖2.14】 台灣與中國國防預算增長率之比較圖--------------------------------P. 83
【圖2.15】 第一島連樞紐與台海穩定示意圖--------------------------------------P. 86
【圖3.1】 東、西方分界之標示圖-----------------------------------------------------P. 91
【圖3.2】 扇形戰略示意圖-----------------------------------------------------------P. 103
【圖3.3】 中國箭形戰略示意圖-----------------------------------------------------P. 109
【圖3.4】 中國珍珠鏈戰略示意圖--------------------------------------------------P. 111
【圖3.5】 1991-2008年台灣對中國貿易總額------------------------------------P. 117
【圖3.6】 台灣亞太地緣優勢與戰略地位示意圖--------------------------------P. 118
【圖3.7】 NICs於亞太地緣經濟結構發展圖-------------------------------------P. 119
【圖4.1】 全球競爭力台灣排名(IMD)---------------------------------------------P. 135
【表1.1】 現有地緣政治概念的評判------------------------------------------------P. 30
【表1.2】 政治地理學與地緣政治學之比較表------------------------------------P. 37
【表3.1】 區域概念表------------------------------------------------------------------P. 90
參考文獻
一、專書

(一)中文書目
Alfred Thayer Mahan 著,范祥濤 譯。亞洲問題及其對國際政治的影響。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1月。
Anderson, Benedict 著,吳叡人 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文化,1999年。
Brzezinski, Zbigniew 著,林添貴 譯。大棋盤。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6月。
Claval, Paul 著,鄭勝華、劉德美、劉清華、阮綺霞 譯,華昌宜 編校。地理學思想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3月。
Close, Robert和Kerchove, Nicolas de 著,趙之先 譯。第三次世界大戰:行動的關頭到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
Cohen, Robin and Kennedy, Paul 著,文軍 譯。全球社會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Dougherty, James E.和Pfaltzgraff, Robert L. 著,閻學通、陳寒溪 等譯。爭論中的國際關系理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12月。
Dülffer, Jost 著,朱章才 譯。二次大戰與兩極世界的形成。台北:麥田出版,2000年。
Fareed Zakarria 著,杜默 譯。後美國世界。台北:麥田、城邦文化出版,2008年10月。
Hegel,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著,王造時 譯。歷史哲學。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12月。
James, Preston E. 和 Martin, Geoffrey J. 著,李旭旦 譯。地理學思想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年。
Kishore Mahbubani  著,羅耀宗 譯。亞半球大國崛起-亞洲強權再起的衝擊與挑戰。台北:天下財經,2008年5月。
Lilley,James R.和Downs, Chuck 主編,華宏勛 譯。台海危機:過去、現在、未來,北京:新華書店,2000年。
Kishore Mahbubani 著。羅耀宗 譯。亞半球大國崛起-亞洲強權再起的衝擊與挑戰。台北:天下財經,2008年5月。
Kupchan, Charles A. 著,潘忠岐 譯。美國時代的終結:美國外交政策與21世紀的地緣政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Mann, James H. 著,林添貴 譯。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台北:先覺,1999年。
Mandelbaum, Michael. 著,蔡繼光 譯。征服世界的理念。台北:雅言文化,2003年。
William Nester 著,姚遠 譯。國際關係:21世紀的政治與經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
Nye, Joseph S, Jr. 著,吳家恆、方祖芳 譯。柔性權力。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8月。
Parker, Geoffrey 著,李亦鳴 等譯。二十世紀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
Pastor, Robert, A.著,董更生 譯。二十世紀之旅:七大強權如何塑造二十世紀。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Pearcy, G. Etzel 著,屈彥遠 譯。世界政治地理(上)。台北:教育部,1960年12月。
Pearcy, G. Etzel 著,屈彥遠 譯。世界政治地理(上)。台北:教育部,1960年12月。
───。世界政治地理(下)。台北:教育部,1960年12月。
Puska, Susan M. 主編,吳奇達、高一中、黃俊彥 譯。下下一代的共軍。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2月。
Spykman, Nicholas J. 著,劉之愈 譯。和平地理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年。
Wolf, Martin 著,李璞良 譯。新世紀藍圖-全球化為什麼有效。台北:早安財經文化,2006年。
Thiparat, Pranee 和Ahsan, Abul 著,黃偉傑 譯。美國在亞洲的角色:亞洲觀點。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3年。
Toffler, Alvin and Toffler, Heidi 著,傅凌 譯。新戰爭論。台北:時報文化,1994年。
Turabian, Kate L. 著,蔡美華 譯。芝加哥大學寫作手冊。台北:五南出版社,2004年。
Waters, Malcolm 著,徐偉傑 譯。全球化。台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Wolf, Martin 著,李璞良 譯。新世紀藍圖-全球化為什麼有效。台北:早安財經文化,2006年。
Wortzel, Larry M. 編,吳奇達、高一中、翟文中 譯。廿一世紀臺海兩岸的軍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9月。
Zakaria, Fareed 著,杜默 譯。後美國世界。台北:麥田、城邦文化出版,2008年10月。
中村孝志 著,卞鳳奎 譯。中村孝志教授論文集:日本南進政策與臺灣。台北:稻鄉出版社,2002年。
中華歐亞基金會世界和平研究所 編著。世界新秩序與亞洲:台日論壇二00三東京會議論文集。台北:致良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4月。
中華戰略學會大陸研究會 編印。地略學參考論文集(一)。台北:1982年。
───。地略學參考論文集(二)。台北:1982年。
王生榮 主編。金黃與蔚藍的支點:中國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王崑義。全球化與台灣:陳水扁時代的主權、人權與安全。台北:創世文化事業出版社,2002年。
王逸舟。國際政治析論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
─── 主編。國際政治理論與戰略前沿問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台灣史話。台北:建華印書有限公司,1994年6月。
沈 默。地緣政治。台北:沈默,1967年。
沈偉烈、陸俊元 著。中國國家安全地理。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8月。
朱 鋒。國際關係理論與東亞安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朱松柏 主編。新世紀亞太情勢與區域安全。台北:政治大學國際係研究中心,2003年)。
朱陽明 主編。亞太安全戰略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8月。
宋鎮照。台灣與亞太之政治經濟:秩序、定位、挑戰與出路。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4年。
行政院海洋事務動委員會。海洋政策白皮書。台北:行政院研考會,2006年。
杜 攻 主編。世界權力大轉換-跨世紀的軍政演變。台北:風雲時代出版,1993年。
杜正勝。新史學之路。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
宋鎮照。台灣與亞太之政治經濟:秩序、定位、挑戰與出路。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4年5月。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
呂秀蓮。台灣大未來-海洋立國世界島。台北:知本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李文志。後冷戰時代美國的亞太戰略-從扇形戰略到新太平洋共同體。台北:憬藝,1997年。
肖歡容。地區主義:理論的歷史演進。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84年。
邱文彥 執行主編。海洋文化與歷史。台北:胡氏圖書,2003年。
高野孟 著,葉秋蘭 譯。最近世界地圖讀法。台北:玉山社,2003年。畢恆達。空間就是權力。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耿協峰。新地區主義與亞太地區結構變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殷允芃、尹萍、周慧菁 等著。發現台灣(下)。台北:天下雜誌,1995年11 月。
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聯勤北部印製廠,2002年7月。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5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6年。
國家安全會議 編。2006國家安全報告。台北:國安會,2006年。
莫大華 主編。亞太安全的理論與實踐:台灣的角色與作為。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2年3月 。
許介鱗、李文志、蕭全政 著。臺灣的亞太戰略。台北:國家政策,1991年。
陳玉文。誰把地圖變裝了。台北:橡實大化,2007年7月。 
陳鴻瑜。臺灣-邁向亞太整合時代的新角色。台北:臺灣書店,1996年。
張 樸。地緣戰略學。台北:三軍大學,1979年。
張炳清、韓永學 編著。大賭局-冷戰後世界地緣政治洛格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
陸俊元。地緣政治的本質與規律。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童世駿、曹衛東 編。老歐洲新歐洲-911以來歐洲復興思潮對美英單邊主義的批判。上海:華東師範,2004年。
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戰略家。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湯錦台。大航海時代的台灣。台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前進福爾摩沙-十七世紀大航海年代的台灣。台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楊志恆。美日安保之沿革及其臺海安全的影響。龍潭:國防部三軍大學,1999年12月。
楊潔勉。國際合作反恐-超級地緣政治的思考。北京:實事出版社,2003年。
蔣緯國。台灣在世局中的戰略價值。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7年。
劉從德。地緣政治學:歷史、方法與世界格局。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劉雪蓮 編著。地緣政治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2年。
劉達材、趙國材、胡念祖 等著。海軍與國際海洋法研究專輯。台北:海軍學術月刊社,2000年11月。
羅吉甫。日本帝國在臺灣:日本經略臺灣的策謀剖析。台北:遠流,2004年。
鞠海龍。中國海上地緣安全論。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廖中山。海洋台灣VS大陸中國。基隆:海洋台灣出版社,1995年。
藤井志津枝。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理蕃政策。台北:文英堂,1997年5月。

(二)英文書目
Baker, James A. Ⅲ and Defrank, Thomas M. The Politics of Diplomacy: Revolution, War and Peace, 1989~1992. New York, N. Y.: G. P. Putnam’s Sons, 1995.
Cohen, Saul Bernard. Geography and Politics in a World Divided.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63.
───. Geopolitics: the 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 2009.
Deudney, Daniel. Whole Earth Security: a Geopolitics of Peace. Washington, D.C.: Worldwatch Institute, 1983.
Dickson,Peter. Global Shif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Chapman: London, 1992.
Fawcett, Louise and Hurrell, Andrew. Regionalism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Fifield, Russell H. and Pearcy, G. Etzel. Geopolitics in Principle and Practice. Boston: Ginn and Company, 1944.
Gilpin, Rober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Jersey: Th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7.
Holton, Robert J. Globalization and the Nation-State.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8.
Kalb, Don et al. ed. The Ends of Globalization: Bring Society Back in. Lanham, MD: Row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0.
Katzenstein, Peter J. A World of Regions: Asia and Europe in the American Imperium.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6.
Keohane, Robert O. Neorealism and Its Critic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6.
Keohane, Robert O. and Nye, Joseph S.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1977.
Luttwak, Edward N. Endangered American dream.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93.
Mackinder, Halford J. Democratic Ideals and Reality.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62.
Mittelman, James H. The Globalization Syndrome: Transformation and Resistance.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
Monmonier, Mark S. How to Lie with Map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Nye, Joseph. International Regionalism: Readings. Boston: Little, Brown & Co., 1968.
Ó Tuathail, Gearóid and Dalby, Simon. Rethinking Geopolitic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Ó Tuathail, Gearóid, Dalby, Simon and Routledge, Paul eds., The Geopolitics Reader.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Parker, Geoffrey. Geopolitic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London: Pinter, 1998.
Pearcy, G. Etzel and Associates. World Political Geography. New York: Thomas Y. Crowell Company, 1957.
Robertson, Roland. Globalization: Social and Global Culture. London: Sage, 1992.
Sprout, Harold & Margrat. Eds. Foundations of national power.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45.
───. 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2.
Stoddart, D. R. On geography and History. New York: B. Blackwell, 1986.
Strange, Susan. The Retreat of the State: The Diffusion of Power in World Econom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1.


二、期刊論文

(一)中文期刊論文
王春永、呂雪。「台灣問題的地緣戰略分析」,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第23卷第3期,2000年,第113-116頁。
王恩涌。「從時空變化來看台灣的地緣政治形勢與兩岸關係(一)」,中學地理教學參考。第9、10期, 2001年,第53-54頁。
───。「從時空變化來看台灣的地緣政治形勢與兩岸關係 (二)」,中學地理教學參考。第9、10期,2001年,第60-62頁。
王昭麟。「台灣在美國亞太政治中的地位」,美國月刊。第8卷第8期,1993年8月,第56-67頁。
王崑義。「美國的反恐怖主義與國際安全-兼論九一一事件以後臺海兩岸的處境」,遠景季刊。第3卷第2期,2002年,第137-184頁。
王偉男、周建明。「地緣政治中的中美關係與台灣問題」,台灣研究集刊。第4期,2005年,第45-51、57頁。
王傳照。「冷戰時期美國對台政策折轉的地緣戰略」,國防雜誌。第16卷第10期,2001年4月,第22-42頁。
朱聽昌。「論台灣的地緣戰略地位」,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3期,2001年,第66-69頁。
宋學文。「二十一世紀美-『中』-台三角關係的持續與轉變:美國對台安全策略之形成、鬆動與轉變」,戰略與國際研究。第3卷第3期,2001年7月,第82-115頁。
余家哲、李政鴻。「台灣的地緣戰略」,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4卷第2期,2008年/夏季號,第149-180頁。
呂芳城。「現階段臺灣地緣戰略地位對亞太國家之影響」,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3期,2003年3月,第23-42頁。
李文志。「杭亭頓的戰略思想與美國全球戰略的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4期,2002年7-8月,第1-20頁。
───。「海陸爭霸下亞太戰略形勢發展與臺灣的安全戰略」,東吳政治學報。第13期,2001年,第129-174頁。
李振廣。「台灣地緣戰略地位的形成與變遷」,國際政治研究。第4期,2001年,第120-124、136頁。
李翌鵬。「美國全球軍事戰略調整動向及對台灣問題的影響」,台灣研究集刊。第1期,2002年,第15-21頁。
吳志中。「地緣政治理論與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學報。第18期,2003年12月,第101-146頁。
杜正勝。「同心圓理論與教育文化的新思考」,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0期,2000年6月,第68-73頁。
卓杰、李青、羅平。「政治地理學與地緣政治學的發展」,前沿。第6期,2005年,第172-175頁。
周力行。「2003年美國亞太安全戰略對台海安全環境之影響」,全球政治評論。第2期,2003年4月,第1-29頁。
林利民。「20世紀世界地緣政治鬥爭史析論」,江南社會學院學報。第2卷第3期,2000年9月,第10-12頁。
───。「美將通過反恐戰略改善歐亞地緣戰略態勢」,現代國際關係。第10期, 2001年,第14-16頁。
倪世雄、潛旭明。「新地緣政治與和諧世界」,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5期,(2008年),第123-130、160頁。
涂照彥。「踏入新與工業國階段的中華民國經濟」,問題與研究。第28卷第12期, 1989年10月,第1-6頁。
鈕先鍾。「地略思想的復活」,國防雜誌。第15卷第9期,2000年3月,第11-21頁。
時殷弘。「關於台灣的幾項必須正視的大戰略問題」,戰略與管理。2000年2月,第27-32頁。
莫大華,「批判性地緣政治戰略之研究」,問題與研究。第47卷第2期,2008年6月,第57-85頁。
───。「美國軍力部署調整計劃與亞太地區安全的發展」,遠景基金會季刊。第6卷第4期, 2005年10月,第31-99頁。
曹緒飛 。「重振與重塑地緣政治」,世界經濟與政治。第2期,1999年2月,第33-38頁。
許華勤。「評批判性地緣政治學」,國際關係理論。第1期, 2006年,第15-21頁。
陳文賢。「美國與中共戰略互動下的台灣安全:一九七0年代以來的觀察」,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6期,1997年,第1-14頁。
陳孔立。「台灣『去中國化』的文化動向」,臺灣研究集刊。第3期, 2001年,第1-11頁。
陳宗逸。「台灣橫躺,顛覆法統舊勢力」,新台灣新聞周刊。第428期,2004年6月),封面故事。
陳信雄。「海洋與台灣-與海洋息息相關的台灣歷史」,歷史月刊。2002年6月,第4-10頁。
陳春根,蔣思海。「台灣:美國亞太地緣戰略的基點」,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第23卷第4期,2002年8月,第23-26頁。
陳峻毅。「福爾摩沙的史詩時代:尋找台灣歷史發生期的世界位置」,歷史月刊。2001年12月,第81-86頁。
陳國棟。「就從安平追想起-荷據時期的台灣」,歷史月刊。20003年2月,第20-31頁。
張亞中。「中共的強權之路-地緣政治與全球化的挑戰」,遠景季刊。第3卷第4期,(2001年4月),第1-42頁。
───。「全球化的台灣發展:建立台灣為開放服務型國家」,遠景季刊。第3卷第3期,(2002年7月),第1-46頁。
張志銘、林信華。「兩岸關係中的台灣文化實踐與文化認同」,國家發展研究。第3卷第2期,2004年6月,第1-54頁。
郭淑蘭。「冷戰時期新中國”一條線”對外戰略的確立及其影響」,蘭州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5期,2005年10月,第5-7頁。
馬建英。「亞洲版北約與中國的應對之策」,領導科學。2008年3月,第50-52頁。
葛瑞明。「地緣政治研究中的幾個爭議問題」,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第23卷第2期,2000年3月,第116-120頁。
楊永明。「亞太安全環境對台灣安全的衝擊」,遠景季刊。第1卷第2期,2000年4月,第1-30頁。
楊永斌。「台灣在美國亞太地緣戰略中的作用」,台灣研究。第4期, 2000年,第55-61頁。
楊宗惠。「地緣政治研究今昔」,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30期,1999年5月,第159-174頁。
虞義輝。「從地緣戰略探討臺灣與大陸的關係」,中華戰略學刊,第88期,1999年3月,第19-38頁。
趙可金。「全球化時代的新地緣理論」,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5期,(2008年),第102-115頁。
劉 宏。「台灣問題的地緣政治思考」,揚州教育學院學報。第21卷第4期,2003年12月,第47-51、91頁。
劉中民、趙衛東。「海權戰略的深層困惑」,海洋世界。第4期,2007年,第60-67頁。
劉妙龍、孔愛莉、張偉。「地緣政治歷史、現狀與中國的地緣戰略」,地理研究。第13卷第3期,1994年9月,第69-75頁。
劉從德、吳曉波。「不變的公式?-哈爾福德‧麥金德對”心臟地帶”理論的三次論證」,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第40卷第5期,2001年9月,第52-56頁。
賴進貴、陳玉文、葉高華、黃清琦。「台灣地圖觀點之研究」,地圖。第14期,2004年7月,第31-42頁。
盧光盛。「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地緣經濟學」,國際政治。第6期,2004年,第35-40頁。
韓銀安。「地緣經濟與地緣政治議當議」,國際關係學院學報。第2期,2005年,第9-13頁。
蔡憲昌。「從地緣戰略與國防析論臺灣的戰略價值」,三民主義學報。第9期,1985年7月,第335-356頁。
翟曉敏。「關於台灣問題的戰略思考」,太平洋學報。第2期,2005年,第22-30頁。
蕭全政。「東亞『區域主義』的發展與台灣的角色」,政治科學論叢。第14期,2001年6月,第201-222頁。
蕭新煌、李明峻。「變動的東亞與台灣因應策略」,亞太研究論壇。第28期,2005年6月,第271-286頁。

(二)英文期刊論文
Baker, James A. Ⅲ. 1991/92. American in asia: emerging architecture for a pacific community. Foreign Affairs 70, no. 5: 1-18.
Catley, Bob. 2001. The Bush administrate and changing geopolitic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23, no.1: 149-167.
Economy, Elizabeth C. and Segal, Adam. 2009. The G-2 mirage. Foreign Affairs 88 (May/Jun): 14-23.
Harding, Harry. 1994. Asia policy to the brink. Foreign Policy, no. 96: 57-74.
Held, David et al. 1999. Globalization. Global Governance 5, no. 4(1999): 483-496.
Hoffman, Stanley. Clash of globalization. Foreign Affairs 81, (Jul/Aug, 2002): 104-115.
Kaplan, Robert D. 2009. Center stag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Foreign Affairs 88 (Mar/Apr): 16-32.
Kristof, Ladis K. D. 1960. The original and evolution of geopolitics, Th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4, no. 1: 15-51.
Mueller, John. 2004/05. What was the cold war about? Evidence from its ending.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19, no. 3: 609-631.
Nye, Joseph. 1995. The case for deep engagement. Foreign Affairs 74, no. 4: 90-102.
───.  1988.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World Politics 40, no. 2: 235-251.
Osterud, Oyvind. 1988. The use and abuses of geopolitics.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25, no. 2: 191-199.
Ross, Robert S. 1999. The geography of the peace: East Asi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23, no. 4: 81-118.
Sprout, Harold. 1963. Geopolitics hypotheses in technological perspective. World Politics 15 no. 2: 187-212.
Spykman, Nicholas J. 1938. Geography and foreign policy, Ⅰ.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32, no. 1: 28-50.
───. 1938. Geography and foreign policy, Ⅱ.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32, no. 2: 213-236.
Spykman, Nicholas J. and Rollins, Abbie A. 1939. Geographic objectives in foreign policy, Ⅰ.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33, no. 3: 391-410.
───. 1939.Geographic objectives in foreign policy, Ⅱ.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33, no. 4: 591-614.
Tabb, William K. Progressive globalism: challenging the audacity of capital. Monthly Review 50, no. 9(1999): 1-10.
Wolf, Martin. Will the nation-state survive globalization? Foreign Affairs 80 (Jan/Feb, 2001): 178-190.


三、其他

(一)研究計劃
吳志中。「以地緣政治的觀點來分析一個新興脆弱中型強權外交政策的發展-以臺灣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台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2001年10月。
───。「臺灣的國家實力:以地緣政治及地緣經濟的角度來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2003年8月-2004年8月。

(二)學術研討會
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 主編。2004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論文集:台灣東南亞研究十年回顧。台北: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2006年1月。
金田秀召 著,楊鴻儒 譯。「中國的最近動向與美中兩國在東亞的權力競賽提高對海洋關心的中國最終的野心」,西太平洋安全保障國際研討會。2002年8月。
吳志中。「全球化與地緣政治之下的國際關係-趨勢與矛盾」,2002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全球化與台灣政治」學術研討會。2002年。
翁明賢、吳東林。「新安全環境下的台灣海洋戰略」,國防安全與海權發展國際研討會。台北:2002年1月。
李國雄。「全球化下的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政經分析」,亞太區域安全與經濟整合學術研討會,台北:政大外交學系主辦,2002年6月1日。

(三)學術論文
尹者江。冷戰前後臺灣地緣政治。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呂芳城。台灣地緣戰略地位變遷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吳坤龍。臺灣國防地緣戰略之探討-國防地緣戰略之分析與應用。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林世杰。後冷戰時代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政策之研究(1991年~2002年)-從地緣戰略觀點的分析。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戰略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6月。
林世杰。後冷戰時代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政策之研究(1991年~2002年)-從地緣戰略觀點的分析。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戰略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6月。
陳添勝。從地緣政治「論海島型國家空軍戰略發展」-中華民國個案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班碩士論文,2003年。
黃致達。臺灣地緣政治地位:歷史與現實。台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1月。

(四)工具書
Johnston, R. J. 主編,柴彥威 等譯。人文地理學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
Mayhew, S. 著。牛津地理學詞(Oxford Dictionary of Geography)。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不列顛百科全書編輯部 編譯。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Encyclopedia Britannica:international Chinese edition)。北京:中國大陸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年。
Clark, Audrey N. Longman Dictionary of geography: human and physical. Essex, UK: Longman, 1985.
Raymond, Walter John. Dictionary of Politics. Virginai: Brunswick, 1992.
Roberts, Geoffrey K. and Edwards, Alistair. A new dictionary of political analysis.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1.
Robertson, David. A dictionary of modern politics. London: Europa Publications, 2002. 
Safire, William. Safire’s political dictionary.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80.
Scruton, Roger. A dictionary of political thought. New York: Hill and Wang, 1991.
Stamp, Sir Laurence Dudley and Clark. Audrey N. edited. A glossary of geographical terms. London: Longman, 1979. 

(五)報紙
中國時期
聯合報
聯合晚報
自由時報
The Washington Time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