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307200913150400
DOI 10.6846/TKU.2009.00386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地下黨「臺灣省工作委員會 」(1946~1950)—以臺北市地區為研究中心
論文名稱(英文) The Taiwan province working committee organization of the CCP(1946~1950) in Taipei c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歷史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Histor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蔡西濱
研究生(英文) Xi-Bin Cai
學號 69206053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16
論文頁數 11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翠蓮
共同指導教授 - 蔡錦堂
委員 - 薛化元
委員 - 吳明勇
關鍵字(中) 蔡孝乾
張志忠
洪幼樵
舊臺共
臺灣省工作委員會
廖瑞發
臺北市工作委員會
關鍵字(英) Tsai hsiao chien
Chang chih chung
Hung yu chiao
Taiwanese Communist Party(TCP)
Taiwan province working committee
Liao jui fa
Taipei city working committe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1946年中共地下黨組織「臺灣省工作委員會」領導機構移轉來台,以蔡孝乾為書記、張志忠與洪幼樵為委員,負責從事顛覆國民黨政權的工作。
本文嘗試將研究範圍限縮在台北市地區,時間斷限在1946年~1950年,微觀地爬梳台北市地下黨組織、策略、黨員三方面在「二二八」事件前後的發展狀況。
「臺灣省工作委員會」在台北市的黨員基礎,最初是透過舊臺共份子如廖瑞發、林良材等人的關係拓展開來,再逐步深入社會、校園。臺北市地下黨組織系統有市級與省級兩類,市級系統為「臺北市工作委員會」下轄「台大附屬醫院支部」、「臺北市司機工會」、松山第六機廠支部等,省級組織則包含新聞記者工作小組、「山地工作委員會」、「臺灣郵電總職工工作委員會」等。
本文研究結果發現,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到1950年蔡孝乾宣布解散「臺灣省工作委員會」這段時間,是臺北市共黨人數激增的高峰期。而這些人多屬臺籍,具有相當濃厚的地域色彩,且年齡集中在20~50歲的青壯年階層。社會階級則多分布在知識青年與工人兩類,中產階級、農民階級反倒少見,因黨員屬性的侷限,導致地下黨工作一直侷限在「左翼」、「共產」思想的啟蒙工作上,反倒甚少從事實際的顛覆工作。
英文摘要
The Taiwan province working committee organiza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CCP) was moved in 1946.The secretary was Tsai hsiao chien, and Chang chih chung, Hung yu chiao were the committee members , to subvert the KMT government.
The objects of study in this paper are defined in Taipei city region between 1946~1950. There are three parts to be studied in this essay which are organization, strategy and party members vary around 228 massacre. The party members of Taiwan province working committee organization in Taipei city area are extend from the Taiwanese Communist Party(TCP)relationship , and next develop enter the campus with society.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aiwan province working committee in Taipei city area are Taipei city working committee , University of Taiwan Hospital branch, the drivers trade union of Taipei city, the Sungshan sixth factory, the Newsman working group, the Indigenous people working committee, and the Taiwan post office with telegram working committee etc.

The conclusion of this essay:

1.	the party members quantity increase peak are between 1947~1950
2.the party members mostly are Taiwanese, it is localization.
	3.these members are young adult, their age distribution is within 20~50.

In addition, all party members in Taipei city area mostly are educated youth, intellectuals and worker but farmers and middle class. Above-mentioned cause the party must concentrates in socialism thought initiation but practical work.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回顧......................................................................................................6
第三節 資料運用與研究方法...............................................................................10
一、檔案管理局的官方檔案.....................................................................................10
二、有關當事人、家屬或關係人的口述紀錄........................................................12
三、專書、個人回憶錄.............................................................................................13
四、章節安排..............................................................................................................15
第二章 時代背景.....................................................................................................17
第一節 戰後中國大陸...........................................................................................17
(一)國共內戰揭開序幕.........................................................................................17
(二)戰後社會的混亂與不安.................................................................................20
第二節 臺灣光復初期...........................................................................................21
(一)想像與現實的祖國.........................................................................................21
(二)國民黨政府治臺「失政」............................................................................23
(三)經濟秩序惡化、人民生活負擔加重............................................................26
第三節 「二二八」事件的爆發...........................................................................28
第三章 臺北市地下黨組織脈絡............................................................................32
第一節 「臺灣省工作委員會」成立經緯與轉移...............................................32
(一)中共「上海局」的成立.................................................................................32
(二)「臺工委會」組織轉移至臺灣的初期概況.................................................34
第二節 「臺工委會」在臺北市的系統組織......................................................35
(一)省級組織..........................................................................................................35
(二)市級組織..........................................................................................................39
第四章 臺北市地區共黨黨員、組織策略與客觀環境.......................................52
第一節 黨員類型....................................................................................................53
(一)「臺工委會」組織來臺前—具大陸經驗的臺籍黨員.................................53
(二)「臺工委會」組織來臺後—以舊臺共關係為組織開展基礎....................54
第二節 策略因應與客觀情勢...............................................................................57
(一)「二二八」事變期間—並行的兩條戰線.....................................................57
(二)「二二八」事變後地下黨組織實際作為.....................................................60
第五章 結 論..........................................................................................................72
圖 表 目 次
表1-1:關鍵詞簡稱表................................................................................. 5
表3-1:上海局下轄單位表....................................................................... 33
圖3-1:臺工委會組織位階圖.................................................................... 49
圖3-2:臺北市地區地下黨系統及外圍組織............................................ 51
圖4-1:二二八事件前後臺北市地區臺籍黨員額變化............................. 61
圖4-2:臺北市黨員省籍分布圖................................................................ 62
圖4-3:臺北市臺籍地下黨員學歷資料圖................................................ 63
表4-1:臺北市臺籍黨員學歷表................................................................ 64
表4-2:臺北市地下黨員年齡分布表........................................................ 65
附錄一:臺北市地區地下黨員資料.......................................................... 77
參考文獻
檔管局檔案
1.	〈中央關於在國民黨統治區鬥爭策略的指示〉,檔案管理局,流水號30082號。
2.	〈臺中地委臺中地區工作報告〉,檔案管理局,流水號29781號。
3.	〈共匪未來對臺灣工作的指示之一〉,檔案管理局,流水號29786號。
4.	〈呂喬木談話筆錄〉,檔案管理局,流水號29856號。
5.	〈省工委工作總結〉,檔案管理局,流水號29787號。
6.	〈省立臺中商業職業學校中商字第178號〉,檔案管理局,流水號32800號。
7.	〈胡鑫麟偵訊筆錄〉,檔案管理局,流水號34706號。
8.	〈孫全自白書〉,檔案管理局,流水號29932號。
9.	〈張志忠判決書〉,檔案管理局,流水號6048號。
10.	〈許強自白書〉,檔案管理局,流水號34706號。
11.	〈郭琇琮、吳思漢等判決書〉,檔案管理局,流水號500601號。
12.	〈葛滋韜1947年3月9日報告〉,檔案管理局,流水號30020號。
13.	〈對各區委的工作指示〉,檔案管理局,流水號29783號。
14.	〈對各縣市工委的指示〉,檔案管理局,流水號29779號。
15.	〈廖瑞發、李忠志判決書〉,檔案管理局,流水號3527號。
16.	〈學校工作總檢討〉,檔案管理局,流水號29780號。
17.	〈簡吉判決書〉,檔案管理局,流水號4444號。
18.	〈關於臺灣工作〉,檔案管理局,流水號29784號。
19.	〈關於高山族工作〉,檔案管理局,流水號29782號。
20.	〈關於準備接管工作的建議〉,檔案管理局,流水號29785號。
21.	葉秀峰,〈呈報臺民暴動事件日益嚴重並貢獻中央應採對策恭祈鑒核由〉」,檔案管理局,流水號27447號。
 
專書論著及口述史料
1.	〈陳在佳先生訪問紀錄〉、〈顏世鴻先生訪問紀錄〉《戒嚴時期臺灣政治事件口述歷史》,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90年12月28日初版 。
2.	「大稻埕耆老座談會紀錄」《臺北文獻》,臺北市:臺北文獻委員會,民國81年3月。
3.	口述/李登輝、訪問/張炎憲,《李登輝總統訪談錄(一)早年生活》,臺北縣:國史館,2008年5月初版一刷。
4.	中央改造委員會第六組編,《共匪在臺的組織與活動》,臺北:法務部調查局,民國40年。
5.	中央檔案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第一冊,北京市:中國檔史資料出版社,1989年11月第一版一刷。
6.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一九四六~一九四七)第16冊,北京市:中共中央黨校出版,1992年10月第一版一刷。
7.	中央檔案館編,《中國共產黨抗日文件選編》,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一刷。
8.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上海史》(1920~1949),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1刷
9.	中共中央文獻委員會編,《陳雲文選(一九二六~一九四九)》(上冊),北京:人民出版出版社,1984年1月第一版一刷
10.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一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1月第一版第二刷。
11.	中共問題原始資料編輯委員會彙編,《中共的特務活動原始資料彙編之三-附錄伍 中共特務對臺工作》,香港:阿爾泰出版社,1948年11月,頁330~331。
12.	中共廣州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廣州黨史大事記》,廣州市:廣東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
13.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北平地下黨鬥爭史料》,北京市:北京出版社,1988年12月第一版一刷。
14.	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編纂委員會編,《共匪禍國史料彙編》,第三冊,臺北市: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編纂委員會出版,民國53年10月。
15.	王健英編著,《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匯編 領導機構沿革與成員名錄》,北京市: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一刷。
16.	王詩琅譯註,《臺灣社會運動史》,臺北市:稻鄉出版社,民國84年11月初版二刷。
17.	王曉波編,《臺灣的殖民地傷痕新編》,臺北市:海峽學術出版,2002年初版1刷。
18.	朱匯森主編,《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八至九月份》,臺北縣:國史館出版,民國77年5月。
19.	何池,《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指導臺灣革命研究》,臺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2008年4月30日。
20.	何鳳嬌編,《政府接收臺灣史料彙編》(上)(下),臺北縣:國史館印行,民國79年初版。
21.	吳克泰著,《吳克泰回憶錄》,臺北市:人間出版社,2002年初版。
22.	呂芳上計畫主持,《戒嚴時期臺北地區政治案件相關人士口述歷史—白色恐怖事件查訪》(上)、(下),臺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民國88年。
23.	李友邦著,《李友邦文粹》,臺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2004年05月。
24.	李宣鋒、王加俊等編,《臺灣地區戒嚴時期五○年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二),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發行,民國87年6月。
25.	李敖審定《安全局機密檔案-歷年辦理匪案彙編》【上】【下】,臺北市:李敖出版社,未著出版日期。
26.	周明,《臺中的風雷-跟謝雪紅在一起的日子裡》,臺北市:人間出版社,1990年。
27.	林木順編,《臺灣二月革命》,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7年7月初版二刷。
28.	林恩魁口述、曹永洋著,《林恩魁傳》,臺北市:草根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2月初版一刷。
29.	林書揚,《從二二八到五○年代白色恐怖》,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1992年。
30.	林滿紅,《晚近史學與兩岸思維》,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2年。
31.	林樹枝(枝伯)著,《白色恐怖X檔案》,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7年10月初版第一刷。
32.	林樹枝(枝伯)著,《良心犯的血淚史》,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89年11月15日初版第一刷。
33.	胡慧玲、林世昱採訪,陳英泰、嚴世鴻、郭振純、張金爵、涂南山、盧兆麟 口述,《白色封印(白色恐怖1950)》,臺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出版,2003年12月初版一刷。
34.	計畫主持人 賴澤涵,採編 吳文星、許雪姬,《戒嚴時期臺灣政治事件口述歷史》,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印行,民國90年12月28日初版。
35.	計畫主持人藍博洲,《五○年代白色恐怖 臺北地區案件調查與研究》,臺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民國87年4月。
36.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第二卷,臺北:抗日戰爭時期軍事科學出版社,1992年1月初版二刷。
37.	唐柱國(粟明德),《最高機密 高階諜報員首度公開國民黨情報密史》,臺北市: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2月25日初版一刷。
38.	徐宗懋,《關於李登輝同志的若干歷史問題》,臺北市:時英出版社,2004年2月。
39.	翁嘉禧,《臺灣光復初期的經濟轉型與政策(1945-1947)》,高雄市:復文出版社,1998年9月。
40.	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編,《戒嚴時期政治案件專題研討會論文暨口述歷史紀錄》,臺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2003初版。
41.	馬齊彬主編,《國共兩黨關係史》,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一刷。
42.	張炎憲、高淑媛、王逸石、王昭文,〈李鹿訪問紀錄〉《嘉義北回二二八》,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4年2月第一版一刷。
43.	張炎憲、許明薰、陳鳳華,〈工委會新竹鐵路支部案—蔡宗霖訪問紀錄〉,《竹塹文獻》,7月號第20期,新竹市:新竹市政府,2001年。
44.	張炎憲、許明薰、陳鳳華、楊雅彗,〈鄭世璠訪問紀錄〉《新竹風城 二二八》,新竹:新竹市政府出版,民國91年10月初版。
45.	張炎憲、楊雅彗、許明薰、陳鳳華,《風中的哭泣 五○年代新竹政治案件》(上)(下),新竹:新竹市政府,民國91年10月初版。
46.	張炎憲主編,《王添灯紀念輯》,臺北市: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5年。
47.	張偉仁,《謝雪紅與臺灣民主自治同盟》,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初版一刷。
48.	戚高如主編,《國共和談密梓》,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 
49.	戚嘉林,《臺灣史》,臺北市:海峽出版社,2008年4月增訂一版。
50.	莊嘉農(蘇新),《憤怒的臺灣》,新觀點叢書,未注初版日期。
51.	訪問人:陳翠蓮、受訪者:楊建基,〈楊建基先生口述訪問紀錄〉,2006年5月30日,陳翠蓮老師提供。
52.	許雪姬著,《林正亨的生與死》,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民國90年12月28日。
53.	陳光興,《去帝國—亞洲作為方法》,臺北市:行人出版社,2007年1月初版二刷。
54.	陳芳明,《殖民地臺灣》,臺北:麥田出版,1998年初版。
55.	陳芳明,《謝雪紅評傳 落土不凋的雨夜花》,臺北市:前衛出版社,2000年4月30日再版第四刷。
56.	陳俐甫編著,《禁忌、原罪、悲劇》,臺北:稻鄉出版社,民國89年6月初版二刷。
57.	陳英泰,《回憶,見證白色恐怖》(上),臺北市:唐山出版社,2005年3月。
58.	陳紹英,《一名白色恐怖受難者的手記》,臺北市:玉山社出版,2005年6月初版。
59.	陳逸松口述、林忠勝撰述,《陳逸松回憶錄 太陽旗下風滿臺》,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7年11月30日修訂版第二刷。
60.	陳翠蓮,《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向》,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5月10日初版二刷。
61.	陳興唐編,《臺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上】【下】卷,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收藏,人間出版社,1992年2月初版。
62.	曾健民編,《新二二八史像》,臺北市:臺灣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3月初版。
63.	黃文雄編,儲安平等著,《二二八事件後的臺灣 觀察週刊的報導》,臺北市:一橋出版社,2004年8月初版一刷。
64.	黃師樵,《臺灣共產黨祕史 臺灣史上的第一面紅旗》,臺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1999年9月初版。
65.	黃嘉樹,《國民黨在臺灣》,臺北市:大秦出版社,民國83年1月5日初版1刷。
66.	楊克煌遺稿,楊翠華整理,《我的回憶錄》,臺北市:楊翠華出版,2005年2月28日初版。
67.	楊威理著、陳映真譯,《雙鄉記》,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3月初版。
68.	楊肇嘉,《楊肇嘉回憶錄》,臺北市:三民書局出版,2004年四版一刷。
69.	葉紀東,《海峽兩岸皆我祖鄉 一個臺灣知識份子的兩岸情結》,臺北市:人間出版社,2000年9月初版一刷。
70.	葉榮鐘,《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上)(下),臺北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8月30日初版。
71.	熊向暉等著,《中共地下黨現形記》,臺北:傳記文學社出版,民國86年7月1日再版
72.	蔣總統言論彙編編輯委員會,《蔣總統言論彙編書告》卷二十一,臺北市:中正書局出版,民國45年10月31日。
73.	蔡孝乾,《臺灣人的長征紀錄》,臺北市:海峽出版社,民國91年初版。
74.	蔡培火、陳逢源、林柏壽、吳三連、葉榮鐘,《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市:自立晚報出版,民國76年4月五版。
75.	鄭梓,《戰後臺灣的接收與重建—臺灣現代史研究論集》,臺北市:新化圖書公司,民國83年3月初版。
76.	鄭學稼,《第三國際興亡史》,臺北:亞洲出版社,民國43年6月初版。
77.	盧修一《日據時代臺灣共產黨史(1928~1932)》,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2年9月初版三刷。
78.	蕭友山/徐瓊二,《臺灣光復後的回顧與現狀》,臺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2002年10月。
79.	總主筆賴澤涵,《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市:時報文化,2003年2月24日初版十刷。
80.	薛月順編,《臺灣省貿易局史料彙編》,第一冊,臺北縣:國史館,民國90年初版。
81.	謝雪紅口述 楊克煌筆錄,《我的半生記》,臺北市:楊翠華出版,2004年8月29日再版。
82.	簡炯仁,《臺灣共產主義運動史》,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7年1月初版第一刷。
83.	藍博洲,《天未亮-追憶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師院部分)》,臺北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4月30日初版。
84.	藍博洲,《共產青年李登輝》,臺北:紅岩出版社,2000年2月初版一刷。
85.	藍博洲,《沉屍、流亡、二二八》,臺北:時報文化出版,民國82年6月30日初版一刷。
86.	藍博洲,《紅色客家人》,臺北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初版。
87.	藍博洲,《紅色客家庄》,臺北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12月初版。
88.	藍博洲,《消失的臺灣醫界良心》,臺北市: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5月初版。
89.	藍博洲,《高雄縣二二八暨五○年代白色恐怖民眾史》,高雄縣:高雄縣政府出版,民國86年。
90.	藍博洲,《麥浪歌詠隊-追憶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臺大部分)》,臺北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4月30日初版。
91.	藍博洲,《尋訪被湮滅的臺灣史與臺灣人》,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5年5月10日初版二刷。
92.	藍博洲,《幌馬車之歌》,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0月5日初版一刷。
93.	魏永竹主編,《抗戰與臺灣光復史料輯要》,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民國84年10月25日初版。
94.	蘇新,《未歸的臺共鬥魂》,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1993年7月15日初版二刷。
95.	蘇瑤崇編,〈臺灣統治終末報告書〉,《最後的臺灣總督府-1944-1945終戰資料集》,臺北市:晨星出版社,2004年。
96.	薛化元,《中國現代史》,臺北市:三民書局,2004年8月四刷一版。
97.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臺北市:東華書局,2001年10月增訂九版。
98.	許進發編輯,《戰後臺灣政治案件:簡吉案史料彙編》,臺北縣:國史館/臺北市:文建會,2008年5月初版。
99.	許進發編輯,《戰後臺灣政治案件:學生工作委員會案史料彙編》,臺北縣:國史館/臺北市:文建會,2008年5月初版

報紙
1.	〈十五位自首、自新份子書面答覆記者詢問〉,《中央日報》,民國41年12月16日。
2.	〈王顯明暢談自新經過 勸匪諜棄暗投明〉,《中央日報》,民國40年11月16日第。
3.	〈包庇匪諜罪嫌大 李友邦被扣押 參加匪黨迄未自新 治安機關正澈究中〉,《中央日報》,民國40年11月30日。
4.	〈甘為匪諜陰謀叛亂 劉晉鈺嚴惠先 今晨正法〉,《中央日報》,民國39年7月17日。
5.	〈全省匪諜組織瓦解 蔡孝乾陳澤民等告黨徒 希望大家立即自首〉,《中央日報》,民國39年5月14日。
6.	〈共匪在臺秘密組織 政府宣布破獲經過〉,《中央日報》,民國39年5月14日。
7.	〈共匪臺省書記蔡孝乾 向大陸同胞廣播表示懺悔〉,《中央日報》,民國39年6月1日。
8.	〈共匪臺省書記蔡孝乾播講 列舉共匪罪惡向同胞懺悔〉,《中央日報》,民國39年6月1日。
9.	〈妄圖叛亂罪無可逭 匪諜林英傑等伏法〉,《中央日報》,民國39年7月22日。
10.	〈自首自新人員自我介紹〉,《中央日報》,民國41年12月14日。
11.	〈自首自新人員自我介紹〉,《中央日報》,民國41年12月15日。
12.	〈自首匪黨劉興炎 書告匪諜速自首〉,《中央日報》,民國40年11月10日。
13.	〈自首期限將屆滿 匪諜新生須及早〉,《中央日報》,民國40年11月22日。
14.	〈兩奸匪伏法 企圖建立武裝基地 劉秋波張金爐槍決〉,《中央日報》,民國39年7月14日。
15.	〈兩匪諜昨槍決 另兩犯各徒刑六年〉,《中央日報》,民國39年7月3日。
16.	〈社論 保障貧農 厲行減租〉,《中央日報》,民國38年4月21日。
17.	〈社論 劉晉鈺嚴惠先的伏法〉,《中央日報》,民國39年7月17日。
18.	〈附匪叛徒劉晉鈺嚴惠先 昨晨伏法〉,《中央日報》,民國39年7月18日。
19.	〈保安司令部發表處理檢肅概況〉,《中央日報》,民國40年12月1日。
20.	〈前已自首的匪幫在臺最高負責人:蔡孝乾 發表告匪諜書〉,《中央日報》,民國40年10月9日。
21.	〈叛徒林秋興 將地形圖潮汐表獻匪 搭船赴港時人證具獲〉,《中央日報》,民國39年7月14日。
22.	〈政府寬大為懷 自首確得安全 新竹地區自首人員聯合發表告在臺同黨書〉,《中央日報》,民國40年11月30日。
23.	〈首批尚未自首匪諜 保安部發表名單〉,《中央日報》,民國40年11月18日。
24.	〈匪諜自首機會 只有今天了 李淦孫萬俥兩自首青年轉告潛臺匪諜即日歸來 勿失最後自救救國機會〉,《中央日報》,民國40年11月30日。
25.	〈徘徊歧途的青年朋友 光明等待著你們 自首的郭維芳書告匪共份子〉,《中央日報》,民國40年11月15日。
26.	〈清查山地防匪潛伏 吳主席請山胞合作〉,《中央日報》,民國39年3月7日。
27.	〈第三批尚未自首匪諜 保安部發表名單〉,《中央日報》,民國40年11月21日。
28.	〈郵員歸班問題 林步瀛決根據員工要求,向總局力爭解決〉,《中央日報》,民國38年3月26日。
29.	〈臺省保安部發表 重要匪諜地下組織 破案經過〉《中央日報》民國39年5月3日。
30.	〈解囊義助呂赫若 辜諜地下組織 破案經過〉,《中央日報》,民國39年5月3日。
31.	〈臺灣共產黨事件の全貌〉,《漢文 臺灣日日新報》,昭和8年7月24日。
32.	〈蔣經國警告漏網共匪 再限一週自首〉,《中央日報》,民國39年5月28日。
33.	〈檢肅匪諜條例 行政院咨請立法院審議〉,《中央日報》,民國39年5月23日。
34.	〈檢肅匪諜運動收穫預期成果〉,《中央日報》,民國41年1月7日。
35.	〈霧鎖鹿窟五十年 生死茫茫呂赫若〉,《自由時報》,民國91年8月25日。
36.	〈濳匪共黨份子 二十四人自首〉,《中央日報》,民國39年5月19日。
37.	毛世釗,〈論本省租佃問題〉,《中央日報》,民國38年5月6日。
38.	王子英,〈「我們的出路並沒有被杜塞」〉,《中央日報》,民國40年11月28日。
39.	林元枝,〈臺灣人應該愛臺灣人〉,《中央日報》,民國41年12月20日。
40.	洪幼樵,〈揭開共匪欺騙政策的真面目〉,《中央日報》,民國41年12月26日。
41.	徐宗懋,〈找出臺灣史完整事實〉,《中國時報》,民國96年7月4日。
42.	畢成,〈洗滌臺灣的日本化〉,《中央日報》,民國38年10月26日。
43.	陳篡地,〈反省的結論〉《中央日報》,民國41年12月25日。
44.	黃怡珍,〈匪黨加於臺灣婦女的侮辱與損害〉,《中央日報》,民國41年12月19日。
45.	黃樹滋,〈從惡夢中醒來 自新匪幹黃樹滋撰文 喚醒迷途中的同路人〉,《中央日報》,民國40年11月29日。
46.	黃錦嵐、林修卉,〈人團法 禁止主張共產、分裂國土 違憲〉,《中國時報》,民國97年6月21日。
47.	葉榮富,〈我的自首經驗〉,《中央日報》,民國41年12月21日。
48.	裴可權,〈肅諜行動憶往—早年基隆「工委會」破獲記詳〉,《中央日報》,民國70年5月16日。
49.	黎明華等九人,〈猶豫不決非幸福 堅持錯誤是毀滅 潛臺匪諜應悔悟自首 自新匪黨黎明華等發表談話〉,《中央日報》,民國40年11月25日。
50.	蕭道應,〈痛苦的經驗,明白的教訓〉,《中央日報》,民國41年12月23日。

期刊論文
1.	《20世紀臺灣1946》,臺北市:大地地理文化科技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2月初版。
2.	《20世紀臺灣1949》,臺北市:大地地理文化科技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2月初版
3.	《20世紀臺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臺北縣:國史館印行,民國91年初版。
4.	《二.二八事件五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臺北市:夏潮基金會,民國86年2月28日。
5.	《竹塹文獻》,第20期,新竹市:新竹市政府編印,2001年7月。
6.	《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與歷史探討》,臺北市: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審判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2001年5月20日。 
7.	《批判與再造》第12期,臺北市:批判與再造雜誌社,2004年10月。
8.	《重現臺灣史 白色恐怖》,臺北市:少年臺灣雜誌社,2005年4月。
9.	《重現臺灣史 臺灣共產主義運動》,臺北市:少年臺灣雜誌社,2005年3月。
10.	《重現臺灣史 臺灣無產階級運動》,臺北市:少年臺灣雜誌社,2005年1月。 
11.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4期,臺中市: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2002年5月。
12.	《臺灣人文》,第6號,臺北市:師範大學人文教育中心,2001年12月。
13.	《臺灣文獻》,第53卷第3期,臺北縣: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印,民國91年9月30日。
14.	《臺灣史料研究》,第2號,臺北市: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3年8月20日。
15.	《臺灣史料研究》,第9號,臺北市: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7年5月。
16.	《歷史月刊》,第152期10月號,臺北市:歷史智庫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0月。 
17.	《歷史月刊》,第196期5月號,臺北市:歷史智庫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5月。 
18.	Anna Belogurova,《The Taiwa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Comintern(1928-1931)》,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8月。
19.	臺灣史研究編輯委員會,《臺灣史研究》第13卷第1期,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出版,民國95年6月。
20.	臺灣史研究編輯委員會,《臺灣史研究》第6卷第2期,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民國88年12月。
21.	臺灣史研究編輯委員會,《臺灣史研究》第9卷第2期,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民國91年12月 
22.	林淑芬,《日治時期臺共對臺灣社會運動之影響》,臺北市:國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
23.	張曉芳,《中國民主同盟之研究(民國二十八年~民國三十八年)》,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6月。
24.	梁正杰,〈臺灣省工作委員會相關政治案件之研究(1946-1961)〉,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
25.	劉育嘉,〈五○年代白色恐怖審判結果之研究-就已知二百二十個案件的分析〉,《臺灣文獻》第56卷第3期,臺北縣: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印,民國94年9月30日。

文章
1.	〈老臺共追憶二二八真相〉,華夏經緯網,http://big5.huaxia.com/2003627/00018925.html。
2.	王峙萍,〈二二八事件的學生運動〉,《臺灣文獻》,第56卷第3期,臺北縣: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印,民國94年9月30日,頁105~127。
3.	未著人,〈謝有福教授生平〉,《臺大醫院百年懷舊》,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1995年6月20日,頁108、109。
4.	何義麟,〈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與二二八事件〉,《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臺北市: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8年6月,1版2刷,頁169~206。
5.	谷正文,〈保密局 如何促成鹿窟武裝基地案〉《重現臺灣史 白色恐怖1945~2002》,第32號 ,臺北市:故鄉出版公司,2005年4月。 
6.	金堯如,〈謝雪紅告訴金堯如臺共根本沒有領導權〉,《新新聞》週報,第579期 4月12日~ 4月18日。
7.	姜天陸,〈鐵骨農者—下營農組與下營事件〉《臺灣史料研究》9號,臺北市: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7年5月。
8.	洪幼樵,〈中國共產黨臺灣省工委紀念「二二八」告全島同胞書〉,臺北市:國防部保密局印,民國40年10月。
9.	徐秀慧,〈光復初期的左翼言論、民主思潮與二二八事變〉,《光復初期的臺灣(1945-1949)》學術討論會,臺北市:臺大東亞文明研究中心演講廳,2003年12月6日。
10.	張炎憲,〈日治時期臺灣社會運動—分期與路線的探討〉,《臺灣風物》第40卷第2期,臺北市:臺灣風物雜誌出版,民國79年6月30日,頁1~15。
11.	張琴,〈熱愛祖國〉《重現臺灣史 二二八事件1945~2004》第31號,臺北市:故鄉出版公司,2005年3月。
12.	陳少廷,〈遇見白色恐怖〉《重現臺灣史 白色恐怖1945~2002》第32號,臺北市:故鄉出版公司,2005年4月。
13.	陳思仁,〈從《我的半生記》看謝雪紅所處社會與女性地位〉,《歷史》,臺北市:歷史智庫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0月號,頁112~115。
14.	陳翠蓮,〈「大中國」與「小臺灣」的經濟矛盾—以資源委員會與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資源爭奪為例〉,《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臺北市: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8年6月1日,一版二刷。
15.	陳翠蓮,〈去殖民與再殖民的對抗:以一九四六年「臺人奴化」論戰為焦點〉,《臺灣史研究》第9卷第2期,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民國91年12月,頁145~201。
16.	葉芸芸(訪問整理),〈葉紀東談--我所認識的謝雪紅〉,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2004年2月5日。
17.	詹彩鳳,〈共黨份子與二二八事件〉《禁忌.原罪.悲劇》,臺北市:稻鄉出版社,民國89年6月1版2刷。
18.	劉士永,〈戰後初期臺灣工業政策與生產概況〉,臺北市:《臺灣風物》第41卷第3期,頁179。
19.	劉熙明,〈蔣中正與蔣經國在戒嚴時期「不當審判」中的角色〉,《臺灣史研究》第6卷第2期,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民國88年12月,頁139~187。
20.	藍博洲,〈這個人,國家不能讓他活下去了!〉(一)~(五)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2004年10月26日。
21.	藍博洲,〈尋找周慎源〉(一)(二)(三)(四),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2004年10月20日。
22.	藍博洲,〈註子與黑仔〉(一)(二)(三)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2004年10月15日。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