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307200911275100
DOI 10.6846/TKU.2009.00382
論文名稱(中文) 原住民生存權與環境倫理價值衝突之探討:以馬告國家公園推動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Value Conflict Between the Survival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Case Study of Maqaw National Park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何雅群
研究生(英文) Ya-chun Ho
學號 79664012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12
論文頁數 26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恆鈞
委員 - 林水波
委員 - 紀俊臣
關鍵字(中) 馬告
國家公園
原住民生存權
環境倫理
價值衝突
關鍵字(英) Maqaw
National park
the survival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
environmental ethics
value conflic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原住民生存權與環境倫理之所產生的價值衝突,並以仍在推動中的馬告國家公園為例。在威權體制時期,國家公園當局在成立國家公園前,對於土地空間的規劃及使用,未曾徵詢當地原住民的意見;另外,國家公園法有多項條文限制了原住民的日常生活,例如狩獵、捕魚及採擷等,進而影響當地原住民的基本生存權、活動權、文化權及原住民保留地等。
解嚴後,政經環境遽變,原住民運動蓬勃發展,玉山、太魯閣及雪霸等三座高山型國家公園的原住民就不斷地與國家公園管理處發生衝突。本研究主要探討下列問題:
一、探討推動馬告國家公園不易成立的根本因素為何?
二、根據倡議聯盟及價值衝突理論,如何解決原住民生存權與環境倫理之價值衝突 ?
  運用文獻探討法、訪談法及Nvivo 軟體等以三角定位方式,分析產生的價值衝突有哪些因素,試圖找出解決方法。研究發現,在原住民傳統領域內成立國家公園,除了影響原住民的生活習慣外,也影響了其文化的傳承;另外,是否座落在具有觀光景點的鄉鎮,對於成立國家公園的看法不一;如何落實共管機制,以保障原住民原有之權益;林業單位與國家公園等組織整合之問題。
英文摘要
The main theme of the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value conflict between the survival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take the Maqaw National Park for example, which is now still an on-progressing proposal. Under the authoritarian regime, the authorities did not ask indigenous people for opinion about how to plan and use the lands before building up the Maqaw National Park; in addition, there were many provisions which restrict indigenous peoples’ daily life, such as hunting, fishing and gathering, etc, therefore, these provisions had caused impacts on indigenous peoples’ basic rights, like survival right, activity right, culture right and the right of aboriginal reserved lands.
    Since the termination of the martial law, the political-economic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a lot and the indigenous movements have raised and flourished, however, the indigenous people who live in these mountain national parks-Yushan National Park, Taroko National Park and Shei-Pa National Park-constantly have conflicts with the National Park Administrations. And this research will mainly discuss some questions as follows:
1.	To find out why it is difficult to operate the Maqaw National Park proposal?
2.	According to the view of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and value conflict theory, how can we settle down the value conflicts between the survival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This research will use literature review, interview method and Nvivo research software and try to use triangulation method to analyze what are the factors that give rise to these conflicts. The research first finds that building up a national park in the indigenous traditional area is not only affecting indigenous peoples’ living habits, but also having impacts on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culture; secondly, the research explores whether the national park is situated in a town with sightseeing spots or not will give rise to disagreements of building up the national park; thirdly, the research discuss how to make the co-management mechanism practicable to protect the original rights and benefits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 finally, the research will consider about the problems of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forestry bureau and the national park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與問題 ………………………………………  1
    第二節  研究途徑、方法與架構 ………………………………………  4
    第三節  重要名詞界定 ………………………………………………   7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限制 ……………………………………………  11
    第五節  文獻回顧 ……………………………………………………  13
第二章	馬告國家公園政策推動過程 ………………………………        31
    第一節  馬告國家公園政策之起源 …………………………………   31
    第二節  馬告國家公園政策之萌芽期 ………………………………   33
    第三節  馬告國家公園政策之倡導期 ………………………………   36
    第四節  馬告國家公園政策之成熟期 ………………………………   42
    第五節  馬告國家公園政策功敗垂成期 ……………………………   46
第三章	價值衝突理論探討  …………………………………………             55
    第一節  倡議聯盟理論 ………………………………………………  56
    第二節  價值衝突 ……………………………………………………  64
    第三節  環境倫理 ……………………………………………………  68
    第四節  原住民生存權 ………………………………………………  79
    第五節  原住民生存權與環境倫理價值衝突之解決 ………………  87
第四章	研究設計 ………………………………………………………            9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99
第二節  訪談對象與訪談提綱 ………………………………………  101
第三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  104
第五章	馬告國家公園之訪談結果分析……………………………… 113
第一節  推動馬告國家公園所產生的衝突問題……………………… 114
    第二節  國家公園是生態保育唯一之選項嗎………………………… 123
第三節  原住民之慣性行為…………………………………………… 127
第四節  如何達成三贏之目的………………………………………… 131
第五節	以Nvivo 分析訪談內容……………………………………       136
第六章	結論 ……………………………………………………………   15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5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56
參考書目…………………………………………………………………… 163

附錄          ………………………………………………………………………… 177
附錄一  受訪者A…………………………………………………………… 177
附錄二  受訪者B…………………………………………………………… 185
附錄三  受訪者C…………………………………………………………… 191
附錄四 受訪者D…………………………………………………………… 199
附錄五 受訪者E ……………………………………………………………206
附錄六 受訪者F ……………………………………………………………212
附錄七 受訪者G…………………………………………………………… 217
附錄八 受訪者H…………………………………………………………… 219
附錄九 受訪者I ……………………………………………………………227
附錄十 受訪者J ……………………………………………………………231
附錄十一 受訪者K………………………………………………………… 242
附錄十二 受訪者L………………………………………………………… 246
附錄十三  馬告國家公園大事紀……………………………………………253
附錄十四  國家公園法………………………………………………………256
附錄十五  國家公園法施行細則……………………………………………260
附錄十六  原住民族基本法…………………………………………………262
附錄十七  原住民族地區資源共同管理辦法………………………………266












表 目 次

表1-1 國家公園與原住民之相關論文………………………………… 13
表2-1 馬告國家公園萌芽期之爭議事件……………………………… 35
表2-2 馬告國家公園倡導期之重大事件……………………………… 41
表2-3 馬告國家公園成熟期之重大事件……………………………… 45
表2-4 國家公園內原住民保留地分布情形…………………………… 53
表2-5 馬告國家公園政策功敗垂成期之爭議事件…………………… 54
表3-1 1998年政策菁英信仰系統的新修結構………………………… 59
表4-1 訪談對象…………………………………………………………101
表4-2 訪談對象之代號…………………………………………………102
表4-3 訪談提綱…………………………………………………………103
表4-4 範疇名稱及編碼…………………………………………………105
表4-5 倡議聯盟之第一個構面…………………………………………106
表4-6 倡議聯盟之第二個構面…………………………………………106
表4-7 倡議聯盟之第三個構面…………………………………………107
表4-8 倡議聯盟之第四個構面…………………………………………107
表5-1 受訪人員針對原住民生存權、自然生態及國家公園之意見…133
表5-2 訪談逐字稿關鍵字………………………………………………136
表5-3 覆蓋率表…………………………………………………………149





圖 目 次

圖1-1 研究架構圖………………………………………………………  6
圖1-2 研究流程圖……………………………………………………… 11
圖2-1 馬告國家公園行政區域範圍…………………………………… 32
圖3-1 倡議聯盟架構…………………………………………………… 61
圖3-2 政策次級系統…………………………………………………… 86
圖4-1 編碼 …………………………………………………………… 108
圖4-2 形成自由節點 ………………………………………………… 108
圖4-3 瀏覽節點內容 ………………………………………………… 109
圖4-4 移入樹狀節點 ………………………………………………… 109
圖4-5 建立關係節點完成 …………………………………………… 110
圖4-6 模組的命名與描述 …………………………………………… 110
圖4-7 挑選關係節點 ………………………………………………… 111
圖4-8 關係節點匯入圖紙中 ………………………………………… 111
圖5-1 搬移、整理模組項目 ………………………………………… 144
圖5-2 建立靜態模組完成 …………………………………………… 145
圖5-3 勾選矩陣行目 ………………………………………………… 146
圖5-4 矩陣項目清單 ………………………………………………… 146
圖5-5 矩陣編碼分析結果 …………………………………………… 147
圖5-6 受訪者對議題之回應 ………………………………………… 148
圖5-7 贊成與反對成立國家公園之比例 …………………………… 148
圖6-1 參與式經營管理的連續面 …………………………………… 153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王俊秀(2001)。環境社會的想像。臺北:巨流。
王雲東(2007)。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研究。臺北:揚智。
王瑞香譯(1996)。Holmes Rolston III著。環境倫理學。臺北:五南。
吳定(2006)。公共政策,台北:空大。
吳定(2006)。公共政策辭典。臺北:五南。
李允傑、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臺北:元照。
林水波(2006)。政策變遷的三面向分析。政策研究學報,第6期,頁1-18。
施正鋒(2002)。臺灣民主鞏固的擘劃。臺北:前衛。
陳玉峰(2001)。臺灣自然史系列  臺灣植被誌(第四卷):檜木霧林。臺北:前衛。
陳向明(2005)。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信雄(2006)。森林水文學。臺北:明文。
陳恆鈞(2002)。治理互賴與政策執行。臺北:商鼎。
焦國模(2004)。林業政策與林業行政。臺北:洪葉文化。
黃躍雯(2002)。臺灣國家公園的土地空間與原住民自主意識。臺北:時英。
葉俊榮(2002)。環境政策與法律。臺北:元照。
劉阿榮(2007)。都市治理與地方永續發展。臺北:揚智。

二、期刊論文
王從恕(2001)。生命中心倫理學說概要。科學教育月刊,第240期,頁14-20。
江婉如(2008年春季號)。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改革工程。原住民族季刊,頁4-41。
宋秉明(1999),論臺灣原住民文化受國家公園衝擊之因應,國家公園學報,第9卷第1期,頁65-80。
宋秉明(2006)。美國與加拿大國家公園和原住民互動關係之比較。臺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第9輯,頁54-71。
李永然、黃介南(2007),紀念「臺灣原住民族日」,平等、尊重原住民族!,人權會訊,第86期,頁3-5。
宜蘭柏(2000)。故鄉行動之一:守護檜木原鄉的子民,2007年11月3日取自新故鄉雜誌季刊,第5期,網址:http://www.cesroc.org.tw/newland/hl05-13.htm。
林建銘(2007)。環境倫理學說對教育研究倫理的啟示。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第47期,頁47-62。
林益仁(2006)。「自然」的文化建構--爭議馬告國家公園預定地的「森林」。應用論理研究通訊,第37期,頁7-23。
金恒鏣(2004)。從環境倫理談生物多樣性保育政策。臺灣林業,第30卷第4期,頁3-8。
施正鋒、吳珮瑛(2007)。原住民族的環境權。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頁1-30。
紀駿傑(2000.08.21),生物多樣性與原住民文化,生物多樣性面面觀研討會,頁46-53。
紀駿傑(2005),環境正義,教育部生物多樣性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頁25-40。
紀駿傑、王俊秀(1998)。環境正義--原住民與國家公園衝突的分析。山海文化雙月刊,第19期,頁86-104。
夏禹九(2003)。馬告國家公園爭議的省思。Taiwan News總合週刊,第102期,頁70-71。
張世賢(2007),永續發展政策執行:公私夥伴、倡導聯盟和制度發展之討探,中國行政評論,第16卷第1期,頁95-125。
啟明.拉瓦(Keith Alger)(2006)。國家公園的迷失--我們不要「國家籠子」(National park)我們要「原住民生態公園」(Eco park)。臺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第9輯,頁72-84。
莊慶信(2004)。台灣原住民的生態智慧與環境正義--環境哲學的省思。哲學與文化,第31第9期,頁137-161。
陳乃菁(2003)。自然遺產篇1 棲蘭山原始檜木林。2007年10月15日取自新臺灣新聞週刊,第363期,網址: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1735 。
傅君(1997)。臺灣原住民「生態智慧」與野生動物保育。山海文化雙月刊,第17期,頁48-49。
彭國棟(1999)。淺談環境正義。自然保育季刊,第28期,頁6-13。
曾隆興(1995),公害糾紛與民事救濟,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叢書,頁42-101。
黃鼎倫(2007)。論環境倫理的法律價值與環境行動的意義。通識學刊,第1卷第2期,頁215-232。
黃躍雯(2008)。臺灣國家公園/原住民互動模式的轉變暨對當地觀光發展的影響--蘭嶼與雪見兩個地區的比較分析。中國地理學會,第40期,頁1-23。
劉阿榮(2005)。永續發展與族群夥伴關係。研考雙月刊,第29卷第5期,頁92-102。
鄭先祐(2005)。環境正義、環境人權和治理的歷史淵源與關係。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36期,頁19-25。
蕭新煌(1983)。誰在關心臺灣的自然環境—生態保育觀念的形成與演進。中國論壇,第19卷第8期,頁24-30。
鐘丁茂、徐雪麗(2007),生態主義的興起、演進與意外,第8屆現代思潮研討會,頁23-44。

三、專書論文
內政部、原民會(2001)。原住民族與國家公園新夥伴關係的願景。收錄於原住民族與國家公園國際論壇專輯。
林聖崇(1999)。從社會連動觀點看棲蘭山枯立倒木爭議 。收錄於陳信雄,枯立木與資源保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台大森林學系。
紀駿傑(2001)。原住民、自然資源與共同經營。收錄於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16-32頁)。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高德義(2001)。當前原住民實施自治的問題點。收錄於許世楷、施正鋒、布興.大立,原住民族人權與自治。臺北:前衛。
許木柱(1994)。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認同運動。收錄於徐正光、宋文里合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東大。
楊國楨(2002)。神木輓歌--檜木林。收錄於郭城孟編,發現綠色臺灣--臺灣植物專輯。臺北: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葉世文(2001)。國家公園的新夥伴關係。收錄於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6-8頁)。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裴家騏(2001)。善用傳統知識共管資源。收錄於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61-72頁)。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蔡中涵(2001)。原住民族自治區體制。收錄於許世楷、施正鋒、布興.大立,原住民族人權與自治。臺北:前衛。
盧道杰(2001)。參與式自然資源管理與部落地圖。收錄於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101-120頁)。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蕭新煌(1996)。多元化過程中社會與國家關係的重組。收錄於徐正光、蕭新煌編,台灣的國家與社會,台北:東大。

四、研討會論文
邱文彥(1997)。從自然環境談永續臺灣,第二屆全國民間生態保育會議。
邱文彥、宋雅琳(1996)。濕地保護在環境影響評估的一些問題與對策。環境影響評估技術研討--海岸地區保育與開發之研討會論文。
紀駿傑(2000.08.21)。生物多樣性與原住民文化。生物多樣性面面觀研討會。
高德義(2004),原住民人權研究:跨國比較及國際法觀點,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鐘丁茂、徐雪麗(2007)。生態主義的興起、演進與意外。第8屆現代思潮研討會。

五、研究計畫
江明修(1997b)。從公共行政學方法論之演進反思「政策執行」及「政策評估」之法之應用發展與重建。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未出版。
紀駿傑(2002年12月)。原住民與國家公園/保護區共同管理之發展歷史、現況與個案之探討。內政部營建署太管處委託研究報告。
紀駿傑(2005)。環境正義。教育部生物多樣性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
高德義(2004)。原住民人權研究:跨國比較及國際法觀點。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趙啟明(1999)。能丹國家公園設立的面面觀。國立自然博物館。

六、學位論文
吳旬枝(2006)。原住民族參與國家公園生態旅遊發展過程中雙邊互動關係 - 同禮部落vs.太魯閣國家公園。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李根政(2005)。民間催生馬告檜木國家公園之歷程與探討。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林珊如(2005)。臺灣國家公園設立問題之社會學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姜祖培(2006)。國家公園警察公權力與環境正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律伶(2004)。從馬告國家公園爭議試論對原住民族運動之影響與反省。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淑珣(2003)。太魯閣國家公園與當地原住民進行參與式互動之探討--從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運作切入。國立東華大學觀光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葉美慧(2007)。我國國家公園法及經營管理缺失之探討--以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處理原住民事務歷程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董天傑(2007)。臺灣國家公園政策之政經分析,1949-2006。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廖朝明(2002)。國家公園與原住民衝突之分析:以棲蘭國家公園之設立與當地文化泰雅族原住民之互動關係為例。佛光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
簡慧慈(2004)。權益關係人解讀保謢區「共管機制」之研究--以芻議中之馬告國家公園為例。國立花蓮教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顏吟純(2008)。國家公園設置環境信託基金財源籌措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七、譯著
王瑞香譯(1996)。環境倫理學。(Holmes Rolston III著)。臺北:五南。
田哲榮、司徒懿(譯)(2009)。解析質性研究法與資料(David Silverman)。臺北:韋伯。
李美華(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Earl Babbie)。臺北:時英。
徐宗國(譯)(1997)。質性研究概論(Anselm Strauss & Juliet Corbin)。臺北:巨流。 
張芬芬(譯)(2005)。質性研究資料分析(Matthew B. Miles A. Michael Huberman)。臺北:雙葉。
陳育仁、張恭啟譯(2000)。劍橋百科全書。(David Grystal著)。臺北:貓頭鷹。
楊日青、李培元、李文斌、劉兆隆(2002)。政治學新論。(Andrew Heywool著)。臺北:韋伯。
劉世閔(2007)。質性研究e點通 Nvivo 7 Endnote X。高雄:麗文。
譯著

八、報紙及官方資料
七萬餘公頃國有林地將移交林務局管理。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新聞稿(2004车10月)。
內政部(2002)。馬告國家公園範圍劃設說明書。
內政部(2008)。馬告國家公園計畫草案摘要版。
行政院(2000)。內政部規劃設立馬告(棲蘭)檜木國家公園案。
行政院(2002)。馬告檜木國家公園範圍劃設說明書案。
行政院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2002年5月31日。
行政院研考會(2000年8月29日)。成立「棲蘭山檜木國家公園」研究報告。
行政院經建會(2004)。臺灣二十一世紀議程:國家永續發展願景與策略綱領。
朱淑娟(2008年6月20日)。國家公園開放狩獵 環團籲擋下。聯合報,A8版。
這不是天災,這是人禍。中國時報(1997年8月19日)。
監察院(2004)。國家公園範圍內土地使用管制與維護土地所有權人權益間如何均衡兼顧之專案調查研究報告。
羅曉荷(2002年8月24日)。一手規劃推動馬告國家公園  林盛豐  自治區與國家公園不矛盾。聯合報,A2版。
  
九、網路等電子化資料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2006),http://www.taroko.gov.tw/HistoryCulture/4_7_3_
    0/Default.aspx(2008年12月12日)。
白培英。環境議題迫人來,2008年12月22日取自網址:http://www.bcsd.org.tw/talk/t-talk10.htm。
行政院農委會(2000)。2008年10月15日取自棲蘭山枯立倒木整理保育作業評估專刊,網址:Borrini-Feyerabend,G.1996.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of protected areas:tailoring the approach to the context.IUCN,Ssitzerland。
林明宏(1997)。窮山惡水悲家園,2008年3月9日取自財團法人吳舜文新聞獎助基金會,第十二屆新聞獎,網址:http://www.vivianwu.org.tw/02c.php?ser=44
高金素梅(2002年12月31日)。刪除馬告預算!重新與周邊部落展開範圍調查!2007年10月25日取自於部落烽火電子報,網址:http://ecology.pu.edu.tw/yrlin/ecology/class/ma_kau/antima kau007.html。
高金素梅(2002年5月30日)。為什麼我們堅決反對設立「馬告國家公園,2007年10月25日取自於部落烽火電子報,第7號,網址:http://ecology.pu.edu.tw/yrlin/ecology/class/mam_kau/antimakau003.html。
高金素梅2002年8月21日)。〈理宜氣壯反馬告,2007年10月25日取自於部落烽火電子報,第10號,網址:      http://ecology.pu.edu.tw/ecology/class/ma_kau/antimakau005.html。
許心欣(1999年12月21日)。鐵證如山 為棲蘭山檜木原始林伸冤,2007年11月12日取自於全國搶救棲蘭檜木林聯盟重要新聞稿輯,網址:http://ultra.iis.sinica.edu.tw/~ngo。
陳仲麟、洪巧玲(2001)。淺論國家公園法禁獵規定與原住民狩獵文化相衝突之憲法問題2009年5月7日取自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網址:http://www.is-law.com/OurDocuments/CT0003CL.pdf
彭仁鐸(1999年12月25日)。催生棲蘭國家公園 千人上街頭,2007年12月20日取自於生命力新聞,網址:http://www.newstory.info/1999/12/post_7.html。
游榮祥。卡拉-生態農園。2008年12月22日取自部落e樂園,網址:http://www.e-tribe.org.tw/kala/DesktopDefault.aspx?tabId=233。 
農委會林務局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2008年12月7日取自網址:http://ngis.zo.ntu.edu.tw/nfp/index.htm。

貳、西文部分
一、	專書
Baehr,Peter R.(1999-2000),Human Rights:Universality in Practice. Houndmills,Basingstoke, Hampshire: Palgrave.
Beatley, Timothy, et al.(1994),An Introduction to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 
Borrini-Feyerabend,G.(1996),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of protected areas:tailoring the approach to the context. IUCN, Switzerland.
Camacho,Davide E.(1998), The Environmental Justice Movement :A Political Framework in Environmental Injustices,Political Struggle, Edited by Camacho,David E. Duke University Press.
Crosby, A. W.(1986), Ecological imperialism:the biological expansion of Europe,900-190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Donnelly, Jack.(1989),Universal of Human Righ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Gedicks,Al.(1993). The New Resource Wars:Native and Environmental Struggles Against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Boston:South End Press.
Goggin, M.L., A. O'M. Bowman, J.P. Lester, and L.J. Jr. O'Toole.(1990),(1990)Implemen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oward a Third Generation. Glenview, ILL: Scott, Foresman/Little, Brown Higher Education.
Gough Stephen and William Scott(2007),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Citizenship Learning: Toward  a Theory of Change ,in edited by Andrew Dobson and Derek Bell ,  Environmental Citizenship , London:Cambridge. Ithaca:Comell University Press.
Jenkins-Smith, Hank C. and Paul A. Sabatier.(1993),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Processes, In Policy Change and Learning: An Advocacy Coalition Approach, eds. P. A. Sabatier, and H. 
Lucas,P.H.C.(1992).Protected landscapes-a guide for policy-makers and Planner. IUCN,Chapman &Hall,London.
McNeely, J. A. et al.(1990),Conserving the World's Biological Diversity , IUCN, Gland.
Wells, Michael and katrina Brandon. 1992.  People and Parks:linking protecting area management with local communities,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Wilmer, Franke(1993), The Indigenous Voice in World Politics: Since Time Immemorial,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Wilson, E. O.(1992), The Diversity of Life, Penguin Books,London.

二、期刊論文
Acevedo,Mariana T.(2000)The Intersec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New York Unviwrsity Environmental Law Journal,Vol.9,No.2,pp.437-493.
Baehr,Peter R.(1999-2000),Human Rights:Universality in Practice. Houndmills,Basingstoke, Hampshire: Palgrave.
Beatley, Timothy, et al.(1994), An Introduction to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 
Brandon, K. E. and M. Wells. (1992), Planning for People and Parks L Design Dilemmas,World Development 20(4):557-570.
Callicott, J. B.(2001).Environmental ethics In L. C. Becker & C. B. Becker (eds.),Encyclopedia of Ethics,New Tork:Routledge. pp. 467-471.
Camacho,Davide E.(1998),“The Environmental Justice Movement :A Political Framework”in“Environmental Injustices,Political Struggles”,Edited by Camacho,David E. Duke University Press.
Crosby, A. W.(1986),“Ecological imperialism:the biological expansion of Europe,900-1900”,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David Thacher and Martin Rein(2004). Managing Value Conflict in Public Policy.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y, Administration, and Institutions, Vol. 17(No.4):457-486.
Donnelly, Jack.(1989),“Universal of Human Righ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Durning, A. T(1992).Guardians of the land:indigenous peoples and the health of the earth ,World watch Institute, Washington,D.C. pp.:112.
Gedicks,al.(1993).“The New Resource Wars:Native and Environmental Struggles Against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Boston:South End Press.
Gough Stephen and William Scott(2007),“Promoting Environmental Citizenship Learning: Toward  a Theory of Change”,in edited by Andrew Dobson and Derek Bell , “Environmental Citizenship”, London:Cambridge.
Holdgate,M. and A. Phillips.1999. Protected areas in context.pp. 1-24. In M. Walkey, I.R. Swingland and S. Russell(eds.), Integrated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London.
Hopwood, B., M. Mellor and G. O’Brien (2005),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pping Different Approach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3,pp.38-52
Ithaca:Comell University Press.
IUCN. 1993. Parks and progress. Switzerland.
LeCompte, M. D., Preissle J., & Tesch, R.(1993). Ethnography and Qualitative Desig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2nd ed.). NY: Academic press.
Leopod, A. (1949).   The Land  Ethics In L. P. Pojman(ed.), Environmental ethics ,Boston: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Inc, pp.:84-91.
Litke, S. (1998),National Parks: Their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Uk: Brecon Beacons National Park Authority.
Lucas,P.H.C.1992.Protected landscapes-a guide for policy-makers and planner. IUCN,Chapman &Hall,London.
Miller, K. R.(1996), Balancing the Scales: Guidelines for Increasing Biodiversyty’s Chances through Bioregional Management, USA: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Norton, B. G.(1998).  Encyclopedia Ethics and Weed Anthropocentrism In R. G. Botzler etc.(eds.), Encyclopedia Ethics. New York:McGraw-Hill. pp.:313-315.
Purdon, Catherine.(2006), Human Rights and the Environment: At the Crossroads Jurisprudence (http://international jurisprudence.cz/html?id=11&seznampty= &rocnik=&cislo=).
Regan, T.(1983). The Case for Animal Right In R. G. Botzler etc.(eds.), Environmental ethics ,New York:McGraw-Hill:pp.:351-358 
Sabatier, P. A. and Jenkins-Smith, H. C.(1999),The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An Assessment. In Theories of the Policy Process, ed Paul A. Sabatier. Boulder, CO: Westvier Press, 117-166.
Taylorr, P W.(1986). Respect for Nature. In R. G. Botzler etc.(eds.), Environmental ethics ,New York:McGraw-Hill:pp.:366-379 
Wells, Michael and katrina Brandon. 1992.《People and Parks:linking protecting area management with local communities》,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Western, D. and S. R. M. Wright(1994), The background to community-based conservation, in D. Western and R. M. Wright(eds.), Natural Connections –Perspectives in Community –Based Conservation, 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pp.1-2.
Wilmer, Franke(1993),“The Indigenous Voice in World Politics: Since Time Immemorial”,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Wilson, E. O.(1992),“The Diversity of Life”,Penguin Books,London.
Young,M. D.(1992).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nd Resource Use,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The Parthenon Publishing Group Limited.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