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307200903052900
DOI 10.6846/TKU.2009.00368
論文名稱(中文) 臺灣與中國大陸高等教育評鑑制度比較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高等教育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張元興
研究生(英文) Yuan-Hsin Chang
學號 69671005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22
論文頁數 26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楊瑩
委員 - 楊國賜
委員 - 王保進
關鍵字(中) 臺灣
中國大陸
高等教育
評鑑制度
關鍵字(英) Taiwan
Mainland China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採用文件分析法與G. Z. F. Bereday之比較研究法,旨在針對臺灣與中國大陸高等教育評鑑制度進行比較分析。主要目的包含:
一、釐清高等教育評鑑的相關概念與內涵。
二、分析兩岸高等教育的近三十年來的重要政策改革。
三、探討兩岸高等教育評鑑制度的緣起、發展沿革,及制度的建構。
四、探討兩岸高等教育評鑑制度建構的情形、執行現況、面臨的問題及可能發展的趨勢。
五、比較分析兩岸高等教育評鑑制度的實施、面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
六、根據比較分析的結果提出可供未來相關政策改革參考之建議。
本研究之主要結論可歸納如下:
一、有關高等教育之發展
(一)兩岸高等教育由於快速的擴充,已脫離早期菁英式高等教育模式,積極往大眾化或普及化高等教育的模式發展。
(二)兩岸高等教育的擴充,在台灣是以私立高等教育之擴充為主,但在中國大陸則是以政府興辦的公立高等學校擴充為主,民辦高校的興起主要是近年來的發展。
(三)兩岸高等教育均將高等教育卓越化發展訂定為政策之一,其政策之推動,均是以將資源集中投注於少數重點校院為策略。只不過,對重點校院之挑選,在台灣是透過公開競爭申請進行審核,在中國大陸,則是由中央主動挑選,是由上而下的決策過程。
二、有關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之建構發展
(一)兩岸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之建構都是因應高等教育擴充後對品質之憂慮而產生。
(二)兩岸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之推動,最初都是由政府主導及執行,但台灣以逐漸改由民間團體負責執行,中國大陸則仍是由教育部直接負責規劃與執行。
(三)兩岸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之建構,均是採取邊作邊改的方法,不斷修正改善,但中國大陸早期評估機制之建構曾採取試點方式進行,視試辦結果再逐漸推廣;台灣高教評鑑機制之建構則未採此種試點方式進行。
三、有關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之實施
(一)兩岸高等教育評鑑機制均非僅單一制度統一進行,台灣高教評鑑之實施是將一般大學校院和技職校院作區分;中國大陸高教評鑑之實施則是將本科與研究生教育加以區分。
(二)兩岸高等教育評鑑實施之類別均以多元方式進行,台灣高教評鑑之類別包括校務評鑑、院系所及學程評鑑、學門評鑑、專案評鑑;中國大陸高教評鑑之實施,其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是以學校為單位進行學校整體教學評估,在研究生教育評估方面則是依學科進行評估。
(三)兩岸高等教育評鑑實施之過程,均以自評為主,並包括專家實地訪視。不過台灣的系所評鑑是以認可制為主,其結果分為通過、待觀察及未通過三種;中國大陸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則採取等第方式公布其評估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等四種。
(四)兩岸高等教育之評鑑(中國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及台灣的大學系所評鑑)均以五年一輪的方式辦理。
四、有關高等教育評鑑制度實施之問題
(一)兩岸高等教育評鑑制度對不同類型校院皆使用相同評鑑項目或指標,對如何促使各高等教育機構發展其辦學特色,均仍待努力。
(二)兩岸高等教育評鑑結果公布後,對受評對象後續之改善情形,追蹤考評機制均待加強。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mainly, via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study, developed by G. Z. F. Bereday, aims to compare the evaluation systems of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This study firstly starts with a clarification of concepts related to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Then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in the recent 3 decades before exploring their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s. Afterwards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s between these two societies,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mechanisms, their implementation, and results of evaluation up to now.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have moved from the old 'elite' pattern into 'universal' and 'mass' higher education , respectively. 
 2.Private Sector plays an considerab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vi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but higher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is mainly provided by the public institutions.
3.'Pursuing for excellence' or 'establishing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are taken by both societies as main priority policies in their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4.The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s in both societies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great concern of the public towards the declining quality caused by the rapid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5.The evaluation system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both societies have been initiated by their governments, and modified gradually through the experiences learned from their practical operations.
6.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in both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have both adopted diversified systems to operate. In Taiwan, its system is operated by different agenci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but in mainland China,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is conducted separately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levels of higher education, e.g., undergraduate programmes and postgraduate programmes are evaluated by different agencies under the direct supervis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7.In both societies,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s are based upon the self-evaluation report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accompanied by the peer review or site visit.
8.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in Taiwan is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program accreditation system, and its results ar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types: 'accredited', 'conditional accredited' and 'not-accreditated'. But the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for the teaching programs of undergraduate courses (for the first degree) in mainland China is conducted at the institution level, and its results are grad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types: 'distinction', 'good', 'pass', and 'not-pass' (e.g. fail).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i
目 次	……………………………………………………………………………	v
表 次	……………………………………………………………………………	vi
圖 次	……………………………………………………………………………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3
	第一節	評鑑相關概念之內涵 …………………………………………………	13
	第二節	既有文獻探討 …………………………………………………………	24
	第三節	主要國家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之分析 …………………………………	51
第三章	臺海兩岸高等教育發展及重要政策改革 …………………………	75
	第一節	臺灣高等教育發展與重要政策改革 …………………………………	75
	第二節	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發展與重要政策改革 ……………………………	113
	第三節	兩岸近三十年來高等教育發展與重要政策改革之比較 ……………	154
第四章	臺海兩岸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之建構與發展 ………………………	161
	第一節	臺灣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之建構與發展 ………………………………	161
	第二節	中國大陸高等教育評估制度之建構與發展 …………………………	171
	第三節	兩岸高等教育評鑑制度建構與發展之比較 …………………………	185
第五章	臺海兩岸高等教育評鑑制度實施現況、問題與改革趨勢 ………	187
	第一節	臺灣高等教育評鑑制度實施現況、問題與改革趨勢 ………………	187
	第二節	中國大陸高等教育評估制度實施現況、問題與改革趨勢 …………	213
	第三節	兩岸高等教育評鑑制度實施現況、問題與改革趨勢之比較 …………	22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231
	第一節	結論 ……………………………………………………………………	231
	第二節	建議 ……………………………………………………………………	236
參考文獻	…………………………………………………………………………	239
附  錄	…………………………………………………………………………	245
	附錄一	中國大陸高校合併情況 ……………………………………………	245
	附錄二	2004-2005年間臺灣評鑑協會評鑑結果 ……………………………	254
	附錄三	中國大陸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指標與等級標準 ………	259
	附錄四	中國大陸2003年-2008年高等教育本科教學評估結果 …………	263
 
表2-1	內部評鑑與外部評鑑之比較 …………………………………………… 	21
表2-2	Stufflebeamn所提後設評鑑的功能與對象 …………………………………	22
表2-3	使用「評鑑」與「品質保證」關鍵字蒐尋已出版書籍既有相關文獻 ……	24
表2-4	使用「評鑑」與「品質保證」關鍵字蒐尋專書論文 ………………………	30
表2-5	使用「評鑑」與「品質保證」關鍵字蒐尋碩博士論文既有相關文獻 ……	31
表2-6	使用「評鑑」與「品質保證」關鍵字蒐尋「教育論文全文索引資料庫」期刊論文既有相關文獻  ……………………………………………………	36
表2-7	使用「評鑑」與「品質保證」關鍵字蒐尋「評鑑雙月刊」期刊論文既有相關文獻…42
表2-8	其他既有相關文獻蒐集  …………………………………………………	46
表2-9	美國區域性認可協會、下設單位及其涵蓋州與地區   ……………………	55
表2-10	美國全國性認可機構  ……………………………………………………	55
表2-11	美國認可機構及其獲許可之狀況 …………………………………………	56
表2-12	歐洲各類高等教育評鑑機構數 …………………………………………	69
表2-13	歐洲各國高等教育品質保證與認可機構及機制 …………………………	70
表3-1	學者與官方文書對我國高等教育分期相關看法摘要表 …………………	75
表3-2	歷年來臺灣高等教育機構數 ………………………………………………	80
表3-3	歷年來臺灣高等教育機構學生數 …………………………………………	80
表3-4	1995年-2008年大學校院學生人數統計表 ………………………………	84
表3-5	2006年OECD國家高等教育入學率 ……………………………………	86
表3-6	高等教育粗在學率國際比較表 ………………………………………	87
表3-7	臺灣高等教育政策重要大事紀 ………………………………………	90
表3-8	臺灣地區大專校院校數成長摘要表 …………………………………	92
表3-9	2008學年度臺灣大專校院學生人數 …………………………………	96
表3-10	臺灣大專校院學生與專任教師之比率 …………………………………	97
表3-11	2008學年度臺灣高等教育在學學生人數統計 …………………………	97
表3-12	臺灣2008學年度不同類別之大學校院現況摘要表 ……………………	98
表3-13	2008學年度臺灣高等教育機構數及學生數 ……………………………	99
表3-14	臺灣18-21歲人口高等教育「淨」在學率 ……………………………	100
表3-15	「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入選學校補助金額 ……………	102
表3-16	2006-2008年頂尖研究中心計畫教育部核准補助經費分配表 ……………	104
表3-17	2005-2008年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核定獲獎學校及經費 …	110
表3-18	歷年中國大陸普通高等學校數及增長率 ………………………………	124
表3-19	1949-2007年中國大陸普通高校在校生數 ……………………………	125
表3-20	中國大陸1978- 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資料 …………………………	126
表3-21	中國大陸2007年高等教育學校(機構)數 ………………………………	128
表3-22	中國大陸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機構)學生數 …………………………	128
表3-23	中國高等教育規模發展與當主要政治事件之對照表 ……………………	129
表3-24	中國大陸高等教育政策重要大事紀 ……………………………………	130
表3-25	1992-2005年間中國普通高等學校隸屬關係變化情形 …………………	137
表3-26	中國大陸加入 WTO簽訂的教育服務貿易具體承諾時程表 ………………	140
表3-27	「985工程」一期建設重點高校於1999年開始三年內政府撥款經費 …	149
表3-28	迄2006年止中國參與「985工程」二期建設的高等院校及其所屬地區 …	150
表3-29	中國大陸 「985工程」一期建設各校的目標定位、共建模式與經費撥款狀況……151
表3-30	2007年底中國大陸 「985工程」參與高校 …………………………………	152
表3-31	臺海兩岸高等教育發展階段對照表 ……………………………………	156
表3-32	兩岸近三十年來高等教育重要政策對照表 ………………………………	159
表4-1	1978年全國重點高等學校名單 ……………………………………	172
表4-2	中國大陸「七五」、「八五」計劃所挑選出的15所重點高校 ………………	173
表4-3	中國大陸高校合格評估基本辦學條件指標:合格 ………………………	176
表4-4	中國大陸高校合格評估監測辦學條件指標:合格要求 ………………	176
表4-5	中國大陸高校本科教學工作優秀評估方案評估指標 ………………	178
表4-6	中國大陸高校本科教學工作優秀評估方案修訂後評估指標 …………	179
表4-7	中國大陸高校本科教學工作隨機性水平評估方案指標與等級標準 …	181
表4-8	臺海兩岸高等教育評鑑歷史演進階段對照表 …………………………	186
表5-1	目前辦理國內大專院校評鑑(認證)的機構與評鑑的(認證)類別 ………	195
表5-2	臺灣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有關大學系所評鑑受評學校時程規劃 ………	198
表5-3	臺灣地區大學系所評鑑五大評鑑項目的「基本」效標與「加分」效標 ……	202
表5-4	系所評鑑認可結果之決定標準、認可有效年數及結果處理方式 ………	204
表5-5	臺灣2006年度大學系所評鑑結果 ……………………………………	205
表5-6	臺灣2007年度上半年大學系所評鑑結果 ……………………………	207
表5-7	臺灣2007年度下半年大學系所評鑑結果 ……………………………	209
表5-8	臺灣2008年度上半年大學系所評鑑結果 ……………………………	210
表5-9	臺灣2006-2008年度上半年大學系所評鑑結果 ………………………	211
表5-10	中國大陸高等教育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項目 ………………	219
表5-11	中國2003-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果統計 ……	224
表5-12	臺海兩岸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之比較對照表 …………………………	228
表5-13	臺海兩岸2003-2008年公布之大學系所評鑑結果 …………………	229
 
圖1-1	Bereday 比較研究法階段  ………………………………………………	7
圖1-2	研究架構圖 ………………………………………………………………	8
圖2-1	美國高等教育認可制度演變架構圖 ………………………………………	52
圖2-2	澳洲品質保證架構圖  ……………………………………………………	60
圖3-1	臺灣學制系統圖 …………………………………………………………	82
圖3-2	1995年至2008年大學校院數統計變動圖 …………………………………	83
圖3-3	2008年大學校院類別圖 …………………………………………………	84
圖3-4	1995年至2008年高等教育淨在學率統計圖 ………………………………	85
圖3-5	1995年至2008年高等教育粗在學率統計圖 ………………………………	87
圖3-6	2006年及2007年高等教育經費分配比例圖 ………………………………	89
圖3-7	1986年-2008年專科學校公、私立學生數折線圖 ………………………	94
圖3-8	1986年-2008年大學部公、私立學生數折線圖 ………………………	94
圖3-9	1986年-2008年碩士班公、私立學生數折線圖 ………………………	95
圖3-10	1986年-2008年博士班公、私立學生數折線圖 ………………………	95
圖3-11	中國大陸學制圖 ………………………………………………………	123
圖3-12	中國大陸高校數量圖(1995-2007年) ……………………………………	157
圖3-13	臺灣高校數量圖(1995-2007年) …………………………………………	157
圖4-1	中國大陸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組織機構圖 ……………………………	218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1995)。教育評鑑。臺北:師大書苑。
《中國教育年鑑》編輯部(1999-2007)。中國教育年鑑1999-2007。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國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2005)。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之一)—政策與經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國教育部發展規劃司主編(2007)。中國教育統計年鑑2007。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瑞琦(2007)。百年來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國家.學術.市場之三角演變。臺北:政治大學。
王保進(1997)。大學教育評鑑模式之內涵分析。載於陳漢強(主編),大學評鑑(頁161-217)。臺北:五南。
王保進(1997a)。大學評鑑模式(二)-品質保證制度。載於陳漢強(主編),大學評鑑(頁257-296)。臺北:五南。
王保進譯(2002)。大學自我評鑑,臺北:正中。
王保進(2006)。以品質保證為目標的美國高等教育認可制度。評鑑雙月刊(頁47-50),2。臺北: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王冀生(1998)。面向21世紀的中國高等教育。西安:人民教育出版社。
朱國仁(1994)。建國以來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回顧。載於黃宇智(主編),當代中國高等教育論要(頁48-76)。汕頭:汕頭大學。
江愛華(2006)。澳洲高等教育改革政策框架解析。教育資料集刊(頁279-300),32。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江愛華(2007)。澳洲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制度-背景、政策與架構。臺北: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何卓飛(1997)。兩岸大學評鑑制度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
伍振鷟主編(1997)。教育評鑑。臺北:南宏。
沈姍姍(2005)。國際比較教育學。臺北:正中。
呂美員(1982)。我國教育評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李 均(2005)。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史。廣東:廣東高等教育。
李緒武(1997)。教育評鑑的意義與發展。載於伍振鷟(主編),教育評鑑(頁1-12)。臺北:南宏。
吳清山、王湘栗(2004)。教育評鑑的概念與發展。教育資料集刊(頁1-26),29。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周志剛、王致和(1998)。普通高等學校教育整體評估。載於胡悅倫(主編),海峽兩岸大學教育評鑑之研究(頁245-274)。臺北:師大書苑。
周盈如(2007)。中國大陸高等教育評估制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
周愚文、黃烈修、高建民(1999)。大陸教育。臺北:商鼎文化。
周祝瑛(2007)。中國教育發展與改革。載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編印),研習資訊(頁13-22),24(6)。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范文曜、馬陸亭(2004)。國際視角下的高等教育質量評估與財政撥款。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胡悅倫主編(1998)。海峽兩岸大學教育評鑑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洪雯柔(2000)。貝瑞岱比較教育研究方法之探析。臺北:揚智。
秦夢群(2002)。教育行政。臺北:五南。
郭昭佑(2007)。教育評鑑研究-原罪與解放。臺北:五南。
郭俊銘(2001)。政府遷台後我國高等教育政策演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所。
陳漢強主編(1997)。大學評鑑。臺北:五南。
顏若映(1997)。大學評鑑模式(一)。載於陳漢強(主編),大學評鑑(頁219-256),臺北:五南。
陳儀綸(2005)。我國大學評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
陳玉琨(2004)。教育評鑑學。臺北:五南。
陳曼玲(2006)。系所評鑑五年計畫正式啟動。評鑑雙月刊(頁11-14),1。臺北: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陳韻如(2004)。台灣與法國高等教育制度之比較分析研究-以學校結構及入學制度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
陳伯璋(2005)。台灣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改革。載於陳伯璋、蓋淅生(主編),新世紀高等教育政策與行政(頁3-37),臺北:高等教育。
陳信翰(2007)。我國大學校院系所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葉昱岑(2006)。我國大學評鑑政策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
傅木龍(1995)。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273-308)。臺北:師大書苑。
鄔大光、王建華(2003)。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規模20年論爭的反思。載於潘懋元主編。中國高等教育百年(頁352-377)。廣州:廣東高等教育。
黃琬婷(2007)。從澳洲高等教育評鑑反思我國高等教育評鑑之發展。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楊少璇(2003)。高等教育的競爭策略-以四所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
楊玉惠(2003)。大學學門評鑑制度規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楊武勳(2006)。日本大學評鑑之發展與現況-以認證評鑑與評鑑團體為中心。載於高等教育學會(主編),高等教育(頁115-153),2(1)。臺北:高等教育。
楊思偉(2008)。比較教育。臺北:心理。
楊思偉、陳盛賢(2007)。日本高等教育評鑑制度。臺北: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楊景堯(1995)。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後之高等教育改革。高雄:復文。
楊景堯(2003)。中國大陸高等教育之研究。臺北:高等教育。
楊景堯、黃三吉(2003)。中國大陸教育制度。載於王家通(主編)。各國教育制度(頁135-177)。臺北:師大書苑。
楊景堯(2005)。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的歷史發展。載於陳伯璋、蓋淅生(主編),新世紀高等教育政策與行政(頁39-66),臺北:高等教育。
楊 瑩(2002)。臺灣與中國大陸高等教育改革之比較研究。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新世紀的教育遠景(頁121-170),臺北:學富。
楊 瑩(2004)。中國大陸高等教育改革與高校合併之探討。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教育整合與競爭力(頁219-381),高雄:復文。
楊 瑩(2006)。我國大學評鑑制度實施之探討。載於黃乃熒(主編),教育政策科學與實務(頁232-281),臺北:心理。
楊 瑩、楊國賜、侯永琪(2007)。95年度大學校院系所評鑑後設評鑑研究報告。未出版研究報告,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楊 瑩(2007)。中國大陸高等教育政策、學制及招生方式分析研究報告。教育部委託專題研究報告。
楊 瑩(2008a)。臺灣的大學系所評鑑:制度設計規劃與實施。未出版。
楊 瑩(2008b)。台海兩岸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之比較。2008年 3月28日發表於淡江大學主辦「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與卓越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 瑩(2008c)。兩岸四地高等教育評鑑機制之比較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第一年結案完整報告。未出版。
楊 瑩主編(2008d)。歐盟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制度。臺北: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楊 瑩(2008e)。台灣高等教育政策改革與發展。載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編印),研習資訊(頁21-56),25(6)。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楊 瑩(2009a)。我國大學生與研究生質與量適當性的研究—子計畫三:從施教者觀點分析我國大學生及研究生質與量適當性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第二年期末完整報告。臺北:未出版。
楊 瑩(2009b)。中國大陸高等教育本科教學評估制度。刊於評鑑雙月刊(頁53-61),18。臺北: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雷 慶(2004)。我國高校的本科教學評估。未出版專題演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
廖鴻裕(2001)。中英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所。
潘懋元主編(2003)。中國高等教育百年。廣東:廣東高等教育。
蔡元緯(2007)。台灣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政策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
鍾宜興(2008)。比較教育方法舉隅。未出版專題演講,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
謝文全(2005)。教育行政學。臺北:高等教育。
鄺海音(2006)。國內兩大高教評鑑機構與八種評鑑類別。評鑑雙月刊(頁34-35),11(4)。臺北: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蕭唯善(2004)。台灣地區高等教育發展之校際整合與地區均等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
藍婉心(2007)。高等教育評鑑對我國學術自由之影響-以九十五年度系所評鑑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蘇錦麗(1997)。高等教育評鑑-理論與實際。臺北:五南。

英文部分:
Gordon, P. & Lawton, Denis(2003): Dictionary of British Education, London: Woburn.
OECD(2004), Quality and Recogni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Paris:OECD.
Staropoli, A.(1992). The French Comite National d’Evaluation. In A. Craft(Eds.)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pp. 39-46). London:The Falmer Press.

網路部分:
臺灣教育部(2009)。http://www.edu.tw/。
臺灣教育部高教司(2009)。http://www.edu.tw/high/index.aspx/。
臺灣教育部統計處(2009)。http://www.edu.tw/statistics/index.aspx。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2009)。http://www.heeact.edu.tw/。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9)。http://www.moe.edu.cn/。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教司(2009)。http://www.moe.edu.cn/。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2009)。http://www.pgzx.edu.cn/。
中國教育在線(2009)。http://www.edu.cn/。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2009)。http://www.eol.cn/。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