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307200900501400
DOI 10.6846/TKU.2009.00367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經美制台」戰略之研究(1995.6~2008.3)-以薄富爾「間接戰略」理論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China's Strategy of “Containing Taipei Through Washington”(1995.6~2008.3)-An Analysis based on Beaufre's “Indirect Strategy”Theor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張淑慧
研究生(英文) Shu-Hui Chang
學號 79633018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19
論文頁數 15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施正權(shihchengchuan@yahoo.com.tw)
委員 - 林中斌
委員 - 顏建發
關鍵字(中) 間接戰略
經美制台
薄富爾
關鍵字(英) Indirect Strategy
Containing Taipei Through Washington
André
Beaufr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中共在進行鬥爭時,強調凡事要抓主要矛盾,既然「台灣問題」主要矛盾係分裂與反分裂,故其認為只要解決「台獨」,即可抓住「台灣問題」核心,而關鍵則在於中美關係良窳。尤其在1995、1996年台海危機後,深刻體認美國干預台海問題之決心與實力,自知當下未具備與美國抗衡力量,同時明白唯有和平與穩定國內外環境,方有利推動大陸現代化發展。因此,逐步發展出「經美制台」戰略思維。緣於中共戰略重點是以加強經營與美關係,來達到「制台」目的,與薄富爾「間接戰略」理論中,強調運用非軍事手段,及將衝突以外地區作為決勝戰場等概念相符。故本研究是以薄富爾「間接戰略」理論為分析工具,藉以檢證中共「經美制台」戰略。
    本論文除緒論與結論外,內容區分為五章。各章概要說明如下:
    第一章首先闡述西方各國戰略思想家「戰略」認知,包含對「戰略」傳統定義、薄富爾認為「戰略」是一種「思想方法」等觀點,並詳述薄富爾「總體戰略」與「間接戰略」關係、釐清「間接戰略」與李德哈特「間接路線」差異,復深入探研「間接戰略」理論內涵。第二章詳述中共「經美制台」戰略發展背景,據此觀察研究該戰略是如何成形。第三章以薄富爾「間接戰略」理論中,「間接壓迫」戰略典型、「精神(心理)力量」為重之戰略公式,及「外部動作」等重要概念,深入闡述中共領導人對「經美制台」戰略認知。第四章以薄富爾提出「間接戰略」中心思想-「外部動作」概念,解析中共「經美制台」戰略落實於政治、經濟、心理及軍事等領域具體作為。第五章針對中共實施「經美制台」戰略各種作為,評估其後續正、負面效應。
英文摘要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as always insisted on holding main contradictory when engaging in political struggle. Since secession and anti-secession were China’s major contradictories in dealing with Taiwan issue, China believes that it could seize the core of the issue by resolving Taiwan-independence concern. In this resolving process, US-Taiwan relations is the key. Seeing America’s determination and strength in tackling Taiwan problems, especially from the lessons of Taiwan Strait crises, China knew its limitations of balancing against the U.S. Meanwhile, China comprehended that stabl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vironments contribute to its modernization. It accordingly developed a “Containing Taipei through Washington” strategy. The strategy aimed at restraining Taiwan through enhancing US-China relations, and this approach parallels André Beaufre’s “indirect strategy,” which emphasized that victory should be won by paralyzing the adversary through non-military action. Thus, the author tries to adopt Beaufre’s theoretical basis to verify China’s strategy.
  This thesis has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explains western strategist’s understanding of strategy, including the traditional definition and Beaufre’s theory that strategy is a method of thought. Further, the author elaborates relations between “total strategy” and “indirect strategy” in Beaufre’s studies, clears up differences between Beaufre’s “indirect strategy” and B.H. Liddell Hart’s “indirect approach,” and researches into the connotation of “indirect strategy.” In chapter two, the author introduces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China’s “Containing Taipei through Washington” strategy and studies how the strategy was formed. Later in chapter three, significant elements in Beaufre’s theory, such as “indirect pressure,” “spiritual strength,” and “exterior maneuver,” would be introduced. Chinese leaders’ cognition of the strategy is also discussed. Fourthly, the author attempts to analyze China’s substantial approaches (e.g. political, economic, psychological and military) in materializing the strategy with Beaufre’s “exterior maneuver,” which serves as the central thought of his “indirect strategy” theory. Finally, with regard to China’s strategic actions to carry out “Containing Taipei through Washington” strategy, the author would make an effort to evaluate consequence, both in positive and negative facet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緒論……………………………………………………………………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1
二、文獻探討…………………………………………………………4
三、研究途徑與方法…………………………………………………10
四、研究範圍與限制…………………………………………………11
五、概念架構與分析架構……………………………………………14
第一章 薄富爾「間接戰略」理論概述……………………………16
第一節 「戰略」定義………………………………………………16
第二節 「總體戰略」與「間接戰略」……………………………21
第三節 「間接戰略」內涵…………………………………………25
第二章 中共「經美制台」戰略發展背景…………………………35
第一節 醞釀期(1995、1996年~2001年「911」事件前………35
第二節 發展期(2001年「911」事件後~2003年12月)………43
第三節 成熟期(2003年12月~2008年3月20日)………………52
第三章 中共「經美制台」戰略認知………………………………58
第一節 內部考量……………………………………………………58
第二節 外部考量……………………………………………………64
第三節 運用手段考量………………………………………………69
第四章 中共「經美制台」戰略行動………………………………73
第一節 加強政治宣示………………………………………………73
第二節 深化經濟影響………………………………………………80
第三節 升高心理鬥爭………………………………………………86
第四節 靈活展現軍力………………………………………………91
第五章 中共「經美制台」戰略評估………………………………96
第一節 正面效應……………………………………………………96
第二節 負面效應……………………………………………………108
結論……………………………………………………………………116
一、研究回顧與檢討…………………………………………………116
二、研究發現與心得…………………………………………………118
三、研究建議與展望…………………………………………………121

參考資料………………………………………………………………123
附    錄:中美軍事交流重要大事紀要……………………………152

                       圖表目錄
圖0-1:中共「經美制台」戰略概念架構圖………………………14
圖1-1:基本戰略概念的關係與相互作用圖………………………20
圖1-2:薄富爾「總體戰略」金字塔模式示意圖…………………21
圖1-3:薄富爾戰略思想三位一體關係圖…………………………24
圖1-4:薄富爾將「戰略」歸納成愛因斯坦式的普遍公式………29
圖4-1:中美2001至2007年雙邊貿易額示意圖……………………85
圖4-2:911事件後中美高層互訪示意圖…………………………87
圖5-1:台灣民眾對統一、獨立或維持現狀看法…………………110

表1-1:西方重要戰略思想家對「戰略」傳統定義………………17
表1-2:薄富爾列舉的五種戰略典型………………………………26
表1-3:「外部動作」與「內部動作」主要使用手段與成功要件…32
表2-1:美國領導人及部分官員2002年間對「台灣問題」重要表態…48
表2-2:美國2003年11至12月對「台灣問題」之表態………………51
表3-1:中共「經美制台」戰略選擇於薄富爾「戰略典型」中變化…60
表3-2:中共對美戰略目標……………………………………………65
表3-3:台灣2003至2008年對美進出口貿易額………………………68
表3-4:中共2001至2007年對外貿易額一覽表………………………71
表3-5:中共近年對台灣貿易逆差額統計表…………………………71
表4-1:2004至2008年3月歷次「布胡會」重點議題內容……………75
表4-2:中美經濟戰略對話前三輪舉行要況…………………………82
表4-3:中美2001至2007年雙邊貿易額統計…………………………85
表5-1:2007年台灣民眾對「入聯公投」的看法……………………98
表5-2:美國官員2007年6至12月公開批評台灣「入聯公投」言論…102
表5-3:美部分前政要、智庫學者2007年9至12月對「台灣問題」表態…104
表5-4:2007年12月重申「一個中國」政策國家……………………108
表5-5:台灣民眾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對統、獨及維持現狀立場調查…110
表5-6:近十年中美軍事與外交衝突事件…………………………11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1.K.J.Hosti著;李偉成、談溯成譯。《國際政治分析架構》。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8年。
2.亓樂義。《三戰風雲-新形勢下的台海危機》。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3.亓樂義。《捍衛行動:1996台海飛彈危機風雲錄》。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4.王高成。《交往與促變-柯林頓政府對中共的外交戰略》。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5.石之瑜。《兩岸關係概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6.安德烈.平可夫(Andrei. Pinkov YiHong Zhang)。《世紀之交的台海危機-世界看「中國威脅論」》。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
7.李英明。《閱讀中國:政策、權力與意識形態的辯證》。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8.李德哈特(B.H.Liddell-Hart)著;鈕先鍾譯。《戰略論》。2版。台北市: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9.孟捷慕(James H.Mann)著;林添貴譯。《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台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10.林中斌。《以智取勝》。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2005 年。
11.林中斌。《偶爾言中-林中斌前瞻短評》。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12.林正義。《台灣安全三角習題-中共與美國的影響》。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13.邵宗海。《兩岸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14.邵宗海主編。《兩岸關係論叢:乙亥到己卯年》。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
15.洪儒明。《民進黨執政後的中共對台政策(2000.5~2003.5)》。台北:威秀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16.時殷弘。〈中國的外部困難和新領導集體面對的挑戰:國際政治、對外政策、台灣問題〉。《戰略問題三十篇-中國對外戰略思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17.張五岳主編。《兩岸關係》。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18.張亞中、李英明合著。《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19.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鄧小平時期的檢證分析》。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20.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21.陳建民。《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22.陳毓鈞。《胡錦濤時代的中美台動向》。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6年。
23.鈕先鍾。《大戰略》。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5年。
24.鈕先鍾。《大戰略漫談》。台北:華新文化事業中心,1977年。
25.鈕先鍾。《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26.鈕先鍾。《孫子三論:從古兵法到新戰略》。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27.鈕先鍾。《現代戰略思潮》。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
28.鈕先鍾。《戰史研究與戰略分析》。台北:軍事譯粹出版社,1988年。
29.鈕先鍾。《戰略思想與歷史教訓》。台北市:軍事譯粹出版社,1979年。
30.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31.楊開煌。《出手:胡政權對台政策初探》。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5年。
32.楊開煌。《崢嶸:兩岸關係之鬥爭與對策》。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1年。
33.楊開煌主編。《胡錦濤政權之續與變論文集》。台北:問津堂書局、中國大陸研究學會,2007年。
34.葉至誠、葉立誠合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2版。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6年。
35.褚樹龍、金威主編。《中國外交戰略和政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8年。
36.潘錫堂。《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37.潘錫堂。《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38.蔡瑋。《中共的涉台決策與兩岸關係發展》。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
39.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40.閻學通、孫學峰合著。《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41.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42.閻學通等著。《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43.戴萬欽主編。《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和平與發展的展望》。台北縣: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時英出版社,2006年。
44.薄富爾(André Beaufre)著;鈕先鍾譯。《戰略緒論》。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45.謝淑麗(Susan L. Shirk)著;溫洽溢譯。《脆弱的強權:在中國崛起的背後》。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46.藍普頓(David M. Lampton)著;計秋楓譯。《同床異夢-處理1989至2000年之中美外交》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年。
47.羅致政、宋允文主編。《解構一個中國:國際脈絡下的政策解析》。台北:台灣智庫,2007年。
48.蘇起。《危險邊緣:從兩國論到一邊一國》。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
(二)期刊
1.王央城。〈回顧2007年中國軍力發展〉。《戰略安全評析》第34期(2008年2月)。
2.王央城。〈美中高層對話後台海安全的省思〉。《戰略安全研析》第27期(2007年7月)。
3.王央城。〈美國國防部長蓋茲訪問中國後的美中軍事交流趨勢〉。《戰略安全研析》第32期(2007年12月)。
4.王高成。〈美中戰略經濟對話評析〉。《戰略安全研析》第26期(2007年6月)。
5.何漢理(Harry Harding)。〈美國在台海爭議中的角色〉。《國際關係學報》第20期(2005年7月)。
6.沈明室。〈以「兩個和諧」為主軸的「2006年中國的國防」〉。《戰略安全評析》第21期(2007年1月)。
7.沈明室。〈從布胡會看美、中和戰雙重戰略的交鋒〉。《戰略安全評析》第13期(2006年5月)。
8.周世儉。〈相互依存的中美經貿關係〉。《國際問題研究》第2期(2007年3月)。
9.林中斌。〈北京經外制台 內外有別〉。《財訊》第310期(2008年1月1日)。
10.林文程。〈中共對台政策與台海兩岸關係〉。《國防政策評論》第1卷第4期(2001年12月)。
11.林正義。〈公投入聯與台美關係〉,《戰略安全研析》第30期(2007年10月)。
12.林正義。〈中國崛起、軟實力與美國民意〉。《戰略安全研析》第27期(2007年7月)。
13.林正義。〈布胡會與美台關係發展〉。《戰略安全研析》第13期(2006年5月)。
14.邱坤玄。〈布希總統連任後 美國與中共關係之展望〉。《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11期(2004年11月)。
15.邱延正。〈美日澳安全會議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評析》第30期(2007年10月)。
16.時殷弘。〈國家大戰略理論與中國的大戰略實踐〉。《現代國際關係》第3期(2004年3月)。
17.馬振坤。〈中國發射反衛星武器之目的與我方之因應〉。《戰略安全評析》第22期(2007年2月)。
18.張旭成。〈如何影響美國外交?評述各國在美的遊說活動〉。《中共研究》第11期(2007年11月)。
19.郭震遠。〈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問題:變化與影響〉。《國際問題研究》第2期(2007年4月)。
20.傅立文。〈從建構主義觀點分析胡錦濤對台策略〉。《中共研究》第8期(2008年8月)。
21.賴怡忠。〈美中經濟關係:由合作轉向爭議〉。《戰略安全研析》第26期(2007年6月)。
22.錢其琛。〈9.11事件後的國際形勢和中美關係〉。《外交學院學報(外交評論)》2002卷3期(2002年9月)。
23.羅理斯(Richard P.Lawless)著;方金龍譯。〈從軍購特別預算看國家安全〉。《國防譯粹》第32卷第5期(2004年5月)。
(三)學術論文或研討會論文
1.江啟臣。〈新區域主義浪潮下台灣亞太區域經濟戰略之研析〉。《第四屆戰略學術研討會:當代戰略思想與前瞻論文集》。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主辦。淡水:淡江大學,2008年4月18日。
2.常鳳臺。〈薄富爾戰略思想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6月。
3.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等。《第四屆「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2000年10月,淡江大學編。
4.陳亦偉。〈中共「反分裂國家法」的戰略意涵〉。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6月。
(四)報紙
1.〈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就陳水扁總統五二0就職演說美方之反應提出看法〉。《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5月22日,第4版。
2.〈中共宣稱擁有中子彈的技術〉。《中國時報》,1999年7月16日,第13版。
3.〈中美近年軍事衝突事件簿〉。《蘋果日報》,2009年3月11日,A20版。
4.〈柯林頓:鼓勵兩岸對話 終將開花結果〉。《中國時報》,1998年7月1日,第3版。
5.〈陳雲林強烈抨擊李登輝「兩國論」〉。《人民日報(海外版)》,1999年7月16日,第4版。
6.〈就讓台獨公投一次玩個夠〉。《聯合報》,2003年9月30日,A15版。
7.〈過去十年美中軍事與外交衝突〉。《自由時報》,2009年3月11日,A7版。
8.王時齊。〈扁過境美國領人權獎突破限制〉。《聯合晚報》,2003年10月28日,第2版。
9.汪莉絹。〈公投制憲 大陸批判力度升高〉。《經濟日報》,2003年11月18日,第11版。
10.林中斌。〈林中斌:北京下藥加壓華府 台美交惡凶中有吉〉。《中國時報》,2007年10月1日,第13版。
11.林中斌。〈魚 熊掌 與燕窩〉。《中國時報》,2005年3月8日,A4版。
12.林瑞陽。〈陳總統:兩岸一邊一國 認真思考公投〉。《經濟日報》,2002年8月4日,第1版。
13.陳水扁。〈台灣站起來迎接向上提升的新時代-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陳水扁宣誓就職典禮致詞全文〉。《聯合報》,2000年5月21日,第13版。
14.傅建中。〈小布希的中國政策觀〉。《中國時報》,2000年8月7日,第15版。。
15.劉屏、徐孝慈。〈阿米塔吉:扁不會燃起兩岸緊張〉。《中國時報》,2004年5月20日,第13版。
16.劉屏。〈回應總統春節談話 美:台海「現狀」 由美定義〉。《中國時報》,2006年2月2日,第13版。
17.劉屏。〈美國務院:肯定扁演說 促兩岸把握機會對話〉。《中國時報》,2004年5月21日,第11版。
(五)網路資源
1.〈「台獨」行為恐引火燒身 溫布會晤令台戰戰兢兢〉。《中國新聞網》。2003年12月09日。〈http://www.cns.hk:89/n/2003-12-09/26/378997.html〉(2009年2月1日)。
2.〈「民眾對當前兩岸關係之看法民意調查(2007年12月21日~12月23日)」結果摘要〉。《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2007年12月。〈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pos/9612/po9612ch.htm〉(2009年3月10日)。
3.〈2001年兩岸關係〉。《中國網》。2006年4月3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ai_gang_ao/2006-04/03/content_4378289_5.htm〉(2007年10月31日)。
4.〈2006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新華網》。2006年12月29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12/29/content_5546516_11.htm〉(2008年1月31日)。
5.〈2006國家安全報告(2008修訂版)〉。《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2008年3月26日。〈http://www.president.gov.tw/2_special/2008NationalSecurity/NSC.pdf〉(2008年3月30日)。
6.〈2007年民眾對「入聯公投」的看法〉。《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2007年12月。〈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pos/9701/16.pdf〉(2009年3月10日)。
7.〈2007年兩岸關係各界民意調查綜合分析〉。《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2008年1月6日。〈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pos/9701/po970106.htm〉(2009年3月10日)。
8.〈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06年2月28日。〈http://www.gov.cn/test/2006-02/28/content_213366.htm〉(2009年2月8日)。
9.〈卜睿哲:美國對台灣「六項保證」是台自創的〉。《東亞風雲》。2007年10月5日。〈http://www.mychinaview.net/eastorm/viewtopic.php?t=16967&view=next&sid=8749ffbeeae82ce3927619dd8f2c663b〉(2007年11月30日)。
10.〈大陸對台政策:變化與走向〉。《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03年4月。〈http://chinareviewagency.org/crn-webapp/cbspub/secDetail.jsp?bookid=5368&secid=5414〉(2009年2月8日)。
11.〈小鷹號風波塵埃落定 中美交往是非有公論〉。《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12月7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5/1/0/8/100510850_2.html?coluid=37&kindid=711&docid=100510850&mdate=1207224915〉(2007年11月30日)。
12.〈中台辦、國台辦受權就當前兩岸關係發表聲明〉。《國台辦網站》。2004年5月17日。〈http://www.gwytb.gov.cn/zywg/zywg0.asp?zywg_m_id=105〉(2009年2月8日)。
13.〈中美元首峰會把握機遇期 中美關係有望穩健發展〉。《新浪網》。2004年11月22日。〈http://news.sina.com.cn/c/2004-11-22/15164313201s.shtml〉(2009年2月10日)。
14.〈中美軍事交流大事記〉。《新華網》。2008年12月31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2/31/content_10586752.htm〉(2009年2月10日)。
15.〈中美國防熱線 聚焦台灣問題〉。《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11月7日。〈http://mag.chinareviewnews.com/doc/1004/8/5/3/100485357.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485357〉(2009年4月15日)。
16.〈中美關係〉。《維基百科》。2009年3月19日。〈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BE%8E%E9%97%9C%E4%BF%82〉(2009年3月31日)。
17.〈中美關係30年大事記〉。《BBC新聞網》。2002年2月20日。〈http://news.bbc.co.uk/hi/chinese/news/newsid_1830000/18306542.stm〉(2009年1月30日)。
18.〈中國三代領導人與美國〉。《新浪網》。2005年9月7日。〈http://news.sina.com/c/2005-09-08/13317714468.shtml〉(2009年2月8日)。
19.〈中國要求重查使館被炸事件〉。《BBC中文網》。2000年5月7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30000/newsid_739200/739256.stm〉(2008年5月10日)。
20.〈中國展開對美新遊說攻勢進行「國會統戰」〉。《南方快報》。2005年8月10日。〈http://w1.southnews.com.tw/snews/Taiwan_China/taiwan_china_01/taiwan_china_01/010121.htm〉(2009年3月5日)。
21.〈中國國家漢辦推新舉措適應美國「中文熱」新趨勢〉。《多維新聞網》。2007年11月18日。〈http://www5.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SinoNews/Oversea/zxs_2007_1080658.shtml〉(2007年12月31日)。
22.〈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馬其頓共和國聯合聲明〉。《中共外交部網站》。2007年12月5日。〈http://chinese-embassy.org.za/chn/wjdt/1179/t387405.htm〉(2007年12月31日)。
23.〈中華民國第十一任總統副總統就職慶祝大會〉。《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2004年5月20日。〈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Rid=9632〉(2009年4月30日)。
24.〈孔子學院達210所 分布在64個國家和地區〉。《多維新聞網》。2007年12月6日。〈http://www6.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SocDigest/Technology/xhw_2007_12_06_17_30_37_992.html〉(2007年12月31日)。
25.〈反分裂國家法〉。《國台辦網站》。2005年3月14日。〈http://www.gwytb.gov.cn/flfg/flf.htm〉(2009年2月8日)。
26.〈日本外相表示日方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人民網》。2007年12月1日。〈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0/6600517.html〉(2007年12月31日)。
27.〈日本欲全球推動日語熱對抗「漢語熱」〉。2007年6月27日。〈http://xiangxuanqingya.bokee.com/viewdiary.16080975.html〉(2009年5月10日)。
28.〈日本澳大利亞強化軍事合作 美國打造亞太三角聯盟〉。《金羊網》。2007年3月13日。〈http://www.ycwb.com.cn/ycwb/2007-03/13/content_1412754.htm〉(2009年5月15日)。
29.〈巴基斯坦重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新華網》。2007年12月13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2/13/content_7244245.htm〉(2007年12月31日)。
30.〈台「駐美武官」突然「消失」影響台美軍事交流〉。《中國網》。2008年12月15日。〈http://www.china.com.cn/military/txt/2008-12/15/content_16952062.htm〉(2009年3月5日)。
31.〈台美貿易〉。《中國網》。2003年11月11日。〈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3-11/11/content_5439689.htm〉(2009年3月31日)。
32.〈台海08年局勢複雜 中美軍事關係備受關注〉。《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12月25日。〈http://chinareviewagency.com/doc/1005/2/5/7/100525773.html?coluid=4&kindid=16&docid=100525773〉(2009年2月10日)。
33.〈台高官曾在溫家寶與布希會晤後赴美探「底牌」〉。《中國新聞網》。2003年12月14日。〈http://www.cq.gov.cn:82/gate/big5/bb.cq.gov.cn/jrbb/ShowArticle.asp?ArticleID=661〉(2007年11月18日)。
34.〈台當局首度承認美希望台處理公投法到此為止〉。《中國台灣網》。2003年12月16日。〈http://news.sina.com.cn/c/2003-12-16/11081354926s.shtml〉(2007年11月18日)。
35.〈台灣入聯公投 美阻止不了〉。《自由電子報》。2007年9月7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sep/7/today-fo3-4.htm〉(2007年11月30日)。
36.〈台灣放寬「戒急用忍」政策〉。《BBC中文網》。2000年12月15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1070000/newsid_1072300/1072395.stm〉(2009年4月30日)。
37.〈布希會見國務院前副總理錢其琛 期待溫家寶訪美〉。《新華網》。2003年11月13日。〈http://61.129.65.8:82/gate/big5/news.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148/20031113/class014800003/hwz1042393.htm〉(2007年11月30日)。
38.〈布希態度轉硬 美中18日會談埋變數〉。《自由電子新聞網》。2001年4月14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apl/14/today-t1.htm〉(2009年1月30日)。
39.〈民眾對美不信任度37.5% 飆新高〉。《中時電子報》。2007年9月17日。〈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vote2008/people/20070917004.htm〉(2009年3月31日)。
40.〈民眾對統一、獨立或維持現狀的看法(折線圖)〉。《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2007年12月。〈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pos/9612/9612_1.gif〉(2009年3月10日)。
41.〈民意調查(民國96年12月21日∼12月23日)「民眾對當前兩岸關係之看法」結果摘要〉。《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7年12月。〈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pos/9612/9612a.pdf〉(2008年1月)。
42.〈布熱津斯基:「台灣獨立」的企圖不會得逞〉。《鳳凰網》。2007年10月31日。〈http://news.ifeng.com/world/usa/200710/1031_1394_280280.shtml〉(2007年11月30日)。
43.〈民調:台海衝突應否介入 美民眾多不抱支援〉。《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12月11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5/1/3/5/100513507.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513507〉(2009年2月15日)。
44.〈江澤民出訪紀實〉。《新華網》。2006年8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8/22/content_4988194_1.htm〉(2009年3月30日)。
45.〈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上所作報告全文〉。《新華網》。2002年11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11/17/content_632260.htm〉(2007年11月30日)。
46.〈吳儀之行讓美國感受中國誠意 美中貿易匍匐前進〉。《南方網》。2006年4月17日。〈http://www.southcn.com/news/international/gjkd/200604170212.htm〉(2009年2月15日)。
47.〈李總統八十八年七月九日接受德國之聲專訪之中、英文全文〉。《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1999年7月9日。〈http://www.mac.gov.tw/big5/rpir/2nd1_1.htm〉(2009年3月8日)。
48.〈兩岸大事記〉。《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2009年3月30日。〈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cschrono/sc.htm〉(2009年4月30日)。
49.〈兩岸社會交流統計摘要〉。《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2002年1月24日。〈http://www.mac.gov.tw/big5/statistic/ass_lp/910124/910124.htm〉(2009年4月30日)。
50.〈兩岸社會交流統計摘要〉。《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2003年1月21日。〈http://www.mac.gov.tw/big5/statistic/ass_lp/9201/920121.htm〉(2009年4月30日)。
51.〈東盟成反台獨後院 大陸致力回報〉。《中評社》。2007年11月19日。〈http://www.tourtw.net/doc/1004/9/4/4/100494463_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494463&mdate=1119082907〉(2007年11月30日)。
52.〈近一個月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頻繁表態〉。《中國新聞網》。2003年12月9日。〈http://www.cns.hk:89/n/2003-12-09/26/379036.html〉(2007年11月10日)。
53.〈阿爾巴尼亞總統:阿將繼續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新華網》。2007年12月3日。〈http://big5.cctv.com/gate/big5/news.cctv.com/world/20071203/108346.shtml〉(2007年12月31日)。
54.〈俄羅斯副外長表示堅決反對陳水扁當局搞「入聯公投」〉。《人民網》。2007年12月16日。〈http://big5.people.com.cn/gate/big5/world.people.com.cn/GB/57507/6661002.html〉(2007年12月31日)。
55.〈前十位貿易夥伴〉、〈前十位貿易順差來源地〉、〈前十位貿易逆差來源地〉。《中共商務部綜合司網站》。2008年2月5日。〈http://big5.mofcom.gov.cn/gate/big5/zhs.mofcom.gov.cn〉(2008年5月31日)。
56.〈前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回顧〉。《上海證券報》。2008年6月6日。〈http://finance1.jrj.com.cn/news/2008-06-06/000003731634.html〉(2009年2月10日)。
57.〈柯慶生在美台國防工業會議上的發言全文(中)〉。2007年9月13日。〈http://davidpeng.wordpress.com/2007/09/13/%E6%9F%AF%E5%BA%86%E7%94%9F%E5%9C%A8%E7%BE%8E%E5%8F%B0%E5%9B%BD%E9%98%B2%E5%B7%A5%E4%B8%9A%E4%BC%9A%E8%AE%AE%E4%B8%8A%E7%9A%84%E5%8F%91%E8%A8%80%E5%85%A8%E6%96%87%EF%BC%88%E4%B8%AD%EF%BC%89/〉(2009年5月15日)。
58.〈柯慶生批台灣入聯公投 美國罕見地公佈全文〉。《星島環球網》。2007年12月13日。〈http://www.stnn.cc:82/hk_taiwan/200712/t20071213_691524.html〉(2007年12月31日)。
59.〈美台海專家:台「入聯公投」或逼美轉向支持統一〉。《中國台灣網》。2007年11月4日。〈http://www.nihaotw.com/xw/xwfl/tw/200711/t20071104_301780.htm〉(2009年4月30日)。
60.〈美台海戰略變局:眾智庫警告台當局「入聯公投」〉。《中共中央衛視網站》。2007年11月11日。〈http://news.xinhuanet.com/tai_gang_ao/2007-11/11/content_7049091.htm〉(2007年11月30日)。
61.〈美台商會:美台關係陷入永久危機〉。《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9月15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4/4/9/7/100449763.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449763〉(2009年3月10日)。
62.〈胡布就台「入聯公投」交換意見〉。《文匯報》。2007年9月6日。〈http://news.wenweipo.com/2007/09/06/IN0709060102.htm〉(2008年1月)。
63.〈美拒絕台灣遊說團,「宣達團」成一場鬧劇〉。《南方網》。2004年1月14日。〈http://big5.southcn.com/gate/big5/www.southcn.com/news/hktwma/liangan/200401140155.htm〉(2007年11月18日)。
64.〈美宣布將售台12架P-3C、144枚SM-2 總值22億美元〉。《今日新聞》。2007年9月13日。〈http://www.nownews.com/2007/09/13/301-2156873.htm〉(2009年5月15日)。
65.〈胡偉星: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共識越來越多〉。《中新社》。2007年11月17日。〈www.takungpao.com.hk/news/07/11/18/TM-825053.htm〉(2007年11月30日)。
66.〈美副卿佐立克警告:台獨意味戰爭 美國會被拖下水〉。《今日新聞網》。2006年5月11日。〈http://www.nownews.com/2006/05/11/91-1940330.htm〉(2009年4月30日)。
67.〈美國反對台灣入聯公投的深層分析〉。《南方快報》。2007年6月27日。〈http://w1.southnews.com.tw/snews/specil_coul/chiu/00/0039.htm〉(2009年4月30日)。
68.〈美國低調回應「反分裂法」,扁政府應檢討〉。《南方快報》。2005年2月3日。〈http://w1.southnews.com.tw/snews/Taiwan_China/taiwan_china_00/0141.htm〉(2009年2月10日)。
69.〈美國明確表態反對台灣進行入聯公投〉。《BBC中文網》。2007年12月11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130000/newsid_7137900/7137992.stm〉(2007年12月31日)。
70.〈美國參議院成立中國工作小組 關注「中國崛起」〉。《新華網》。2006年1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1/04/content_4007896.htm〉(2009年3月31日)。
71.〈美國華府專家:入聯公投逼美轉支持統一〉。《新浪網》。2007年11月4日。〈http://news.sina.com.cn/c/2007-11-04/094214231132.shtml〉(2007年11月30日)。
72.〈美國會眾議院成立美中工作小組〉。《新華網》。2005年7月1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7/01/content_3161918.htm〉(2009年3月31日)。
73.〈美國會報告剔除支持台灣成為世衛觀察員字眼〉。《香港中通社》。2007年11月17日。〈http://www.hkcna.hk/doc/2007/2007-11-17/27854.shtml〉(2007年11月30日)。
74.〈美智庫稱扁「廢統論」不符合美台利益〉。《人民網》。2006年2月9日。〈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0/4089723.html〉(2009年3月10日)。
75.〈胡錦濤主席同布希總統舉行會談〉。《新華網》。2006年4月21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4/21/content_4454675.htm〉(2009年2月10日)。
76.〈胡錦濤主席會見美國總統布希〉。《新華網》。2007年6月8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6/08/content_6217633.htm〉(2009年2月10日)。
77.〈胡錦濤在參加台灣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堅定不移地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為早日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而奮鬥〉。《新華網》。2003年3月12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3/12/content_772458.htm〉(2009年2月10日)。
78.〈胡錦濤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提四點意見〉。《國台辦網站》。2005年3月4日。〈http://www.gwytb.gov.cn/zyjh/zyjh0.asp?zyjh_m_id=1046〉(2009年2月10日)(2009年2月10日)。
79.〈胡錦濤會見布希 雙方就中美關係等問題交換意見〉。《新浪網》。2005年7月8日。〈http://news.sina.com.cn/c/2005-07-08/12416385692s.shtml〉(2009年2月10日)。
80.〈胡錦濤會見美國總統布希〉。《新華網》。2006年11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1/19/content_5349050.htm〉(2009年2月10日)。
81.〈英外交大臣:英國反對台灣入聯公投〉。《BBC中文網》。2007年12月5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120000/newsid_7129600/7129669.stm〉(2007年12月31日)。
82.〈軍界高層會見蓋茨警告台獨〉。《大公網》。2007年11月5日。〈http://www.takungpao.com/news/07/11/06/MW-819231.htm〉(2007年11月30日)。
83.〈首屆全美孔子學院年會召開 分享漢語教學經驗〉。《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北美地區事務處網站》。2007年2月7日。〈http://www.hanban.ca/cnews/article/hanyu/200702/news_96.html〉(2009年3月31日)。
84.〈韋德寧:美國說的話 陳水扁有在聽〉。《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9月15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4/4/9/7/100449758.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449758〉(2009年3月5日)。
85.〈海基會公布兩岸開放交流20年全國性民意調查報告〉。《海基會網站》。2007年11月28日。〈http://www.sef.org.tw/html/news/96/content/961128.htm〉(2007年12月)。
86.〈院長在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演講「國會立法簡介」(5)〉。《立法院全球資訊網》。2008年11月17日。〈http://www.ly.gov.tw/ly/01_introduce/0102_chief/president/conversation/conversation_02.jsp?ItemNO=01020106&f80_number=2477〉(2009年4月30日)。
87.〈國家主席胡錦濤同美國總統布希會晤〉。《新華網》。2005年9月14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9/14/content_3488880.htm〉(2009年2月10日)。
88.〈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見美國總統布希〉。《新華網》。2007年9月6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9/06/content_6676792.htm〉(2009年2月10日)。
89.〈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布希舉行會談〉。《新華網》。2005年11月20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11/20/content_3807633.htm〉(2009年2月10日)。
90.〈國務院新聞辦發表《2002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新華網》。2002年12月10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12/09/content_654267.htm〉(2009年3月31日)。
91.〈國際關係專家:中國軟實力提升損害了美國?〉。《中國網》。2008年4月11日。〈http://big5.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08-04/11/content_14921705.htm〉(2009年5月10日)。
92.〈理性看待美國國會的「中國熱」緣何關注中國?〉。《中新網》。2006年08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8/19/content_4981522.htm〉(2007年11月30日)。
93.〈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在多領域取得成果〉。《新華網》。2007年12月13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12/13/content_7235537.htm〉(2009年2月10日)。
94.〈習近平晤卡特 望中美共同制止台灣入聯公投〉。《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12月5日。〈http://chinareviewnews.org/doc/1005/0/9/0/100509069.html?coluid=39&kindid=780&docid=100509069&mdate=1206150448〉(2007年12月31日)。
95.〈陳水扁總統和平公投議題新聞發展評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4年1月9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3/EC-B-093-001.htm〉(2009年4月30日)。
96.〈陳水扁證實台美高層溝通管道因公投而中斷〉。《中國新聞評論網》。2007年9月15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4/5/0/2/100450284.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450284〉(2009年3月5日)。
97.〈陳雲林訪美討論反分裂法〉。《香港文匯報》。2005年1月5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05/01/05/CH0501050023.htm〉(2009年2月8日)。
98.〈萊索托領導人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人民網》。2007年12月5日。〈http://world.people.com.cn/BIG5/57507/6613139.html〉(2007年12月31日)。
99.〈新聞背景:中美兩國軍艦主要互訪回眸〉。《新華網》。2006年11月15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11/15/content_5334199.htm〉(2009年2月10日)。
100.〈新聞重播:10年來中美軍事交流的10個第一次〉。《新華網》。2006年9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09/22/content_5123215.htm〉(2009年2月10日)。
101.〈溫家寶:反分裂國家法是和平統一之法不是戰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網站》。2005年3月14日。〈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coprc.gov.hk/chn/zt/2005zt/2005lh/t187055.htm〉(2007年11月30日)。
102.〈溫家寶會見賴斯希望美方尊重中方通過反分裂法〉。《新華網》。2005年3月20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3/20/content_2720556.htm〉(2007年11月30日)。
103.〈斡旋伊朗核危機關鍵期 美決讓扁純過境〉。《大紀元》。2006年5月3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6/5/3/n1306014.htm〉(2009年4月30日)。
104.〈與我關係〉。《駐芝加哥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2006年8月9日。〈http://www.taiwanembassy.org/ct.asp?xItem=11305&CtNode=2471&mp=26&xp1=26〉(2009年2月8日)。
105.〈領票率36% 入聯返聯公投遭否決〉。《自由時報電子報》。2008年3月23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r/23/today-p2.htm〉(2008年3月)。
106.〈歐盟: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反對台灣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新華網》。2007年12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tai_gang_ao/2007-12/04/content_7195431.htm〉(2007年12月31日)。
107.〈歷次對話成果〉。《金融界網站》。2008年6月10日。〈http://focus.jrj.com.cn/zmjjdh0610.html〉(2009年2月10日)。
108.〈瞭望東方週刊:中美關係關鍵時刻胡布會〉。《新浪網》。2005年9月8日。〈http://news.sina.com.cn/c/2005-09-08/13317714467.shtml〉(2009年2月10日)。
109.〈總統府新聞稿:陳水扁「開啟協商對話的安定新局」元旦祝詞〉。《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2005年1月1日。〈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Rid=10328〉(2009年4月30日)。
110.〈總統府新聞稿:陳水扁總統發表「民主台灣 生生不息」元旦祝詞〉。《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2006年1月1日。〈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Rid=11443〉(2009年5月12日)。
111.〈總統府新聞稿:總統主持國安高層會議〉。《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2006年2月27日。〈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Rid=11593〉(2009年5月12日)。
112.〈薄瑞光:台灣偷偷搞公投 製造麻煩〉。《聯合電子報》。2007年12月11日。〈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4133676.shtml〉(2007年12月31日)。
113.〈薄瑞光否認共管 台海政策依美方利益制定〉。《中時電子報》。2007年12月11日。〈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Rtn/2007Cti-Rtn-Content/0,4526,110101+112007121102256,00.html〉(2007年12月20日)。
114.《東方早報》。2007年9月3日。〈http://news.hexun.com/2007-09-03/100413398.html〉(2007年11月30日)。
115.王在希。〈王在希:「公投制憲」是一項極其危險的舉動〉。《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網站》。2003年11月18日。〈http://www.gwytb.gov.cn/zyjh/zyjh0.asp?zyjh_m_id=701〉(2009年4月30日)。
116.仝澤蓉。〈八年來經濟成長率〉。《聯合新聞網》。2008年5月19日。〈http://mag.udn.com/mag/abian/storypage.jsp?f_ART_ID=36986〉(2009年5月12日)。
117.左曉蕾。〈透視中美高規格戰略對話機制〉。《中國改革(綜合版)》。2007年2月。〈http://qkzz.net/magazine/1005-2100Z/2007/02/1133183.htm〉(2009年2月10日)。
118.吳銘彥。〈美國國會對扁政府支持逐漸減少〉。《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6年10月27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5/NS-C-095-382.htm〉(2009年3月5日)。
119.李俊昇。〈大陸工作簡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9年9月9日。〈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mwreport/88/8809.pdf〉(2009年2月8日)。
120.李登輝。〈歐林講座「民之所欲,長在我心」〉。《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1995年6月9日。〈http://www.president.gov.tw/1_roc_intro/xpresident/lee_idea03_840610.html〉(2008年2月20日)。
121.李道成、林則宏。〈中共發表 對台灣新領導人先「聽其言 觀其行」〉。《中時電子報》。2000年3月19日。〈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vote2000/abian/89031946.htm〉(2009年2月8日)。
122.李銘義。〈美國對於兩岸政策之基本立場〉。《pchome》。2002年9月16日。〈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paullee/3/1472710/20020916113840/〉(2008年10月11日) 。
123.汪道涵。〈汪道涵:「公投立法」是借民主之名搞「台獨」〉。《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網站》。2003年11月17日。〈http://www.gwytb.gov.cn/zyjh/hxjh0.asp?hxjh_m_id=47〉(2009年4月30日)。
124.林中斌、蘇嘉宏。〈和平崛起論—中國大陸建構國家發展戰略〉。《中國台灣網》。2004年07月29日。〈http://203.192.15.114/web/webportal/W5266452/Uliuf/A33248.html〉(2007年10月31日)。
125.林中斌。〈九一一後的北京…外交反攻〉。2002年7月24日。〈http://www.wretch.cc/blog/c2p2lin/5726569〉(2008年8月22日)。
126.林中斌。〈中共嘗試面對民進黨政府〉。《歐亞基金會網站》。2007年4月9日。〈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1825〉(2008年1月31日)。
127.易綱。〈易綱:我國不改變以美元為主外儲貨幣政策〉。《新華網》。2007年11月16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11/16/content_7084738.htm〉(2009年2月10日)。
128.林寶慶。〈美智庫建議:華府應明示 別盼美為台而戰〉。《聯合晚報》。2004年7月17日。〈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135485.shtml〉(2009年3月5日)。
129.胡錦濤。〈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全文)〉。《人民網》。2007年10月15日。〈http://cpc.people.com.cn/GB/104019/104099/6429414.html〉(2009年4月30日)。
130.倪峰。〈中美文化交流潛力巨大〉。《中國社會科學院網站》。2006年9月7日。〈http://www.cass.net.cn/file/2006090780645.html〉(2007年12月31日)。
131.唐開太。〈美「中」安全管理:評估兩軍關係〉。 2005年2月10日。〈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1881〉(2008年8月31日)。
132.張麗娜。〈十大政治風雲/年底選舉國民黨慘敗 民進黨躍居第一大黨〉。《今日新聞網》。2001年12月30日。〈http://www.nownews.com/2001/12/30/703-1242959.htm〉(2009年1月30日)。
133.曹郁芬、李季光、林芥佑。〈陳總統抵休士頓 再獲高規格接待〉。《自由電子新聞網》。2001年6月4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jun/4/today-t1.htm〉(2009年4月30日)。
134.曹郁芬。〈美:陳總統過境 可會美議員〉。《自由電子新聞網》。2001年5月16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may/16/today-p4.htm〉(2009年4月30日)。
135.曹郁芬。〈美眾院決議支持台灣參加WHO年會〉。《自由電子新聞網》。2001年4月26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apl/26/today-p6.htm〉(2009年4月30日)。
136.陳水扁。〈總統發表跨世紀談話〉。《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2000年12月31日。〈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Rid=5085〉(2009年4月30日)。
137.陳向陽。〈改進與加強對美「智庫外交」〉。2006年11月24日。〈http://www.54479.com/study/shownews.asp?newsid=507〉(2009年5月14日)。
138.陳國雄。〈防禦性公投到入聯公投台美關係年表〉。2008年1月1日。〈http://www.wufi.org.tw/tjsf/tjournal509.htm〉(2009年4月30日)。
139.傅后閩。〈胡主席會見台商意義大〉。《香港文匯報網站》。2003年12月27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03/12/27/PL0312270004.htm〉(2009年4月30日)。
140.傅建中。〈柯林頓對台政策的功過〉。《中國時報》。2005年2月26日。〈http://www.taiwanus.net/greenclub/2005/02/26.htm〉(2009年3月30日)。
141.富權。〈胡錦濤集中事權後對台工作也應有新思維〉。2004年9月21日。〈http://www.waou.com.mo/see/2004/09/20040921d.htm〉(2008年10月5日)。
142.曾建元。〈章念馳與汪道涵-兩岸應建立健康的兄弟關係(上)〉。2001年2月7日。〈http://74.6.146.127/search/cache?ei=UTF-8&p=1997%E5%B9%B41%E6%9C%88%E6%B1%AA%E9%81%93%E6%B6%B5&fr=yfp&u=www.asiademo.org/gb/2001/02/20010207a.htm&w=1997+%E5%B9%B4+1+%E6%9C%88+%E6%B1%AA%E9%81%93%E6%B6%B5&d=EoZZsRlMS3PG&icp=1&.intl=tw〉(2009年6月22日)。
143.曾潤梅。〈1994年的台北、高雄市長選舉〉。《中國網》。2002年11月28日。〈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39054.htm〉(2009年1月30日)。
144.楊美紅、羅添斌、許紹軒。〈總統:考慮廢國統會、國統綱領〉。《自由電子報》。2006年1月30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jan/30/today-t1.htm〉(2009年4月30日)。
145.楊晴川。〈中美經濟博弈攻守易位〉。《國際先驅導報》。2008年6月20日。〈http://finance1.jrj.com.cn/news/2008-06-20/000003774470.html〉(2009年2月10日)。
146.楊開煌。〈從「一邊一國」論兩岸關係之管理〉。《海峽評論》。2002年第141期。〈http://www.adanstar.com/FF/141.html〉(2008年8月)。
147.楊運忠。〈日本加速向世界軍事大國目標邁進〉。〈http://www.cass.net.cn/chinese/s28_yts/ wordch-en/ch-ddyt2002/ch-qkddyt0205yyz.htm〉(2008年3月31日)。
148.楊潔勉。〈楊潔勉:選舉年的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因素〉。《中國網》。2004年9月13日。〈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13lagxyth/658459.htm〉(2007年11月)。
149.葉玉琪、曾憲文。〈陳水扁、呂秀蓮當選第十任正副總統〉。《中時電子報》。2000年3月19日。〈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vote2000/abian/main.htm〉(2009年2月8日)。
150.葉檀。〈中美經濟戰略對話:一個新的全球經濟格局的誕生〉。《南方都市報》。2008年6月20日。〈http://finance1.jrj.com.cn/news/2008-06-20/000003772840.html〉(2009年2月10日)。
151.劉永祥。〈美不滿 台美高層對話喊卡〉。《聯合電子報》。2007年9月14日。〈http://mag.udn.com/mag/vote2007-08/storypage.jsp?f_MAIN_ID=272&f_SUB_ID=2295&f_ART_ID=83742〉(2009年3月5日)。
152.劉宏。〈台美「溝通管道」面面觀〉。《中國網》。2004年1月14日。〈http://www.chinaconsulatesf.org/chn/xnyfgk/t58471.htm〉(2009年3月5日)。
153.劉亞洲。〈大國策(下)〉。〈http://www.bjsjs.net/news/news.php?intNewsId=502〉(2007年11月30日)。
154.劉亞洲。〈達戈:美國真正的可怕之處在哪兒?〉。2005年8月2日。〈http://kevinkao.idv.tw/mt/archives/2005/08/post_332/〉(2007年11月30日)。
155.劉亞洲。〈劉亞洲將軍:中國未來20年的大戰略〉。《中國報導周刊》。2005年7月28日。〈http://www.china-week.com/html/2594.htm〉(2008年3月31日)。
156.劉屏。〈布希政府首度表明不支持台獨〉。《中時晚報》。2002年8月8日。〈http://www.ettoday.com/2002/08/08/91-1337509.htm〉(2007年10月30日)。
157.蔡蕙如。〈夏馨:美台間所有層級缺乏溝通管道〉。《大紀元》。2007年5月30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7/5/30/n1726741.htm〉(2009年3月5日)。
158.鄭秋霜。〈總統立場轉硬 隨即消「獨」所為何來?〉。《經濟日報》。2002年8月6日。〈http://issue.udn.com/FOCUSNEWS/TWOSIDES/b/b207.htm〉(2008年10月)。
159.黎堡。〈美官員議員批評中國制定反分裂法〉。《美國之音中文網》。2005年3月15日。〈http://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5-03/w2005-03-15-voa79.cfm?CFID=206338351&CFTOKEN=69124044&jsessionid=663014145035bd3bb070373c62232e471e58〉(2009年5月10日)。
160.黎堡。〈美將領批評中國擬定反分裂法〉。《美國之音中文網》。2005年3月8日。〈http://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5-03/2005-03-08-voa71.cfm?CFID=203488359&CFTOKEN=52935834&jsessionid=de30ccef293588c0b03d7e6e6a3c64302527〉(2009年5月10日)。
161.蕭懷湘。〈海峽兩岸關係紀要〉。2000年3月。〈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cschrono/8903.htm#026〉(2007年10月30日)。
162.簡余晏。〈一邊一國/美國歷年來說「不支援台獨」情況一覽表〉。《Ettoday新聞》。2002年8月8日。〈http://gb.ettoday.com.tw:6060/2002/08/08/334-1337509.htm〉(2007年10月)。
163.關中。〈十年必辯,十年必變-五十年美國對華政策的轉折〉。《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2年4月1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R-091-032.htm〉(2008年2月20日)。
二、英文部分
(一)書籍
1.Beaufre,André. 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 Translated by R.H.Barry. London:Faber and Faber,1965.
2.Beaufre,André. Strategy of Action. Translated by R.H.Barry .New York:Frederick A. Praeger,1967.
(二)期刊或研討會論文
1.Gill,Bates. And Huang,Yanzhong.“Sources and Limits of Chinese’Soft Power',”Survival vol.48 no.2,Summer 2006,pp.17~36.
2.Lin,Chong-Pin.(林中斌)“Beijing's Agile Tactics on Taiwan,”Conference 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forms of Mainland China on a Changing Global Societ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Taipei,Taiwan:April 25~27,2002.
3.Lin,Chong-Pin.(林中斌)“More Carrot Than Stick:Beijing’s Emerging Taiwan Policy,”China Security Vol.4 No.1,Winter 2008,pp.22~23.
4.Suettinger,Robert L.“Crisis over Taiwan 1995~96,”Beyond Tiananmen:The Politics of U.S.-China Relations,1989~2000,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2003,pp.200~263, pp.482~498.
5.Yang,Jiemian.(楊潔勉)“Sino-US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 under the Post-‘11 September'Strategic Settings,”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2002,pp.657~672.
(三)網路資源
1.“2006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Global Security.org ,February 6,2006,〈http://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library/policy/dod/qdr-2006-report.pdf〉(May 14,2009)。
2.“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0,”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March 2000,〈http://www.defenselink.mil/news/Jun2000/china06222000.htm〉(March 2009).
3.“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2,”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July 12,2002,〈http://www.defenselink.mil/news/Jul2002/d20020712china.pdf〉(March 2009).
4.“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3,”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July 30,2003,〈http://www.defenselink.mil/pubs/2003chinaex.pdf〉(March 2009).
5.“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5,”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July 19,2005,〈http://www.defenselink.mil/news/Jul2005/d20050719china.pdf〉(March 2009).
6.“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6,”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May 23,2006,〈http://www.defenselink.mil/pubs/pdfs/China%20Report%202006.pdf〉(March 2009).
7.“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7,”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May 25,2007,〈http://www.defenselink.mil/pubs/pdfs/070523-China-Military-Power-final.pdf〉(March 2009).
8.“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8,”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March 3,2008,〈http://www.defenselink.mil/pubs/pdfs/China_Military_Report_08.pdf〉(March 2008).
9.Cliff, Roger. Burles,Mark . Chase,Michael S. Eaton, Derek. Pollpeter,Kevin L.“Entering the Dragon’s Lair: Chinese Antiaccess Strategi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RAND,2007,〈http://www.rand.org/pubs/monographs/2007/RAND_MG524.pdf〉(May 14,2009).
10.Cliff,Roger.and Shlapak,David A.“U.S.-China Relations After Resolution of Taiwan's Status,”PROJECT AIR FORCE,RAND,2007, 〈http://www.rand.org/pubs/monographs/2007/RAND_MG567.pdf〉(March 2008).
11.Ereli,Adam(美國務院副發言人艾瑞里),“Taiwan -U.S.Policy-Press Statement,”U.S.Department of State, January 30,2006.〈http://hongkong.usconsulate.gov/ustw_state_2006013002.html〉(May 12,2009)。
12.Swaine,Michael D.and Tellis,Ashely J.“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Past,Present,and Future,”RAND,〈http://www.rand.org/publications/MR/MR1121/〉(March 2008).
13.Zoellick,Robert B.(佐利克).“Whither china : From Membership to Responsibility?Remarks to 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NCUSCR, September 21,2005.〈http://www.ncuscr.org/files/2005Gala_RobertZoellick_Whither_China1.pdf〉(May 12,2009).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