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307200814005800
DOI 10.6846/TKU.2008.00303
論文名稱(中文) 由美國次級房貸風暴論衍生性商品之規範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n Derivative Securities Specification by American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商學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MBA)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陳淑凉
研究生(英文) Shun-Liang Chen
學號 79440031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6-16
論文頁數 13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林宜男
委員 - 左峻德
委員 - 賈昭南
關鍵字(中) 次級房貸
金融資產證券化
衍生性商品
關鍵字(英) Subprime Mortgage
Asset Securitization
Derivative Securitie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2007年8月,美國因監理機關對金融創新商品認知不足及過度放任的監管制度,以致於次級房貸風暴引發全球金融危機,迫使美、歐、日等主要國家央行協力拯救金融機構、挹注市場流動資金,避免流動性不足引發金融市場信用緊縮,進而影響全球經濟發展。此一事件的發生,已凸顯房貸標準過度寬鬆及以資產證券化與衍生性商品用來分散信用風險的創新商品,此信用工具被過度發展,已嚴重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與健全發展。事件所引發之問題,亦嚴重挑戰現行金融機構的自我監管守則、會計架構以及金融監理規範。
    金融自由化與國際化的發展,機構法人基於交易的目的或避險的需求,以及巴塞爾資本協定對銀行自有資本適足率的規定,促使金融資產證劵化及衍生性商品市場蓬勃發展。然而衍生性商品帶來利基亦伴隨著風險;市場參與者多以投機為交易目的、國內外業者操作不當或交易人員缺乏自律而引發弊端,再加上金融商品槓桿特性的乘數效果,以致於鉅額損失時有所聞。
本研究旨在探討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始末及衍生性商品的風險控管及監管架構之問題,汲取次級房貸風暴的教訓並借鏡美國衍生性商品之發展經驗,以為我國建置穩健的房貸與衍生性商品市場,進而擴大市場規模及發揮分散金融機構經營風險之功能。本研究之建議為:一、加強授信規範及經濟市場之觀察;二、強化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與謹慎經營原則;三、改善市場紀律;四、加強金融監理及強化金融預警系統;五、加強國際合作;六、積極培育人才。
英文摘要
August 2007, due to US government’s financial supervision organization’s lack of knowledge of financial innovative products and over laissez-faire regulatory system, resulting in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riggere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orcing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Japan and other major central banks work together to sav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upplement market liquidity and avoid the liquidity shortage caused credit crunch, the impact of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incident has highlighted lax standard mortgage and asset securitization of credit risk to spread the innovative products, this credit was over-development tool,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financial market stability and sound development. Th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incident, also present serious challenges to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self-regulatory code of practice, the accounting framework and financial supervision norms.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gal institutions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trade or hedge the demand and the Basel  Capital Accord for banks own capital adequacy ratio requirement of the asset securitization and derivative securities market to flourish. However derivative of niche products also brought along with risk to market participants and more speculative transactions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per oper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industry or traders defects caused by lack of self-discipline,coupled with the financial leverage of commodity multiplier effect that in huge losses from time to time.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story and derivative securities risk control and regulatory framework problems. To learn the lessons from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and its derivative securitie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for our future deployment of mortgage and   derivative securities market. Furthermore, to expand the market scale and to developme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play a decentralized operational risk function. This study's recommendations: First, strengthen the credit market and economic norms of observation; Second, strength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isk management and prudent management principles; Third, to improve market discipline; Fourth, strengthen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the financial early-warning system; Fifth, ,the strengthen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 Sixth, actively nurture talent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I
表次---------------------------------------------------------------------------------------------II
圖次--------------------------------------------------------------------------------------------II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8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次級房貸之概述	15
第二節	金融資產證券化之概述	21
第三節 衍生性商品之概述	32
第三章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之始末與探討	43
第一節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之始末	45
第二節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之探討	55
第三節 美國監理機構之因應及檢討與建議	64
第四章 衍生性商品風險管理之探討	69
第一節 衍生性商品之風險類型	70
第二節 衍生性商品之風險控管	73
第三節 國際間衍生性商品之監理規範	78
第四節 個案實務準則報告	95
第五章 衍生性商品會計處理之探討	102
第一節	衍生性商品之會計處理	102
第二節 衍生性商品之財務報告	110
第三節 會計處理之個案探討	11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1
參考文獻	126
表 次
表1-1  歷史上的泡沫經濟事件	3
表2-1  美國住宅抵押貸款次級市場之演進	12
表2-2  美國住宅房屋貸款市場之類別	16
表2-3  1995-2003年全球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量統計	39
表5-1  FASB 第133號公報衍生性商品會計處理方式彙總	107
表5-2  FASB 第133號公報避險會計之彙總	109
圖次
圖1-1  研究流程	11
圖2-1  房貸轉付證券運作流程	14
圖2-2  金融資產證券化基本架構	23
圖2-3  美國金融資產證券化標的之演進	28
圖2-4  全球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流通餘額統計	42
圖3-1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形成步驟	44
圖3-2  美國次級房貸違約率	46
圖3-3  CDO的分類與比較	48
圖3-4  傳統CDO與合成型CDO之差異	49
圖3-5  合成型CDO為資產證劵化與信用衍生性商品之結合	50
圖3-6  花旗銀行SPV BALANCE SHEET	54
圖4-1  衍生性金融商品之風險類型	71
圖5-1  衍生性商品依持有目的分類及會計方法	105
圖5-2  ΑΒ電信操作匯率選擇權交易之契約內容與情境分析	11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一、書籍 
1. 王曉伯、徐仲秋、蕭美惠(2000),葛林史班--全世界最有權力的央行總裁,商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 吳科翰(2006),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利率衍生性金融商品、權證是否增加銀行風險,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論文。
3. 呂建霖(2006),信用衍生性商品-擔保債權憑證之評價與分析,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研究所。
4. 李佩芝(2004),信用風險模型與巴賽爾資本協定,台灣金融研訓院。
5. 李俊昇(2006),金融資產證券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組碩士論文。
6. 李榮謙‧方耀(2003),國際金融小辭典-國際金融19 ,台灣金融研訓院。
7. 李瑩瑟(2007),金融控股公司風險管理機制與管理者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8. 李顯儀(2004),金融商品理論與實務,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9. 沈大白、張大成、楊佳寧、陳漢冲(2003),金融業風險管理實證研究論文集,數位財經公司、台灣經濟新報社 合作出版。
10. 沈大白、黃追(2007),作業風險管理-新巴塞爾資本協定下之應用,台灣金融研訓院。
11. 林哲群(2005),住宅抵押貸款證券化,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
12. 林哲群(2007),金融資產證券化,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
13. 陳錦林(2003),風險管理概要─個案與實務,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4. 林曉民(2007),金融資產證券化對金融機構經營固定收益證券業務的競爭與整合之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15. 武志亮(2004),投資銀行實務與金融創新,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6. 柯瓊鳳‧蘇煥文(1997),衍生性金融商品會計處理及風險管理,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17. 徐行儷(2005),金融資產證券化之資訊揭露探討-以銀行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張家鈞(1998),衍生性金融商品內部控制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會計學系碩士班。
19. 梁榮輝、余惠芳、劉金華(2005),金融機構管理,吉遠出版社。
20. 曹淑華(2003),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會計問題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莊能治(2007),金融資產證券化市場發展對央行貨幣政策及流動性管理之影響-以美國為例,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
22. 許美津(2002),金融資產證券化信用風險管理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23. 許誠洲(2005),財務工程:衍生性商品交易理論、應用實務與個案探討,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24. 郭铫倫(2006),信用評等分組下之合成型CDO評價,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陳尹章(2002),金融資產證券化法制架構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法學學系碩士論文。
26. 陳文郁(2002),我國金融機構授信信用風險管理之研究,淡江大學商管學院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27. 陳木在、陳錦春(2001),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8. 陳石進(2007),銀行授信管理,台灣金融研訓院。
29. 陳彥名(2003),金融監理整合與金融績效以亞洲國家為例,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
30. 陳夢婷(2000),金融相互關聯、脆弱程度與銀行危機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1. 陳毅信(2003),台灣資產證券化之研究,世新大學經濟系碩士論文。
32. 許可達、闕旭玲 譯(2005),德意志銀行 一個金控帝國的現代求生記,左岸文化出版。
33. 曾令寧、黃仁德(2004),現代銀行監理與風險管理,台灣金融研訓院。
34. 華英惠(2003),贏戰金融危機,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5. 黃昱程(2004),現代金融市場,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6. 楊雅惠(2006),提升台灣金融控股公司競爭力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37. 葉品群(2001),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事件所引發金融監理問題之探討兼論現行衍生性金融商品監理規範與會計處理之架構,中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38. 劉必慧(2001),國內銀行業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資訊揭露及避險與公司評價關連性之實證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9. 賴鈺城(2004),本土財務金融管理個案分析,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0. 盧素珍(1999),國內銀行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財務報導之實證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1. 儲蓉(2005),進入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殿堂,台灣金融研訓院。
42. 儲蓉(2008),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台灣金融研訓院。
43. 鐘昊良(1999),由外匯選擇權的模擬衡量探討衍生性商品公平價值會計之可靠性資訊品質,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期刊
1. 史哲雄 採訪,賀先蕙 摘錄整理(2007),「台灣不應無止境擴張外銷占比」,商業周刊1035期,頁45~48。
2. 朱雲漢(2008),「亞洲金融穩定的隱患」,商業周刊1020期,頁14。
3. 朱雲漢(2008),「利歸私、損歸公」,商業周刊1065期,頁24。
4. 吳琮璠(2008),「次級房貸風暴與金融監理因應措施」,會計研究月刊 No.270,頁12~18。
5. 李阿乙(2002),「從特殊目的工具看證券化演進並兼論美國與台灣制度之異同」,台灣金融財務季刊 第三輯第四期,頁15~28。
6. 林正芳(2006),「信用風險移轉」,金融監理與風險管理選輯,中央銀行金融業檢查處 編輯,頁407~413。
7. 林宏達 文(2008)「專訪中華電信財務長談四十億匯損始末  連三關失守 想下車已經來不及了」,商業周刊 1063期,頁69~72。
8. 林志吉(2002),「金融資產證券化及其法律機制之探討」,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三輯第三期,頁1~18。
9. 林宜男(2003),「董監事、經理人職責之公司治理機制-以金融控股公司為例」,政大法學評論 第75期,頁245~324。
10. 林玫君(2007),「論衍生性金融商品之國際監理規範」,台灣經濟金融月刊 第四十三卷第八期,頁14~26。
11. 林裕崇(2008),「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從全球金融資產證券化市場之發展經驗論如何擴大我國金融資產證券化市場規模」,證券暨期貨月刊 第二十六卷 第一期,頁5~23。
12. 盂敏享(1995),「美國對金融衍生性商品風險管理的稽核」,衍生性金融商品參考資料選輯(第一輯),財政部金融局儲委會金融研究小組,頁183~240。
13. 洪金和(2002),「衍生性金融商品風險管理及其未來修正方向」,證券櫃檯月刊 第69期,頁15~26。
14. 洪德欽(2001),「歐洲聯盟銀行監理體系之研究」,歐美研究 第三十一卷第四期,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頁819~895。
15. 胡采蘋 譯(2007),「美國次級房貸泡沫化恐將重擊房市」,商業周刊 1026期,頁150~152。
16. 徐麗玲(2007),「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大解析」,財訊月刊 第306期,頁138~140。
17. 財政部金融局儲委會金融研究小組 編印(2000),「衍生性商品與交易活動之有關監理資訊架構」,銀行監理基本原則彙編(第三輯),頁35~48。
18. 馬丁.沃夫(Martin Wolf)(2007),「世界經濟失衡的禍源」,商業周刊 1026期,頁22~26。
19. 馬丁‧沃夫(Martin Wolf)(2007),「看英國擠兌風波」,商業周刊1038期,頁22~26。
20. 馬丁.沃夫(Martin Wolf)(2007),「金融證券化好事衝過頭」,商業周刊1040期,頁20~24。
21. 馬丁.沃夫(Martin Wolf)(2008),「美國邁向金融災難的十二個步驟」,商業周刊1058期,頁22~26。
22. 馬丁‧沃夫(Martin Wolf),「貝爾斯登危機終結金融開放之路」,商業周刊1063期,頁32~36。
23. 郭秋榮(2003),「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資本適足率之規範及其新制之影響」,經濟研究 第三期,頁47~63。
24. 陳柏松(2007),「乾坤大挪移」,會計研究月刊 No.265,頁22~25。
25. 陳柏松(2007),「美國人的房事問題」,會計研究月刊 N0.266,頁16~23。
26. 陳伯松(2008),「金融西遊記」,會計研究月刊 No.267,頁16~18。
27. 陳昭如、李懿哲、張美玲、陳品秋(2004),「美國之制度及現況」,金融集團監理重要議題之比較研究,儲委會金融研究小組 編印,頁15~53。
28. 陳紫雲(2008),「喜歡與否,公平價值會計已崛起」,會計研究月刊 No.267,頁30~33。
29. 陳紫雲(2008),「金融機構財報巨損引發反彈公平價值會計之論」,會計研究月刊 No.269,頁36~39。
30. 陳紫雲(2008),「FASB發布第133號公報避險會計修正草案」,會計研究月刊 No.272,頁39~43。
31. 陳萬金(2002),「金融資產證券化對整體金融市場之影響」,台灣金融財務季刊 第三輯第三期,頁43~61。
32. 陳裴紋(2004),「衍生性金融商品對中央銀行的政策意涵」,中央銀行季刊 第二十六卷第一期,頁47~73。
33. 曾家慶(2008),「延燒中的美國次級房貸」,華南金控月刊 第57期,頁20~25。
34. 黃金澤(2008),「談公平價值衡量之基準」,會計研究月刊 No.256,頁108~116。
35. 黃淑華(2006),「我國金融資產證劵化之發展及其監理」,金融監理與風險管理選輯,中央銀行金融業務檢查處,頁10~43。
36. 黃朝熙(2004),「金融資產證券化對銀行體系之影響暨對中央銀行政策之意涵」,中央銀行季刊 第二十六卷第一期,頁5~46。
37. 彭德明(2007),「避險基金的運作及其對系統性危機的涵義」,中央銀行季刊 第二十九卷第四期,頁47~68。
38. 楊少強(2008),「全球股災震央-美國經濟展望」,商業周刊1053期,頁44~46。
39. 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研究組(2008),「談次級房貸風暴衍生之會計議題(一)」,會計研究月刊 No.265,頁20~25。
40. 葉心嵐(2008),「次貸肆虐美金融業第四季財報大拉警報」,商業周刊1053期,頁140~141。
41. 賴慕岳(2004),「信用衍生性商品(Credit Derivatives)專題分析」,華銀金控月刊 第20期,頁7~10。
42. 謝人俊(2002),「銀行與高槓桿財務運用機構往來之穩健實務:1999年度檢討報告」,國際金融參考資料 第四十七輯,頁 254~264。
43. 曠文琪、林育嫻 採訪整理(2008),「管理大師得彼‧聖吉的(蝴蝶效應)新解 從一顆蘋果看到全球化的失衡」,商業周刊1055-1056期,頁97~99。
44. 羅賓(2007),「美國銀行、巴菲特搶著投資 風暴禍首「全國房貸公司」」,財訊月刊,頁140。
45. 蘇昱颺(2008),「美國次級房貸危機與影響」,玉山銀行雙月刊文集,第91期,頁16~19。
三、網路期刊
1. 李晶晶(2008),「美國次級房貸對全球金融體系之影響」,中華經濟研究院
第二研究所, http://www.erva.nl/loan-effect.htm 。最後瀏覽日期2008 年3
月25。
2. 林哲群(2006),「發展MBS 不能照搬美國模型」,世界經濟學人,
http://economist.icxo.com/htmlnews/2006/06/21/865899_0.htm。最後瀏覽
日期2008 年4 月21 日。
3. 林憬屏(2007),「美國次級房貸違約問題引起全球市場關切」,中央社大紀
元,http://news.epochtimes.com/b5/7/4/7/n1670983.htm。最後瀏覽日期
2007 年12 月25 日。
4. 金管會銀行局金融專區「新巴塞爾協定」,http://www.banking.gov.tw/.最後
瀏覽日期2007 年10 月25 日。
5. 黃增乾(2007),「次級房貸風波下的理財對策」,中華財經研究發展協會,
http://daniel.ella@msa.hinet.net。最後瀏覽日期2007 年10 月25 日。
6. 陳柏松(2008),「財政政策VS 貨幣政策」,http://mail.ardf.org.tw/blog/。最
後瀏覽日期2008 年4 月25 日。
7. 陳進安(2007),「美國次級房貸市場惡化原因及影響」,兆豐國際銀行,2007
年3 月份,http://www.megabank.com.tw。最後瀏覽日期2007 年10 月25
日。
8. 陳進安(2008),「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再起之探討」,兆豐國際銀行,2008 年
2 月份,http://www.megabank.com.tw。最後瀏覽日期2008 年4 月2 日。
9. 理財資訊網站訊「美次級房貸打噴嚏 全球股市重感冒」,理財專刊,
http://www.ejob.gov.tw/news/cover.aspx?tbNwsCde=NWS200708201912
28YAJ&tbNwsTyp=621。最後瀏覽日期2007 年10 月25 日。
10. 游啟璋,「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理律法律事務所,
http://www.jcic.org.tw/publish/040601.doc。最後瀏覽日2008 年5 月8 日。
11. 謝明瑞(2002),「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化之優缺點比較分析」,國政研究
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particle-3574-2.html。最後瀏覽日期2008 年4 月13
日。
12. 寶來投信(2008),「基礎知識篇-金融資產證券化商品」,全球金融資產證
券化Q&A ,https://www.polarisfund.com.tw/index/ec_01.asp。最後瀏覽
日期2008 年3 月10 日。
13. Charlie Huang(2007),「美國次按真面目」,http://nntp.hk/web/post.php?
group=iplus.value-Investment&xref=29068&server=news.iplus.hk。最後瀏
覽日期2007 年12 月25 日。
14. COSO 報告-MBA 百科智庫。
http://wiki.mbalib.com/w/index.php?title=COSO%E6%8A%A5%E5%91%
8A&variant=zh-tw。最後瀏覽日期2008 年6 月27 日。
15. Kero88,「美國的次按(真相)」,
http://www.stockfans.net/viewthread.php?tid=8812。最後瀏覽日期2008年3 月15 日。

【英文部份】
一、書籍
1. Amerman, Daniel R.(1996), Collateralized Mortgage Obligations, McGraw-Hill Companies USA.
2. Chorafas, Dimitris N.(2007), Stress Testing for Risk Control under Basel II, Elsevier Ltd., MA 01803.
3. Das, Satyajit(2006), Risk Management The Swaps & Financial Derivatives Library, John Wiley & Sons(Asia)Pte Ltd., Singapore.
4. Fishkin, Charles A.(2006), The Shape of Risk-A New Look at Risk Management, Palgrave Macmillan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N.Y.  
5. Frost, Chris, David Allen, James Porter and Philip Bloodworth(2001), Operational Risk and Resilience, Butterworth-Heinemann, A division of Reed Edu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Ltd.
6. Gorrod, Martin(2004), Risk Management Systems, Palgrave Macmillan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N.Y.
7. Greenspan, Alan(2007), The Age of Turbulence-Adventures in a New World, The Penguin Gruoup(USA)Inc.
8. Hull, John, C.(2007), 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earson Education, Inc.,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07458.
9. Jorion, Philippe(2005), Financial Risk Manager Handbook, John Wiley & Sons,Inc., Hoboken, New Jersey.
10. Kast, Robert and Andre Lapied(2006), Economics and Finance of Risk and of the Future, John Wiley & Sons, Ltd.
11. Rendleman, Richard J.(2007), Applied Derivatives: Options, Futures, and Swaps,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Oxford.
12. Saunders, Anthony and Marcia Millon Cornett(2006), Financial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A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 Boston Burr Ridge, IL Dubuque, IA Madison, WI New York San Francisco St. Louis.
13. Steinherr, Alfred(1998), Derivatives The Wild Beast of Finance, John Wiley & Sons Ltd.
14. Stulz, Rene M.(2003), Risk Management & Derivatives, South-Western, 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Ohio, USA.
15. Tavakoli, Janet M.(1998), Credit Derivatives-A Guide to Instruments and Applications, John Wiley & Sons, Inc.
16. Tavakoli, Janet M.(2001), Credit Derivatives & Synthetic Structures, John Wiley & Sons, Inc., Hoboken, New Jersey.


二、期刊
1. Baik, Bok, Bruce K. Billings and Richard M. Morton(2008),“Reliability and Transparency of Non-GAAP Disclosures by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 (REITs)”, The Acconting Review vol.83 No.2, pp.271~301.
2. Benston, George J.(1972),“Savings Banking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IV, February 1972, Part II, pp.130~226.
3. Benston, George J.(1997),“Accounting for Derivatives: Back to Basics”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Oct., pp. 46~58.
4. Hartgraves, Al L. and George J. Benston(2002), “Enron: what happened and what we can learn from it”,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pp.105~127.
5. Post, Thierry, Guido Baltussen, and Richard H. Thaler(2008),“Deal or NO Deal? Decision Making under Risk in a Large-Payoff Game Show”, The American Ecomomic Review, 2008, 98:1., pp.38~71.
6. The Economist(2008),“Bond insurers-Buddy, could you spare us $15 billion?”V.386 No.8564., pp.71~72. 
7. The Economist(2008),“The credit crisis-Financial engine failure”V.386 No.8566., pp.67~68
三、網路網站
1. 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Basle Committee(1994),“Risk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Derivatives”,
http://www.mirkin.ru/_docs/articles10_02-041.pdf.最後瀏覽日:2008 年58C200842&y=7&aje=true&x=17&id=080403000107&ct=0&nclick_check=
1,.最後瀏覽日期:2008 年4 月30 日.
5. Global Derivatives Study Group(1993), “Derivatives: Practices and
Principles”, Group of Thirty(G30), http://www.group30.org. 最後瀏覽日
期:2008 年3 月30 日.
6. Roubini, Nouriel(2008), “Ten Fundamental Issues in Reforming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in a World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Globalization”, NYU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http://media.rgemonitor.com/papers/0/Nouriel-RegulationSupervisionMarc
h08.pdf,. 最後瀏覽日期2008 年5 月17 日.
月18 日.
2.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1998),“Supervisory Information
Framework for Derivatives and trading Activities”.
http://www.bis.org/publ/bcbs39.htm,. 最後瀏覽日期2007 年10 月17 日.
3. Reinhart, Carmen M. and Kenneth S. Rogoff(2008),“Is the 2007 U.S.
Sub-Prime Financial Crisis So Different? An International Historical
Comparison",
http://www.economics.harvard.edu/faculty/rogoff/files/Is_The_US_Subpri
me_Crisis_So_Different.pdf,. 最後瀏覽日期2008 年5 月10 日.
4. Zielke, Carsten, Michael Starkie and Thomas Seeberg (2008),“ European
Financial Reporting Advisory Group ”, Financial Times, Apr 03, 2008,
http://search.ft.com/ftArticle?queryText=European+Financial+Reporting+A
dvisory+Group+%E2%80%9D%EF%BC%8CFinancial+Times%EF%BC%8C200842&y=7&aje=true&x=17&id=080403000107&ct=0&nclick_check=
1,.最後瀏覽日期:2008 年4 月30 日.
5. Global Derivatives Study Group(1993), “Derivatives: Practices and
Principles”, Group of Thirty(G30), http://www.group30.org. 最後瀏覽日
期:2008 年3 月30 日.
6. Roubini, Nouriel(2008), “Ten Fundamental Issues in Reforming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in a World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Globalization”, NYU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http://media.rgemonitor.com/papers/0/Nouriel-RegulationSupervisionMarc
h08.pdf,. 最後瀏覽日期2008 年5 月17 日.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