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307200514322600
DOI 10.6846/TKU.2005.00228
論文名稱(中文) 西漢游俠的活動特色及其社會關係
論文名稱(英文) The characteristic and society relation of arrant knight in early Han dynas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歷史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Histor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3
學期 2
出版年 94
研究生(中文) 鄭宗賢
研究生(英文) Chung-Hsien Cheng
學號 69106001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4-05-04
論文頁數 10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姚秀彥
共同指導教授 - 黃繁光
委員 - 戴晉新
委員 - 楊育鎂
關鍵字(中) 游俠
司馬遷
班固
游俠性格
俠名
關鍵字(英) knight
Sy Maa-Chian
Ban Guh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文以司馬遷與班固所記錄的西漢游俠為研究對象,分成四章進行討論:
  第一章考察先秦到兩漢之間,有關「俠」的詞彙,歸納「游俠」概念的轉變與擴充,以及各個詞彙的運用時代。然後討論司馬遷、班固與荀悅描繪游俠的立場;接著整理所有游俠的個案後,認為西漢游俠是具有交友或養客、干犯法禁、助人於危難等行為的人。
  第二章講述從家庭、宗族到社會的眾多型塑游俠性格的因素,進而了解游俠在構築人際網絡時,如何於鄉里、官場中,採取各種手腕來展露個性、博取友誼與名聲,並分析這些人際關係的性質。
  第三章討論游俠們生長分布的環境特性,以及他們踏入社會後,受限於身份的貴卑,運用不等同的資源來遠行、遷居,造成了他們的活動範圍極限也相異的現象,並附帶討論俠名的傳播。
  第四章分析西漢社會中,統治階層內的不同身分者,他們對游俠抱持的觀感,和游俠的應對之道;次論西漢統治階層內部的變化,對游俠所產生的影響。最後檢討政府的法律規範,與其他治俠方策的成效。
總括而論,西漢游俠是承繼先秦沒落貴族的遺風,保存尚武重義的精神,即使後世游俠漸衰,行徑卻在大眾之間不時展現。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is talking about the arrant knight in early Han Dynasty witch Sy Maa-Chian and Ban Guh had been mention. This article has included four sections.
     First, section one is research Knight arrant from early Chin Dynasty to Han Dynasty. Generalize the change and expand the concept of arrant knight and every dynasty which this word had been used. Second, discuss the standpoint of Sy Maa-Chian、Ban Guh and Shyun Yueh. Third, compare all files of arrant knight, and mention these arrant knights in early Han Dynasty is the person who make friends、provide for guest、break the law and help peoples.
     Section two is accounts what kind of environment will create the personality of arrant knight. How they expand thei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from every dimension. And analyze their speci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ction three is discussing their growing environment and their place after they join the society. But their activities range is limit by their wealth. So also talk about how they spread their reputation.
     Section four, at first is analyzes the view of ruler with arrant knight in early Han Dynasty. Second, is the change of ruler in Han Dynasty has effect arrant knight? At last, review the law and the policy to manage these arrant knights is success or fail.
      Conclusion, arrant knight is inherits early Chin Dynasty nobles. They have the essence of justice. Even though after Han Dynasty has no arrant knight. But their spirits still keep in our mind now.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緒論 …………………………………………………………………  1
一、研究動機 ………………………………………………………  1
二、研究回顧 ………………………………………………………  2
三、研究內容的補充與課題的拓展 ………………………………  4
四、章節結構 ………………………………………………………  5
第一章 游俠概念的成形與內容 …………………………………  9
第一節 游俠的字源與衍生辭彙 …………………………………  9
一、釋「俠」 ………………………………………………………  9
二、俠的衍生辭彙 ………………………………………………… 12
第二節 司馬遷、班固與荀悅的游俠觀 ………………………… 17
一、司馬遷的游俠觀 ……………………………………………… 17
二、班固的游俠觀 ………………………………………………… 20
三、荀悅的游俠觀 ………………………………………………… 24
第三節 判定游俠的具體行為 …………………………………… 25
一、交友或養客 …………………………………………………… 26
二、干犯法禁 ……………………………………………………… 27
三、助人於危難 …………………………………………………… 28
第二章 游俠性格的型塑與人際網絡 …………………………… 29
第一節 游俠性格的型塑 ………………………………………… 29
一、家庭 …………………………………………………………… 29
二、宗族 …………………………………………………………… 31
三、社會 …………………………………………………………… 33
第二節 游俠人際網絡的構築 …………………………………… 33
一、地方鄉里 ……………………………………………………… 34
二、貴族官宦場域 ………………………………………………… 39
第三節 人際關係的發展模式 …………………………………… 41
一、親屬關係 ……………………………………………………… 41
二、主從關係 ……………………………………………………… 42
三、朋友關係 ……………………………………………………… 45
第三章 游俠的分布與活動 ……………………………………… 49
第一節 游俠的出生、成長分布與社會文化 …………………… 49
一、分布概況的分析 ……………………………………………… 49
二、成年以後的活動範圍 ………………………………………… 53
三、社會風俗的催生因素 ………………………………………… 55
第二節 生平活動的總體觀察 …………………………………… 58
一、貴族和官吏的移動 …………………………………………… 59
二、郡縣鄉里的百姓任俠 ………………………………………… 60
第三節 聯繫人際關係的型態與俠名的傳播 …………………… 62
一、距離遠近的聯繫方式 ………………………………………… 62
二、俠名的傳播 …………………………………………………… 63
第四章 游俠在西漢政權下的立場與因應之道 ………………… 67
第一節 統治階層對游俠的觀感 ………………………………… 67
一、皇帝與貴族 …………………………………………………… 68
二、官員及胥吏 …………………………………………………… 70
第二節 郡國變化與游俠的消長 ………………………………… 72
一、七國亂前的郡國並行 ………………………………………… 73
二、七國亂後公權力的單軌化 …………………………………… 75
第三節 游俠個人行為模式與律令的衝突 ……………………… 77
一、殺人報仇 ……………………………………………………… 77
二、擅自矯詔 ……………………………………………………… 78
三、掘冢鑄幣 ……………………………………………………… 79
四、匿藏逃犯 ……………………………………………………… 80
五、其他 …………………………………………………………… 81
第四節 政府治理游俠的政策 …………………………………… 83
一、繩之以法 ……………………………………………………… 83
二、徙民政策 ……………………………………………………… 86
三、教育與選士 …………………………………………………… 90
四、官吏與游俠的妥協 …………………………………………… 93
結語 ………………………………………………………………… 97
參考資料 ……………………………………………………………101

附圖目次

圖1-1 班氏族譜圖 ………………………………………………… 21
圖2-1 文帝與竇皇后的親屬關係圖 ……………………………… 41
圖2-2 景帝與王皇后的親屬關係圖 ……………………………… 45
圖2-3 景武之際官場社交關係圖 ………………………………… 46
圖3-1 西漢游俠生長分布圖 ……………………………………… 50
圖3-2 西漢人口密度圖 …………………………………………… 51
圖3-3 西漢人口分佈圖 …………………………………………… 52
圖3-4 張良生平活動範圍圖 ……………………………………… 53
圖3-5 鄭莊生平活動範圍圖 ……………………………………… 54
圖3-6 郭解生平活動範圍圖 ……………………………………… 54
圖3-7 游俠活動範圍概況圖 ……………………………………… 55
圖3-8 張良軍事移動路線圖 ……………………………………… 59
圖4-1 地方行政制度變遷圖 ……………………………………… 74
圖4-2 西漢合法鑄幣時段示意圖 ………………………………… 80
圖4-3 郭氏族譜圖 ………………………………………………… 92
圖4-4 孫寶、杜穉季、淳于長、蕭育、文卬、王音關係圖……… 93
 
附表目次

表1-1 游俠犯禁事蹟表 …………………………………………… 27
表3-1 汲黯、鄭莊、灌夫、陳遵升遷調職概況表 ……………… 59
表3-2 游俠擔任地方官職表 ……………………………………… 64
表3-3 俠名來源、傳播範圍表 …………………………………… 64
表3-4 游俠名號內容及其性質表 ………………………………… 64
表4-1 秦代懲處逃犯罪行表 ……………………………………… 84
表4-2 《兩漢會要》大赦、別赦、他赦統計表 ………………… 85
表4-3 漢武帝朝徙民情況表 ……………………………………… 86
表4-4 郭解、原涉家族遷徙情形表 ……………………………… 87
表4-5 竇嬰、汲黯、鄭莊家族遷徙情形表 ……………………… 88
表4-6 長陵、茂陵戶口表 ………………………………………… 88
參考文獻
《儀禮》(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公羊傳》(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穀梁傳》(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周)高明注,《帛書老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5月)
(周)莊周,《莊子》第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7月)
(周)呂不韋撰,《呂氏春秋》上(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8月)
(周)韓非著,王先慎集解,《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7月)
(西漢)劉安撰,高誘注,何寧集釋,《淮南子集釋》上、中、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0月)
(西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11月,二版)
(東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2月)
(東漢)荀悅,《漢紀》(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6月)
(東漢)許慎,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4月,據經韵樓藏版影印)
(劉宋)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6月)
(南北朝)列禦寇,嚴捷、嚴北溟譯注,《列子譯注》(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10月)
(北宋)徐天麟,《西漢會要》(臺北:世界書局,1981年3月,四版)
(清)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六朝文》(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10月)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年11月)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文化部古文獻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居延新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7月)
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11月)
連雲港市博物館、東海縣博物館編,《尹灣漢墓簡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9月)

專著

沈家本,《漢律摭遺》上、中、下(臺北:商務印書館,1976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陶希聖,《辯士與游俠》(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6月)
宋叙五,《西漢貨幣史初稿》(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1年6月)
劉若愚著,唐發饒譯,《中國之俠》(上海:三聯書店,1967年)
劉偉民,《中國古代奴婢制度史》(香港:龍門書店,1975年)
孫鐵剛,《中國古代的士和俠》(臺北: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1973年6月)
姚秀彥,《秦漢史》(臺北:三民書局,1975年)
郭沫若,《十批判書》,《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郭沫若,《青銅時代》,《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陳正祥,《中國文化地理》(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7月)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上海:地圖出版社,1982年10月)
呂思勉,《秦漢史》上、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劉增貴,《漢代豪族研究──豪族的士族化與官僚化》(臺北: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1985年6月)
劉慶柱、李毓芳,《西漢十一陵》(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
羅彤華,《漢代的流民問題》(臺北:學生書局,1989年)
林劍鳴,《秦漢史》上、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2年)
陳山,《中國武俠史》(上海:三聯書店,1992年12月)
嚴耕望,《兩漢太守刺史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3年4月,二版)
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俠與中國文化》(臺北:學生書局,1993年4月)
朴宰雨,《《史記》《漢書》比較研究》(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1994年8月)
張志和、鄭春元,《中國文史中的俠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曹正文,《中國俠文化史》(上海:文藝出版社,1994年)
汪湧豪,《中國遊俠史》(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年)
龔鵬程、林保淳,《二十四史俠客資料匯編》(臺北:學生書局,1995年)
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 甲部──秦漢地方行政制度》(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7年6月,四版)
汪湧豪、陳廣宏,《江湖任俠》(臺北:漢揚出版公司,1997年8月)
趙沛,《兩漢宗族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
王齊,《中國古代遊俠》(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12月)
高敏,《睡虎地秦簡初探》(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4月)
張玉春,《《史記》版本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7月)
葛劍雄,《中國人口史 第一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崔永東,《簡帛文獻與古代法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汪湧豪、陳廣宏,《俠的人格與世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

論文

王子今,〈說秦漢的「少年」與「惡少年」〉,《中國史研究》1991年第4期,頁97-106
冉昭德,〈關於《史記.游俠列傳》人物的評價問題〉,《光明日報》1964年6月3日
江淳,〈試論戰國游俠〉,《文史哲》1997年第4期,頁57-61
吳汝煜,〈關於游俠的評價問題〉,《光明日報》1964年9月9日
李慶善,〈試對史記游俠列傳中幾個主要人物進行階級分析〉,《史學月刊》1964年第11期,頁33-35
汪湧豪,〈古代游俠日常生活之考究〉,《殷都學刊》1993年第4期,頁48-54.70
周天游,〈兩漢復仇盛行的原因〉,《歷史研究》1991年第1期,頁121-135
林蔚松,〈《史記》、《漢書》〈游俠列傳〉之比較研究──兼論漢代游俠興廢的歷史意義〉,《輔大中研所學刊》第6期,頁17-37
林聰舜,〈抗議精神的體現者──游離於體制外,伸張「另一種正義」的游俠〉,《國文天地》第3卷第12期,1988年5月,頁63-67
唐文標,〈劍俠千年已矣!〉,《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9卷第5期,1976年1月,頁41-44
孫鐵剛,〈秦漢時代的士和俠的式微〉,《臺大歷史學報》第2期,1957年,頁1-22
宮崎市定,〈游俠就〉,《歷史と地理》第34卷4-5合號,頁286-305
張英,〈游俠考辨〉,《祁連學刊》1991年第1期,頁13-23
張誠,〈秦始皇和漢武帝時遷民探析〉,《鄭州大學學報》1990年第4期,頁46-53
許倬雲,〈兩漢政權與社會勢力的交互作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5本,1964年9月,頁261-281
陳惠芯,〈漢代社會中游俠階級屬性之探討〉,《史苑》第59期,1999年1月,頁1-21
陶希聖,〈西漢之客〉,《食貨半月刊》第5卷第1期,1937年1月,頁1-6
傅樂成,〈西漢的幾個政治集團〉,《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7年9月),頁1-35
勞幹,〈論漢代的游俠〉,《臺大文史哲學報》第1期,1950年,頁237-252
楊聯陞,〈James J. Y. Liu: THE CHINESE KNIGHT-ERRANT〉,《清華學報》新第7卷第1期,1966年,頁284-288
楊聯陞著,段昌國譯,〈報──中國社會關係的一個基礎〉,《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6年),頁349-372
劉修明、喬宗傳,〈秦漢游俠的形成與演變〉,《中國史研究》1985年第1期,頁71-80
增淵龍夫,〈漢代民間秩序構造任俠的習俗〉,《一橋論叢》第26卷第5號》;收入劉俊文等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三卷(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11月),頁526-563
賴福順,〈漢初游俠新論〉,《簡牘學報》第5期,1980年1月,頁317-328
錢穆,〈釋俠〉,收入《中國上古史論文選集》下(臺北:華世出版社,1979年),頁923-927
韓雲波,〈《韓非子》與戰國游俠〉,《四川大學學報》1994年第3期,頁11-23
韓雲波,〈張良的任俠本色〉,《文史知識》1994年第11期,頁75-77、87
薩孟武,〈論武俠〉,《孟武隨筆》(臺北:學生書局,1973年5月),頁14-16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