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306201214364500
DOI 10.6846/TKU.2012.00471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的政治改革之理念與實踐(2002-2012)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in China's Political Reform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2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官龍天
研究生(英文) Lung-Tian Guan
學號 69927024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2-06-03
論文頁數 8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潘錫堂
指導教授 - 龔春生
委員 - 洪陸訓
委員 - 康宗顯
關鍵字(中) 政治改革
政治體制改革
人權
民主
關鍵字(英) Political Reforms
Reforms of Political System
Human Rights
Democrac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中共政府長期以來都是著重於經濟改革,卻是卻遲遲沒有進行政治改革的型態,導致許多社會問題產生。過去在中共在一九七九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曾經有改革派的高層欲進行政治改革,從鄧小平提出此一構想開始,至胡耀邦、趙紫陽等,但是最後都以失敗告終。中共在2002年起,領導人職務正式由胡錦濤與溫家寶接手,外界多認為這兩位領導人有著開明與開放的印象,因此對此二位領導人,有著對政治改革的期盼。
  從過去在鄧小平時代起,中共便已經著手進行「政治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的事業,在胡耀邦與趙紫陽等多位具有改革思想政治家的努力下,成功地進行了「政治體制改革」,但是「政治改革」卻在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中共政府就將政治改革與其支持者打入冷宮。但是在此同時,中共政府又不斷重申「政治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對中共政府之重要性。尤其是溫家寶近幾年來不斷的提到此類議題,究竟中共高層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也就更加地耐人尋味了。但是中共近年的「政治改革」,有許多思想與方向,都與過所定出的方案相當,因此令人懷疑是不是又打著「政治改革」的口號,依循過去的思想,最後卻沒有任何行動。
  以目前問題中共的政府,其中最需要改進的政治議題,就是黨政合一造成以黨領政,以及人權問題。中共政府以黨領政的情況自其建政之初到現在,都還是一黨獨大,且是永久執政黨,使得政治被黨所干預,在政治上也無法容納不同黨派的意見。在人權方面,則是中共不僅在政治上的問題,更是社會、外交等多層面的問題;因為中國大陸的人權一直以來都是國際矚目的焦點,甚至西方各國亦有人權外交的政策產生。除此之外,中共的人權問題不改善,則會導致越來越的動亂產生,如新疆與西藏就是最鮮明的例子。因此中共的應將「政治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齊頭並進,才能一掃長久以來積壓的問題。
英文摘要
The CPC has emphasized on economic reforms in the long term. But their dragging on political reforms led to social problems. In 1979, after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Ventral Committee, there were high level reformists who wanted to conduct political reforms. Started from Deng Xiaoping’s propose to Hu Yaobang, and Zhao Ziyang, etc. However, all of them ended up failed. Since 2002, Hu Jintao and Wen Jiabao has officially taken the position of CPC leader, many people think that both leaders are open and enlightened. Therefore, people expect their doings on political reforms.

  Since Deng Xiaoping’s period, the CPC had already proceed to conduct “political reforms” and “reforms of political system.” In the efforts of Hu Yaobang, Zhao Ziyang, and other politicians who are reform-minded, they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reforms of political system. “However, “political reforms” and its supporters were being banned by the CPC government after the “Tienanmen Square Massacre occurred” .Meanwhile, the CPC government are declaring the importance of “political reforms” and “reforms of political system.” Especially Wen is continuously speaking of this kind of issues in recent years. It seems really interesting that what exactly are the high level CPCs have in their mind.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political reforms” contains many ideas and directions, which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past. It is doubtful that whether CPC is having their “political reforms” banner, which follows the old ideas and ended up nothing.

  Currently, among all the political problems of CPC government, the most in need of improvement ones are the one-party dominance caused by party and government union, and human rights problems. The system of CPC government has always been one-party dominance since established till now. And the permanent ruling party makes the politics intervened by the ruling party. Different opinions from different parties are unacceptable. As for human rights, it’s not only a political problem, but a social, diplomatic, and other perspective problem. Human rights in China has always been an international high light. Even some western countries have human rights diplomatic policies. Besides, there would be more disturbances if there are no changes in human rights problems. Xingjiang and Tibet are the most distinctive examples. Therefore, the CPC government should do both “political reforms” and “reforms of political system” at once to wipe away the backlog problem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基本概念的界定	 5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8
 第四節 研究架構的建立	 11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3

第二章 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的演進	 15
 第一節 鄧小平的理念	 15
 第二節 胡耀邦的改革	 20
 第三節 趙紫陽的政改	 24
 第四節 朱鎔基的改革	 29

第三章 中共政治改革的理念	 33
 第一節 改革的理論基礎	 33
 第二節 黨政分開的分權理念	 38
 第三節 建設服務型政府	 43

第四章 中共近年之政改實踐	 49
 第一節 改革首重打擊貪腐	 49
 第二節 人權的開展	         55
 第三節 擴大民主形式	 63

第五章 結論	         6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6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5
參考書目	                 77

圖表目錄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架構圖	                        10
圖 4-1 美國自由之家2009年亞太區域自由評比圖	56
圖 4-2 美國自由之家2010年亞太區域自由評比圖	57
圖 4-3 美國自由之家2011年亞太區域自由評比圖	57

表目錄
表2-1「政改辦」的七個專門小組與負責人	25
參考文獻
壹、專書

中央黨校教材審定委員會,鄧小平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4月)。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中國人權協會主編,五年來人權之回顧與展望(台北:中國人權協會,1984年8月)。

中國局勢分析中心主編,季思聰、季思亮執筆,朱鎔基化解危機之道(加拿大:明鏡出版社,1998年7月)。

中嶋嶺雄著,趙倩、張隆義、楊怡芬譯,中共的政治與戰略(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86年3月)。

天兒 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台北:草根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12月)。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館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3月)。

王章陵,西藏的巨變(台北:蒙藏委員會,1996年10月)。

王若水,胡耀邦下台的背景-人道主義在中國的命運(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8月)

王建民等主編,政治工作大辭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2年1月)。

石佑啟、楊治坤、黃新波著,論行政體制改革與行政法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2月)。

朱光磊,中國政府發展研究報告(第1輯)-公務員規模問題與政府機構改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11月)。

朱新民,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台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5月)。

汪玉凱主編,中國行政體制改革20年(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何增科,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4月)。

阮銘,鄧小平帝國30年(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9月)。

阮銘,歷史轉折點上的胡耀邦(美國:八方文化企業公司,1991年10月)。

阮銘,鄧小平帝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8月)。

杜導正序,鮑彤導言,改革歷程 趙紫陽(香港:新世紀出版社,2009年5月)。

杜導正,杜導正日記 趙紫陽還說過甚麼?(台北: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1月)。

李永春、羅健,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政治體制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春秋出版社,1987年4月)。

李谷城,中共最高領導層(新加坡:明報出版社,1992年2月)。

李盛平,張明澍編,1976~1986十年政治大事記(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年7月)。

李景治等著,鄧小平政府體制理論研究(北京:新華書店,1999年9月)。

吳安家主編,中共政治發展(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4年6月)。

吳奇英,中共統計下的中國大陸人權:一九四九至一九九三(台北:俄情研究雜誌社,1994年8月)。

吳國光,自由化、制度化、民主化(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5月)。

吳稼祥,頭對著牆:大國的民主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年7月)。

周天勇等著,中國行政體制改革30年(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年11月)。

周天勇、王長江、王安嶺主編,攻堅:十七大後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報告(新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版社,2007年10月)。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84年9月)。

宗鳳鳴記述,李銳、鮑彤序,趙紫陽軟禁中的對話(香港:開放出版社,2007年1月)。

侯吉諒主編,從魏京生到吾爾開希,1957~1989中國大陸民主運動總覽(台北:海風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8月)。

范恆山主編,政治體制改革辭典(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88年10月)。

席汝輯,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5月)。

凌志軍,變化:「六四」至今的中國社會大脈動(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4月)。

高原編,胡耀邦傳(香港:東西文化事業出版公司,1989年,3月)。

高皋,後文革史:中國自由化潮流 下卷:趙紫陽回天乏術(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年1月)。

旁旁、金鐘等著,淌血的北京城:從胡耀邦之死到天安門悲劇(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89年7月)。

高新、何頻,鐵面宰相朱鎔基大傳(香港:明鏡出版社,1998年8月)。

高新、和頻,朱鎔基傳:從反黨右派到鄧小平繼承人(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徐斯儉、吳玉山主編,黨國蛻變(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4月)。

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7月20日第二版)。

許光泰,中共十六大後之走向(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92年1月)。

許保家,讓思想衝破牢籠 : 胡耀邦出任中宣部長的日子(1978-1980)(香港:天行健出版社,2010年1月)。

陳梓龍、柳金財、曾喜炤等著,胡溫體制的治國理念與政策走向初探(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4年12月)。

張鳴,中國心絞痛(海口:南方出版社,2010年7月)。

康鼎,達賴喇嘛自傳-流亡中的自在(台北:聯經出版社,1990年12月)。

陳德昇,中共國務院機構改革之研究(1978-1998)-政府再造觀點(台北:永業出版社,1999年10月)。

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2003年8月)。

黃順興,黃順興北京見聞:從胡耀邦到江澤民,1985~1993(台中:1993年11月)。

楊中美,朱鎔基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

董郁玉、施濱海編,政治中國(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8年7月)。

鄭永年,朱鎔基新政:中國改革的新模式(美國:八方文化企業公司,1999年3月)。

鄭永年,政治漸進主義:中國的政治改革和民主化前景(台北:吉虹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2月)。

鄭竹園,大陸政經巨變與中國前途(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3月初版)。

鄭義,朱鎔基傳奇:中共經濟沙皇評傳(台北:書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9月)。

劉杰主編,中國政治發展進程2008年(北京:時事出版社,2008年4月)。

劉杰主編,中國政治發展進程2009年(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年3月)。

劉軍、李林編,新權威主義─對改革理論綱領的論爭(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年)。

黎萍,中國下一步怎樣走(香港:明鏡出版社,1998年2月)。

潘錫堂,中共外交與兩岸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4月)。

龍華,溫家寶執政內幕(香港:新華彩印出版社,2004年10月)。

龍華,胡溫新政內幕(香港:新華彩印出版社,2004年10月)。

謝慶奎、楊鳳春、燕繼榮著,中國大陸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8年2月)。

戴煌,胡耀邦與平反冤假錯案(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4年7月)。

嚴家其,第三共和:未來中國的選擇(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2年9月)。

嚴家其,聯邦中國構想(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81年11月)。

嚴家祺,民主怎樣才能來到中國(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0月)。

蘇紹智,中國大陸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2001年12月)。

貳、期刊學報

王玲玲,「我國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現代商業,2011卷,第1B期,2011年1月18日。

王彥飛,「從黨內民主的實質和本質看黨內民主的發展」,天水行政學院學報,第2007卷,第5期,2007年10月26日。

李和,「中國大陸的改革路徑與意涵」,中國大陸研究,第47卷第4期,民國93年12月。

李娟,「黨內民主與民主集中制的關係」,理論探索,2006卷,第6期,2006年11月1日。

李娟、高蘭,「增強黨內民主意識 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理論探索,2008卷,第2期,2008年3月1日。

李慧,「試論新疆弱勢群體對新疆穩定的影響」,喀什師範學院學報,第27卷,第1期,2006年1月。

李瓊、徐彬,「利益集團的政府俘獲、行政腐敗與高行政成本」,四川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3期,2011年5月。

宋國誠,「非關民主化:中國村民自治的三層分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0卷,第3期,2009年7月1日。

宋國華,「黨內民主:中國特色政治發展的關鍵」,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第26卷,第1期,2005年2月15日。

吳啟納,「新疆現代史評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67期,2010年3月。

辛翠玲,「從中國人權問題看國際人權團體的影響力-論非政府組織及其連結作用」,政治科學論叢,第19期,2003年12月20日。

周五一,「城鄉基層民主考略」,江西行政學院學報,第11卷,第1期,2009年1月10日。

周曉紅、李燕凌,「轉型時期腐敗的特徵及反腐倡廉策略」,湖南社會科學,2001年,第2期。

金愛慧、趙連章,「論中國傳統人際關係對腐敗的影響」,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胡泳,「中國政府對互聯網的管制」,新聞學研究,第103期,2010年4月1日。

徐蕙萍,「新聞媒體在中共當前政治發展策略下扮演的角色用作用」,復興崗學報,第87期,2006年9月1日。

原淑玲,「大部制改革與行政體制改革」,理論探索,2008卷,第4期,2008年7月1日。

夏玉珍、李永娜,「結果風險:社會領域腐敗客觀狀況和主觀認知的斷裂」,理論探討,2010年第2期。

許英風,「我國大部門體制改革的困境及成因」,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第2卷,第6期,2009年11月1日。

張亞明、黃梅麗,「基於公共選擇理論的腐敗治理制度研究」,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第32卷,第3期,2011年5月。

張英,「論基層民主與社會和諧的內在聯繫」,湖北社會科學,2010卷,第3期,2010年3月10日。

張濱輝、李堅,「基層民主制度創新比較研究-以溫嶺制度外〝民主墾談〞到制度內人大參與決策實踐為例」,雲南行政學院學報,2011卷,第1期,2011年1月25日。

陳文祥,「論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產生條件及其影響」,阿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3卷,第2期,2006年6月,。

陳列措莫,「西藏的民族區域自治白皮書簡析」,蒙藏現況雙月報(台北),第十三卷,第5期,2004年9月。

陳婭,「人權視角下的權力腐敗問題研究」,網絡財富,2009年,第9期。

梁正清,「中國大陸網路傳播的發展與政治控制」,資訊社會研究,第4期,2003年1月1日。

商兆鑫,「論民主集中制中民主與集中的關係」,攀登(雙月刊),第29卷,第1期,2010年2月5日。

郭金玲,「黨內民主的結構論析」,河南師範大學學報,第34卷,第5期,2007年9月1月。

崔煒、周悅,「服務型政府構建:交易費用與〝大部制〞改革」,社會科學論壇,2008卷,第12B期,2008年12月20日。

曾維和,「大部制改革的國際經驗及其啟示」,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第11卷,第1期,2009年2月1日。

楊興坤,「論大部制的治理結構與治理機制」,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第11卷,第1期,2009年2月1日。

過勇、胡鞍鋼,「行政壟斷、尋租與腐敗——轉型經濟的腐敗機理分析」,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3年,第2期。

鄒念組,「聯合國國際人權外交-中共的認知與政策」,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8期,1999年8月1日。

趙公弼,「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基層民主建設進程」,寧德師專學報,2009卷,第1期,2009年1月10日。

趙建平,「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法制化與民主化進程-以浙江省為例」,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第10卷,第1期,2010年1月30日。

熊自健,「『轉變政府職能』與國務院機構改革」,中國大陸研究,第四十一卷,第八期,1998年8月。

臧雷振,「“大部制”改革基本問題探析」,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7卷,第2期,2008年6月20日。

翟偉、任曉林,「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的回顧與反思」,延安大學學報,第32卷,第2期,2010年4月15日。

劉暢,「探析大部制改革問題」,現代商業,2009年第15期,2009年5月1日。

樊紅敏,「基層民主建設的基本特徵與發展走向」,東南學術雙月刊,2010卷,第5期,2010年9月1日。

蔡文軒,「重塑黨國體系?中國大陸地方「大部制」改革的探討」,公共行政學報,第41期,2011年12月1日。

歐藻楠,「實行黨政分開,轉變政府職能」,學術論壇,1988年02期。

鍾添生,「‘大部制’改革與科學發展觀的內在契合」,江西社會科學,第2008卷,第11期,2008年11月25日。

參、博、碩士論文

1. 林俊賢,中共九屆人大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之研究(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肆、報紙

1. 人民日報(北京)

2. 中國時報(台北)

3. 自由時報(台北)

4. 經濟日報(台北)

5. 聯合報(台北)

6. 蘋果日報(台北)


伍、英文專書

Shambaugh,David China’s Communist Party: Atrophy and Adaptation(Berke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9)。

Brodsgaard, K.、Yongnian,Zheng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reform(Abingdon, Oxon:Taylor & Francis Inc,2009)。

Guthrie,Doug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of Chinese Society(London:Routledge,2009)。

Joseph,William A. Politics in China: An Introducti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Lieberthal,Kenneth Governing China: From Revolution Through Reform(Jamaica, VT:W W Norton & Co Inc,2003)。

Lam,Willy Wo-Lap Chinese politics in the Hu Jintao era: new leaders, new challenges(Armonk, N.Y.:M.E. Sharpe,2006)。

Li,Cheng China's Changing Political Landscape: Prospects for Democracy(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8)。

Dittmer,Lowell、Liu,Guoli China's deep reform: Domestic politics in transition(Lanham,Md: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2006)。

MacFarquhar,Roderick The Politics of China: Sixt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

McGregor,Richard The Party: The Secret World of China's Communist Rulers(London:Harpercollins,2010)。

Ogden,Suzanne China's Search for Democracy: The Student and the Mass Movement of 1989(New York:M.E. Sharpe,1992)。

Pei,Minxin China's Trapped Transition: The Limits of Developmental Autocracy(Harvar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8)。

Perry,Elizabeth J.、Goldman,Merle Grassroots Political Reform in Contemporary China(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7)。

Shirk,Susan L. China:Fragile Superpower(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Yu,Keping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in China(Boston,MA:Brill Academic Pub,2010)。

Yu,Keping The Reform of Governance(Boston,MA:Brill Academic Pub,2010)。

Vogel,Ezra F.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Cambridge, MA: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1)。

Womack,Brantly China’s Rise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Lanham, Md:Rowman & Littlefield Pub Inc,2010)。

Wong,Yiu-Chung From Deng Xiaoping to Jiang Zemin: Two Decades of Politic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Lanham, Md: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2005)。

陸、英文期刊

Hung,Chin-Fu 「Public Discourse and Virtual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PRC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Issues & Studies,Vol.39,No.4,2003。

Ke-Yong Done、Yang,Hong-Shan 「Achievements and Tendencies of Administrative Reform in China」,Journal of US-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Vol.4,No.1,2007。

Shaw,Victor N. 「Mainland China’s Political Development Political Development」,Issues&Studies,Vol.32,No.7,1996。

Ting,Wai 「Mainland China's Political Restructuring and Social Development」,Issues & Studies,Vol.32,No.4,1996。

Kim,Yong Jae 「A Road to Institutionalization: China's Corruption and Struggle for Political Reform」,Journal of US-ChinaPublic Administration,Vol.6,No.5,2009,pp.26。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