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306201113470600
DOI 10.6846/TKU.2011.01197
論文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大學生村官」制度與問題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thesis on the system and problem of university graduate as informal village-official in Mainland China.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2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鄧立勇
研究生(英文) Li-Yung Teng
學號 79827012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06-09
論文頁數 12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潘錫堂
指導教授 - 龔春生
委員 - 洪陸訓
委員 - 康宗顯
關鍵字(中) 村幹部
大學生村官
新農村建設
大學生就業
關鍵字(英) Village Cadres
Students Village Official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University Students’Employmen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中國大陸從2008年金融海嘯以後,中共就擴大鼓勵當屆的應屆大學生們,不一定要進入想像中的外商或是工廠去工作,可以下鄉去擔任「村官」,「村官」並不是真正的官,是俗稱的「村幹部」,是指在村民或居民自治組織推選出來的管理者,而「大學生村官」的工作是擔任這些管理者的助理。
    中共為解決農村幹部隊伍整體素質低落,年齡老化缺乏活力,教育文化程度差村集體實力減弱,「村幹部」人心不齊長期的權力衝突,阻礙基層組織工作發展,影響中共永續執政基礎之穩固。加大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力度,改善農村經濟社會秩序,穩定農村生產發展,填補農村科技人才資源短缺,提高農村生活面貌,鞏固中共在農村的領導地位。對中國大陸近年來高校擴招,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拓寬大學生的就業管道,緩解城市的就業壓力及城鄉人才輸送平衡,導正大學生擇業觀念與服務社會人民的價值觀,勇於接受挑戰鍛鍊成才。
    當中國大陸政府透過制度化手段,增強基層組織的實踐經驗,為農村和基層有計劃的招募、培育地方年輕的「大學生村官」時,我們也期望日後透過研究類似的制度,能強化國內公務機關公務員的基層實踐經驗,培養恤民情、知民意、懂民心的官員,及引導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等知識份子)深入基層鍛鍊成長,培養服務社會人民的情操與價值觀。對於本論文未能充分研討的部份,如國內採行類似制度的規劃、設計,都有待日後另以專文探討。
    本研究係國內目前唯一以中國大陸「大學生村官」制度為研究對象的論文,具有「拋磚引玉」之效,期盼能對日後有志研究者提供參考。
英文摘要
After Financial Tsunami experienced by mainland China in 2008, CCP expanded and encougraged the students to be graduated in the year to assume “Village Official” instead of working for foreign company as imagination or working at factory, but “Village Official” was not a real officer but was the so called “Village Cadres”, which means the managerial person elected by village residents or by autonomy organization, the job of “Village Cadres” is to act as the assistant for these managerial persons. 
In order to solve overall low quality of rural cadres and lack of vitality caused by aging, and poor level of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extent , weakening of village collective strength, and the long term conflict in power caused by away from “Village Cadres” which had obstructed the task development in th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and further influenced on CCP solid sustainable governance, CCP has therefore strengthened and enhanced “Three Rural” leading effort on task so as to improve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order and to stablize the rural production development to fill the shortage of r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 resources, and further to enhance the rual aspect of life and to strengthen the CPC’s leadship in rual areas.  Universities are getting expanded during recent years in mainland China that have caused the  
employment of students getting hard and difficult, in order to expand the employment channels for students and to ease the pressure on urban employment and balance on rural talents transmission, to correct the employment concepts for students and the value concepts on serving society and people to be brave to accept challenge and discipline.
When the government of mainland China strengthens th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by way of systematic means and planned recruitment for their implemented experience as as to train the local young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 we also expect to study the simiar system in the future to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experience for domestic officers to train their understanding on public opinion and thought and to guide the young people (especially on intellectuals such as university students) to deepen into grassroots for their discipline and growth and further to train their sentiment and value concepts to serve social people. As to the part not studied in details in this thesis., such as plaining, design on domestic similar system, that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furture by other articles.
The study is the only one thesis aimed to the system of “Students Village Official” in mainland China, which has the “Initiate Effect” , and look forwar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to those who have interesting to stud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基本概念之界定	3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9
第四節 分析架構與章節之安排	12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13
第六節 文獻探討	14
第二章 大學生村官制度的綜述	17
第一節 大學生村官制度的意義	17
第二節 大學生村官制度形成的背景	24
第三節 大學生村官制度發展的歷程	32
第四節 大學生村官制度的有關政策	34
第三章 大學生村官制度產生的作用	37
第一節 對大陸農村的作用	37
第二節 對大陸社會的作用	42
第三節 對大陸基層民主的作用	46
第四節 對大陸大學生的作用	51
第四章 大學生村官制度存在的問題	55
第一節 法律定位與工作身分的矛盾	55
第二節 大學生自身的因素	57
第三節 與村幹部的行為互動	60
第四節 農村基層複雜多變的制約	69
第五章 完善大學生村官制度的對策	73
第一節 在政府方面	73
第二節 在社會與學校方面	77
第三節 大學生自身方面	79
第六章 結  論	83
第一節 研究心得	83
第二節 研究發現	84
第三節 研究建議	86
參考書目	88
附  錄	103
附錄一	103
附錄二	113
附錄三	118

圖目錄
圖1-1 分析架構圖.....................................................................................12
圖2-1 中國大陸農村基層社會的政治權利關係圖.................................30
圖4-1 大學生村官對三年工作期滿後打算的統計.................................58
圖4-2 大學生村官專業知識結構分布.....................................................60
圖4-3 四種基本行為互動模式間的相互轉換關係.................................66


表目錄
表2-2 村黨支部與村民委員會的區別.....................................................29
表2-3 村民委員會與村黨支部對權力要求的互動關係.........................32
表3-1 農民選擇村幹部(村官)的動機.................................................44
表4-1 大學生村官與村幹部的行為互動模式.........................................63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專書
1.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2009中國大學生村官發展報告(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年4月)。
2.王立勝,中國農村現代化:思路與出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
3.王有年,「大學生村官」培訓教程(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年3月)。
4.江潭瑜,中國新農村調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
5.何澤中,當代村民自治(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
6.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1987年8月)。
7.李培林,和諧社會十講(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12月)。
8.易君博,政治學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9月)。
9.胡耀高等主編,2009中國大學生村官發展報告(北京:中國農業出版,2009年4月)。
10.徐勇,田野與政治-徐勇學術雜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9月)。
11.徐勇、吳毅主編,鄉土中國的民主選舉:農村村民委員會選舉研究文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12.徐勇主編,中國農村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7月,上卷)。
13.郭淑敏,北京大學生村官調查(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
14.郭華倫,中共問題集(臺北:國關中心,1982年10月)。
15.陳明通、鄭永年主編,兩岸基層選舉與政治社會變遷: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臺北:月旦出版社,1998年6月)。
16.陳開國,中國農村大趨勢(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年9月)。
17.麥可思中國大學生就業研究課題組,200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6月)。
18.程貴銘,農村社會學(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7年11月)。
19.葉篤初主編,黨的建設辭典(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年5月)。
20.劉友田,村民自治-中國基層民主建設的實踐與探索(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
21.劉世林,列寧主義策略理論與實踐(臺北:三民書局,1999年2月)。
22.潘晨光主編,中國人才發展報告2009(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6月)。
23.羅文章,新農村道德建設研究(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8年12月)。

二、期刊
1.孔沛球,「『大學生村官』與大學生農村基層就業的思考與探討」,中國校外教育(北京),下旬刊,2008年3月。
2.方義發、楊明嬌,「『大學生村官』當前面臨的困境及其出路」,中國老區建設(北京),第4期,2009年7月。
3.王久高,「農村宗族家族勢力的復活對村級黨組織建設的影響及其消解」,探索(重慶),第4期,2004年4月。
4.王天敏,「對『大學生村官』計畫的歷史審視」,安徽農業科學(合肥),第35卷第34期,2007年7月。
5.王世平,「村官:新舊角色須轉換」,江蘇農村經濟(南京),第12期,2000年6月。
6.王永康、余姚,「培養大學生村官舉措有力」,政策瞭望(杭州),第4期,2009年4月。
7.王若軍,「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課題-村官腐敗」,衡陽通訊(衡陽),第10期,2006年11月。
8.王軍洋、田奕奕,「論「『大學生村官』政策的合法性及其重構」,安徽農業科學(合肥),第38卷第33期,2010年8月。
9.王華,「小村官也有大作為」,上海資訊化(上海),第2期,2009年2月。
10.王瑞妮,「農村需求與『大學生村官』制度完善」,理論導刊(西安),第8期,2010年8月。
11.付保前,「以科學發展觀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中國鄉鎮企業會計(北京), 第8期,2008年8月。
12.付建軍,「菁英下鄉:現代國家整合農村社會的路徑回歸-以大學生村官為例」,青年研究(北京),第3期,2010年3月。
13.司馬龍,「村官腐敗凸顯新農村建設『軟肋』」,領導科學(鄭州),第2期,2007年1月。
14.史和平,「選聘優秀大學畢業生任村官的做法」,黨建研究(北京),第8期,2007年8月。
15.田曉超,「論大學生村官政策面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內蒙古農業科技(呼和浩特),第4期,2007年4月。
16.立言,「村官難當難在何處」,中國改革(農村版)(北京),第4期,2002年4 月。
17.安勇,「『大學生村官』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誤區及其對策」,農業經濟(瀋陽),第6期,2007年3月。
18.安勇,「推行『大學生村官』計畫的制度保障」,經營與管理(天津),第6期,2007年6月。
19.朱江平,「到村任職不是知青下鄉」,農村工作通訊(北京),第10期,2008年10月。
20.朱芸鋒,「『大學生村官』看重的是『村』還是『官』」,鄉鎮論壇(北京),第8期,2009年8月。
21.朱寅霜,「淺議大學生村官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農村經濟與科技(襄樊),第5期,2010年5月。
22.江振昌,「大陸村級幹部的角色扮演」,中國大陸研究(臺北),第42卷,第1 期,1999年11月。
23.何通,「引導『大學生村官』進入村兩委班子」,村委主任(太原),第11期,2010年6月。
24.吳小妮,「新農村建設與大學生就業」,集體經濟(下半月)(北京),第4期,2009年4月。
25.吳理財,「民主化與中國鄉村社會轉型」,天津社會科學(天津),第4期,1999年4月。
26.吳貽玉、顏劍英,「雙向互贏:大學生與新農村建設的對接」,黑龍江高教研究(哈爾濱),第10期,2006年7月。
27.呂立靜、張威,「基於對大學生村官的調研」,金卡工程、經濟與法(廣州),第4期,2010年3月。
28.呂洪良、呂書良,「新農村建設與大學生村官政策」,中州學刊(鄭州),第1 期,2009年1月。
29.宋相義,「農村村級組織建設的創新之舉-大學生村官計劃的調查與思考」,前沿(呼和浩特),第2期,2007年2月。
30.宋相義,「農村村級組織建設的創新之舉-對『大學生村官』計畫的調查與思考」,前沿(呼和浩特),第2期,2007年1月。
31.李正華,「農民渴望自己的大學生村官」,鄉鎮論壇(北京),第9期,2009年3月。
32.李悅,「淺談大學生村官的隱憂與解決措施」,吉林教育(長春),第8期,2009年8月。
33.李愛彬,「江蘇:在最需要的地方體現價值」,村委主任(太原),第6期,2007年3月。
34.李鳳桃,「北京『大學生村官』的金融夢」,中國經濟週刊(北京),第22期,2010年11月。
35.李劍富、郭金豐,「大學生村官工作的發展歷程政策效應與推進策略」,理論導刊(西安),第6期,2010年,6月。
36.李慶波,「對新農村建設中大學生擔任村官的思考」,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石家莊),第8卷,第3期,2008年9月。
37.沈延生,「村政的興衰與重建」,戰略與管理(北京),第6期,1998年3月。
38.沈雪峰,「大學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難點及對策」,上海黨史與黨建(上海),第3期,2009年3月。
39.肖立輝,「新上山下鄉運動的現實難題」,人民論壇(北京),第11期,2008年11月。
40.肖唐鏢,「農村宗族重建的普遍性分析:對江西農村的調查」,中國農村觀察(北京),第5期,1997年5月。
41.肖艷霞,「村官專業知識技能教育培訓探討」,現代商貿工業(武漢),第2期,2010年1月。
42.周瑋、吳兆基、王嬌、吳玉、「高校在大學生村官實踐中的對策研究」,農村經濟與科技(襄樊),第4期,2007年4月。
43.於建嶸,「要警惕宗族勢力對農村基層政權的影響」,江蘇社會科學(南京),第4期,2004年4月。
44.姚子鳳,「『大學生村官』心理問題及化解對策」,當代教育論壇(長沙),第1 期, 2010年1月。
45.柳金財,「試析中共農村黨支部委員會與村民委員會衝突的成因」,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8卷第8期,2002年8月。
46.段小力,「『大學生村官』與新農村建設-公共選擇視角」,江西農業學報(南昌),第10期,2008年10月。
47.夏洪海,「新農村建設離不開和諧心理環境建設」,吉林農業(長春),第5期,2010年5月。
48.徐勇,「政權下鄉:現代國家對鄉土社會的整合」,貴州社會科學(貴陽),第11期,2007年11月。
49.烏蘭,「不斷提高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水平」,實踐(理想理論版)(呼和浩特),第8期,2010年8月。
50.馬玉玲、馬愛林、徐樹君,「淺論『大學生村官』的職前職後培養機制」,成人教育(哈爾濱),第10期,2010年10月。
51.馬威理,「『大學生村官』政策可持續發展途徑探析-基於制度嵌入性的視閾」,中國農學通報(北京),第7期,2010年7月。
52.馬驥,「80後『大學生村官』心理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工會論壇(濟南),第1期,2010年1月。
53.高小健、呂麗娜、餘匯元,「對當代農村宗族組織若干問題的思考」,地方政府管理(南昌),第6期,1998年6月。
54.康繼文,「大學生『村官』需要百煉成鋼」,民主(北京),第11期,2010年11月。
55.張東安,「打造陽光村務構建和諧鄉村」,江淮(合肥),第12期,2010年6月。
56.張南、張召、邢旺,「論大學生村官政策落實的現狀及解決辦法」,法治與社會(昆明),第3期,2009年3月。
57.張敏,「對大學生村官計劃的解讀與思考」,河北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石家莊),第4期,2008年7月。
58.張清國,「大學生村官選拔與培養途徑探討」,法治與社會(昆明),第1期,2009年1月。
59.張瑤祥,「對實施大學生村官計劃的思考」,教育與職業(北京),第20期,2007年5月。
60.張廣修,「村委會換屆選舉中應注意的問題」,法制與社會(昆明),第33期,2008年11月。
61.張德元,「關於向農村選派『大學生村官』問題的若干看法」,調研世界(北京),第10期,2008年10月。
62.張慧,「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大學生村官選聘機制探析」,江蘇農業科學(南京),第4期,2010年8月。
63.張曉晶,「碩士村官緣何敗走麥城」,政府法制(太原),第18期,2008年9月。
64.張麗,「淺析大學生村官的價值取向與社會認同現狀」,法制與社會(昆明),第26期,2008年9月。 
65.郭成,「當好村官也不易」,源流(廣州),第7期,2009年7月。
66.陳國利,「真實生存現狀調查:『大學生村官』到底面臨哪些問題」,鄉鎮論壇(北京),第1期,2010年1月。
67.景躍進,「村民自治的理論與實踐」,天津社會科學(天津),第1期,2002年1月。
68.程毅、劉軍,「『大學生村官』的角色定位與功能拓展」,前沿(呼和浩特),第4期,2010年2月。
69.費高雲,「大學生『村官』要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群眾(南京),第5期, 2010年5月。
70.賀雪峰,「論農村基層組織結構與功能」,天津行政學院學報(天津),第6期,2010年3月。
71.隋玉芹、秦燕、王梁,「淺談我國農村環境保護法制建設和重點解決問題」,黑龍江科技信息(哈爾濱),第4期,2010年2月。
72.馮乃鬱,「農村宗族勢力抬頭的原因及控制對策」,河南社會科學(鄭州),第9卷第6期,2001年11月。
73.馮金芳,「淺析當前農村文化建設應遵循的方向」,河南農業(鄭州),第13期, 2010年7月。
74.馮麗,「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現象及調控機制探討」,理論界(瀋陽),第2期,2008年2月。
75.楊玉鳳,「大學生『駐村任職』實踐與大學生村官計畫」,龍岩學院學報(龍岩),第9期,2010年9月。
76.楊金平,「影響大學生到農村就業的因數分析及其對策探討」,黑河學刊(黑河),第4期,2010年4月。
77.溫鐵軍,「『大學生村官』與新農村建設」,學習月刊(武漢),第6期,2009年6月。
78.溫鐵軍,「欲『化』農民必先『農民化』」,決策(合肥),第5期,2006年3月。
79.萬銀鋒,「『大學生村官』一種值得推廣的制度安排」,中州學刊(鄭州),第4 期,2007年7月。
80.詹成付、範瑜,「對農村村委會選舉十年實踐的思考」,社會主義研究(武漢),第1期,1998年1月。
81.賈義保,「論我國農村幹群關係的優化策略」,學理論(哈爾濱),第6期,2010年6月。
82.翟書斌、劉軍銘,「『大學生村官』-新農村建設的內發核心力」,職業圈(北京),第6期,2007年3月。
83.趙新彥,「論高校畢業生赴農村基層就業政策的有效運作-對北京『大學生村官』模式的一些思考」,社會工作(南昌),第23期,2007年12月。
84.趙錦山,「論大學生村官權威的合法性」,天府新論(成都),第5期,2008年11月。 
85.劉西忠,「高校在實施『大學生村官』戰略中的作用與使命」,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武漢),第361期,2010年9月。
86.劉宏釗,「淺析生態文明與和諧社會」,法制與社會(昆明),第1期,2009年1月。
87.劉笑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大學生就業問題」,安徽農業科學(合肥),第36卷第10期,2008年1月。
88.蔣秋艷,「大學生村官實施的現狀問題和對策研究」,現代商貿工業(武漢),第9期,2010年5月。
89.蔡永飛,「大學生到農村任職雙重效益深遠」,民族論壇(長沙),第6期,2009年6月。
90.蔡恩澤,「村幹部如何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鄉鎮論壇(北京),第25期,2009年2月。
91.鄭翊,「新型農民-構建學習型社會的中流砥柱」,中國集體經濟(北京),第30期,2010年10月。
92.冀致明、鄧繼杰,「當好『大學生村官』服務新農村建設」,前進(太原),第10期2008年10月。
93.龍硯,「鄉鎮黨委怎樣管理村官」,農村經濟與技術(貴陽),第11期,2003年11月。
94.戴子剛,「創新村級集體經濟運行機制的對策思路」,農家之友(理論版)(南寧),第4期,2010年4月。
95.薛秀武,「與新村官說說心裏話」,山西農業(太原),第2期,2009年2月。
96.薛新生,「選派大學生村官的做法與啟示」,領導科學(鄭州),第9期,2008年9月。
97.羅焰,「大學生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意願及政府扶持政策探討」,生產力研究(太原),第2期,2009年2月。
98.權菊玲,「關於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問題及對策」,農村農業農民B版(鄭州),第12期,2010年12月。

三、學報
1.王玉辭,「選任大學生村官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北京農學院學報(北京),第22卷,增刊第2期,2007年6月。
2.王建華,「培育新農民,建設新農村」,湖南省社會主義學報(長沙),第4期,2009年8月。
3.王雪、李新亮、卜田、趙洪娥,「『大學生村官』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北京農學院學報(北京),第24卷增刊,2009年7月。
4.王淩雲、褚玉清、吳長春,「從大學生中選聘村官活動的多重意義分析」,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枓學版(大連),第5期,2009年10月。
5.王華,「大學生村官面臨的法律問題研究」,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武漢),第5期,2010年5月。
6.王華斌,「對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難點村』治理的思考」,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淮北),第6期,2010年6月。
7.王澤林、伍國平,「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在於培育新型農民」,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長沙),第3期,2009年6月。
8.王麗欣、朱哲,「對選聘『大學生村官』工作的反思」,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通遼),第16卷第3期,2010年5月。
9.吉彥波,「從知青下鄉到『大學生村官』的歷史考察和比較研究」,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連雲港),第7卷第2期,2009年6月。
10.李小平,「論村黨支委和村委會的衝突與調適」,北京行政學院學報(北京),第3期,2002年6月。
11.李文波、韓新寶,「新農村建設中『大學生村官』的作用及實現途徑」,河北科技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秦皇島),第7卷第2期,2008年6月。
12.李建強,「加強村級幹部對伍建設的重點」,中共雲南省委黨校學報(昆明),第1期,2010年2月。
13.李慶波,「對新農村建設中大學生擔任村官的思考」,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石家莊),第8卷第3期,2008年9月。
14.肖華、邱冠文、安娜、林軒東,「新時期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分析」吉林廣播大學學報(長春),第4期,2010年3月。
15.邢同斌,「大學生村官』政策實施過程中的問題與對策」,宜春學院學報(宜春),第32卷第11期,2010年11月。
16.邢建輝,「淺析大學生村官的崗位成才」,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連雲港),第1期,2010年1月。
17.周成軍,「大學生村官的職能研究」,蘇州大學學報(蘇州),2009年7月,第4期。
18.林金貴,「新農村建設與大學生就業的聯動發展」,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福州),第1期,2010年1月。
19.林鳳,「淺談新農村建設中的大學生村官計劃」,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赤峰),2010年5月,第31卷,第5期。
20.姜勇、王永萍,「遼寧省『大學生村官』的問題分析與對策」,遼寧行政學院學報(瀋陽),第2期,2010年2月。
21.姜紀元,「社會主義新農村法制建設問題之思考」,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延吉),第6期,2009年12月。
22.段小力,「『大學生村官』與新農村建設-公共選擇視角」,江西農業學報(南昌),第10期,2008年6月。
23.胡向明、加俊,「論高校在完善大學生村官選培機制中的重要作用」,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太原),2010年8月,第22卷,第8期。
24.夏朝豐,「新農村建設中推動大學生村官成功創業的對策思考」,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寧波),第6期,2010年3月。
25.孫涉,「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南京),第2期,2008年4月。
26.徐大兵,「制度建設村『兩委』關係和諧的保證」,遼寧行政學院學報(瀋陽),第11期,2007年11月。
27.徐小龍、何春玲,「宗族文化對新農村建設的消極影響及對策淺析」,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武漢),第9期,2008年9月。
28.徐曉丹、張志忠,「新農村建設中的『大學生村官』制度探析-以福建省選聘生工作為例」,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合肥),第4期,2010年8月。
29.馬雄貴,「淺談社會主義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伊寧),第2期,2007年1月。
30.張存量,「建全大學生村官制度,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天水行政學院學報(天水),第5期,2010年10月。
31.張健,「政權下鄉過程中農民政治社會化研究」,中共烏魯木齊市委黨校學報(烏魯木齊),第2期,2010年6月。
32.張敏,「對大學生村官計劃的解讀與思考」,河北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石家莊),第4期,2008年7月。
33.張清華,「『大學生村官』計畫-雙贏戰略的政策選擇」,湖南工程學院學報(湘潭),第18卷第1期,2008年3月。
34.張濤、張竟乾、邵寶建,「教育大眾化形式下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河北農業大學學報(保定),第9卷,第1期,2007年3月。
35.張麗、韓新寶,「『大學生村官』流失的原因及對策分析」,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濟南),第27卷第3期,2010年6月。
36.曹達全、杜學文,「大學生村官政策之法律難題及其破解」,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武漢),第1期,2010年1月。
37.梁冬梅,「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政府職能優化」,吉林工商學院學報(長春),2010年1月,第26卷,第1期。
38.盛海波、胡曉東、王學川,「淺析和諧社會構建中大學生村官的政治功能」,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揚州),2009年4月,第13卷,第2期。
39.郭志偉,「大學生就業與新農村建設」,長春大學學報(長春),第1期,2008年1月。
40.陳忠,「大學生村官與中國政治生態:意義、問題與趨勢-大學生村官的一種政治學分析」,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蘇州),第4期,2009年7月。
41.陳祥梅,「論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公共管理」,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佳木斯),2010年2月,第28卷,第1期。
42.陳鈞寶,「自我知覺理論在大學生村官問題中的應用初探」,浙江青年專修學院學報(杭州),2010年,第1期。
43.稅國洪、李明秋,「西部大學生村官計劃實施研究」,雲南行政學院學報(昆明)第2期,2008年2月
44.賀雪峰,「論農村基層組織結構與功能」,天津行政學院學報(天津),第6期, 2010年3月。
45.黃正泉,「中國村官現在與未來」,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長沙),第9卷第1期,2008年2月。
46.黃凱,「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推動環保事業的發展」,湖北行政學院學報(武漢),第Sl期(增刊),2008年6月。
47.楊孝艷、張勇剛,「中國現行鄉村關係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山東行政學院學報(濟南),第5期,2010年5月。
48.葛晨光,「實施大學生村官計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浙江青年專修學院學報(杭州),2010年,第1期。
49.蓋曉春,「實施『村村大學生計晝』完善農業教育體系」,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哈爾濱),第2卷第1期,2004年3月。
50.趙曉凱,「『大學生村官』計畫實施中存在的認識誤區及解決對策」,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晉中),第4期,2008年7月。
51.齊燕,「當前『大學生村官』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三門峽),第9卷第1期,2010年3月。
52.劉喜發、周賢山,「南京市大學生村官思想狀況調查與思考」,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南京),第4期,2009年8月。
53.歐陽靜,「村級組織的官僚化及其邏輯」南京農業大學學報(南京),第4期,2010年12月。
54.鄧純仁,「政府作為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簡述」,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荊州),第33卷第2期,2010年4月。
55.鍾江順、陳剛剛、宋世福、張覓,「杭州『大學生村官』在農村現狀的調查與思考-以建德市為例」,浙江青年專修學院學報(杭州),第4期,2010年7月。
56.韓京濤,「『大學生村官』面臨的問題與對策」,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信陽),第20卷第1期,2010年3月。
57.譚林麗,「新農村建設的新創舉 大學生就業的新思維-兼論大學生村官政策的實施」,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武漢),第2期,2008年7月。

肆、論文
1.王振華,「重慶市『大學生村官』激勵機制研究」,重慶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2.付紅霞,「新農村視角下的村官素質建設研究」,湖南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3.成曉娟,「大學生村官任用困境及其出路」,中南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4.吳玉霞,「中共『鄉政村治』體制之研究」,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5.呂芳卉,「山西『大學生村官』工作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山西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6.林佳鴻,「中國農村宗族關係對村級治理的影響」,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7.邱玉函,「從大學生到村官角色領會中的衝突與調適」,湖南師範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8.唐騖,「當前我國『村官』腐敗問題研究」,河南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9.馬俊兵,「『大學生村官』制度的可持續發展研究-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為例」,上海交通大學公共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10.張岩,「『大學生村官』計劃問題研究」瀋陽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11.張紅星,「新農村建設中村民自治的發展與完善」,天津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12.張舜,「『大學生村官』的身分認同研究」,華東政法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13.張磊,「蘇州市『大學生村官』工作長效管理機制探索」,蘇州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14.陳興華,「中國大陸村民自治與村幹部權力監督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15.單正豐,「村幹部素質需求及教育對策研究」,南京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6.彭蕙珍,「中國大陸農村選舉過程中中央、鄉村幹部、農民的角色及其互動」,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7.曾子歡,「試論新時期村委會行政主體地位」,蘭州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18.曾騰貫,「中國大陸村民自治對公民社會發展的影響」,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9.湯明忠,「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後的調適與轉型:村民自治的視角」,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20.黃上銘,「村民自治與中共政權的穩定」,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21.楊開煌,「中共文件詮釋之方法學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 1987年。
22.楊馥綺,「中共村民委員會制度之研究-村委會制度與中共民主化之分析」,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23.劉滿喜,「大學生村官機制與新農村建設」,首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24.潘端陽,「村民自治視角下的大學生村官政策和鄉村治理」,復旦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25.戰斌,「『大學生村官』培養使用研究-以濱州市為例」,山東師範大學公共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26.戴熹霞,「村幹部隊伍建設的路徑設計」,上海交通大學農業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27.韓卿,「『大學生村官』壓力源與應對策略研究-以嘉興市秀州區為例」,上海交通大學公共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28.蘭海洋,「河南省『大學生村官』制度研究」,鄭州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六、網路媒體資料
1.MBA智庫百科http://wiki.mbalib.com。
2.人民日報http://www.sz.people.com.cn。
3.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4.大學生村官園地http://cpc.people.com.cn。
5.中國評論月刊網路版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6.中國農村村民自治信息網http://www.chinarural.org。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http://www.moe.gov.cn。
8.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
9.新華網http://www.xinhua.org。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