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303201709211500
DOI 10.6846/TKU.2017.00403
論文名稱(中文) 《荀子》「偽」之意涵探析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search of "Wei" in "Xun Zi"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1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戴沛莘
研究生(英文) Pei-Hsin Tai
學號 69901031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7-01-13
論文頁數 4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周德良
委員 - 陳昇暉
委員 - 羅雅純
關鍵字(中) 荀子

性偽之分
習偽故
以偽飾性
化性起偽
關鍵字(英) Xun Zi
Wei
Xing Wei Zhi Fen
Xi Wei Gu
Hua Xing Qi Wei
Yi Wei Shi Xing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為完善「偽」字於《荀子》中的意涵,筆者由「偽」字起源開始,整理先秦思想類典籍中「偽」之用例與註解,以還原荀子著書之時「偽」字使用情形,歸納出「偽」之普遍意義與使用範圍。之後將《荀子》中「偽」之用例分析出特殊義之用例為何,博採群注與歷來研究者的詮釋,回歸荀子時代面對的問題,解釋「特殊義」的意義範圍與內涵,最後選擇最合乎《荀子》時代動機、背景、文章脈絡、不偏離中心思想的荀子之「偽」的完整詮釋。
在先秦典籍中,「偽」一字的字意多為「欺瞞」、「虛假」等負面意涵,且變化不大。唯於《荀子》重要篇章中,屢次出現「偽」之定義及意涵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可見此字為撰文者所創發而別有用心之字彙。現代研究書籍對「偽」字在荀子理論中的意義皆有不同的看法。然可見《荀子》之別有用心之詮釋可從四個地方來見其意義──性偽之分、積思慮,習偽故、以偽飾性、化性起偽。
本文的研究架構為:(1)歸納字典及先秦思想類典籍「偽」字使用意義為何,以顯《荀子》「偽」字使用之特殊性;(2)自《荀子》「偽」字注解推估其基本意涵與範圍;(3)分析「偽」在《荀子》中特殊義與定位;(4)放入《荀子》語文脈絡詮釋「偽」字特殊義的使用下的荀子思想。
英文摘要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meaning of ‘Wei’ in the book of “Xun Zi”,my research begin from the origin of word ‘Wei’ towards compilation of examples and explanation, in the review of ancient literature from Dynasty Zhou. Also presented is the hope to restore the intention of ‘Wei’ usage in his literature, in order to draw conclusion for the general meaning and its scope of usage during that period of time.
In my study, I also analyze the reason for Xun Zi to use this word ‘Wei’ by collecting the data from many source of information and in the review of relevant researches’ interpretation, hoping to reconstruct the situation in era of Xun Zi and the problems faced in his period of time, clarify the scope of meaning and its implication, explaining ‘Te Shu Yi’ (specific meaning which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common knowledge of other philosopher during that era and which is use solely in his book)
Besides, I also choose the most accurate complete interpretation of ‘Wei’ word according to the motive in that era, background, overall meaning of its lit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focus on the centre ideal set of Xun Zi.
In the ancient literature of Dynasty Zhou, the word ‘Wei’ imply negative meaning such as ‘cheat’, ‘false’ etc. This negative implication carries more or less similar meaning in most of the ancient literature during that time. However, this is not the case in “Xun Zi”. Xun Zi revised the definition and provided new explanation for this word ‘Wei’. From what he did, it is apparent that Xun Zi purposely altered the word ‘Wei’ to fit in his “Xun Zi”.
The research in modern literature contribute different viewpoint toward the meaning of ‘Wei’ from the theoretical meaning of Xun Zi.
The implication behind Xun Zi’s interpretation can be appreciated from four aspects
Xing Wei Zhi Fen (differences between human nature and Wei) 
Ji Si Lu, Xi Wei Gu (contemplative and learn the history of past)
Yi Wei Shi Xing (apply ‘Wei’ to decorate human nature)
Hua Xing Qi Wei (change human nature to initiate ‘Wei’)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my research study is outlined as followed:
(1) Conclude the meaning of ‘Wei’ and its usage scope from the dictionary and the philosophy literature starting from Dynasty Zhou to show the special usage of ‘Wei’ in “Xun Zi”
(2) To elucidate the general meaning and scope of usage of ‘Wei’
(3)To interpret ‘Wei’ and its speciality in “Xun Zi”
(4) To include the interpretation of ‘Wei’ word and Xun Zi’s way of thinking, which is absolutely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ancient literature, starting from beginning until the last part of”Xun Zi”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4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回顧................................................................................4
第貳章 《荀子》使用「偽」字之背景 ................................. 6
第一節 荀子生平考............................................................................................6
第二節 《荀子》一書文本問題......................................................................11
第三節 問題意識與解決問題的方法..............................................................13
第參章 「偽」之字義起源及先秦傳世文獻用例分析 .................... 18
第一節 「偽」字起源與基本字義..................................................................18
第二節 先秦思想類典籍「偽」字用例分析..................................................19
第三節 「偽」字於荀子時代的普遍義..........................................................28
第四節 《荀子》注中的「偽」之用例分析及特殊義..................................29
第五節 與「非儒」者對話..............................................................................35
第肆章 試論荀子使用「偽」字特殊義 ................................ 37
第一節 性偽之分:與性相對之「非自然」、「後天人為」..........................37
第二節 積思慮,習偽故:「歷史」、「環境觀察」學習舊秩序....................39
第三節 以偽飾性:自我實踐與人文化成......................................................40
第四節 化性起偽:「歷史」與「智慧」創造新秩序....................................40
第五節 「心」如何「起偽」..........................................................................41
第伍章 結論 ...................................................... 45
參考文獻 .......................................................... 46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古籍

漢‧司馬遷、裴駰等三家注《史記》臺北市:宏業書局,1972年11月 
漢‧劉向〈孫卿書錄〉,收於清‧顏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六朝文》卷三十七,復旦大學圖書古籍部編:《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市:上海古輯出版社,2003年5月
漢‧應劭《風俗通義》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65年 
宋‧朱熹《四書集註》臺北市:鵝湖出版社,2003年9月
清‧丁福保編《說文解字詁林及補遺》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1月 臺三版
清‧紐樹玉《說文解字校錄》續四庫全書第212冊
清‧阮元編《經籍纂詁》清嘉慶阮氏瑯嬛仙館刻本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93年10月
清‧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成都市:四川辭書出版社,1989年

二、荀子注疏本

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考證》臺北市:世界書局,2007年9月,二版三刷
李滌生著《荀子集釋》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10月,增訂五版

三、研究專書

牟宗三著《荀學大略》臺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1953年
容庚著《金文編》北京市:科學出版社,1959年
徐復觀著《中國人性論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1月
陳大齊著《荀子學說》臺北市:華岡出版公司,1971年3月,再版
韋政通著《荀子與古代哲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11月,六版
唐君毅著《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2月,全集校訂版
傅山評注、吳連城釋文《傅山荀子評注》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郭沫若著《十批判書》上海市:上海書店,1992年
廖名春著《荀子新探》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4年2月
張西堂著《荀子真偽考》臺北市:明文書局,1994年3月
蔡錦昌著《拿捏分寸的思考》臺北市:唐山出版社,1996年9月
馬積高著《荀學源流》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年9月
丁原植著《郭店楚簡儒家佚籍四種釋析》臺北市:臺灣古籍出版公司,2000年12月,初版一刷
李天虹著《郭店竹簡《性自命出》研究》武漢市: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初版
黃曉冬著《《荀子》單音節形容詞同義關係研究》成都市:巴蜀書社,2003年6月,初版一刷
勞思光著《新編中國哲學史(一)》臺北市:三民書局,2004年1月,重印三版三刷
王邦雄、岑溢成、楊祖漢、高柏園等著《中國哲學史(上)》臺北市:里仁書局,2005年9月
傅斯年著《性命古訓辯證》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路德斌著《荀子與儒家哲學》濟南市:齊魯書社,2010年1月
王楷著《天然與修為──荀子道德哲學的精神》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2011年3月
周德良著《荀子思想理論與實踐(修訂版)》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2012年5月修訂版

四、期刊論文

蔡錦昌,〈荀子的心是明智心:評唐君毅和牟宗三的看法〉《哲學與文化》15卷第7期,1989年7月
佐藤將之,〈分析《荀子》中的「誠」在荀子思想中的結構性特色來探索重新建構荀子哲學之可能性〉《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34期 1997年10月
陳來,〈郭店楚簡《性自命出》與上博藏簡《性情篇》〉《孔子研究》2002年02期,2001年12月
路德斌,〈荀子性惡論原義〉《東岳論叢》第25卷第1期,2004年
佐藤將之,〈戰國時代「誠」概念的形成與意義:以《孟子》、《莊子》、《呂氏春秋》為中心〉,《清華學報》新35卷第2期,2005年12月
蔡錦昌,〈「不若」說變成「基於」說-檢討臺灣的荀子研究〉《「荀子研究的回顧與開創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主辦 2006年2月18-19日
劉又銘,〈荀子的哲學典範及其在後代的變遷轉移〉,《漢學研究集刊》第3期(2006年12月)。
佐藤將之,〈荀子哲學研究之解構與建構:以中日學者之嘗試與「誠」概念之探討為線索〉,《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34期,2007年10月
佐藤將之,〈戰國早期的「非語言」統治思想以及其與「誠」概念之結合〉《政治科學論叢》第43期,2010年3月

五、電子資源

(一)文字檢索資料庫

古漢語語料庫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 瀚典全文檢索系統
http://hanji.sinica.edu.tw/
故宮【寒泉】古典文獻全文檢索資料庫
http://210.69.170.100/s25/
簡帛網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http://www.bsm.org.cn/

(二)古字影像引用

郭店楚簡十六篇釋文修訂稿全文檢索
http://bamboo.lib.cuhk.edu.hk/servlet/list?action=listcard&id=&t=&con=&o=&startPos=381&pageSize=20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